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陽光>
他是一位平凡的父親,也是一位不平凡的倡議者,他將苦難轉化為生命的火炬,照亮了死蔭的山谷。他用一生所學,致力於捍衛罕見疾病患者的權益,讓那些諸根不具的,無醫無藥的,皆得以無諸疾苦。他就是罕見疾病的守護者──曾敏傑教授。
【罕見疾病的守護者─曾敏傑教授】(上篇)
受訪者:曾敏傑/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共同創辦人、執行長、董事長/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
他的誕生,是全世界的禮物
曾敏傑教授有著人人稱羨的高學歷,從經濟學、中山學術到社會學,跨足多種研究領域。擁有雙碩士、雙博士的他,本來可以過上一個平平穩穩的學者生涯,然而,上天卻給了他與眾不同的使命。
兒子的出生,是生命中一個獨特的禮物。那時曾敏傑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攻讀博士,孩子出生,夫妻倆正籠罩在初獲麟兒的喜悅裡,卻在孩子滿三個月回臺灣時,被馬偕醫院林炫沛醫師檢查出罹患了「罕見疾病」。當時全世界罹患此病的,只有26件個案,其中,一半的病童已經離世,而尚存活於世的,也都受到了嚴重的腦損傷。「還好我們發現得早!」為了治療與照顧兒子,曾敏傑開啟了認識罕見疾病之路。
罕見疾病之路
罕見疾病因為個案稀少,所以學術上、臨床上都很少有相關的研究。沒有市場,就意味著沒有人願意投入資金,去開發這些藥物,當然也就沒有藥商製藥。這使得病友們一直以來面臨「孤兒藥」的困境──醫療費用高昂,又難以取得適用的藥品。
曾敏傑曾為此親赴健保局,希望政府能為罕見疾病提撥經費,但無奈沒有一個申請經費的名目,只得無功而返。「個人對社會的影響力太薄弱,必須要用組織的方式,才有辦法提出倡議!」於是,他與病友家長陳莉茵共同創立了「罕見疾病基金會」,將多年來從學術研究上所受到的專業訓練,運用在推動倡議與醫療制度改革上,使罕見疾病能夠被大眾所認識與重視,也讓病童們能夠獲得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會。經過多年來的努力,基金會集全民之力,成功推動了「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募資為高危險族群進行免費篩檢,避免偏鄉醫療資源的匱乏,再度複製罕見疾病的遺憾。
曾敏傑是個細膩的人,很多人問他,為什麼不再生一個健康的孩子呢?但顧慮罕病患者家庭中,父母忙於照顧病童,常常忽略了健康孩子的陪伴需求。所以,為了專心愛孩子,他決定只生一胎,即使這是一場賭注,有著極大的風險,但他願意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與能力,去護衛孩子的健康。他常跟兒子說「你要好好地活著,因為你是別人的燈塔,只要你還健康,後面患上同樣疾病的孩子,就會感到有希望!」
為了確保兒子的飲食安全,他找遍國內外醫療資訊,翻譯外語期刊,內容的專業度,連林炫沛醫師都讚賞!也促使與臺北榮總營養室章樂綺主任的合作,編製了六本飲食手冊,提供病友家庭使用。曾敏傑說「上天給你挑戰一定是有原因的,因為這其中,有你的使命!」每當兒子發病時,他看到的不只是病痛所帶來的苦難,而是自己還能為罕見疾病的患者做些什麼?對曾敏傑而言,身體的疾病是罕見的,但心裡的愛,是普世的。
(未完待續)
#生命中的陽光
#曾敏傑教授
詳全文:
https://new.lilac.org.tw/2021/09/22/罕見疾病的守護者-曾敏傑教授/
更多生命中陽光的故事:
https://new.lilac.org.tw/category/生命中的陽光/
「得生製藥董事長」的推薦目錄:
- 關於得生製藥董事長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得生製藥董事長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得生製藥董事長 在 立法委員林奕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得生製藥董事長 在 [閒聊] 得生藥用貼布- 看板TWproducts 的評價
- 關於得生製藥董事長 在 屏東人新聞| #汎生製藥捐贈宏都拉斯22萬支抗生素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得生製藥董事長 在 東陽製藥董事長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得生製藥董事長 在 【決策者Ep29 民視新聞】CDMO成趨勢生技搶卡位9年6併打造 ... 的評價
- 關於得生製藥董事長 在 得生製藥董事長 :: 藥品丟哪裡回收 的評價
得生製藥董事長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創新工場和BCG諮詢合作的「+AI改造者」系列:創新工場投資的Insilico Medicine,看AI新藥研發平臺如何賦能傳統藥企,一起進行“AI+生命科學”的顛覆式創新!
