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新增167例本土、18例死亡,陳時中:疫情相對穩定,解封納入考慮但擔心連鎖效應;明配發第二批39萬劑AZ疫苗,防變種病毒入侵,1萬劑莫德納疫苗供邊境人員施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公布新增167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個案,3例境外移入,新增死亡18例。本日新增確診數雖略高於昨天,但已是連續第4天本土病例低於200例,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疫情趨勢稍微往下,雙北情況逐漸穩定,但不可掉以輕心,未來重點將放在即時匡列並隔離家庭接觸者、精準疫調及擴大社區篩檢。
至於是否在6月28日後解除三級警戒,或依風險程度和地區調整警戒程度,指揮中心則回應會虛心接受各方意見,把解封或降級納入考量。陳時中坦言,雖樂見疫情快速下降到一定程度,「但不會解到剛剛好,」解封有連鎖效應要謹慎以對,否則容易讓防線出問題。
另外明(17)日將配發第二批AZ疫苗共39萬劑,供第一至六類人員施打;後(18)天也將配送第二批莫德納疫苗共73,200劑,其中為防止變種病毒入侵,將有10,000劑將直接撥付交通部供邊境人員施打。
■雙北疫情穩定;苗栗大規模隔離有成效,將對高風險人員再次採檢
今日新增167例本土病例中,85例男性、8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1日至6月15日。其中以新北市65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50例,苗栗縣21例,桃園市14例,花蓮縣8例,新竹縣5例,基隆市2例,高雄市及台中市各1例。雙北地區以外縣市的52例中,48例為已知感染源、4例關聯不明。
陳時中表示,苗栗縣正在針對已被隔離的高風險人員做第二次採檢,相對陽性率較高,因此這幾天還會再增加確診個案,他也說明今日新增的21例中,有20例都已先隔離,再度採檢才驗出陽性,確診人員會送醫或到集中檢疫所。
■學者提管制降級,指揮中心憂解封有連鎖效應
指揮中心表示從新增確診數看來,疫情進入平穩期,在每日篩檢量4至5萬的情況下,陽性率也逐漸下降,但仍要注意以免疫情復燃。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目前社區傳播的Rt值(有效再生數)已下降,顯示疫情獲得一定程度控制,在6月28日後可考慮依照風險程度,分區域鬆綁警戒,降級為2.5級,例如放寬戶外跟室內的聚集人數。
面對外界提議解除三級警戒,陳時中回應會虛心接受意見,把解封或降級納入考量,但坦言解封很難解到「剛剛好」,恐怕有連鎖效應要謹慎以對,否則容易讓防線出問題,現在還是緊張的時刻,重點在疫苗能否順利施打。
對於降級的呼聲,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北市已經有5個行政區自13日起都沒有新增病例,認為加強疫調有機會「清零」,即便疫苗尚未到位,預估再1個月就能達成。而台北市議員苗博雅則認為是雙北疫情管控不佳,讓「全台灣陪雙北坐牢」,對此陳時中也在記者會上回應,病毒沒有國界也沒有縣市界,最重要的還是團結抗疫。
■明後天陸續配發39萬劑AZ疫苗、7.3萬劑莫德納疫苗
指揮中心表示,明(17)日配發第二批AZ疫苗共39萬劑,供第一至六類人員接種。陳時中表示,會讓疫苗分配數量更明確,以便地方政府做好準備提高施打效率,目前75歲以上長者的基本配量皆以接種率53%來估算,這是因為過去的流感疫苗接種率為52.5%,但COVID-19疫苗的接種意願更高,會再滾動修正;至於高風險的雙北地區有多配10%,中高風險區則多配5%。
昨天日本贈送的第一批66萬劑AZ疫苗開打,陳時中表示全國已施打超過14萬劑,雖然有些縣市尚未通報施打數量,但以一天的成效來說,已經很不簡單,感謝各地方政府和基層人員的協助;未來疫苗陸續到貨後,擴大施打計畫應無執行上的困難,若開放的範圍更大,也會和政務委員唐鳳討論設置「疫苗地圖」方便民眾查詢和預約。不過,前段時間各縣市政府的造冊仍有漏列,提報人員數和人口數顯然不平衡,陳時中回應會儘快討論如何積極補全,確保目標群都有進入名單。
莫德納疫苗自6月9日起陸續提供第一類人員施打,截至昨日已接種37,505人;後(18)天將配送第二批莫德納疫苗共73,200劑,同時開放一至三類人員接種。指揮中心說明,此次疫苗配送量是以各縣市第一至三類尚未接種人數的4成接種率來核估,且高風險的雙北地區以5成接種率加配,總計配送63,200劑。
另外,將有10,000劑疫苗直接提供給交通部,撥予機場邊境人員使用,其中分配給國籍航空機組員5,000劑、民航航空第一線人員(如機場廠商、民航局、航空站等人員)5,000劑。陳時中表示,全球疫情仍然險峻,邊境還是有相當風險,須防止變種病毒入侵。
指揮中心統計,第一類人員這兩天已達到8成接種率,第二、三類也都有5成上下。有關外界對第二類「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的疑慮,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回應,現在列入第二類的共有16萬多人,其中包含中央3,300多位、地方4,100多位的官員,其餘是國軍、衛生、警政、機場港埠、里長、防疫車隊、環保清消、海巡、救護等執行第一線防疫的工作人員。陳宗彥也表示,疫苗注射是醫療行為,屬《個資法》第6條規定的特種個資,依法不能公開資訊和名單。
