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強兵:立陶宛
立陶宛是波羅的海三小國家之一,東臨白羅斯,南臨波蘭和俄屬加里寧格勒,北臨拉脫維亞,國土有33%為寒帶針葉林,幾乎是平原沒有山岳
13世紀,立陶宛大公國成立,並透過波蘭王國王室的聯盟婚姻使國力倍增成為歐洲大國,曾面對蒙古西侵下抵抗,16世紀與波蘭締結盧布林聯合正式合併,17世紀初攻佔莫斯科,卻由於長期征戰國力衰退,遭到瑞典帝國攻佔,最後被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三分滅亡
1918年一戰後獨立,但在1919年發生波蘭與立陶宛戰爭,1920年波蘭佔領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扶持建立傀儡政權,最後又被波蘭並吞,1939年波蘭滅亡後,初期併入納粹德國範圍,但在德蘇互不侵犯條約下,被劃入蘇聯的勢力範圍,1941年德國東進蘇聯又被德國占領
二戰後,又被蘇聯占領,直到1991年獨立,2004年3月加入北約組織,同年5月成為歐盟一份子,同時致力加強波羅的海國家間之合作關係,並設法與俄羅斯關係正常化,2014年烏克蘭基輔革命後,正與俄國關係急轉直下,國防安全上依賴北約及美國,2021起退出中國成立的「17+1合作」組織,宣布強化與台灣的外交關係,計畫在台灣開設經濟代表處
影片為立陶宛特戰部隊機動化作戰載具,以及在叢林中進行快速反應和作戰部署演習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歐洲與俄羅斯關係不好可以看遠因、近因和其中的導火線跟後果。這其中都跟普丁2000年開始擔任俄羅斯領導人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先講遠因,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大多數學者都是以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導致歐洲戰場爆發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端。這大概沒有什麼爭議,但問題就是這個結果是誰造成的。 歐洲議...
德國 俄羅斯關係 在 富蘭克林 國民的基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週財經大事速速讀
【雙收益策略,度過市場波動期】
近週眾多因素牽動金融市場波動,包括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已升抵疫情前高點,歐洲疫情復熾並引發多國延長封鎖限制,美國與中國和俄羅斯關係緊張,牽動投資人敏感神經。就疫情及疫苗施打來看,在歐洲藥品管理局重申阿斯特捷利康新冠疫苗之安全性與有效性後,歐洲多國已恢復接種,加上美國已通過1.9兆美元紓困方案,預期短線顛簸不會讓全球景氣脫離復甦軌道,而美中官員會談態度強硬主要是對國內民眾表態,雙方在氣候變遷、對抗疫情等領域上仍保留合作空間,應不致於重演兩敗俱傷的貿易戰。
另一方面,今年以來美國公債殖利率彈升,主要反應寬鬆貨幣政策、大規模財政刺激方案、經濟復甦帶動通膨預期等因素。儘管如此,仍有些壓抑通膨的因素存在,例如過剩產能導致產出缺口為負、高失業減緩工資上漲壓力等。因此預期短期通膨可能上揚,但是否發展為持續性高通膨,仍待觀察。
著眼聯準會態度仍將維持超寬鬆政策,部分新興國家已開始升息應對通膨,預期金融市場短線震盪後仍將回歸基本面。迎向第二季景氣換檔、通膨回溫及利率看升的投資環境,資金在不同產業與區域間輪動速度加快。建議投資人以「雙收益資產-美國與新興市場平衡型基金」為核心,同時涵蓋高息債及多元產業的高品質股票,兼顧爭取收益、防禦利率風險與跟隨景氣復甦的機會,股票部位看好「雙題材-科技及價值補漲、雙核心-美股及新興亞股」兩大主軸,可採逢震盪加碼或定期定額策略介入,掌握創新成長與景氣回歸常軌下的投資契機。
🕵♂未來一週觀察重點🕵♂
1️⃣ #美歐政策:
