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餐廳做MealKit料理懶人包有優勢嗎?
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避免外出,減少實體活動,我們取得大量的居家時間,飲食模式不同以往。這讓餐廳苦惱,卻讓雜貨零售商成長,其中,meal kit(料理懶人包)是銷售亮眼的一種產品。
Meal kit目前沒有妥適的中文翻譯,有謂快煮餐、食材配送、鮮食配送、餐點DIY配送箱,但我認為,都不若「料理懶人包」來得貼切。簡單來說,meal kit把生鮮食材、料理半成品與食譜捆綁在一起,比傳統意義的烹飪方便,因為食材已經幫你配好、處理好,還有料理步驟可供參考;又比外帶外送的餐點新鮮,因為你是自己動手做菜,現煮現吃。
台灣疫情升級、餐廳被禁止內用後,也有獨立餐廳推出meal kit,我最近反覆舉的例子就是Gēn Creative與Club Voilà(Ephernite子品牌),它們讓人耳目一新,不過,meal kit不是現在才在台灣問世。
早在2016年台北就曾有meal kit專賣店「Phoebe’s Kochhaus 菲比食事」,可惜走在太前面;Green & Safe的「食材百寶箱」也行之有年,唯欠缺食譜與配料、處理,可謂meal kit前身。至於現時有在營運、真正意義的meal kit品牌,台灣則有「樂煮 Let’s Cook」、「FoodGo Box 今晚想自己煮」等等。
疫情前,meal kit在台灣乏人問津;進入非常時期,至少我自己,才親身體驗meal kit的魅力。然而,進一步查閱資料後,我也才發現,meal kit這個六、七年前在國際募資市場非常火紅的網路新創項目,商業模式是遭受質疑的;疫情中,獨立餐廳推出meal kit,也只是一種變通之策。
本文將試圖探討以下議題:
1️⃣ Meal kit的市場概況為何?
2️⃣ Meal kit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3️⃣ 獨立餐廳做meal kit是否有優勢?
#MealKit的市場概況
Meal kit在台灣,是小眾之小;在國外,雖和傳統雜貨零售相比仍屬小眾,卻也發展出一定的市場規模,且有眾多業者。根據「Business Wire」的數據,美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meal kit市場,2020年的市場規模來到23億美元(註1);放大到全球的範圍,綜合「Business Wire」、「Grand View Research」的分析,2020年全球市場規模來到80億至100億美元之間,並預期接下來七年將以複合年均成長率約13%繼續茁壯,2027年全球可望達到200億美元的規模。
在美國,meal kit新創業者如Blue Apron、HelloFresh,零售巨擘如 Walmart、Amazon,以及某些獨立餐廳,都投入meal kit的競爭。Meal kit的產品也愈趨多元化,除了在餐點風格上的變化(各種異國料理)、飲食需求上的專精(如素食者、健身者),產品設定上,起初的「cook and eat」(需要或多或少的烹調)之外,也往「heat and eat」(不需烹飪、加熱即食)發展,這就比較像微波爐或烤箱加熱的電視晚餐了。
若查詢meal kit的歷史,一般認為以下二家瑞典企業為先驅:Middagsfrid,創立於2007年;以及Linas Matkasse,創立於2008年。二家公司目前都仍健在。
Blue Apron是美國市場的先行者,2012年誕生,據說參考了瑞典的Linas Matkass,雖然同期有HelloFresh(總部在德國)、Plated二家競業,Blue Apron獲得的媒體聲量與創投資金卻始終走在前面。然而,Blue Apron如同彗星路過,2017年在紐約證交所IPO可謂慘烈災難,其後每況愈下,疫情雖有幫助業績,現又回到掙扎狀態。
2016年時,美國已有超過150間meal kit業者,也歷經分眾化的過程(如專攻素食的Purple Carrot),在Blue Apron上市前後也有一波整併潮。現在,美國市佔最高的meal kit業者是HelloFresh,這家德商同時在十四個國家營運,美國是其主要市場,2020年美國的全年營收逼近25億美元,年成長率102.3%,也拜疫情所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零售巨擘、雜貨零售商加入戰局。Amazon在2017年併購美國有機超市Whole Foods引起業界波瀾,後逐步推出meal kit服務,去年才讓meal kit固定上架全美Amazon Fresh;也有幾間超市併購meal kit新創,如Albertsons收購Plated(2017)、Kroger收購Home Chef(2018)。Walmart也從2018年起推出自己的meal kit。
以上美國市場發展歷程,我將有另一篇專文提供更詳細的說明。
Meal kit新創業者的發展,為什麼會走到IPO困難,或者被雜貨零售商併購呢?這就和其商業模式有關了。
#MealKit的商業模式
Meal kit的訴求是什麼?我認為這個說法相當貼切:它是在餐廳內用、外帶外送、買菜自煮以外,第四種飲食消費行為,自給自足的程度,介於外送與自煮之間。
Meal kit比傳統烹飪方便許多,省時間省力氣,理由在於,它幫你完成規劃菜單、買菜、備料等等,在家自煮的繁瑣雜務;一道菜的內容,通常包含生鮮食材、醬汁、其他調味佐料、料理半成品以及食譜,某些食材甚至已經洗好、切好。對於廚藝欠佳的煮夫煮婦而言,meal kit是在家做出餐廳水準菜色的機會;對於熱愛嘗鮮的吃貨來說,meal kit也是拓展味蕾、嘗試異國風味的方案。當然,新鮮現煮也符合健康訴求,而針對有飲食限制或特殊飲食需求的消費者,例如素食主義、減脂增肌,某些meal kit特殊菜單也令飲食規範更好遵守。
這類料理懶人包,可謂數位時代的產物。Meal kit的先行者皆屬網路新創,設立之初就採取線上訂購與配送,且大多綁定 #訂閱制,以確保營收基礎。亦即,如今的meal kit產業是從線上起家的,實體零售在幾年後才跟進。並且,其初期成長大多來自都會區收入較高、年紀稍長的Y世代(1980年代、1990年代出生者),代表其消費門檻是比較高的—有數位能力,並擁有較多可支配所得。
這也預示了meal kit業者面臨的挑戰。
首先是價格。在美國,一人份的meal kit定價約莫介於8美元至12美元之間,差不多是在大眾餐廳能飽餐一頓的價格,也比傳統意義的買菜自煮貴上許多。方便性是要付出代價的,也限制了meal kit的目標客群。
再來,訂閱制反成為消費者卻步的理由。一般訂閱方案為一週二到四餐,視餐數與份量有不同的運費規則,基本上愈多餐就愈容易免運、單價也愈低,但愈多餐也代表消費者的承諾是愈高的。然而,我們都清楚每天的食欲變來變去,上餐館、叫外賣也很方便,更何況,有時候就是不想煮飯。假設我這週想少煮二餐meal kit?或者我接下來一個月都想休息?管理訂閱成了一件麻煩事;顧客忠誠度也不高。
因此,現時許多meal kit業者強調無需訂閱,或者管理訂閱容易,想取消、跳餐隨時隨地。
然而,為什麼網路新創meal kit業者起初會採取訂閱制?那是因為,業者必須綁定較高收入的用戶,才能彌補目標客群較小眾的落差,也才能彌補高昂的營運成本與費用。
開一家meal kit公司的成本與費用很高。你需要大量的人力來理貨與包裝,也需要大量的包材,物流與後勤也複雜,因為牽涉到容易腐壞的生鮮食材與料理半成品。行銷也花錢,因為要留住舊客很難,開發新客也面臨競爭。
於是,#營運成本高昂、#顧客忠誠度低,成為meal kit商業模式的二大弱點。
已經擁有基礎建設的零售巨擘與雜貨商,如Walmart、Amazon、Kroger,因此看到入市機會。這讓Blue Apron一類網路新創起家的meal kit業者面臨更沈重的壓力。
#獨立餐廳做MealKit是否有優勢?
