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飲食重點就是要均衡飲食,是全家人都可以實施的飲食方式……
小朋友的飲食觀念要從小建立,有家族遺傳風險的就可以預防哦!
☝🏻開學日小提點-水壺帶了沒⁉️
小ㄧ新生的家長們早啊!昨晚睡得好嗎?出門前別忘了再檢查ㄧ下小朋友該帶的物品喔!尤其天氣熱,補充水份的「水壺」特別要帶到喔!彰化衛生局提供給學童們的小叮嚀❗️
親愛的家長您好:
我們都希望孩子聰明健康的成長,而兒童長高關鍵在於體內生長激素分泌量的多寡,生長激素大量分泌有兩個時段,一是晚間9-11點,分泌量最高可達到達白天的5-7倍,另一個時間點則是早上5-7點,若您常提供含糖飲料或甜食,攝取過量糖類,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與作用,恐造發育不良。
兒童體內的水分比成人多,且兒童生長迅速,新陳代謝旺盛,相對來說需水量較大,每日基本攝取量大約為1500cc,若水分攝取不足會造成代謝不良與便祕等問題,為幫助孩子實踐愛喝白開水的健康習慣,避免含糖飲料危害,邀請您務必積極參與,讓可愛的寶貝健康長大。
☝🏻開學前準備事項:
1.為孩子準備水壺,建議容量在500-1000ml為佳,上學前先裝一壺白開水帶來學校飲用,為培養喝水習慣,請勿盛裝任何飲料,以白開水為主。
2.水壺請盡量標註班級與姓名,以利辨識。
3.提醒您,本縣106年3月份起「含糖飲料禁入校園」故於慶生會或是學校任何活動,不得贈送或獎勵含糖飲料給學生飲用。
4.運動前後補充溫開水最符合人體需求,避免含糖運動飲料,乃因高量糖份、香料等添加物,無法解渴反而增加代謝負擔。
5.請您同時關注課後安親班與補習班是否有提供白開水,供孩子飲用。
~彰基體重管理中心 跟您ㄧ起開學去~
資料來源:彰化衛生局
彰基健康檢查時間 在 李婉萍的營養天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心轉,癌自癒》贈書活動🎉🎉
罹癌醫院院長繳了1000萬元學費的整合醫學之路
從罹癌後的疑似復發,到找回健康的治癌奇蹟
藉由科學實證分享「六維一心」療法,達到身心靈的真健康!
🌀蔡松彥醫師,現任彰化基督教醫院體系 南基醫院協同院長,也是彰基國際癌症e院院長及自然醫學研究中心執行長,在2014年的身體例行檢查中確診罹患肺腺癌合併麟狀癌。身為主流醫學體系的醫師,毫不遲疑進行一連串的開刀及化療治療,不料卻在化療5個月後透過電腦斷層追蹤檢查,又在同側另一肺葉發現多顆結節,但因散在多處且太小,無法進行穿刺!面對癌症疑似復發,不免心灰意冷,但也因此開始思考該如何救自己?
坊間常聽到的中藥、針灸、低醣生酮飲食、免疫療法、精油療法、斷食、氣功、太極拳、靜坐、花精……種類多達數十種,蔡松彥醫師都曾嘗試過,並以科學儀器檢測,紀錄其對經絡及身體改善的影響。書中詳實分享了這許許多多互補另類療法的體驗與心得、以及蔡醫師探究自己明明體能很好、不菸不酒,為何會罹癌的原因?更分享比較了葛森療法、星野葛森療法、濟陽氏飲食療法與蔡醫師自己的飲食療法對照比較……等等,希望這些都能有助癌友們找到更好的療癒之路。
📌只要完成以下任務,就有機會抽到新書 《心轉,癌自癒》 (名額共計3名)
👉 按本篇貼文及粉絲專頁-「讚」 。
👉 『任意留言』並tag 1位好友。
👉 按下主貼文的【分享】(閱讀權限設定為「公開」),將訊息轉貼到你的塗鴉牆。
⬆ 上述三個步驟都完成,就擁有抽獎機會唷!
🗓 活動時間:2018/08/20(一)~2018/08/24(五)
🌐 活動資格:限臺灣本島及澎湖、金門、馬祖等離島地區。
"⭐⭐中獎名單:彭麗文、黃彥哲、施芷琪
請私訊粉絲專頁(姓名、電話、郵遞區號地址及您抽中的獎項)請在一周內回覆,逾期視同放棄~感謝您"
哪裡買書?請點選以下連結
🎁博客來:https://goo.gl/gXjkHF
原水健康相談室
彰基健康檢查時間 在 李婉萍的營養天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心轉,癌自癒》贈書活動🎉🎉
罹癌醫院院長繳了1000萬元學費的整合醫學之路
從罹癌後的疑似復發,到找回健康的治癌奇蹟
藉由科學實證分享「六維一心」療法,達到身心靈的真健康!
