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2016臺灣詩選》】
噩夢 ◎#陳克華
突然發現自己坐在醫學院的教室裡
我是卅年後
或隔世
的重讀生
:「醫學是一門天天進步
日新月異的學問……」其他科學
也是。也必定是——而我重新
拿起那些陌生
卻又幾分熟悉的課本,傳來一股熟悉的
厭惡感。放射物理。有機化學。高等微積分。
看著周圍年紀和我當年相仿的
醫學生們,同樣
聰明機伶,驕氣十足
(自以為)天縱英明且
言語譏諷——
當他們第一次撫摸著屍體時只有好奇
毫無悲憫;而我
(多年後)我我我終於懂得恐懼;身邊
硬殼精裝的解剖學
每年改版但人類
並未年年進化出新的器官。午夜了
我懶懶地懷疑著
並深深
進入那間燈光灰濛的小室——
心,肝,肺,胰,脾
陽具與膀胱
一一分開存放甕中
我看見
解剖檯上我正切開我的腦葉
讓其中累世收藏的陳舊知識
不斷如濃黃的體液流出
流出,汙染了整部人類醫學史……
直到
我逐漸覺察
這,是一個夢
一個脫水,風乾,福馬林的夢
「那,就讓我的腦葉
成為下一版教科書裡
嶄新的句子……」
當我醒來在地球這一側
徹底明白醫學的無能,沉緩與遲重——
「好,讓我回到無知的醫學系新生那一天,」
想到或許
這是挽救噩夢
的另一種可能的方式……
--
◎作者簡介
陳克華,1961年生於臺灣花蓮,臺北醫學院畢業,美國哈佛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曾參與「北極星詩社」,並曾任《現代詩》主編。榮總眼科主治醫師;陽明大學、輔仁大學,臺北醫學大學副教授。曾獲中國時報新詩獎、聯合報文學獎詩獎、全國學生文學獎、金鼎獎最佳歌詞獎、中國時報青年百傑獎、陽光詩獎、中國新詩學會「年度傑出詩人獎」、文薈獎等獎項。文字出版有詩集,小說集,散文集等近四十冊,有聲出版則有「凝視(陳克華詩歌吟唱專輯)」(巨禮文化),近年更從事視覺藝術創作,舉辦多次展覽並獲獎。近年來並有日文,德文版詩集出版。
--
美術設計:簡妤安
攝影來源:CC0|geudki (@pixabay)
--
◎小編宇路賞析
本詩收錄於《2016臺灣詩選》(二魚文化出版)。詩以夢境描寫在醫學院唸書的經過與感悟。在年度詩選中,本詩的主題是對知識學習的體悟反思,是較為特別的題材。在眾多以抒情、寫景、寫物或事件等現代詩當中也算是較少見的。
從一開始所呈現的人物場景(坐在醫學院教室裡的重讀生),再現了時空,讓讀者較容易進入詩所描寫的氛圍。以教授的口吻說:「醫學是……」述說一種對醫學和其他科學的觀點,看似非常地客觀但未有反思。然而在課本與同學之間,他感受到的是一種「厭惡感」,呈現出他與知識學習的疏離,我認為這是一種異化,而產生情感面的排斥。當其他人沒有悲憫地撫摸屍體,他卻在多年後才終於恐懼,代表他經過學習後,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會(例如敬畏之情)。
詩中又對「知識日新月異」這件事進行思考,固然經由研究,永遠都會有新的發現,但並非是由於人本身的改變所造成的。如果沒有不斷地學習,正如詩中所說,只是「累世收藏的陳舊知識」罷了。「讓我的腦葉/成為下一版教科書裡/嶄新的句子」這句表現出他想要對醫學有所貢獻的心,但同時也無奈於「明白醫學的無能,沉緩與遲重」。
作者以「噩夢」來形容他對這一門科學的學習過程,然而如果重來一遍,「回到無知的醫學新生那一天」,會不會好一點?他說這或許是挽救的另一種可能方式,但並未有正確答案。這首詩以作者本身為醫生的眼光,提出一種醫學人文式的思考,我認為也是在批判醫學研究者與學生,應該將醫學回到對「人」的關懷。
--
【 二魚文化抽獎贈書活動】
本週活動將每天抽出一位讀者,贈送《2016臺灣詩選》一本,只要符合以下條件即可參加抽獎!
