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飛帆 《#獄文字》推薦序/我的朋友成為了政治犯】
「我正見證我的朋友們成為政治犯,也正見證香港政治犯世代的誕生」。
2017年8月16日,就在東北案十三名香港社運界朋友被判刑入監後的隔日,我出席了台灣國會關注香港民主連線的記者會,聲援東北案十三名被告,也聲援隔日因雨傘運動重奪公民廣場案,而將同樣被判刑入獄的我的好友們,黃之鋒、羅冠聰與周永康。
因為不捨好友入政治監牢,也氣憤中國操縱司法入人於罪,在記者會裡,我落下眼淚。當時想起,約莫兩個月前,這些好友們才遠從香港飛到台灣為我祝賀新婚。當時有說有笑的我們,誰也沒料想到兩個月後,幾位好友卻一一落入政治監牢。
是朋友!
我有幸能與之鋒和許多香港的朋友建立起深厚的情誼,與其說是命運的偶然,不如說是同受中國壓迫的必然。2012年,中國企圖在香港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洗腦香港年輕世代的思想與認同;與此同時,中國亦動用親中台商與政治勢力試圖併購、壟斷台灣的新聞媒體,進一步控制台灣輿論。那一年,之鋒在香港組織學民思潮反對國民教育洗腦。而我則參與在反媒體壟斷抗爭的行列。
這兩場運動都是為了抵禦中國對思想及輿論的掌控企圖,也都由青年學生自主發動(當然,之鋒他們要比我們年輕太多了)。因為這兩場運動,我們開始知道彼此。對我而言,那也是首次能比較深入了解香港公民運動的契機。兩年後,三一八運動(太陽花學運)因著親中的馬政府企圖強渡關山備受爭議的服貿協議而爆發,我參與其中。而在香港,因爲北京斷然拒絕賦予港人真正的民主權利,之鋒與許多夥伴投身了雨傘運動。
這幾年間,台港公民社會的串連與交流更加深化。之鋒也多次來到台灣和我們分享他的經驗。之鋒是不吝惜分享的人,或者更該說,他是無時無刻都準備好將自己貢獻給社會的人;哪裡有需要,他就到哪裡去說。印象最深的一次,有次他剛從英國飛回香港,隔日就又因受邀演講出現在我的故鄉台南。當時我笑說,這等折返跑我真的沒見過。
那天,我們僅有一杯咖啡的時間能夠閒聊,也算是抓緊了短促的機會關心彼此近況。只是,遺憾的是,從未入境過香港的我,在2014年三一八運動後曾打算前往香港聲援七一遊行與佔中預演,卻發現自己被港府列入黑名單,無法入境香港,也自此斷了回報他們過去跨海而來聲援台灣的機會。
亦是戰友!
這兩個運動的結局是不太一樣。在台灣的我們,經歷四年訴訟,最終獲得法院判決無罪,一審無罪是因法官首度肯認「公民不服從」(civil disobedience)原則,二審無罪則是因法院仍認定當時馬政府強行通過服貿有嚴重瑕庛,而我們的抗爭屬於「最後必要手段」與「言論自由保障的範疇」。至於香港,則彷若走入另一個極端。
傘運期間的重奪公民廣場一案,在被告判罰社會服務令且服完罰役後,律政司仍在袁國強的政治主導下提起刑期覆核,終至之鋒與多位朋友成為政治犯的結局。
不過,雖然兩場運動的結果不盡相同,但台港的命運卻因一同站在中國威權擴張的前線而緊緊相連。當今的中國有著更為清晰的擴張策略,運用其政治、經濟與軍事力量試圖一步步改變國際秩序與規範,扭轉民主社會的基本價值,向外輸出其威權治理模式。在中國急速向國際擴張其威權影響力之際,台港無疑是站在對抗威權中國的第一道防線,也無疑是站在捍衛民主價值的前線。
過去幾年,中國試圖透過各種政治經濟手段,削弱台灣民主,聯合親中政治勢力破壞三權分立的憲政民主體制。同時,也進一步限縮香港公民社會的空間,在阻絕普選之後,接連以取消資格(DQ),以思想審查阻絕參政權利,刨除香港民主與法治的根基。台港確實不是彼此的命運參照,而是正在面對共同敵人,正為同一場仗奮戰的戰友。
獄文字作為一種抵抗
