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無性婚姻,一場高級的出家
--千萬別拿別人來做對照組,否則沒氣死,也少了半條命。--
當代婚姻中,「無性」比例是多少,我們不知道,也不敢問。但是現代人對「無性婚姻」的敏感度有多高,基本上我們心裡有數。
凡是提到無性婚姻,不管已婚的、未婚的,都豎起了耳朵。無性婚姻的比例應該不小。大家好奇,正是因為想看看有多少人和自己一樣,以便確定自己是否正常。
也許很多人覺得「無性婚姻」是一種困擾。我之前也經常思考,婚姻的品質是否會受此影響。
但後來我想明白了。就像兩個挑食的人,我不吃大蒜,你不吃香菜,因為這兩道忌口,我們兩人就不能一起生活嗎?大可不必。因為大蒜和香菜都不是主食。我們吃的主食已經太多,讓人的精力和胃口都到了極限,那麼大蒜和香菜的有無,其實可以忽略不計。
現代婚姻差不多就是這樣。那麼多瑣碎的煩心事擺在眼前,愈來愈多人沒空去思考「性」的存在。
今時不同往日,現代婚姻有新的結構,不要偏離本質就行。至少不要因此過於困惑,也不要跟別人比。我有些朋友,孩子都挺大了,她們屬於那種會對別人發出驚呼的「什麼,你們居然一週才三次?」。所以你看,婚內性生活的頻率,千萬別拿別人來做對照組,否則沒氣死,也少了半條命。
那無性婚姻和出軌離婚,是不是因果關係?是先無性再出軌,還是先出軌才無性?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出軌者並不一定是因為婚內無性,而是因為他就是要出軌。離婚也不一定是「無性」導致,大多數離婚,還是因為個性或精神層面不能融合。
說七年級的夫妻無性,六年級的朋友不高興,覺得自己被忽視了,連八年級的都跳起來,「瞧不起誰呢?誰不是結了個佛系婚啊!」
這年頭,好多人結婚就跟出家差不多。這就是一場修行,而且不沾葷腥。本來是外面的不沾,現在連家裡的也不沾了。
純修佛性,多年後會發現自己肉欲少了,妄念沒了,平淡是真了。
如果唐三藏生活在現在,他完全可以和女兒國國王結婚,反正結了婚也依然守身如玉,二人如兄妹般相敬守禮,共同切磋佛法。就像我們現代夫妻一起切磋數學題和語文考卷一樣純潔,這可是至高水準的大和諧啊!
這屆婚姻可比三藏那時候優越得多,主要是大家更開明、更講道理,男人女人已經突破千百年封建保守意識的束縛,把「性」這件事端上了檯面。
這可是一大進步啊!只不過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大家剛培養了性解放的意識,但是性已經不需要解放了,它只想靜靜。
其實在婚姻裡,男女雙方在「性」這件事上,並不是完全對等的。比如當一個女人表現淡漠、愛理不理、毫無興致的時候,男人通常不會想太多。可是當男人表現淡漠、愛理不理、毫無興致的時候,女人卻會套用三種理論。
‧理論一:「他不愛我了。」
‧理論二:「他出軌了。」
‧理論三:「他身體不行了。」
基本上沒有例外。
這被男人認為「神經質」、「歇斯底里」、「無理取鬧」的三點,是女人的大腦結構和生理特質所決定的,而不是由什麼理智、邏輯、證據決定。
所以男人哪,長點心吧,別老是「我怎麼怎麼樣」。你結婚了,你要考慮的應該是「我們怎麼怎麼樣」,不然你老婆太委屈了。
但女性也應該理解,現代男性真的和以往任何一代男性都不太一樣。他們非常多元,存在各種奇形怪狀的個體差異,有著我們完全難以想像的特質,也真的不是「只要我願意,沒有得不到」。
現代男人漸漸演變成不再完全用下半身思考的動物,這是進化史上的一個突破,但可能是婚姻史上的一個「黑洞」。
結婚前,大家說「沒有愛的性」是不負責任。
結婚後,我們才發現「沒有性的愛」也是不負責任。
當了媽後,很多人終於明白婚姻的形態原來可以如此多元,兄弟情、戰友情、親情、人道主義、助人為樂、討拍,都有,但就是愛不明顯了,性也不明顯了,甚至連性別也不明顯了。但婚姻依然還是一個婚姻,以它隱蔽的、不為外人所知的姿態堅持著。許多中年夫妻的婚姻狀況是:無愛,無性,有小孩。但他們真的覺得自己很悲哀、很痛苦嗎?也並不一定。
有句話說「優秀的女人都是無性的」。起初我認為這句話可能是從性別角度吧,優秀的女人,雌雄同體,不分男女,什麼事情都做得到,因此才優秀。後來我發現,這個「無性」不光指性別的模糊,也是真的無性啊。為什麼呢?因為她們忙啊!
