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會員日,這次有多重優惠,該挑哪幾本?
可參考《內在原力:9個設定活出最好的人生版本》附錄一、二
.
附錄一:延伸閱讀書籍總覽
.
前言:從零開始跨出你的第一步
一、 《人生路引:我從閱讀中練就的28個基本功》楊斯棓著,先覺,出版日期2020-10-01
二、 《自己的力學: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洪瀞著,圓神,出版日期2020-12-01
三、 《人生有限,你要玩出無限》歐陽立中著,悅知文化,出版日期2021-01-11
四、 《用書脫魯的一生閱讀術》宋怡慧著,木馬文化,出版日期2019-10-02
五、《之間:誠品創辦人吳清友的生命之旅》吳錦勳著,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19-03-12
第一章:一人公司:像一家公司那樣經營自己
一、《暢玩一人公司》于為暢著,遠流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05-27
二、《個人品牌:斜槓時代成就非凡的7個自品牌經營守則》何則文著,遠流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11-27
三、 《個人品牌獲利》李洛克著,如何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12-01
四、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增修版):巴菲特50年智慧合夥人查理.蒙格的人生哲學》查理‧蒙格著,商業周刊,出版日期2019-04-02
五、 《高績效心智》莫頓‧韓森著,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18-05-31
第二章:三種工作:人生可長可久的工作組合
一、《該怎麼成就你的人生》洪蘭著,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20-12-21
二、《你是誰,比你做什麼更重要:英國管理大師韓第寫給你的21封信》查爾斯‧韓第著,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20-07-16
三、《退休練習曲:迎接第二次黃金青春的人生提案》江育誠著,今周刊,出版日期2020-05-07
四、《你的強大,就是你的自由:5個領悟,讓你進退職場都靈活》洪雪珍著,有方文化,出版日期2018-10-02
第三章:利他共贏:利他的比重隨著年齡遞增
一、《我所嚮往的生活文明》嚴長壽著,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21-01-01
二、《心。人生皆為自心映照》稻盛和夫著,天下雜誌,出版日期2020-07-07
三、《與人同贏[全球暢銷經典]:人,是世上最值得投資的資產!領導學大師掌握職場、家庭與人際的25個共贏原則》約翰.麥斯威爾著,商業周刊,出版日期2018-03-01
四、《積善:生命的改變,始終源於心念》許峰源著,方智,出版日期2021-03-03
五、《佛陀與惡棍》維申.拉克亞尼著,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1-02-02
第四章:成功方程式:網路新世代需多加防護罩
一、《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30週年全新增訂版)》史蒂芬‧柯維、西恩.柯維合著,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20-10-30
二、《原則:生活和工作》瑞.達利歐著,商業周刊,出版日期2008-04-10
三、《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哈福.艾克(T. Harv Eker)著,大塊文化,出版日期2005-12-02
四、《躍遷:「羅輯思維」最受歡迎的知識大神教你在迷茫時代翻轉人生的5大生存法則》古典著,平安文化,出版日期2018-04-02
五、 《青春正效應:新世代應該知道的人生微哲學──探索自我、友誼、學習、愛情、人生的50個夢想核爆點》 蔡淇華,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19-06-28
六、《活學:終生受用的人生高效能解密》金惟純著,商業周刊,出版日期2020-06-08
七、《一小時的力量》艾德莉安.赫伯特著,新樂園,出版日期2021-06-30
第五章:站對地方:人際網路放大成果的效益
一、《成功竟然有公式:大數據科學揭露成功的祕訣》巴拉巴西著,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19-10-31
二、《人性的弱點:暢銷不墜的成功學經典,向卡內基學習交心溝通術與好感度人際學》戴爾.卡內基著,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0-07-28
三、《這才是行銷》賽斯.高汀著,遠流,出版日期2019-05-29
四、《突破同溫層的社群人脈學:把自己當作平台,建立有效人脈網》平野敦士卡爾著,遠流,出版日期2019-06-27
五、《人脈變現:建立共好網絡,讓別人看見你,也讓機會找上你》理查.柯克、葛雷格.洛克伍德著,八旗文化,出版日期2019-11-27
六、《圈對粉,小生意也能賺大錢》許景泰著,三采,出版日期2020-07-31
第六章:無限思維: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
一、《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彭明輝談困境與抉擇》彭明輝著,聯經出版,出版日期2012-01-30
