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放了一個長假,覺得是時候該回來繼續筆耕、盡一些社會責任了。
但~ 有時候是這樣的:所謂的『近鄉情怯』--- 真要再開始,反而有點過於斟酌該用什麼主題開始才好;而回頭仔細看看先前的一百篇文字,雖然我很希望能為音樂同好、以及後進新血留下一些過往自己摸索過的經驗,期望能為走在同一條道路的夥伴簡省若干時間,但『文字敘述』終究有它的局限性,有某些『非概念性質、更趨近於實際操作』的事務,其實必須用『實際行動』來溝通,好像才能真的達成目標效果。
因此,這篇文字會是近期將要執行一個具體行動的前期預告,而我非常希望這個『行動』,能對於吉他手在現場演出的需求上,達到一定程度的幫助。
{{ 貳. 談談電吉他相關 }}_14
雖然把接下來要討論的內容放在這個主題架構內,似乎不是那麼完善;但因為牽涉到的器材應用,實際上的確可以視為『電器、電路系統』的延伸,因此,還是以這個歸類方式來進行今天的議題。
對於『木吉他手』來說,我覺得我們永遠有一個問題:我們根本不可能聽到自己所彈奏出來的正確音色 --- 因為我們的耳朵永遠都在自己那把琴的『音孔』上方或偏後的位置、而無法聽到對面觀眾所聽到的那個完整的聲音!也許你認為透過精良的錄音工程,可以再現你所彈奏的聲音內容;但~ 以我自身的經驗來說,不論我與我自己最信任的錄音工程師怎麼努力,我都只能聽到那位錄音師所能聽到的、最接近我的彈奏音色的『間接紀錄』--- 我想,如果你同時是一位歌手,應該更可以理解我接下來的敘述:『你只能去習慣那些沒有自己身體振動、共鳴的聲響,藉著歌唱的技巧,來校正錄音之後的結果』,而你一直都知道,『那不是你聽到的聲音』。
如果做為一位彈奏者、卻不能真的聽到彈奏出來的真實音色,那麼,究竟要怎麼校正自己的觸弦、輕重,來得到自己滿意的音色?更不要說在任何規模的展演場地,你幾乎都必須透過『拾音器』來『放大』你的吉他音量,而你的舞台所在位置,其實也都會是在『外場主要喇叭』的後方,你聽到、感覺到的音色,都是從喇叭箱體後方所傳遞出來、低頻相對更多的聲波。你如果用的是地板監聽來監測自己的聲音,你會覺得音色一直有種『限縮在盒子裡』的中頻突出感;如果你用的是耳道式監聽系統,琴音在經過了好幾個層次的『非平衡/平衡』、『訊號放大』、『類比/數位/類比』的各種轉換,你如何期望在這個過程中,還能聽到自己真正的音色?
我們甚至還沒討論到你是用哪種拾音器來『拾取』你的吉他音色!你如果是用早期的『磁鐵式』拾音器,由於它大多數是架設在琴橋的位置 --- 而即便它是類似電吉他的拾音器裝架在音孔中間位置,它的特性將只會主要擷取弦的振動,造成你的音色一直有一種單薄的『鐵味』;你如果用了裝有『迷你麥克風』的相關系統,很不幸的,它雖然比較能夠有『琴身共鳴』的『相對比較飽滿』的頻率,但如果你的所在位置與地板監聽或外場喇叭在訊號放大的過程中找不到不會『回授』的縫隙的話,你就必須承受隨時有可能因為低頻回授而造成的悲劇。即使你使用了較後期開發出來的『貼片式』拾音器,如果現場的整體音波能量大到一定程度、造成你的吉他面板持續的振動,其實,似乎也很難真的避掉回授的問題。
那怎麼辦?