我認識一個三十歲的妹子,她對我們坦言:白天忙工作,面對各種人,每天都很緊湊,晚飯也隨便吃吃,回到家坐定下來已經十點,洗個澡睡覺,根本不想滾床單。她可是新婚啊!
我們問:「那你老公呢?」
「他很開心地去打遊戲了。」
原來很忙的不只是女人,男人也有了更多選擇。新婚燕爾都比上一屆更佛系,更別說中年夫妻了。
所以啊,別給自己那麼多責任和壓力。吃多了會膩是人類的本能。更何況我們每天面對的,是那個容顏不斷蒼老、腰圍持續增加、霸占馬桶不放、不會帶孩子只幫倒忙、要麼雲霧縹緲要麼指手畫腳、看見就想吵的另一半──讓你彷若初見、毫無心理障礙地突然下手,你做得了?
過去,「性生活是否和諧」是判斷婚姻好壞的標準之一。那些書籍雜誌,會把性生活不和諧描繪成洪水猛獸。
時至今日,愈來愈多的人已經沒空去重鑄「性對婚姻的意義」了。現代女性忙於事業的愈來愈多,腦子裡想的大事列表比老公想的還多,同時還要兼顧家裡的瑣瑣碎碎,她們並不需要「採陽補陰」啊。她們只想靜靜。
男性也不再和過去那些時代裡的男性一樣,要展現雄風,靠性生活的「按時定點定量」給女性安全感。女性自己給自己的安全感已遠超於此。
綜上所述,結婚多年後,性生活從形態上和功能上都變了。也許可以錦上添花,但不是必需品。也許可以起到助興作用,火上加油,但肯定不是壓軸重頭戲和雪中送炭。
這種高級的佛系,有些人理解不了,說:「扯那麼多幹麼?無性就是關係不和諧啊!」
那也不一定,婚姻的和諧,有多種表現形式,這同樣要與時俱進。過去的人時間充裕,娛樂貧乏,長夜漫漫,沒事好做,要不就睡覺吧;睡覺也沒啥可思考的,要不就滾床單吧。但現代人不一樣,大晚上的,大好時光,用來滾床單?男的打遊戲、玩手機、跑步、健身不好嗎?女的追劇、看八卦、聊天、學習智鬥小三酣暢淋漓不過癮嗎?再不行,看一下小孩作業,低血糖和低血壓一下子全好了,這還不健康嗎?
當我們焚香沐浴,如出水芙蓉般走近六尺大床,你是更想靜候佳人,還是更想獨自放空?
摸著你的肚皮,好好思考一下再回答。
.
本文摘自
《#了不起的硬核媽媽》
.
作者:格十三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對我來說,「性」的範圍很廣。兩個相愛的人,彼此深情凝視,即是一種「性」的表達。
所以即便不一定會做愛,真正要保有無性婚姻,在我的角度來說其實很難。夫妻真的不做愛也無妨,愛也可以用言語表達。
性生活,從肢體碰觸就可以開始啦,根本不一定要走到最後一步,要看當時有多少時間多少力氣,這勉強不來。能天天做愛,早中晚都做愛,那也不錯啊,雙方都有這樣的活力也給予祝福,但一定年紀之後要注意是不是會爆血管?!
婚後還能保有友誼,我就覺得很讚啦~~~~~~~
有沒有持續做愛,那實在不完全是重點!
祝願您,能用更寬廣的態度看待伴侶關係!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Ordinary Gaming Studio平民遊戲工作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從二月份開始的喪屍熱漸漸冷卻 而《Days Gone》就有如喪屍套餐最尾的一道甜點 它用末日喪屍為背景,寫出了貼地的人和事 有如講述友情、親情的劇集 也許它是一部重重覆覆的Open World遊戲 也許它是Bug的集合體 不過玩到最後,我也沒有後悔過玩上這遊戲...
往日不再多人 在 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類圖 #2027預言
.
從2000到2012再到2021,每隔幾年,世界總會出現一波新的末日預言,坦白說,這些我從來都不太理會,聽過就算。
.
在Human Design人類圖中,也存在一個關於2027年的預言,但它絕非甚麼末日預言。它沒有說我們會一覺醒來發現世界上只剩下喪屍,也沒有說我們需要在末日大洪水中瘋狂逃命。
.
人類圖所預言的,是一個大世代的改變,一個400年一次的背景能量大調整,在25,000年地球地軸進動過程中( #分點歲差 Precession of the Equinox)微小但重要的一步。
.
這樣的改變並不會在一夜間發生,而是在這大世代的前後幾十年間,一步一步轉移過去的。換句話說,只要我們細心覺察,就會發現其實這些背景能量調整已經一直在發生。站在今天的世界去看這人類圖中的「預言」,與其說是對2027的展望,更應該是 history in the making(見證歷史的締造)。
.
