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_Touch人物 #張碩尹 #塗鴉
甫獲本屆 #臺北美術獎 首獎的Ting-Tong Chang 張碩尹,在疫情衝擊下的2020年,依舊大顯身手,可謂年度最為活躍的藝術家之一。V-Touch跟隨他走訪其年初進駐,並舉辦個展「#台北機電人」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Treasure Hill Artist Village。以半廢墟之牆面,顯目坐落於藝術村中的半樓廣場,除了是張碩尹新作的攝製地點,2006年他繪製的「#老照片系列」在此也仍保留了半個身影,成為其現少數僅存的塗鴉。
本集的「V-Touch人物」中,張碩尹為我們娓娓道來,這般既被保留又半廢棄的狀態,如何作為他現在與塗鴉之間的關係,以及近年創作的精神性與存在表徵。2005至2009年間,張碩尹與政治大學同學組成「#上山打游擊」開始進行塗鴉,後逐漸走向以「#Bbrother」之名的個人行動,並持續至退伍赴英國留學前。在英國浸淫於白盒子空間內的當代藝術創作,並逐漸轉向 #科技藝術 近十年後,這一、兩年逐漸將重心遷回台灣的張碩尹,又如何在「做工精美的木作、高解析的投影機、導覽手冊的逼文字的永恆失訊」中(引自其臉書自述),重新召喚過去塗鴉出於技術與資金限制的「#匱乏」,以及自「#文化反堵」開展出的「#藝術介入社會」實踐,將其延續、轉化至今日對科技藝術創作的「匱乏」的思考?從中,除追索同輩有別於大資本實驗室,隨光華商場的成長經驗,更以 #土法煉鋼 中的毀壞性與不穩定性,回應個人生命經歷以及台北都市發展的軌跡。
張碩尹今年下半年接續在TheCube Project Space 立方計劃空間與 #龍泉市場 舉辦了「台北機電人2.0:訊息瘟疫」;Bbrother時期的塗鴉紀錄,後則在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Re:Play 操/演現場」中的「檔案現場」中展出;本月,他甫結束板橋435藝文特區的「合.眾:你的關係是我的政治」聯展;另外,年初他也曾隨Each Modern 亞紀畫廊參與Taipei Dangdai。
「當然就是有好像過去感受的,2000年初破破爛爛、很嘈雜那個氛圍,突然消失的那種感慨。另一方面會覺得,其實這個地方就是隨著時代變遷,你必須要會回應當時當下的時代。我覺得我以前在塗鴉的時候,既想要跟社會發生關係,但是又很著重在於自己隱密性的那個塗鴉客形象的塑造。我覺得現在至少在我這個時代的氛圍,比較是一種合作性。尤其是在臺灣,那種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消失,因為這個產業已經太分工。我發現個體性雖然重要,但它只是創作的一部分,那比較是你和這個體系之間的共生關係。你要生存,就是要確保你所在的是一個健康良好的體系,至少我會把我自己想像成是一個群體網絡的其中一員。」張碩尹說道。
---
👀相關閱讀|
👉 Bbrother個人網站>>>https://bbrother.tw/ ;張碩尹個人網站>>>http://tingtongchang.co.uk/
👉 張碩尹@《典藏ARTouch》書寫>>>https://bit.ly/3rFFkiY
👉 〈從物種共生回看歷史,張碩尹獲「2020臺北美術獎」首獎〉>>>https://bit.ly/37W1UvS
👉 〈「宇宙」遺落在美術館中:張碩尹個展「Kosmos」〉>>>https://bit.ly/2MfgpSZ
👉 〈向未來報時的製鐘者: 張碩尹個展「人與機器悖論的殊途同歸」〉>>>https://bit.ly/37WvIby
👉 台新藝術基金會:〈青春的硬體架構:張碩尹《台北機電人》與九〇年代〉>>>https://bit.ly/3o0drQp ;〈光的交易:《台北機電人2.0:訊息瘟疫》〉>>>https://bit.ly/3hqJ8Qp
#展訊便利貼
2020臺北美術獎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3F
展期|2020.12.12 - 2021.02.28(元旦連假照常開館)
---
📹V-Touch介紹
隨著媒介轉向帶來閱聽習慣的改變,《#典藏》延續「#ARTouch」的「Touch」精神,在未來定期出品的「V-Touch」中,將原先雜誌翻頁或瀏覽網站所留下的指紋,轉換為播放鍵,便是希望數位時代下的讀者,在「點擊」播放後,將此一觸覺,經由媒體的引介,穿透至影像中對「#展覽」、「#人物」、「#談話」、「#藝術史」等「觸摸」。而「V-Touch人物」系列將帶領讀者走進藝術家工作室,欲觸摸以揭開的過程面紗,除了是創作的實驗與勞動,更含括生活、養成及職涯的多維向度,藉此更為立體地理解藝術家及其創作脈絡。