二、《無限賽局》賽門.西奈克著,天下雜誌,出版日期2020-12-30
三、《原子習慣》詹姆斯.克利爾著,方智,出版日期2019-06-01
四、《複利效應》戴倫.哈迪著,星出版,出版日期2019-02-27
五、《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卡蘿.杜維克著,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19-10-09
六、《轉變之書(40週年增修版)結束,是重生的起點》威廉.布瑞奇、蘇珊.布瑞奇合著,早安財經,出版日期 2020-06-01
七、《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鄧惠文著,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21-01-27
第七章:沒有壞事:找出壞事背後隱藏的好事
一、《我修的死亡學分》李開復著,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19-04-29
二、《捨得,捨不得:帶著金剛經旅行》蔣勳著,有鹿文化,出版日期2014-11-01
三、《走出傷痛 破繭重生:哈佛醫師心能量 啟動內在療癒力》許瑞云著,天下生活,出版日期2017-11-03
四、《穿越撒哈拉:流浪,走向風沙未竟之地》謝哲青著,皇冠,出版日期2019-12-09
五、《天上總會有雲,但你才是天空》劉軒著,三采,出版日期2021-02-26
第八章:包容力:開啟無限力量的萬用鑰匙
一、《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丘美珍、鄭仲嵐著,親子天下,出版日期 2020-11-04
二、《安靜是種超能力》張瀞仁著,方舟文化,出版日期2018-08-01
三、《那些生命中的微光:關於愛與勇氣的十個精采人生》陳雅琳著,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21-01-21
四、《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龍應台著,天下雜誌,出版日期2018-04-23
第九章:常保初心:你是誰比你做什麼更重要
一、《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暢銷15萬冊紀念版)》戴西‧魏德蔓著,天下雜誌,出版日期2020-07-30
二、《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克雷頓‧克里斯汀生、詹姆斯‧歐沃斯、凱倫‧狄倫合著,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18-02-22
三、《時間教會我們的事:給年輕的你,我們用30年歲月驗證的人生》丘美珍、王文娟、錢慧君合編,悅知文化,出版日期2016-05-20
四、《量子天命》李欣頻著,平安文化,出版日期2021-03-22
.
附錄二:推薦國內外文學名著
一、《先知》卡里.紀伯倫著,野人,出版日期2020-03-04
二、《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保羅.科爾賀著,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04-08-28
三、《百年孤寂》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著,皇冠,出版日期2018-02-05
四、《人性枷鎖》威廉.薩默塞特.毛姆著,麥田,出版日期2017-12-09
五、《過於喧囂的孤獨》赫拉巴爾著,大塊文化,出版日期2016-10-24
六、《一九八四》喬治.歐威爾著,遠流,出版日期2012-09-01
七、《傾城之戀【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版】:短篇小說集一》張愛玲著,皇冠,出版日期: 2020-02-17
八、《雲淡風輕:談東方美學》蔣勳著,有鹿文化,出版日期2018-10-05
九、《陳澄波密碼》柯宗明著,遠流,出版日期2018-10-27
十、《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張曼娟著,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20-03-31
十一、《長日將盡》石黑一雄著,新雨,出版日期2015-04-15
十二、《心:夏目漱石探究人性代表作》夏目漱石著,大牌出版,出版日期2021-01-13
.
博客來會員日,這次有多重優惠,該挑哪幾本?
建議透過下文中的公益連結,順手幫助偏鄉弱勢兒童!
(請見以下我的第一則留言)
.
願原力與你同在!
#內在原力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
心念自癒力讀冊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若孩子總是習慣用比較負面的想法暗示自己「我書都讀不完」,可以協助孩子列出一些比較合理的念頭。例如:
‧我已經連續看了「三個小時」數學。
‧我已經把「第三單元到第五單元」練習過了。
‧我已經練習寫過「兩遍」題型了。
‧上次數學小考,我的平均分數落在「八十至九十五分」區間。
運用具體的數字,引導孩子以合理的方式看自己。同時詳細地列出自己過往在該科表現上的成績,有助於更能掌握與瞭解自己。
摘錄自《#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這一段文章很長,但充滿重點,可見作者的用心。
別說孩子們面對考試所以念書,我自己在看書的時候,也會如文章所提。像是我會大概設定,我要花在一本書上面多久時間?還有,我要把握書裡面的哪些重點?