■防堵社區疫情:加強疫調,推企業、居家和社區廣篩
防堵疫情的重點做法是阻斷家戶感染的傳播鏈,要透過精準疫調對家庭接觸者做即時的匡列隔離,必要時也擴大可能區域的篩檢。陳時中呼籲如果民眾有症狀、有接觸確診者或被匡列在高風險區,應及早配合採檢,保護自身、家人和社區的健康。他也認同新北市廣設採檢站的做法,建議可以搭配更精準的疫調,把確診者的親近接觸者再找出來,將有助於疫情控制。
針對企業和居家篩檢,陳時中說明有幾家廠商都已提出居家篩檢試劑的申請,食藥署也在審核中,預計月底可以推出。有民眾表示居家篩檢試劑過於昂貴,費用恐怕無法負擔,陳時中回應若是PCR檢測試劑要2至3千元不等,但也有準備進口約300元的快篩試劑,兩者費用和用途不同,可再視情況選擇使用。
此外,政府也持續透過汙水監測加強傳染病防治,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明,過去就有小兒麻痺、腸病毒的根除計畫,針對全台11個汙水處理廠做汙水病毒監測,每個月都會採檢2次送驗,已行之有年。去年則加入COVID-19的病毒監測,結果都是陰性,直到今年6月初在其中2個汙水廠發現陽性,但Ct值都超過34,並不具傳染性,未來會持續監測。莊人祥解釋,汙水監測的目的是了解集水區域內是否存在確診者,根據流域分布來設立採檢站,儘早找出沒有症狀的感染者。
■AZ疫苗接種不良反應事件頻傳,莊人祥:相驗調查中
據統計,目前已有5例接種AZ疫苗後出現血栓的疑似個案,但仍需要交由食藥署及專家進一步研判。而針對接種疫苗後死亡的事件,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證實,有1名80多歲男性在6月14日上午接種AZ疫苗,於15日下午停止呼吸心跳,家屬通知衛生所進行行政相驗。個案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及多項慢性病史,今年1月曾因心肌梗塞住院,接種疫苗當日是自行徒步前往社區關懷站,隔天發現死亡,目前也通知地檢署做司法相驗。
至於媒體所報導位於台中的2個死亡個案,莊人祥回應是不同事件,因這兩位都是在昨日接種,分別在昨晚和今早死亡,系統通報和調查上還需要時間,確認原因會再對外說明。
由於COVID-19確診者死後須在24小時內火化,且親人可能也正處於隔離狀態,身後之事只能直接交由接體業者處理,《報導者》調查時得知許多接體人員因醫院人力不足,得穿著隔離衣進入專責病房接觸遺體,並在院內各處移動甚至到火葬場,可能增加工作者染疫風險,也成為社區的防疫破口。對此,陳時中表示穿著隔離衣四處移動確有風險,會請相關單位注意確診者遺體接送的防護是否落實,並給予指引。
■羅一鈞:確診者陸續解隔已舒緩醫療量能,請醫事司盤點人力、設備
據指揮中心統計,5月11日至6月14日累計公布11,907位確診個案中,已有6,373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53.5%。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澄清,有民眾誤解確診和解除隔離的標準,以為Ct值高於34就不會被認定確診,但實務上仍有Ct值38、39的確診者,目前台灣標準都是盡量納入,以免從家戶向外擴散到社區。5月19日,指揮中心為了紓解病房需求壓力,調整解除隔離標準Ct值從34降到30,並不表示解除隔離時再去檢驗就是陰性,但專家小組和國外研究都評估Ct值在30以上就不具傳染力,可以移出隔離病房,把空間讓給更需要的患者。但羅一鈞也強調,最終是否繼續住院,仍由院方評估,如需供氧或其他設備支持,也可以挪至一般病房,特別是高齡和慢性病患者仍希望在院治療。
另外,指揮中心日前採購500台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HFNC),民間也募集捐贈將近300台至各大醫院,有呼吸治療師表示可操作設備的負壓病房和相關人力都不足。對此,羅一鈞說明,HFNC已納入健保公費給付,但非每個住院病人都需要使用,而是針對重度肺炎患者,目前住院人數下降、空床數也增加,已配發設備其實有部分閒置,會請醫事司再盤點設備及人力,不只是考慮單一的器材,而應注意各項耗材的需要。
(文/陳德倫;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戴淨妍;攝影/黃品維、林彥廷、楊子磊、許𦱀倩)
#延伸閱讀
【送行者的防疫告白──我們維護確診死者最後尊嚴,卻深陷感染風險】https://bit.ly/3gAWjOK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三級警戒 #快篩 #疫苗 #AZ疫苗 #莫德納 #Ct值 #HFNC
張磊 身家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26 黃偉民易經講堂
當東廠西廠都不被信任的時候,錦衣衛便有成立的需要了。
國安法殺到,誰最害怕呢?
