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推薦|《呼嚕呼嚕的書店小貓》
「每次翻開書,總能帶我們到達不同的地方和成為各種角色。」
來自作品中的這句話,相信是愛書人著迷於閱讀的重要理由之一,對於成人讀者,我們可以具體地形容這份收穫,但是對小讀者來說,可能需要一些時間和經驗,將這份感受化為具體。作者透過情境,在故事的開始由這句話啟動讀者的雷達;在故事尾聲也由這句話會集讀者的共鳴。對這句話有同感者,也由小黑貓自己,延伸至來到書店的眾多小朋友們。這是一個美麗的演變,是一位愛書人將自己受益於閱讀的美好,傳遞給他人的成果。
以動物的習性來說,貓咪平時發出的呼嚕呼嚕聲如同人類的笑容,是開心、滿足、是明白自己受照顧的表現。故事裡的小黑貓雖然擁有一個溫馨有愛的家庭,家人們也十分疼愛她,但故事中特別描述小黑貓發出呼嚕呼嚕聲的時刻,並不來自家庭生活中,而是她埋首書店工作任務的時候。
小黑貓來自名貓家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哥哥姐姐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優秀的表現。但小黑貓一直沒有發展出一份符合眾人期待的「專業能力」,她傾心投入的是讀書、不停地讀書。不過,哥哥告訴她「讀書並不是一種工作」,音樂家姐姐也提議要小黑貓加入她的樂團,一起成為音樂工作者。但小黑貓知道,這些都不是她真心喜歡的。輾轉地,她在一趟小旅行中發現了一家需要她的兒童書店。小黑貓與書店小主小維人攜手合作,為書店打掃清潔、理書上架,也為客人推薦好書。小黑貓就是在這個時候,發出了欣喜滿足的呼嚕呼嚕聲。作者運用動物實際的本能作為故事的轉折處,在此之前平實陳述,在此之後則熱情奕奕,讓讀者的心情也跟著故事輕盈轉彎。
然而,阻礙和困難隨之發生,書店在一場暴雨後流失了客人,就在小黑貓陷入沮喪情緒時,小維想到了一個突破困境的美妙方法。這時候,小黑貓的家人傾力支援一起出發執行任務,最後順利地讓遠方各處的孩子們都好奇地來到書店。書店恢復往日書聲琅琅的溫馨,畫面中許多孩子、小動物們,他們雙手捧書,或坐或臥的,全都沉浸在閱讀的世界裡。對於閱讀的收穫-「每次翻開書,總能帶我們到達不同的地方和成為各種角色」他們都是見證者!至於故事中究竟運用了什麼好方法讓大家願意再次來到書店呢?需要我們也捧起書,自己在書中尋覓答案!
圖、文創作皆來自作者吳欣芷,相較於她另兩部作品The Best Sound in the World與Not in That Dress, Princess!,《呼嚕呼嚕的書店小貓》用色更為豐富明亮,透過顏色匯集蘊藉的氣氛,故事熱情生動地展開,自封面便能探知一二,是一個以自己喜好為志業,同時向閱讀致敬的可愛故事!
《呼嚕呼嚕的書店小貓》
作者/吳欣芷
小典藏 Artco Kid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闇曖之光-藝術創作展 專訪藝術家: 柯幸彤 (柯卉珊) 闇曖之光 「面對陽光,陰影就在背後。」她嘗試透過創作訴說,恐懼並不是來自於缺陷與外在的困境,而是心的方向。能正向面對的人便能超越自己,前往無限的世界。 柯幸彤以創作自敘 經歷黑暗之後必達光明 在創作者柯幸彤...