3/23~24聯準會主席鮑爾及財長葉倫將赴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及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作證、3/25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首場記者會(聚焦政策方向)、3/25~3/26歐盟峰會(討論歐洲數位綠色護照、疫情及地緣政治情勢等)。
2️⃣ #經濟數據:
二月零售銷售/工業生產/營建許可/新屋開工/領先指標、德國三月份ZEW景氣指數等。
3️⃣ #利率會議:
匈牙利(3/23,預期維持政策利率水準於0.60%),泰國 (3/24,預期維持政策利率水準於0.5%),菲律賓(3/25,預期維持政策利率水準於2.00%),南非(3/25,預期維持政策利率水準於3.50%),墨西哥(3/26,預期維持政策利率水準於4.00%)。
想了解完整市場動態及富蘭克林投資建議,歡迎您訂閱富蘭克林 #一周搶鮮報,每週即可收到完整的解析與投資建議唷 🙂
🔹手機版:https://lihi1.com/B9Lwc
🔹電腦版:https://lihi1.com/0wwWo
德國 俄羅斯關係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Euronews 》2/7日(饅頭主播)
* 【歐洲部分國家擬推出疫苗護照,攜帶者可跨境旅遊】瑞典和丹麥政府宣佈將推出電子「疫苗護照」,希望接種新冠疫苗的民眾借此實現跨境旅遊,方便旅遊,以拯救受疫情嚴重打擊的航空業和旅遊業。丹麥的「疫苗護照」將在幾個月後投入使用。這兩個國家的「疫苗護照」也將是民眾在本國境內參加體育、文化活動的必要證件,丹麥甚至打算要求民眾至餐廳吃飯,都必須持有「疫苗護照」。此前,冰島已經率先簽發首批「疫苗護照」,方便持證者在歐洲旅行,不過目前這一個文件構並未獲得國際認同。
首先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由於目前沒有關鍵證據證明,接種過疫苗的人群就不會感染或傳播病毒,因此建議各國不要發放此類文件:其次許多國家目前疫苗取得困難,此舉形同排除了未能取得疫苗國家民眾的必要旅行或是就學權益。
* 【「疫苗護照」在北歐國家大獲人心,法德唱反調】
據巴黎公立醫院系統(AP-HP)負責人,面對變異病毒,巴黎大區疫情已不是令人擔憂,而是恐怖!他警告,接下來的幾周會異常艱難。
根據最新數據,法國全國英國變異病毒佔每日新增比為19%(1月27日英國變種還只佔3.3%)。三種變種(英國、南非和巴西)佔新病例總數的21.3%。
目前來看,疫苗似乎已成為人們最後的希望。
北歐不少國家已率先宣佈將採取「疫苗護照」政策,讓接種疫苗的人優先享受正常生活。
不過,法國和德國強烈反對。
* 【法國加萊Arras醫院發生聚集性感染 兩周內85名醫護人員確診新冠】法媒5日報道,法國加萊海峽省的Arras醫院近期發生聚集性感染,85名醫護人員近兩周內確診感染新冠,同時,一些前來就診的病人也在逗留期間被感染 ,致使該醫院的新冠病人增加三倍。
醫院負責人表示,這次大規模感染可能與近來的變種病毒有關。
* 截至巴黎時間2月6日23時,歐洲地區累計報告新冠狀病毒感染病例33775339例,相比2月6日8時,仍然新增138042例。其中,法國新增20586例,英國新增18262例,俄羅斯新增16627例,義大利新增13442例,捷克新增8559例,土耳其新增7897例,德國新增6890例,葡萄牙新增6132例,波蘭新增5965例,烏克蘭新增4310例,荷蘭新增4130例,羅馬尼亞新增2611例,比利時新增2585例,斯洛伐克新增2241例,白俄羅斯新增1787例,塞爾維亞新增1684例,匈牙利新增1561例,奧地利新增1437例,阿爾巴尼亞新增1130例,希臘新增1113例,拉脫維亞新增1044例。此外,美國累計確診27497860例。