「我的朋友成為了政治犯」指的是黃之鋒,亦是指香港。黃之鋒及多位青年抗爭者的入獄,象徵的香港司法徹底為中國所掌控。他在獄中的書寫,將監牢裡的一切向外傳遞,並不時提醒世人不要放棄,亦正恰恰隱喻了香港的現況。香港本身也就如同落入中國威權牢籠裡的政治犯,需要向外大聲疾呼,用自己的抵抗來提醒世人,不要放棄。
之鋒的《獄文字》就是這樣的抵抗。在威權進逼的前線仍不斷大聲疾呼,喚醒世人重拾初衷。我總是佩服之鋒那樣的堅毅,即便疲倦也不失信念。而我發現,這正是香港——在這些年裡受盡重重打壓卻永不退卻。也難怪只有香港人能夠喊出那句動人的口號:希望在於人民,改變始於抗爭。
我相信香港人能在《獄文字》裡重拾力量,如同我自己在此書裡獲得的啟發。感謝這段誠摯、溫暖而堅毅的文字。我相信受囚於威權壓迫的人們,也都將發出自己的獄中之聲,並在歡呼中迎接我們的勝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黃之鋒獄中日記《#獄文字》
銷售攤位:毛記葵涌白卷出版社 1A-A02
簽書會:7月21日(六)下午4時(博覽道入口大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日記訂閱 http://bit.ly/joshuaprisonletter
💰 小額支持 www.demosisto.hk/donation
🙌 加入眾志 www.demosisto.hk/joinus
🐦 https://twitter.com/joshuawongcf
📷 https://instagram.com/joshua1013
張憲義近況 在 黃浩銘 Raphael W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入獄雜感〉六
當我正提筆之際,想必大家已抵達遊行終點,又或已經散去。這夜,我未能在電視上看見大家(因電視播放其他節目),因此未知大家近況,雖然未能參與遊行,但你們都知道我的心是常跟你們一起的(這句由我說出來而非張曉明,沒有那麼嘔心,對吧?)。不妨告訴大家,我一直以來也收到很多信,有些甚至有畫(郭爸爸那封),我感謝你們的一字一句,讀起來也相當鼓舞。我也收到幾封欠郵資的信件,裡面大抵都是「恭喜」或呼籲我洗心革面之類的,這些信刻意只貼上一毛的郵票,要我這個監房窮小子用工資來換取「恭喜」可謂相當有「智慧」。
我入獄,不要帶著仇恨,但仇恨卻自己走到我跟前來。仇恨是甚麼?就是令常人失去理智,變成愚蠢的生物,以小學雞的手法走捉弄我這個正被懲罰之人,落井下石。請不必為我感到悲傷或忿恨,我只當自己用工資買了包麥精維他奶請別人喝。不知是不是因爲我太善良,人善被人欺,郵局這次又發來一封竟達43.6元的欠資郵件。這次恕我無能為力了,祝願仍想戲弄我的人們生活健康,有平安喜樂。
其實被捉弄、嘲諷也非首次,我深知道要不是因為仇恨遮蓋理智,又抑或存心想打擊我士氣,決不會有如此反令我發笑歡樂的舉動。因此我也常常提醒自己,我參與社會運動不要帶著仇恨,即使要仇恨,也只是仇恨不公義的制度或事情;而對人們總要帶著信心,盼望和愛。當然,我是凡人,以上都是對自己的「提醒」和「節制」。若是有信、有望、有愛,就會有源源不絕的正能量,消除懼怕和憤怒。當我閱讀甘地(印度聖雄)時,他亦提醒社會運動者的心理修養很重要,甚至他個人更提出素食和禁慾(我沒有他那層次),否則人們就不能走近真理,以「真理之力」從事非暴力抵抗運動了。
