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音樂,除了音色內涵—以音色表達出比言語更精準的情緒,還有「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彈性速度、堅定的音質外,在三階課程中,最後一個也是最難捉摸的條件,就是靈性。
#靈性是什麼?
「當德瑞莎修女走進屋子的一瞬間,在場所有人的心中都滿了幸福,她的出現使人們幾乎想不起任何雜念跟怨恨。」
~Power VS. Force_ The hidden determinants of human behavior by David R. Hawkins
這是一種振動頻率,能夠作為檢視靈性的一種指標。
霍金斯博士通過20多年的研究表明,人的身體會隨著精神狀況有強弱的起伏,他把人的意識映射到1-1000的範圍。
簡單來說,一個充滿怨很、焦慮、鬥爭的人的振動頻率自然不高,而德瑞莎修女所測得的頻率約在700(是他測得頻率最高的人),所以即使屋內的人不認識德莎修女,當她出現在身邊時,人們自然獲得平靜;而當她毫無畏懼走入兩軍正在交戰的戰區援助受困的平民時,雙方即刻停止戰火。
以白話來說,音樂的內涵決定音樂的高度,我們可以從魯賓斯坦的音樂中聽到包容,在內田光子的音樂中聽到純淨,在紀雪金的音樂中聽到透徹。我們無法在一個混亂、平庸或制式化的音樂中聽到高度內涵。
在「邁向大師系列影片」中常提到「從心所欲而不踰矩」的彈性速度,我們也能從中推測,一個不成熟或不安定的靈魂,很難呈現細膩、高度平衡的彈性速度;而能夠在複雜多變的人生中依舊保持平衡,孔子認為這需要相當歲月的歷練。
在音樂判斷課程中,最無法描述的即是音樂中的靈性。在三階中,透過莫札特的樂曲促發腦內啡胎的特質,讓人產生愉悅感為起點,這是非常獨特的神秘經驗,歡迎大家來三階課程體驗。以莫札特帶領學生感受到猶如德瑞莎修女可以帶給人的幸福感,這種幸福感無法模仿,一般演奏家陷入的困境即是模仿幸福感,我們無法成為自己「不是」之物。
然模仿是學習的過程,我們可以透過模仿試圖去接觸核心。
我們可以模仿聞到花香的感受,而花香經由鼻子神經末梢刺激大腦,香氣在腦中喚醒令人愉悅的血清素,讓你在那兒享受一個充滿迷人香氣的愉快天堂,非模仿能即。
以西方的脈輪來說,從海底輪來歌唱,以及腹輪歌唱的境界,與心輪、頂輪都不相同。
這點也可以引導認識靈性,所以當西藏的唱誦,特別是修為極高人士的唱頌,可以讓人頂禮臣服。
有了這層認識,我們知道可以往哪裏去。
說了這麼多虛無縹緲的現象,在說明靈性的不可說,高度靈性具療癒性,是音樂成為頂尖的關鍵。寫下這篇,因感受到很多人的疑惑,有時我們覺得自己很認真練習,或看到鋼琴選手很認真練習,卻與重要大賽失之交臂,或是感受到一些演奏家與大師之間總存在落差,中間隔有不移的萬重山,除了日益精進的琴藝,可以從這點去探究。
Dawson L.
#高度靈性具療癒性
#高度靈性讓音樂成為頂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90的網紅鋼琴輕鬆談-手指建立&音色表達Aweken your inner pianis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邁向大師系列 On the Way to the Yoda of Piano -#彈性速度與人生剖析 】(二) 《樂曲解析》 繼上一部初步解說「彈性速度」後,這次更深入樂曲,一句一句連結至深的人生哲理 ,並探究樂曲中可能代表的各種意涵,反映在彈性速度上,讓彈性速度顯現出妳我人生的姿態! 「R...
「從心所欲而不踰矩」的推薦目錄:
從心所欲而不踰矩 在 張曼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人與年齡無關,而是自我塑造的目標。成為一個有擔當、願意付出、不忮不求的人,珍惜所有,知足常樂。所謂的大人,也許和孔子推崇的「君子」類似。
「老師,當君子好像很可憐,只能做好事,想要任性一下都不行,當小人比較開心吧。」小學堂的孩子,有時候會這樣問。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做為一個君子,內心坦然開闊,待人接物都沒有罣礙,彷彿永遠是晴天。做為一個小人,則是悽悽惶惶,成天像丟了東西一樣不安,彷彿永遠是陰天。簡而言之,君子活在善意的世界;小人活在惡意的世界。到底誰比較可憐?誰比較開心呢?
《論語》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說的是孔子周遊列國時,曾經在陳國落難絕糧,跟隨他的弟子又餓又病,爬都爬不起來。一向魯莽的子路忍不住當面質問老師:「君子亦有窮乎?」做為一個君子,也會有如此窮困潦倒的境遇嗎?
