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PLA可分解塑膠最大的爭議是容易和一般塑膠搞混,導致混入一般塑膠的再利用系統,造成干擾。
陳立信說,研究團隊把市面上常用的PLA硬包裝,像生鮮托盤、蔬果盒、杯子,還有軟包材的袋子,送到一般的商業堆肥場,堆肥溫度在攝氏60度至70度,結果確認可以分解,不會影響作物生長。
#會員
循環杯環保署 在 黃守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是我今天的午餐,一個便當加一盒水果還有一碗湯,我用自備的筷子與陶瓷湯碗,但還是不免製造了兩個紙容器的垃圾。
今年因疫情與限水影響,全台灣一次性餐盒使用量暴增。全國紙餐具110年1至6月回收量為7萬4,087公噸,較109年同期的6萬8,692公噸增加7.85%
台中為人口第二大城,紙餐盒回收量更較去年同期成長兩成左右。台中109年1至6月紙餐具回收量為1萬4310公噸,110年1至6月紙餐具回收量1萬7041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2731公噸,增約19%。
前陣子餐飲全面禁止內用加上現在外送盛行,一般垃圾與一次性餐具的回收量大增。現在許多餐飲店家更因疫情考量,不開放消費者使用自備餐具。
若像我一樣是外食族,三餐全部外食,一個禮拜會製造出的餐盒垃圾量就非常可觀。
後疫情時代來臨,對於紙容器、塑膠容器使用量的攀升,我認為環保局應有完善對策,不該讓市民在環保與防疫之間二選一。
我也建議,台中市應研議推行「循環容器租借服務」。
環保署在去年與台南共推「環保外送」;桃園也在去年11月推出環保容器共享借用平台,今年更推出優化2.0借還系統,超商裡提供循環杯讓消費者選用,用手機即可借還。清洗殺菌只要符合衛福部公告餐具「清洗良好作業指引」並做好相關配套,就不用擔心食器汙染的問題。
大量增加的一次性容器若前端回收處理不夠確實,不僅會對環境造成難以回復的影響,也讓清潔回收人員疲於奔命。我要求,對於垃圾源頭減量,環保局要有更積極的作為,宣導與政策要能雙管齊下。
循環杯環保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全家一起看見台灣∣海好嗎?疫情下的危機與轉機】
疫情警戒下,許多淨灘活動被迫停擺;想起今年地球日與 全家在這里 合辦的 #海好有你淨灘活動,60分鐘清出246公斤的垃圾,不禁想問:好久不見,海,好嗎?
對病毒的恐懼,讓塑膠垃圾大幅增加,不僅外送以一次性塑膠容器為主,許多店家也暫時拒絕消費者自備容器外帶。然而,外送所產生的塑膠垃圾,是疫情下的必要之惡嗎?
今年4月,環保署試辦 #使用循環容器的愛地球環保外送,全家FamilyMart亦於桃園市打造全台首間循環容器示範店,導入循環杯與循環餐盒服務。在專業完善的清洗機制下,循環容器不僅衛生無虞、便利不減,且不造成環境負擔,#海好有你淨灘活動 當天,我們便體驗了循環餐盒的安心美味。
塑膠垃圾減量,需要政策、商業與消費者互相支持;疫情為減塑帶來挑戰,卻也可以是循環經濟轉型的曙光。化危機為轉機,讓我們一起成為轉型的重要關鍵,一步一腳印,朝永續循環的美好生活前進。
👉 #美麗台灣2.0
https://youtu.be/uQbr7V4Mqn8
👉#成為齊柏林之友
https://chipolin.eoffering.org.tw/
👉追蹤 #齊柏林空間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hipolin_space/
👉訂閱 #看見_齊柏林基金會 YouTube 頻道
http://pse.is/ChiPolin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