🌀蔡松彥醫師,現任彰化基督教醫院體系 南基醫院協同院長,也是彰基國際癌症e院院長及自然醫學研究中心執行長,在2014年的身體例行檢查中確診罹患肺腺癌合併麟狀癌。身為主流醫學體系的醫師,毫不遲疑進行一連串的開刀及化療治療,不料卻在化療5個月後透過電腦斷層追蹤檢查,又在同側另一肺葉發現多顆結節,但因散在多處且太小,無法進行穿刺!面對癌症疑似復發,不免心灰意冷,但也因此開始思考該如何救自己?
坊間常聽到的中藥、針灸、低醣生酮飲食、免疫療法、精油療法、斷食、氣功、太極拳、靜坐、花精……種類多達數十種,蔡松彥醫師都曾嘗試過,並以科學儀器檢測,紀錄其對經絡及身體改善的影響。書中詳實分享了這許許多多互補另類療法的體驗與心得、以及蔡醫師探究自己明明體能很好、不菸不酒,為何會罹癌的原因?更分享比較了葛森療法、星野葛森療法、濟陽氏飲食療法與蔡醫師自己的飲食療法對照比較……等等,希望這些都能有助癌友們找到更好的療癒之路。
📌只要完成以下任務,就有機會抽到新書 《心轉,癌自癒》 (名額共計3名)
👉 按本篇貼文及粉絲專頁-「讚」 。
👉 『任意留言』並tag 1位好友。
👉 按下主貼文的【分享】(閱讀權限設定為「公開」),將訊息轉貼到你的塗鴉牆。
⬆ 上述三個步驟都完成,就擁有抽獎機會唷!
🗓 活動時間:2018/08/20(一)~2018/08/24(五)
🌐 活動資格:限臺灣本島及澎湖、金門、馬祖等離島地區。
"⭐⭐中獎名單:彭麗文、黃彥哲、施芷琪
請私訊粉絲專頁(姓名、電話、郵遞區號地址及您抽中的獎項)請在一周內回覆,逾期視同放棄~感謝您"
哪裡買書?請點選以下連結
🎁博客來:https://goo.gl/gXjkHF
原水健康相談室
彰基健康檢查時間 在 彰化基督教醫院健康管理中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這裡是彰基健康管理中心的粉絲專頁,提供社會大眾最專業的健康檢查與後續的健康管理,歡迎大家有任何問題或心得 ... 洽詢時間:周一至周五8:00~17:30 周六8:00~12:00 ... <看更多>
彰基健康檢查時間 在 [心得] AEDV 早產PDA 慢性肺病早療復健- 看板BabyMother 的推薦與評價
**標題會這樣下的原因,是希望未來有需要的爸媽直接搜尋關鍵字可以找到這篇文章**
兩歲,對早產兒來講,算是一個里程碑
是將「生長、發展」從看矯正年齡,轉換成看實際年齡的時候
在這個重要里程碑階段,我想來好好記錄一下這兩年的時間
總覺得再過不久,自己就要全部忘光了
[懷孕階段]
因為第一次懷孕,錯過初唐最佳檢驗時間
而是直接作中唐篩檢,篩檢結果風險值 1/267 > 1/270
直上羊膜穿刺順便做了羊水晶片
好在最後結果正常,詳細我有發過一篇文說明經過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23318443.A.727.html
高層次報告時,則發現血阻偏高+腿骨落後2周+腎盂偏大
29w產檢時,腿骨落後到3周,30w轉診彰基陳明醫師,檢查結果:AEDV
建議趕緊安排生出來養
最後轉診台中中國醫重新檢查確定胎兒生長遲滯,原因為AEDV
但不能保證是不是侏儒症,也在住院期間崩潰大哭過
詳細紀錄也有發過一篇文說明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31701279.A.6AE.html
[剛出生時期]
住院到32w+0 剖腹生出寶寶
41cm、1340g 是個極低體重早產兒,但還好不用插管,只上了正壓呼吸器
出生11天,正壓呼吸器拔不掉,呼吸會喘,經超音波檢查,確定為開放動脈導管(PDA)
從出生第11天 2mm 到出生第20天 已變成4mm
過程中用藥都沒有改善,決定要進行手術
但開口的大小風險大到也無法使用心導管手術
最後在未滿月的時候,動了他人生的第一場手術-開放動脈導管結紮手術
這時的他,只有大概1600g左右,感謝醫生,手術一切順利
詳細記錄文: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33474201.A.C53.html
[出院回家磨合]
終於,寶寶在預產期也就是矯齡0天時,出院回家了
出院前,有去醫院學照護一周
回家後的作息:每3小時吃一次奶,吃奶前要先拍痰20分鐘,喝奶要花30分鐘,拍嗝再花
20分鐘
循環做完休息沒多久,下個循環又開始了
當時,由於疫情關係,只有媽媽我去醫院完成學習照顧寶寶
喝奶要配氧氣的寶寶,容易嗆咳,一哭臉色就發黑,沒有接替的第二人可以幫忙
回來不到兩周…某日下午喘得厲害,衝回急診後,寶寶被收回住院了
重新上回正壓呼吸器,甚至一度住回新生兒加護病房