1.到二魚文化粉絲專頁按讚
2.在本篇貼文留言你最喜歡的一首詩和作者,留言格式如下:
我最歡的詩是 (詩題)/(作者)
#二魚文化相遇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3.公開分享此貼文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17/04/20170429.html
「德文 情詩」的推薦目錄:
- 關於德文 情詩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德文 情詩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德文 情詩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德文 情詩 在 Re: [讀詩] 歌德我愛你,與你無關- 看板poe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德文 情詩 在 情人節來點浪漫的德文情話 德文愛情佳句 ... - 茲茲堡小日子 ... 的評價
- 關於德文 情詩 在 里爾克情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德文 情詩 在 里爾克情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德文 情詩 在 西班牙文情詩"¡Aquí te amo!" 我在這裡愛著你! - YouTube 的評價
德文 情詩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學騎士為你讀詩:里爾克】
哈囉大家好,這週我們要讀現代主義的德語詩人「里爾克」的最新譯本,討論作家,和他的情詩。
我會朗讀德文喔XDDD
--
▲里爾克《你是最溫和的規則》
讀冊生活:https://goo.gl/2TuL5G
博客來:https://goo.gl/UaKQlG
誠品:https://goo.gl/viijGE
金石堂:https://goo.gl/wuyHsA
▲推薦:利文祺《文學騎士》,斑馬線文庫出版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0466
德文 情詩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利文祺專欄 ▍利利歷險記]
夏日,在拱頂之下 ◎#鄒佑昇
發生在一隻手數次翻轉的陰影裡
我也俯身介入,參與
移動反光,鹽和胡椒閃爍的玻璃罐
如移動棋子,海鳥的鳴叫與花間刺探的蜜蜂
逐步在桌面推演,向你逼近
揭示一枚濃蔭裡爛熟的果實
在彎垂的末梢
像是對著巖穴乾燥的高處說話
聲音經過已無意伺候的蛛網
向更高處遊蕩,復又
宛轉如一手將握
一棲息的鳥形側首顯現
在碗櫥上,複音音樂裡行星一時的逗留
熱浪,眼角內側閃現的夢
你的手肘撐著而掌短暫懸著
湊近我,我也湊近你
燈下複數身體的影子
暗處短暫開啟,孕育的花
--
◎詩人簡介
鄒佑昇,一九八七年生。台大中文系畢業,目前於慕尼黑求學。
--
◎專欄小編利文祺賞析:
我認識鄒佑昇時,那時他正在讀台大地質系。他很靦腆,所以我們話不多,我對他的認識,是在偶爾加入台大現代詩社的討論。現代詩社與政大長廊的討論氛圍相當不同,前者著重在腦力激盪,透過哲學、文學、藝術的觸類旁通,找到閱讀一首詩的方法,後者則非常的綜藝化,我們發餅乾,喝飲料,把一首詩當作茶餘飯後的甜點或八卦。我個人偏愛輕鬆地閱讀詩歌,可以讓學弟妹不覺得讀詩的門檻很高,但台大的氛圍我亦喜愛。
在討論會上,鄒佑昇發表的高見大多出自於他所受習的哲學,對當時沒有任何相關訓練的我來說,有時真的很難領略。也就是說,他在說話,但說的不是人話。後來我知道他想轉物理系,因為他親口跟我說,想在萬有理論被發現時,能夠理解,那是一種可以套用在宇宙、以及任何物理現象的迷人定律(我仍記得這件事,若干年後寫下了詩歌〈科學家與終極定理〉)。很可惜他的敗北,讓他因緣際會轉到了中文系。後來,他也跟我說過,他有時仍會夢到,那時他在物理系找老師,詢問轉系事宜,等在外面的漫長難熬的過程。那是噩夢。
我更加地認識佑昇,是我當完兵回政大,在申請愛丁堡大學的2012年春,我邀請他來政大聽沈志中的心理分析。佑昇除了靦腆外,還很固執,一輩子的固執,固執得霸氣,腦子有什麼念頭別人都阻止不了。那時,我在課後聽到他後來決定到國外念書,到歐洲,學另一種語言,看另一種世界,但當時的我也沒想到我也會需要用到德文的時候,在目前的蘇黎世。
我到愛丁堡後仍常和他聯繫,知道他辦簽證的難處,到德國後語言班的考試很恐怖,沒過就刷人,失敗一次就可能拿不到碩班入學許可或是之後的簽證。我知道他在求學生涯遭遇很多難處,也並不太順遂。他在台大學習佛教哲學,想更多了解語言介入知識的過程,以及密契論、詩、知識論。目前,我很高興他找到慕尼黑大學,也正在申請該校。
