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向我推薦最近她看到的電視節目,是TVBS看板人物節目當中的一集,介紹的是一位將每月薪水半數捐出,且持續三十年從不間斷的醫生。杜醫師一生效法德蕾莎修女,儘管自己在繼承父債幾千萬、辛苦慢慢還款時,也依然堅持每個月收入的半數捐給弱勢,我媽覺得這醫師真是了不起。
媽媽很有興味地細細描述感人之處,包括他每個捐出半薪的堅持是婚後才跟太太報備的,太太是看了收據寄到家裡來才發現的;另外他堅持每天住在醫院,一年只在除夕回家一次發壓歲錢;他不會對病人食言, 但是今年過年卻對家人食言了,因為除夕在偏鄉服務。雖說視病猶親,但似乎杜醫師對待病人比家人好。
長年每日只睡四小時,病人至上,睡得少三餐也不正常的結果,讓他在2020年生了一場大病,胃潰瘍、食道潰瘍、糖尿病齊發,爆瘦二十多公斤,但他心心念念的只是想趕快治癒自己,然後別讓他的門診病人等待。
他目前是義大醫院的院長,擁有許多先進手術的國際發明專利,也是醫療奉獻獎的得主,這個獎以前有許多奉獻台灣得神父會受頒。
因為度芸也曾主持過醫療奉獻獎系列電視節目,並且訪問過許多得主,真心覺得杜院長得這獎完全是實至名歸,大愛感人至深;不過,或許是我現在常常陪伴許多夫妻走過困境的關係,聽完媽媽的轉述,竟站在同理他太太的立場,覺得生氣了起來。
若是妳的先生在婚前都沒商量過婚後收入要捐一半,妳不會生氣嗎?重點不在是否有愛心,而在告知與商量。若你的先生全年不回家,一年只有除夕回家睡覺,這小小的陪伴習慣甚至還會食言,妳不會生氣嗎?若妳的先生為了奉獻搞壞身體,但無法說服他改變調整,妳不會生氣嗎?
好吧!我其實也沒有資格替杜院長夫人發言,在這大愛感人的時刻歪樓評論,但若如杜院長在受訪時引述德雷莎修女所言:「真正的奉獻,是割自己的給別人。」,他奉獻的是全心、時間、健康與生活水準;那麼院長夫人可能比院長更該得這奉獻獎,她為了成全自己先生的大愛,把她的家庭生活、夫妻生活、對先生健康的擔憂、孩子對父親的渴望陪伴…等全都奉獻,若沒有院長夫人的捨身捨心支持,院長就無法活得像單身神父一般的奉獻。
歪樓至此,要收斂一下本文的小小結論:
1. 所謂大師身後果然都有一位偉大的女性,但需要她知情同意,懷抱相同使命甚至願意更多的奉獻此生,而非被迫接受的道德要求。
2. 當你跟別人描述一個故事且傳遞感動時,永遠無法預測別人的反應,很可能對方有感觸的點跟你完全不同。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功夫班傑 Kungfu Benj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2是我第一次去印度朝聖。我借了朋友的5D2單眼相機,拍了一堆不能用的畫面。但恰好經過現在的剪接技術能呈現當時朝聖的3個重點。我平常閱讀瑜珈哲學書籍。這隻影片主要是介紹影響我修行最深的瑜珈師,作者,和修女。可惜當時我拍攝技術太差,沒辦法好好介紹每個地方其它特色,各還有很多看頭沒介紹。還好主要的目...