有意識地看書,而不是一翻開書就從頭到尾一字一句看,反而更能抓到一本書的精要。有些書要瀏覽、有些書要精讀……,視目的而定。
祝願您,能不只為了考試而唸書,而能為了享受、休養、療癒而與書相伴!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osts/4298539783495632
... ... ... ... ... ... ... ... ... ... ... ... ... ... ...
孩子書看不完,好焦慮?
【文/ 王意中】
有些焦慮的狀態很微妙,比如孩子一邊為考試複習,一邊心想:「書看不完,怎麼辦?」
孩子不看書,爸媽會焦慮。而發現自己書看不完,則令孩子更焦慮,於是爸媽也跟著焦慮,勸說:「你真的該休息了。」
「我書看不完,明天要考試。」
「現在時間那麼晚了,你先睡,明天早一點起來看。」
「不行,我沒時間了。你不要在那邊吵,愈吵,我就愈念不完!……」
對有些孩子來說,考試前,書一定得看完。孩子這麼認真,當然爸媽也感到窩心。但是請問:這裡所謂的「看完」,指的是什麼?
◎ 陪伴孩子面對焦慮
■ 書看不完好焦慮,傳達什麼「訊息」?
在此,我們來探討孩子擔心念不完書背後所要傳達的訊息。
有些孩子是因為沒看完書,考試會考不好;考試成績不好,在班上的排名會退步、對未來升學可能有影響……為此擔心又焦慮。
或者是當同學們都很努力在拚搏時,自己卻總是成績墊底,無形中也會受到影響而在班上陷入低氣壓的氛圍,情緒低落。
有人則是擔心考不好,可能會被留校,無止境地罰寫、抄寫,晚回家;被老師、爸媽無情地數落;或者得到補習班、安親班,不斷地加強再加強。
我們要引導孩子思考在「書沒讀完」的擔憂背後,令他焦慮的到底是什麼原因。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考試成績理想,這是非常自然的期待。孩子想要考好的這個念頭,是可以給予肯定的,但是由此而生的擔心是否合情合理,我們必須與孩子共同來討論。
■ 自我設定的表現,剛剛好就好
我們真的不用要求自己的表現要百分之百的好。我通常給自己設定在百分之八十五的狀態,對我來說,百分之八十五剛剛好。
有人可能會問:「為何不設定在頂端?不然百分之九十五也好啊。就像爬山,當然是爬得愈高愈好。」我明白你為什麼這麼想,我爬過高山,上面的風景還真是迷人。但是,高處不勝寒。
如果以長遠來看,當一個人在達到高點的過程及來到頂端後,對於壓力可以自在負荷,那麼這樣設定就沒問題。不過,假如是容易焦慮、患得患失的孩子,那麼讓孩子設定自我的表現「剛剛好就好」。
以我為例,我的自我設定是百分之八十五,中上程度。設定在這個標準,接下來的目標就是鎖定如何維持細水長流,能夠保持在百分之八十五。比起百分之九十五、甚至百分之百,百分之八十五比較容易維持,壓力相對也少了一些。
沒有人規定一定得設定到什麼程度,我也不認為設定在百分之八十五、百分之八十,就顯得自己目標不足,缺乏挑戰性。
不是這樣的,每一個人對於自我目標的設定不盡然相同。