[三. 電吉他相關器材測試]_測試藍皮書_02 木吉他 IR file 應用實戰討論
首先,我無法解決在真實世界裡,單純的、不依靠訊號放大的『原聲琴音』呈現的問題,因為那是一種物理限制,我不知道誰能找得到方法來突破。
但如果我們討論的是『訊號放大』之後的琴音,那我們就可以用『電吉他』音色的觀念來思考:你的琴、經過訊號線以及整個音箱所放大出來的音色,才是『完整的電吉他音色』。你的木吉他,經過了拾音器、經過了任何形式的前級訊號放大,只要你能坐在『頻率完全平坦』的 (FRFR --- Full Range, Flat Response) 監聽器材前面,你就可以聽到『你的木吉他 Line Out 的音色』。
這些所謂的『任何形式的前級訊號放大』,從早期的『LR Baggs PARA DI』(https://www.lrbaggs.com/preamps-di/para-di-acoustic-guitar-preamp )、以及同時期歐美日各國所開發的『以等化器 (EQ) 修正、以及優化的放大前級+回授抑制功能』的器材,到中期使用了『Image』黑科技的『Fishman Aura Spectrum DI Preamp』(https://www.fishman.com/products/series/aura/aura-spectrum-di-preamp/ ),一直到近期實際上使用了『IR』相關技術而能在性價比上獨步市場的『Zoom A3 Pre-Amp』(https://www.zoom-na.com/products/guitar-bass-effects/acoustic/zoom-a3-pre-amp-effects-acoustic-guitar ),這三大類的機材都各自有著推陳出新的後繼機種;但我幾乎可以斷言,不論是哪種設計初衷,在未來的幾年之內,這些設備都一定會發展出能夠搭載『IR』檔案的功能、甚且成為市場統一的主流規格。
關於『IR』這個主題,我在 20190204 的這篇:https://www.facebook.com/rayhuang.guitar/posts/345658539375030?__tn__=-R 、與 20190211 的這篇:https://www.facebook.com/rayhuang.guitar/posts/349300342344183?__tn__=-R 文字中,曾經做過初步的討論說明。而在這段『自己給自己放的長假』期間中,我還在不斷進行論述中的『技術除錯』。同時,我仍然參與了許多樂團、樂手的教練工作,因此,針對各類型樂手在木吉他『Line Out』的音色整備上,我一直沒有間斷過嚐試。比較值得特別提出的是,在 20190915 這一天,我參與了文青之神 – 雷光夏的『昨天晚上我遇見你』音樂會 (http://www.ticc.com.tw/main_ch/docDetail_pop.aspx?uid=8&pid=8&docid=486 ),整場演出我使用了三種形式的木吉他與兩把電吉他,而所有的木吉他音色,我完全是使用『IR』檔案,整合在電吉他手經常會使用的『Fractal Axe-Fx II』(https://www.fractalaudio.com/p-axe-fx-ii-preamp-fx-processor ) 這台機器上,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這個展演場域,我認為得到了不錯的效果 --- 最重要的是:它印證了若干我在這段期間的許多理論假設,並且!沒有任何的雜訊與回授。
我覺得好極了!
接下來要說的,才是這篇文章的主旨 --- 一個行動的預告:
如果『IR』會是未來音訊的主力,我們是不是應該早點兒開始認識它?以及~ 是不是真的一定要用『夠貴』的器材,我們才能展現『IR』的工作水平?
其實,這中間還有很多的細節,我們可以一一論及,包括:我很幸運地與旅居紐約的傑出錄音工程師 – 孫紹庭先生已經開始討論如何產出我們國人自製的木吉他 IR 檔案。因為這種種緣由,所以,我想在今年的10月中旬到11月初之間,舉辦一個主題是『IR 實務操作』的技術研討會,詳細的執行細節與地點,其實都還沒有規劃定案;但在我粗略的想像中,應該會是趨向於一個大約10位參與者、每人付費 500元,以強力錄音室做為主要執行場地的假想架構;過程中,我們會以參與者各人的木吉他收音系統 (包括了個人的訊號放大相關器材),來與各種『IR 載具』(IR Loader) 做音色的相互比較,從而去觀測、驗證『IR 技術』與傳統的器材系統之間的優劣點,並做出相對來說比較客觀的器材藍皮書報告。
我覺得這會是一個有建設性的研究行動,但~ 我不知道有多少同好會願意以付費的方式來參與這個研討活動。因此,如果你對於這個活動有參與的意願,請於 9/30 晚間 11 點之前,用這個專頁的私訊頻道來訊告知我。如果能夠前來參與的夥伴少於10位,那麼~ 我們將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更深入的技術討論;如果報名者眾、超過了10位以上,我們也許可以將這個活動舉辦兩次、或更多的次數。
整個的重點在於:我覺得你有這個必要來認識『IR』!以及,市場上有越來越多的 IR 載具問世,你很可能可以用相當合理的價格就將你的木吉他 Line Out 音色得到非常驚人的具體提升,你真的不該錯過這次研討的機會!
當然!目前這個研討會還有許多應該商榷的執行細節,譬如:我們應該選擇在一個專業的錄音室、還是應該在一個音場夠水平的展演空間來執行,才更能符合『木吉他 Line Out』的實務使用時機呢?類似這些未盡完善之處,我也會在接下來的週期性發文裡,逐步做出修正與確認的文字說明。
如果~ 你對於這個活動的執行面向,有任何具體的想像,請不要吝嗇!非常歡迎你在下方留言區域任意表達,這個專頁存在的意義,本來就應該是能夠雙向溝通、並接受公眾公評的。
不論如何,謝謝你已經看完這篇文字的這個『參與』!
--------------------------------------------------------
後記. 刊頭黑白相片 by 阿妮 a.k.a. 大福哥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棋樂無窮桌遊XDDCAF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蝦皮賣場】:https://shopee.tw/xddcafe 【棋樂玩文具的FB】:https://www.facebook.com/XDDstationery/ 【棋樂無窮在這裡】:台北市中山區錦州街185號1樓 更正:MINI Cleaner 口誤變成 Mini Clear 非常抱歉 桌面...