然後他出版的詩集也是自己的決定,一樣固執又霸氣。裡面有很多首我很喜愛,如〈即景〉、〈黑洞〉、〈蘆葦叢〉、〈Emile Galle的花瓶〉、〈十三個片段〉、〈約會〉、〈在其中一個支持大霹靂理論的宇宙〉、〈玫瑰星雲〉、〈在洗手檯前〉、〈中子星〉,這些作品屬於上乘之作,在我的審美觀中,已是毫無挑惕可言,可以進入文學史的作品。我承認佑昇的詩歌有時並不容易理解,因為就跟他在台大詩社發表的高見一樣,講的都不是人話,但這樣對讀者的挑戰,我覺得是好的,透過不斷閱讀他的作品,我們總能抓到一絲美妙的地方,其作品具有完備內部邏輯,最後總能領悟,而喜愛。
我要介紹他的一首詩〈夏日,在拱頂之下〉。這首情詩,嗯⋯⋯是很典型的佑昇風格,也就是說情詩內斂到不像在談情,跟他交往還要談哲學,然後永遠大概連牽手都沒發展到,只有我看著你,你看著我(就是該詩的「湊近我,我也湊近你」啦!),沒有任何情慾。是的,佑昇的詩常常這樣的特別,他寫哲學,寫含蓄,哲學與愛情的交織,寫哲學家皇帝。
第一段藉由手的翻轉,進入到陰影,卻看到反光的鹽罐和玻璃罐。佑昇可能化用了周夢蝶的句子,「夜比白晝更綺麗、豐實、光燦」(〈孤獨國〉),以及和後來零雨的句子相呼應,「陰影中,眾生物總是/特別豐饒——」(〈紅鳳菜〉)。而在佑昇關於「陰影」的邏輯,預示了在黑暗中萬物卻可能被解蔽。移動的棋子、海鳥、蜂蜜如運行的宇宙,「逐步在桌面推演」,也和後來的句子「行星一時的逗留」呼應。
當敘述者陷入黑暗中,並看到閃爍的宇宙,他能向所愛的「你」、那處於性靈高處的「你」、甚至可以說,是神化的「祢」表達愛意。因此第二段敘述者說話,彷彿對著巖穴高處說話,如對方不在場,抑或向空無表達。這樣「在場」卻看似「不在場」的矛盾,彷彿在大教堂中,面對高大的穹頂祈禱、呼告,聲音「向更高處遊蕩」,肉眼看不見神,卻感覺存在。
根據教堂的經驗,我們遂能理解下一段「鳥」的顯現,乃為聖靈的隱喻。如〈馬可福音〉所提示:「他(耶穌)從水裡一上來,就看見天裂開了,聖靈彷彿鴿子,降在他身上。又有聲音從天上來,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聖父以鳥的形式降臨,並喜悅聖子,如同佑昇詩歌的「你」以鳥為譬喻,喜悅著「我」。另外,「鳥」的象徵可以巴舍拉為參照,提示了光明、年輕、喜悅、與超然。我曾分析佑昇的詩歌時,提到鳥的形象總脫離不了「你」的隱喻,如〈十三個片段〉的兩處引文:「你的形象如遠遠盤旋的白鳥」,以及「我在泉畔的石上/向你伸出適合停棲的手勢」。「鳥」的乍臨乃為「你」的來到,「熱浪」的湧現,提示敘述者的熱情,「眼角的夢」,為愛情、親密、對話的可能。
如果閱讀一首詩,如同聆聽音樂,須按照時間行進的邏輯。此時,時間的結束則為詩歌被閱讀的終點,亦表示音樂的休止。因此,在最後一段,「你」、「我」彼此湊近,乃為第一段的「果實」,透過「音樂行進」、「棋子移動」所提示的時間性,進展至最後一段的「花朵」的結局。複數身體的冥合,時間的結束、音樂的終結、這也是這首詩完成的階段。
--
◎延伸閱讀
「你」與「我」之間的摸索、宣敘、與愛慕——談鄒佑昇《大衍 曆略釋》http://ppt.cc/IpJCL
美術設計:簡妤安
攝影提供:陳奕辰
--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15/08/20150808.html
德文 情詩 在 情人節來點浪漫的德文情話 德文愛情佳句 ... - 茲茲堡小日子 ... 的推薦與評價
茲茲堡小日子Windy in Würzburg ... 這句話簡單而浪漫,你就是全世界大概是世界共通的情話吧。 ... 我希望我是你的泰迪熊 ,這樣就可以與你每晚相伴! ... 用非常可愛的方式形容 ... ... <看更多>
德文 情詩 在 里爾克情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时刻之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时刻之书》(德文:Das Stunden-Buch)是奥地利波西米亚地区诗人兼小说家莱纳·玛利亚·里尔克(1875-1926)的诗集 ... ... <看更多>
德文 情詩 在 Re: [讀詩] 歌德我愛你,與你無關- 看板poe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www.wortblume.de/dichterinnen/wasgehts.htm
Kathinka Zitz
(1801-1877)
Was geht es dich an
Wenn dir mein Auge mit trunknem Entzücken
Folget, so weit es dich sehen nur kann.