雨傘運動匆匆已過三年,三年前我在金鐘佔領區,三年後已身在牢獄,亦緊隨兩宗與雨傘運動有關的案件(包括將在十月宣判的刑事藐視法庭案及下年一月續審的佔中九子案)。與其要我說出感受,我不如分享我的思考。在獄中,我的腳步沒有停下,除了運動,就是閱讀名人傳記及世界各地的非暴力抗爭史。誠然,我仍需要花多點時間閱讀資料及疏理思考,但正如我早前在《蘋果日報》撰文提到組織的重要性。雨傘運動當然對我們來說是一場浩瀚且盛大的群眾運動,但由於組織力不足以致日久疲憊,運動消亡,未竟全功是十分可惜。如何組織得更好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最近又重讀波蘭團結工會的那段歷史,一九七六年成立的「勞工守護委員會」也出奇地恰似今天支援政治犯的平台,為政治犯籌款、與家屬聯繫、宣傳政治訊息、連結國際等都嘗試把一個又一個人們連結起來。後來一九七七年又成立「飛行大學」由知識份子教育意識形態,注入公民意識等(其實「佔中黑手」戴耀廷也嘗試跟我分享過類似概念),凡此種種,都是將社會上每個個體聯繫起來,隨後近百萬會員的波蘭團結工會更是又一顯例。
當然,每地非暴力抗爭的例子都有不同背景,尤其是歷史和國際大氣候因素影響成敗,經驗未必可以照搬。但若我們毫無作為,不思考組織之法,就永遠原地踏步,再來多一場雨傘運動,也許都是類似下場。政治連結、社區連結、工會連結互相配搭,緊密進行,如果我們有本事組織過萬人的連結力量,就足以為日後的民主運動打好強健的基礎。回想看來,劉曉波何以被政權視為死敵要判十一年監禁?不是因為他真的煽動顛覆國家政權,亦不是《零八憲章》有甚麼威脅共產黨的創見洞悉。而是因為《零八憲章》是組織群眾的基礎,因為劉曉波有本事成為組織領袖。
如果雨傘運動沒有促使我們更認識對方,沒有使我們有更緊密的連結,這個運動就是一場徹底失敗的運動。但可幸的是,今天我們認識了彼此,遺憾的是我們尚未有效地連結起來。如若我們坐牢能使大家更親近,正如我爸爸首次放膽支持我,又正如嘉蔚改善與家人的關係(我很感動!),彼此的生命生活連成一線,成為「共同體」(忘了是亞里士多德還是柏拉圖?),就是一個更強大的公民社會,也正正是專政獨裁的政權最懼怕的。三年以來,我面對過不少挫敗,但今天即使在獄中的我都沒有灰心喪志,大家就更要有積極強壯的心去繼續奮鬥,「贏唔贏無人知,搏到盡我話事!(非廣告)」,加油香港人!
黃浩銘
赤柱監獄囚室書
1.10.2017 9:30pm
張憲義近況 在 洪秀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各位朋友、各位同志,各位參選人:
前年11月29,今年1月16兩次大選的失敗,徹底摧毀了支持者的信心。在本黨總理、也是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這天,緬懷先烈先賢,內心真有無限感慨。
我們讓中國國民黨這塊招牌蒙羞,讓人民和支持者失望了!
如今,橫亙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條倍極艱辛的重建之路,但我們沒有資格喊苦,面對人民的怒火,若是我們無法迅速反省回應,我們就將成為敗倒家業的不肖後代。
有句話說「勇者,是帶著眼淚仍向前奔跑」,歷經此次空前的潰敗,我們不只含著眼淚,還要帶著傷痕,沒有猶豫、更沒有選擇,因為如果我們再不力圖振作,則下次選舉本黨很可能被台灣人民徹底拋棄,讓本黨在台灣成為無足輕重的小黨。
今天我們在此參加黨主席補選政見會,雖然是黨內競爭,但這也是促進黨內改革,樹立黨內民主典範的契機,參選同志的表現實為關鍵。這次一同參與競選的三位同志,有的曾與我在立法院並肩作戰,有的在地方議會精彩問政,我們都具有愛黨的情操,也都服膺相同的理念,因此,不論最後由誰勝出,只要是透過公平、公正與民主的過程產生,就能為本黨立下新的里程碑。黨員同志及所有支持者,請嚴格檢驗我們、鞭策我們。秀柱更要鄭重宣示,不論未來是否當選主席,秀柱終生將是本黨忠貞的黨員與志工。
但是,我們一定要深自反省,當面對爭議、錯誤,或是本黨長期捍衛的價值受到挑戰時,我們是不是總在不該模糊的地方模糊了,在不該妥協的地方妥協了?面對「黑箱」、「官僚」、「權貴」、「不民主」的指責,我們認為有道理的,有沒有虛心認錯、及時改革的胸襟與行動力?當我們認為受到冤枉時,有沒有挑戰不公,積極澄清的勇氣?
