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控制情緒的孩子,會試圖控制別人。
小孩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著了解,即便自己的情感受到傷害,不代表別人有義務要為他改變。別人可以跟你意見不一或選擇不同。
他們必須知道,自己的情緒只能由自己負責,而且自己有能力承受不好的感覺。
取自《告別玻璃心的家長強心針》
……………………………………………………………..
各位朋友,早安:
「擁有各種情緒是很正常的。當有不好的事發生時,感到難過也沒關係。事實上,悲傷是療癒的一環。」
以上面這一段說法來看,大部分人面對難過、悲傷的行為剛好相反,常是試著壓抑、批判、逃避……。簡單來說,是不願去體驗,寧可忘卻。
在版面上常互動的朋友大概就能明白,難過、悲傷的背後,常能有愛、有疼惜。奮力麻痺難過與悲傷,幸福、快樂也常常同時被一起抹去。
這一段摘文超級長,重點超多,因為昨天幾位朋友都問到跟這篇摘文有關的問題。有空再慢慢看,慢慢體會、慢慢印證,文字傳達的概念才能入心。
看完之後,或許您能體會到:其實連大人的情緒教育,都需要重新學起!
祝願您,能接納他人的看法與我們不一樣,並且相信自己能承受不好的感覺!
.
ps. 這本書在今天晚上9點半,會辦贈書直播,歡迎參與
……………………………………………………………..
【文/ 艾美・莫林】
孩子要知道如何面對內心的情緒動盪
就像葛蕾絲這個案例一樣,如果孩子沒有學著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他們很可能就會有情緒和行為問題。葛蕾絲的暴躁脾氣已經影響到她的交友關係,其他小孩在她哭泣或使喚人的時候,根本不想跟她玩。
因為爸媽總是在她生氣的時候迎合她,所以她從未有機會自行處理這些負面的感受。覺得失望、沮喪、生氣和傷心都是生活中的常態,但因為爸媽一直向她妥協,所以她才能逃避這些情緒。
每個家長都曾經試著轉換孩子的情緒,不過次數過多就會造成危害。
…………
欠缺情緒能力會遺害終身
你有沒有遇過因為芝麻蒜皮小事就大發雷霆的人?或者是,你有朋友每次遇到生活中的小小不順,就表現得好像發生了什麼重大悲劇一樣?這類人很可能就是從未學過如何有效管理情緒。
我們如果沒有學會這些技巧,就會有不當的行為,像是出現攻擊性或試圖控制他人,只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
賓州州立大學(Penn State)的研究人員針對年幼時就學習了利社會技巧和情緒能力的孩童,對照沒有習得這些技巧的孩童,研究兩組受試對象的同異之處。他們花了二十年的時間,追蹤這些孩子從幼稚園到二十五歲左右的變化,並發現幼稚園的社交技巧和成年前期的成功有所關聯。
在五歲就展現出如分享、好好與人相處等較多利社會技巧的孩童,完成大學學業的比例較高。而小朋友在幼稚園時的社會能力分數每高一分,他們獲得大學文憑的機率就增加一倍;此外,他們在二十五歲時擁有正職工作的比例也高出百分之四十六。但較無法合作、傾聽、化解衝突的孩童,完成高中和大學學業的比例則較低,通常也比較容易有法律問題和物質濫用問題。
孩童在幼稚園的社會能力分數每少一分,在成年前期遭到逮捕的機率就高出百分之六十七,在酗酒方面則高出百分之五十二,住在公共住宅(或列於等待名單中)的機率更高出百分之八十二。從這項研究的所有數據來看,我們投資這麼多時間和金錢在學業成績上,但卻對情緒和社交技巧漫不經心,是否值得深思?很顯然地,相較於我們從前認為與成功和幸福息息相關的其他能力,情緒能力可能更加重要。
如果你希望孩子成為優秀的籃球員,你不會把所有時間花在教他罰球,因為即便他是全世界最厲害的罰球手,只要他缺乏運球和防守等其他基本技巧,就不可能會成功。但我們卻用這種方式教育小孩,只重視他們的學業成績,不教他們其他重要技巧,然後期望他們在現實世界大放異彩。
如果家中的孩子是全世界最聰明的小孩,但無法忍受難過的感覺,他就不可能接受任何失敗或被拒絕的風險。或是他可能是天賦極高的運動員,卻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那只要他覺得別隊沒有公平競爭,就無法專心比賽。
…………
無法控制情緒的孩子會試圖控制別人
我在擔任大學兼任講師的第一個學期,只有一位學生被我當掉。他許多作業都沒交,學期報告也慘不忍睹,但只要他期末考考得不錯,是有機會不被當掉的。
可他還是被當掉了,因為期末考考太差,所以他該學期的最終成績連通過標準的邊都摸不到。
我把成績張貼至學校入口網站後,就收到他的電子郵件,要求我再檢查一次他的成績,因為他很確定他應該可以通過。我回信給他,向他保證他的學期報告成績、缺交的作業以及不太好的期末考成績,三者加在一起就是不及格。