孔子是怎麼回答的呢?在他瀕臨死亡的時刻,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做為一個不茍且、不違心的君子,真的沒有遺憾嗎?
孔子用虛弱而堅定的語氣對他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君子在困頓的時刻,仍然能固守自己的本心;小人遇見不如意,就會生出許多負面念頭,氾濫成災。那一年,孔子六十三歲了,他對於成為君子這件事,從來沒有懷疑,也沒有遺憾。
並不是多麼高的道德標準,只是從心所欲而不踰矩,只是與人為善,達觀謙和,當一個快樂的大人。中年以後,遇見人生的困頓,或是承擔起照顧的責任,也都能清楚記得自己的本心,無憂無懼。
#摘錄 #以我之名 #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
從心所欲而不踰矩 在 張曼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張曼娟《以我之名》#天下文化出版
#自序〈#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
聖誕節甫過,陪伴父親去醫院回診,剛動完手術出院的他,緊緊握住我的手。我們過了馬路,坐上計程車,來到社區醫院,讓父親坐上輪椅,推著他前行。我背著雙肩背包,深吸一口氣,抬頭挺胸,步伐穩定從容。這是四年多的照顧生活鍛鍊的結果,不再緊張促迫、手足無措,我學會安撫父母,也安撫自己。
醫院大廳裝飾閃亮的聖誕樹很漂亮,我默默數著:「一、二、三、四、五。」這是成為照顧者以來,看見的第五次聖誕樹呢,感到被鼓舞。
自從照顧者的身分變得鮮明,便有來自四面八方的邀約,其中一家媒體的採訪邀約,令人印象最深刻。
「我們除了訪問還要拍一些照片或是影片,像是陪爸爸去醫院,或是爸爸躺在病床上,握著爸爸的手。反正就是那些照顧的細節,都要拍起來,看起來才會有真實感。」記者亢奮的說著,幾乎可以感覺到他的眉飛色舞。
一定要把自己的照顧細節展現在世人面前,才會有真實感嗎?做為一個照顧者,不需要他人認同或肯定,更不是一場表演。我婉拒了這樣的邀約,照顧者有時候需要的是尊重與理解。
陪父親回診之後,返回工作崗位,而後在臉書粉絲團看見一則留言:「剛剛看到你牽著父親慢慢地過馬路,畫面很感人。」不必特別演出,這就是照顧者最真實的日常,而我只是千千萬萬個照顧者其中之一,重複做著千千萬萬照顧者都在做的事。如此而已。
曾有讀者對我說,在《我輩中人》裡講到照顧的故事,讓她和朋友特別有感覺,因為他們都是孤獨的照顧者,終於有人可以觸碰到那些難以言說的心情和處境,讓他們感覺被療癒了。
「可以出一本專門談照顧的書嗎?」她這樣問。
其實,照顧這件事從來都不專門,不僅是照料著老病的身軀,還有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一切關係——過往的糾結、愛與關懷、冷遇和失落,錯綜複雜。
被照顧者深埋在歲月裡的那許多過往,都沉積在深黝不見底的心靈中,有時竟成為吞噬一切的黑洞,將照顧者也吞噬進去。這才是照顧路途上最沉重的負擔。照顧者要有多大的能量,才能把自己超拔而出,不被漩渦捲進黑洞,並且還能將被照顧者拉出來,安置在光亮與溫暖的所在?這樣的能量從何而來?
原來,還是得從自己內在生出來,一種「大人」的能量。
大人與年齡無關,而是自我塑造的目標。成為一個有擔當、願意付出、不忮不求的人,珍惜所有,知足常樂。所謂的大人,也許和孔子推崇的「君子」類似。
「老師,當君子好像很可憐,只能做好事,想要任性一下都不行,當小人比較開心吧。」小學堂的孩子,有時候會這樣問。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做為一個君子,內心坦然開闊,待人接物都沒有罣礙,彷彿永遠是晴天。做為一個小人,則是悽悽惶惶,成天像丟了東西一樣不安,彷彿永遠是陰天。簡而言之,君子活在善意的世界;小人活在惡意的世界。到底誰比較可憐?誰比較開心呢?
《論語》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說的是孔子周遊列國時,曾經在陳國落難絕糧,跟隨他的弟子又餓又病,爬都爬不起來。一向魯莽的子路忍不住當面質問老師:「君子亦有窮乎?」做為一個君子,也會有如此窮困潦倒的境遇嗎?
孔子是怎麼回答的呢?在他瀕臨死亡的時刻,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做為一個不茍且、不違心的君子,真的沒有遺憾嗎?
