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與開放》
請問⋯⋯⋯
Q:「我柔軟度不好可以做瑜珈嗎?」
Q:「我全身硬繃繃的,能夠做瑜珈嗎?」
Q:「我沒有任何瑜珈經驗,這樣可以嗎?」
這是大多數新生初次詢問課程相關內容時,排行前三名的問題!我相信這些疑問可能也剛好曾經或現在困擾著你~
「到底練習瑜珈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
這幾天在課堂上,陸續跟學員們探討這個話題;有學生聽到後馬上回答我「就是因為柔軟度不好才更要練習瑜珈啊」這確實是個好答案,從前的我的確也是這樣認為的。但⋯追求柔軟度真的只是瑜珈練習唯一的「目的」嗎?事實上,似乎也有不少人誤以為進入瑜珈練習之前,必須先擁有好的柔軟度、好的身體條件;從那些與瑜珈相關的書本、雜誌、商業宣傳海報、圖片、照片,幾乎也常以高難度的體式來呈現瑜珈的神秘樣貌。這兩天跟好友聚餐時,她聊到最近看到一些線上的老師們,po出不斷挑戰人體極限的體式動作的照片,超人般的柔軟度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於是她問我:「普遍想要嘗試瑜珈的人,真的有這方面的需求嗎?」坦白說,在我這幾年的教學經驗裡,相較於追求高難度動作,大部分來到我課堂上的學生,我看見的是~想要改變自己目前身體的狀態、想要舒緩工作或是生活帶來的緊繃不適、想要尋找一個可以釋放壓力的管道空間⋯⋯
#很高興你們有著清楚的目標
#很高興你們想好好照顧自己
#很高興我們可以一起往好的方向前進
「瑜珈」應當是開放的,允許每一個人(無論年紀、性別、身型外在條件) 帶著勇氣與愛踏上瑜珈墊,選擇並找到適合自己的練習方式;肯定會有一段尋找的歷程,請相信身體會給你最真實的答案。從過程中逐步地認識自己、明白自己的需要,學習反思和改變。瑜珈更不是宗教或是信仰,一定要遵循某種規範、教條、形式才稱之為瑜珈行者。所謂的指令某種程度上就像是使用手冊上的說明一樣,可以告訴你如何進入,但請記得我們不是機器,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不可能同一套系統準則都適用於所有人!練習從這些步驟裡,去體驗當下的一切感受,隨時觀察、調整,不要只是「為了完成某種動作而動作」!與其停留在痛與不痛之間徘徊,如何提升自己覺察的能力,練習在安全的邊界找到適合的節奏與力道更為重要。
“薄伽梵歌共有196個章節,其中提到體位法的只有3章”
從體位法的練習、從身體的行動是打開瑜珈大門的鑰匙,但絕對不是通往這條道路的終極目標;試想,將瑜珈當作是個「開關」,打開你與身體的連結、與內在的連結、與生活的連結、與宇宙萬物的連結⋯慢慢地你將會越來越靠近自己、回到自己,而你正一步步在創造屬於你的「瑜珈」🙏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