了解meal kit的產業概況後,我們就會明白,獨立餐廳做meal kit,完全不能把自己當作meal kit業者。不僅沒那個資本,也不需要玩高營運成本、低顧客忠誠度的遊戲。但是,疫情中,餐廳被禁止內用的情況下,餐廳在思考能提供什麼不一樣的產品給消費者時,meal kit確實是一個選項。
亦即,把meal kit當作外帶外送的一種變形。
和傳統意義的外帶外送相比,meal kit作為一種料理半成品與食材的組合,交由消費者自己在家烹調,可以避免餐點在運送途中狀態劣化的風險。我們都清楚,外帶外送的餐點,和內用相比總是差一些,如果能讓我們說出「冷了也好吃」、「味道沒什麼改變」,就已經是高度讚美了。而meal kit,就是把料理的完成階段交到消費者手中,我們在家能夠掌握料理的狀態,關鍵的調味與備料,餐廳大廚又幫我們準備好了,所以好吃的機率會比較高。
#專業主廚的烹飪知識與技藝,可以發揮不同的創意。這仍然是 #廚師的主場。
不過,如同所有meal kit,價格會是一個問題。多數美國市場調查報告都顯示,meal kit定價偏高,是許多消費者不繼續使用服務的原因。獨立餐廳做meal kit,也會面臨價格怎麼設定的問題,即便用很好的食材,還有支持食材供應商的美意,但如果定價最終和內用差不多,或者不比外帶外送便宜,消費者就會開始打算。
於是再度顯示這個困境:以內用為主的獨立餐廳,除去內用服務後,其價值不容易被彰顯。除非已有堅強的品牌力,並已進入民生消費性用品(consumer packaged goods)的領域,否則,餐廳轉型推出商品,並不容易。
當然還是要再細分業態。獨立的fine dining餐廳,疫情中轉型做外帶外送、meal kit或其他商品,會相對困難,因為其提供給消費者的價值,較難被證明,業績因此難以和正常營運時齊平。客單價調低,量就要變大,但能變多大?客單價較高,量就會變少,而少了服務、裝潢、氣氛、美感等等現場體驗,非內用的定價,到底該怎麼定?怎麼做對餐廳是比較好的,能夠支付員工薪水、房租、食材費,是業主的數學習題。
一個餐廳做meal kit的正面案例是英國的小型披薩連鎖店「Pizza Pilgrims」。根據《華爾街日報》去年五月底的報導,Pizza Pilgrims在倫敦地區有十三間分店,去年推出「平底鍋披薩組合」,內含發酵好的麵團、番茄醬、莫札瑞拉起司與橄欖油,並有線上教學影片。報導當時,Pizza Pilgrims已售出一萬二千組,有10%回頭客。不過,披薩仍是相對適合外帶外送與商品化的品項,Pizza Pilgrims比單獨的餐廳也大上不只一個層級。
在談到為什麼做此披薩組合時,Pizza Pilgrims的創辦人Thom Elliot表示:「如果我們能打平收支,並且在社群媒體上有聲量,就值得做。」打平收支很難,但如果什麼都不做,就徹底喪失和客人互動的機會。若有社群聲量,也是不錯的宣傳。
其實,疫情中做的一切努力,就是為了保住員工、支付房租、維持動能。這是最實際的目標。
疫情下,餐廳的營運轉型,目標也轉型。台灣餐飲業者接下來可能面對部分內用、部分外帶的情況,該怎麼安排後勤,又是另一件功課了。
同時也有1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650的網紅我媽叫我不要創業 !,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是否總是不斷付出、不斷取悅對方,想成就一段感情卻讓心裏感到不平衡? 其實一箱情願的付出是因為你對他人產生期待感,期待對方給你相等的回應, 得不到就會感到委屈、難過,然而有怨懟的感情該如何走得長久呢? 你該做的事情是面對自己的懦弱,收回對他人的依賴感, 尊重彼此的意願,才能顯化自我價值;成為最好的...