四天後,我又收到他寫來的另一封電子郵件。這時聖誕假期已經開始了,他在信中說:「我真的沒辦法安心放寒假,想到這科被當掉心情就很糟,吃不好也睡不好,可以考慮給我一個會過的成績嗎?」這是我第一次見識到「乞求成績」(grade grubbing)的現象,也就是學生要求教授更改成績,但實際上提不出任何合理的理由。像我這個學生,居然希望我因為他心情很差就幫他改成績。
不用說,我當然沒幫他改成績,這麼做對其他學生來說並不公平,對他來說也沒有任何好處。他這堂課被當了,所以他理應覺得難過,但願這種情緒能讓他下次表現得更好。
悲哀的是,這種「我無法面對不舒服的感受,所以你要為我做些什麼」的心態,最近在美國的大學校園中愈來愈常見。大學生受到冒犯時,他們試著說服別人不要再來冒犯他們。他們不知道感到傷心、受傷或憤怒不是什麼壞事,反而試圖控制別人的行為。只因為他們不喜歡自己聽聞的事,就脫口而出「不要在新聞上刊那種文章」或「不要輕易放過我的教授」。
因此,學校一直難以清楚界定言論自由和政治正確之間的界線。耶魯的萬聖節事件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二○一五年,耶魯校方的行政人員寄了一封電子郵件叮囑大家,請避免穿著較為敏感的萬聖節裝扮。耶魯的駐校講師艾瑞卡.克里斯塔基斯(Erika Christakis)針對這個通知寫了一封信,其中寫道:「所以現在的小朋友或年輕人要是展現出稍稍無禮、不恰當、挑釁或者,好吧,就算是有點冒犯,大家對這樣的行為都完全沒有容忍餘地了嗎?」
耶魯的學生因為她的話語勃然大怒,不僅展開了抗議行動,還有數百人簽署了給她的公開信,說她在否定他們的感受。其中一個學生甚至拍了一部影片質問她,說她讓校園成了不安全的環境。當克里斯塔基斯不予苟同時,該學生更用不堪入耳的話來反擊。
該事件發生幾個月後,克里斯塔基斯辭去了她的教職,而她的丈夫尼可拉斯.克里斯塔基斯(Nicholas Christakis)也因此從耶魯西利曼學院(Silliman College)院長的職位請辭。
諷刺的是,學校行政單位原本訴求包容多元的美意,反而引發了更多爭議。這些聰明絕頂的學生來自於頂尖的常春藤盟校,卻對這個以小朋友為主體的節日可以穿什麼服裝有如此激動的反應,仔細想想不覺得有些可怕嗎?
然而,這並非單一事件。各地的大學都面臨類似的問題,愈來愈多學生主張「我覺得受到傷害,因此你們必須所有改變」,讓校方行政人員疲於找出解決之道。如果學校沒有作為,可能被視為缺乏同理心;但如果他們為了不傷害某些學生的感受而改變做法,則可能會扼殺言論自由。
我確定這些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大都認為如果自己覺得不舒服,一定是因為別人侵犯了自己的權利。我們在受害者心態一章也討論了這個現象,這類的人相信他們有責任要確保其他人都不會說出他們不想聽的話。
小孩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著了解,即便自己的情感受到傷害,不代表別人有義務要為他改變。別人可以跟你意見不一或選擇不同。你要教孩子把心力花在控制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別人的行為;他們必須知道,自己的情緒只能由自己負責,而且自己有能力承受不好的感覺。
如果孩子沒有學會「自己的情緒自己處理」,她就會想要控制別人。雖然頤指氣使、粗魯無禮、蠻橫難搞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讓她得償所願,但終究不會使她受人喜愛。而最後她可能會變成動不動就在指責別人沒同理心或政治不正確的人,只因為她自己無法面對不同的意見。
…………
孩子不了解自己的情緒
雀兒喜帶她十一歲的兒子麥克斯來我的治療室時,她看到我的第一句話是:「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們要來這裡,但他的醫生說,他們在麥克斯身上找不出任何問題,所以我們只好來看你。」麥克斯因為胃痛和頭痛缺了很多課。他的醫生為他從頭到腳做了許多檢查和檢驗,但找不出任何問題,所以表示可能是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出乎媽媽的意料之外,醫生居然說對了。
我聽完他的症狀和遇到的問題後,麥克斯很明顯是壓力過大了。他一直處於焦慮又緊張的狀態,什麼事情都能讓他掛心,從他的成績到奶奶的健康都是。但他不夠了解自己的感受,所以沒辦法把它化成語言或文字表現出來。
