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販賣部恩仇錄:電影院爆米花的故事】#葉郎電影徵信社 #舊文重貼
距今整整100年前,電影院和爆米花首度交手。
這個會帶來滿場噪音和滿地毯垃圾的零食,從一開始被電影院老闆強力取締,到陰錯陽差拯救岌岌可危的電影院產業,並成為觀眾100年來難以戒斷的健康危害,爆米花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部濃縮版的電影史。
如今電影院產業再度面臨十字路口,爆米花有沒有機會再度披上披風扮演超級英雄角色,拯救存亡關頭的電影院體驗?
▇ 電影院的寄生上流路
「裝高材生,靠的是氣勢」《寄生上流》中的阿萬說。
1920年代是美國電影院產業的轉大人階段。他們急欲擺脫過去十多年在路邊擺攤的nickelodeon五分錢電影院的窮孩子形象,想要成為有氣勢的高材生,以便跟真正有錢、有文化的上流觀眾們往來。
他們心目中的高材生是——劇場。
於是1920年代美國開始出現被稱作「Movie Palace 電影宮」的豪華電影院。這些電影院積極模仿歐洲的劇院建築,浮誇的設計風格、華麗的大廳、水晶吊燈、迴旋梯、包廂等等劇院特色一應俱全。
電影宮的出現有其歷史必然性:1912年愛迪生信託輸了專利官司之後,原本愛迪生一直抗拒的長片總算慢慢成為主流。問題在於默片時代要說越長的故事就要用越多張字卡,識字的門檻就會開始排除中下階層的觀眾進電影院。電影院企圖寄生上流是因為當時他們沒有其他選擇。
因此1914年全美第一家電影宮——紐約曼哈頓的Strand Theatre開幕時的宣傳標語正是強調奢豪體驗:「給小市民的皇室貴族體驗(make the average citizen feel like royalty)」。
接下來電影宮的風潮開始在全美各大城市湧現(雖然建築風格很快就從歐洲宮廷風慢慢轉變成比較容易控制成本的Art Deco風格)。當時的好萊塢五大片廠也爭相跳下來興建自己的電影院,搭配片廠制、明星制等工具將他們的權力擴張成為無所不包的電影托拉斯。華麗的電影宮就是好萊塢片廠的無限手套上的最後一顆寶石。等到1929年時,美國的電影票房中已經有高達70%是出自五大片廠旗下的電影院賣出去的票。
早年的五分錢電影院中的觀眾會自帶各種零食進場,電影院吵雜髒亂的環境、隨地亂丟的煙頭都是上流觀眾不能忍受、但電影院老闆可以忍受的事。對老闆來說只要有門票可以收就心滿意足。
然而新的電影宮老闆們可不這麼好相處。
掛上水晶燈,鋪上紅地毯之後,過去五分錢電影院不會有的「禁止飲食」標誌也隨即被掛上。設備豪華的電影宮當時也被稱為“dream palace”夢幻宮殿,因為這裡的一切都像夢一樣不真實。然而來自街邊的小吃零食會打破這個幻覺,破壞電影院的高級格調。不僅進食的聲音非常惱人(而且默片時代還沒有對白音效可以遮掩),又會弄髒老闆剛鋪好的名貴地毯。
電影院要寄生上流,就要有上流社會的樣子,才能全面推翻過去被上流社會認為「電影是粗俗娛樂」的社會認知。於是電影院門口寄放大衣的櫃檯員工,便被老闆交付一個全新的任務——檢查觀眾的大衣或包包裡有沒有偷帶零食,一律扣押在寄物處,不准帶進場。
說的就是你藏在包包裡的爆米花呢~
▇ 爆米花的貧民百萬富翁
「你知道什麼計畫絕不會失敗?就是沒有計畫」金基澤說。
1929年爆發的經濟大蕭條,讓爆米花和電影院的衝突白熱化,但雙方當事人也因爲這次不打不相識,意外結成百年盟友。
當時年僅17歲的中學生Kemmons Wilson因為相依為命的媽媽在失業潮中丟了牙醫助理的工作,不得不主動輟學、負擔起養家的責任。
Wilson臨時想到的打工構想扭轉了整個好萊塢電影產業的命運:他決定去電影院門口擺攤賣爆米花。
爆米花在19世紀從玉米的原產地南美洲傳入美國。美洲原住民認為把玉米加熱的時候會導致住在玉米粒裡頭的神靈生氣膨脹,直到把玉米粒撐到爆開之後,神靈才化作一陣煙消失無蹤。實際上讓玉米粒爆開的原因是玉米粒中的水份經加熱膨脹產生的壓力。加熱到約200度的時候,玉米粒裡頭的壓力可以達到大氣壓力的9倍,使玉米粒的外皮終於挺不住、瞬間爆開。台灣小吃爆米香也是類似的原理。
爆米花這門古老技藝一直苦苦等待的轉機出現在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上——美國甜點師傅 Charles Cretor發明的第一台用蒸氣驅動的爆米花機。
1930年,17歲的Kemmons Wilson借了50美元買來一台和世博會那台原型機所差無幾的爆米花機,開始了他的爆米花小攤。爆米花機的革命性在於它提供任何其他小吃攤都比不上的「行動力」,一個中學生的力量就能推著它上山下海,並且還不用花心思攬客,因為製作過程中的濃烈氣味就足以擄獲滿街的客人。不需要任何廚藝或特殊技術也不受到空間限制的爆米花瞬間碾壓另外一個美國國民經典零食——洋芋片。
Kemmons Wilson的爆米花小攤很快就大發利市,使他一週可以賺到40~50美元之多。相對之下,當時的電影院已經受到大蕭條的衝擊而使票房收入下滑中,有時候一週甚至還賣不到25美元的票房。惱羞成怒的電影院索性趕走Wilson,甚至還卑劣地沒收他的爆米花機。
「只因為我的業績比電影院經理的還好,我的爆米花機就這樣被沒收。那天晚上回到家,我立刻告訴媽媽說我發誓以後一定要蓋一座自己的電影院,確保誰都不能奪走我的爆米花機。」Kemmons Wilson後來受訪時回憶道。