「德商 薪水」的推薦目錄:
- 關於德商 薪水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德商 薪水 在 小說家之眼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德商 薪水 在 龔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德商 薪水 在 我媽叫我不要創業 !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德商 薪水 在 歐馬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德商 薪水 在 歐馬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德商 薪水 在 Re: [請益] 外商調薪- 精華區Tech_Job 的評價
- 關於德商 薪水 在 商學院文組薪水- 工作板 的評價
- 關於德商 薪水 在 有人知道Solvent GmbH Taiwan Branch德商風電能源技術 ... 的評價
- 關於德商 薪水 在 外商光環就是不一樣?高雄大型徵才活動唐吉軻德頂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德商 薪水 在 商業周刊(商周.com) - 【薪水3萬被叫去頂5萬的差 的評價
- 關於德商 薪水 在 Re: [請益] 外商調薪- 看板Tech_Job 的評價
- 關於德商 薪水 在 [請益] 外商年薪vs一線豬屎RD - 看板Tech | 外商公司薪水ptt 的評價
- 關於德商 薪水 在 [請益] 在台北的外商科技公司? deacon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德商 薪水 在 小說家之眼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會焦慮追不上前輩嗎?🥺
我剛開始工作的時侯超級焦慮XDD
我在德商當業務助理的時侯,上頭是很厲害的行政主管,就亞洲總部的老大是業務打天下那種,基本只管跟德國大老闆的溝通。亞洲部業務外的事情,所有行政包括公司設立、招募、工作流程甚至跟會計溝通都是這個主管一手包辦的。
她甚至能想辦法跟超級在乎時程規則的德國人溝通到亞洲就是會有急單,硬是要到工廠端幫忙安排產量XDDD(如果我去問,就會被果斷拒絕哈哈哈)
閒聊的時侯我有一次跟她說很羨慕她什麼都會。
她沉默了一下,「我才羨慕你們咧。」
「咦?」我知道我看起來一定一臉呆。
「你們還有很年輕,還有很多可能啊——」她聳聳肩,「我覺得我雖然掛經理,但其實每天做的事還是都是辦公室小姐。」
但我想她的意思大概是,她工作很厲害是沒錯,但就是「這樣」了,雖然她的氣場就是幹大事開疆闢土的人,還是覺得卡住了。
那次對話之後我其實一邊困惑又一邊覺得,好像真的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優缺點。
年輕有彈性有選擇,但沒經驗沒資源。
資深了有能力有氣場,但彈性也變小了。
尤其爬得薪水職位越高,當工作不是那麼符合自己期待的時侯,好像要換就有更大的難度,也要更大的決心😥😥
嗯……那你怎麼看這件事呢?🤔
A. 資深有經驗好
B. 年輕選擇多讚讚
C. 選擇困難啦哈哈哈
#職涯 #找工作 #思考 #資深 #菜鳥 #上班 #羨慕 #可能性 #規劃 #個人成長 #職場 #工作 #語錄 #抉擇 #年輕 #對話 #轉職 #焦慮 #調適
德商 薪水 在 龔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龔成問答信箱】(Q15281-Q15300)
Q15281:
Hi 龔成老師,我26歲,月入6萬,現金儲蓄120萬,暫時放8成儲蓄落銀行做3個月定期,每隔3個月做一次。不知按現今社會情況和未來變化,最明智的做法是什麼?
幾年前買過幾隻股票都蝕錢離場,不太敢再買股票,如要令財富增值,應該從何入手?thank you! 祝身體健康!
龔成老師︰
你過往失敗的投資,很大可能是跟你投資知識不足有關。
我地投資增值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為自已創造穏定現金流。
以你年紀計,應以增值為主。定期雖然可以賺取利息,但利息回報也不高,所以唔係咁適合你。
現在你每月儲到的錢,可以5成去做月供,其餘先儲起,用一邊月供一邊儲蓄的策略。
月供方面,你可以選擇投資在平穏增長股︰盈富(2800)、金沙(1928)、恆基(0012)、中銀(2388)、港鐵(0066)、煤氣(0003)、港交所(388)、長建(1038)、粵海(0270)、領展(823)、深高速(0548)或潛力股︰比亞迪(1211),中生(1177)或福壽園(1448)。
但如果你無信心選股,你可以月供全數在盈富基金(2800),佢係一隻包括50間質素不錯上市公司股票的組合,有效平衡組合風險。到你有能力選股,才加入其他以上提及之優質股。
至於那120萬,同樣可以將一半以分注形式,慢慢買入盈富基金。例如每個月1號,不論價格高低,都用當日價格買入2手,直至這60萬用盡。
而餘下60萬和每月儲到的資金就等機會,當大市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就可以動用現金去投資,在平宜價加大力度掃貨,然後長線投資。
記住2個投資重點就係,買入必需是"優質股",並"長線持有",這樣才會對你最有利。
------------------------------------------------
Q15282:
龔老師,請問滙豐現價可買入,長期收息?
thx
龔成老師︰
匯豐(0005)作為一間大型企業,有一定規模和品牌。
但這企業的賺錢能力比過往年代已減,這刻只是一隻收息股,不要對股價增長有太大的期望。
現價計佢股息率在6.5%以上,以有長線投資價值,已可以買入。但只是收息股。
------------------------------------------------
Q15283:
Hello,師兄你好。我自己比較睇好836華潤電力,至今已經喺唔同階段入咗10萬股,平均價$10.984。
我打算喺嚟緊預計3月22號出業績之前繼續收集,想聽聽你嘅意見。
買入嘅原因如下,
1)500億市值
2)雖然2019改policy後大跌但反饋歷史其實依然每年穩定派息。根據#4,末期派息應有$0.425,因此全年派息實際超過6厘,PE全行之冠
3)以六個月平均價來説屬於低位
4)雖然每一年發電量下降但因為煤炭價格下降,所以令到生產成本下跌,轉換成實際盈利大幅上升。根據計算應該最少可以有70%盈利增長。參考1071發表預測盈利增90%-110%。
根據以上資料,所以我覺得836嚴重被低估。假設我推算正確,只要三月公布業績,應該吸引投資者重新關注,反映到股價
以上大概是我個人分析,但我想聽其他人看法
龔成老師︰
你所講"以六個月平均價來説屬於低位",這個並非有關企業本質的因素。我地投資股票,應該著重翻佢本身質素和前景,這些多少個月新高新低,唔需要去理。
至於佢最終派息多少、新一期業績會如何,我地現階段唔會知。就算跟你預期末期派息有$0.425,佢現時估價則等同6.25%股息率,但以其質素只算合理區。
再者,如果此股已佔你組合中不輕的比例,就算再平,我都唔建議你再投入資金,以免出現過度集中單一企業或行業的風險。
華潤電力(0836)其實佢本質不差,業務穩定,生意額保持增長,但就因成本問題,令盈利比較波動。其實2018年業績,生意額都有增長,但盈利下跌,加上派息大減,都是致命傷,相信佢中短期都會較弱。
另外,你預要耐心一點才有回報,同埋面對未來一兩年內,派息可能會較弱。
------------------------------------------------
Q15284:
龔成老師你好,看到你有篇黃金十年的文章,想請教一下以下問題:
如果我只做十年月供股票儲蓄每個月供$3,000合共用了$360,000,一直放在户口不動,利用複息效應滾存到20年后才取出來,比較我每個月供$1,500供20年一樣是合共用了$360,000,那個方法是回報好些?
盈富年息率是大約3.30%,想問怎樣可以做到每年有10%回報?盈富基金價格上落是跟恆生指數,是否當恆生指數上到30000點時便可以沽出一些盈富基金賺取利潤呢?