我相信麥克斯身體上的疼痛都是真的,因為我們的心靈跟身體有強烈的連結。壓力會觸發身體的生理反應,進而引發胃痛和頭痛。小朋友如果不具備情緒控管技巧,就容易出現身體問題。范德比爾特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二○○八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腹部反覆出現疼痛的孩童中,有百分之六十七的小朋友有焦慮症。患有憂鬱症的兒童和青少年也通常會有身體上的疾病。
雖然制酸劑和止痛藥可以暫時蓋過疼痛,但麥克斯如果不處理潛在的情緒問題,他就不會有所好轉。在我們著手解決他的情緒問題後,他的身體健康問題也減少了。如果他希望身體更健康,就必須學著如何溝通自己的感受,以及如何用健康的方式處理情緒。
教你的孩子認識情緒與管理自己的感受,讓他更能夠辨別自己是不是壓力過大或心情特別糟。及早發現可以避免日後產生更多問題,並能幫助孩子盡快接受治療。
…………
如何改變做法
當葛蕾絲的爸媽開始把自己視為教練後,他們在幫助她學習管控情緒方面發揮了極大作用。透過他們從旁指導,她更能有效應用在療程中學到的技巧。在她生氣的時候,爸爸媽媽會提供她迫切需要的提醒和提示,讓她知道如何撫平自己的情緒。
他們接下來慢慢減少從旁提供的協助,讓葛蕾絲可以對她自己和她的情緒負起全責。整個療程完成時,她已完全相信自己的心智足夠堅強,不論她的感受有多強烈或不悅,她都能好好控制它們。
學習控管情緒和忍受不悅感受是可以習得的技巧,但就像任何其他技能一樣,小孩需要不間斷地指導與練習。
■ 教孩子說明感受
如果孩子不能辨別自己的情緒,她就無法主宰這些感受。沒辦法直接說「我很生氣」的孩子,通常會用行為來傳達憤怒。發脾氣、尖叫、攻擊別人經常是源自於小孩無法說出自己的感受。
如果你跟一般人差不多,在日常對話中大概不太會聽到與感受有關的字眼。相較於「我很生氣」,大家通常傾向於說「他是個渾蛋」。而且,就算真的提及自己的感受,英文裡也會用「我的胃都糾結成一團了」或「我的喉嚨好像被什麼東西哽住了」這類的常見比喻帶過。也就是說,除非你特意教孩子使用與感受有關的話語,否則她不太可能擁有大量的情緒語彙。
教孩子使用感受詞彙,像是在她跺腳的時候說「看來你現在很生氣」,或是在她跑去拿鞋子的時候說「要去公園你真的很興奮對吧」。隨著孩子對情緒的認識漸長,你可以使用更加複雜的感受詞彙,例如「緊張」、「失望」、「慶幸」和「沮喪」等。
以下是教小朋友認識情緒的不同方式:
•在日常對話中分享自己的感受。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大量使用情緒詞彙,像是說「今天奶奶身體不舒服,我很難過」,或是「遊樂場那個小男孩把小女孩推下秋千的時候,我真的好生氣」。
•問問孩子:「你今天過得如何?」養成習慣,每天問孩子過得如何。你可以固定一個時間,像是吃晚飯或準備上床睡覺前,問他今天心情如何,然後看看孩子能不能說明為什麼今天的心情是這樣。
•在孩子說故事的時候,探索孩子的情緒。孩子跟你說今天發生的事時,你可以問他「你在球場上得分的時候感覺如何?」或「老師說你下課不准出去玩時,你的心情怎麼樣?」這類問題。如果孩子沒辦法講出某個特定感受,你不妨試著說:「如果發生在我身上,我想我會很生氣!」
■ 認可孩子的感受
急忙想要為孩子解決問題時,表示你把他的情緒視為己任。認可則是代表你明白他的感受,但還是由他自己決定要如何調適心情。重點在於,不要無視孩子的感受。「你因為我們不能去看電影而心情不好,真是可惜」這類的話缺乏同理心。
你應該提出更詳細的解釋,告訴孩子你全心接受他的情緒,像是說:「如果很想做某件事但不能做,一定很令人失望,所以我了解你為什麼因為我們不能去看電影而心情不好。」表達認可能夠讓孩子知道,心情不好也沒關係。
以下提供一些範例,告訴你如何對孩子的情緒表示認同:
•「我知道你因為我不准你去朋友家玩非常生氣。我也明白,你對於自己必須待在這裡感到非常沮喪。」
•「比賽輸了很痛苦,是我也會很傷心。」
•「我了解你實在太生氣了,才會想說些傷人的話。」
•「我想很多小朋友第一天上學都會緊張,嘗試新事物確實很可怕。」
即使你不了解孩子的情緒,或是他們的反應看似太誇張,你還是要接納他們的感受。孩子需要知道他們可以表達情緒,即使想法不同,你也會尊重他們的感受。
■ 糾正行為而非情緒
有時孩子並不清楚想法、感受和行為三者間的差異。以下是示範情境:
家長:你朋友說你不能和他們一起玩的時候,你感覺如何?
小孩:我覺得他不想當我朋友了。
家長:聽起來是你的想法,而不是你的感受。你以為他不想跟你做朋友了。那你感覺怎麼樣?
小孩:覺得難過。
家長:原來是覺得難過啊,這是當然的。那你怎麼反應?
小孩:我對他發脾氣。
家長:所以你還生氣了,這也是情緒的一種。是我也會很生氣。你生氣的時候做了什麼?