Kemmons Wilson真的說到做到。他日後仰賴爆米花機、雪茄販賣機和自動點唱機等機台累積財富,再把賺來的錢投入進軍房地產和旅館業,並且投資了11家電影院。他正是名下擁有1300家旅館的Holiday Inn集團的創辦人。
另一個在電影院老闆之間流傳更廣的故事,主角是一名奧克拉荷馬州銀行家。老先生在股市崩盤時散盡家財後,和17歲少年一樣選擇在電影院門口賣爆米花維生,結果生意好到讓他短短幾年內買了房子、買了店面甚至還買了一家農場。這個故事迅速成為電影院老闆口耳相傳的鄉野奇譚,並在1930年代中期終於觸發第一個決定自己跳下來賣爆米花的電影院老闆。
雖然「經濟越不好,電影賣越好」說法的源頭正是大蕭條期間的經驗,但實際上大蕭條期間電影院的流量也曾曾劇烈震盪,比如初期從每週80萬人次迅速下滑到60萬人次。
這時候電影院經營者才因有聲電影的設備升級而負債累累,加上票房顯著下滑,每個老闆都焦急地嘗試各種方法想要吸引新觀眾進來。所幸默片的字卡閱讀門檻已經不在,電影院的大門現在已經開放給任何買得起電影票的觀眾。有的電影院推出了專門吸引媽媽的dish night(看電影送碗盤),或是形同賭博的bank night(看電影抽現金)等行銷方法,甚至還有直接把電影票打對折的激進做法。但實證結果通通比不上直接開賣爆米花帶來的業績,更能彌補大蕭條期間損失的收入。
爆米花像病毒一樣快速在電影院之間蔓延,從大蕭條前全美幾乎沒有任何爆米花的消費是發生在電影院裡,到1945年後已經有超過半數的爆米花消費是在電影院裡被吃掉。影響之大,美國玉米的種植面積甚至因此上升。
同樣在1930年代發生的變革是紙杯的問世,讓電影院老闆更願意在販賣部賣汽水來搭配爆米花,因為再也不用顧慮容易打破的玻璃杯很難清理的問題。
結果大蕭條變成一次殘酷的電影院淘汰賽。那些願意放下身段設置販賣部和爆米花機的電影院業績開始回升,那些鐵了心走高級劇院定位而堅拒爆米花進門的的電影宮陸續破產關門。
爆米花和電影院都不在對方的人生計畫中。是大蕭條的強風驟雨讓他們躲在同一個屋簷下求生。
而從中成功生還者的經驗,直接定義了接下來90年電影院產業的核心經營方針:信販賣部者得永生。
▇ 好萊塢不能沒有你
「錢就是熨斗,把一切都燙平了」金基澤說。
接下來的歷史中,電影院和爆米花的親密關係並非一帆風順。許多第三者的出現增加了緊張的壓力。但爆米花仍然對電影院持續貢獻大量收入,從未中斷。是錢把這段關係中的一切皺褶都燙平了。
二次大戰期間因為來自菲律賓的蔗糖短缺,使得爆米花的主要敵手——各式各樣的糖果、巧克力都嚴重缺貨。爆米花的消費因此翻了整整三倍。於是不安分的爆米花產生了異心。
1950年代電視開始普及、1960年代微波爐開始普及,讓爆米花產業開始大作廣告,向消費者推銷在家裡自己做爆米花配電視吃。
另一方面,1948年最高法院的派拉蒙判決切斷了片廠對於電影院的控制之後,電影院不僅再也沒有片廠的財團資源撐腰,也更無法像過去一樣輕易確保大片片源供應。戰後嬰兒潮的新家庭紛紛搬離市區之後,電影院的觀眾人次再也沒有回復到大蕭條前的榮景,財務風險很高的豪華電影院能拆就拆、能改裝就改裝。電影宮正式走入歷史。
但驅動電影院產業的基本動力仍然不脫爆米花。1950年美國汽車業商人Richard Hollingshead, Jr.想到了一種讓電影院保持現金流,而不需要大幅舉債投資的方法,就是混合用餐、看電影和加油站三種機能在一體(稍後加油站被拿掉)。這種不用再盛裝打扮,也不用擔心吃東西吵到別人或弄髒老闆的地毯的新電影體驗很快就紅遍全美,最高峰有高達4000家之多。1960年代AMC則嘗試興建經濟效應更高的雙廳電影院,開啟了日後多廳電影院模式的序曲。這些成功的創新模式完全遵照這句電影院業老祖宗留下的箴言:
找個賣爆米花的好地方,然後在旁邊蓋電影院。
多年來,觀眾對爆米花不離不棄的理由是未經思考的本能習慣。2011年美國學者的研究就發現即便提供給受測者已經放了14天、變得很難吃的爆米花,那些過去習慣一邊看電影一邊吃爆米花的受測者仍然會不自覺地吃光光。觀眾全都被「看電影配爆米花」的習俗給制約。
電影院對於爆米花不離不棄的理由是則是經濟因素。片廠對電影票的抽成比例高達40~60%,幾年前Disney在發行星戰電影時甚至還對電影院開出苛刻的70%比例放映合約。無論電影院如何賣電影票,都只是淪為替片廠打工的小螞蟻,更何況片廠一點都沒有想要分攤蟻窩中各種工程——Imax、3D、雷射投影、Dolby全景聲等等永遠更新不完的設備投資成本。唯獨只有販賣部賣出去的所有零食飲料,電影院可以獨享收入。
這就是為什麼大趨勢上電影票價罕有調整,但販賣部的訂價卻很容易水漲船高的道理。漲票價之後電影院仍然只能留下40%收入,還會因為嚇跑觀眾而損及真正的賺錢金雞母——販賣部。
電影院因此採用了類似Xbox等遊戲主機採用的價格補貼策略,不求在主機銷售中賺到錢,而把賺錢的機會留在消費者買了主機因而進場之後,在市場裡買下更多遊戲的機會。低入門門檻的便宜電影票就是Xbox主機,剪票、關門、放狗之後,才是販賣部剝削觀眾荷包的真正時刻。
多年來不少人留意到這種價格結構,並開始呼籲影迷應該多多購買爆米花。理由是:從頭到尾根本都是爆米花在支撐電影院體驗的經營成本,而不是杯水車薪的票房拆帳。
▇ 販賣部的王者歸來?