謝謝老師解答我的問題。
龔成老師︰
以年均回報率10%計︰
$3000供10年,再滾存20年 = 總回報約385萬
$1500供20年,再滾存10年 = 總回報約267萬
雖然投資資金一樣,但月供$3000計劃,累積成36萬本金時間較短,令總資金有較長時間享受複息效益,所以那個回報會明顯優勝。
買入盈富(2800)主要有兩個回報(分別是股價升幅,加上股息回報),股息不多,大約只有3%,而股價升幅,其實有升有跌,每年都會波動,但長期平均計,都有5%-10%,當然,這是不一定的。
至於沽出時間,當市場去到一個好貴架時候,我地會調整我地架持有現金比例,這些可以考慮沽出部份。至於平貴,盈富可以簡單用過往恆指市盈率來衡量,而過往主要在8-22倍區間升跌。
------------------------------------------------
Q15285:
你好~之前買左幾隻股跌左好多,要點步處?
1.閱文(772) 99.9 入左1000股
2.華南城 (1668) 2.5 入左58,000股
3.瑞聲(2018) 109入左1,000股
4.易鑫(2858) 7.7入左500股
5.中國龍工(3339) 3.08 入左54,000股
D股都揸左好耐,邊D需要止蝕走人? 邊D可以再注資? 謝謝!
龔成老師︰
瑞聲(2018)長線持有無問題。
易鑫集團(2858)則質素較一般,不斷燒銀紙,未知幾時先有較理想的盈利,對這股略有保留可考慮賣出。
中國龍工(3339)近2年生意不差,但以過去5年計,生意與盈利都有波動情況,這點不得不注意。而企業的賺錢能力算是中等,因此投資不能大注。
另外,你要留意翻閱文(0772)和華南城 (1668)雖然質素唔算差,但同中國龍工(3339)一樣,我都唔建議太大注。一來是質素未算最高,二來是資金過度集中在這3隻股票,都唔係咁理想。
你最好沽出部份,轉至其他優質股上。
------------------------------------------------
Q15286:
龔老師你好, 我今年25歲, 每月揾2.2萬, 扣除家用開銷可儲蓄到1.5萬。
我沒有投資經驗, 請問月供股適合我嗎?
每月投資1.5萬到股票市場適合嗎?會否風險太大?
感謝龔老師解答
龔成老師︰
如果你無投資經驗,唔識定平貴,月供股票就適合你。月供就係透過每月定額供款和長期進行,令買入價會自然地平均,從而減少因價格波動造成買貴貨架風險。
你尚十分年輕,是財富增值的黃金時間,投資策略應以增長力為主。但由於你無投資經驗,我建議你現時每月先用$7500去月供盈富基金(2800)。
盈富(2800)是包括50間質素不錯上市公司股票的組合,有效幫你平衡風險。而另外$7500就先儲起,到你有一定經驗才開始用佢來投資其他增長股。
同時間,你要去多讀投資相關書本、年報,新聞和課程。本人的【投資倍升股課程】適合初學者的,每一課後都會有指引比你,要你在一星期內找那些資料,溫那些內容,只要你跟著去完成,到你讀完整個課程後,你已能自己選股、投資、評估平貴,在投資上已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對你未來投資會有一定幫助。
------------------------------------------------
Q15287:
成哥,想請問981有投資價值嗎?
咩價先係合理區?
龔成老師︰
中芯國際(0981)本質不過不失,雖然仍每年的生意都有增長,但盈利就有波動,反映雖然大環境的市場在增長中,但佢的成本與售價,就未必在佢掌握的範圍,最後造成盈利波動的結果。
雖然這股都有前景,但以佢面對的情況,但好難將佢定義為好優質的股票,只屬中等,但有潛在的增長力。
另外,此股近期升了不少,現時市盈率已經去到近70倍,明顯係貴的水平。此股質素和吸引力一般,你小注可以,但要等佢回落翻較多才好落注。
------------------------------------------------
Q15288:
老師,想問1212仲可長期持有嗎?現在這個時勢,同埋是否再等它跌多d?
龔成老師︰
利福國際(1212)正面的,佢有崇光的業務,同時持有了優質的物業,啟德地都是這公司的,我相信長遠有增長力。
2016年,佢以近$74億投得啟德商業地,利福國際計劃於該地興建兩幢大廈,當中包括建立新的崇光百貨店,連同其他商業、娛樂及飲食設施,以拓展崇光百貨的零售業務,以及持有作收租用途。新項目預期將於2022年前落成。
利福國際將繼續用地產加百貨的模式發展,購入有相當價值的黃金地段,將百貨店進駐其中經營,提高百貨店的品牌及生意,物業其餘部分用作收租,長遠享受物業價值的提供、百貨店在黃金地段的業務提升、租金收入的長遠升值。
簡單來說,就是地產加百貨,購入黃金地段,注入百貨業,而百貨業務產生品牌及人流效應,從而對持有周邊地收租的利福,產生亙相提升價值的效果,絕對是長遠增值的業務模式。
近期大環境因素,難免會影響到佢盈利能力。但相信影響只係中短期,長遠質素不變。但至於佢會跌多幾多,這個無人知。我地投資唔係"估走勢",而係做"資金配置"。
現時價格已是合理區底部,已有長線投資價值,可以買入。
------------------------------------------------
Q15289:
老師你好!我今年31歲!儲蓄10萬!
月入1萬7千!今個月開始做月供6千供盈富基金和每個月儲蓄5千想做其他股票投資!
希望可以係8年之後可以做
財富增值到100萬
請問用那一款投資計劃可以令到自己增值更多
龔成老師︰
其實你現時策略己經可以,每月將$6000投入月供盈富(2800),而另外$5000我建議你先儲起,用一邊月供一邊儲蓄的策略。
現時大市只在合理區,你儲起的資金就等機會。當大市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就可以動用現金去投資,在平宜價加大力度掃貨,然後長線投資。
以恆指過去年平均回報10%計(連股息再投資),你每月投資$11000,8年後大約會增值至150萬,故這樣安排相信很大機會達至你的財務目標。
以下這些股票都適合你年紀︰
平穏增長股︰盈富(2800)、金沙(1928)、恆基(0012)、中銀(2388)、港鐵(0066)、煤氣(0003)、港交所(0388)、長建(1038)、粵海(0270)、領展(0823)
潛力股︰比亞迪(1211),中生(1177)或福壽園(1448)。
------------------------------------------------
Q15290:
龔先生你好,我係澳門的讀者 現在24歲。前幾日有見到你講月供股票的介紹,我都開始月供盈富基金(5000/月)
另外想揸多一隻進攻型股票,想問小米集團是不是都係一隻長期發展的股票? 謝謝
龔成老師︰
小米集團(1810)其實有增長力的,因為佢的產品的確受歡迎,同時處於增長狀態中。
但估值是最大的問題,佢不斷在投資,同時無人知幾時先有較理想的現金流,大家都只是憑「將來價值」去推斷,因此股價一定好波動,市場估值經常處於不一的狀態。
所以,你要預佢將來慢慢會向好,但未有確定時間,因為佢的確這刻未有較好的盈利,如果你投資不多,可以當博下佢將會會發展得好好,因為無人知結果。
如果這股只投資不能太大注。佢前景都算正面,只是有較多不確定因素。
------------------------------------------------
Q15291:
老師,想問如果長缐持有的話,590 或14 會好d!