小孩:我一邊走掉一邊說,我要去找新朋友玩。
家長:生氣的時候離開現場是很好的選擇。
和孩子解釋,想法是他腦海中的字句和圖像,感受則是形容他的心情,像是開心或悲傷,而行為則是他身體採取的行動。
孩子了解這三者的不同之處後,就會更清楚自己的選擇。舉例來說,他會明白生氣沒關係,但打人就不行了。同理可證,難過也沒問題,但大聲尖叫與大發脾氣是不能接受的行為。
告訴孩子,他不會因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而惹上麻煩。但你要針對他的行為制定規範。
建立清楚明瞭的家規,明白表示可以用哪些方式來表達情緒。寫下應遵守的規矩並貼在家裡。如果你說「不許吼叫」,那你也要能夠遵守這個規定。如果你提高音量講話,那孩子也會隨之仿效,這項規定就會失去效力。
以下是幾個簡單的規範,可以幫助孩子開始掌控自己的感受:
•尊重他人的身體空間與所有物。不可以打人或傷害別人的身體,也不可以破壞他人的物品。
•好好和人說話。不可以罵人或侮辱人。
•使用室內說話的音量。不可以大吼大叫。
雖然甩門對某些家庭來說不是什麼大事,但有些父母絕不允許此事。因此,請列出家中所有人都能遵守的規範清單。記得,你可以視需要變更與修改這些規範,但務必確保孩子了解你的期望。
■ 放手讓孩子感受負面情緒
你的工作不是讓孩子笑口常開,而是要協助他學著自己面對不舒服的情緒。
以下是孩子必須體會的不適感受:
•憤怒:孩子必須學著在生氣的時候讓自己平靜下來。
•緊張:你一定要讓孩子知道,會感到緊張不代表他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愧疚:當孩子說他很抱歉或心裡難受時,不要急著說「沒關係」。讓他體驗一下愧疚感,他才會有動機改變自己的行為。
•悲傷:不要因為孩子難過就想逗他開心,他要練習安慰自己。
•失望:當事情的發展不如孩子預期時,不要不自覺地想要補償他,讓他偶爾體驗一下失望的感受。
•無聊:孩子抱怨無聊不代表你有義務要娛樂他。他在生命中會有很多時刻必須忍耐無聊。
•沮喪:當孩子想辦法要完成一項困難的任務時,難免會受挫,但這不表示你需要出手幫他或替他解決問題。
你要放手讓孩子經歷各式各樣的情緒,不要出手干預。你可以從旁提供建議,但不要幫他脫身,他會漸漸開始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功排解自己的情緒。
…………
如何教孩子對自己的情緒負責
雖然有些孩子比較敏感,但葛蕾絲的爸媽卻把這個標籤當作藉口,任由她不去面對不適的感受。在他們開始教她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前,必須先相信她可以應付這些感受。如果你把小孩當成脆弱物品在保護,她就會認為自己無法面對任何困難,但如果你協助她看見自己有足夠的力量來面對不適感受,她就會覺得自己能夠克服萬難。
■ 幫孩子找出振作妙招
孩子必須知道,擁有各種情緒是很正常的。當有不好的事發生時,感到難過也沒關係。事實上,悲傷是療癒的一環。
但這不表示孩子要陷入糟糕的情緒中,他可以主導自己的感受。如果他有起床氣或今天在學校過得不好,他可以決定要如何提振自己的心情。
行為很容易被感受牽著鼻子走。如果心情不好,你可能會想一個人待在家裡,但這麼做只會讓自己深陷其中。採取與自己的感覺截然不同的行動,是轉換情緒的方法。也就是說,和朋友出門或許能讓你開心點,或是出去走走也可以讓你振作起來。
關鍵在於幫孩子找出處理情緒的健康方式。如果你沒這麼做,孩子可能會透過某些比較不健康的方式來讓自己好受點。心情不好的孩子可能會依賴食物來安慰自己,或是覺得孤單的青少年可能會尋求網路戀情來獲得關注。
你要主動教導孩子以健康的方式安慰自己,使心情平靜下來,鼓勵自己振作起來。切記,沒有什麼激勵辦法是一體適用的。在外頭玩幾分鐘可以讓這個孩子冷靜,但畫著色畫對另一個孩子來說可能才是最有效的辦法。
你可以運用以下的示範情境,與孩子一起找出最能幫他提振心情的工具:
家長:我們一起來列一張你在開心的時候喜歡做的事吧。告訴我,你心情很棒的時候,喜歡做什麼?
小孩:我喜歡去海灘玩,也喜歡去公園玩。
家長:哇,這些都是很好玩的事。那在家裡呢?假設你放學回家後心情很好,你可能會想做什麼?
小孩:我會和貓玩、和朋友聊天。
家長:這些事會讓你開心嗎?
小孩:對啊,做這些事的時候我都笑得很開心,覺得很好玩。
家長:太棒了。那我們再來想想你開心的時候還會做其他什麼事。
小孩:我喜歡出去散散步,或是打電話給爺爺,跟他說我在笑話集上讀到的笑話。
家長:沒錯!你真的很喜歡做這兩件事。
把小孩說他在心情好時喜歡做的事情全部寫下來,然後在他心情不好的時候,請他從清單中挑選想做的事。跟他說,在難過或孤單的時候,做這些事可以讓他心情變好。
你也可以打造一個快樂工具箱。拿一個小箱子,在裡面裝滿一些小東西,提醒小孩他在開心的時候會想做的事,像是他的笑話本和美術用品。你也可以放一些會讓他發笑的東西,像是爺爺的好笑照片。透過不斷地練習,他會知道哪些活動對他最有幫助,並會開始自發地去做這些事。
■ 幫孩子找出安撫活動
就跟孩子需要知道如何在心情低落的時候鼓舞自己一樣,他也要學著在生氣的時候安撫自己。不管孩子是因為一道數學題而感到受挫,或是因為玩桌遊輸了而生氣,他必須知道如何在心情不好的情況下繼續朝目標邁進。控制憤怒和沮喪的關鍵要素是自覺。
教導孩子辨別自己即將生氣的警訊。聊聊當他的情緒要爆發時,身體會出現哪些警告訊息?他的心跳可能會變快,或是臉會燙燙的。如果他學會辨識這些警訊,就可以在「爆發」前讓自己冷靜下來。
