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小事。更新
Maharashtra政府已在昨日宣布繼續有條件的封城至5/1號
意指所有日常生活所需的商店跟菜市場都會正常營業
製造商可以有50%的人力在工廠繼續工作
婚宴參加人數最多只有25人(這讓印度人怎能接受🤭)
這次MH政府首長也宣布
低收入家庭一個月裡會收到3kg麵粉跟2kg米
受疫情影響的商店等皆會有補助
昨日小妞看到一則新聞
在Satara,ㄧ個有年紀的阿姨旁邊站著一個超大氧氣筒
她戴著氧氣面罩坐在嘟嘟車裏努力呼吸 因為醫院沒有病床了
#很多醫院都缺病床
照片看到有點震撼也證明當地疫情真的很嚴重
除了孟買跟普內以外, Nashik最近一直出現在新聞上因為疫情也嚴重
在普內當地工作的勞工們也因為有條件的封城讓他們又要回到家鄉
火車站又有許多返鄉人潮😔
不知道印度這樣的疫情是要如何控制?
一下封城一下解封不知何時才會結束?
若不封城那當地政府是否要更加嚴格執行防疫呢?
阿姨抱著氧氣筒的新聞來源:
https://www.timesnownews.com/india/maharashtra-news/article/maharashtra-with-no-hospital-bed-satara-woman-waits-in-autorickshaw-with-oxygen-cylinder-watch/744587
Maharashtra有條件封城的最新消息:
https://indianexpress.com/article/cities/mumbai/maharashtra-covid-19-lockdown-uddhav-thackeray-fresh-guidelines-7272137/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對現在十八歲的傷者Simon來說,2019年8月31日是人生中永不磨減的日期。三百六十五天前,列車停在太子站,他的後腦被打了三棍,血染紅了白色的熊貓襯衫,人頓時天旋地轉…… 「當時有衝突發生,我聽到車站響起警報聲,感到很驚慌。我走了去對面荃灣線往中環方向的列車,進去後,我將背囊放到椅子上,我站在背...
很多醫院都缺病床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對現在十八歲的傷者Simon來說,2019年8月31日是人生中永不磨減的日期。三百六十五天前,列車停在太子站,他的後腦被打了三棍,血染紅了白色的熊貓襯衫,人頓時天旋地轉……
「當時有衝突發生,我聽到車站響起警報聲,感到很驚慌。我走了去對面荃灣線往中環方向的列車,進去後,我將背囊放到椅子上,我站在背向車門的位置,檢查隨身物品。」他覆述那夜細節,仍是語速緊張,眉頭緊皺。
「當時,我沒有留意到原來警察就在我身後,直到第一棍,打中了我的頭部。第二棍打下來,我就失平衡,整個人撞了去列車道門旁邊的凹位,跌了在地上。然後捱了第三棍,我回頭終於看得清,那是一班蒙面黑色制服的警員。」這個過程,他明明說了很多次,但是每一次重提舊事,還是猶有餘悸。
他的頭部血流如注,血紅色很快沾滿他那件充滿稚氣的熊貓T-shirt,人有點模糊,乖乖地蹲在地上等待包紮,還傻氣地用手摸一摸後腦那股溫熱……
「我不痛,但那一刻覺得很恐懼。」Simon當天是一位乘客,沒有手持武器,沒有豬嘴在身,甚至連黑衣也沒有穿,「為甚麼他要用這麼強烈的武力去對我呢?」這是他思考了整整一年也想不通的問題。
最後他隨列車被送到油麻地站,並到廣華醫院受治理。九月二日是中六的開學日,Simon缺席了開學禮,他躲在醫院病床上,頭殼縫了十四針,他記得,護士每縫一針,他都緊緊捏着拳頭抵受着痛楚,「我那時只有十七歲,這些痛楚是不是應該由我承受?」