在學校裡,許多老師把標準拉到很高,在家裡,父母的標準何嘗不是如此。但我們應該與孩子共同釐清其現階段的程度及條件,給自己設定一個合理的範圍,或者至少能讓自己維持平穩的狀態。這並不是退縮在舒適圈內,而是找出合理的設定標準。
我相信這麼做,孩子不必要的焦慮將少很多。
■ 細膩覺察,彈性判斷
當一個人有「非得如何不可」的想法,表示他的認知處於一種沒有彈性的狀態。這就是為什麼談論焦慮時,我不時地強調「調整認知」是非常重要且關鍵的練習。
一個人的腦袋中如果被太多「應該」占據,就會造成「非得如何不可」,這也是形成心理困擾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們不強迫孩子一定得如何,而是讓孩子練習「覺察」與「判斷」。
我們看待事物常常是憑感覺,比較缺乏具體且詳細地去記錄自己的情緒與感受,體會內心那些抽象的感覺及想法。這使我們錯過許多細微卻關鍵的改變契機,那可能只是一個念頭,或者其中的一個字、一句話。
法律用語中有兩個字:「應」和「得」。這兩個字的意義截然不同,其實也適用於練習覺察與判斷。
「應」就是「非得如何不可」。
「得」則是可有可無、可做可不做。讓自己有一個彈性的空間,我們可以選擇做,也可以選擇不做,或者選擇做到怎樣的程度,隨著自己的能力、心思、時間、體力、腦力、擁有的資源等,有各種不同的排列組合。
總是認為自己「應該」如何的人,自我要求比較高。但如果給自己設定在「得」,相對來講就比較有彈性。
要從容面對焦慮,「給自己充分的彈性」是非常重要的。
■ 平常就做好設定,抽離考試書堆,抽離焦慮
孩子在準備考試,但一邊讀書,心裡一邊焦慮起來。這時,要怎麼舒緩焦慮?
可以先闔上書本,離開書桌,透過轉移的方式,讓注意力先從準備考試這件事抽離出來,做做別的事情,緩解一些焦慮的情緒及生理反應。
抽離多久的時間呢?平時就可以先做好設定,例如五分鐘、十分鐘。要注意的是,有時抽離時間太久,反而會令孩子更焦慮,擔心沒有充足的時間準備考試,反而又會形成另外一種焦慮的來源。
這也是為什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需要和孩子進行一些設定,當狀況發生的時候,只要把這些設定套入公式,孩子便可以很快地進入狀態。
我常常講:演練、演練、演練。我們必須不斷演練,孩子才能夠更輕易地面對與因應眼前的狀況。
■ 以合理的數字,取代習慣性擔憂
若孩子總是習慣用比較負面的想法暗示自己「我書都讀不完」,可以協助孩子列出一些比較合理的念頭。例如:
‧我已經連續看了「三個小時」數學。
‧我已經把「第三單元到第五單元」練習過了。
‧我已經練習寫過「兩遍」題型了。
‧上次數學小考,我的平均分數落在「八十至九十五分」區間。
運用具體的數字,引導孩子以合理的方式看自己。同時詳細地列出自己過往在該科表現上的成績,有助於更能掌握與瞭解自己。
■ 關鍵在於考試時,能夠「順利提取」
考前複習時,看書是為了考試,所以在此暫不討論做學問這件事。
我們都希望在考試作答的過程中,順利提取自己在這段期間所學習的知識內容。因此,如何認定所謂的「看完書」?