問問孩子:「你心情平靜的時候喜歡做什麼事?」著色、玩黏土或聽聽平靜的音樂都可以是幫助身體和大腦冷靜下來的活動。
就像快樂工具箱一樣,你也可以準備一個「平靜工具箱」,放一些能讓心情平靜的小東西在裡面。當孩子緊張不安、過度興奮或脾氣不好的時候,你可以跟他說:「讓我們來看看你的平靜工具箱。」然後他就能自己選擇要用哪個工具來控制情緒。
■ 提升孩子的情緒控管技巧
用健康的方式處理不適的情緒,是你能教給孩子最重要的技巧,但光是告訴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效用不大,他還需要反覆練習,需要你從旁引導。即使年紀漸長,開始面對新的挑戰、更加艱困的處境,他仍然會需要你的指引與支持。
你要像個好教練,給予大量的正向讚美與強化。明確指出孩子的努力和付出,像是說:「你今天很棒,在生氣的時候就跑回房間冷靜一下。」
貫徹執行你定下的規範與後果,讓孩子知道你決意幫他從錯誤中記取教訓。此外,你可以定期與孩子聊聊之後要怎麼做得更好,像是問他:「除了打妹妹之外,下次你可以採取什麼不一樣的做法?」幫孩子找出新的策略,以後他如果又經歷同樣的強烈情緒,就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
以上文字取自
告別玻璃心的家長強心針:掌握13不原則,堅定父母教出堅強小孩
大 塊 ✦ https://bit.ly/3bUic7l
博客來 ✦ https://bit.ly/2WQG3jY
誠 品 ✦ https://bit.ly/3bNgKU8
momo ✦ https://bit.ly/2NCHAVo
金石堂 ✦ https://bit.ly/2WRPoYy
讀 冊 ✦ https://bit.ly/2LR6xvm
大塊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LocusPublishingCompany/
.
7/11台北公益免費_葛拉威爾《解密陌生人》新書分享講座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136708193381293/
【時報作家沙龍EP11|人生不用那麼入戲! 心理師洪仲清解析葛拉威爾新作《解密陌生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CsPDToZWBE
已額滿_7/14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我們與和解的距離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368801245302/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德比鞋英文 在 浩爾譯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Oxfords, not Brogues.
不是有雕花就叫牛津鞋! 】
大家還記得電影《金牌特務》的經典台詞嗎?
“Oxfords, not Brogues. ”
「牛津鞋不等於雕花鞋。」
沒錯,不是所有牛津鞋都是雕花鞋
但多數的雕花鞋(Brogues)
卻的確都是牛津鞋 (Oxfords)
Not all Oxfords are Brogues, yet almost all Brogues are Oxfords.
#怎麼念都好像繞口令
鞋子這個領域真的非常神奇
了解越多,越發現鞋子的學問之大
除了我們一般看到的「色彩」和「造型」
「鞋料」和「正式程度」也都很有得聊
Nice suit!Nice watch!Nice shoes!
這些Nice的東西
全都是跟陌生人破冰的好話題
毫不誇張的說
鞋子可以幫你展開一段對話,甚至友誼
其中,代表正式穿著的「皮鞋」
更是一個有知識含量的好話題
在皮鞋研究博大精深的世界中
最常見的有以下四種鞋款:
#牛津鞋(#Oxford)
#德比鞋(#Derby)
#孟克鞋(#Monk)
#樂福鞋(#Loafer)
正式場合多會選擇 #牛津鞋 或 #德比鞋
這兩個鞋款的差別主要在於 #鞋襟
牛津鞋是 #鞋襟封閉 closed lacing
德比鞋是 #鞋襟開放 open lacing
另外在挑選鞋款需要注意的是
#孔數愈多 或是 #鞋襟愈封閉
就代表愈正式喔!
所以一般來說
牛津鞋 又比 德比鞋更正式一些
另外兩種皮鞋鞋款也有不同的故事
#孟克鞋(Monk)顧名思義
光看英文就知道是誰發明的
Monk 的中文是僧侶的意思
這命名來自於15世紀
當時義大利的修道士 (Monks)
創造出了一款在鞋面上
有著 #橫向帶子 與 #金屬扣環 的便鞋 (Slip-ons)
這個鞋款的正式程度中等
剛好介於牛津鞋(Oxford)
和樂福鞋(Loafer)中間
而樂福鞋,近年來在台灣穿搭愈來愈流行
#Loafer 的英文原意為「流浪的人」
關於樂福鞋的由來眾說紛紜
其中有一派的說法
是從北美地區原住民穿著的莫卡辛鞋演變而來
另外也有一派的說法
是說在 20 世紀初期
挪威當地的民眾 (尤其是牧民)
習慣穿著一種淺鞋口但沒有鞋帶的鞋子
無論如何,因為是方便穿脫的好設計
很快就受到大家的喜愛
從歐洲慢慢傳到了美國
也成為現今在皮鞋中最休閒的款式
所以說,鞋款穿著學問多
#大家下次知道鞋子怎麼搭了嗎?