強力錄音室價格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貳. 談談電吉他相關 }}_10
上一週所介紹的簡易器材組合,主要的著眼點是希望用很『親民價格』的器材,達到音色穩定、性能等同於音箱頭 + 各類型調變系、時間系與空間系效果器的音色搭載平台,而且便於攜帶;如果『在這個基礎平台前可以加載自己喜歡的破音系效果器,來讓音色更豐富而全面』這個選項會讓你覺得有點兒麻煩的話,今天想分享的簡易組合,應該能夠讓整件事變得更方便一些。
[二. 電吉他相關器材研討]_08
『Tech 21』(https://en.wikipedia.org/wiki/Tech_21 ) 這家美國吉他音箱系統製造商,早在 1989 年就開發出『SansAmp』這個系列產品,讓電吉他手可以用大約一般效果器大小的器材,就能夠取得 Fender、Marshall 與 Mesa Booige 三種風格的前級類比模擬,各自選擇從 Clean Tone 到 High Gain 三種破音程度,搭配三種不同麥克風收音位置的箱體模擬設計,這種 3x3x3 的類比音色模擬組合,放在九〇年代來看,實在是非常超越時代的作品,也因此,這個系列的 Pedal,早就已經是『名人堂』級的產物。如果從它的官網 http://www.tech21nyc.com/products/sansamp/index.html 查看相關產品,除了最初形式的『Classic』型號不復生產 (http://www.tech21nyc.com/products/sansamp/classic.html ) 之外,其他當年的型號都還可以購買得到 (http://www.tech21nyc.com/products/sansamp/gt2.html ),這麼跨世代的長壽產品,應該可以知道它的泛用性、C/P 值是多麼有存在的價值了。而其中有一款 Rack 式前級經典之作『PSA 1.1』(http://www.tech21nyc.com/products/sansamp/psa1_1.html ,雖然也已經退下生產線了 … ),更是當年 Rock、Metal 風格的吉他手必敗的致命武器 --- 事實上,雖然經過了二十多年,幾個月前我們在強力錄音室進行的『第二代樂手培訓』時的一些錄音工作,這台 PSA 1.1 Preamp 還是表現了非常強大的音色編輯功能,讓我覺得『時間』在這些經典機材上,好像從來也沒有留下什麼痕跡。
而到了 21 世紀,這家公司的確發揚了自家品牌名稱的意義,因應新世代樂手的實際使用需求,開發出全新的系列『Fly Rig 5』(http://www.tech21nyc.com/products/sansamp/flyrig.html )!我記得三、五年前 (?) 第一次在網路上看到這個產品的發佈訊息時,就覺得這家公司真是與時俱進得可以:在自家極有音色水平與口碑的 SansAmp 前級之前,加載了他們也非常有名的 Drive Pedal 『Hot-Rod Plexi』(http://www.tech21nyc.com/products/effects/plexi.html ),這款以 Marshall 破音為基底的破音,除了本身就具備非常寬廣的破音可調範圍,更有我個人最喜歡的『前置式』Booter 踏鍵,可以推動原本的破音到一個更緊實的狀態;這樣的 Gain Booster → Overdrive → Preamp 的設定,只要『你知道你想要彈什麼』,搭配吉他本身的音量鈕,我覺得幾乎可以涵蓋 Rock 曲風中一切的音色需求!而整組器材,還配備了可以調整輸出比例的空間系 Reverb,以及近十年來很流行的時間系混搭調變系、可以腳踏控制速度變化的 Delay 效果器,以『All in one』的概念來說,這整體的設計可說是應有盡有。
但我也只是覺得很不錯而已。
後來,讓我開始感到興奮的是,隔了不久,Tech 21 找了我非常欣賞的吉他手 Richie Kotze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ichie_Kotzen ),不但出了簽名款式的『OMG Overdrive』Pedal (http://www.tech21nyc.com/products/effects/omg.html ),更把這個破音效果器與原本的 Fly Rig 5 整合成新一款的『RK 5』(http://www.tech21nyc.com/products/sansamp/rk5.html )!且不說這組非常有質感的紅色系搭配髮絲紋路的表面處理是多麼有吸引力;如果你熟悉 Richie Kotzen 的彈奏方式,你就會知道他在彈奏中多麼注重用音量鈕去控制破音的反應,來達到他希望的音樂動態,因此,在機台上的 SansAmp 前所選用的 OMG Overdrive Pedal,是比原始款式的 Hot-Rod Plexi 在音量鈕的變化上,有更敏感、明確的動態反應,而它同時還是保有 Fly Rig 5 一切的優點。到了這個環節,我覺得可以考慮入手這個器材來觀察可用性了。
真正擊潰我的,是當我終於在宜蘭友人『搖滾阿明』的店裡,看到貼出二手出售資訊的 RK 5,經過一路奔馳趕到店裡,真的將這個器材拿在手上時的那一瞬間,這個器材短小輕薄到我完全不能置信!