德 蕾 莎 修女 介紹 在 屏東縣議員宋麗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德蕾莎修女
人間菩薩的一生
美國國務卿希拉妮曾說,我幫德蕾莎修女提鞋都不配
德蕾莎修女生於1910年8月26日,12歲時,她立志當修女。19歲時她進入修道院,被命名為德蕾莎修女。後來她被派往印度。
德蕾莎修女18歲就來到印度,之後就再沒有離開那裡。1952年夏,為窮人找到愛與尊嚴,她在印度加爾各答建立「垂死者之家」。
一個18歲的姑娘,自己都居無定所,而她每天做的事,就是推著小車在垃圾堆裡、水溝裡、教堂門口、公共建築的台階上,去揀回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遺棄的嬰孩、垂死的老人,然後到處去找吃的餵他們,找藥給他們治病,求醫生來幫助他們……
許多人親眼看見德蕾莎修女從水溝裡抱起被蛆吃掉一條腿的乞丐,看見她把額頭貼在瀕死的病人的臉上,看見她從一條狗的嘴裡搶下還在哭叫的嬰兒,看見她把愛滋病患者緊緊地摟在懷裡,告訴他:耶穌愛你,他在天上等你……
1979年,德蕾莎修女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她身穿一件只值一美元的印度紗麗走上了領獎台。不論是和總統會面還是服侍窮人,她都穿著這件衣服,她沒有別的衣服。台下坐著珠光寶氣、身份顯赫的貴人,她視而不見,她的眼中只有窮人。台下立刻鴉雀無聲。
「這個榮譽,我個人不配,我是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窮人、病人和孤獨的人來領獎的,因為我相信,你們願意借著頒獎給我,而承認窮人也有尊嚴。」德蕾莎修女這樣說。以窮人的名義領獎,是因為她一生都以窮人的名義活著。
當她知道諾貝爾獎頒獎大會的宴席要花7000美金時,她懇求大會主席取消宴席,她說:「你們用這些錢只宴請135人,而這筆錢夠15000人吃一天。」宴會被取消了,修女拿到這筆錢,同時還拿到了40萬瑞幣的捐款。那個被所有人仰慕的諾貝爾獎牌也被她賣掉了,所得售款連同獎金全部獻給了窮人。對她來說,那些獎牌如果不變成錢為窮人服務就一錢不值。
從1928年德蕾莎修女隻身到印度到1980年,她的同工超過了13.9萬,分布於全世界。她的同工沒有任何待遇,連證件都沒有,他們不需要這些東西,他們唯一要做的就是犧牲和奉獻。
她創建的仁愛傳教修女會有4億多美金的資產。但是,她一生卻堅守貧困,她住的地方只有兩樣電器:電燈和電話。她的全部財產是一尊耶穌像、3套衣服、一雙涼鞋。她努力要使自己成為窮人,為了服務最窮的人,她的修士、修女們都要把自己變成窮人,只有如此,被他們服務的窮人才會感到尊嚴。在她看來,給予愛和尊嚴比給予食物和衣服更為重要。
她在全世界的127個國家有600多個分支機構,她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在全世界發展慈善機構,僅在1960年一年內,她就在印度建起了26所收容中心和兒童之家。
但是她的總部只有兩個修女和一台老式打字機。她的辦公室裡只有一個桌子,一把椅子,她接待全世界的來訪者總是在她的工作崗位上:平民窟、棄嬰院、臨終醫院、麻風病院、收容院、愛滋病收容所……在她那裡服務的有銀行家、大企業家、政治家、大學生、演員、模特、富家小姐、美國加州州長……
台灣大學校長李家同也千裡迢迢去那裡,做了他一輩子沒有做過的事情:洗碗、給病人穿衣服、餵水餵飯、洗衣服、送藥、搬運屍體……之後,他寫道:「現在我才知道,我一直在躲避著人類的真正窮困和不幸,其實我從來沒有真正愛過。
後來南斯拉夫爆發科索沃內戰,德蕾莎去問負責戰爭的指揮官,說戰區裡的婦女兒童都逃不出來,指揮官跟她這樣講:「修女啊,我想停火,對方不停啊,沒有辦法。」德蕾莎說:「那麼,只好我去了!」德蕾莎走進戰區,雙方一聽說德蕾莎修女在戰區,雙方立刻停火,當她把戰區裡的婦女兒童帶出後,兩邊又打起來了。
這個消息後來傳到了聯合國。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聽到這則消息贊歎道:這件事連我也做不到。之前,聯合國曾調停了好幾次,南斯拉夫的內戰始終沒有停火,德蕾莎走進去之後雙方卻能立刻自動停火,可見德蕾莎的人格魅力。德蕾莎在印度逝世後,她的祖國塞爾維亞希望她能回國歸葬,印度總理特意為此打電話給塞爾維亞領導人,讓她安葬在印度,後來塞爾維亞同意把她安葬在印度。她的去世,被印度人視作「失去了母親」。印度總理說:她是少有的慈悲天使,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徵,她抹去了千千萬萬人苦難的眼淚,她給印度帶來了巨大的榮譽。