#穿對鞋款才顯的你很有品味
這次很高興受邀到
林果良品 - 松菸概念店 House of Shoemaker
來嘗試穿著各種皮鞋款式
也學習到很多與皮鞋相關的知識
其實以前就常帶家裡長輩到附近的餐廳吃飯
不過這次是第一次踏進 #林果良品 店裡
店內的擺設很溫馨,還帶點文青感
店員更是貼心又專業
試穿時還會提供「西裝褲套」
很可愛的小體貼
試穿的時候,有機會跟老闆閒聊
才知道 #林果良品 開店很久了
這個成立於2006年的品牌
到如今已默默耕耘了十多個年頭
不只針對亞洲人的腳型進行設計
還使用各種高質量的皮料
搭配經典的紳士鞋設計
創造出屬於台灣在地的紳士鞋履
真的是很棒的品牌
開始工作後,從以前覺得鞋子只首重好穿
到後來工作和社交出席的正式場合要好看
現在更發現厲害的鞋需要兩者兼備
自從注意到亞洲人腳板和楦型比歐美人寬
所以穿起來不舒服後,就不迷信西方品牌了
好的鞋子,才能帶你走上更好的人生旅程
自信,就是舒適自在間的悠然自得
不是嗎?
So.... next time, nice Derbies or nice Oxfords?
#大家一起念一下金牌特務的臺詞吧
#專業店員是松菸張鈞甯超正
#大家趕快在下面秀一波皮鞋
#標籤你身邊最適合穿牛津鞋的朋友
林果良品 Oringo
德比鞋英文 在 韓雨恩/周書靜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的愛情,是要勢均力敵,門當戶對這句古人智慧,博大精深。
如果差太多的兩個人,造成的是互相的負擔與無法理解。
愛麗絲,28歲是一位千金小姐,長相貌美,家裡金融集團,資產300多億美金,她從小在台灣讀微閣貴族學校,讀到高中去倫敦拿到雙碩博學位,她會多種語言、音樂,會各種投資理財,涉獵廣泛。
助理:小姐,車來了。
一輛黑色勞斯萊斯停在獨棟豪宅,前後花園2000坪,愛麗絲的廁所是一般小家庭的大小,浴缸像游泳池。用的髮品、沐浴露都是法國進口。
旁邊的大理石白色噴水池,還有園丁照顧的花草長的美艷茂密,幾名女傭也在忙碌著收著愛麗絲的高級訂製服,小心翼翼怕一件40萬的手工法國洋裝就不小心毀了。
司機:(司機下車開門,手扶在門檻)小姐請上車。
愛麗絲:今天是泰國皇室貴族和我們台灣辦的聯合交流會,我可能不會這麼早結束,我到時候在打給你。
司機:是,小姐。
車開往一棟紐約最高檔旗下的飯店,他們在裡面包了會場,星光熠熠,來的人都是重量級的人物,包括各國的總統、皇室貴族、政治人物、巴菲特、或是電影界的布萊德比特,湯姆克魯斯,各集團千金名媛,男女企業家、名設計師都來共襄盛舉。
名流的男性,西裝各有特色風格,袖釦的精緻,還有袖口繡上的名字,代表身份象徵,女性則是優雅晚禮服,手工蕾絲。
企業人物大多有點年紀,男性則是中規中矩西裝畢挺,女性則是高貴的套裝,
服務生端著盤子,穿梭在人群中讓他們方便拿著香檳。
他們嘴裡吃著黑珍珠(魚子醬)在裡面交流,談笑,雖然在聊天確必須非常謹慎保持腦袋的清醒,大家都非常專注自己的言行舉止,因為每個人都不是簡單的人,說錯一句得罪了,也代表自己企業的失禮,
在這種環境下的女性男性,
平常物以類聚,鄰居、同學、朋友,都是差不多條件的人。大多不會讓自己去低俗的地方和沒有水平的人交流。
愛麗絲的男友,晚到了一個小時,因為他從另一個地方和張忠謀長輩在談醫療研究的方向,男友是38歲醫學博士,研發了許多優秀的藥物,讓民眾獲得良好的治療,他是台灣的權威,而家裡則是在中國做石油的,大概可以浮誇的說富可敵國,
他一身白西裝,臉上的年輕俊俏卻有著長期以來研讀學術的穩重,大家看到他都很熟悉便上前歡迎他,
彼德:真是不好意思,剛有些事情耽擱!好久不見啊各位
愛麗絲勾著彼德,一起和大家寒暄,她和男友都很有人緣。
眾人:你們趕快結婚吧,沒有人可以和你們這對螢幕情侶了,我看了都羨慕了~
大家聊聊聊,歡笑聲中度過了這一天。
愛麗絲在彼德的家住的時候,家中有更多的保姆伺候,出門還有兩名保鑣跟著她,甚至她生日派對的時候,彼德把國外的道路封街,拉上紅布條,隨扈在旁待命。
她常常和彼德要飛去各國研究中心,也必須常常和他參與一些交流會。
半年過去......
愛麗絲:我和他分手了。
靜宜:天啊!怎麼會,你們這麼登對
愛麗絲:我想嫁一個平凡的男人,如果可以遇到一個上班族然後家境平凡的不知道是什麼感覺~
夢夢:妳傻了吧,上班族會習慣妳的買東西大手大腳嗎?妳也不會做家事,他們會吐血的。
愛麗絲:只要相愛哪有什麼過不去。
半年後,愛麗絲去一間店找心理學的書籍,有一個店員熱心的過來問她要找哪一個作者的,沒三分鐘書本就送到愛麗絲手上,她道謝後,男孩陽光的笑容說了不客氣便走了,
每兩三天愛麗絲又到了書店,一樣也是這男生在整理書櫃,兩個人居然很有話題聊了很多書櫃上的心得,
這男生 小林 25歲,之前做過的工作大多文書處理,或是在餐廳當主管服務生,現在在書局當店長,一個月大約35000收入,家中父親在瓦斯行上班,媽媽媽在麵攤工作,家裡住在電梯公寓的四樓,30多坪,是一個簡單溫馨的家庭,
小林很快的把愛麗絲介紹給父母,愛麗絲的長輩緣很好,很快的拉攏了他們家人的心,還讓她搬了過來,愛麗絲入境隨俗,雖然氣質非凡掩蓋不住,但是他們還是沒發現愛麗絲的與眾不同。
一開始都還沒有太多的不習慣,愛情的熱戀可以掩蓋許多的困難。
直到有一天,他們一家人去外面吃飯,愛麗絲卻覺得不合胃口,那些店家的食材她沒辦法接受,從小老饕家庭叼慣的嘴,可是卻有禮貌的勉強吞了下去,她想起了她平常吃的鮑魚,燕窩、牛排,御用廚師為她設計的套餐生魚片,
男友媽媽:怎麼吃那麼少,不好吃嗎?