形容家庭氣氛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堅離地球YouTube:隨緣家書】國安法一週年之奪舍
我曾經兩次到過北韓。當時的心態,自然不會沒有獵奇成份,但那種難以名狀的氣氛,卻還是今天才完全懂得。近日與香港朋友溝通,忽然似是deja vu,那種感覺,正是北韓。
在北韓參觀的,自然都是官方「依法」批准。平壤街道很寬敞,凱旋門比巴黎的還大。到當地學校,學生在機械性地演出,技巧很好,但笑容都很僵硬。導遊有兩名,因為要互相監視,很努力和我們談笑風生,但說到金將軍、主體思想,就開始背稿,而且唯恐另一人聽不見。
北韓各地的博物館、古廟還有不少,昔日也許輝煌過,今日甚至更「漂亮」(過份修復正是這類政權的標準行為)。你可以隨便遠觀,但一旦認真 see through,卻「看」不見那supposed的偉大和傳承。某天晚上,一名外籍團友私自「偷走」離開酒店(也可以說是五星級監獄),被本地人舉報、押返,導遊如同大難臨頭,精神面貌判若兩人。然後車上說的話,令我至今難忘。
國安法生效後的香港呢?
想起過去一段時間,和某些香港朋友談話,無論是網上、電話、還是短訊,他們都有意無意之間暗示 / 「笑」說預了被監聽。有時候你根本不知道他們哪些話,是故意說給別人聽,儘管 supposed 沒有其他人在。某些電郵,回覆的朋友根本不是回應,只是刻意每一句句子都加上政治正確字眼,以示滴水不漏,而他們從前即使是電郵,也充滿個人特色,你彷彿看見一個藝術家,忽然變成官僚。
做一些訪談,被訪者客客氣氣地左閃右避,不會明說,卻又很希望你體諒。當然我毫無怪責之意,因為一切心裡明白,自然不能再輕易找到他們的靈魂。有港台員工朋友,訴說回去的大樓、停車場桃花依舊,大家也裝作一切如常,但誰都知道已經改朝換代,現在說一句話也會被監視、篤灰,卻又不得不扮若無其事。曾經真正像一個大家庭的校園,師生無拘無束暢談人生,現在也只能變回機器,然後教員室內互相監視,家長也自製「黑暴黃師名單」分享,更故意讓老師知道。然後,還得繼續工作,繼續學習。就像在末期癌症朋友面前故作從容,其實,雙方都知道這是道別:就算不是肉體的道別,也是靈魂的道別。
這教人想起中國反右運動之後,無數昔日非常敢言、有正義感、理想化而留在大陸的知識份子,見識過共產黨「群眾運動」的威力,家人陪鬥、失去一切人類尊嚴、更不用說私產,九死一生之後,徹底判若兩人。名字還是響噹噹的名字,CV依然是外國名校畢業、歷任要職那份,但再沒有幾句真心話可以發出,只能依循自己昔日最看不起的黨八股跟著唸。遇到昔日至教好友,反而變得很神經質,既擔心對方是政權派來試探的agent,又恐懼自己昔日的「反動言行」無意中被牽引出來,卻又怕切割得太明顯同樣是「作賊心虛」,而背後的亭台樓閣,卻一模一樣,可能幾年前,大家還是在同一地方天真地訴說自己那遙不可及的理想。
這樣的氣氛,唯有一個詞彙可以形容:「奪舍」。
如果可以接受這樣的生活,其實無須離開。但受不了的朋友,亦不要自欺欺人。大時代,誰都需要、也值得要選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PhXQ5Ezu1k
⏺全文見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3011369
形容家庭氣氛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Patreon隨緣家書🇰🇵🇭🇰】今天是「後國安法時代」香港一週年,不少網友建議全文分享這一篇,充份反映此刻心情。大家保重。
奪舍:由北韓遊歷,想到今日香港
我曾經兩次到過北韓。當時的心態,自然不會沒有獵奇成份,但那種難以名狀的氣氛,卻還是今天才完全懂得。近日與香港朋友溝通,忽然似是deja vu,那種感覺,正是北韓。
在北韓參觀的,自然都是官方「依法」批准。平壤街道很寬敞,凱旋門比巴黎的還大。到當地學校,學生在機械性地演出,技巧很好,但笑容都很僵硬。導遊有兩名,因為要互相監視,很努力和我們談笑風生,但說到金將軍、主體思想,就開始背稿,而且唯恐另一人聽不見。
北韓各地的博物館、古廟還有不少,昔日也許輝煌過,今日甚至更「漂亮」(過份修復正是這類政權的標準行為)。你可以隨便遠觀,但一旦認真 see through,卻「看」不見那supposed的偉大和傳承。某天晚上,一名外籍團友私自「偷走」離開酒店(也可以說是五星級監獄),被本地人舉報、押返,導遊如同大難臨頭,精神面貌判若兩人。然後車上說的話,令我至今難忘。
國安法生效後的香港呢?