一年間,那三棍如夢靨纏擾他多時,他卻發現無人受到追究。所以他決定提出民事訴訟,入稟區院向警務處處長民事索償,並希望向港鐵索取閉路電視片段,還8.31一個真相。
律師估計程序冗長,需時甚久,大約需要六年,但Simon覺得「既然開始了就要做下去」:「這個訴訟不只是代表我自己,而是代表整個香港希望尋求公義的人。8.31打死人的所謂傳言存在太久,希望我們可以找到真相。」
過去一年,Simon受傷,卻從未放棄學業。他咬緊牙關溫習,竭力考好DSE。最後,他如願考入中文大學。記者兩次聯招放榜均陪伴在側,完全感受到他即將成為大學生的興奮心情,若不是那一夜坐上那班恐怖列車,眼前小伙子應該只會會在乎中六Last Day用甚麼顏色筆簽名、和同學去哪兒Grad trip,而不是在法庭奔波、接受媒體訪問……
他的鎮定讓人忘了,他只有十八歲。那是個青春懵懂的年紀,讀書考試是世界的全部,去玩會穿熊貓襯衫。而今天,他又和我們來到太子站,在月台上來來回回走了幾趟,血漬不在了,尖叫聲不在了,棍子不在了,但他幽幽地說,「無論過了多久,有些事是怎樣也抹不走,抹不走的。」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很多醫院都缺病床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前陣子終於有第一批的武漢包機撤僑,但是出了很多狀況,比如說人數有出入、名單次序跟說好的不一樣,上機前也沒有確實檢疫,導致回來以後才發現機上有一名感染新冠肺炎的個案,結果全機都得隔離,造成很大的醫療負擔。所以衛福部長陳時中有特別出面說明,不是不帶他們回來,只是需要時間及更完善的措施量力而為。還說不能把自己的船給弄沉了。
部長這樣說主要是大家怕台灣的醫療資源過載,畢竟要回來的人很多,但全台灣負壓隔離病床只有1100床,隔離收容的空間也嚴重不足,現在也有很多醫生發起連署,認為要堅守防疫底線,以緊急需要的國民為優先,並審慎評估台灣的醫療資源。
不過這個「防疫底線」和「醫療過載」到底是什麼?
一但發生了醫療過載的狀況,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這週我們邀請了臺北醫學大學公衛系的邱弘毅教授來解答我們的問題。
-------------------
Q:首先想請問邱教授,醫療過載到底是什麼?有沒有什麼指標?
醫療過載並沒有在書面上有很明確的定義,不過大致上大家的共識就是,從設備、人力、醫材方面來看,像是第一個你的一些重要的病床,比如說現在大家很重視的負壓隔離病床,有沒有被整個佔用,是不是能夠去支援其他的需要用到的病人;第二個就是醫院裡面最重要的醫師、醫護人員,人力是不是有短缺的狀況;第三個部分就是醫材,像是口罩這些是不是足夠使用,因為醫院平常就是要照顧許多的病人,那醫療過載就是「醫療資源已經沒有餘力去照顧其他的疾病,這就叫醫療過載。」
Q:韓國光州的21世紀醫院因為爆發院內感然,因此緊急進行封院,再SARS期間台灣的和平醫院也曾經封院,封院倒底是不是一個好的措施?
其實這個是有爭論的,因為在SARS期間和平醫院的封院,他沒有做好兩棟大樓之間的感染隔離措施,導致院內更多人造成感染,其實封院應該要是最後的手段,等到整個醫院都已經是問題的時候,才需要進行封院,否則應該是做好所謂的動線分隔,將感染力高的病患與一班的病患分開,而且封院也會讓醫院無法正常運作,提高醫療過載的風險,所以在過去的經驗來說,封院並不是一個良好的措施。
Q:可是我到醫院就診,還是會擔心這些確診的病患到處趴趴走,很危險呢!!
