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腦袋很幾乎蠻少時間會哭。但是昨天聽到云琁分享,卻讓我數度眼眶泛紅。因為那正是談到如何在 30 歲時候,喜愛每一刻和每一個版本自己。
#不願意妥協,活出最好版本的自己
云琁提到從這是過去 30 我在追求事情。做任何事情都要要求極致的完美,因為我在心裡面過不去;但也因為這樣的個性,在國中和高中時候被討厭。
指考放榜的前一刻,我在無名小站網誌上面打了一篇心情網誌,主旨大概是講述公布考試前一天,緊張到睡不著,很怕不如預期。當時就一篇匿名留言說 : 「如果可以的話,我也希望妳可以多多想想別人,有想過那些考得比你差的人該怎麼辦。」
當下只是覺得我想把這焦慮心情宣洩出來 ? 還是說我連在自己的部落格寫下自己心情都不應該。但我最後還是默默把這文章給鎖起來,永遠封存。
#幽默是最佳的防護罩
從此之後,我開始用幽默方式活著,不管是眾人面前扮丑角,或者是在成為大家的笑柄,我用了另外一種方式在社會中生活下來。#因為社會希望你正面,所以你必須永遠微笑
若你訪問過去的大學同學對我的印象,大家的回答應該是說 : 「喔她很好笑、熱情,不顧一切形象的搞笑!」
在布姊幫我算出瑪雅曆法時,就發現了「幽默感」對於嚴肅的我,能為我的人生加分,帶人更多的好人緣。#從國中就開始磨練自己
因為社會對我期望,而決定以一種壓抑方式面對大家,只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回想起來是多麼幼稚的一段過往;但回頭才發現原來我一直活在社會框架之下。
若可以我也希望我不要這麼要求完美,但那就是我啊 ! 完美就鑲嵌在 DNA 之中,無法抽離。我只能隨著時間和經驗,慢慢釋然。
或許我沒有做到不妥協,過去的我一直朝著大家給我的框架活著,但開始寫作這幾年才透過文字反思,了解更多自己、解答過去的疑惑。
#臣服,隨心所欲的活成自己的樣子
最近在想大家都在發文,我該幹嘛 ? 但我更想要在床上發呆耍廢,看著室友打花兩小時抓一隻神獸(心想說是有多幼稚),但又對於這樣的決心感到佩服,看評論、看 youtube 直到能幫助他抓到神獸。
大概也是越老傲嬌,對於我不喜歡事情、沒有興趣事情,現在會禮貌且勇敢拒絕,因為發現時間才是最寶貴的。只問我的心願意不願意、有沒有熱情。
#心之所向
#身之所往
云琁說什麼是相信自己 : 「回答自己心中的疑問,從無數中的懷疑和不確定中走出來。」
而什麼是真理呢 ?她說 : 「與我有關的事實,才是真理。順序換一下,拋開社會對我們框架,察覺自己真心想要的結果,再來好好跟社會協作,採取對自己有力量的觀點。」
最後給我的反思是 「因為有決心而有耐心」還是「忍耐看起來很有決心」、「決心使得你有責任感」還是「因為要有責任感所以忍受」。
我本以為是滿滿的數據分享,畢竟很期待她過去在阿里巴巴的數據分析經驗;但想不到卻是滿滿的意外收穫。云琁 :「當你越理性,你就越會離真實自己更遠。聽聽心裡的聲音,相信他會發現自己無比強大。」
再次感謝長風邀請這麼棒的講者,在短短2小時不僅聽到思維、決策、還有孫子兵法跟數據等。Skyline 的活動還是大推 !
12/10(四)晚上|成功打進海外市場的跨境電商-從「以人為本」的角度來在地行銷:Pinkoi 泰國市場負責人-張秦芳
連結 :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010260350242045262439
12/16 (三) 晚上| 從記者轉任行銷人後的雙重跨界 - 行銷經理告訴你BOXFUL如何跨界從個人倉儲到打造品牌電商物流系統
連結 :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011090400191192845868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雕塑展 #黃仲傑專訪 ▲探遙望的軀體 黃仲傑以雕塑呈現對結構體的想像 ▲喜歡電影、動畫、漫畫等影像類的黃仲傑,也對建築結構與房屋樣式相當有 興趣,在創作中常會在結構上加入一些建築的符號,希望能夠在這些要素之中,達到空間與敘事之間的平衡。 一路從美術體系走來的藝術家黃...