Fly Rig 5 原始的設計理念,就是要讓這個系列的器材做為吉他手的『備用方案』:萬一你的演出場地音箱器材故障了,你還是可以有一個音色非常穩定,而且音色表現非常有水平的器材可以拯救整場演出 --- 所以它一定要很輕便,甚至能隨意塞進吉他背帶的口袋裡。雖說是『備用方案』的取向,但如果你看了 Richie Kotzen 的介紹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K5x4NO-Wi4 ,你就可以知道,這個踏板用做主力器材也毫無懸念。且看一下另外一位器材評測名人、厲害的吉他手 Pete Thorn 所做的示範解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XzGSdOrt7o ,應該可以為這個『主力器材』論點做出極有公信力的背書。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Fly Rig 5 系列可以輸出到後級來當做獨立而完整的 Preamp;但同時,它又可以直接輸出到音箱頭的前端,做為一般的效果器來使用,如果真有必要,它也能直接以類似具備了箱體模擬的狀態,直接輸出到外場 PA 或是錄音介面。這裡有一個我原本不能理解的邏輯謬誤:有箱體模擬功能的器材直接接進音箱頭前端,應該會有一種『中頻壓縮』的怪異感,又或者說,如果 Fly Rig 5 是一個 Preamp,那麼直接接進音箱頭前端時,應該會有『兩次前級放大』的高頻刺耳感,但這些狀況、假想,在這個器材上卻都沒有發生!我的實際使用經驗驗證的是:Tech 21 這個品牌對於從 SansAmp 就開始操作的『箱體模擬』、『前級』技術,讓 Fly Rig 5 的『前級』端具備了非常大的『EQ』調整空間,因此,不論你用什麼輸出的選項,只要適度去調整機材上的 EQ,幾乎都可以得到當下最理想的頻率呈現,而不會有任何奇怪的突出頻率。
因為這些特性,所以我組合了圖例中的便攜式器材組合:我將原本的 AMT V1 Preamp 用 RK 5 來取代,因此我可以有多種不同程度的破音組合;而就像先前曾經提過的,我喜歡在破音前面置放 Fuzz 來增加 Solo 時的破音『黏度』,所以整個組合裡,考慮了音色、顏色 (我是說真正的『顏色』) 與體積大小,因而選用了一顆 Fuzz Face Mini。我會讓 RK5 的 Delay 一直都開著、但比例與速度都很微小,來增加整個前級端音色的『空間呼吸感』,而真正的時間系、空間系效果,還是交給 Zoom MS-70 CDR 來處理。到這個階段,這樣的微型器材應該可以處理大多數我會執行到的商業音樂演出工作了 --- 雖然整體的音色會是更偏向 Rock 的色彩。
我原本認為這樣的設定應該已經很完美了。
隨著 2019 NAMM Show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MM_Show ) 樂器展的到來,Tech 21 居然提前公佈了第二代 Fly Rig 5 的產品說明: http://www.tech21nyc.com/products/sansamp/flyrig5_v2.html ,也同時將 RK 5 V2 的功能設計,與原先的 Fly Rig 5 V2 做出了相當的區隔 (http://www.tech21nyc.com/products/sansamp/rk5_v2.html ): Fly Rig 5 V2 有了自身的『Send/Return』功能,來讓你加添其他功能性的效果器,或甚至串接其他的前級載具。RK 5 V2 雖然還是維持了封閉式的機體架構,但它將 Delay 改成可選項式的 Roto/Delay,以及其他許多選項式的效果功能鍵。最棒的是:新一代的機體本身多增加了 Tuner 的功能;更棒的是:RK 5 V2 居然有了 XLR 的輸出!
就整體性能考量來說,這一次~我一定不會等那麼久才入手這個再完美不過的器材了!
------------------------------------------------------------------
後記. 今年的 NAMM Show,在電吉他的器材面向上,更明確地發展出『類比/數位模擬』混搭的發展態勢,做為新一代電吉他樂手的你,我會比往年更加希望你可以關注所有這些新世代器材的發展與最新動態。
因為它們有很高的機率,將會左右了你的音色。
強力錄音室價格 在 麋先生 MIX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是我能給我們的樂團,最好的。」
這句話是在和中岳老師第一次開始共事時,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話。【接著】的製作期其實非常的緊湊,在一定的時間壓力下,初期在排工作日程時很難將大家的時間兜在一起,記得那時老師說了一句,「那這個案子我就不接了,因為我沒辦法做出那個能代表我和代表麋先生的作品。」其實當時老師大可以選擇其它的方式來迅速完成作品,但他不願意,他希望他能給我們的,是那個「最好的。」
老師對於作品的重視和愛惜,也讓我們更確定且相信我們沒有找錯人,這份對音樂的「尊重」我想也就是讓老師也這麼受人尊重的原因。
「謝謝你們,也謝謝你們的音樂。」
老師總是這麼說。
我們才要謝謝老師,謝謝你總離不開音樂!