其實與其說看完,關鍵應在於「如何順利提取」。
■找出念書效率最佳的時段
每個孩子都需要瞭解,在一天的二十四小時當中,扣除掉睡眠,每個人、每天,在不同時間的精神、思緒、體力與情緒狀態都不盡相同。孩子要找出自己在什麼時間、什麼時段或什麼方法,讀書的效率最好,而不是像苦行僧一樣,從頭到尾花了過長的時間靜坐在書桌前,用力啃書。
這樣的背影確實令許多父母覺得很驕傲、很欣慰,眼見孩子如此認真,幾乎要落淚。但是對於考試的成效來講,並非是好事。畢竟長時間坐在書桌前,缺乏適度運動,對孩子的專注力、情緒舒緩及身體負荷等,都是耗損,反而容易降低學習成效。
有些孩子會做自我設定,比如每本課本都必須從第一頁開始看到要考完的那一頁,甚至每一字、每一句都讀得很仔細。其實,重點不在於看多快、多細,而是要練習能在考試時,對應題目,將看過的內容輸出、寫下來。
因此,我們得先打破「看完」的說法,請先回頭思考:現在做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是為了應付考試,那這時要練習的就是如何有效提取。與其長時間輸入(記憶),需要練習的反而是「輸出」(提取)。
■ 抓重點準備
看一本書,是否一定要從頭到尾看完呢?並不是如此。若是讀小說,跳過了一些章節、段落,可能會忽略重要的情節與線索。但是看的並非小說時,就要試著先瞭解自己閱讀這本書,真正想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
一本書中百分之八十的重點,就在百分之二十的內容裡,透過八十/二十法則可以瞭解,很多事情,我們只要「抓到重點」。
比如說,當孩子因準備考試而產生讀書焦慮,可以運用前面的方法,引導孩子慢慢跳脫綁死的自我設定所形成的有形、無形壓力。並不是說看書時跳行或漏字,而是只要能很清楚地掌握內容的「重點」,有時不一定非得逐字或逐句看過。
重要的是能「順利提取」,並非只有純粹記憶。
先找出目的,再針對不同目的,進行不同重點的輸入(記憶)與輸出(提取),會比較清楚自己的準備哪些是有作用的。
打破既定的刻板印象,才能以比較合理的方式看事情,避免無謂的焦慮干擾日常生活。
■ 從日常生活中,練習「輸入」與「輸出」
我時常告訴孩子,不管我看了多少電影、戲劇、繪本、小說等,看完之後,我一定要把心得說出來或寫出來。無論說了多少或寫了多長,只要有「輸出」,這些「輸入」就對我產生作用。
我們不斷提醒自己和孩子要多看書、多接觸人事物,這些都是「輸入」。然而,如果只有不斷在輸入,卻沒給自己任何機會進行輸出,所看的、接觸的一切都是枉然,那些輸入也就產生不了太多意義。
在教學上也是如此。我常在演講時跟老師分享,在課堂上,不要都只是我們不斷在講,要孩子記下來或背下來,而是要提供一些機會讓孩子試著開口說話、開口回答或開口提問。
無論是說或寫,任何形式都可以是「輸出」的方式。
過去,輸出對我而言是一種壓力,我常在暗示自己可能寫不出來或講不出來。但是現在,我不時提醒自己轉個念頭、換個方式想,把輸出看成一種非常愉悅的事,讓自己每天都想要說出來、寫出來,漸漸地,思考、表達與書寫的手感都更加順暢。輸出不但成了我的好習慣,也成為一項好的生產方式。
當我們對輸出愈來愈習慣並熟練,表現也會愈來愈俐落。日常生活中的「輸入」機會無處不在,不但與我們有密切關聯,也可能激發出我們更多創作──這就是「輸出」。
有機會,多和孩子分享這樣的概念,並且自己也不斷地練習輸出吧。這是我的一些想法,與你分享。
.
以上文字摘錄自
《#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咬手、拔頭髮、猛眨眼……從辨識警訊開始,讓孩子學會紓解焦慮,安定成長
博客來:https://reurl.cc/Q38d8Z
金石堂:https://reurl.cc/ygxZxa
誠品:https://reurl.cc/D6W9N6
讀冊:https://reurl.cc/VXKZAQ
全台各大書店販售中
@寶瓶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aquariusfans/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心念自癒力讀冊 在 天下文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什麼?天下文化電子書展活動倒數三天!】
你是否曾在凌晨12點01分時,才發現昨天66折、一日優惠還沒買?
天下文化 X Readmoo讀墨電子書展,單本85折三本75折,活動倒數三天!
——————————————
➡好書再推坑,先買就對了!
📍《#最強大腦學習法》:利用大腦怪癖,提高你的學習力!
📍《#為什麼要睡覺?》:睡覺可以鞏固記憶,激發你的創意力!
📍《#反智》:識破各種似是而非的話術,帶你建立分析思考的能力。
📍《#會走路的錢》:懂得賺年輕人的錢,錢就會自動走到你的口袋!
📍《#你是誰,比你做什麼更重要》:拿掉名片後,你還剩下什麼?
📍《#心念自癒力》:治病要治心;調整心念,啟動自癒力,一起把健康找回來!