現在,針對近日沸沸揚揚的黨產問題,秀柱在此提出一點自己的看法。我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打破外界對黨產的無妄揣測、謠言、抹黑,以及藉由黨產議題再對本黨進行無止盡的鬥爭與踐踏。
前幾日,本黨黨團發出聲明,呼籲黨中央,將黨產扣除依法應給付黨工退休金的金額後,餘數全數捐給公益團體或政府,幫助青年及弱勢。雖然這是非常好的想法,但我們更應了解的是,黨產的形成有其歷史脈絡及因素,過去本黨在國家面對危亡之際,的確因威權時代的黨國一體而有黨庫、國庫互通的情況,但不能說黨產就是罪惡。莫忘,國民黨也確確確實運用黨產建設在臺灣、貢獻於國家。
因此對於支持者與全國民眾來說,我們不能抱持著將黨產捐出就一了百了的心態,這樣本黨仍無法讓全國民眾感受到我們願意以「公開、透明、公正」的態度來面對此一問題的誠意。社會大眾期待的是本黨能交代清楚,而不是因特定的質疑聲浪,或是迫於國會針對性立法的壓力,說把黨產一律捐出就可。這樣的態度,無法獲得黨員和民眾的認同。
秀柱若當選主席,我會立即召集會計、財務及法律等專業人士,組成公正的黨產清查小組,以完全透明的方式公布黨產實際狀況,如果有任何一筆黨產的取得涉及不法,我們放棄產權,讓國家處理。但如果查無不法,我們要捍衛自己的清白,捍衛黨工的勞動權及退休黨工的權益,絕不能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如果秀柱當選主席,我們具體承諾,
第一、黨產不再用於任何輔選經費,往後的選舉花費悉數由政黨補助款及選舉補助款支應。
第二、全速清查全面透明公布財報及各項資產,往後由社會檢驗支出,僅能用於追求公益及符合公義之用途。本黨本來就該是幫助弱勢及各階層的主力,責無旁貸。試問,若我們透過民生基金會提供小額無息貸款給單親媽媽微型創業,誰會說黨產用的不公不義?
第三、黨產茲事體大,不是任何一個團體或單一上位者以威權方式得以處理,明年二十全之前,由中常會、臨全會決定黨產最終用途及去留方案,並由黨員投票決定。
尤其,我們必須查清楚過去黨產的運用情況,我們樂於與社會各界及政府共同追查真相。相信所有黨員最想知道的是,究竟有沒有傳言中的掏空、變賣與利益輸送?究竟有沒有人把理應用來福國利民的黨產,變作個人私產?這些都必須追究到底,才是真正的轉型正義!
其實,自秀柱宣布參選黨主席以來,已經透過媒體和臉書提出個人對本黨重建的主張與政見,希望能激發更多黨員和支持者的共鳴。儘管有些論述尚待完善與討論,但如有幸當選,秀柱將致力建立黨的論述,強化黨的組織,確立黨內民主,積極培養人才,用壯育青,黨產公開透明,使本黨成為富有競爭力、創新力與戰鬥力的組織。秀柱深知個人力量有限,未來必將廣納批評建言,並邀請社會清流參與改革工作,使本黨成為民眾更好的選項。
關鍵的時刻需要全體黨員做出關鍵的決定!
國民黨需要您決定她的命運與未來!
------
【第二段】
秀柱從政以來,忠於自己的理念,不投機、不模糊、清清楚楚,經得起檢驗。無奈的是去年因參與總統選舉有人開始對秀柱扣上急統的帽子,或是說秀柱的主張「不符合主流民意」等等,但打開天窗說亮話,我是急統嗎?我的論述錯了嗎?
我們大家都知道,兩岸政策和國家定位攸關台灣的生存發展,遺憾的是,本黨輸了大選,也使部分支持者對本黨的兩岸論述失去了信心,甚至連一些從政同志也對本黨理念產生了動搖。身為黨主席的責任就是要「維護中華民國憲法尊嚴、捍衛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不知其他三位參選者對此有何看法,更重要的是,三位對於中華民國主權和治權的分際如何解讀、又如何對人民詮釋與說明?
我們都是有著相同理念的中國國民黨的同志,向各位同志報告,這些所謂的「主流與非主流」民意,或是所謂的「新黨化」、或說我是主張「急統」等等,這些都是被對手或有心人士惡意炒作、扭曲的假議題!我們黨內選舉實在不應該,也不必要隨之起舞!
身為創建中華民國的政黨,我們是不是更有責任,把時間和心力放在真誠地向全國民眾論述,讓全國民眾了解,未來我們主張,以及國家應向哪個方向前進?
百年以前,國父的理想是建立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建立一個人民有權、政府有能的政府。本黨自創黨以來,無論遭遇何種困境與內憂外患的侵襲,先賢先烈們就是秉持這樣的中心思想挺過無數難關,才能換來今日的果實;守著這個理想,我們循序漸進地嘗試與學習,也取得傲人的民主成績,實行華人世界中最民主的制度。然而,本黨為什麼會失去人民支持,走至今日的困局呢?