* 【世衛組織呼籲歐洲"加速接種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駐歐洲負責人克魯格5日表示,歐洲須在各家實驗室支持下,加快新冠疫苗接種,他呼籲制藥公司"齊心協力,在歐洲當地藥廠加入下,大幅提高產能 。他承認:很擔心目前疫苗是否對新的變種病毒有效,我們需要為其他突變做好準備。
克魯格再次呼籲支持買不起疫苗的國家,並建議富裕國家在接種疫苗達到一定水平後,加快與窮國分享。
* 【債務達一戰後最高水平 義大利央行呼籲國家警惕】路透社:義大利中央銀行行長維斯科6日呼籲加強凝聚力,必須恢復經濟增長並減少公共債務,新冠疫情將該國債務推升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最高水平。
預計到今年年底,義大利的債務將接近國內生產的160%,這對過去十年停滯不前的經濟構成了重大挑戰。儘管目前利率創歷史新低,但羅馬2.6兆歐元的債務,一年就需從國庫中抽出近600億歐元的利息支出。
* 【伊朗將接種俄羅斯疫苗】伊朗總統魯哈尼6日宣佈,伊朗將在10日之前開始接種俄羅斯的Sputnik V新冠疫苗。伊朗已經購買200萬劑俄羅斯疫苗。這些疫苗將"分幾步發送"。醫療工作者將是第一批接種對象,其次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除此之外,伊朗也購買了420萬劑英國阿斯利康疫苗。
伊朗是近東和中東新冠疫情最嚴重的國家。
* 【緬甸數千人示威抗議政變 軍政府關閉社交網絡】數千名緬甸人6日在仰光舉行遊行示威,譴責政變,要求釋放翁山蘇姬。目前抗議標語#WeNeedDemocracy、#HeartheVoiceofMyanmar 和#Freedomfromfear 的標籤,在緬甸及緬甸以外地區在社群網站上已被使用數百萬次。
Facebook早在軍事政變當天在緬甸被"中斷",2/5日開始,緬甸也切斷Twitter和Instagram。緬甸主要電信信之一的挪威電信集團Telenor證實,當局已下令封鎖這些平台,"直到另行通知"。
* 【美國貿易逆差2020年至12年高點】路透社報道,由於新冠疫情擾亂了商品和服務的流通,美國貿易逆差在2020年激增至12年來最高水平。
美國商務部5日表示,去年貿易逆差增長17.7%,至6787億美元,為2008年以來最高。商品和服務出口下降15.7%,至2010年以來最低水平。商品和服務進口下降9.5%,是4年來最低點。
出口暴跌導致去年經濟萎縮了3.5%,是1946年以來國內生產總值的最大降幅。
* 【納瓦尼案使歐盟與俄羅斯關係進入低谷】路透社:莫斯科(路透社)報導歐盟外交及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爾5日與俄羅斯外交大臣拉夫羅夫會談時表示,由於納瓦尼因誹謗案再次出庭,歐盟與俄羅斯關係進入低谷。
納瓦尼5日因涉嫌誹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老兵而重返法庭,但他否認誹謗罪。
納瓦尼的入獄引發了西方國家釋放他的呼籲,並為俄羅斯與歐洲的緊張關係增添了新的不確定性。
* 【法國私營部門去年減少36萬個工作職位】法媒5日報道,法國國家統計局公佈,在連續五年增長之後,2020年法國私營部門共減少了36.05萬個受薪職位,下降了1.8%。
因為疫情封鎖和衛生限制的增加。一些行業開始再次下滑:工業經歷了"自2010年以來的最大年度降幅",第三產業則自2009年首次出現年度下滑。
* 【歷史上的今天】1992年2月7日,歐洲共同體12國(比利時、丹麥、德國、希臘、西班牙、法國、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荷蘭、葡萄牙)代表在荷蘭簽訂旨在建立歐盟的《馬斯垂克條約》。
《馬斯垂克條約》即《歐洲聯盟條約》,是《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條約》和《政治聯盟條約》總稱,1991年12月9日至10日,在荷蘭馬斯垂克舉行的第46屆歐洲共同體首腦會議上,各國通過並草簽了這兩項條約,1992年2月7日,條約正式簽訂,並於1993年11月1日生效。
