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相聚一週,今天清晨又送別我的他出遠門。
一家六口,再度相隔五地。
我的他為著州立音樂院文化交流活動,帶著吉他組的學生們飛往保加利亞。
逸安則在上週四就前往匈牙利出差,隨技術組留守工廠一週, 協助品管與程序事宜,過上每日辛勤工作將近12個小時的生活,要這週末才會返國。
雖然做的是文書工作,但因為進廠,依規定得全程戴著安全帽,穿著工作服與特製工作鞋,可說是全副武裝。
在密集與近距離接觸技術人員與工廠職員之後,發出「勞工生活真的好辛苦」的喟嘆。一直順風順水養尊處優的十八歲男孩,終於見到人生的另一種面貌,對他無疑是心神震撼與歷練。體恤其他工作的艱辛之餘,想來日後也會很珍惜求學求知的寶貴機會。
於外地工作一週後,待他返回奧地利,隔天就要馬上去兵役處報到。之前在與我們討論後,他放棄了舒適固定但一成不變的辦公桌服役選項,而選擇加入紅十字會,擔任救護車隨車人員。
這份工作要排夜班,要隨傳隨到,不知道會被分配去何處,也會見到血光、災難及意外現場。
雖然不直接執行急救工作,但因工作性質,一定要學會完整的各樣急救程序,必要是也要能上場救助。因此他要先完成專業救護車急救課程,與通過考試,才能被分發。
在他數次出國出差之後,我也才更確切體會到,我還如此年輕,卻有個已經成年獨立的兒子,是什麼感覺。與成年兒子的心靈距離似乎越來越短,也更能好好溝通與理解彼此。
迪安在台灣盡情享受夢幻高中生活,因為負責此事的老師無比貼心周到,且工作與協調能力超強,讓迪安把社區型公立高中硬生生地唸成私立康橋還是復興那樣的質感,每每思之就萬分感謝!
我的工作滿堂,無法接送安雅與睿安上下學,晚上總是七八點才到家,所以公婆伸出援手,讓孩子們與他們同住五天。
因此,我在二十二年後,終於再度過上獨自一人生活的日子。雖然只有數日,但是夜裡返家後,在寂靜中漫度一晚,全然以自我步調迎接日夜,讓我彷彿回到安靜獨居的二十歲年月。
這個夏天開始,先是如單身般在台灣逍遙渡過二個多月,現下又獨身將近一週。人至中年,生活裡的變動性反而高過年輕時許多。
滾石不生苔,我也不想停下來。
復興高中公立私立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年,臺北市北投區復興四路70號,臺北市立復興高級中學。(張哲生 攝)
1953年,臺灣省教育廳有鑒臺北縣市人口眾多,就學子弟激增,乃於4月間決定創設省中一所,陳永康先生奉派為籌備處主任,學校定名「臺灣省立復興中學」,為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所辦理的第一所中學校。其校區位於大屯山麓,面對關渡平原,因校舍依山勢而建,而有「山城」之稱。
1953年8月間,學校正式成立,惟因當時經費短絀,只有班費而缺乏開辦專款,以致圍牆和專用辦公室都付之闕如,操場也只有現在的四分之一,不過大家皆秉持「蓽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精神營之;陳永康先生為首任校長,當時高中收三班,初中收五班,男女兼收。
1956年,復興中學憑著一股教育熱忱,自願將全省各校問題學生一律收容,期望愛心所至能令頑石點頭;而所收學生爾後大多從軍報國,脫胎換骨,成為優秀的人才、社會的中堅。
1963年8月,王果正先生調掌復中,擔任第二任校長,逐年拆除舊舍,大事整建,校園遂煥然一新。
1966年,自強樓、篤行樓落成。
1968年7月1日,因陽明山管理局士林鎮及北投鎮劃入臺北市,全稱為「臺北市陽明山管理局士林區」及「臺北市陽明山管理局北投區」,位於北投的復中遂隨之更名為「臺北市立復興中學」。
1969年,科學館落成。(後來更名為勤學樓)
1970年7月,初中部結束,復中開始參加北區高中聯招。並於8月更名為「臺北市立復興高級中學」。