🔔訂閱典藏ARTouch YouTube 頻道,開啟小鈴鐺,鎖定每個月的V-Touch 優質藝術影音單元>> https://bit.ly/30C4un3
張碩尹 介紹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V_Touch人物 #張碩尹 #塗鴉
甫獲本屆 #臺北美術獎 首獎的Ting-Tong Chang 張碩尹,在疫情衝擊下的2020年,依舊大顯身手,可謂年度最為活躍的藝術家之一。V-Touch跟隨他走訪其年初進駐,並舉辦個展「#台北機電人」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Treasure Hill Artist Village。以半廢墟之牆面,顯目坐落於藝術村中的半樓廣場,除了是張碩尹新作的攝製地點,2006年他繪製的「#老照片系列」在此也仍保留了半個身影,成為其現少數僅存的塗鴉。
本集的「V-Touch人物」中,張碩尹為我們娓娓道來,這般既被保留又半廢棄的狀態,如何作為他現在與塗鴉之間的關係,以及近年創作的精神性與存在表徵。2005至2009年間,張碩尹與政治大學同學組成「#上山打游擊」開始進行塗鴉,後逐漸走向以「#Bbrother」之名的個人行動,並持續至退伍赴英國留學前。在英國浸淫於白盒子空間內的當代藝術創作,並逐漸轉向 #科技藝術 近十年後,這一、兩年逐漸將重心遷回台灣的張碩尹,又如何在「做工精美的木作、高解析的投影機、導覽手冊的逼文字的永恆失訊」中(引自其臉書自述),重新召喚過去塗鴉出於技術與資金限制的「#匱乏」,以及自「#文化反堵」開展出的「#藝術介入社會」實踐,將其延續、轉化至今日對科技藝術創作的「匱乏」的思考?從中,除追索同輩有別於大資本實驗室,隨光華商場的成長經驗,更以 #土法煉鋼 中的毀壞性與不穩定性,回應個人生命經歷以及台北都市發展的軌跡。
張碩尹今年下半年接續在TheCube Project Space 立方計劃空間與 #龍泉市場 舉辦了「台北機電人2.0:訊息瘟疫」;Bbrother時期的塗鴉紀錄,後則在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Re:Play 操/演現場」中的「檔案現場」中展出;本月,他甫結束板橋435藝文特區的「合.眾:你的關係是我的政治」聯展;另外,他年初也曾隨Each Modern 亞紀畫廊參與Taipei Dangdai。「那當然就是有好像過去感受的,2000年初破破爛爛、很嘈雜那個氛圍,突然消失的那種感慨。另一方面會覺得其實這個地方就是隨著時代變遷,你必須要會回應當時當下的時代。我覺得我以前在塗鴉的時候,既想要跟社會發生關係,但是又很著重在於自己隱密性的那個塗鴉客形象的塑造。我覺得現在至少在我這個時代的氛圍,比較是一種合作性。尤其是在臺灣,那種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消失,因為這個產業已經太分工。我發現個體性雖然重要,但它只是創作的一部分,那比較是你和這個體系之間的共生關係。你要生存,就是要確保你所在的是一個健康良好的體系,至少我會把我自己想像成是一個群體網絡的其中一員。」張碩尹說道。
---
👀相關閱讀|
👉 Bbrother個人網站>>>https://bbrother.tw/ ;張碩尹個人網站>>>http://tingtongchang.co.uk/
👉 張碩尹@《典藏ARTouch》書寫>>>https://bit.ly/3rFFkiY
👉〈從物種共生回看歷史,張碩尹獲「2020臺北美術獎」首獎〉>>>https://bit.ly/37W1UvS
👉〈「宇宙」遺落在美術館中:張碩尹個展「Kosmos」〉>>>https://bit.ly/2MfgpSZ
👉〈向未來報時的製鐘者: 張碩尹個展「人與機器悖論的殊途同歸」〉>>>https://bit.ly/37WvIby
👉 台新藝術基金會:〈青春的硬體架構:張碩尹《台北機電人》與九〇年代〉>>>https://bit.ly/3o0drQp ;〈光的交易:《台北機電人2.0:訊息瘟疫》〉>>>https://bit.ly/3hqJ8Qp
#展訊便利貼
2020臺北美術獎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3F
展期|2020.12.12 - 2021.02.28(元旦連假照常開館)
---