印度為德蕾莎舉行了國葬。出殯那天,她身上覆蓋的是印度國旗,就在她的遺體被12個印度人抬起來時,在場的印度人全部下跪,包括當時的印度總理。遺體抬過大街時,大街兩旁大樓上的印度人全下樓來,跪在地上,向這位愛的天使表達最高的敬意。
特蕾莎修女的人生信條:
人們經常是不講道理的、沒有邏輯的和以自我為中心的
不管怎樣,你要原諒他們。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們可能還是會說你自私和動機不良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友善。
當你功成名就,你會有一些虛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實的敵人。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取得成功。
即使你是誠實的和率直的,人們可能還是會欺騙你。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誠實和率直。
你多年來營造的東西,有人在一夜之間把它摧毀。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去營造。
如果你找到了平靜和幸福,他們可能會嫉妒你。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快樂。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們往往明天就會忘記。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做善事。
即使把你最好的東西給了這個世界,也許這些東西永遠都不夠。
不管怎樣,把你最好的東西給這個世界。
你看,說到底,它是你和上天之間的事。
而決不是你和他人之間的事。
她的人格、精神力量、以及純粹的心靈,早就超越了任何文化屬性和人性的存在,她是全世界所有愛與美的化身!她將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至誠祈禱,願我們有一天能象她一樣的慈悲與慷慨!願我們終有一天能象她一樣,為他人貢獻我們全部生命的價值,找到生命的意義……
在此誠邀你,我的朋友,請將這個偉大的靈魂介紹給你身邊善良正直的人,相信特蕾莎修女的故事將帶給他巨大的精神力量,生命從此不同。
德 蕾 莎 修女 介紹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生真係好有趣。
當初我係因為睇到一本書而認識「Motherhouse」呢個品牌。
最近竟然有機會同佢哋合作。
(工作內容係拍片,呢篇文係無收任何費用,真心想講)
如果有留意我專欄既話,我好鍾意睇唔同品牌背後嘅故事。我成日都覺得,要經營一個成功嘅品牌,係一件好勁嘅事。
任何品牌嘅創辦人,都一定有啲特別嘅諗法,再加上堅持,先可以成事。
最近,有幸因為工作去瞭解多啲,雖然只係去咗佢哋舖頭短短見一次面。
但就令我感受好深,真係不得不佩服日本人嘅精神。
當日有幾個員工為我講解佢哋品牌嘅故事,我心諗:「我都睇咗書啦~你地打份工啫,點會知咁多嘢啊?」
但原來我錯了…
當員工同我介紹佢哋嘅產品、每件產品設計嘅理念、仲同我講埋自己加入公司嘅經歷,我覺得呢樣嘢,真係日本人嘅精神先做到…
點解品牌會叫「Motherhouse」?
原來創辦人山口小姐好欣賞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所做嘅一切,全心全意、不惜一切去幫助貧窮嘅人,就算受到負面評擊都唔放棄。
所以,山口小姐就用咗Mother呢個字,而House,佢希望所有員工都將公司當係屋企。而佢亦會當所有員工係家人。
最令我深刻嘅係,每一個員工,我都感受到佢哋真心真意咁喜歡呢間公司。
(因為如果你唔喜歡公司,一定會離開,睇落去就知點解~)
其實,佢哋咁落力去Sell我都無用,因為我已經有佢哋嘅背囊。大佬,佢嘅產品係「一世全球保養」,隨時行入舖頭,店員就會幫你保養返好個皮革背囊,仲有咩藉口換袋啊啊啊啊!