《寄生上流》:「我們都是有困難的人」
100年後的電影史又倒帶到等同於(甚至更甚於)大蕭條的經濟危機,電影院面臨另一次的危急存亡之秋。
同樣導致上千萬美國人失業,但大蕭條從未曾發生的是像現在這樣幾乎全世界的電影院都停擺的狀況。頓失收入的電影院一再傳出可能破產的謠言,尤其是屬於中國萬達集團的全世界最大連鎖電影院品牌AMC。
時窮節乃見,急需收入的片廠隨即背叛了電影院,投靠了電影院的21世紀死敵——網際網路。NBCUniversal第一個打破空窗期的慣例,同時在電影院(其實一家都沒開門)和VOD市場推出動畫電影《Trolls World Tour 魔髮精靈唱遊世界》,並聲稱未來將繼續在更多電影上採用這種「電影院+VOD」的同步發行模式。怒火中燒的AMC電影院馬上宣佈未來將抵制Universal發行的電影,並指控他們破壞了發行和放映業幾十年來透過「空窗期」的默契建立起來的緊密合作關係。
電影院變成了片廠用過即丟的免洗餐具。再一次,他們必須靠自己救亡圖存。
許多經濟學家預測疫情過後會是比1929年大蕭條更嚴重的全球經濟衰退,也意味著大蕭條時期的經驗仍然具有參考價值:
長期而言經濟越不好,觀眾越有動機進電影院逃避現實。此時此刻汽車電影院在社交禁令中大受歡迎,顯示大家仍然有強烈的動機出門一起看電影。這個動機是電影院的最後一線生機,意味著疫情過後觀眾仍然有機會回到這個殿堂朝貢,只要票價的門檻沒有擋住他們的朝貢路線。
驗票之後,就是販賣部上場戰鬥的時候。
美國獨立電影院品牌Alamo Drafthouse電影院創辦人Tim League近日宣佈要讓出執行長的位置給專業經理人Shelli Taylor。Alamo Drafthouse經常在電影院內設有餐廳和酒吧,努力想找回找回那種晚上盛裝出門用餐加上看電影的獨特體驗。引人注意的是新執行長Shelli Taylor來自Starbucks星巴克,過去是星巴克在中國擴張版圖的主將,一手將中國星巴克從500家擴展為3000家。這個新人事透露了同樣的線索:餐飲會是電影院的救生圈。
問題是100年後爆米花仍是販賣部的主將嗎?
爆米花的健康負面影響在過去十幾年一再浮上檯面。NATO美國電影院經營者協會努力政治遊說下,連鎖電影院被排除在連鎖餐廳卡路里標示的法令之外,所以不必在爆米花菜單或是外包裝揭露它的高鹽、高油、高熱量和各種人工香料和色素。你始終無法在自己家裡做出一樣好吃的爆米花的真正原因是一種名為聯乙醯 (diacetyl)的人工香料,被電影院用來替爆米花增加假的奶油香味。直到2000年科學家才發現大量吸入聯乙醯的爆米花工廠工人會產生一種閉塞性細支氣管炎,並被暱稱為「爆米花肺」。
多年前紐約市政府也曾鎖定另外一個販賣部明星,推動禁賣超過16盎司(約470cc)的汽水,而電影院業者也出現在極力反對的聲浪之中。
於是,搶救電影院體驗變成了一個忠孝難兩全的難題:在販賣部多多消費來撐電影院的同時,我們如何兼顧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用大份甜鹹綜合口味爆米花毀傷的道德責任?
To pop, or not to pop, that is the question......