德國 俄羅斯關係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歐洲與俄羅斯關係不好可以看遠因、近因和其中的導火線跟後果。這其中都跟普丁2000年開始擔任俄羅斯領導人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先講遠因,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大多數學者都是以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導致歐洲戰場爆發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端。這大概沒有什麼爭議,但問題就是這個結果是誰造成的。
歐洲議會在2019年通過決議案,指責1939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是二戰爆發主因,在這個條約中,蘇聯和納粹德國決定瓜分波蘭。歐洲議會也說當初是蘇聯資助希特勒侵略西歐。
不過普丁卻認為,英美等國家,從一戰開始就壓榨德國,才導致納粹崛起,英法也在1938年跟納粹德國簽訂《慕尼黑協定》,加上波蘭自私自利,一起犧牲當時捷克斯洛伐克利益,最後導致二戰爆發。
歐洲就指責普丁想要改寫歷史,達到個人的目的,也就是透過蘇聯在1945年的軍事勝利來激發今天俄羅斯人的民族自豪感。對普丁來說,二戰主題是俄羅斯復興的說法、包括俄羅斯如何成為強國、這是他提升國家觀念和團結俄羅斯人的基礎。所以他一有機會就談到這個「偉大的護國戰爭」,在年度新聞發布會上,跟前蘇聯國家領導人的非正式會晤中,在與企業家的會晤中,以及在對將軍們的講話中,都提到了二戰。
某種程度上普丁也沒說錯,蘇聯在二戰中的勝利也為今日的俄羅斯贏得了戰後世界秩序的領導地位,包括新的領土和聯合國安理會的席位。
近因有很多,包括敘利亞和烏克蘭戰爭,以及俄羅斯政治干預等動作,也讓歐俄關係逐漸惡化。這裡面有一連串剪不斷理還亂的可怕細節。我們看俄羅斯和歐盟就好。敘利亞的戰爭從2011年開始到現在已經進入第9年,其中,俄羅斯支持的是現任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兩國在政治經濟到軍事上傳統以來就有緊密合作。歐盟雖然主要基調是與美國結盟反對阿塞德政權,但是對於要不要派兵強烈對抗有不同意見。這場戰爭導致大量難民逃往歐洲,更是讓歐盟成為受害者,也讓歐洲持續整合出現阻力。
這在烏克蘭政治危機中也展露無遺。歐盟跟美國一樣反對俄羅斯干預烏克蘭主權,併吞克里米亞。歐盟也持續針對俄羅斯的金融、防務、軍民兩用產品及能源領域實施制裁。但是他們也無法放手一博,因為歐洲有四分之一的天然氣來源是來自俄羅斯,如果雙方交惡,俄羅斯切斷天然氣,寒冷的歐洲冬天沒有暖氣那後果會很可怕。
看起來歐盟還有得擔心,因為俄羅斯公投後,很多價值跟歐盟越差越遠。反歐盟的普丁還可以執政到2036年;歐盟針對這個公投也發表聲明嚴厲批評,表示俄羅斯政府不讓選民有機會針對這個公投進行充分的討論,在訊息不平等下,出現了很多違規的狀況,包括有選民被脅迫、還有人多次投票、或是違反投票保密規定,甚至還有警察對在場觀察的記者實施暴力等等指控。歐盟也批評修改憲法讓俄羅斯法律優於國際法,是不尊重國際秩序,包括執行歐洲人權法院判決的義務。
而且很明顯我們看到在美國逐漸失去領導地位的同時,其他民主國家聯盟包括歐盟對於極權國家的興起基本上是束手無策,除了口頭譴責跟有限制裁,基本上就是七嘴八舌拿不出決心切掉爛根。的確,我們從歐盟與俄羅斯的關係還有對於普丁的持續掌權,都可以看到價值擺旁邊,利益放中間的國際社會。我一再強調,多知道國際時事除了增進國際觀之外,更重要的是了解我們自己的位置,去思考我們身處的世界正在往什麼方向發展。這些事情其實離我們並不遠,而影響的關鍵可能就是我們某個人手上的一票或是政治參與。歡迎大家跟我們分享這一集關於俄羅斯和普丁討論後的想法。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AXktLS2QU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