愛麗絲:阿姨,不會啊,可能中午吃太飽了~
晚上的時候小林爸爸醉醺醺的回來,被幾個茶室的小姐攙扶,小姐台灣國語口音叫他爸爸「快睡覺記得再想偶~」
小林媽媽氣的和老公上演全武行,隔音很差的房間,讓他們倆都沒有睡覺。
又有一天,男友的爸爸用台語在外面敲門罵著小林。
男友爸:哩欸房間也不整理!地方都是頭髮,吸塵器吸一下啊!緊叻啦!
愛麗絲,知道是她的頭髮,匆匆忙忙去把吸塵器拿過來,按了按鍵,笨手笨腳的在那滑來滑去,以前都是傭人在做這些事,
男友笑了一下覺得她可愛,把吸塵器搶了過來。
家事生活的白癡不代表社會上她也會弱智,因為有些人的時間是用在更多重要的地方,有能力的人可以花錢找人做家事,她不一定要會,就像王雪紅她日理萬機,她不用很專業的在那折衣服、洗碗、拖地、曬棉被、分類垃圾、清廚房油垢、刷馬桶...
他簡單的俐落整理一下周遭的事物與打理自己即可,她有更重要的決策,有上百名員工要照顧,她必須把時間花在「思考」上,
愛麗絲的家庭也是如此,因此她從來沒有做什麼粗活。
小林的家裡並不能想像愛麗絲是怎麼在皇宮過日子,所以認為怎麼家事都做不好,房間棉被也沒折好,曬衣服也沒有對齊,
但其實愛麗絲已經盡她所能去把家事完成,要試想一個從小睡起來就像飯店式管理,棉被自動整齊乾淨,衣服自然對齊掛好,洗澡熱水有人弄,吃飯有御用廚師,去外面也有專人定位司機送到門口,她飯來張口,茶來伸手,雖是公主卻也沒有公主病,只是不會做家事罷了,
雖然不會做家事,卻會寫九萬字的論文,還發行了幾十萬本的自傳,名揚國際,幫助許多企業獲得良性的結合改善,可以霸氣在千人會場演講,也可以優雅在眾人面前彈一曲蕭邦。
愛麗絲,突然回憶起她在「城堡」的生活,彼德的家人也是公子,在家有人伺候,更是把她當成公主般的對待,因爲生活習性相同,根本就自然的變成基礎生活,沒有誰配合誰,誰委屈求全。
又有一天,小林又帶著愛麗絲去和他的朋友圈唱歌,小林的朋友都是一些還在社會探索的年輕人,他們喜歡改摩托車、玩遊戲,年輕氣盛,隨口聊天的三字經或是什麼黃色笑話,充斥在酒酣耳熱的酒局,而女性朋友,一身短裙網紗、露胸加上恨天高剛跟鞋,像極了檳榔西施,
愛麗絲穿著平常穿的裸色洋裝,配上ysl的皮衣,香奈兒平底鞋,帶著一個柏金包,坐在裡面,格格不入,為了小林,她想和他朋友融入但卻也覺得不知道該和他們聊什麼話題,總不能談企業理念,還是自己出版的人生商學書籍,怎樣都不適合在當下聊,他們也沒興趣,最後只好把自己喝醉,喝醉就什麼顧忌也沒有,就和男男女女鬧著玩在一起,也因為這樣那些人更不知道愛麗絲是個才女。
直到有一天,愛麗絲剛好有一個餐會,想帶著小林參加,司機停在小林家的公寓顯得更加引人側目,隨扈在一排迎接她,路上人議論紛紛,
小林看傻了眼,再看看自己的西裝怎比隨扈穿的還等級低,那待會去會場不就很丟臉,他神情開始不自在了,
到了會場,冠蓋雲集,政商名流齊聚一堂,大家用英文交談,還有他們專業上的術語。
小林聽的一頭霧水也差不上話,只好拿著服務生端上來的鴨肝麵包,還有雞尾酒,傻笑著,
愛麗絲也熱情的勾著小林想讓他不那麼無聊,
喬治:嗨,歡迎來喔!長的蠻帥的喔,在哪裡高就,我這裡有什麼地方改善請指教喔!
小林:我...我 您好...(趕快把麵包吞了進去)咳咳
喬治:吃慢點小心啊!