想起過去一段時間,和某些香港朋友談話,無論是網上、電話、還是短訊,他們都有意無意之間暗示 / 「笑」說預了被監聽。有時候你根本不知道他們哪些話,是故意說給別人聽,儘管 supposed 沒有其他人在。某些電郵,回覆的朋友根本不是回應,只是刻意每一句句子都加上政治正確字眼,以示滴水不漏,而他們從前即使是電郵,也充滿個人特色,你彷彿看見一個藝術家,忽然變成官僚。
做一些訪談,被訪者客客氣氣地左閃右避,不會明說,卻又很希望你體諒。當然我毫無怪責之意,因為一切心裡明白,自然不能再輕易找到他們的靈魂。有港台員工朋友,訴說回去的大樓、停車場桃花依舊,大家也裝作一切如常,但誰都知道已經改朝換代,現在說一句話也會被監視、篤灰,卻又不得不扮若無其事。曾經真正像一個大家庭的校園,師生無拘無束暢談人生,現在也只能變回機器,然後教員室內互相監視,家長也自製「黑暴黃師名單」分享,更故意讓老師知道。然後,還得繼續工作,繼續學習。就像在末期癌症朋友面前故作從容,其實,雙方都知道這是道別:就算不是肉體的道別,也是靈魂的道別。
這教人想起中國反右運動之後,無數昔日非常敢言、有正義感、理想化而留在大陸的知識份子,見識過共產黨「群眾運動」的威力,家人陪鬥、失去一切人類尊嚴、更不用說私產,九死一生之後,徹底判若兩人。名字還是響噹噹的名字,CV依然是外國名校畢業、歷任要職那份,但再沒有幾句真心話可以發出,只能依循自己昔日最看不起的黨八股跟著唸。遇到昔日至教好友,反而變得很神經質,既擔心對方是政權派來試探的agent,又恐懼自己昔日的「反動言行」無意中被牽引出來,卻又怕切割得太明顯同樣是「作賊心虛」,而背後的亭台樓閣,卻一模一樣,可能幾年前,大家還是在同一地方天真地訴說自己那遙不可及的理想。
這樣的氣氛,唯有一個詞彙可以形容:「奪舍」。
如果可以接受這樣的生活,其實無須離開。但受不了的朋友,亦不要自欺欺人。大時代,誰都需要、也值得要選擇。
⏺全文見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sui-yuan-jia-shu-53011369
▶️《沒有最後一課》:西班牙法西斯孩子洗腦之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_iLEXWDWxM
形容家庭氣氛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闇曖之光-藝術創作展
專訪藝術家: 柯幸彤 (柯卉珊)
闇曖之光
「面對陽光,陰影就在背後。」她嘗試透過創作訴說,恐懼並不是來自於缺陷與外在的困境,而是心的方向。能正向面對的人便能超越自己,前往無限的世界。
柯幸彤以創作自敘 經歷黑暗之後必達光明
在創作者柯幸彤的記憶中,小時候她就極度害怕一個人處在於一個黑暗的空間裡,不管父母親怎麼安慰哄勸,當他們一認為柯幸彤睡著了,從起身到關起房間電燈的那刻起,她必定馬上驚嚇醒來,立刻衝去將房門口的電燈開關開起,接著就是不斷地來回抗戰到她真感疲憊而陷入熟睡時,才結束一整晚的黑暗恐懼症。
柯幸彤成長背景較特殊,從小身處在傳統民間宗教家庭裡,因為面對各種法會、道場場景等等所產生的恐懼與不好回憶,進而造成她對於睡覺這件事有極大壓力,並不是睡不著,而是不敢睡,她深怕一睡著,那些看不見的,只存在闇曖世界的魅影,會出現在柯幸彤周圍。因此代表休息的「安靜房間」,卻讓她產生了矛盾、想像、恐懼的心理反應。
透過宗教尋找心之所向
年幼時在鋼琴老師的介紹之下,柯幸彤開始接觸到基督教的世界,在與生長環境完全不同的信仰中,認識了不同於以往的宗教氣氛,並看見存在於黑暗中的光,讓她對黑暗燃起了想克服的勇氣,卻總因為自己的信心不足,導致時常在面對恐懼前便失去了勇氣。