Wenn deine Worte mich innig beglücken,
Wo ich sie höre - was geht es dich an?
Bist du der Stern mir, der Strahlen versendet
Auf meines Lebens umdüsterte Bahn,
Bist du die Sonne mir, die mich verblendet,
Wenn ich dir gut bin, was geht es dich an?
Bist du die Gottheit, die still ich verehre,
Zu der ich hohes Vertrauen gewann
Und ihr im Herzen errichtet Altäre -
Wenn ich dich liebe, was geht es dich an?
Wenn ich nichts fordre, so mußt du es dulden,
Was ich an Opferrauch für dich ersann;
Was ich auch leide, ist nicht dein Verschulden,
Und wenn ich sterbe, so geht's dich nichts an.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3d01dedc0100e15z.html (有圖)
win:網上盛傳一首“Wenn ich dich Lieb habe, was geht es dich an?
(我愛你,與你無關)”的情詩,找尋了很久,都沒有發現對應的德語版
,但這句話的確出自偉大的情種歌德所說。而那首被冠以歌德頭銜轉載
於不同網絡間的德語詩,實質是一位晚於歌德出生的德國女作家Kathinka
Zitz手筆,可惜它的中文翻譯也是驢唇對馬嘴,毫不相干。
語言是不能直接拿來互譯的,尤其是文學類的諸如詩歌,不能言傳的精髓
在翻譯中蕩然無存。
絕大多數喜愛文學又怕錯失的讀者來說,也只能參考一下別人的翻譯:
https://hi.baidu.com/ruihu56/blog/item/c4a842094ad00b2c6a60fb10.html
與你何干--- - 十九世紀的一首德國情詩
與你何干
如果我陶醉而喜愛地看著你,
直到你消失在遠方,
如果你的聲音處處令我
心兒快樂—這與你何干?
直到你燦爛的星光照耀著
我陰沉的生活道路,
你是我光輝的太陽,
我喜歡你,這與你何干?
你是我內心崇拜的神祉,
我對你無比信賴
在我心中築起祭壇 –
如果我熱愛你,這與你何干?
如果我別無所求,你得忍耐,
我只是在犧牲的氤氳裡想像;
如果我痛苦也並非你之過,
如果我因此死去,也與你無干。
這首詩是與歌德同時代的一位德國女詩人的作品,她叫
卡森喀策茨 Kathinka Zitz 。 1801年生於邁茵茨,其
父是商人,由於父母不和,策茨從小就住在祖母家,也
曾在斯特拉斯堡上過學。 18歲她就發表詩歌。後來,
組織了婦女協會,支持邁茵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她寫
了不少詩歌,同時還撰寫了歌德,海涅和凡哈根的傳記
。 1877年在家鄉去世。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愛情觀,無論是對方是否愛自己,
只要自己去愛,就真誠而全力以赴地去愛,不做他想。
這才是純粹的愛。
(芮虎 譯)
歌德似乎真的有說過這句話,出現在他的小說裡面
wilhelm對Philine說,離開我吧,我不需要你的同情和感謝。於是
Philine說道:我不會用愛來同情和感謝任何一個男人,包括你。我
愛你,與你無關。
https://deutschlernen.blogbus.com/logs/34567563.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3.50.12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