改造者系列:AI醫藥的下一站是長壽 -- 本文来自BCG微信公眾號,經授權轉載。
近期,創新工場聯合BCG波士頓咨詢旗下亨德森智庫,推出「AI融合產業:『改造者』如何促進AI普惠」系列研究。人工智能在中國大陸有著明確的落地應用場景,大量的AI企業活躍於這些垂直場景中,我們定義這些企業為「改造者」。「改造者」通過傳授其AI技術和垂直行業理解,極大地打破了傳統企業應用AI的瓶頸。
作為擅於趨勢前瞻的TechVC,創新工場長期看好AI領域,深入佈局,至今已經投出了7只AI獨角獸。在系列研究中,我們采訪了數家創新系AI企業,通過這些「改造者」的視角,探究傳統企業擁抱AI的範式與路徑。
創新工場投資的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是一家由人工智能驅動的全球領先生物技術公司,通過發明和迭代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平臺,變革創新藥物和療法的發現方式。
英矽智能的AI藥物研發平臺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在今年2月和8月,半年的時間內,先後公佈了兩種臨床前候選藥物,分別用於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和腎臟纖維化。
在采訪中,英矽智能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lex Zhavoronkov博士表示,AI醫藥企業的下一個重要問題將是如何更好地理解生物學和跨物種生物學,長壽業或者抗衰老技術將會是未來的方向。以下:
■系列導讀
本系列由BCG亨德森智庫與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博士帶領的創新工場團隊共同推出,圍繞「AI融合產業:『改造者』1如何促進AI普惠」的課題,我們致力於探究傳統企業在應用AI過程中的關鍵要素與合作夥伴,以及傳統企業擁抱AI的範式與路徑。
AI製藥領域於2014年左右興起,在2018—2020年間全面爆發。AI能夠快速識別大量樣本中的客觀規律,加速尋找和測試潛在靶點的過程。「有了AI,我們50個人可以做到的事情,比得上一個典型的製藥公司5000人所做的事情」,英矽智能創始人Alex Zhavoronkov在「未來呼嘯而來」一書中如是分享。2
1 「改造者」 通過傳授其AI技術和垂直行業理解,極大地打破了傳統企業應用AI的瓶頸,充當產業中傳統企業應用AI的橋樑。「改造者」包括AI企業與成功轉型AI的傳統企業。
2「未來呼嘯而來」,彼得·戴曼迪斯(Peter H.Diamandis)和史蒂芬·科特勒(Steven Kotler)著。
■本期受訪嘉賓:Alex Zhavoronkov
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是一家由人工智能驅動的全球領先生物技術公司,通過發明和迭代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平臺,變革創新藥物和療法的發現方式,加速研發進程,為癌症、纖維化、抗感染、免疫和抗衰老等未被滿足的臨床治療需求提供創新的藥物和療法方案。
Alex Zhavoronkov是英矽智能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他擁有皇后大學學士學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技術碩士學位,以及莫斯科國立大學物理和數學博士學位。
■對談實錄
Q1 英矽智能原來在美國創立,後來為什麼選擇遷至中國?
Alex:中國構建了一套完善的體系和土壤,吸引創業企業、大型企業紛紛入駐。中國大陸多樣化的投資者,包括傳統藥企、科技巨頭、PE/VC等各類投資者,能將最優質的AI人才、CRO、藥企融合在一起。投資者能為初創企業提供資質牌照、幫助招聘、企業管理和宣傳等等。英矽還與許多學校開展了合作研究,擁有豐富的內部研發管線。中國完整的生態夥伴體系使得像我們這樣的企業能夠迅速擴大研發規模,甚至與大藥廠競爭。
Q2 英矽智能和輝瑞、安斯泰來、楊森製藥等諸多藥企都有合作,在和大型藥企合作的過程中有什麼心得或者經驗?