——————————————
✅全球熱銷百萬冊,生物學經典之作
✅《自私的基因》今日限時優惠55折:https://bookzone.pros.is/vdqql
#報復性閱讀開始
#閱讀,讓自己不被定義
#這波買完就要剁手了
#購物車還有一堆書沒結帳啊~(幸好還來得及)
心念自癒力讀冊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我來回答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的來源,來自於多年前我在『有聲書評』裡面的一個來賓,他是一位作者,她的名字叫子瑜,Jennifer。
她多年呢旅居在國外,然後呢她為閱讀這件事情做了很多的事,比如說她結合了一些線上跟線下的力量,特別是喔世界這麼大,她卻是在全世界各地去建立很多的讀書社群。
比如說東京啊、橫濱啊、墨爾本,那她呢也成立了一個叫「Cocoon link」這樣的一個社群,專門為異鄉的閱讀者服務。
所以呢我受到她的邀請,在一個非常感動的狀況底下,答應了這件事情,答應什麼呢?在她Cocoon link的社區裡面,有一個企劃叫power Q&A,就是呢收集很多人的問題,然後去找適當的回答者,去回答這些問題。
那你要知道,當我答應回答她問題的那一刻,其實我還不知道我被問的是什麼問題,所以是有點挑戰的,可是呢她告訴我在這個企劃裡面,似乎我是第一個回答者。
所以呢有一點榮幸,有一點想說那既然是第一個,如果回答的有什麼不周延的地方,應該也不會太被責難吧!
所以呢無論如何,從各個角度來看,不管是支持閱讀的推廣,或者是能夠回答一些人心裡的困惑,那我都想說可以盡力的來試試看。
在我答應這個邀約之後,我就收到了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我唸給大家聽,我按照發問者的原文來唸給你聽,他說:「人為何堅強,都受過傷,那未痊癒的何如?」
幾個關鍵哦,人為什麼要堅強,受傷,痊癒,那該怎麼辦?
其實當我收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靜下心來想了一兩天,我到底要從什麼角度來回答他,其實反復在我心中浮現的就是我經常在教學,或是跟很多朋友互動的過程當中,我很喜歡的一句話叫做:「長出自己的力量!」
那為什麼用這樣的一個方式來回答這個問題呢?其實是呼應到「堅強」,人為什麼要堅強?其實這是一個好大、又好棒的問題!
可是當我們對於「堅強」的理解,稍微有一點點偏差,或者稍微有一點點,不管你說它是矯枉過正,還是用力過猛的話,往往堅強為我們帶來的不是一種更有力量的感覺,反而是會讓我們覺得很有負擔,或者是因為堅強,我們可能損失了更多!
所以回到為什麼我會直覺的想到,長出自己的力量,其實長出自己的力量,或許你在表面上聽起來這跟堅強好像沒什麼差別,那我就趁這個機會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我心中,所謂「長出自己的力量」到底是什麼意思?
有時候要定義一件事情,直接說它是什麼?有一點困難,所以可以反過來,先說它不是什麼。在我認為「長出自己的力量」,它其實不是一種對抗的心情,你會發現我們一想到力量,好像就是要跟別人比力氣,好像就是要跟別人來凸顯出自己可能是更有能力的、更堅強的!
可是呢「長出自己的力量」,在我的認為,一旦是用這個角度出發,它就會變成是一種對抗,你彷彿有一個假想敵,彷彿有一個對待你不好的人,或者彷彿有一個你在他面前,你希望證明自己的存在。
因為對抗的出發點,打個比方吧,就像是矛跟盾的故事一樣,假設你到處宣稱你有一個無堅不摧的盾,這個時候任何一隻矛都想要上來撮看看,那請問一下,無論你要堅強還是要有力量,就是你生命想達成的目的嗎?
今天你的堅強或力量,卻吸引了很多人都想要攻擊你,這是不是會越活越辛苦呢?所以在我認為「長出自己的力量」,它不是用一個對抗作為出發點。
那當然第二個,它也不是為了去證明些什麼,很多人想要出自己的力量,就像我回想自己的成長過程,我曾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去做很多的努力,只是為了向我的父親證明,我是一個有能力的、我是一個優秀的、我是一個足夠好的兒子!