現價合理嗎?或我應該用月供方式持有。
現時已月供:
2800 $5000
0012 $3000
823 $2000
1211 $2000
謝謝!
龔成老師:
你現時月供的,都是有質素的股票,可以保持長期月供。
如果要加一隻,上述兩股都可以,都有質素,現價都有值博率。如果要2選1,希慎興業(0014)會略好,現時已可開始。
------------------------------------------------
Q15292:
龔老師你好。我係你嘅長期讀者。
想請教你一的投資問題。
講下自己嘅情況先:35歲。同父母同住居屋。父母有小生意。暫時唔使養佢哋。我自己有stable 收入。
每個月月入大約4萬頭。扣除家用,自己用費。一個月大約可以儲25k to 28k左右。有一百萬現金做左定期,2.1%回報。
另外有四十萬買左股票。目標係未來一,二年儲到二百萬左右可以買5m 左右嘅樓。請問有咩投資可做以早日達成目標?唔該你。
龔成老師:
如果你打算1、2年內買樓,就宜較多資金持有現金,投資方面亦唔好太進取。
因為投資股票就是買企業,就算優質企業成長都要時間,2年只是一個中期,未算長。因此,到時的股價就只反映當時市況,而無人知到時市況如何,因此,當中存有一定的風險。
現時的$100萬,建議大部分持有現金,最多動用$30萬投資收息股。目標是5%、6%的股息率的收息股,例如港燈(2638)、深高速(0548)、香港電訊(6823)、工行(1398)、匯豐(0005)、置富(0778)、陽光(0435)都可以。
另外,香港經濟轉弱,未來1、2年樓價可能向下,但這可能只是中短期調整,因為香港樓長期供應仍唔夠,因此,長遠仍向上。
以你現時的財富情況,其實已經可以開始睇樓,只要見到樓價有多少少下跌,同時遇到一個心急業主,就是買平貨的機會。
------------------------------------------------
Q15293:
hi,龔老師,一直有留意你的FB,想你給點建議。
我月入4萬左右,老公也一樣,兩人加起共9萬左右。
現時開支是老公負責,供兩層樓,澳門一層(給父母住,共供100萬,供15年左右),珠海一層(投資用,每月還款人民幣7000左右) ,保險(他與兒子),給父母的家用,家庭及兒子使費,工人(一人一半,他出MOP2000)
我們自住的房子是父母全款買的,不用供。
我們是分開理財,老公負責所有支出。
我那份除自己基本使費與自己份保險及工人工資(與老公一半,所以2000)外都是存起來的,現在我手頭上有50萬左右人民幣,70萬左右港幣。
雖然基本開支也多,但老公一直以來理財意識不強,所以基本上他的那份工資沒儲蓄,由於他理財意識不強,(不會節約)我就選擇自己処理自己那份收入,其他開支也盡量要他出。
我有2個兒子,大兒子4歲,小兒子剛2個月。
我想離職,主要原因是我工作性質是服務性行業,休息時間(不是週末)及返工時間較忙,較多限制。這份工作不能兼顧兒子教育及沒自己時間。
離職後這段時間我會專注兩個兒子教育,及自我進修,如加強英文及投資理財技巧,及可以的話會做些兼職)
當我認為合適的時候,我會再出來工作的,但還未知是何時)
1.我離職是否合適,因自己沒有收入。
我能利用手頭上現金做些怎樣的投資(股票,房産我都不會)如果投資股票有什麽適合我?
及還有什麼理財適合我?或其他建議?
我一直也想投資做點小生意,我一直从事零售管理工作,所以有管理生意經驗,但自己去投資做生意卻无從入手。
補充一下,1.我現在事業也可以,得到上頭認可,再奮戰多一兩年也有昇職機會。
2.我未與老公商量離職事,我遲職老公應該不太同意,因以前我有提過離職,當時沒太深入去講。或者老公擔心他那份糧只夠開支,沒儲蓄.
3.但我認為這段時間對兒子很重要,尤其大兒子,由於一直沒太多時間專注他,他現在的性格較為任性,我想趁他還小時,多去引導他,陪伴他,令他有進步。
呢兩日盤點下銀行存款,原來我現金港幣有100萬左右,其中有60萬在做銀行定期存款,6月份到期,外幣50萬左右(上述提過的人民幣)
我本人雖對投資不是精通,但經常會留意投資,樓市方面資訊,如財經新聞,youtube視頻及一些書籍,這些我都會花時間看,也經常看你的FB,也有很大的收獲。
你推薦的書也會睇,除我講這些外,還有什麽方法可以提高自己投資,理財技巧?
関於股票,本人雖不懂分析其價值,但由於聽你講得多,我都有心水想買入,一直等機會,如金沙,中銀,盈富基金等...近呢幾個月是買入的時機嗎?具體何時可買入?應分別買入多少?我手頭100萬均可動用,除我所講的還有什麽適合我持有的?
我儲蓄意識很強,所以一直有儲蓄習慣,而且也會記帳清楚自己現金流向。
關於離職與否,本人十分矛盾,離職因舍不得薪水,繼續這份工作又會錯過教育孩子的黃金時期,是否可以透過購入股票增值,从而彌补工作薪水。
若沒工作,沒收入,本人覺得十分無安全感這,就是我一直工作的原因。
龔成老師:
1)如果將資金投資收息股,目標是6%股息的類別,例如港燈(2638)、深高速(0548)、香港電訊(6823)、工行(1398)、匯豐(0005)、置富(0778)、陽光(0435)都可以。
你現時現金數約$150萬,如果投資收息股,6%,平均每月收息$7500,你要自己衡量,如果無左正職,而單靠這個收息數目,能否令你安心。
單從財富的角度,這刻的財富應該未足以令你財務自由,不過,你這刻如果有家庭需要,就要自己衡量,無絕對的標準。同時,你可以計下,能否達至「每月收支平衡」,作為決定點。
另外,你有一層投資物業,要睇下有無方法產生正現金流,幫助你的情況。
2)我建議你與先生,計下每月的消費金額,更了解現時的情況,計算每月的平均基本支出。然後計算下,減少了你的工作收入,以及增加了$7500利息後,能否達至收支平衡,這就是你重要的考慮點。
人對未確定的野,總會有較大恐懼,你地盡量將事情確定,收入,支出,能否收支平衡等。
3)其實你可以考慮做兼職,如果你能找到,增加收入,計數後家庭每月有收支平衡,可能可以做到。
這些問題無絕對的答案,從財富角度,你在年齡唔大時盡力儲錢當然最好,但小朋友的成長都不能忽視。因此,你只能想方法取平衡。
------------------------------------------------
Q15294:
中手遊(00302)點睇佢。我3.13買入。
龔成老師:
中手游(0302)主要於中國從事手遊發行及遊戲開發業務。佢提供多種類型的手遊,包括CCG(可收集卡牌遊戲)、RPG(角色扮演遊戲)、MMORPG(大型
多人網絡角色扮演遊戲)、SLG(模擬遊戲)等。
過往生意不差,有持續的生意與盈利增長,財務數據初步正面。
不過,上市年期不算長,這會令財務數據代表性較低,同時,行業業務波動,不確定性大,都令這股造成風險。這股如果你投資不過多,持有無問題,始終不是無質素。
------------------------------------------------
Q15295:
你好!