這次,住了35天,仍無法脫氧,只好帶氧出院
而雖然變成4小時喝一次奶,卻多了餐前蒸氣治療
循環變成:蒸氣治療20分、拍痰20分鐘、抽痰、喝奶20分鐘、拍嗝20分鐘
[脫氧、反覆入院、慢性肺病]
出院3周後不久,寶寶因哭鬧、不進食,再次送急診,也再次被收住院了
這次住了1周,順利在醫院訓練下脫氧成功
離院前,又學了深抽痰液,避免寶寶又因為分泌物過多導致呼吸不順
一切看似漸入佳境,沒想到寶寶實齡1歲半以前,總共反覆入院8次
原因都是細支氣管炎…
那陣子,只要寶寶分泌物變多喘起來,馬上準備住院用品,衝急診接著就是收住院
那段期間,急診室、病房的護理人員都認識我們了QQ
我也習慣整個流程,一到急診就先吸氧氣,開始跟醫生回報急診前支氣管擴張劑
(Ventolin)使用情形
急診醫護人員不會特別跟我說X光要去哪裡照,因為都熟門熟路了
照完X光會主動跟放射師說左胸的影子是PDA手術的痕跡
到了病房,護理師不用再花時間特別跟我環境介紹
而主治醫生也知道寶寶的狀況,能讓寶寶出院就會讓我簽離院切結,不再多住一天觀察 (
寶寶的情形住單人房比較適合,但是沒有保險很貴QQ)
那段時期,剛好又是covid-19疫情最猛烈的時候,只能一人陪病的情況下,一度懷疑自己
當初怎麼撐過來的
寶寶因反覆入院初期,主治醫生就開始給欣流進行保養
但似乎沒有明顯改善,還是維持著幾乎一個月住院一次的頻率
甚至其中有兩次還住回加護病房,再度上了正壓呼吸器 (上之前還要簽病危通知書…)
大約矯齡一歲後,開始增加早晚吸類固醇蒸氣
再慢慢調整成每天早上吸,而吸完蒸氣就搭配拍痰,不要讓分泌物都黏在肺部上
漸漸的,開始看到了成效
因為送托的關係,難免都是會接觸病毒感冒
但寶寶從需要住院,變成可以用藥控制,到最後在診所看診拿藥即可
終於,不用提心吊膽的看寶寶胸部起伏,算著呼吸頻率
[早療復健]
在寶寶還沒正式出院時,護理人員就有發現寶寶有高張的現象
開始會診復健科,進行定期的復健治療
出院脫氧後,約是矯齡4m,立刻開始每周一次的物理治療課程
每次物理治療都是哭滿30分鐘,而高張的他
矯齡5M15D才會翻身
矯齡10M才會坐轉趴
矯齡1Y4M才放手跨出第一步
當他成功跨出人生那一步時,當媽的我眼淚立刻噴出
因為我知道,寶寶每次辛苦的訓練,都是為了這一步
但這之後不是放輕鬆,而是更加地加強,努力的追趕
直到現在一周2堂物理治療、1堂職能治療、1堂語言治療
或許還是比人家慢,才剛學會蹦蹦跳
會講的詞彙也還不到10個 (尤其是堅持不肯叫媽媽= =)
但我們仍然每天一點一滴地看到寶寶進步,越來越調皮搗蛋
[生長曲線]
出生只有41公分,到現在兩歲86公分,是出生身高兩倍了呀
身高曲線圖從一開始的不到1%到現在快要50%了!
但其實在矯齡5M左右,他1%的身高,90%的體重,我們還是看了遺傳及代謝科
驗了血、驗了基本的基因,一切正常後,就沒有再加錢做更多的基因篩檢
醫生也說了,影響身高的基因很多很多,加上寶寶身高開始慢慢長到了10%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發展~
而看照片讓人看不出他是早產兒的原因,主要還是靠那肉肉的臉
一開始因為照護很累,寶寶預產期出院那天,我就果斷退奶了
靠著早產兒配方以及各式配方奶,他體重始終在70%以上
而不知道是不是有加強補充營養素的關係
唯一他跟著上實齡的發展,就是他的牙齒!! 每顆都是頂標的方式在生長
在23m時,冒出他人生第一顆第二大臼齒~
其實,我在很久之前就下定決心
只要寶寶能平安健康長大,我要在他兩歲時,好好跟大家分享經驗
沒想到,才短短這兩年的時間,我想要鉅細靡遺描述中間的歷程
卻發現都快忘光了…
中間,我真的覺得很辛苦很辛苦,每當寶寶回去住院就是噴淚
睡不飽、產後掉髮、也會為了寶寶照護跟家人發脾氣吵架
但現在怎麼好像都想不太起來了
痛苦真的會過去,美好都會留下
謝謝寶寶,你選擇了我,相信我可以好的照顧你長大!!
最後的最後,我想再次感謝台灣的健保制度,根據我記錄的資料
2歲以前,回醫學中心看診80次、住院共115天
手術、住院、看診掛號費、自費項目,總共加起來費用105,474元而已!!!!!
這是含有住單人房的病房費耶!!!
我真的是驚嘆連連~
雖然早產兒還沒法保保險,但靠著台灣健保
我還是可以讓寶寶健健康康長大的 <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30.217.15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93032075.A.99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