黃中岳談吉他
#麋先生 #接著
#麋宮
#台大體育館 #演唱會
{{ 拾. 隨筆 }}_07
【接著】
那天在午夜 Mix 完這首單曲,由於有某些既定的工作日程壓力,整個母帶後期製作 (Mastering) 必須在隔天的下午就要完成,為了爭取時效,我第一次用數位傳輸的方式,將『母帶』的資料上傳到雲端,讓後期製作工程師抓取、進行 Mastering 工程,隔天我再從雲端下載處理好的資料來判聽,然後將這個最後階段的母帶資料寄交給委託方,結束這一個回合的音樂製作。
之所以強調『第一次數位傳輸』,是因為在整個從業過程的二十多年間,這一類型的資料傳遞,我完全都是用『類比』的方式 --- 直接開車到遠在淡水漁人碼頭旁邊的『洋活錄音室』(SeaSide Mastering),親自交到我所信任的工程師夥伴 --- 王秉皇先生手上的。
這個世代的音樂工作者,可能已經很難想像與理解『母帶』這兩個字,對於我們這個世代以上的工作者來說,有多麼重要的意涵。是有多重要呢?且先讓我們回到一張專輯製作費用還在二百到三百萬新台幣之間的那個年代,那個年代 … 電腦還在主要用於收發郵件、手機還沒長出觸控螢幕,所有的音樂製作全都還在正規的商用錄音室中進行;那個年代,音樂資料的紀錄都還在盤帶上 --- 雖然說盤帶的規格早已經從類比的磁帶轉為 … 也還是磁帶的數位紀錄方式,但那代表的意思是,所有的錄音過程都是單一直線式、而不可能是像近代電腦的平行多軸式,可想而知,現代視為理所當然的『剪刀式編輯法』,對於那個年代養成的樂手來說,有多麼不可思議 (或者說 … 有多荒謬)。不論你對於音樂的結構有多麼宏大寬闊的想像,所有的音樂元素,你都必須想辦法放進 48 減 2 個音訊軌道裡 --- 那兩軌,一道是保留給『同步訊號』(那一定是要走過 Midi 硬體音源過帶的人才能理解的);另一軌,永遠是最重要的 Click!
所有的音樂工作者包括了歌手,在一個不容易編輯,無法調整音準的作業模式下,努力地完成了整張專輯的分部錄音後,最有威望的混音工程師必須在 … 通常一個工作天之內,藉由錄音室所配備的眾多外部硬體效果器與價格昂貴的混音控台 (Console) 來完成整首歌的故事樣貌呈現,最後再交由製作人來拍板決定整個音樂面市的版本 --- 這當然是會經過許多複雜的微調才能形成最後的決策,大從整個音樂的頻率面向、各樂器的平衡,小到歌手一個歌詞的字輕重的推拉,這反覆慎重的過程,有時候真的會要人命的,因為~再次因為,即便是最昂貴的混音控台,它所能配備的電腦,恐怕也只能記得音量的推拉變化與一些初級的參數變化,如果製作人拿不定主意必須一修再修,所有的過程就都必須反覆地倒帶、聆聽、修整,再倒帶、聆聽;而每改變一次,可憐的控台電腦就要花一定的時間去處理其中微小的變化並記憶下來 … 說來,錄音室往往總是煙霧繚繞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那些等待的時間,好像也只能藉抽煙來打發無聊。
但真正有威脅的是:一旦今晚你決定了這樣的音樂版本,爾後你突然想修改其中一些狀況 … 很抱歉,辦不到!因為商業錄音室在結束一個工作班次之後,會將所有的硬體參數全部歸零,也就是說,一旦在班次結束之後再要進行修改,其實也就是所有混音的工作從頭來過,這麼破釜沈舟的舉動,在我的從業經驗裡,恐怕也只見識過一、兩次而已。
而終於敲定的混音版本,工程師會非常慎重地、用最全神貫注的方式,過到一種叫做 DAT (數位錄音帶,Digital Audio Tape) 的數位格式儲存錄音帶,它的尺寸,大概還不到 i Phone 大小的一半;在錄完整個音樂長度後,工程師一定要仔細地回放檢查,因為,那就是後製前的『母帶』,日後所有的產品聲音源頭,如果在這裡產生了任何丁點的瑕疵卻沒有被確認出來,意味著這個瑕疵將會永遠留存在這個相關的音樂製品中。
當整張專輯的曲目都被鄭重地『過帶』到『母帶』後,這捲不到 i Phone 一半大小的卡帶,意思就是二、三百萬新台幣的濃縮,這個『價比黃金』而事實上難以估計價值的載體,你怎麼可能任意請一個快遞公司就能確保它的寄送安全呢?所以,自己開一趟車送去有點遙遠的後製錄音室,應該也還算是合理的吧?