我99.85入了美團點評,請問前景怎樣?
謝謝!
龔成老師:
美團點評(3690)我唔敢睇少佢的業務,因為真的業務巨大,同時增長快,不過,佢仍是有危有機的股票。
業務較新興,但佢現時仍在燒銀紙狀態,我比較怕這類企業。這類企業不是不可投資,而是不能大注。
因為無人知佢燒銀紙燒到幾時,因此市場對其估值都是「估估下」,這一定會帶來股價上的波動。你投資小注可以的,長期持有無問題。
------------------------------------------------
Q15296:
我之前股票 佔太多騰訊,依家沽一半,睇好亞里,但買亞里會否同類比例太多?
龔成老師:
都是同類的股票。
我地理財,就是要進行財富的配置,在各方取平衡,同一類別唔應該佔組合比例太多。
你將部分騰訊(0700)轉為阿里(9988)是可以的。但你最好計算打算合共持有的比例。你最好同時持有其他類別的股票。
------------------------------------------------
Q15297:
龔生,本人是年過五十一事無成的C9。兒子升上中學後本想找工作幫補家計,但近年社會動盪加上今年疫情突襲,至今仍差跎光陰,自覺十分失敗。
龔生你年青有為,想知你對香港的前途有什麼看法,還值得你留低嗎?
龔成老師:
成功無絕對的定義,你令兒子成長,已經是成功的地方,更何況,每個人追求的都不一樣,不是每個人都一定要成功的。
香港的優勢,的確比過往弱左,但當中的獨特性仍在,因此,仍有留低的價值。中短期香港一定會差,但長遠來說,又會慢慢好翻。
如果有時間,就多睇書及上堂增值自己,外在環境我地不能改變,但就可以先改變自己,加油!
------------------------------------------------
Q15298:
老師,金界控股的潛力是否比澳門賭業股大?9蚊入是否便宜區。有冇長線投資價值
龔成老師:
金界控股(3918)有質素的。佢是柬埔寨最大的酒店、博彩及娛樂運營商,旗艦NagaWorld是金邊市唯一的綜合式酒店及賭場娛樂城,持有為期達70年至2065年的賭場牌照,NagaWorld僱員人數超過5500人。
賭業本身是高毛利行業,而金界壟斷了金邊的業務,加上業務平穩,財務穩健,沒有未償還借貸及債務,企業有一定的質素。
但要留意,金界所發展的是較新興的市場,若然比較澳門的賭業股,金界的增長及潛力較大,但當中的風險同樣略高,因為業務難免存有不確定性,這點你要明白,亦因為這原因,若投資此股,在注碼上不能去得太盡。
$9只是合理區中下部。
------------------------------------------------
Q15299:
Hi~龔sir!最近疫情關係,加上股市情況,令我有少少有感而發。之前武漢肺炎消息一出冇耐,就話好大機會預測股市會下跌,但真係好奇怪,股市真係預測唔到。呢段時間我喺度睇個恒生指數,諗住睇下會唔會有機會低價入優質股,點知係不跌反升!
而呢段時間真係有種歷人性嘅貪婪同恐懼的感覺,有好多股票係呢段時間熱炒,多咗人買入,其實我自己都心郁郁,不過真係好在上過你堂!
同埋真係吸收唔同嘅書,加上在家工作的關係, 見到股價升得好快,有時會有感覺好似蝕咗咁, 後來理性小小睇,係短炒嘅風氣,應該要避開。
雖然可能真係會錯過賺差價嘅時候,但我相信價值投資係要避開呢樣嘢,要抵擋到貪婪的欲望。反而股市咁動盪更要留意,估計分分鐘出現警號。
感覺上恆指係咁升,背後可能有大莊家或者中央出手,個背後目的令人好多遐想,我喺呢段時間就重溫嗰陣時上你投資課程既內容
仲有睇不同嘅思考、投資書,坦白講,真係幾難同辛苦,但我相信我一定係會成功,謝謝你一直以來的分享,同埋你嘅股票班,嚟緊嗰期進階班我會再睇下時間啱唔啱,上到我就會上。期待那天分享成功的一刻!
龔成老師:
所以點解我一直強調「唔好預測中短期市況」,因為當你有翻多D經驗,你就好明白,股市根本無得估!
好多投資大師都有講,唔好預測股價走勢,我地只是投資優質股,長線,就是這樣。
另外,學識「平常心」面對股價上落,都是好重要的,成功投資者,一定要理性,無持股股價上左,唔會「覺得蝕左」,持股股價下跌,要平常心面對,再理性分析企業。
你上完初班,知識上已打好基礎,反而要訓練心理質素,相信近期的市況,都是一個很好的學習。
好,希望遲D進階班見!
------------------------------------------------
Q15300:
老師,我今年37歲,打算15年後退休,現在想儲退休的積儲,可以每月儲1-2 萬,想供十年,10-15 年後進入退休生活,屆時每月有2萬收入,請要如何報署和應買什麼月供股票
龔成老師:
當我地進行人生財富累積,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年輕人應投資較多增值類資產,而較年長的,則應投資較多保守類項目,因為年輕人的財富系統未成形,同時負擔較少,可承受的風險度較高,所以會著重增值為先。
例如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年紀漸長或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
如果你未有選潛力股的能力,未有掌握投資時機的能力,就可以簡單地投資盈富基金(2800),利用月供模式都得。跟據過往恆指過往的數據,連股息的複息回報有近14%。
現時,我地保守一點,假設回報為10%(你要將股息再投資)。
如果每月供$15000,供15年,10%回報,15年後預期會滾存到$$570萬。到時進行「現金流」部分,即是集中投資收息股,目標6%股息,每月收息約$28000。
----------------------------------------------
多謝各位提問,若然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的,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的部分刪去。
另外,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德商 薪水 在 我媽叫我不要創業 !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你是否總是不斷付出、不斷取悅對方,想成就一段感情卻讓心裏感到不平衡?