這星期的【JKの身心靈遊園車】中,我跟人類圖看世界 Jerome's human design將會跟大家分享我們對2027預言的看法,以及我們估計這背景能量調整會為婚姻關係、職場與人類文明帶來甚麼樣的改變。
.
容我暫借經濟學的術語,稱這些說法為「宏觀人類圖」。
.
與「宏觀人類圖」相對應的是「#微觀人類圖」,亦即我們平日經常談到的人類圖面向:活出自己。「微觀人類圖」關心的只有自己,只有個人。透過認識人類圖,我們從新認識自己的原廠設定,透過實驗,我們找到可以信賴的內在權威與策略,這一切,最終讓我們可以更自在地過我們的人生。這是人類圖送給人類最大的一份禮物。
.
而「#宏觀人類圖」給予我們的,則是一套與主流價值不同的社會觀、世界觀、宇宙觀。坦白說,知道這些無法像「微觀人類圖」那樣,可以讓我們的生命有所改變與進化,但透過站在更高緯度去觀看、參透人類圖中所表達的一切,我們能夠由此感受到一份完整性,開始了解世界、宇宙與生命是如何運作。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作為見證者的概念。
.
「宏觀人類圖」告訴我們,作為人類,我們並沒有甚麼神聖的人生使命。我們生命中唯一的任務就是去見證和體驗這趟生命旅程上所發生的一切。
.
見證,當然不等同於躺著看戲,而是需要投入去體驗,親身去感受過程中的一切。這有點像沉浸式體驗遊戲,唯一的差別只在於我們在遊戲當中,根本無法意識到原來自己只是遊戲的一部份。(【Be a Free Guy 從生命中脫稿】:https://bit.ly/2XOiMlx)
.
面對人類圖的2027預言,其實也是這樣。預言中有很多比科幻小說和電影還要精彩的說法,但重點其實從來並不在於將來會發生甚麼,而是如何在過程中保持覺醒,不被捲進這混亂與漩渦當中,好好做好自己見證者的工作,好好去體驗這趟旅程中所感受到、所經歷到的一切。
.
同樣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懂接受改變,因為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
.
期盼早日back to normal,幻想抗拒的局面很快就會過去,這絕對是人之常情。這是在人類演化過程中,我們的祖先透過基因傳承下來的生存本能,因為我們都需要擁有希望才能夠前行。
.
然而,我也同時很了解希望的副作用。當唯一的希望幻滅,我們要不動搖崩潰,要不創造出下一個希望,形成一個沒完沒了的循環,直到最後還是崩潰。
.
換句話說,希望本無不妥,但過多的希望,或不切實際的希望,卻反而為我們帶來更大的混亂。
.
我們更可以做的,是踏實地接受眼前的現實,接受自己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但為了金錢「我忍」,接受自己跟另一半已經沒有了往日的熱戀火花但為了照顧家族可以暫時保持婚姻關係,接受疫情就是無法有效控制,接受世界秩序正在逐步瓦解,接受世界變得越來越個人化和碎片化,接受我們就是無法回到過去。當接受了當下的一切,我們就能夠重新決定往後的路該怎麼走。
.
我們永遠無法預知未來。這就像要求一個活在1615年以前的人,去幻想17世紀(甚至往後幾個世紀)將要發生的一切,同樣的不切實際。
.
1615年,汔車、電力與互聯網固然不存在。中國還在明朝統治下。西班牙與葡萄牙剛開始在東亞與美洲進行探索。英國只是個還不成氣候的島國,美國與德國還未形成國家。活在當時的人,能想像今天的世界嗎?
.
又幻想你是一個活在12世紀末的歐洲人,處於騎士精神與十字軍東征的時代。你能想像一百年不夠,蒙古人將會建立一個歷史上版圖最遼闊的帝國嗎?你能想像接下來會有接近一半的人口死於黑死病嗎?你又能夠想像基督宗教將會分裂,並爆發極其慘烈的戰爭嗎?
.
以古鑑今。外面的環境或許會出現很大的變化,或許會變得很惡劣,但這一切都不再重要。因為只要我們擁有一個可以穩定自己的法門,一個可以賴以為信的內在權威與策略,我們自然知道如何能夠在這滿佈地雷的戰地中找出屬於自己的出路。
.
這就是我跟Jerome當初想錄這集Podcast的初衷,也是我們想送給大家的一份禮物。
.
🔹🔸🔹🔸🔹🔸🔹🔸🔹🔸🔹🔸🔹🔸
.
【EP 38 | 人類圖的2027預言】
.
每400年一次的地球週期轉換,我們恰好身逢其時。
.
