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講座(張瑞雄)
創新是企業永續的基礎
(美聯社資料照片)
在基於創新的經濟中,想出超越競爭對手的主意,才能贏得巨大的回饋,但是想出一個主意需要什麼呢?為什麼有些人和某些組織能夠產生看似源源不斷的想法,而另一些人卻難以提出新穎有創意或與眾不同的東西呢?
聯邦快遞(Federal Express)的創辦人史密斯在耶魯念大學時寫了一篇隔夜送貨抵達的概念論文,教授只給了一個C。畢業後他從電信和銀行業中汲取靈感,使用電信交換中心和中央票據交換所等中心輻射式的傳播概念,將之應用到運輸業,讓聯邦快遞能夠在美國任何地方提供點對點服務,做到隔夜送達。其中的創新有兩個關鍵,一是能夠超越傳統的典範進行思考,並使用非傳統的思維和方法來檢驗傳統的限制,如此才能走出已知的框架,找到解決問題的另一種方法。
創新的第二個關鍵是能夠識別重要關鍵問題並認清顧客的真正想要。史密斯創立聯邦快遞時以為他就是做貨物運輸,實際上顧客的需求是安心,要知道貨品可以安全無誤送達。弄清楚這一點後,聯邦快遞為每位駕駛提供了一台手持計算機和一個傳輸設備,讓客戶可以直接追蹤自己的包裹,解決了客戶的擔心問題。如果公司無法了解顧客的真正需求,老是在解決公司自己的問題而非顧客的問題,其他創新者就會趁虛而入將你淘汰。
創新需要一種全新的看待事情的眼光,要瞭解人的需求及具備冒險和努力工作的精神。直到一個想法被廣泛採用並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創新才算成功。大多數人都抵制變革,因此創新關鍵在於說服他人,讓他們相信你的想法是一個好主意,並通過他們的幫助或試用,讓他們看到此想法的有用性。
3M公司的一位化學工程師,業餘時間喜歡在教會唱詩班唱歌。他有一本厚厚的歌本,為了便於尋找經常演唱的曲目,他習慣在歌本裡夾張小紙條做記號。這個辦法簡單有效,但是小紙條經常不知不覺掉出來。
有一次,他用小紙條做標記時突然想到,如果把紙條黏在書頁裡,它就不會掉了。但是紙條不用時要扯下怎麼辦?很可能會把書弄壞。要是有種很容易黏住、又很容易扯下來的紙條,那就方便多了!
這就是「便利貼」的發明故事,一開始沒有人知道那是什麼,人們從未聽說過「可重複黏貼的紙」,也無法想像這種東西,因此也沒人相信它有市場,一個正式研究說潛在的市場價值約只七十五萬美元,還好3M沒有將計畫廢棄。
管理學大師杜拉克說企業只有兩個任務,行銷和創新,但是沒有創新就很難行銷,創新才是企業永續的基礎! (作者為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校長)
待交換票據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區塊鏈技術在銀行業的應用與探索
鏈改技術官 零伽壹諮詢管理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興起,人類社會正在邁入以開放共用、生態多元、廣泛智慧為特徵的數位化時代。區塊鏈作為數位化時代的關鍵技術,是構建下一代信任互聯網和價值互聯網的基石。銀行業作為經營信用的行業支撐著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加快佈局並推動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和運用,鞏固和培育競爭優勢,實現高品質、高水準增長,已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
區塊鏈為銀行業帶來應用機遇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分散式記帳技術,可應用於銀行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幫助銀行公司、零售等業務開拓新模式,降本增效,並更有效地防範風險。