曾經聽人說過一個諺語:「籃子裡的螃蟹」,意思是,如果籃子裡有一大群螃蟹,千方百計地想爬出籃子,但保證全部都爬不出來。
為什麼呢?因為第一隻正在籃邊爬的,就會被其他螃蟹疊上去,於是牠會被壓在最底下,最終只好爬開。這樣的情形會不斷上演,到後來,沒有任何一隻螃蟹能爬出來。
所以,籃子不必有蓋子,因為螃蟹會彼此互扯後腿。
這就是典型的「如果我得不到,你也別想」看到這則寓言,是不是能夠帶給大家一些啟示?
大家都說團結最重要,但團結往往也最難,國民黨因為不團結付出許多慘痛的代價,如果我們再不記取教訓、痛改前非,繼續給予外界「外鬥外行、內鬥內行」的負面觀感,則本黨不僅對內無法凝聚共同的願景,扭轉黨員日漸疏離的頹勢,對外更難重建政黨形象,且讓本黨距離執政的舞台愈來愈遠。
改革要從小處著手,黨中央必須聆聽地方的需求,聽從基層的建議,一肩挑起重整黨務的重責大任。否則這些年來,本黨由於接連的挫敗、內耗與退縮,不只讓許多兢兢業業堅守崗位的工作同仁失望,更讓多年力挺我們的黨員同志及支持者,痛心本黨的無心、無力與不作為。致使本黨有如溫水中的青蛙一般,好像麻木無知地靜待沸騰。很多支持者早已哀莫大於心死,因此今年0116的潰敗大家是否發現,支持者連懊悔的眼淚都不願意為我們而流,我們還有什麼時間浪費在彼此相爭、相鬥上呢?
本黨已失去國會的多數席次,淪為只有35席的小黨,尤其520之後交出執政權,恐將面臨排山倒海而來的清算鬥爭,因此,秀柱非常誠懇的呼籲本黨同志放下過去的心結,拆掉隔斷我們的那道牆,危機已經迫在眉睫,讓我們同心一意,相互傾聽,找回彼此的信賴。心在哪裡,路就在哪裡!只要我們有心,就一定能夠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出路。
同志們!人民不會永遠等著我們,我們已沒有時間相互攻訐,繼續當那籃子裡的螃蟹了!我們必須將時間花在找回我們的黨員,做好我們的服務,實踐我們的理想。從此刻起,我們應該低頭彎腰,捲起袖子,拾起磚頭,在廢墟中重建再造,用行動和具體作為,贏回人民的信心與肯定!
再和大家分享一個獅子和老虎的故事,獅子和老虎之間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爭鬥,結果兩敗俱傷,最後被獵人一一捕捉。
獅子虛弱地對老虎說:〝如果不是你非要搶我的地盤,我們也不會弄成現在這樣〞。老虎吃驚地說:〝我從未想過要搶你的地盤,我一直以為是你要侵略我!〞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相互溝通是維繫家庭幸福和朋友情誼的關鍵要素。有什麼心結不要一方過度猜測,多與家人和朋友交流,也讓彼此更增了解,如此或可避免許多無謂的誤會與矛盾。
同樣的,政黨亦如同一個大家庭,同志和黨員之間更應多加溝通,黨內選舉要建立君子之爭的競爭文化,本黨同志唯有相互協商、相互支援、相互合作,建立一個堅強的團隊,才能獲得民眾的信任與肯定。
最後,聖經上有句話,「你們要謹慎,若相咬相吞,只怕要彼此消滅了!」(加拉太書 5:15)同志們,讓我們相互勉勵,一起加油吧!謝謝大家!
------
【第三段】
同志們,時間絕不會等待一個改革無力的政黨,我們須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逐步以行動,讓人民感受到我們的轉變;從大處講,我們要改變人民對本黨「黑箱」、「不民主」、「官僚」…的印象,從小處說,這次的主席補選,可說是本黨挽回人心、重建信賴的第一步,也是我們謙卑反省、銳意革新的重要契機與起點。
具體來說,以這次補選過程為例,由於參選人必須向黨員同志徵求連署書,我聽到一位定居高雄的好朋友告訴我他親身的故事,讓我感到相當難過。他們家居住在高雄已超過三十年,每年都有數次收到本黨寄發的信件,但他們家從沒有過這位收件人!他們曾多次打電話反映,但孩子快三十歲了都還沒解決,頗感無奈。無獨有偶,我們按照中央提供的名冊寄信徵求連署書也發生類似的故事,好幾位黨員同志早已過世卻仍列在名冊上,當他們的子女收到信時,還來電責怪:我們為什麼這麼粗心?難怪我們會落敗!