(原載於端傳媒 https://theinitium.com/)
「徵信社打工」的推薦目錄:
- 關於徵信社打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徵信社打工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徵信社打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徵信社打工 在 徵信社 的評價
- 關於徵信社打工 在 徵信社工作dcard 的評價
- 關於徵信社打工 在 求職請先投履歷】 最近#立達徵信社...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徵信社打工 在 大愛徵信社ptt-靠北上班族 的評價
- 關於徵信社打工 在 [求職] 有人在徵信社工作過嗎? - careerlady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徵信社打工 在 [討論] 徵信社工作好嗎? | Salary 看板| MyPTT 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徵信社打工 在 [問卦] 在徵信社打工遇到的密碼學難題-完整討論串-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評價
- 關於徵信社打工 在 [討論] 職人調查局ep3-徵信業工作內容大揭幕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徵信社打工 在 看完徵信社工作內容項目,費用標準也就合理多了-ptt 的評價
- 關於徵信社打工 在 中華民國徵信協會dcard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徵信社打工 在 徵信社工作dcard 徵信社工作 - Dsmtpc 的評價
徵信社打工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教父》到《越戰獵鹿人》:你不該遺忘的 John Cazale】 #葉郎電影徵信社 #舊文重新剪輯版
他是被遺忘了近三十年的演員。
他短暫的電影生涯中拍過五部電影,這五部電影每一部都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其中三部得到最佳影片。這五部電影總計入圍40項奧斯卡獎項,卻沒有一項足以榮耀他的傑出成就。他是 John Cazale。
或者對於記得他的臉卻無法記住他名字的人,他是 Fredo。
▉ I Knew It Was You, Fredo
幾年前一個美國導演 Richard Shepard 開始追蹤這個被遺忘的演員的故事,拍成了一部紀錄片,片名就叫《I Knew It Was You 我知道是你》。
七O年代被稱作好萊塢文藝復興。這部紀錄片訪到了這個年代四個最好的演員 Robert De Niro、Gene Hackman、Al Pacino 和 Meryl Streep,他們全在七O年代與 John Cazale 合作過,並且在跟他合作過程中找到了自己職業生涯最突破的演出(有人戲稱這四位站一排根本是好萊塢版拉什莫爾山總統雕像)。
其中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任務的部分就是訪問 Meryl Streep。過去三十年她從不在公開場合談任何有關 John Cazale 的話題,因為她正是陪著 John Cazale 走向生命盡頭的親密夥伴。
出乎意料的是,經過整整一年的遊說 Meryl Streep 終於同意談 John Cazale。
「以前導演替他取了個綽號叫做『20個問題(20 Questions)』,因為他從來不會滿足於對角色的認識只其一不知其二,也絕對不會只照人家告訴他的內容去演出角色」Meryl Streep 這樣形容 John Cazale。
和 John Cazale 在標準石油公司打工送信時認識並變成哥兒們的 Al Pacino,也有類似的說法:「他表演的時候能完全變成任何角色,而他的技巧就是問問題。他教我要不斷問問題但不必有答案,這就是這個表演方法的美妙之處。」
John Cazale 是 Al Pacino表演生涯每一次突破點的見證人。
Al Pacino 在外百老匯拿到奧比獎的時候,John Cazale 是同台的演員。《The Godfather 教父》、《The Godfather Part II 教父2》時,兩人扮演兄弟。接下來的《Dog Day Afternoon 熱天午後》同樣也是同台演出。
有趣的是 John Cazale 拿到 Fredo 這個角色來得比 Al Pacino 順利許多。導演 Francis Ford Coppola 柯波拉必須跟投資人大戰三百回合來力保 Al Pacino 的 Michael 角色,但 John Cazale 幾乎是一瞬間就無異議通過得到 Fredo 的角色。
Fredo在電影開場乍看完全不起眼,卻在真正關鍵時刻立刻讓觀眾感受他的明確存在感。在爸爸柯里昂大爺被街頭狙殺的瞬間,他那恐慌的雙眼讓角色性格瞬間大量爆發。據說向來難搞的Marlon Brando對他的演出印象深刻,甚至自願繼續躺在攝影機拍不到的水溝邊扮演屍體,以便讓攝影師拍攝Fredo的特寫反應。
最後證明了這個反應鏡頭確實無比珍貴。