Alex:創新型的AI生物技術公司按照創立時間可以分為三大類:2014年之前成立、2014年—2015年左右成立、最近5年成立。2014年之前成立的企業通常不運用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或者不具備向藥企提供解決方案所需的行業知識。2014—2015年間成立的企業則創立的正是時候,生成式對抗網絡(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出現,AI製藥開始興起。同時,許多藥企缺乏AI的專業知識和AI團隊,如果想要獲取AI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就必須與初創企業合作。作為交換,那時候的藥企也通常願意向初創企業提供資料和各類資源。英矽智能很幸運,創立時間(2014)正處於大藥企對外部合作最為開放和寬鬆的時期。而最近幾年成立的企業就沒那麼幸運了,很多藥企已經開始自建AI團隊、自研AI應用,只有具備非常特定細分領域AI技術的初創企業才有可能成功撬動藥企,與之建立合作。
然而據我的觀察,儘管許多大藥企都建有自己的AI部門和數據科學家團隊,但他們並沒有足夠強的AI能力——他們往往缺乏具備足夠AI知識的團隊。以生物醫藥方面的論文發表為例,在2014—2019年間,英矽智能發佈了上百篇AI相關的論文,然而發表AI論文數量最多的藥企阿斯利康則只有65篇,位列其次的諾華有54篇。
藥企往往也不知道從何處開始應用AI,而這正是AI初創公司能夠創造價值的地方。但是,在AI初創公司開始接觸藥企和銷售方案之前,首先要充分理解大型藥企錯綜複雜的組織架構和部門分工,針對不同部門銷售定制化的模塊,而非從一開始就銷售整體性、綜合性的解決方案。這是因為藥企內部通常很難有一個部門能夠處理所有的模塊,部門之間的協同往往沒有那麼強。因此,AI初創公司在提供解決方案的時候也要靈活地劃分模塊,對症下藥,英矽智能通常一次只銷售一個模塊。
儘管銷售是模塊化的,AI初創公司需要具備端到端、全鏈路的解決方案。英矽根據不同的研發週期,設計了三大AI平臺——新藥靶點發現平臺、分子生成和設計平臺、臨床試驗預測平臺。據我們瞭解,中國還沒有任何一家同行,同時擁有生成生物學和生成化學兩大AI平臺,能把靶點發現和小分子化合物生成有機結合在一起的公司很少。此外,英矽智能的AI系統可以用軟件形式呈現,藥企可以自行操作,用自己的數據運算測試。這些都為我們創造了差異化的優勢。
最後,對於藥企而言,如果想要應用綜合的AI解決方案,需要有整體性的戰略為引領。咨詢公司可以充當整合各部門組織、統籌整體戰略的角色,AI企業可以選擇與之合作。
Q3 在您看來,未來AI醫藥領域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Alex:在未來,最重要的不是AI技術,而是如何將AI和行業特定的實驗數據或模型結合。現在市場上已經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技術企業,他們在不斷精進演算法模型和數據。未來的競技不會是關乎演算法或者算力,而是新的商業模式或者應用AI的新方式。
AI初創公司需要積累足夠的行業專識,理解藥企的需求,學習藥企的經驗,並向藥企證明自己提供的模塊能夠在真實的商業環境下應用,並且模塊之間能夠很好地兼容,能融入業務流程,且符合監管要求。比如機器學習加速了藥物識別,但還有很多步驟和流程並不能被加速或跨越:實驗論文不能被跨越,你依然需要向藥物監管部門提供大量實驗數據和模型來證明研究的有效性;實驗中的生物過程不能被加速,你依然需要等待生物體自然的新陳代謝和細胞活動,你也不可能直接從大鼠實驗跨越到人類實驗。而這些都涉及到更細分的新技術問題。
所以,對於AI醫藥企業而言,下一個重要的問題將是如何能夠更好地理解生物學?如何理解跨物種生物學?正因如此,我判斷長壽業或者抗衰老技術將會是未來的方向,即如何運用AI來監督和追蹤生命體在漫長時間裡無數細微的實時變化,來創建數字孿生(digital twin),進行跨物種比較、跨疾病模型比較。我相信AI是説明我們更好地認識生命體的最佳工具。
■要點回顧
1、中國的資本環境天然地聚集了垂直產業領域的優質企業,幫助AI初創公司,即「改造者」,迅速汲取經驗、擴大規模,加速行業創新與賦能。
2、在與垂直行業企業合作時,「改造者」既要有端到端的解決方案,也要有靈活、敏捷的銷售和服務模式。端到端、全鏈路的方案有助於「改造者」更靈活地根據傳統企業的需求組合方案,能夠擴大服務範圍和客群,提升「改造者」的競爭優勢。
3、未來最重要的不是AI技術,而是如何將AI與行業特定的實驗數據或模型結合。限制因素並不是演算法或者算力,而是新的商業模式或者應用AI的方式來實現行業定制化。
得生製藥董事長 在 立法委員林奕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生物製劑廠施打名單終於出爐,但仍擺脫不了特權疑雲‼️
由於指揮中心不斷擴增第二類疫苗施打對象,使得所謂「維持防疫量能」人員人數從最原先的9萬多人暴增至27萬人,也讓國人產生特權疫苗疑雲。經奕華不斷向衛福部索資後,衛福部終於在今(10)日公佈疾管署列管的生物製劑廠(疫苗廠)造冊、施打疫苗清單。但奕華仍認為相關清單仍擺脫不了特權疑雲,指揮中心必須說清楚何以眾多生物製劑廠,疾管署只造冊四家,且這四家並不符合陳時中部長於7月10日記者會中,回應疫苗生產人員染疫會睡不著時所言:「我說會睡不著是所謂的封緘檢驗,不是疫苗公司的人,要分清楚」。
🔺疾管署必須出來說明‼️
➡️疫苗的封緘檢驗工作,百分百是食藥署業務,既然部長憂心的是封緘檢驗人員,相關人等早就在食藥署造冊清單內,為何疾管署還要突然撈過界,違逆指揮官陳時中並非將疫苗公司納入第二類清單的承諾?再者,國內生物製劑廠眾多,何以疾管署只獨厚這四家?這不是特權疫苗,什麼是特權疫苗?
