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慍」音ㄩㄣˋ,意謂生氣、怨恨。
例詞:
1. 面有慍色:臉上顯露不悅的表情。
2.《論語.學而》:「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不會因為別人不懂你而生氣,就是品德上有修養的人。
因此成語「不慍不火」可用來形容一個人處事冷靜;不性急也不易怒,是個有修養的人。
但有人將慍唸成ㄨㄣ,或是看錯了字形,而將慍寫(打)成了溫,以致於出現「不溫不火」這樣的錯字成語,之後甚至為了將錯誤合理化,還另給解釋,說它是「不溫和也不火爆」的意思,但其實就是將錯就錯,並不值得學習。
形容君子成語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言情小說中的老虎,都是幹什麼吃的】朱洋熹《夜虎》(小雷慎入)
壓力大時,我喜歡看言情小說來抒壓,不過老實說,我也是會挑的,不會隨便,例如朱洋熹《彼岸之嫁》的續作《夜虎》我就覺得很美邁~
因為受到前作Netflix影集的影響,翻開《夜虎》之前,腦海中的畫面,就是慷仁哥慷仁哥慷仁哥的畫面徘徊了一下,不過其實真正進入到故事裡面以後,才發現《夜虎》的故事跟想像完全不一樣~
《夜虎》這個故事非常的有趣,如果說大家熟悉周處除三害這個成語典故由來的話,可能就比較容易明白,好,我先解釋一下好了:
話說周處這個惡名昭彰的壞壞,有天心血來潮,想要替鄉里來除害(?),可是唉唷喂,除害之前呢,周處這位人類,赫然發現,在鄉里眼裡,自己就是個頂天立地(?)、堂堂正正(!)且不折不扣的禍害哩~
於是周處他為了洗白,只好到處去「除害」來為自己洗白,簡直就是個行走的詐騙集團!講到這裡,如果大家都能明白了就好辦了!
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雖說《夜虎》這本小說,根據一般讀者大眾的偏見印象,可能會覺得不過就是本粉紅泡泡的言情小說而已吧。
不過其實呢,作者在人設上,女主是很有智慧腦袋的,甚至以智為名,叫做智蓮;是從三綱五常的五常-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倫理概念來滴…(而且不慕富貴名利,會選擇真心待己之人的那款)
還有,五常聽起來好像很難又很複雜嗎?不過其實讀者只要大概知道是漢董仲舒等,以人類道德倫理的根本(就是身為一個人類應該具有的道德修養條件等)用來勸誡王者成王之道的一些概念就好。
所以《夜虎》乍看以為不過是本粉紅泡泡的言情而已,內容主角卻以仁義禮智信(人類道德根本的五常)來貫穿,不過至於故事主角的正反,誰仁不仁,義不義,禮不禮的假面,就有待讀者來揭穿~
而夜虎傷人,人卻抓不到,根據鄉民口耳相傳,聽說是因為吃人的虎偽裝成人類啊(真正的老虎表示有人想過我的名聲被亂敗壞嗎)
或許其中也可能存有幾分「周處除三害」,可他寄己就是個最大禍害的意味存在,甚至三人成虎,意在殺人的寓言也說不定是這樣。
另外,讀《夜虎》時,大概是因為書中以動物(老虎)來比喻人的寫作手法,腦海中總會忍不住一直想到曼努維爾.波伊格(Manuel Puig)他那帶點《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意味的《蜘蛛女之吻》這本作品。
那其實《蜘蛛女之吻》這本作品,本身是帶有點拉丁美洲色彩的,講到拉丁美洲,讀者們印象最深刻可能就是魔幻寫實這種寫作手法,那其實這種寫法的由來,都源自於當地特產常有的政治迫害-
講出真相會被殺(?),不講出真相還是會被殺(!),知道太多了就算本身是無害還是會被加害,政治這件事,就是要你死就對了,只能說人生好難,所以才發展出了這種虛實相間的寫作手法,非常特別,
無論如何,讀者一定要樓上揪樓下、厝邊拉隔壁,湊熱鬧也要來看一下,因為可能有時候,讀者雪亮的眼睛,就是誰的防護網,或說作者的作品裡面,也藏著help me的SOS訊號(別光只是看啊)
所以《蜘蛛女之吻》雖說講了很多有趣的電影故事,但其實裡面摻雜了許多性別及政治壓迫的不能說存在,這就考驗讀者的智商惹~
最後這裡我想分享一點年代流行事物詭計的書市觀察,《蜘蛛女之吻》出的年代較早,熟悉的讀者當然會認可那是十分經典的作品。
不過過往那種具有強烈厭女色彩發展出來的投射想像,例如題標形容中那種「可怕蜘蛛女」的性別偏見,其實近來已經不太流行了。
大概是因為女力覺醒影響,最近流行的劇情倒像是《夜虎》裡的惡虎傷人;但動物隱喻的惡虎指向,不是被啃食到面目模糊的女人,而是偽裝成人類,一些看似很權威的男紙(?)還是什麼鬼(!)的誰~
看到最後闔上書頁,我很喜歡女主智蓮:因為女主有智慧,更如小學課本上,周敦頤筆下的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實乃花中君子也!
所以讀完最後的感想是,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小心「周處」辣個不能說出名字的男人(!)或說似虎非虎的壞人類(?)就在你我身邊!
很喜歡這兩本書,推薦給大家~歡迎大家都找來看看,更甚者,也歡迎可以試著「穿越」到作品文章中,拯救作者於水火之中呢!
主要參考書目
朱洋熹《夜虎》(The Night Tiger)《大塊文化》,臺北:大塊,2020。
曼努維爾.波伊格(Manuel Puig)《蜘蛛女之吻》,臺北:麥田,2016。
形容君子成語 在 涂善妮 Sunny Tu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談雞毛蒜皮~
我不太煮雞,但是常用蒜。
每次做菜剝蒜頭,都讓我想到這成語。用來形容微不足道卻又異
常煩人的事物實在太貼切了!
網路常有快速剝蒜頭的教學,試了好多次都沒有效果。發現蒜頭
還有老蒜、新蒜、乾蒜、濕蒜的不同,一樣的方法不一定有效。
最後,還是老老實實一顆顆剝吧!那最後一層薄薄的蒜衣,實在
讓人做菜熱情大減。
我想當初第一個說出這成語的可能是女人,不然就是有個撈叨老
婆的男人,再不然就是當時的“新好男人”~君子遠庖廚嘛!
至於雞毛?那還用說!尤其是細細的毫毛!
暫時沒接新工作,生活中大概只有這些雞毛蒜皮的事可聊了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