柯波拉在《教父2》給了 Fredo 更重的戲份。一場 Michael 和 Fredo 的對手戲成為整個教父三部曲的最重要也最動人的時刻—— Fredo 絕望地癱在躺椅上和他的弟弟 Michael 對話。
「我記得拍那場戲的時候我扎扎實實地感覺到我們正在紀錄無比真實、非凡的時刻。關鍵就在 Cazale運用那張躺椅的絕妙方式。當然那張躺椅就在現場,你肯定是要躺下去,可是 Cazale 卻用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方式利用那張躺椅精準地表達整場戲的精髓。」柯波拉說。
就像 John Cazale 總是讓與他同台的演員翻過另一個表演生涯的山頭, Fredo 的角色成功之處就在於:因為有 Fredo 在場,Michael 才會加倍令人同情、加倍令人痛惡。
「關於表演,我從 John 身上學到的遠勝過其他人」因為 Michael 一角立足表演名人堂(如果有的話)的 Al Pacino 說。
如果電影是一場棒球比賽,John Cazale 毫無疑問就是《教父》、《教父2》的 MVP,也早該為他的表演貢獻入列表演名人堂。
▉ 越戰獵鹿人的無價保險金
以《教父》中 Fredo 角色成名的演員 John Cazale 一生只演過五部電影,這五部電影全部都是經典,而 John Cazale 在這五部電影中的角色都有一個明顯的特質:
深不見底的悲傷。
「找他演戲對我來說最令人著迷的部分,就是他身上總有一種無比巨大的悲傷。而且這種悲傷的來源完全是個謎。我不是那種堅信要侵入演員的隱私才能進入演員內在的導演。但我的天啊,那種悲傷真的無所不在,每一個鏡頭都是!」已故的《熱天午後》導演 Sidney Lumet 說。
《教父》中的兄弟同時也是現實生活中的哥兒們 Al Pacino 眼中,John Cazale 是個慢條斯理、若有所思的人。
曾當過室友的他這麼形容跟 John Cazale 吃一頓晚餐的節奏:「很可能你早已經吃完、洗完碗盤,準備上床睡覺了,他的晚餐才吃不到一半。接著他不疾不徐地拿出一根雪茄,看一看、聞一聞、點燃它,然後好不容易才吸一口。」
菸不離身的他在接演最後一部電影《The Deer Hunter 越戰獵鹿人》的時候被診斷出肺癌末期,合併骨轉移。
John Cazale 對帶他到處看病的女友 Meryl Streep 和 Al Pacino 堅稱病情好多了,他想要演戲。Meryl Streep 勉為其難答應,甚至自己也接演了同一部電影以便就近照顧。
但投資拍攝《越戰獵鹿人》的 EMI 發現了他的病況,立刻要求導演 Michael Cimino 開除他。EMI 的理由是一個隨時可能過世的重病演員會讓電影投保完工保險的保費變成難以負擔的天文數字。
「我被告知除非我擺脫掉 John,否則電影就得停拍。狀況糟透了,我花了數個小時在電話中咆嘯大吼,跟他們理論。」導演 Michael Cimino 說。
結果,有個神秘好心人默默替 John Cazale 付掉了保險金,讓電影順利開拍。
《越戰獵鹿人》男主角 Robert De Niro 付了這筆 EMI 不肯負擔的保險金,但他沒有告訴任何人。Meryl Streep 在三十年後回憶道:「他從來沒有當面跟我提過這件事,因為他就是個大方的好人。但我很肯定就是他搞定了 John 的工作。」
這筆好心的保費創造了 John Cazale 最後一次也是最成熟的演出。
《越戰獵鹿人》中的Stan角色幾乎是《教父》Fredo 的反面,在同樣的悲傷之中 Stan 充滿活力而甚至有侵略性。看著他的演出畫面你根本不可能相信他其實已經重病到有時候連說台詞都有困難(骨轉移的病人會有難以忍受的巨大疼痛)。
在搶拍完他的所有戲份後不久, John Cazale 隨即以42歲的年紀英年早逝。
「我認為藝術家總是來自於受苦的孩子(I think the artist is born in the suffering child)。」劇作家Israel Horovitz 用這句話來形容他一起長大的好友 John Cazale。
▉ 另外一個遠離非洲的旅程
Al Pacino 回憶到他在《教父》中的哥哥 Fredo,也是他現實生活中的哥兒們 John Cazale 有一回非常興奮地告訴他:
「我跟你說,我遇到了史上最偉大的女演員了!我跟她一起在公園裡演莎劇『一報還一報』!」 Al Picino 心裡嘀咕哪有什麼史上最偉大的演員,這到處留情的傢伙一定又是喜歡上隨便什麼人。
那個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27歲劇場女演員叫做 Meryl Streep。她當然是史上最偉大的女演員。
年齡相差14歲的 Meryl Streep 和 John Cazale 立刻陷入熱戀,很快就同居並訂婚。接下來迎接他們的是天大的噩耗:John Cazale 不久後就被診斷出肺癌末期,合併骨轉移。
小倆口若無其事地繼續過日子,沒有聲張,甚至還一起接演了《越戰獵鹿人》。連 John Cazale 的親哥哥都是在跟小倆口吃飯發現 John Cazale 在路邊吐血時才知道他已經病入膏肓。
頑強的 Meryl Streep 試著接更多戲,來填補未婚夫的醫藥費缺口。她不得不暫時離開 John Cazale,遠赴奧地利拍電視劇《Holocaust 浩劫餘生》來增加收入。結果原訂兩個月的拍攝時程延誤了半個月,她無比焦慮,因為她知道他的病況已經壞得不能再壞。
「她一直焦急地想拍完殺青戲然後立刻打包走人。我們甚至連跟她道別的機會都沒有。」該劇的導演Marvin Chomsky 回憶起當年的狀況。