可是透過這樣的一個出發點,不管我得到了什麼,我成就了什麼,其實我並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當我的力量和堅強,沒有辦法帶給我真正的快樂,那請問這力量跟堅強,不就是一個反而會扭曲我的原因嗎?
所以呢當我們要試圖長出自己的力量,不管透過學習,還是透過閱讀,如果你的內心一直住著某個你要對抗的人,某個你想要證明的事情,那這一切的結果都很有可能讓你越努力,但是卻愈挫折!
所以我說了長出自己的力量,不是為了對抗什麼,也不是為了向誰證明些什麼?那到底長出自己的力量是什麼呢?
好,那我就跟大家說了,其實我認為「長出自己的力量」,它是一種喜歡自己的姿態,特別強調喜歡自己喔!所謂的力量,它其實不是指涉於他人,它甚至不是指涉於你所存在的一個文化。
如果你能夠活出喜歡自己的狀態,喜歡自己的姿態,喜歡自己的角度,那麼這樣的一個力量,它就會帶著你的生命,持續的朝向自己想要的祝福前進。
所以當我一看到那個問題「人為何堅強?」的時候,其實是對於這位發問者,是有點心疼的。十有八九的人在講「為什麼要堅強?」,他其實心中並不是不想堅強,而是他對堅強這件事情,感覺到好挫折。
然而挫折的來源,不也就來自於我們要一直去對抗、一直要去證明嗎?其實你可以堅強,你可以有力量。但是它的來源必須是,你喜歡自己的姿態,人為什麼要堅強,因為你要喜歡你自己,這一份喜歡是你自己給自己的喜歡。
如果接著往下談,每個人都受過傷,在成長的過程裡,我相信這裡指的傷,是心裡的傷,但是呢有些傷是很難痊癒,甚至會留下疤痕的,那這時候該怎麼辦?
我雖然不知道發問者的生命經歷了什麼,可是呢我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呢是上官婉兒的故事,她是在武則天時代,受到武則天很器重的一個大臣,她是一位女性哦,那在武則天那個時代,女性是可以當官,而且可以當大官的。
那上官婉兒呢在跟著武則天的過程當中,有一次因為她做錯了一件事,她被施予墨刑,什麼叫墨刑呢?簡單來說喔就是刺青,刺在哪裡?刺在臉上。
所以上官婉兒因為犯錯在額頭被刺了一個印記,那其實這種刺青,對現代人來說好像覺得沒有什麼,可是對古代人來說,其實這種刺青特別在臉部的刺青,它是一個恥辱的象徵。
它雖然不是像剁手跺腳,這麼殘忍的刑罰,對你有這麼大或者是具體的傷害,但是它卻會在你的心裡烙下這一輩子的恥辱。
所以呢上官婉兒接受這個刑罰,其實在那個時代底下,它就是一個脫去不了的恥辱印記,可是呢上官婉兒心念一轉,既然我頭上的這個標記就一輩子洗刷不掉,不如我想辦法去美化它吧!
所以呢她在額頭上面畫上的梅花,以這個標記為中心,這就是當時很流行的叫梅花妝,她成了當時上層社會侍女當中,爭相模仿的一種妝容。
或許回到我們每個人身上,我們生命裡曾經受過的那些傷,特別是心裡的傷,它在深層的意義上,其實跟墨刑是一樣的,因為它為我們的心裡,烙下了那不可抹滅、不舒服,甚至於是恥辱的感覺。
然而如果回到上官婉兒這個故事,我想要告訴你的就是,我們不需要否認那個傷的存在,如果那個傷就是會留下一些疤痕,那我們何不想辦法把它畫成一朵花!