從國中就開始磨練自己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雕塑展 #黃仲傑專訪
▲探遙望的軀體 黃仲傑以雕塑呈現對結構體的想像
▲喜歡電影、動畫、漫畫等影像類的黃仲傑,也對建築結構與房屋樣式相當有
興趣,在創作中常會在結構上加入一些建築的符號,希望能夠在這些要素之中,達到空間與敘事之間的平衡。
一路從美術體系走來的藝術家黃仲傑,幼稚園時期便進入畫室學習,從小對繪畫有著相當熱忱的他,對於任何喜愛的事物都有將它臨摹下來的渴望。當時的學習環境有別於一般升學取向的畫室,少去了制式化的術科教學,一切都是以學生自己的意願為主,畫室老師本身是個創作者、也是個基督教徒,仲傑也從老師那感受到他對藝術的純粹熱誠。
此後的他開始以寫實技巧為當時的目標,不斷地在素描與水彩之間周旋,「色彩與色彩之間自然的縫合的種種經驗,深深烙印在腦海裡吸引著我。」黃仲傑這麼說著,於是在幾年的磨練之間,他逐件練就了在繪畫上的扎實底子,促使他更早地跳脫追求技巧的框架,進而從中思考創作的問題、以及藝術對他的意義。
▲藝術史的啟蒙
就讀師大附中美術班時,也邁入了黃仲傑的啟蒙期,「能K能玩」為學校的標語,一方面在課業上雖然有高標準的要求,另一方面又積極鼓勵學生加入社團,增加多元學習的機會。高三時的美術史課程尤其令他印象深刻,當老師淺略的介紹各個時期的藝術家時,黃仲傑也從這些歷史名作裡面得到一些啟發,這樣的環境也使他的眼界打了開來,誘發他閱讀許多書籍,在慌亂的價值觀拼組的過程中,找尋自己的價值與藝術的定義,最終使他確定了之後學習雕塑的道路。
在高中升大學的這個階段,也是黃仲傑從繪畫到學習雕塑的轉換期。大一時嚴密的素描課程,用以增進學生對形體的掌握能力,與泥土塑造所需要的觀察力相輔相成;在藝用解剖學的課程中,老師教導他們拼組骨骼、記錄肌肉的起始處,更藉由直接去觀看大體等方式,徹底充實了他在人體結構上的認知。
▲席勒的雕塑線條與其迷人的身體結構
在美感上,埃貢·席勒(Egon Schiele)是影響黃仲傑最深的藝術家,從他畫中對肌肉的線條勾勒,同時又精準的掌握了各大人體特徵的結構關係,還有其所安排的色彩,同時兼具圖案式的象徵性,以及區分骨骼與肉塊之間層次的功能性,著實地令他著迷。而在整個一年級中,他就在這樣人體結構的訓練與席勒繪畫的相互薰陶下度過。接著到了二年級時,黃仲傑以初學的木雕創作來投件,當大多數同學仍在處理人物或動物的形象時,他轉而去追求關於空間的題材。
▲城市漫步 靈感始於隨處可以見的建築
感受,在過去充斥著考試的升學時期,生活的步調緊湊煩悶,唯一能讓他心情安定下來的方式就是散步,利用下課之餘游走在巷弄間的小路中,觀看著台灣特有組合屋式的結構層次,又或者是觀察著各家的房屋裝潢、想像著他們的生活樣貌等等。然而,「在這樣雜亂無章、毫無美感訴求的生活型態中,我卻是看得相當出神。」,黃仲傑更表示,從街道巷弄裡的觀看當中,反而激發他找尋出這些建築中的結構與層次,希望能將他轉換成一種語彙,放入到自己的雕塑當中。
▲雕塑擁有能把握的實體魅力
「雕塑對我而言,其魅力來自於那強烈的存在感。」黃仲傑認為,雕塑擁有那可觸摸,可實在地再現、把握的性質,但與繪畫相較之下,似乎又缺少了點敘事性及自由度。後期的創作中,他融合了對人體結構的感知、以及結合建築空間元素的概念為內容,這種透過將身體部位的概念化、符號化,然後再放於一個結構之中,或是將一結構造型置於人體之中的形式,成為他日後主要的創作基礎。
過去在關於人體的創作上,黃仲傑傾向於凸顯結構性的造型和線條,試圖在人體上呈現像似建築體般垂直聳立、幾何化的沉靜意象,這樣的表現我們也可以觀察到,似乎是來自於他內心中對於結構與秩序的渴求。因此在造型上,他對於曲線、及任何具有韻律的線條都會相對地被排除,最終使得整體呈現出冰冷、無生氣的調性。
自己意識到身體作為載體的軀殼意象,就像是建築體一般客觀的場域,提供著思緒與情感運作的冰冷空間,「或許就像廢墟一樣,只能透過柱子、牆面、地板等使用的痕跡,去感受其過往人的存在。」對於這樣身體上、肉體上的想像,
黃仲傑也不斷地思索著,如何透過造型上的安排,來喚起那樣的感知狀態。
▲黃仲傑–以軀殼做為結構的載體,融合為人體和空間的無限想像。
黃仲傑簡歷:1993.1.11出生
學歷:
2005 畢業於博愛國小
2008 畢業於五常國中美術班
2011 畢業於師大附中美術班
2011 就讀於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
2015 就讀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
展歷:
2011 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二屆袖珍雕塑 佳作
2012 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三屆袖珍雕塑 入選
2013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102學年度師生美展 佳作
2014 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五屆袖珍雕塑展 入選
2014 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五屆袖珍雕塑展 入選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1/14-2017/03/05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從國中就開始磨練自己 在 今周刊- 台灣高爾夫球小將張子怡,從國中就開始嚮往到美國讀 ...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高爾夫球小將張子怡,從國中就開始嚮往到美國讀大學,為了在更競爭的環境磨練自己的球技,也為了持續精進自己的求學路。然而,這個故事的開頭,卻是投遞二十多間學校,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