星期五晚,林鄭率領一眾司局長問責官員,表忠支持港版國安法的時候,大而無當的阿婆底褲口罩,都蓋不住他們惶恐沮喪的眼神,他們知道大禍臨頭了。
奴才們辦事不力,才逼得主子出此下策。完全違背中英聯合聲明,踐踏基本法,放棄一國兩制承諾,在文明世界,因武漢肺炎死傷枕藉的背境下,再次示範中共的野蠻失信!
・這個國安法,什麼人來執法?
・用香港的普通法,還是用大陸的法律來審訊?
・被控違反《國安法》的香港人,在香港法庭,還是送回大陸的法庭審判?
記者的問題,林鄭一如四人幫的江青,一概都不知道。
她只知眼神閃爍的一再回應,支持這條港版國安法。
前警務處長鄧竟成,急不及待說:
希望由香港警隊執行這條港版國安法!
現任處長PK不方便出口的哀求,由前上司代勞。
但不會的,大陸共產黨人,很熟識這個遊戲。
這種有權無責,任何人的生死,都在執法者一念之間的權力,中共不會下放給香港警隊的。
「分裂國家」、
「顛覆國家政權」、
「勾結外國勢力,干預香港事務」……
這些罪名,在中國歷史上,害死了多少忠臣義士,岳飛、袁崇煥都無計。
這一年,香港的警察,本來做什麼都無後果,什麼紀律都不用遵守,不接受記者、議員、市民的投訴,人前偷水,人後偷冰,橫行無忌的。以後,國安駐港辦公室成立後,警察背後,就有一雙雙大陸特權眼睛,盯著他們執法時的暴行。
大陸的國安,一定看得很有趣,香港的警察,可以喪盡天良?他們在大陸有幾十年,鬥垮鬥臭自己人的傳統,香港警察對市民的欺凌,有他們幾成的功力?
警察不再是唯一配備武器的武裝部隊了。香港將有一隊由國內公安組成,在香港執法,不受特區政府管束,不受ICAC調查,由特首到毅進仔,由財閥到執紙皮阿婆都敬畏的特權隊伍。他們任重道遠,防外國勢力,防國家分裂嘛!
從此以後,警察欺凌市民的時候,要醒目執生,其中有沒有駐港國安?他們是沒有制服的!他們有委任證也不會給你檢查,一如你們也忘了有委任證很久了。
他們手持尚方寶劍,在香港,上可以斬昏君,下可以殺殘臣,防敵顛覆國家政權嘛,這麼過癮的權力,警隊希望國家交給他們?這就是佛家說的妄想了。
武漢肺炎闖了彌天大禍,各國死人無數,單是美國已死了十萬人,超過了韓戰和越戰的死亡數字;世界停頓,經濟捐失無可計量!
國際社會在準備追根究源,懲罰中共,追討損失的時候,北京在香港又開一條新戰線?
在香港急推《國安法》的急切性在那裡?
世界工廠停工,各國公司撤離,全球買家人間蒸發,國內兩億工人失業,經濟大幅倒退……
在這個時候,搞垮香港?