喬治順手把他沒喝過的斐濟礦泉水給小林緩緩喉嚨。
珠寶設計師:小林您好啊,有興趣參加我們下次座談會嗎?歡迎您下次再來喔~想必你也是傑出青年呢!不然怎可能和愛麗絲交往~
愛麗絲:他可是書店店長喔!我真羨慕他可以在書店工作,每天都有免費的書看呢,當然優秀不然怎麼追到我~呵呵
她打趣的說著,
眾人也覺得他是不錯的青年,而且看到愛麗絲幸福大家都非常祝福,愛一個人本來就不分條件,
只是最後現實的生活,會慢慢成為一種「配合」「將就」
回去以後,小林再也沒有再帶愛麗絲去他朋友的場合,他走到每天載愛麗絲的摩托車面前呆住了,原來她從來沒有抱怨是因為愛我,但她卻是坐「馬車」的人....
有一天,小林的爸媽有點看不慣愛麗絲怎麼都沒有在上班,整天逛街購物、看電影,
愛麗絲不用打卡上班,家裡是「印鈔票」的要多少有多少,但男友爸媽無法接受睡到自然醒的公主,然後連煎顆荷包蛋都會炸到手,
愛麗絲才華洋溢,她的手雖不會切菜,但會寫作、會彈琴,畫油畫,但小林的爸媽不懂,也不知道如何欣賞,只看見她整天做那些畫畫、打字寫字,家裡地上堆滿了稿子和畫紙,搞不懂她在幹嘛。
但當她在彼德的家的時候,她坐在客廳的象牙三角鋼琴,琴聲此起彼落,彼德父母總是喜歡愛麗絲那巧妙的手指彈出的音樂,也幫愛麗絲辦了畫展,還替愛麗絲出了書,他們懂愛麗絲的影響力,
這就是兩家的差別,並不是因為「金錢」的差別,因為也沒有品味的有錢人,例如暴發戶,有真正品味的都必須富過三代,
而彼德的家族歷史一直都是貴族的傳承,家庭環境寬裕,想必父母也在蓬勃發展下成長,時常參與畫廊合作培養的藝術,這些都是生活形成的文化,這樣的父母見多識廣,對於才華是敏銳的。
而小林家,因為父母都是傳統的觀念,辛苦忙碌的生活根本沒有時間去參觀什麼畫展,去音樂廳聽一場演奏,他們能趕快把工作做完、家中打掃乾淨就已經萬幸,能去外面餐廳吃個2000塊就算是超級大餐,而且只能半年一次,又如何要求他們可以懂蕭邦的夜曲。
所以愛麗絲在彼德家
父母眼中是:大家閨秀、多才多藝、深藏不露。
愛麗絲在小林家
父母眼中是:無業游民、無所事事、不會做家事。
但是當小林交了一個普通的女孩子,她有正常的工作,去咖啡廳或是百貨打工,每天日常上班、去男友家會做上幾道菜,還會俐落的拿著拖把揮灑把家裡整理的亮晶晶,可以赤腳踩蟑螂,她根本不需要什麼特別才華才藝或是社會上的那些社經智慧。
那平凡乖巧女孩,就會變成小林家中的:未來媳婦。
當你把自己放在不同世界的生活,就是會發生這樣的落差,我的故事是很極端,
但愛麗絲與小林是不是會在多次的摩擦清醒了?
以上男女性別身份互換也一樣,女方普通家境,男方家財萬貫,在婆媳之間,婆婆大多會看輕她,因為這樣的婚姻很清楚是男方要養她整個人,
她陪夫家出席的企業盛會行頭、記者會要曝光的品味...這些她半年的薪水都買不起一套Dior的洋裝,而且這只是治裝方面,其他的生活開銷更是不可想像。
而且女方父母也必須顧到,養她整個家族,這樣的關係婆婆能多好臉色,如果她還什麼才能都沒有,那肯定被當成家裡的下人來看待,除非真的撿到一個好婆婆,這跟中樂透一樣難,
如果女方也和他們家條件相當,她自己都能給的起自己,夫家的付出會很甘願,因為她本來就是公主,公主就是要穿禮服戴皇冠。
其實還有比這些物質更重要的事,就是價值觀、生活習慣、眼界的不同,都會影響兩個的相處的頻率,
我們自己的父母大多數都是不會差太多,就算爸爸或媽媽比較有錢,也不是差到天南地北。
也或許很多人認為,門當戶對也很多悲慘的夫妻,但弱質的婚姻不管放在那段關係,本來就會早夭折。
門當戶對,是因為,我念過的幼稚園、高中同學會、畢業的大學、見過的人、看過的書、交的朋友、家中的長輩....這些都是形成一個人的價值觀與眼界,
當和一個人落差太遠,就算相愛,也會隨著時間乏味,因爲我們沒有可以交集的生活,我們沒有可以深刻的對話。
不是說我家財萬貫,就能匹配你的企業財團,
也不是說我賢良淑德,匹配你的養家糊口。
而是你月薪三萬,我也能賺到兩萬五;
你喜歡學術研究,我也可以論文三千,
你喜歡抽雪茄,我也品得了紅酒;
你背得了唐詩宋詞,我也會琴棋書畫,
你能和各種大人物談笑風生,
我也能在幾千人的場子裡完美演講。
找一個和你同樣頻率的人,那是精神的門當戶對。
青蛙王子和公主從此過過著幸福的日子,那是青蛙的真正身份是王子;
灰姑娘的故事也並不是騙人的,但是別忘了灰姑娘本來就是公爵的女兒。
#用說故事來寫文
#身邊真實故事 小說呈現
#長篇文感謝耐心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