其實一箱情願的付出是因為你對他人產生期待感,期待對方給你相等的回應,
得不到就會感到委屈、難過,然而有怨懟的感情該如何走得長久呢?
你該做的事情是面對自己的懦弱,收回對他人的依賴感,
尊重彼此的意願,才能顯化自我價值;成為最好的自己,才能成就一段感情。
《 悄悄告訴你重點 》
❶ 付出前先尊重彼此的意願,不讓付出變得多餘
→ 你是打從心底不求回報的付出嗎?
→ 你的付出是對方想要的還是自己想給的?
❷ 勇於接受拒絕才能對自己負責
→ 不敢拒絕是因為你對他人產生期待,期待對方不要討厭你、否定你
→ 懂得區分拒絕是因為事情還是自己,才能不受害
→ 降低對他人的期待、提高對自己的承諾
▬▬▬▬▬▬▬▬▬▬▬▬▬▬▬▬▬▬▬▬▬▬
各節重點:
00:00 粉絲感情觸礁!
02:13 為什麼心裏不平衡會讓關係無法長久?
04:21 一箱情願的付出是因為對別人有所期待
▬▬▬▬▬▬▬▬▬▬▬▬▬▬▬▬▬▬▬▬▬▬
【 #社群經營攻略 | 禮包免費贈送 】
做電商想獲得免費流量來增加訂單數?
你絕對需要社群平台的加持💪
📚 按照以下步驟做,即可獲得社群經營攻略
❶ 訂閱「我媽叫我不要創業」Youtube頻道,並截圖下來!
❷ 到Facebook搜尋「我媽叫我不要創業」
❸ 私訊截圖畫面即可獲得 💛
\ 我媽叫我不要創業 /
‣‣ Facebook ► http://bit.ly/2Zzts5g
‣‣ Instagram ► https://bit.ly/2NF1sdE
‣‣ Youtube ► http://bit.ly/3s8Ppo4
‣‣ 來信合作 ► 220mofan@gmail.com
▬▬▬▬▬▬▬▬▬▬▬▬▬▬▬▬▬▬▬▬▬▬
你絕對不想錯過的精選影片 ↓↓↓
別騙我你沒有負面情緒,別以為你的逃避和憂鬱情緒沒人看得出來!
《心理悄悄話》EP01
https://youtu.be/KhVE_ZGcuH0
別再喊薪水太少想創業!3種心態讓你反思自己適不適合當老闆!
《心理悄悄話》EP02
https://youtu.be/rGV3fRaXQks
▬▬▬▬▬▬▬▬▬▬▬▬▬▬▬▬▬▬▬▬▬▬
#無人知曉 #感情 #感情變淡 #委屈 #取悅對方
#心理悄悄話 #我媽叫我不要創業 #成為最好的自己
德商 薪水 在 歐馬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為什麼行業的不同會影響勞動工資?
1. 人們對於該職業的討喜與厭惡程度
2. 學得工作技巧的過程難易與付出程度
3. 工作穩定與否
4. 此職業的執業者是否需要被信賴
5. 職業生涯獲得成功的機率大小
舉例:
1. 公關廣告媒體時尚產業的起薪如此低,而許多人趨之若鶩;礦工海員軍人的起薪則高得多
2. 心理諮商師需要通過碩士學歷與實習規定;路邊算命師與塔羅師人人可當
3. 一般公務員的薪水穩定,而在景氣好的時候,私人企業雖沒有鐵飯碗的保障,可是起薪高得多
4. 醫生律師會計師有社會地位,其執業的薪水就不會低於平均
5. 當一名上班族,成功機率大,薪水低;當一名NBA球員,成功機率小,薪水高
「凡身為人,只要身體和心情還不錯,多少會有這種毛病:對成功的或然率,每一個人多少都會高估;對失敗的或然率,大多數人會低估。」
「人類這種忽視危險並且奢望成功的心理,在每個人的一生當中,以選擇職業的青年時期最為活躍。對於不幸的憂慮往往被滿懷幸運的憧憬淹沒。」
先想會怎麼死,再想你要不要這樣活。
在家就來參加讀書會吧!
每週一晚上9:30
#CLUBHOUSE 同步直播中,歡迎舉手參與讀書會
訂閱我的頻道: http://bit.ly/OrMARC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OrMarc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marc_orange
工作連絡請來信▶dearmarc1122@gmail.com
_更多說書影片_ https://goo.gl/7viXT4
_給妳/你的有用提醒_ http://bit.ly/2UpUrjx
#馬克讀書會 #國富論
德商 薪水 在 歐馬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利潤與工資的升降取決於同一原因:一國財富的增長
上一章提到,工資與社會財富增長成正比,社會財富成長比越高,工資增加越多
而利潤則與社會財富增長成反比,社會財富成長比越高,利潤越低
因為眾資本家會把錢投入利潤高的行業,當競爭者眾,就導致該行業利潤率降低
利潤率難以推斷,但可藉由利息率來推估
當有錢就能賺到更多錢,那我就會想要去借錢來賺錢,利率因為需求強勁而走高,直到我覺得利潤無法cover利息
相反的,當我借了錢也無利可圖,那我就不會去借,沒人借錢利息就低,人們不想冒險,不開創新東西,社會停滯,而停滯的社會導致勞工工資下降,造成一個向下的循環
利息高,推測利潤也高
(當時的國際情勢還沒有各國央行同步升降息穩定匯市的情形)
獲得新領土、新技術、新勞工或新行業,也會提高利潤率
商人和老闆經常埋怨高工資造成商品價格上漲的不良影響,但他們從來不說高利潤有什麼不良影響。對於讓自己獲利而產生的不良影響,他們保持沉默。對於讓他人獲利而產生的不良影響,他們便大發牢騷。
在家就來參加讀書會吧!