店員不斷同我講佢地品牌嘅理念,講到好似間公司佢地有份創辦咁。
點解會有呢種熱心嘅員工?!係因為呢個品牌嘅老闆…
呢個老闆從頭到尾,用一個字就足以形容-「愛」。
當一個人用心去做一件事,係可以影響身邊嘅人。
佢地所有員工,都有機會去日本實習,亦可以去孟加拉工廠瞭解個背囊係點樣生產,同埋背後經營理念,而唔係簡單介紹呢個袋有幾好用、幾抵買…
為咗公平,佢哋唔做特價,堅持用當地原材料,希望可以幫助到貧窮人士。呢段疫情,唔單止無炒員工,仲畀孟加拉工廠嘅員工接受衛生培訓,教佢地防疫意識。
本書亦有講創辦人山口小姐去孟加拉創立品牌嘅故事。孟加拉,係全球最窮、有天災、會間歇停電、貪污嚴重嘅城市。
而工廠竟然乾淨到好似無菌空間咁,地下一件垃圾都無。可想而知,係山口小姐影響咗員工。
如果大家有興趣,可睇:https://lihi1.cc/Y1VWN
Motherhouse一直將這份愛傳遞給客人,明天便是聖誕節,大家只要like Motherhouse fb及到以下連結留言tag3個朋友就可以到Moko店免費領取精美聖誕禮物乙份。
https://www.facebook.com/519151254917750/posts/1844638175702378/?d=n
德 蕾 莎 修女 介紹 在 功夫班傑 Kungfu Benj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2是我第一次去印度朝聖。我借了朋友的5D2單眼相機,拍了一堆不能用的畫面。但恰好經過現在的剪接技術能呈現當時朝聖的3個重點。我平常閱讀瑜珈哲學書籍。這隻影片主要是介紹影響我修行最深的瑜珈師,作者,和修女。可惜當時我拍攝技術太差,沒辦法好好介紹每個地方其它特色,各還有很多看頭沒介紹。還好主要的目的地畫面還算足夠,再補充一些配音也算完整。我想其它沒介紹留給自己去探索的人發現好了。印度是世界修行的聖地不是沒有原因的。
第一個地方是RIshikesh。適合拍照,學瑜伽,學梵文,看古蹟,找山洞靜坐,和體驗恆河的源頭。
第二個地方是Pondicherry。他是法國殖民過的小村,少年PI就是這裡長大。這裡是整合哲學的起源,不分宗教,只談道理,透過各個角度探索人的意識,甚至可以拜訪一個實際運作的共產社區Auroville。
第三個地方是Kolkata。接到滿滿被英國殖民的古老味道。是最不適合修行的城市,宗族屠殺,宗教互嗆,政權鬥爭,喇叭按不停。但這個地方產出活在黑暗中卻還照亮別人的兩個心靈大使。有時候震撼我們的心不是一個人講的多好,而是一個人突破了多大的困難。
我5分鐘短片只能介紹表面,也就是一些修行的線索。有感觸,有感覺,就得自己研究,不夠如果還想問我什麼可以留言,我試圖給你補充。
I love yoga philosophy. So my first trip to India was about checking out the holy places I read about in books and the places where many of my favorite authors grew up and spent there time. The influence they have had over my inner workings are quite significant. So I planned out visits to all of them, borrowed my friends nice camera and filmed what I could. There is much more to see, but I at the time I only captured the major points that I was focused on. This trip actually happened in 2012, and now only 6 years later, through editing the process do I know how to make this footage into something interesting for others to watch. I only scratch the surface of each place, so if anything especially interests you you can leave a message below and I will reply to the best of my abilities.
Special thanks to:
Mr Pink by Topher Mohr & Alex Elena
Let the Show Begin by HookSounds http://www.hooksounds.com/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 CC BY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
Music promoted by Audio Library https://youtu.be/CEUvKL8ZLWg
Easier to Fade (feat. Madi Larson) by A Himitsu https://soundcloud.com/a-himitsu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3.0 Unported— CC BY 3.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
Music promoted by Audio Library https://youtu.be/d432TRZEeYw
Let's Go Surfing by Joakim Karud https://soundcloud.com/joakimkarud
Music promoted by Audio Library https://youtu.be/1pt4pRSHk14

德 蕾 莎 修女 介紹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微光時代」電影介紹
訪問演員:陳怡家 Evelyn
傅彥蓉 Dodo
關於:
《微光時代》追蹤三年海外志工的故事,談的是「出走」然後帶來「改變」,獻給台灣的青(少)年,媒體報導看不見的思考與視野。
劇情摘要:
「少女時代」是韓國的女子偶像天團,「微光時代」是台灣的女子公益天團。她們最喜歡的SLOGAN是德蕾莎修女的名言:「用最大的愛做小事」。女生們的公益計畫,從台灣開始,正在尼泊爾、印度、泰國持續開展。《微光時代》同時也是一個出走的故事,故事裡的每個人努力地攀爬心裡的那座高山。許多人都有過氣餒的時候;但我們行走在暗黑的長廊之中,只要前方有一絲的微光,就有勇氣繼續在走下去,那是永不止息的盼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