Al Pacino 曾說,他從未見過一個人可以如此全心地奉獻給另一個像 John 這樣正在快速崩解的人。總是表現堅強的 Meryl Streep,絕無僅有地在一封給她恩師耶魯大學戲劇學院院長 Robert Lewis 信裡坦露她焦慮無比的內心:
「我的伴侶病得非常厲害,經常進出醫院(比如說現在)。我確保他受到非常妥善的治療,也一直避免在他面前擰著手表現出擔心的樣子。但我真的無時無刻不焦慮萬分,卻無時無刻不得不表現的開朗振作的樣子,心理上、生理上和情感上這真的比我人生任何一次工作都還要心力交瘁。」
John Cazale 過世這一年,偏偏卻是 Meryl Streep 表演事業起飛的那一年,很難想像28歲的她如何在這種心力交瘁之中持續專業的演出。
電視劇《浩劫餘生》讓她得到人生第一座艾美獎,同一年的《Kramer vs. Kramer 克拉瑪對克拉瑪》讓她得到人生第一座奧斯卡。
有個說法最近才透過劇組人員轉述開始流傳、還沒有得到雙方當事人證實:
《克拉瑪對克拉瑪》開拍的第二天是一場關鍵戲,電影裡這對怨偶中的太太正要向丈夫宣佈她要永遠地離開他。兩位方法派科班出身的演員對戲,飾演丈夫的 Dustin Hoffman 無預警地開始用 Meryl Streep 的私生活當素材來即興表演,目的是製造夫妻失和的表演張力。但他不該提及她剛剛過世的男友 John Cazale,Meryl Streep 當場情緒崩潰,怒氣沖沖地離開片場。
她曾在受訪時說:「我無法忘懷,我也不想忘懷。不論你嘗試多少方法,那傷痛還是會躲在你心裡的某個深處,而且會影響從今以後所有的事物。我想唯一不受到傷痛困住的方法就是吸收它、同化它。」
這時候的她活生生已經化身未來那部電影《Out of Africa 遠離非洲》的故事主人翁 Karen。
為了徹底向前走,Meryl Streep 決定盡快搬離她和 John Cazale 同居的公寓。他哥哥的一個朋友正好長期在國外旅遊,便將房子暫時借給了她。幾個月後屋子的主人回來了,並請邀請 Meryl Streep 繼續住下來。
再過幾個月,Meryl Streep 和屋子的主人雕塑家 Don Gummer 結婚。迄今他們擁有四個小孩,最大的孩子已經36歲。這段婚姻就像 Meryl Streep 的表演事業一樣,淵遠流長而且結果繁盛。
____________________
@myVideo影音隨看 租借《教父3:導演剪輯版》:https://pse.is/3bmlp3
《教父》全系列:https://pse.is/3bmgnc
徵信社打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鬱金香泡沫中練成的《X-Men X戰警》電影】#葉郎電影徵信社
在醜聞纏身的導演 Bryan Singer 走下神壇以及晚景淒涼的 Fox 將自己賣身給 Disney 之後,Fox 的《X-Men X戰警》系列電影也在今年命運多舛的《New Mutants 變種人》上映之後正式畫下句點。
種種新消息很容易扭曲我們對於整整20年前開始的X戰警系列電影的舊記憶,遺忘了就是這系列電影開啟了一切:Sony 的蜘蛛人系列電影、Marvel 的鋼鐵人系列電影和之後的一切。
2000年的《X戰警》實際上定義了21世紀好萊塢電影產業的基本運作規則。而這樣的超能力卻是起於一場泡沫經濟的灰燼.......
▇ 我以為我會暴富(但是我沒有)
1993年在美漫市場一片榮景的樂觀氣氛中,《Sandman 睡魔》著名漫畫編劇和奇幻小說家 Neil Gaiman 在一場演講中對數千名漫畫從業者說了一些不中聽的預言:
「你們正在狂賣大量漫畫書給同一批人,因為你們拼命洗腦他們說這是一種未來會帶來極高收益的投資。然而你們賣給他們的產品其實是是什麼都沒有的泡沫,或是者說是鬱金香,而終有一天泡泡爆了之後,這些一文不值的鬱金香就只能在倉庫裡頭任它腐爛。」
Gaiman 在這段著名的「鬱金香演說」中提到的是發生在1637年的史上第一個經濟泡沫化事件——荷蘭的Tulpenmanie 鬱金香狂熱。在瘋狂炒作之後,鬱金香的市價突然掉到只剩1%的價值,讓參與炒作的買家一夜破產。
1993年這時候 Marvel Entertainment 的老闆是四年前才剛入主的美國富商 Ron Perelman。很有商業手腕的他不僅立刻就推 Marvel 股票上市讓自己大賺一筆,而且開始利用資本市場來的新資金到處收購上下游企業的股票(比如漫畫經銷商、卡牌遊戲公司、玩具製造商),並不斷向股東編織一個 Marvel 集團即將大發利市的夢。
Marvel 確實開始大發利市。1991年之後,營業額從1億美元、2億、4億這樣令人嘖嘖稱奇的級數一路朝向1993年的營收最高峰衝去。他們的秘訣就是不斷地改版同一本漫畫書的封面並加上各種噱頭十足的特殊印刷技術,藉以說服漫畫迷一再重複買購買同一本漫畫。漫畫迷因此轉職成為收藏家的新角色,一口氣訂20本但只會拆封1本來看,其他19本則像300多年前的鬱金香一樣則放在倉庫裡等待升值或者腐爛。
1993年之後,這個漫畫投資熱果真如 Neil Gaiman 預測地開始泡沫化。漫畫迷突然收手,讓 Marvel 的漫畫銷售量一口氣掉了70%,股價也跟著從每股35.75美元的高峰暴跌到三年後的2.375元。
漫畫市場泡沫化了,Marvel 必須賣一個新的夢給賠到脫褲子的股東們。於是 Stan Lee 長期以來沒有受到重視的電影夢終於被大老闆們拿出來認真看待。
▇ 從灰燼中誕生的X戰警電影
《X戰警》的漫畫出自 Stan Lee 1963年的靈機一動。他自問:幹嘛一定要解釋超級英雄的超能力從何而來?與其一直編造各種放射線意外(綠巨人浩克、蜘蛛人、驚奇四超人.....),為什麼不讓他們與生俱來就是如此?