一是分散式存儲。區塊鏈網路沒有中心化的硬體或管理機構,分佈著眾多節點,節點之間可自由連接,進行資料、資產、資訊等的交換。任意節點之間的權利和義務是均等的,且任一節點的損壞或者失去都不影響整個系統的運作,具有極好的穩健性。
二是多方參與。區塊鏈的全域互信機制使得參與方越多,整個區塊鏈的安全性和效率性越高。同時,多方參與也確保了區塊鏈的分佈、時序及不可篡改的特性。
三是可信數據。在傳統業務中,客戶資料呈點狀分佈、非連續、準確可信度不高,資訊不對稱程度高,造成融資難、融資貴、不良高、壞賬多等現狀。區塊鏈基於自身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重塑了信任機制。各參與方基於共識機制,按照時間順序將資料區塊組合鏈式資料結構,並通過加密方式傳遞,整個系統的運作規則公開透明。當交易發生時,鏈上的所有參與者都會收到交易資訊,充分保障資訊的公開、透明和不可篡改,保障資訊的高度共用與可追溯性,解決了信任構建的難題。
全球大型商業銀行持續加大區塊鏈技術投入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應用前景廣闊,在全球銀行業,超過 100 家銀行進行了區塊鏈應用探索和佈局。中國商業銀行數年前啟動對區塊鏈技術的研發和運用,應用區塊鏈技術革新信貸業務、跨境業務、中間業務和政務民生服務等領域。
第一,重塑供應鏈金融、抵押貸款業務模式,減弱信貸業務資訊不對稱程度。信貸業務一直受到資訊不對稱、管理成本高、授信和用款場景線上化難度大等問題的困擾。區塊鏈技術將歷史交易資料映射到區塊鏈平臺中,由平臺自動積累企業和貸款客戶的交易記錄,創設可審計和共用的記錄,並基於記錄提供融資服務,有效減弱了資訊不對稱程度。
西班牙對外銀行為第一家使用區塊鏈技術發行貸款的全球性銀行。從談判條款到簽署協定,整個貸款流程都通過區塊鏈的分散式帳本技術向銀行和貸款方通報了進展,將貸款談判時間從“數天”縮短至“數小時”。
中國農業銀行建立了基於區塊鏈的涉農互聯網電商融資系統,將涉農電子商務、供應鏈融資、網路支付、等系統打造成聯盟鏈。
中國平安集團在 IBM 區塊鏈框架基礎上對“壹賬通”進行客戶化改造,搭建“賬鏈”平臺。在黑名單共用、供應鏈金融、金融機構一帳通、小微企業貸款平臺、資產平臺等多場景投入使用。
蘇寧銀行推出動產質押融資平臺,依託區塊鏈技術,實現大宗貨物出入庫記錄的即時查看,提升信貸前後臺的風控能力。微眾銀行推出跨機構聯盟鏈,增強其“微粒貸”產品風險識別能力。
第二,帶動跨境貿易支付、貿易融資及清算系統發展,解決銀行跨境業務難題。交易流程複雜、參與方眾多、自動化程度低等造成企業跨境貿易融資高成本、低收益的現狀。區塊鏈技術應用在跨境貿易融資業務上,大幅節約貿易融資成本,簡化交易流程,提升交易效率,減少資金閒置成本,降低交易與結算風險,優化客戶體驗。摩根大通與加拿大皇家銀行、澳新銀行聯合宣佈成立銀行間資訊網路系統(INN),利用區塊鏈技術優化全球支付流程,提高交易效率。全球已有 259 家銀行加入該系統。滙豐銀行運用區塊鏈技術出具信用證,完成了全球首筆貿易融資交易,完成時間從 5-10 天縮短至 24 小時。
中國建設銀行打造“區塊鏈?貿易金融”,與 IBM 合作開發了基於超級帳本的區塊鏈銀行保險業務平臺,成為國內首家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國際保理業務的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借助區塊鏈福費廷交易平臺,順利完成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首筆二級市場福費廷跨行交易。招商銀行實現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全球現金管理領域的跨境直聯清算、全球帳戶統一視圖以及跨境資金歸集等場景。
第三,助力數位票據交易平臺建設,促進中間業務發展。在數位票據、數位憑證、發票和信用證等需要可信認證的領域,區塊鏈通過加密技術和分散式資料庫的應用,使鏈上被授權各方即時掌握最新的客戶資料資訊,降低合規成本,避免資訊的重複提交,提升客戶體驗。