或許你這個時候會接著問我,那要怎麼樣才能夠把傷痕畫成一朵花?其實如同我前面說的,開始喜歡你自己,長出自己的力量,長出一種喜歡自己的姿態,人為什麼要堅強?對於未痊癒的傷,我們該怎麼辦?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帶給你一些力量,很開心有這個機會接受子瑜的邀請,也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產生一點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說明的最末端都有相關連結,我很期待有一天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心念自癒力讀冊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YouTube紛絲NT1,000元折價專屬優惠,直接輸入代碼:「07pjNj6l」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一個心理現象,叫做『空想性錯視』,它特別是在我們的視覺感官當中,我們會有一種尋找模式的傾向。
比如說你可能會在天空的雲彩,它的隨機排列當中看到了動物,或者是人臉的一個樣子,甚至於你會看到一條龍在天空中飛。
那如果你還有印象的話,其實在911恐怖攻擊事件當中,有很多人就宣稱,不管是在照片還是現場的錄影,還是現場的目擊者,他們都從這些冒出來的濃煙當中,看到了惡魔的臉。
甚至於在全世界各地都有這樣的一個狀況,比如說在一個牆壁上面,自然產生的一個水漬,彷彿是聖母顯靈的一個樣子。
其實這些現象與詮釋,都是『空想性錯視』實際運作的一個結果。
我們很容易把眼前所見,其實是隨機發生的事情,在自己的理解當中找到它的模式跟脈絡,然後給他賦予一個聽起來很合理的一個意義。
那麼其實在心理學當中,因為這樣的一個現象,也發展了出一系列,透過這些所謂的投射,所謂的『空想性錯視』,所引起的心理活動,透過這個作為一個入口,去瞭解一個人的心理或情緒狀態。
比如說在心理學當中很有名的『羅夏克墨跡測試』,這個測試就是透過受試者,看看他怎麼解釋,那些模糊曖昧的墨漬痕跡,然後進行對於他們心理狀態的一個分析。
如果再衍生來看的話,雖然一個人他怎麼解釋,或者是他怎麼轉述他所認知的事情,不一定等於他的解釋,或者是他的轉述就是真實。可是你卻可以透過他的解釋,跟他的轉述,甚至於他選擇重點呈現的什麼東西,去倒推回去理解,這一個人的心理狀態跟他的在乎。
所以從這樣的心理現象,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思考一下,第一個角度,就是我們到底投射了什麼給這個世界?然而不管我們所投射出去的是否為真,它確實實實在在的影響了我們怎麼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
所以就像那句老話所說的,「你要選擇快樂,還是你要選擇悲傷,關鍵不在於眼前發生的事,而是在於你解釋這件事的方法。」。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的話,你怎麼去理解一個人呢?有時候我們要追求的並不是那真實發生的客觀事實,因為畢竟事在人為,而是在於我們去瞭解眼前這個人,他怎麼呈現、他怎麼陳述這個事實的方法。
這不是要我們去忽略或者是泯滅事實的存在,而是呢如果你真的要懂一個人,或者是你要取得一個人對你的信任,那麼真正重要的關鍵,就在於你要理解他的內在是怎麼運作的。
然而透過他所投射出來,他所呈現出來他的在乎,你才有機會按圖索驥,找到一個入口,去理解這一個人的思維跟想法。
所以如果聽到這邊你有點頭暈的話,那麼今天的結論很簡單,就是你永遠要特別是留意你所投射出來的任何東西,那什麼是你投射出來的任何東西呢?
通常就是你認為鐵打鐵的事實,毋庸置疑的那些信念,或者那些你所認為的事實真相,那麼這些幾乎我可以告訴你,十有八九一定是你的投射。
因為真相從來就不是你看到的,或者是僅僅由你說了算,在認識理解別人之前,我們不妨先把一些心思放在認識理解自己,我是凱宇,跟你做分享。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有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說明的最末端,都有相關的連結。
我們近期的課程是7月2號的【CIA通達力】,它是一個為你量身定做,讓你透過自己的投射,還有別人到底投射什麼在你身上,透過個案教練的一個學習方式,你可以完完全全地瞭解自己的內在心念慣性,與外在行為的慣性。
透過這些真實的瞭解自己,你才能夠去圓滿自己的人生,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這門課的名額只剩下三位了,然而在你聽到錄音的這個時候,如果還有名額的話,那麼請你把握真難得的機會,希望我能夠在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心念自癒力讀冊 在 張天立- 談《心念自癒力》一書《讀冊過生活》節目2022-04-13 ... 的推薦與評價
談《心念自癒力》一書《讀冊過生活》節目2022-04-13(三)18:00首播《心念自癒力︰突破中醫、西醫的心療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