這一系列新角色的供應趕上了1960年代 Marvel 讀者胃口大開的熱潮,並在1970年代被新的編劇 Chris Claremont 強化關於偏見歧視的主題,快速成為當時 Marvel 最受歡迎的 The Uncanny X-Men 系列漫畫(後來的 Fox 電影主情節就是根基於此系列故事)。
Stan Lee 日後將工作重心轉向全力推動將他一手打造的X戰警、蜘蛛人、驚奇四超人等超級英雄搬上大銀幕的夢想,並領導 Marvel 成立的新製片部門 Marvel Films(現今 Marvel Studio 的前身)。然而大家對於 Marvel 漫畫電影卻一直興趣缺缺。先有1986年《Howard The Duck 天降神兵》的慘痛經驗讓好萊塢對 Marvel 電影退避三舍。加上 Marvel 故事本質上比DC的超人或蝙蝠俠更需要大量昂貴特效,而電腦動畫特效技術成熟之前根本沒有人覺得 Marvel 改編電影會有經濟效益。
等到電腦動畫技術終於準備好橫空出世的時候(大約是《Terminator 2 魔鬼終結者2》、《Jurassic Park 侏羅紀公園》前後),Marvel 偏偏正焦頭爛額於破產危機。
拍電影最重要的關卡是跟銀行往來,而跟銀行往來的前提是公司的財務報表必須像樣。於是為了改善體質,先前用 Marvel 的名義買了不少玩具商 ToyBiz 股票的 Marvel 老闆 Ron Perelman 突然心生一計:不如用公司僅有的現金把 ToyBiz 剩餘的股份也買進來,然後把兩家公司合併成一家之後 Marvel 難看的財務報表就可以被長久以來賣 Marvel 玩具收入穩定的 ToyBiz 給洗白。
計畫通 Perelman 的神鬼妙計最後峰迴路轉地出現意料之外的結局:他為了整併案和股東打了兩年的仗,還不惜在1996年替 Marvel 聲請破產藉以合法排除股東的干擾。總算買下 ToyBiz 並完成與 Marvel 的公司整併大工程後,身心俱疲的他卻決定告別 Marvel , 讓 ToyBiz 的兩位玩具大亨 Isaac Perlmutter 和 Avi Arad 突然搖身一變成為 Marvel 的新主人。
Isaac Perlmutter 和 Avi Arad 這兩位以色列商人把他們節儉(aka 刻薄)的經營風格帶來 Marvel,並創造了紐約上班族圈最有名的都市傳說:據說 Marvel 總部連每一個員工可以使用多少迴紋針都有總量管制,迫使員工經常必須去垃圾桶翻找廢棄文件上的迴紋針。直到近年被 Disney 收購後,據說 Perlmutter 仍然維持數十年如一日的管理風格,親自把關每個員工的核銷請款。
都市傳說之外的現實是兩位節儉的以色列商人也可能沒有別的選擇,他們接管的是一家剛剛從財務地獄爬出來的破產企業 。被他們延攬來的企業重整大師 Peter Cuneo 就以「癌症化療」來形容這個階段必須錙銖必較的 Marvel。
Stan Lee的電影夢仍然留在 Marvel 的藍圖中,只是他們的實踐方法不得不做出一些面對現實的調整。
在最谷底的2000年,Marvel 的現金一度只剩下 300萬美元,所以他們終究認清自己眼前無論如何是不可能獨力投資拍攝一部電影。於是 Marvel 改採出賣超級英雄、授權給別人拍電影的策略,而除了賺點授權費和微薄的票房分紅之外,最重要的是寄望電影的上映可以替 Marvel 帶來更直接、更快速的週邊玩具收入。
兩位玩具商人的這一點玩具生意盤算讓《X戰警》系列電影變為可能,但日後也為了自己一手扶持敵營的錯誤決策而悔不當初。
▇ DC陣營也幫忙推了一把
1993年 Marvel 叫賣多年的《X戰警》電影版權終於在Orion Pictures、Coralco Pictures、Columbia Pictures 等片廠先後 pass 之後,成功說服 Fox 花錢買下。而這個奇妙的因緣甚至得歸功於 DC 陣營的超人。
Fox 買下《X戰警》的決策背後關鍵人物是《Superman 超人》導演 Richard Donner 的製片妻子Lauren Shuler Donner。事實上長期為 Warner 服務的 Donner 自己的製片公司辦公室就是設在 Warner 片廠裡頭。過去在 Warner 參與超人、蝙蝠俠等系列電影的工作經驗,讓她積極遊說 Fox 買下 X戰警,甚至直接以該片製作人的身份代表 Fox 去 Marvel 出價。
後來執導該片的導演 Bryan Singer 也從《超人》導演 Richard Donner 身上得到的價值連城的錦囊妙計:延攬嚴肅的演員來扮演主角,就像《Batman 蝙蝠俠》中的 Jack Nicholson 或是《超人》中的 Marlon Brando 一樣。
在此之前許多好萊塢電影的反派經常是丑角一般的呈現方式,多數嚴肅演員不會有興趣接演。而身為同性戀者的 Bryan Singer 成功地以故事中的歧視議題吸引到同樣是同性戀者的資深莎劇演員 Ian McKellen 同意接演故事中的反派萬磁王,和另外一位同樣演過莎劇的 Patrick Stewart互相叫陣。這個成功策略製造了一場又一場充滿戲劇張力的的好戲,並在幾年後由新一代演員 James McAvoy 和 Michaek Fassbender 接棒演出。這正是《X戰警》系列電影成功的關鍵之一。
DC陣營對《X戰警》的另外一點推波助瀾,甚至無心插柳地促成了整個 Marvel 電影宇宙的誕生。這個幫忙推一把的好心人是 DC 電影《Batman & Robin 蝙蝠俠4:急凍人》。
《蝙蝠俠4:急凍人》在 Warner 片廠拍攝的時候,隔壁攝影棚是 Lauren Shuler Donner 監製的《Volcono 火山爆發》正在趕工拍攝。Lauren Shuler Donner 當時有個才剛從學校畢業的漫畫迷助理,經常去隔壁攝影棚偷看蝙蝠俠劇組,並在該片慘遭滑鐵盧(並使漫畫改編電影一度成為好萊塢人見人怕的燙手山芋)之後,一直在小腦袋裡擅自替 Warner 檢討到底哪個環節錯了。
這位年僅24歲的小助理稍後因為被老闆發現私底下一直在製片公司的下一個計畫《X戰警》劇本初稿上貼黃色小紙條的各種分析筆記,而被 Lauren Shuler Donner 直接請去她的辦公室裡,要他跟老闆一起工作。隨後他還得到了人生第一次在電影中的正式掛名。
他是2000年《X戰警》片尾演職員表中的協同製片。The name is Feige, Kevin … Feige.