德意志銀行通過區塊鏈平臺完成了首批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即時金融交易。中國工商銀行搭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金融產品交易平臺原型系統,提供點對點的金融資產轉移和交易,應用於資金劃收、清算、撥付及銀企互聯等 60 餘個場景。
中信銀行成立中國信用證區塊鏈聯盟,上線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國內信用證資訊傳輸系統,實現信用證資訊和貿易單據電子化傳輸體系。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了資產託管系統,實現資訊的多方即時共用,利用智慧合約和共識機制完成資本計畫的投資合規校驗,已執行上百筆交易。
中國交通銀行上線業內首個投行全流程區塊鏈資產證券化平臺“聚財鏈”,將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資產支持證券(RMBS)基礎資產資訊上鏈。
第四,服務金融場景生態建設,拓展金融服務邊界。在政務、民生、教育、就業、養老、精准脫貧、醫療健康、商品防偽、食品安全、公益、社會救助等金融場景生態構建方面,區塊鏈技術能給用戶帶來更加智慧、更加便捷、更加優質的服務。例如,中國工商銀行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貴州省精准扶貧,實現銀行金融服務鏈和政府扶貧資金行政審批鏈的跨鏈整合和資訊互信。建設銀行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合作,用區塊鏈技術連接全國 491 個城市的公積金中心,實現資料跨地域協同,簡化了異地辦理程式。
啟示與建議區塊鏈技術為金融行業構築全新的信用機制帶來了可能。商業銀行應採取“強基礎、建生態、促融合、提效率、防風險”等發展策略,牢牢把握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原則,不斷拓展金融領域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使區塊鏈技術在發展數字經濟、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一是強基礎。商業銀行應從“技術?平臺?人才”三個方面著手,持續夯實技術研發能力,跟蹤業界對性能、效率、安全等瓶頸問題的研究進展;引入業界主流區塊鏈技術平臺產品,打造通用的、支援規模化應用研發的區塊鏈平臺;做好智慧財產權保護相關工作,培養儲備掌握區塊鏈新技術的高級 IT 人才。
二是建生態。商業銀行應堅持“標準先行”原則,積極配合金融監管部門加快推動金融領域的區塊鏈技術標準化工作;積極參與國內外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共同探索建立行業良好生態;加強行業開放合作,積極在業界發聲。
三是促融合。商業銀行應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與現有業務的深度融合,探索區塊鏈在零售業務中的廣泛應用,建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資料共用和存儲平臺。在資料存儲、身份識別、KYC 等方面簡化流程,提升效率,改善用戶體驗。
四是提效率。區塊鏈主要處理分散式的 P2P 交易,處理效率還有待提高。為了降低主鏈的存儲負擔,提升交易處理效率,研究人員提出了側鏈、閃電網路等技術,目前仍處在探索階段。未來,商業銀行在應用區塊鏈技術的同時,也需要共同提升區塊鏈的運行效率。
五是防風險。區塊鏈雖採用加密演算法,但仍存在駭客攻擊的風險。因此商業銀行在使用區塊鏈技術中,需要及時維護、謹慎監控,尤其是對高價值的數位資產及客戶的敏感、重要資訊等。