1973年8月,周封歧先生接任第三任校長,學校建設大有進步,新生入學報到人數亦逐年增加,淳樸的校風屢獲社會各界佳評。
1975年,行政大樓改建完成。中正堂、復興大樓、圖書館亦都次第落成。
中正堂的落成乃復中的一件大事,它在1975年9月竣工,總工程費為新臺幣一千餘萬元,裡頭可容納3500人,外觀宏偉,是一座多元性的建築,共有四層樓:地下室為社團活動中心,一樓及部分二樓乃員生餐廳,二樓尚有體育活動教室,三樓則是大禮堂兼體育館。
復興大樓亦於1975年秋天完工,四層樓共有39間教室,宏偉美麗,全部供作教學大樓;一樓是特種教室,分為烹飪、縫紉、國畫、西畫教室,其餘則作為普通教室。
圖書館共三層樓,面積達1547平方公尺;三樓為閱覽室,二樓設有閱報室、辦公室、教師研究室及輔導中心,一樓則為書庫及儲藏室。
1976年,敬業樓完工。9月間學生宿舍啟用。復中為解決遠來學生的住宿問題,並提供生活服務,特興建可供800人居住的學生宿舍,男、女各乙棟,總工程費為新臺幣一千餘萬元。男、女宿舍分別建於校園南、北兩端,設計新穎,每室住8人,每人各有一床、一桌、一衣櫃、一檯燈,另設有交誼廳、盥洗室,皆為現代化設備,並有大專畢業的輔導員細心照顧,於晚間實施課業輔導。
1978年8月,王祥鑑先生接任第四任校長,以「教學為先,行政第一」自我期許,校譽日隆。
1982年,實踐樓(特種教室)、樂群樓(學生活動中心)先後落成。
1983年,建立全校供電系統、改善照明設備、整修洗手間等工程均如期完成。
1984年,自強樓、篤行樓新舖的磨石子地面使教室煥然一新。奉教育部指定為高級中學自然科學教材實驗教學學校之一。設立資訊及數學資源教室,完成共110人使用之語言教學設備。
1985年,購置電腦13部,通往操場及莊敬樓之走廊架設完工。圖書館設立主任一人,採開架式管理,增闢期刊室,大量添購圖書,且以辦學績優教育局特准再增2班(共78班)。
1986年,採用RAC彩色瀝青膠鋪設運動場跑道。翻修復興大樓、科學館、篤行樓之教室屋頂,整修敬業樓廁所,將洗手台置於廁外。為男女生宿舍及東西向教室安裝遮陽板,並進行大禮堂屋頂鋼架油漆維護。新增視聽教室設備全套;補充電腦14部;備有地球科學教材以及新課程教學資源多種。
1987年,興建特別教室20間,充實各專科教室設備增加教學資源,使學校教學設備更臻充實完善。
1987年10月24日,強烈颱風琳恩(Lynn)侵臺,吹倒了情人坡上的情人樹。
1988年,徵收校地,擴建專科教室,整建操場、中正堂,游泳池加裝太陽能設備。
1989年8月,鄭美俐女士接任第五任校長,太陽能游泳池啟用,新建科學館逐步完成。
1990年,鄭校長推動各項獎勵辦法,使學生在課業上更加積極奮發,迭創佳績。
1991年,新科學館啟用,舊科學館改為勤學樓。蒙教育部指定為高中圖書館示範發展十大學校之一。實施補救教學,提倡讀書風氣,校務蒸蒸日上。
1995年8月,陳必讀先生由大安國中調掌本校,擔任第六任校長,積極進行操場填築加高工程,完成男生宿舍整修工程,籌設家長會辦公室。
1997年,完成操場填築加高工程 (含兩百公尺標準跑道、籃球場、排球場表演台、兩層等)竣工啟用,整建藝術類科教室、拓寬教師辦公室、整修行政大樓、圖書館,勤學樓屋頂防漏工程。利用校區天然環境發展特色,籌設藝術類科(音樂、舞蹈、戲劇、美術),自八十六學年度各招收新生一班。
1998年8月,陳萬富先生接任第七任校長,結合教師會、家長會及學校行政三方力量,致力於行政格新、加速軟硬體設備更新,提高教學品質、積極走入社區,以提學校形象與能見度。11月,全國公立高中唯一的實驗劇場落成啟用,提供了教學及藝術推廣的多重功能並與文建會合辦「教師編導研習營」,獲各界好評。
1999年12月19日,與日本沖繩縣立宮古高等學校締結為姊妹校,為第一所與外國學校締結姊妹校的臺北市立高中。
2000年,結合家長會力量,於89學年度完成教室冷氣機之裝設,提供山城學子絕佳的學習環境。
