如果你已看過《無聲 The Silent Forest》,也許會知道我們現在應該回過頭來重讀哪一本生氣之書,要記得,思琪說,不是你不寬容,而是世界上沒有人應該被這樣對待。
「妳可以把一切寫下來,但是,寫,不是為了救贖,不是昇華,不是淨化。雖然妳才十八歲,雖然妳有選擇,但是如果妳永遠感到憤怒,那不是妳不夠仁慈,不夠善良,不富同理心,什麼人都有點理由,連姦污別人的人都有心理學、社會學上的理由,世界上只有被姦污是不需要理由的。妳有選擇 ── 像人們常常講的那些動詞 ── 妳可以放下,跨出去,走出來,但是妳也可以牢牢記著,不是妳不寬容,而是世界上沒有人應該被這樣對待。怡婷,我請妳永遠不要否認妳是倖存者,妳是雙胞胎裡活下來的那一個。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當成美德是這個偽善的世界維持它扭曲的秩序的方式,生氣才是美德。怡婷,妳可以寫一本生氣的書,妳想想,能看到妳的書的人是多麼幸運,她們不用接觸,就可以看到世界的背面。」
年輕的身影香消玉殞彷彿只是發生於昨日的巨大衝擊,清晰記得當時闔上書本那一夜,雜亂思緒在腦海裡持續喧囂無法沉澱,第一次知道何謂文字的飛花濺血,處處引經據典下流動波濤洶湧的大起大落,詞藻雕欄玉砌下暗藏無力還擊的巨大痛楚,無數旁徵博引下傾訴著三從四德的文學禁錮,難以適時抽離下揭開的是永不見天日、被社會包庇默許的月黑之時。
最為可悲的是自尊心使然下必須盤旋在腦海的愛,那無法改讀變環境、無力拯救的自己,後退一步就是深不見底的懸崖絕境,只能徒勞的自我催眠、無盡退讓。極其壓抑隱忍之下所生成的保護色,是一種狀似愛情的毒藥,被扭曲被剝離被醜化而似愛非愛的謬論,只因非得如此才有活下去的動力。
其實現在我們可以看見無數悲劇,不應只侷限於女性,但對多數女性而言,性與愛恨緊緊糾纏,往往都會產生難以一分為二的複雜情感。房思琪受限於傳統女性貞潔操守的價值觀,受制於顏面自尊不卑不亢的溫良恭儉讓,更受困於從科舉考試到升學主義下僵化制式的優良學生模型,然後想著歷史上成雙成對被過度美化的悲壯愛情在默默合理化千百次的身不由己,胡蘭成和張愛玲、魯迅和許廣平、沈從文和張兆和、阿伯拉和哀綠綺思、海德格和漢娜鄂蘭、蔡元培和周峻,如果李國華有一丁點的愛,那這一切複雜糾葛的心境至少對涉世未深的孩子來說單純許多。
張愛玲 悲壯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張愛玲一百年】張愛玲說,安穩是飛揚的底子,但不少寫作的人只喜歡提鬥爭的一面,忽略和諧的一面——這往往是出於人們對超人的嚮往,然而她說除了《金鎖記》的曹七巧,她筆下的其他人物都是些不徹底的角色,「他們不是英雄,他們可是這時代的廣大的負荷者。因為他們雖然不徹底,但究竟是認真的。他們沒有悲壯,只有蒼涼。悲壯是一種完成,而蒼涼則是一種啟示。」
這些凡人不及英雄有力,卻比英雄能代表「時代的總量」。她說自己的作品也許會使一些舊派的人看了覺得輕鬆,卻嫌不夠舒服,新派的人看了覺得有些意思,卻又嫌它不夠嚴肅,「但我只能做到這樣,而且自信也並非折衷派。我只求自己能夠寫得真實些。……讓故事自身給它所能給的,而讓讀者取得他所能取得的」。
#張愛玲 #談寫作 #素樸的安穩 #文學理論 #傳奇 #張愛玲金句 #文學 #經典文學 #金鎖記 #自己的文章
---
系列專題《張愛玲一百年》:
https://bit.ly/2PJ7tDM
---
◢ 緊貼明周文化 ◣
IG: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張愛玲 悲壯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編者的話】百讀不厭的傳奇
關於張愛玲,早有海量張學研究,然而,來到二○二○年,既是張愛玲冥誕一百年,也是其逝世二十五年紀念,我們仍會製作特刊來紀念這位傳奇作家。或許有人會好奇,為何時至今日,我們還樂此不疲地談論她呢?
談時裝品味,我們想到她筆下各式旗袍短袴褶裙繡花鞋,各種雅緻的花樣,還有果綠桃紅孔雀藍的配襯,她本人沉溺衣裝,一度clothes-crazy,曾「拼命穿得鮮艷,以致博得『奇裝異服』的美名」,及至現世,依然充滿生活質感與格調;關於飲食文化,她好吃甜食,嘗遍中西美食,寫吃食的文采亦不輸他人,更言在香港重新發現「吃」的喜悅;要說文學意義,更無法忽視這位天才作家。隨着《傾城之戀》、《金鎖記》等作品在雜誌上發表連載,張愛玲聲名鵲起,而「海派文學」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大放異彩,此中張愛玲可謂舉足輕重。她看過城市的華美與悲哀,見盡時代的浮華頹唐,她以辛辣冷峻、細膩深長的筆調,道盡人世間各種蒼涼惆悵。她的作品引起廣泛討論研究,甚至模仿「張式寫作」,更有不同的電影改編及藝術創作,影響深遠,歷久不衰。
人是活在時代裏的。在她筆下每個萬轉千迴、緣起緣滅的故事裏,盡是凡人,但凡人皆是時代的廣大負荷者,沒有悲壯,只有蒼涼。她說,在亂世,什麼都不可靠—只有人與人間的關係才是「真」的。
相遇興許是偶然,也是必然的,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時代倉促,我們每個人遇上張愛玲的時間不盡相同,所看到的張愛玲各有面向,然而,我們總是在讀張愛玲。通過她的文字,我們細味各種美學品味,讀到「人類在一切時代之中生活過的記憶」,盡是具永恆性、每個時代都相通的人情世故。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想像一個張愛玲。
她說過:「『人性』是最有趣的書,一生一世看不完。」而這位一代才女,本身便是一部百讀不厭的傳奇。
藝文組資深記者
黃靜美智子
封面圖片:石家豪《張愛玲在香港大學1942》2009,木顏色及拼貼,60 x 40 厘米(私人收藏)
#張愛玲 #文學 #傳奇 #女作家 #美學 #時裝 #旗袍 #甜品 #傾城之戀 #金鎖記 #第一爐香 #海派文學 #電影 #改編 #藝術創作 #亂世 #香港 #我就是我
---
系列專題《#張愛玲一百年》:
https://bit.ly/2PJ7tDM
---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 iPad 版明周:
http://goo.gl/Ohgkt1
◢ 緊貼明周文化 ◣
IG: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G:t.me/mpwchanneldepth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