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ODcxOTczNw==&mid=2247485787&idx=1&sn=bac3797bab4390f07bb4bb062229c9b4&chksm=eaea0a4ddd9d835b0ed8cc4d04af88a38dffb5132ea2e0fab709a6dc31c36789a73a0ae87d70&scene=21#wechat_redirect
待交換票據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87歲倔強婆婆穿梭示威現場:「好多人想保護我,我唔洗人保護!」
今日五一勞動節,網上有傳全港各區可能會爆發衝突,政府又以衛生防疫為由,不批准五一勞動節遊行,警方更向傳媒放風,未來反修例運動一周年,加強了數千防暴警察佈防。
今天從早到晚,長周末加上好天氣,市民換了運動裝去郊遊,警察卻穿着厚厚的綠色防暴制服,在港九新界各區巡邏。水炮車、裝甲車也停泊在要塞點。
怎知,中午時份,網上公佈,所謂的「大型活動」不過是鼓勵大家在長周末光顧黃店「爆買」。但荷槍實彈的防暴警四圍巡遊,在陽光燦爛假日成為了奇怪的註腳,偶爾在社區跟喊口號的街坊推撞。
今晚在沙田新城市廣場,原定晚上七時舉行「和你唱」,數十穿休閒服市民在場眾集喊口號,唱唱歌,警察更準時,早於六時半就大舉進入新城市廣場。本來長假期的消費人潮,商場整晚被逼休業,百計警察進入廣場中庭、爬上二、三樓,封鎖商場大部份空間。店鋪只能關鋪,堅持開業的食店只剩下幾枱客人,孤單地在吃薄餅或吃中餐。
新城市廣場的中央廣播,像壞了的錄音機,重覆又重覆播放聲帶:「親愛既顧客,因應疫情,政府已推出限聚令,禁止多於四人的聚集,不便之處,敬請原諒。」穿反光衣的非華裔商場保安,在出口站崗,默默無語。
政府早前因為冠狀病毒疫情,推出了「限聚令」,多於四人的聚集即場票控,定額罰款二千港元。早前幾次反修例示威,聚集的市民即使不相識也會被票控。
今日在場的社民連主席黃浩銘,從口袋裡抽出兩張告票給我看,「昨天和今天,吃了兩張。」他今早和黨員去示威,跟警察推撞,吃了告票。沙田新城市也有一位中年男士被票控,舉起了罰款票據給記者拍照,面容無奈。
昨日長洲太平清醮也因為限聚令,百年習俗「送神」八人抬橋,無奈取消,未致於發告票。但示威呢,就不手軟了,以防疫為由,限制了示威自由,是可見的客觀效果。
示威者不過喊喊口號,百計警察就進駐新城市商場,拉起橙色封鎖線膠帶,於長周末晚上黃金消費時段,把數以萬計平方呎的甲級商場佔據了。警察不斷用劣質廣播器,充滿回音的咪喊話:「根據預防及控制疾病(禁止群組聚集)規例第599章,附屬法例G,我命令你地立即離開,否則會檢控!」
一名中年婦人回應:「封商場呀?不讓我們購物呀?你們破壞社會安寧呀!」有人帶頭喊:「黑警!」眾回應:「死全家!」有人嗌:「香港人!」眾和應:「報仇!」在場的除了青年人,還有帶着幼兒和孩子的父母,也有老年人。
87歲的婆婆,穿着粉紫帶桃紅的碎花婆仔衫,腳踏黑色摻了銀線的無須綁帶運動鞋,撐着行山杖。她說,自己在2014年佔中已是支持者,由去年六月開始,更勤到現場。她着我看她的黑衣帆布索帶背包,掛滿黃絲帶,「香港」等標語,還有英文字Justice。「我還有一件光復香港的衣服,這天沒有穿而已。」
她說,自己住新界西,但那裡也會去:「我可以一天跑三個地方,遮打花園又去,做針紙鼓勵後生仔既活動我去,昨晚我才在太子旺角警署留到晚上十一時。今天早上十一時我就出門,下午去了旺角朗豪坊,晚上來這裡。」有個女士路過,跟她打招呼,說下午在旺角認得她。
87歲阿婆,撐柺杖,在現場很多人走近去關顧她。她沒有戴口罩,三個少女拿了一個出來送她,推推讓讓,她語氣堅決,中氣十足:「我不戴,我一戴就不舒服,呼吸不了。」少女勸她怕她惹病:「我不怕死呀,就來九十歲,人終於會死。」推讓了近五分鐘,少女才放棄離開。
她十分硬頸,有點火爆,不會因為讓別人好過而勉強接受。或許因為性格剛烈,才堅持到今天仍到現場。她說,有些老人家站得很前,她又不會,雖然吃過催淚彈,也看過水炮車,但有甚麼事會走避。這晚,有個女警走到阿婆身邊,好聲好氣勸說:「阿婆小心呀,我地隨時走出來整親妳就唔好。」