可真正的關鍵是,當我走進洋活錄音室,王秉皇先生永遠會張羅一杯他自己非常自豪的拿鐵咖啡來招待,並且用著熱情、愉快,同時非常專業技術導向的慣性,開啟一次又一次有趣且深入的音樂話題;去過洋活錄音室的人應該都知道他的錄音室是多麼溫馨卻又專業的陳設 (容我冒昧借轉一篇文章以做簡介:https://www.audionet.com.tw/thread-6817-1-1.html ),在那樣的環境裡討論著音樂製作的方向,那才真是一種『活在音樂裡』的氣氛、一種『人』的感覺。
那樣的年代,數位技術還沒有接掌全宇宙,音樂人用一種現在看起來超級沒效率的方式,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即便是現在也很難超越的音樂成就。
但那時候的我們,卻一心憧憬嚮往著『全數位錄音』技術與時代的到來,毫不猶豫的。
接著,這個時代與技術真的來到了。
一切都便利到不可置信!混音之後的資料,再也不用灌進 DAT 裡了;有任何成果的不滿意,隨時打開檔案、改變一些參數就是了。而電腦裡運作的,也就是些數位的位元資料,所以,再怎麼珍貴的『母帶』,幾分鐘就可以上傳完畢,我甚至只是出去抽了根菸,淡水的老朋友就已經拿到了那筆資料。
我卻在這裡寫著文章,想回憶起那一杯有著獨特風味的拿鐵咖啡。
音樂的溫度,人的溫度 ……
一個時代接著一個時代,一個世代接著一個世代,事實上,我正在執行的這個樂團『麋先生』所屬的品牌老闆,幾年前,也和他自己的樂團夥伴坐在強力的同一個房間,與組合完全相同的混音工程師、製作人一起聆聽、檢查、討論與定案了自己的專輯作品,就像前幾天晚上一樣。
那個樂團,叫做『1976』。
而我們這些製作夥伴們,就是看著一個世代接著一個世代,一種『坐看雲起時』、但又『雲深不知處』的恍如隔世感。
有些事 … 真是要趁著咖啡還熱的時候,好好珍惜與品嚐呀!
強力錄音室價格 在 棋樂無窮桌遊XDDCAF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蝦皮賣場】:https://shopee.tw/xddcafe
【棋樂玩文具的FB】:https://www.facebook.com/XDDstationery/
【棋樂無窮在這裡】:台北市中山區錦州街185號1樓
更正:MINI Cleaner 口誤變成 Mini Clear 非常抱歉
桌面清潔車要到精品的高單價文具店才買的到,一般的大型批發書局買不到的
這一期的聲音錄製是用錄音室的麥克風另外同步錄的
聲音跟其他影片聽起來會有些微差距(變小聲?),可以把音量調大聲一點試試,經測試平板、手機播放不會有爆音現象。
你們說的很吵,我們有努力在找方式解決喔!
書桌架了兩展無影燈補足燈光的不足,檯燈的反光問題尚待解決
------
以上是影片處理的小細節報告
下面是正片內容說明
------
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把自己的尺,我的評論是相當主觀的
對我而言「符合便宜、黏屑」這兩個特點就是值得推薦的橡皮擦
實驗基本配備: MONOgraph、pentel 2B筆芯、500字高級稿紙
因為橡皮擦光是款項就有32項,每個講一分鐘要講半小時
以下是文字敘述快速懶人包(按照品牌名稱區分)
1.Faber-Castell 事務型橡皮擦
推薦指數: ★★★★☆
黏屑型,屑屑只會沾黏在橡皮擦本身
入手難易度相當簡單,一般文具店都有在販售
2.Faber-Castell 色鉛筆專用橡皮擦
推薦指數:★★★☆☆
相對於其他用過擦色鉛筆的雜牌,他可以算黏屑型了(雖然畫面不是這樣)
價格偏貴,不過他貴的很有道理,我用輝柏的色鉛筆畫過的地方都能輕鬆擦起來
3.Faber-Castell 吊掛式橡皮擦
推薦指數:★☆☆☆☆
他唯一的好處在於收納方便,避免橡皮擦表面的部分被灰塵沾到就變髒了
實際擦起來屑粒四射,每三個字就留下一條橡皮擦屑
價格不親民
4.Faber-Castell 可愛貝貝(三角)橡皮擦
推薦指數:★★★☆☆
有彈性、軟Q的橡皮擦,三角形的設計握起來相當舒適
屑屑只殘留小小的三條,可以用橡皮擦輕鬆黏起丟掉
適合收集奇怪形狀的玩家入手一顆,價格偏貴一點點(還在接受範圍)
5.Faber-Castell 握得住(鉛筆型)橡皮擦
推薦指數:★☆☆☆☆
標準偏屑多,平均每三個字噴一條橡皮殘屑
專為學齡前小朋友設計,他的特殊握柄設計確實好握,不過...