其實我們要對我們的政府很有信心,以全世界20幾個國家來說,台灣的防疫是做得最到位的,只要是有確診的病人都是在醫院的負壓隔離病房中進行隔離治療,也會有特別處理傳染病的措施,所以我們要對防疫有信心。
Q:如果台灣真的爆出社區感染的時候,該怎麼辦?
如果很不幸在台灣爆發了社區感染,那我們基本上要做的事情就是「降低接觸」,因為傳染疾病靠的就是接觸,要讓這些接觸機率下降就要啟動一些國安機制,像是暫停一些社會活動,例如停班停課等等。
Q:以台灣目前的疫情,來說我們有需要囤貨嗎?
以目前政府提供的數據來說,不太需要囤貨,因為目前比較明確的傳染途徑就是接觸,還有境外感染,而且台灣的防疫等級相當的高,目前中國港澳的旅客都要自主隔離,如果台灣繼續維持這樣的病例模式,基本上不太需要囤貨,也不用過度擔心;像最近的衛生紙之亂,其實就是自己嚇自己,我覺得大可不必這樣子再次地強調,大家平常就要有好的防疫觀念,生病戴口罩、多洗手、常做運動,不要因為疫情的關係就都不出門,整天關在家也是不太健康,健康的人在空曠的場合,都可以正常的社交,大家也不用對疫情過度悲觀。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很多醫院都缺病床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流感高峰期,再令公立醫院服務爆煲;而局方「離地」的打氣,更惹來前線的不滿。醫生護士都紛紛出來抗議多年來人手不足,工作負荷過重的問題。而除了醫生和護士,其實也有一群同樣在醫護前線服務,但薪酬待遇更差的醫療人員。他們同樣需要人手,同樣需要休息,同樣需要一個好的工作環境。
一樣站在前線的支援職系員工
從事病人健康服務助理十五年的張玉蓮,平日的工作就是負責病人的清潔、飲食、幫病人辦理預約手續、協助他們完成檢查等,也要處理去世病人的遺體。她坦言工作是忙的,除了吃飯,就不會有休息的時間,有時更要加班連做12小時。
然而這種情況並不只是在流感高峰期才發生。在屯門醫院內科病房工作的她表示,病房逼爆早已是常態,全年都是這樣。但病人的增加,並不代表人手的增加。院方一直以「請唔到人」為由,令張玉蓮這個職級長期缺乏人手,經常要3個人照顧60幾個病人的起居飲食、日常清潔。
病房逼爆加床 似做布景板
由於男女病人每天的比例都不同,因此她們需要經常幫病人換床、騰空病房。張玉蓮形容自己每天都像在做布景板那樣,將病床搬來搬去,不過走廊上也放滿了病床,每天要這樣搬動,是一件很麻煩的事。
另外也因為加床的緣故,影響了她日常的工作。「譬如有啲病人要sit out(落床坐),但係你床與床之間都冇位,咁點樣畀病人sit呢?」張玉蓮無奈地說。
政府撥款五億 只是「做樣」
張玉蓮記起,去年的流感高峰期,特首撥了五億元,請了百本、卓健兩間機構,提供了和她們職級相似的人員來協助她們,但其實派來的人員很多事情都不懂:不懂院方的流程、不懂醫療機器擺放的位置,結果還是要她們自己做。「我覺得係『計人頭』,係幫唔到手,真係只係做樣囉。」張玉蓮說。
來自支援職系的訴求
「因為醫生同護士都出嚟發聲,咁其實我哋呢啲都好重要,我哋都係最前線嘅。」張玉蓮站出來表達她的訴求。其實她的訴求並不多,只是要求加多一個人手,而為整體大局着想,她更有這樣的心聲:「我哋老喇就唔需要晉升,後生嗰啲就畀機會佢去晉升,有前途佢哋先肯做落去。」
今集《港故mini》用4分鐘,帶大家看看這位支援職系員工的心聲。
-------------
《港。故mini》:東網為你送上,香港各階層的小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