柯幸彤在創作上以「闇曖之光」為題,「闇」字有遮掩的意思,形容詞上則同暗字,因此關燈的房間,就是一個「闇室」,一個遮蔽、淹沒光亮的地方。而「曖」字則有「昏暗、不明」的意思,是她對於一個關上門的房間,從進門到入睡過程中的心情。而白光、明光從來就是黑暗的敵人,一道光就可以劃破黑暗的邊界,照亮幽暗。因此光是她的信心、意志,也是在闇曖世界中尋找的那道劃破黑暗的力量。因此柯幸彤藉由此創作,去跟最不想去面對的恐懼面對面,透過不斷的創作與之對談,讓心中對於光的信仰將不再時而強大,時而薄弱,而是永遠劃破黑暗。
以不同層次的媒材構圖表現內心的變化
以版畫為主要媒材創作,由製版、套色與重複疊印去印刷等過程製造出來,運用紙板為底版或木版所表現的刻紋,並使用不同肌理紋路的現成物、石膏、批土、膠帶、白膠等等媒材,來增加創作上媒材實驗的可能性與效果。製版階段大多以直覺性的在版面上刷或製造出肌理紋路,來完成製版。以凹版裡的版畫調子,表現柯幸彤內心當下最深沉的恐懼心理,再以凸版運用滾筒於紙板或任何版面,進行上墨,再透過壓印機的印製,遮蓋等技法與上述的製作過程,重複多次的來回創作,充分表現柯幸彤出當下,對於恐懼的層層混亂與矛盾的心理狀態。
作品畫面多以滿版的「抽象」造形構成,因無邊框而使滿版有無限延伸的感覺,主要呈現柯幸彤在面對恐懼時,不斷蔓延的焦慮與惶恐不安,相同方式也應用在她一直再追尋的那道劃破黑暗,無邊無際的光。在色彩表現上,一開始色彩風格較為黑暗,是屬於觀看時會感受到一種壓迫恐懼感的色彩,用了大片黑與範圍性的紅色,表達出她的內心,已陷入龐大的焦慮恐慌中。也因為要表現黑暗中的渾沌與微弱的光,作品畫面的配色較為混濁、混亂甚至曖昧不清,到後期系列作品才逐漸慢慢走向較為光亮,用對比強烈的色彩呈現在暗裡的光,傳達她在心境上對於黑暗恐懼的轉變。
透過各種的肌理紋路,例如石膏、紋路紙、寒冷紗等特殊媒材的應用之下,與刀刻後所產生的刀痕,製作出許多不同的獨特肌理版,來表現柯幸彤在每個面對恐懼當下的心理情緒,例如使用寒冷紗來製作肌理紋路,產生出如同紗窗的樣貌,代表此心理情緒從窗而來,而刀痕則代表情緒發洩轉移後的自我療癒過程,並透過凹凸等不同版種,重複套印或者相互併用,以作品來表現出心理上的層次。
由藝術療癒自己 也期盼能鼓勵他人
藝術創作是傳達生活及自我的一種途徑,柯幸彤經由版畫創作不同版種的相互應用,期許其創作能更觸動人心。她以直覺地的版畫創作方式,在紙凹版與木版畫的製版及印製過程剖析自我,在創作進行自我的療程,將自己對於恐懼的情感轉移至創作中,與自我重新對話,得到一個新的療癒契機與成長。也因為創作的能量,將柯幸彤的內心指引到最美好的一面——即是不再害怕的自己,她藉由創作克服恐懼的心理障礙,並在其中找尋、發現那隱藏在當中的光明與重生的自己。
藝術家簡介:柯幸彤
學歷:
2017 畢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版畫藝術碩士班
2013 畢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學系
獲獎:
2018 金車美展入選
2017 第35屆桃源美展,版畫類,第三名
2016 中華民國第32屆版印年畫-推薦展出
2016 第22屆第22屆國際藏書票比賽-優選
2014 第2屆王陳靜文繪畫創作獎 版畫類- 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