香港是國際城市,不同國家有不同利益連繫在香港,利益最大的是北京政府。
香港是中共政權的唯一活門,是貪官污吏的資產擺放夾萬,是特權子女的出門通道,是洗黑錢變資產變美金的兌換機,是國企民企古靈精怪公司集資GOOD水套現的金融中心。在今日大陸一帶一路爛尾,工廠停開,失業高峰,各種社會問題火頭處處的危急關頭,炸掉自己唯一的逃生門,是不合理的。
中共的敵人,永遠在國內不在國外,不在遠處在身邊,這是共產黨的宿命。
自1921年在上海創黨以來,中共的內鬥從沒有停止過。習近平的敵人在北京,這是公開的秘密。這次武漢肺炎闖下了彌天大禍,抗疫半年又讓世界見識這個政權行事的骯髒卑鄙。眼前的路,不外乎:鎖國,和美國開戰,或共產黨垮台,重建中美關係和秩序。
這樣的政治困局,是對手逼宮的好時機,一如毛澤東的經濟政策三面紅旗失敗,餓死四千萬人,黨內反對勢力就將他擠出權力一線,由劉少奇、鄧小平收拾殘局。
劉鄧成績漸見,老毛驚覺自身的安全,才發起文化大革命,鬥垮當權派,全中共政府都是他的政治敵人。
武漢肺炎闖的禍,不下於大躍進,是政治對手出招的好時機,北京氣氛緊張,小道消息四起。
這時候突然對香港出狠招,習知道,對手的身家骯髒錢全放在香港,其他政治山頭也是庫存香港,香港不容有失,如果玉石俱焚,大家的富貴都變一場春夢了。圍魏救趙,希望對手投鼠忌器。
香港,是習近平手上的連城璧,他作勢打爛,只是北京權鬥下的逼虎跳牆。大陸全國發錢寒,任何山頭都不容許香港死亡的,愛玩弄權術的政府,每一步都不是光明磊落,每一著都是賣弄聰明,這便是權術了。
權,是統治;術,是手段。
用手段來管治人民,便叫權術。但權術並不可靠,所以,這類政府內鬥內耗不斷,煩惱無窮。
政治,可以是不骯髒的。
《論語.子路篇》第十六章:
葉公問政。
子曰:近者悅,遠者來。
葉公問孔子,為政之道。
這種大題目,答案可以很空泛,洋洋灑灑數十萬言。
但孔子,只用六個字回答他。因為,政治的大原則,其實好簡單:
近者悅,遠者來。
葉,是小地方,在楚國旁邊。
楚強葉弱,這種小國在強鄰虎視眈眈之下,當然終日惶惶不安啦。
葉公向孔子請教政治,是問自保之法,因為他沒有安全感。
孔子說,政治上,只要做到,在國內,生活得開心;國外的人,都想到這裡來生活,便是政治成功了。政治成功,什麼問題,都不是問題了。
對一個領袖而言,跟隨你的,和你工作的人,都開心;外面的人,都想來跟你,這便是做領袖的,政治上成功了。
引伸到一間機構,一間公司,在內工作的員工都開心,外面的打工仔,都想加入,以成為這家公司的員工為榮,這便是商業上的政治成功了。
個人都一樣,認識你的人都開心,都以識你為榮;其他的人,都想盡辨法結識你,這不就是個人政治上的大成功!
我們都離不開政治,從個人生活,到國家社會,這便是生活。政治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賣弄聰明,愛玩弄權術的獨裁者和政府而已。
https://youtu.be/QXSPGkchERw
張磊 身家 在 經濟一週 EDige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經一圖解】香港「雙李」輸中國「雙馬」
福布斯公布中國富豪榜,阿里巴巴前董事長馬雲蟬聯榜首,受惠阿里巴巴股價上升,馬雲的身家達382億美元(折合約2,979億港元,下同),以一年前身家2,698億元計,即一年間財富多了約280億元。
第二位則為騰訊執行長馬化騰,身家為2,808億元,第三位是恆大集團創辦人許家印,身家有2,160.6億元,三者排名均和去年一樣。
對比年初公布的本地富豪榜,排名第一、第二的「超人」李嘉誠和「四叔」李兆基身家分別為2472億和2340億,放在中國將排名第三、第四,「香港雙李」今年不敵「中國雙馬」。
隨著藥業股在過去一年獲追捧,相關公司的高層身家亦水漲船高,領導恆瑞醫藥及翰森製藥的孫飄揚家族排名由去年的第十五位躍升至第四位,身家達2,012億;醫療器械商邁瑞醫療的董事長李西廷的身家達到666億,同樣有顯著升幅。
上榜的10大富豪中,有5位為電商出身,有2位為內地房地產,其他則為藥品、電器和食品等必須品公司代表。
第1位:馬雲(阿里巴巴) 2,980億元
第2位:馬化騰(騰訊) 2,808億元
第3位:許家印(恆大集團) 2,161億元
第4位:孫飄揚家族(恆瑞/翰森製藥) 2,012億元
第5位:楊惠妍家族(碧桂園) 1,864億元
第6位:何享健家族(美的集團) 1,810億元
第7位:黃崢(拼多多) 1,654億元
第8位:丁磊(網易) 1,342億元
第9位:秦英林家族(牧原股份) 1,295億元
第10位:張一鳴(字節跳動) 1,264億元
#福布斯 #中國富豪榜 #馬雲 #馬化騰 #李嘉誠 #李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