阿婆承認,在示威現場她曾經賭氣跟警察說:「有甚麼事,死咗都值得」,但有警察跟她說「但係我唔想你死。」她承認:「係呀,警察好優惠我架,優惠女人囉,如果阿伯,無咁好聲氣啦。」
阿婆也承認,她在現場不太喊口號,不算激進。她指着另一位中年婦人:「她厲害呀!會跪在警察面前求佢地唔好打年輕人,咁偉大既嘢我唔做,我不怕畀警察打呀,我唔怕死,最怕被打到半生不死就最慘。」
我問她,如何看警察?「唉,人呢,有好有壞,我好少罵差佬,想啲事和平解決。」她最難忍受的是年輕人被打,說到這裡,硬頸阿婆語氣柔軟下來:「打細路我就好難過,我就淚眼汪汪。」她連接兩次說了「淚眼汪汪」這個詞。
今日新城市廣場的臨時連儂牆有人貼出告示貼:「反貪污,捉陶輝。」諷刺的是關於香港七十年代外籍警隊高層葛柏貪污,潛逃英國,民間發起「反貪污,捉葛柏」的運動。那些年,警察因為被調查引發集體示威,於1977年警察更衝擊廉政公署,英政府最終要局部特赦。
沒想到,五十年後,香港也有另一位外籍警隊高層陶輝惹起爭議。常在反修例現場指揮的警務處助理處長陶輝被《蘋果日報》揭發涉嫌違例入住清水灣牌照屋。此類房屋是因為讓農民在農場旁邊耕種或照顧禽畜,或因被逼遷等理由而發出牌照,免地價批准興建。
在寸金尺土的香港,如此優待下,這類房子需要遵守各種限制,包括不能出租或轉讓,陶輝解釋說是「親友讓他住」。他更被發現,懷疑非法出租同村另一間牌照屋經營無牌旅館。坊間嘩然,傳媒追訪。
提到殖民地時代的警察貪污,阿婆記得:「英國佬最初唔好,到麥理浩啦,拉哂啲貪污既警察,又好啲啦。」阿婆拿出老人卡出來給我看,她生於1933。那些年,大部份香港人都是從南中國來港的難民,阿婆大聲強調:「我係土生土長,正宗香港出世。」
阿婆說,自己不識字,小時差不多要上學就遇上二次大戰日本仔打到來,於是失學,年輕時曾做蔬果攤販,後來做車衣工人,湊大四個子女。「我好慳架,無拿過綜援。」她給我看口中的牙,牙齒全掉,只剩下七隻門牙,也沒有去做假牙。丈夫十年前離世:「佢瞓咗覺十幾年了。」
阿婆記得,八九六四的時候,她和丈夫及四個子女曾經一起上街,子女長大後有些做公務員,不太關心時事,和她的關係也一般,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但似乎,家庭關係的失落,令阿婆更熱心出來關心時事。
「早前有太古城,國金商場的活動,我沒有去,好唔開心。」反修例運動如流水,網絡資訊混亂,很多時候記者也不知道示威在那兒,目不識丁,不會上網的阿婆,如何知道這麼多活動何時何地舉行?「我好厚臉皮的,周圍問人。」說的也是,有幾個中年人路過,又跟阿婆打招呼,應該是示威常客。
說到示威的人,特別是年輕人,阿婆形容,很多人對她特別照顧:「我在街上問路,告訴人我要去中大,有人願意開車送我去;我去到理大,幫手搬嘢,年輕人阻止我,說粗重功夫不讓我做,怕我弄傷腰骨;有一次,有幾個後生仔夾錢要請我坐的士,懇求我:『阿婆,妳畀個機會我地啦!』我唔肯呀,我兩蚊可以搭車,我唔洗你地請。」硬頸阿婆,寧願享受香港老人搭車優惠,劃一兩元港幣的票價。
反修例的年輕人上庭,阿婆又到法庭場支持:「有時入到法庭入面,聽聽吓審我忍不住瞓着覺,唉,但法庭唔准瞓覺的。」阿婆說話有點冷面笑匠風格,令人忍俊不禁。
阿婆堅持,自己出來可以照顧自己:「我勸請我搭的士的人,話經濟唔好,你地儲番啲錢!」她豪氣說:「在示威現場,好多人想保護我,當我BB咁保護,我唔洗人保護,出得來就梗係搞得掂啦,唔會累人累物!」從早到晚也在外趕幾場的阿婆,在晚上中氣十足的說。
阿婆跟我談了很久,她忽然跟我說:「妳問我咁多嘢,你要付出喎,甚麼也有代價的!」我追問她,「妳想我做甚麼呢?」她說,之前採訪認識了另一個記者,很好人的,大家交換了電話,「今日打兩次畀那位記者,佢都唔聽,都唔知係唔係畀人炒咗魷魚!」阿婆用了一個農民機,不能上網,只能打出打入,我很難解釋給她知道,香港人一般不會接打入來的電話,那多是推銷電話,寧可以短訊通話。
究竟阿婆想我付出甚麼代價?問多兩問,我才明白:「妳要告訴我那裡幾時有活動,等我可以去!」原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