➡️台康是代工高端疫苗的製造商,難道是因為高端疫苗在2L、50L的製劑過程中的穩定性差異過大,才會連委製廠都不相信高端疫苗的保護力,必須棄國產打AZ或莫德納嗎?此外,東洋製藥董事長林全跟民進黨政府關係更是不言可喻。除非東洋製藥目前正在製造或代工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生物製劑,否則疾管署也必須出來說明,為何東洋製藥也納入第二類名單之中?
🔺短短一個月,第二類從9萬多人暴增至27萬多人
第二類「維持防疫量能」人員,就是在政府不斷自肥、黑箱、做人情、擴大解釋下,才會在短短一個月中,從9萬多人暴增3倍至27萬多人,其中有3萬多人更是已打好、打滿兩劑AZ或莫德納疫苗。對照眼前的疫苗荒與第六輪公費疫苗即將開打保護力未知的高端疫苗,指揮中心還有立場要求國人不要挑疫苗、輪到你就打嗎?如今,高官或是特權人士早已打好、打滿保護力具國際認證的進口疫苗,而政府卻不斷透過政令宣導、網路帶方向等方式,要求一般百姓踴躍施打保護力未知高端疫苗,相信這在外國記者眼中也是台灣的另一種奇蹟!
得生製藥董事長 在 屏東人新聞| #汎生製藥捐贈宏都拉斯22萬支抗生素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臺灣汎生製藥廠董事長蔡豐吉表示,現今是國際地球村,雖然目前臺灣疫情相對安全,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續升溫方興未艾,汎生製藥希望本於人溺已溺國際接助醫藥物資, 而 ... ... <看更多>
得生製藥董事長 在 東陽製藥董事長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東洋製藥前董事長林榮錦涉掏空案,今天林榮錦(見圖)與現任董座蕭英鈞當 ... 由陳國長經理領軍, 首先得到股東之一的得生製藥廠許董事長大力相助取得 ... ... <看更多>
得生製藥董事長 在 [閒聊] 得生藥用貼布- 看板TWproducts 的推薦與評價
得生藥用貼布 歐美都愛
【聯合報╱本報記者周宗禎】 2009.02.02 03:27 am
得生製藥董事長許海上展示為國外大廠研發代工的藥用貼布與面膜,每項產品都熱賣。
記者周宗禎/攝影
你一定不知道,許多美國職棒大聯盟、NBA球星與奧運選手身上貼的消除痠痛藥布,不
論是哪種大廠牌,幾乎全是台南縣得生製藥公司代工製造。日前有僑胞打越洋電話告訴得
生董事長許海上:「海外台灣人以得生為榮。」
得生製造的貼布廣受「體毛濃長」的西方運動員喜愛,就因為「好貼、好撕又有效」,成
功打進歐美市場;許海上發明的新型凝膠化水溶性藥膠布,不傷皮膚附著力又強,贏得輝
瑞等國際大廠肯定,不斷下單。
得生製藥不打自有品牌,而是為歐美日韓知名大廠牌研發配方、代工生產,橫掃國際痠痛
貼布市場;但低調的公司文化,就算台南縣在地人也多半不知道得生執全球藥用貼布牛耳
。
得生製藥目前已研發生產六十多種醫療或美容科技貼布。除台灣知名本土產品「貼利康」
外,還有多項新式水、油性貼布外銷,美國境內的暢銷藥貼布幾乎都是得生代工,其中「
BENGAY」品牌就高居美國銷售冠軍,每年為得生帶來至少兩億元業績。
得生近年開發出高效能美容貼布,為輝瑞、葛蘭素、萊雅、蘭蔻等國際大廠代工。
許海上被業界譽為「藥布貼片大王」,產品高科技生產,生活卻簡樸低調。他父親是中醫
師,從小接觸各種膏丹丸散、狗皮膏藥,民國六十四年創業時,想生產改良過的跌打損傷
藥,但因傳統藥物市場封閉,前幾年困難重重。
後來他決定研製「藥膠布」,他說,從小看父親調製傳統藥膠布,非常辛苦,病患使用還
要用火烤,相當不便。他看出商機投入改良,直到十七年前「貼利康」問 世,才一炮而
紅,至今研發透氣、不過敏、不起疹子的痠痛貼布,內銷市場占有率超過七成;外銷營業
額早已超過得生營收的總額八成。
藥用貼布在製藥界算是「重工業」,產品不起眼,大廠看不起,小廠又做不好;許海上堅
持投入,終於在製藥界占有一席之地。
--------------------
5片150 還ok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2.148.23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