📹V-Touch介紹
隨著媒介轉向帶來閱聽習慣的改變,《#典藏》延續「#ARTouch」的「Touch」精神,在未來定期出品的「V-Touch」中,將原先雜誌翻頁或瀏覽網站所留下的指紋,轉換為播放鍵,便是希望數位時代下的讀者,在「點擊」播放後,將此一觸覺,經由媒體的引介,穿透至影像中對「#展覽」、「#人物」、「#談話」、「#藝術史」等「觸摸」。而「V-Touch人物」系列將帶領讀者走進藝術家工作室,欲觸摸以揭開的過程面紗,除了是創作的實驗與勞動,更含括生活、養成及職涯的多維向度,藉此更為立體地理解藝術家及其創作脈絡。
🔔訂閱典藏ARTouch YouTube 頻道,開啟小鈴鐺,鎖定每個月的V-Touch 優質藝術影音單元>> https://bit.ly/30C4un3
張碩尹 介紹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本週日(11/1)在台中國立美術館,有一場由藝術家 顧廣毅 、 Paul Gong 兩人規劃的「#啟發性的未來:推測設計、生物藝術與跨領域的交匯」論壇。這是他們本次雙個展系列活動中最重要的一場活動,也很謝謝策展人邀請我去擔任講座系列中的第一場次《設計》對談主持人,我將與 #梁容輝 (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專任副教授)、#鄭陸霖 (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副教授)、 曾熙凱 (Studio Shikai 創辦人與設計總監) 三人進行一場針對推測設計、批判設計等話題的對談,也會針對關於「台灣是否需要一個設計美術館?」這個議題來腦力激盪一下。
目前線上報名已截止,不過我看好像還有一些現場保留名額,明天如果有興趣的話,歡迎來國美館聽我們的設計對談!
————
時間:2020/11/1(日) 10:00-17:00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演講廳
議程表:
策展概念、展覽與作品介紹
講者:宮保睿(策展人/藝術家)、顧廣毅(策展人/藝術家)
.
場次一:設計
主持人:設計浪人 Chad Liu (設計自媒體「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主理人
與談人:梁容輝 RungHuei Liang (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專任副教授)、鄭陸霖 Jerry Cheng(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副教授)、 ShiKai Tseng (Studio Shikai 創辦人與設計總監)
.
場次二:文學與電影
主持人:官妍廷 Kuan Yen-Ting(獨立譯者/研究者)
與談人:紀大偉 Ta-wei Chi(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勞維俊(陽明大學視覺文化研究所所長)
.
場次三:表演藝術
主持人:黃鼎云 Huang Ding Yun (藝術家/劇場編導)
與談人: Ricky Sim (新加坡現代舞團 RAW Moves 藝術總監)、鄧富權 Tang Fu Kuen (臺北藝術節策展人)、 陳運成 (小事製作策略總監)
.
場次四:醫學、哲學、科學教育&科學傳播
主持人:孫以臻 Yi-Cheng Sun (藝術工作者)
與談人:林怡萱 Yi-hsuan Lin(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跨域策展小組組長)、 朱子宏(臺北榮總小兒科與新陳代謝科醫師)、林佑彥 Yu-Yen Lin (祥峻中醫診所副院長)、林映彤 Ying-Tung Lin (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
場次五:視覺藝術、當代藝術、科技藝術、新媒體藝術(藝術)
主持人:吳梓寧 Laza Wu (臺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專任副教授)
與談人:張碩尹 Ting-Tong Chang(藝術家)、曹存慧 Tiao Tiao Tiao(生物藝術家/生物工程師)、 蔡宏賢 (Dimension Plus超維度互動創意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