💬 1615-2027年:「計畫」的時代/講求家族性
💬 2027-2438年:「沉睡鳳凰」的時代/講求個體性
💬 婚姻、職場、國際、都市樣貌的改變?
💬 2027之後70年:從1爻過渡到6爻的世界觀
.
🎧 APPLE PODCAST: https://apple.co/3m0V5z1
🎧 SOUNDON: https://bit.ly/3o7ebWM
🎧 KKBOX: https://kkbox.fm/2y0e87
🎧 SPOTIFY: https://spoti.fi/3CUgVLr
🎧 YOUTUBE: https://youtu.be/pT9vX3DhXb8
.
🔹🔸🔹🔸🔹🔸🔹🔸🔹🔸🔹🔸🔹🔸
.
✨✨ 若在職場上遇上任何疑難,或想探索自己在職場上的可能性,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 職場引導服務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ervice
.
🔍🔍 若對走進Human Design人類圖的世界,對學習基礎知識很感興趣,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Living Your Design 人類圖初階課程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livingyourdesign
.
💪💪 若渴望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好好運用自己的薦骨權威,或想認識薦骨的運作,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薦骨健身房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acral-gym
.
👁️👁️ 若對靈魂、意念和催眠感到興趣,歡迎追蹤靈魂事務所專頁,獲得最新的課程和服務資訊。
往日不再多人 在 涂醒哲 Dr.Twu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很高興林逸民副理事長用文章肯定外交部長吳釗燮的作為,我常說 #今年是有史以來世界對台灣最支持的一年,已經有很多好球丟過來,希望政府不要落接,或至少由我們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TAIUNA) 去接球。很高興民進黨政府不但沒有落接,還主動出擊!
--
自由廣場》為吳釗燮的台灣專文 按個讚
◎ 林逸民(福和會理事長、醫學博士)
在聯合國大會九月十四日開議前夕,外交部長吳釗燮於愛爾蘭網路新聞媒體Gript投書,發表「重新想像台灣入聯後更具韌性的聯合國體系」一文,表達台灣的防疫成就以及支持全球供應鏈,在聯合國應能扮演建設性角色,更對中國打壓使得台灣在聯合國寸步難行而發出不平之鳴。
令人欣喜的是,吳釗燮部長此文,不再使用「Republic of China」這種過去外交部慣用,卻會造成嚴重誤導的詞彙。而此次通篇直稱「Taiwan」,在英文媒體上,明確向世界表明「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將是台灣終於能走出國際坦途的重要一步。
吳釗燮部長這次乘勝追擊,也是呼應歐洲各國明確站定挺台抗中的大趨勢。先是立陶宛無懼於中國壓力,設立台灣辦事處,使得中國跳腳氣憤叫囂,但是立陶宛的行動並不是單獨行為,而是代表著美國、歐盟的總體戰略態度。
九月一日,全體歐盟跟進,歐洲議會以六十票贊成、四票反對、六票棄權,壓倒性通過「歐盟—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建議歐盟將「歐盟經貿辦事處」更名為「歐盟駐台灣辦事處」,更關切中國軍事威脅台灣,呼籲歐盟與國際合作,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將台灣納入歐盟「印太合作戰略」夥伴。中國再度暴跳如雷,也只能徒呼負負。
協調此報告的瑞典籍歐洲議員魏莫斯(Charlie Weimers),更主張歐盟應該邀請台灣總統赴歐洲訪問,以及推動歐台雙邊貿易協定談判。
國際全面抗中已經是明顯的全球趨勢,澳洲財政部長弗萊登伯格(Josh Frydenberg)於澳洲國立大學克拉佛(Crawford)領袖論壇上,宣布中國對澳洲的經濟打擊,效果遠比預期中少,未來澳洲將採取「中國以外」策略,拓展中國之外的新市場,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此外,英國派遣伊莉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前往日本,停靠原本主要為美國雷根號航空母艦的橫須賀軍港,更是象徵意義十足,表示英國不遠千里,加入美國在印太對中國的大圍堵。
值此國際情勢有利,在蔡英文總統的指導之下,外交部向歐洲踏出突破的一步,值得鼓勵,也期望外交部能繼續保持這樣的銳氣,在國際上為台灣打開更多空間,尤其是強化對美國的關係,繼續取得美國對台灣的實質承認升級,為台灣的生存茁壯開拓康莊坦途。
往日不再多人 在 Ordinary Gaming Studio平民遊戲工作室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從二月份開始的喪屍熱漸漸冷卻
而《Days Gone》就有如喪屍套餐最尾的一道甜點
它用末日喪屍為背景,寫出了貼地的人和事
有如講述友情、親情的劇集
也許它是一部重重覆覆的Open World遊戲
也許它是Bug的集合體
不過玩到最後,我也沒有後悔過玩上這遊戲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GHf32cWO2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