哪個家長會買這麼貴的橡皮擦給小孩用啦XD
6.Pentel 標準型橡皮擦(白)
推薦指數: ★★★★☆
整篇其實應該要以他當開頭的,屑多跟黏屑的交界是以這顆橡皮擦作為分水嶺
Pentel 標準型恰好在黏屑跟屑多的正中間,便宜的位置
無庸置疑的好擦不解釋,一行字最多噴四條小條的屑屑
(超過四條就會被列為屑多!!我是這樣分的!!!)
7.Pentel Ain black標準型橡皮擦(黑)
推薦指數:★★☆☆☆
屑多型,平均兩字噴一條殘屑
也許是因為黑色橡皮擦的關係,橡皮擦屑屑非常的明顯!!
8.Pentel 易拭型橡皮擦
推薦指數:★★☆☆☆
標準屑量,跟標準型橡皮擦比起來屑量還比較少
但是!橡皮擦上面有不明白色粉末,每次擦完後手摸到橡皮擦的地方都會白白的
我都感覺到橡皮擦本身快解體了...他自己在進行自我分解嗎?!
碎碎的小細粒很多,相機的鏡頭畫素不夠高無法看到崩解的樣子
9.PENTEL 超黏屑橡皮擦
推薦指數: ★★★★☆
無庸置疑的好擦。我喜歡便宜又黏屑的始祖就是從PENTEL超黏屑開始
10.Pentel 自動橡皮擦
推薦指數:★★★☆☆
橡皮擦本身是超黏屑型
少一顆心的原因不是在橡皮擦本身,而是美工刀外殼容易故障跟價格
價格忽高忽低,買這個要趁文具開學季時去大型文具店搶便宜(買筆送芯比較划算)
美工刀式的設計,卡榫伸縮玩久了在使用上橡皮擦還是會往內退縮
11. 白金牌 自動橡皮擦
推薦指數:★☆☆☆☆
屑多型
別鬧了三角形先生,咬都咬不住阿!
白金牌的價格當時剛出並不便宜,看在他是三角形的「角角」份上我還是買了
一開始使用的時候覺得還不錯,但在擦了五次後,卡榫幾乎不給力...
橡皮擦縮頭的速度比烏龜還快,後來我就改買圓柱體版本的(卡榫有四邊抓比較緊)
12.施德樓 RASOPLAST 橡皮擦
推薦指數: ★★★★☆
標準偏黏屑型
這是我第一次使用施德樓的橡皮擦,他讓我驚艷了!超好擦!
好擦的效果比Pentel 標準型橡皮擦(白)好用很多很多很多!
我的OH聲、讚嘆聲都在影片呈現給大家聽了(2:53)
13.施德樓 Mars plastic
推薦指數:★★★☆☆
標準型,四條橡皮擦屑結束這回合。
少一顆芯的原因是因為價格(價格是一般橡皮擦的兩倍價)
不過這也很難說,有可能是橡皮擦大小的緣故才會這麼貴,如果有小塊型的一定要入手
14.STABILO 1191N
推薦指數: ★★★★★
御用橡皮擦。真要給橡皮擦五顆星我只會頒給他,目前沒有其他橡皮擦可以超越了
便宜、極度黏屑、屑量又少,三合一的黃金比例讓我一試成主顧
不過他似乎在有毒性橡皮擦的榜單上...不管啦!他真的很好用~~
現在市面上也買不到寬型的,都改成pentel類型的細長包裝
(*2020.5更新,目前已經改成非PVC環保無毒橡皮擦)
15.SANDER 2B環保塑膠擦
推薦指數: ★★★★☆
標準型,四條長屑
聖得不是出螢光筆的嗎? 不知為何也角逐橡皮擦界
他的大小跟中型的pentel標準橡皮擦是差不多大的
橡皮擦兩顆一起賣的嚐鮮價,一顆橡皮擦低於5塊錢(這樣公司有利潤嗎= =?)
在他還沒有調整為原價之前建議先囤貨,使用上跟pentel標準不惶多讓,價格便宜又大塊
16. SEED 「感謝」造型橡皮擦
推薦指數:★★★☆☆
黏屑、邊角多
比較適合拿來送禮...日本seed出品的東西漂亮又好用
很難在一般的文具店找到,某些小型的美術社有進貨,我是在誠品看到一系列就買了
17. SEED 「愛」橡皮擦
推薦指數:★★★☆☆
黏屑、邊角多
心得感想如同感謝橡皮擦,他的文字橡皮擦種類很多,全部收集到有難度
誠品也只有賣兩種字「削」跟「愛」,情人節送禮的好選擇
18.SEED twin smile橡皮擦
推薦指數:★★★☆☆
極!度!黏!屑!