若是秀柱有幸當選,這就是我「小處著手」須優先改革的地方。我們應該要藉著資訊技術發達的優勢,建立正確、完整的黨員資料庫,重新完成本黨黨員普查。藉由我們更新黨員名冊的過程,我們可更加瞭解本黨具有黨權同志的近況。未來,就可透過資料庫系統,有效、積極的聯繫黨員同志,解說本黨未來發展方向,並爭取黨員同志的參與、支持。
在這個基礎之上,未來我們還能研發屬於中國國民黨的專屬APP平臺,方便服務每位黨員。當這樣的平台建立後,我們更可以利用其優點,做到許多現在無法辦到的事情。例如:即時訊息傳遞管道的暢通,黨員可透過平臺及時獲取本黨最新資訊,或找到服務窗口;我們還可以建立一個帳號、一個合格黨員的認證系統,開發電子投票、連署系統,增加未來各類選舉連署、投票的過程便利性,並可有效杜絕與防範弊端;隨著電子連署、投票系統的建立,我們更可以搶在政府之前,優先辦理不在籍投票,累積相關的選務經驗;這些經驗在未來,將可作為我國設計、辦理各級選舉,不在籍投票的參考與借鑑。
這樣的平臺,還能有助於降低黨內各類選舉的門檻。試想,若能在此平臺開設專屬的政見發表區,讓有意參選的黨員同志,都能上傳自己的政見到發表區給全國黨員觀看,那麼,公辦政見發表會的成本就能降低,各參選人在爭取黨員連署或選票時,就更有機會能夠發聲。從黨代表、中央委員、中央評議委員開始,到各類公職人員的初選,甚至未來本黨黨主席的選舉皆可比照辦理。當累積一定的經驗之後,甚至可以開放,只要是具有合格黨權的本黨黨員,都能擁有被選舉權,都能上平臺暢所欲言,接受黨員同志與選民檢視。一旦能大幅降低參選門檻與成本,擴大黨員參與的範圍,我們也就越有機會能尋找那尚未磨光的璞玉,或是錯落在旁的遺珠。
這就是我說的,由「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改革的威力,我們可以劍及履及,由小至大的累積改革經驗,不斷進步。當每位黨員都能從關心身旁的小處開始,一點一滴的改革,一步一步的轉變,相信未來即便是非本黨黨員的優秀人才,也會感受到我們的誠意,願意一同幫助這個百年政黨,進行轉變。
還有,大家都在說要重視青年的培養,因為青年最具改革的熱情與動能,一個無法吸引優秀人才的政黨,不僅其組織生命力將走向虛弱,更看不到這個黨的未來與希望。因此,積極栽培本黨的新生代是秀柱參選主席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許青年一個更好的未來,秀柱將以最寬廣的心胸,接納新世代的多元觀點與創新創意,協助年輕人施展他們的抱負與理想。政黨本就是為服務人民而存在的政治團體,但大家想想,我們的各級黨部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沒有民眾進進出出了?如果我們無法讓民眾重新走入我們的每一扇門、參加活動、提供意見,我們又如何贏得民眾的信賴與付託?
秀柱今天站在這裡,頂天立地,莊嚴承諾,願秉持總理「天下為公」的遺訓,無私無我,希望爭取承擔重任的機會,為重建黨格黨德,為重整改造團隊,為重新凝聚黨員人心,秀柱矢志奉獻、鞠躬盡瘁,只盼為本黨的浴火重生,為下次選舉及重返執政打下最穩固的基礎。
人的一生,每一段路都是一種領悟,
過去一年,有委屈的淚水,更有溫暖的擁抱,
有不悔的付出,更有不變的堅持,
有失敗的警醒,更有再出發的高昂鬥志!
更重要的是,一路上歷經諸多磨難的淬鍊,益增秀柱的堅忍與韌性!
本黨中興改造的第一哩路,洪秀柱自告奮勇,懇請黨員先進同志成全我的豪情壯志,在狂風暴雨之際,讓洪秀柱領航,將「國民黨」這艘飽受風吹雨打的老船,平安駛入港口,重新翻修改造,再把掌舵的經驗與責任,傳承給新世代的接班團隊,屆時功成身退,此生無憾!
謝謝大家!
#政見發表 #APP #黨員普查 #黨產 #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