2001年,復興高中與惇敘工商職業學校、華岡藝術學校、稻江商業職業學校、泰北高中、十信高中,及啟聰學校等7所學校,共組「大屯學園」,共同辦理招生宣導、跨校選課、展演合作,共享教學資源,為學校社區化跨出重要的一步。另外,溫水游泳池整修工程完竣,不僅更加美觀,且增加游泳池之使用效益。
2005年8月,第八任校長呂豐謀接掌校符,以「全人教育」為主軸,確定「精緻、適性、終身學習」之辦學三大向度,開啟復興另一新頁。響應教育部對學生髮式規定之廢止,學生服儀委員會召開會議,集合多方意見(學校行政、家長代表、老師代表、學生代表),廢止學生髮式之規定,以指導代替處罰,使師生關係更加和諧。
2007年,教育部實施「繁星計畫」大學入學方案,復興高中成績亮眼,共錄取14人(國立大學11人、私立大學3人),另「南星計畫」錄取中山大學1人,為全國錄取人數最多的高中。
2008年,人文史地教育實驗班獲教育局審核通過,於97學年度招收第一屆學生一班。
2011年8月,呂豐謀校長榮退,由方淑芬女士接任第九任校長。
2015年8月,方淑芬校長調任萬芳高中,由鄭雅芬女士接任第十任校長。
2019年8月,劉桂光先生接任第十一任校長。
復興高中公立私立 在 亨利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本日文長,關於我的被霸凌事件簿。
因為我熱心直率,國一時我人緣最好;國二因為我雞婆幫班長傳情書給隔壁班女生,導師發現這事並怒斥兩人,硬將他們分開。此事讓班長怒火中燒,煽動全班不要理我,他認為是我向老師告的密。
天真如我向所有人解釋我的清白,但這群也許就是剛剛、前一天、上禮拜都很要好的哥兒們,只因為一句班長的話就可以視我為糞土,亂畫我的桌子,看到我故意撞開我,從此無視我的存在,用最冷酷的眼神對我。
原來我們的友情都是假的、假的。
最狠的是老師,他看我鬱鬱寡歡,某天竟在升旗台前把我叫去,冷語說著「全班都不挺你,你都不會反省你自己嗎?」
某日天雨路滑,隔壁放牛班的流氓學生在我面前跌倒,並嫁禍於我是我害他倒地的。於是將我架到班上講台大喊「這你們班的啊,把我絆倒啊,我要告訴你們把我弄倒有什麼下場啊!」
於是一連拳打腳踢,我負傷倒著,可是最讓我受傷的是全班每個人就這樣站著,冷眼看著,面無表情的「欣賞」我慘遭毒打的模樣。我摀著肚子等著,等著活活被打死。倘若沒有被打死,這種被所有人放棄的人生算什麼呢?
我連空氣都不是,連大便都不如,我沒有自信抬起胸膛走,無法直視對方交談,輕生念頭每天都有,甚至嘗試過,我早已無法分辨究竟逃避生還是逃避死哪個比較困難。
我的功課大概算中等,只要我努力一點就可以拼上公立高中,私立也上得了,但倘若未來再讓我遇見這48個同學其中一個,對我來說只是長時間的凌遲罷了,我永遠沒有翻身的機會。
幸虧我跟他們的差別就是,我會畫畫。
表面上為了讓能給父母交代,所以我裝個樣子拼聯考,實際上為了逃避他們,放棄了學業,直接努力投入獨立招生的復興商工。之後我成功了,我在那裡重生,我把我的熱情全拿出來照顧每一個同學,不同的是國中時我做的馬虎,此時的我是用"心"去交朋友,我也從其中得到對等的回報。
縱使到了高三,那48個國中同學的編號我還背的出來,但我的傷已因我的努力漸漸癒合。直到現在,友情上的得失,都還是會讓我想起那一天在雨中,我被打倒在講台上的低迷情緒,也靠著這個情緒反省而再站起來。
霸凌,不需要拳頭就能把一個人的心弄死。或許也有像我拾回生命熱情的案例,但我想是不多的,偶爾多關心一下身邊的朋友吧。
近期教育部串聯網紅的反霸凌活動,大家可以支持一下,希望這個社會多點愛與關心,少點霸凌。
教育部活動影片: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975444402819855
#你的標籤我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