孔子用虛弱而堅定的語氣對他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君子在困頓的時刻,仍然能固守自己的本心;小人遇見不如意,就會生出許多負面念頭,氾濫成災。那一年,孔子六十三歲了,他對於成為君子這件事,從來沒有懷疑,也沒有遺憾。
並不是多麼高的道德標準,只是從心所欲而不踰矩,只是與人為善,達觀謙和,當一個快樂的大人。中年以後,遇見人生的困頓,或是承擔起照顧的責任,也都能清楚記得自己的本心,無憂無懼。
「我的身邊只有崩壞的成人,沒有一個像樣的『大人』,我要怎樣才能長成一個『大人』呢?」
「如果從來沒有被愛過,又該如何去愛人?」
在演講活動中,我常面對這樣的問題,一次又一次。也許有人聽見的是「沒有一個像樣的大人」、「從來沒有被愛過」,我聽見的卻是「我要長成一個大人」和「我想去愛人」。不管我們曾經怎樣被對待、被傷害,長大以後,都有機會翻轉自己的命運,都會有著幸福的想望。
我遇見過一個從事藝術工作的男人,從幼年到童年,遭到一群成年人的惡待,那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恐怖與毀壞,而他的家人並沒有譴責或控訴,他們默許了那些暴行。小男孩長大了,他奮力掙脫噩運,與過往正面對決,雖然沒有人為他討回公道,將加害人繩之以法,他卻不再恐懼,也不再自責了,他知道自己沒有錯,那些人毀了他的前半生,不能再毀掉他的後半生。
「你是怎麼活下來的?」我問。
他沉吟片刻,輕聲回答:「我還是遇到過,一些好人;還是發生了,一些好事,我就是靠著這些,活下來的。」
他說話的速度很慢,有點遲緩。因此,每個字都那麼深重的敲在我心上。不只是他,我相信許多人都是踏著破碎的自己,慢慢長大的。都是靠著荒涼人世間,偶然相遇的溫情與善意,勇敢走過來的。
我們若不曾被敲碎,是否就該成為那一抹暖色、一腔熱情與一貫的溫愛?伸出雙手,牢牢接住在絕望中不斷墜落的人。不曾被愛過的人,又該如何去愛呢?人生是一場學習,愛也是。
如果我們能學習數學、天文、地理、歷史、化學、語文、哲學、藝術、音樂,為什麼不能學習愛?沒有被愛過,所以不能好好愛,在我看來只是藉口,因為我們都不能改變過去,卻可以決定未來。
我們可以好好愛,可以好好過生活,可以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人生上半場,承擔了太多不屬於自己的意志——以父之名、以母之名、以家族之名——我們不知不覺失去了自己的意志。
失去自我意志的人生,充滿困惑,於是,學會了推託、尋找藉口,最終成為得過且過的中年人、怨天尤人的老年人。我們不知道每個人的存在都有貴重的意義;我們與自己非常疏遠陌生;我們以為別人追求的就是自己的想望。許多努力都顯得徒勞;許多關係都可有可無,回首人生,只剩下虛無感傷。我們就這樣浪費了人生,虛擲了情感。
背棄了最珍貴的,獨一無二的自己。做為一個大人,應該以我之名,為自己做決定;承擔責任;享受生而為人的快樂。與久違的自己重逢,感謝自己受過的傷、流過的淚、堅持的夢想。
《以我之名》不只是一本照顧者之書,也不只是中年之書,而是寫給自己的書。當我們召喚自己,一起踏上未來之途,才真正擁有了永恆的靈魂伴侶。
從心所欲而不踰矩 在 鋼琴輕鬆談-手指建立&音色表達Aweken your inner pianist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邁向大師系列 On the Way to the Yoda of Piano
-#彈性速度與人生剖析 】(二) 《樂曲解析》
繼上一部初步解說「彈性速度」後,這次更深入樂曲,一句一句連結至深的人生哲理 ,並探究樂曲中可能代表的各種意涵,反映在彈性速度上,讓彈性速度顯現出妳我人生的姿態!
「Rubato is the move of your life.
it represents the figure of your soul.
彈性速度代表人生的姿態
它呈現演奏者靈魂的身段
~Dawson L.」
最後,老師引用孔子的話對「彈性速度」下了一個經典形容:
#從心所欲而不踰矩
(小編注:因老師拍片通常沒事先準備,剛好學生有疑問或想到才拍,((但很久才想一次😥~~))這次有幾個音不準,已告知調音師,請大家見諒🙏)
🙏如有引用內文請註明出處,讓智慧發光
從心所欲而不踰矩 在 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踰矩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Comments • 2 · 【孔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 】此文深刻。 · 論語學為政二-4 · 人老了,為什麼盡量不要出去旅遊 ... ... <看更多>
從心所欲而不踰矩 在 創易書院- 「隨心所欲不踰矩」的智慧不是天生的! 這篇 ... 的推薦與評價
「隨心所欲不踰矩」的智慧不是天生的! 這篇Po文小編就來分享孔夫子所說的人生SOP~ 孔子:「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