▇ The Rise of Kevin Feige
正在替《X戰警》工作的 Kevin Feige 從隔壁棚的《蝙蝠俠4:急凍人》的慘敗歸結出一個真知灼見:他認為這些人錯在無心拍好看的電影,一心只關切好賣的玩具。
他和自己的老闆 Lauren Shuler Donner 則從來不關心玩具的生意,只想拍好看的電影。這就是為什麼《X戰警》系列電影能夠持續不墜地在20年間產出13部電影(直到 Fox 把故事線搞得太混亂而讓觀眾再也跟不上)。
鏡頭轉到 Marvel 總部辦公室裡,一心只想賣玩具的 Isaac Perlmutter 和 Avi Arad 兩位以色列商人卻一路把 Marvel 角色授權給別人拍電影,只想坐收衍生玩具的錢。等到《X戰警》和《蜘蛛人》開始驗證了這世界有很多觀眾願意掏錢看 Marvel 電影時, Marvel 才開始後悔當年為了微薄授權收入就出賣超級英雄的輕率決策。
Marvel 收到來自Fox X戰警的授權費僅只 280萬美元,而第一集的票房分紅則收到約600萬。可是該片全球票房實際近3億美元,扣除電影院抽成和製作成本之後 Fox 的利潤可能高達7000萬美元,Marvel 一口氣調度這麼多自家超級英雄外出賣臉打工,最後卻只拿回不到人家收入十分之一的打工費。
實際上,一直到2019年 Disney 完成 Fox 的收購、讓X戰警重回 Marvel 大家庭之前,Marvel 花了十多年的時間用盡各種方法試圖奪回X戰警,甚至不惜以破壞X戰警為手段。
Fox 曾為了 Marvel 鑽合約漏洞在另外一個影集中使用「Mutant 變種人」一詞而在法庭大戰。雙方也曾為了幾乎同一時間想把「Quicksilver 快銀」(既是變種人也是復仇者聯盟成員)放進自家電影裡而發生不快。心狠手辣的 Perlmutter 甚至不惜企圖扼殺X戰警和驚奇四超人的受歡迎程度,祭出禁令禁止漫畫家為此系列漫畫創造系列角色、大幅減少兩個系列漫畫曝光度(甚至直接腰斬漫畫)以及拒絕生產相關玩具的授權申請等。
然而終極的復仇還是想辦法推出可以跟 Fox的《X戰警》對抗的電影。
2005年,財務體質改善後的 Marvel 終於和 Merrill Lynch美林證券達成協議,用鋼鐵人、雷神索爾和美國隊長等角色做人肉抵押,取得5年5.25億的資金,預估至少可以用來拍10部成本大約4500萬到1800萬之間的電影。他們的風險是如果這個十部電影搞砸了,這些當成抵押品的角色將變成是銀行的資產。
2007年另一個超級英雄終於到位:《X戰警》拍攝現場上那個負責緊盯細節的漫畫迷助理 Kevin Feige 正式被任命為 Marvel Studio 的主席,而他人生第一部正式掛名為製作人的電影叫做:《鋼鐵人》。
——————————————
X-戰警系列最新作品《變種人》myVideo線上看👉👉 https://pse.is/39js5j
X-戰警全系列,myVideo線上看👉👉 https://pse.is/38mftt
徵信社打工 在 徵信社工作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徵信社 工作,薪水高嗎? 專業辦案透明價位24時免費諮詢0800-250-555. A:薪水的多寡,跟員工本身的工時、專業、以及工作性質有關,同樣性質的工作,A一個月30K正常上 ... ... <看更多>
徵信社打工 在 求職請先投履歷】 最近#立達徵信社...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徵信社 工作薪水高嗎-薪水考量就是這麼一回事。不少朋友其實蠻想投入於徵信社,但是一者擔心該行業從事不法、二者不知道徵信社的待遇,立達徵信社以下行內 ... ... <看更多>
徵信社打工 在 徵信社 的推薦與評價
與徵信社有關的話題. ... 如題,肥宅我最近收到立*徵信社的業務助理面試,想問板上的有沒有人也在徵信社上班,想問一下業務助理大致需要做什麼工作,是不是沒辦法準時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