每週一晚上9:30
#CLUBHOUSE 同步直播中,歡迎舉手參與讀書會
訂閱我的頻道: http://bit.ly/OrMARC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OrMarc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marc_orange
工作連絡請來信▶dearmarc1122@gmail.com
_更多說書影片_ https://goo.gl/7viXT4
_給妳/你的有用提醒_ http://bit.ly/2UpUrjx
#馬克讀書會 #國富論
德商 薪水 在 商學院文組薪水- 工作板 的推薦與評價
商學院文組薪水. 工作. 2021年7月24日23:26. 想請問各位版上的大大/畢業開始就業的大家,若不是理組或醫學系畢業,大家的年資與薪水都落在多少? 想了解非理組的薪資 ... ... <看更多>
德商 薪水 在 有人知道Solvent GmbH Taiwan Branch德商風電能源技術 ... 的推薦與評價
... 薪水可以直接喊攻頂,反正薪水也不是台灣這個服務處付錢的.每次找不到人修請國外技師過來支援時花錢也沒看老闆在手軟,重點是隨便餵狗一下看看同性質 ... ... <看更多>
德商 薪水 在 Re: [請益] 外商調薪- 精華區Tech_Job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BangGod5566 (忠孝東路走九遍)》之銘言:
: 想請教大大們
: 外商調薪會不會很低啊?
: 或著升等是不是因為種族比較困難?
: 台商好像比較有固定規則判斷未來薪水
既然提到外商調薪,就來聊一聊外商薪水怎麼算
外商有很多,美商,法商,德商,日商,英屬維京群島商
我待過的三間公司算2.5間美商
就以美商作為例子
首先先定義一下前提
1. 以下討論的美商已經大到有制度/上市,那種超小美商派兩個代表的當然不準
2. 不是特殊的工作,全台灣只有幾個的那種
3. 不是啊撒布魯的公司,沒在亂搞
就我的觀察
通常美商公司一大,人一嘴雜,就會開始注重升遷是否透明
尤其那種全球等級的美商,更是需要一套制度來計算薪水
人資部門以及核薪部門(有的時候是同一部門)就會開始弄一套所謂的升遷系統+公式
而這些美商,經過美國那麼多人的檢驗,慢慢的都會變成一套類似的模式(算法)
就算自己搞一套,只要人員跳來跳去,慢慢的也會被同化
(因為會不停有待過大公司的人去建議該怎麼算才公平)
所以其實都有規則可循,至少比起台灣慣老闆閉著眼睛碩士35k好多了....
請注意,這裡是一個公式,並不是一個表格,
意思就是說你要先有你的資料,放進來才算得出來
最近常看到有人問"北部PM大概多少錢?"
這種沒有個人資料的問題,當然不會有什麼有意義的答案
通常是以下幾個部分
1. 你的薪資結構 2. 你的表現 3. 當地薪資水準 4. 你的市場價值
大致上都是這樣,網路都查得到
1. 薪資結構
你是工程師?業務?保多少個月?多少分紅獎金?這個在offer職務的時候就會談定
多少職等,多少年資...
2. 你的表現
主管給你打的成績,業績,得不得主管疼
3. 當地薪資水準
在台灣就是哭哭,你要跟台灣其他公司的人平均
當然還有物價,稅法...
4. 市場價值
對於比較厲害的人(或者是比較會應徵的人)
要去美國,中國,日本,香港新加坡都不是問題
或者靠嘴砲外面就有人等著請
那麼當然要稍微加權一下
當然,這四部分不是等價的,權重就要看公司
有的公司只有(1),公務員到不行,只看年資,不看表現,吃大鍋飯養老最適合
有的公司只看(3),外皮台骨,只看薪資單還以為台灣企業,跟著台灣GDP調薪的
有的公司撿到錢,富爸爸投資,全球大徵才,歐美的高手都挖回來工作還給補助
只看(4),其他年資,能力根本不考慮
不過,除了你要先分辨你的公司在產業屬於哪一種之外
就小弟經驗以及所見所聞,還是有跡可循
既然談到加薪,就談談外商加薪的觀念
1. 你是否under pay
有時看到有人在外商開心的說我加了20%.....
但這通常是代表你當初談的offer實在是太低了...
許多外商都會有專門的team去平均各部門接近級職的薪水
有的時候是外部會有人audit (例如男女薪水要差不多,各人種薪水要差不多)
會有大幅度的加薪,除了你公司業務爆發性的成長,老闆太愛你之外
通常都是你薪水比外面實在是太低了,或者是比內部實在是太低了
怕你被挖走,或怕睪丸效應,一個部門內薪資差距過大造成困擾
不過至少公司還是願意在隔年補償啦
所以還是一件好事
但再一年能不能維持高檔就要看運氣
連續幾年1x%加薪就表示是你真的強
2. 主管打的分數其實不是很重要
待過幾間外商,發現他們都會把人治的部分降到最低
除非你很突出很紅,那你應該是走升遷(經過其他主管認同)
而非主管能給愛將比較高的薪水
不是說PLP不重要,但是常常可以發現P的再好,考績超高,薪水也增加不多
當然,不代表外商適合擺爛
P的很差的,考績很低的,會沒有升遷那條路
不升級薪水容易撞到天花板
然而只要能力維持一定,做個廖化王平,維持不被淘汰的領錢,也已經很厲害了
也是有人走不升級路線
3. 市場薪資決定九成
台灣科技業薪資偏低大概是全球都知道的事情,非常鼓勵各位外商收入稍高的人
能一起支持勞權以及維持薪資....不然薪資本土化必定是趨勢
外面薪水都很低甚至降低,你的薪水就會一直被review...最後實在太貴就砍了
所以,兩個方向,一個是讓台灣薪資都提升,這樣大家有錢賺會比較好
另一個就是隨時保持能在全球工作的能力,用國外的薪水來維持你不貴的形象
(例如我隨時可以去美國,但因為家庭因素願意在台北拿七成薪水)
不然一樣薪水停滯的機會很高,因為外面沒人請得起你啊
另外,既然薪資本土化是趨勢,但一旦應徵上了,薪資不會逐年降低
反推回去,如果聽到什麼外商在大舉擴張,絕對要趕快去應徵
因為等到擴張期完了,薪水絕對會相當的本土化,同樣條件起薪都是越開越低的
那你可能會說,我可不可以走規則一啊,同事都薪水高,隔年會調我吧?
可能會,也可能不會,但也可能把你薪水高的同事砍了然後你就一直低了.....
或者是設計新公式,幾年後到職的不納入計算...反正人家招很多
4. 加很少可能你已經到了公式的上限
就是經驗值撞到天花板了,要尋求加薪就要先求升級
不過這上限是按照當地市場設計的
像是同等級台灣的上限很可能就是比上海的上限要低
有人一換環境,除了一開始補的之外,也可能又開始狂加薪
如果有短暫外派機會不如試試看
有一些認識的人就這樣搭當地的順風車加了不少
同樣的,回台灣之後,就可能被天花板擋住而硬是被砍下來
所以記得要爭取較高的級職再回來
平調回來就可惜了
以上全部都是夢到的,純屬觀察
如果真的跟人資有雷同,皆為巧合
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147.40.17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550765515.A.AD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