超可愛的阿阿阿阿,你捨得擦嗎!不管反正我是擦了
他的包裝上傳達的意念是「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分享」(因為兩個嘛)
另一個傳達的意念不知道是不是「切八段了記得要還我」(combine?我亂講的)
19.SEED 化石象皮擦
推薦指數:★★★☆☆
黏屑、貴到爆炸
從來沒看過哪一塊橡皮擦會在後面貼防盜貼紙的,只有這顆橡皮擦被貼了
買一顆可以買37顆聖得橡皮擦,何不買37顆囤著呢XD
而且而且而且...他的恐龍化石頭的造型還有很多種~~~阿阿阿
三角龍的、暴龍的、飛在天空的那種...我只買了一個很像人類頭顱的
這個要我收集全套,我寧可花時間把白雪公主系列筆全部買齊0.0
20.kokuyo 多角線橡皮擦
推薦指數: ★★★★☆
標準、多邊角
台灣實體店面買不到了啦!誰可以告訴我應該要去哪裡買Q_Q
以前的台北車站旁33學堂,走進去滿滿都是KOKUYO的產品,我只差鉛筆盒沒買其他都入手
好用的沒話說,他還有出另一種6個(?)不同寬度的多角線橡皮擦也值得入手
21.iwako 橡皮擦
推薦指數:★☆☆☆☆
屑量超多,極度綿密的多
擦拭度堪稱87.87%不能再高了
我的mini clear來回跑了五趟才把橡皮擦屑全部清乾淨,確實證明他是可以擦乾淨的
他只適合當模型,逼不得已得時候再拿來擦吧
22.雄獅環保橡皮擦
推薦指數: ★★★★☆
黏屑、屑少型
雄獅也攻占橡皮擦市場了?嘎?橡皮擦市場有這麼好賺?
雄獅的橡皮擦外殼有虛線設計非常貼心,橡皮擦如果使用到見底了,沿虛線一撕就好
23.MITSUBISHI紙捲橡皮擦
推薦指數:★☆☆☆☆
屑多、價格偏貴型
這堪稱是本部影片雷到爆的經典
紙捲的線頭完全拉不動,橡皮擦終其一生只能擦前面那一小段了,後面就報廢了T口T
想陷害同學就借他這個去考試吧,記得借他之前要把橡皮擦露出的部分削掉(超壞心)
24.三麗鷗 hello kitty橡皮擦
推薦指數:★★★☆☆
屑多型
正版三麗鷗喔!因為他把所有精力都花在可愛的hello kitty圖案上了
他反而沒那麼講究橡皮擦的實用性,價格不好看(都跟你說是正版無嘴貓了怎麼會便宜)
影片介紹沒有放到這一段,這個在影片長度的糾結下被我刪掉了
25.韓國超大橡皮擦
推薦指數:★☆☆☆☆
屑多,價格偏貴
教室殺人神器,重達218公克,光是把他拿起來輕輕往下放砸到腳就會痛了
哪個同學惹你,拿這塊朝著對方的臉砸下去肯定會出事...
這塊當時偶然逛書局看到的,覺得超新鮮XD
26.純粹環保 無毒橡皮擦
推薦指數: ★★★★☆
黏屑型
適合環保人士的你。
除了外面包裝是牛皮紙恐怕會有潮濕的疑慮,其他幾乎無可挑剔
27.魔術牌 歐菲士 2b專用橡皮擦
推薦指數:★☆☆☆☆
屑量不穩定、價格偏貴
我測試了兩次,幾度認為是黏屑型,後來越擦越崩解不知為何?
當時是為了魔術牌有附贈安心擦拭版才買的,透過擦拭版擦拭很好用
(後來都拿擦拭版搭配最愛的STABILO了...)
28.DR DR-10 2B專用橡皮擦
推薦指數: ★★★★☆
黏屑型,屑少
產地台灣的台灣橡皮擦,擦起來的感覺跟MONO很接近
號稱環保無毒,姑且相信他一次。
外表包裝設計比較不討喜,但是他很好用的!
29.捷騏POCKET ERASER 自動橡皮擦
30.蜻蜓牌 MONO zero2.3mm自動橡皮擦
31.蜻蜓牌 MONO zero2.5*5mm自動橡皮擦
這三個都是特殊型的橡皮擦,專為改小錯字設計,非常適合字寫超小的人使用
(我就是那個字會越寫越小的那種人)
價格上MONO讓人難以購入,一旦用了就跟IPHONE一樣回不去
真要我推薦,我會推薦次品牌的捷騏POCKET ERASER,效果跟MONO差不多,價格比較正常
32.蜻蜓牌 mono
推薦指數: ★★★★★
今日的第二個五顆星要頒給他
測試這麼多塊橡皮擦,沒有任何一塊橡皮擦可以在2.91秒內把一行字擦乾淨
MONO辦到了。
影片後面有一段關於蜻蜓牌橡皮擦的唬爛都市傳說,聽聽就好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