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蜜莉的異想世界》在細節裡發現身體語言的流動】
第一次看《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 》(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 , 2001) 時,給我人生投了一顆震撼彈,我感覺到身體細胞每個都興奮的在顫動,也是我唯一看過最多次的一部電影。
.
為什麼我對這部電影有如此強烈的共振?
我透過此回顧內心的路徑與分析畫面情節整理出一些小細節來感受,算是一種運用知覺變化的紀錄,一種有感的學習。
.
▪️〔即使在一片了無生趣的空間,也能創造好玩的瞬間〕
.
我被艾蜜莉童年那種只跟自己玩的世界吸引,小時候我也是這樣長大的,因此對頻了童年孤獨感。
.
片頭開始就運用強烈的色彩、蒙太奇手法的畫面來詮釋女主角愛幻想的超現實風格,在煩悶無聊的生活找素材創造一種「靜默奇趣」,白膠沾滿雙手待透明之後撕下來、玩氣泡布、收集石頭打水漂、手插入穀物深處被冰涼填滿的舒適感、湯尺輕輕敲碎布蕾上的焦糖...,各種在無趣中找樂趣的創意法,讓無聊開始有料了起來,這種五感體會的爽快,是細膩的、療癒般的效用,這些樂趣也是某部分我曾經有過的人生體驗,我還有一個在童年經歷與阿嬤相處所收藏的樂趣想分享:我喜歡睡前用手背觸碰鋪床的棉被感受它冰涼的感覺,待發熱了之後再收手等待棉被繼續轉為涼,重蹈覆轍直到睡去,還有一種是因為依附阿嬤怕黑與怕孤獨,晚上阿嬤都很晚洗澡,每晚都要等待她洗完回來房間吹頭髮,才能看到她陪我入睡,於是吹風機的聲音算是在那個時候最具療癒與催眠的音樂,也是我尋得安全感的聲音來源。
.
▪️〔願力的啟蒙電影〕
.
我深度體會主角獨特的幻想空間與費盡心思的巧妙愛心,去完成他人心中的缺憾,我的感受力憑藉「女主角艾蜜莉將時光寶盒(年代久遠的童年玩具鐵盒),順利歸位給當時已經搬家的屋主(遺忘童年回憶的主人)契機開始了一場對自我實現的誓約:成為他人的天使」,內心也在當時默默的埋下一顆奇異之善的種子,無意識的在我心底提醒著我想完成的事,每當在現實中被無力感、匱乏感壟罩時,彷彿有一股無形力量的波動去引導我再次接觸這部電影的動機,包含電影配樂的音階觸動、靜心產生回歸源頭的感動、甚至是接觸到一丁點像(10%)艾蜜莉古靈精怪的特質人事物時,都會讓我憶起這部電影,讓我看見心理真摯的主體性,它彷彿讓我身體細胞活過來,真正的享受每一口呼吸,尤其是帶有回憶性的物品也能勾起心靈深處的思念,貪眷於時空記憶的感動。
.
▪️〔裸現的傷口:孤獨核心〕
.
在這裡我看見艾蜜莉的多次元人格,不只擁有喜歡創造驚喜的善良天使性格,同時內心也住著多位人格,兼具調皮愛惡作劇的整人專家、善用邏輯與觀察的偵探家、愛伸張正義的俠客...,而這位怪誕精靈的神秘女,將自己內心渴望被愛的感覺鎖在深層的心房裡,這種想愛又不敢愛的膽小脆弱,一種害怕面對現實,無人能進入的孤獨世界,讓我的某個意識層被照見著,電影風格醞釀一種無窮趣味特質的創造力與個人憂傷的感官體現,是我一直以來對生命多重面向的探索,為艾蜜莉值得高興的是,一位鄰居與艾蜜莉某個心境同病相憐的玻璃娃娃老畫家,因為病症的緣故,足不出戶只能在室內作畫,艾蜜莉為了讓畫家爺爺可以看見更多外面的世界,拍了很多有趣的影片送給他,因此為了回饋鼓勵艾蜜莉去勇敢追尋所愛,畫家對著艾蜜莉說:
.
「親愛的小艾蜜莉,你不是玻璃娃娃,你可以用力擁抱生命。如果你任憑機會流逝,漸漸地你的心會變得乾枯易碎,就跟我的骨頭一樣。去吧!大膽的去吧!」
.
在此片段,感受了忘年之交的互補友誼,淡淡的為彼此點醒心中明白自己最缺乏的精神核心。
.
跟艾蜜莉一樣,因為敏感細膩易受傷的靈魂,只能選擇將這些深沉的感受吞進心裡,用孤獨包覆著脆弱,在每個意識層次的深度自我整合中,都能看見我有艾蜜莉的影子。
.
當時看完電影之後,不管看了幾次,還是羨慕艾蜜莉可以跨出心中的膽怯,勇敢去愛擁有與自己相似靈魂的男人,到後來我才明瞭當時的心境,只是因為還未遇見我此生所渴望的靈魂,那種勇敢品質,是在靈魂認出彼此之後才能產生的深度堅決性。
.
▪️〔他們與我們.異與同〕
.
以前總會因為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害怕自己內心的孤獨,而想迎合身邊的人,也擔心自己的各種反應與行為妨礙到他人,到了學生時期漸進式地的發現並反轉,決定不活在他人期望的價值觀裡,開始使用內心深藏已久的反骨力量,去對所有事情詮釋不同程度的叛逆,我承認某個時段曾經也為了反而反的任性過,到了現階段,有意識的去觀察此現象,選擇在「異中求同,同中求異」。
.
反叛不是為了證明你的獨特,也不是為了博取關注,而是為了活出真實的價值與靈魂的自由才有的品質。
.
迎合不是盲信、從眾與膽小,也不是為了隱藏自我,而是因為尊重對方的相對觀,產生的一種慧見行為。
.
我們不一樣不是為了展現我是最特別的,是因為看見全世界的所有人,都是獨特的。
每個人的品質與潛力,包含生命故事,都值得我們去一個個品嘗,即便是無聊人生,也有著屬於自己獨特的劇本,願不願意醒來,決定於心靈洞見、生命體驗的遠見、自省的看見。
/
從我的文字裡,能感受我喜愛的程度嗎?我對於法式幽默的電影,也極為熱衷喜愛,包含電影配樂的音樂家揚.提爾森(Yann Tiersen)創作的鋼琴、手風琴風格,都成了我人生中的最愛,默默地成為我動態靜心(身體語言)的音樂素材。
.
Yann Tiersen - J'y Suis Jamais Alle
https://reurl.cc/eEQk2R
Yann Tiersen - La Valse D'Amelie (Live 2002 Rennes) 現場演奏版
https://reurl.cc/NrOxMm
Yann Tiersen - Comptine d'un Autre été l'après-midi. 1 hour (432hz)
https://reurl.cc/vqGLz1
.
法國人的隨性與優雅,也是我一直以來欣賞的,他們的文化,無時無刻透露出自在隨意的品味生活,電影某片段出現艾蜜莉正要捐款給一位流浪漢時,對方卻拒絕說:「我今日公休!」(專心陪著身邊的狗狗),這裡是我最被戳中笑點的地方,也是我看見他們重視生活品質的一種瀟灑自由態度。
.
我們的身邊與內心裡面,都有天使圍繞,這種名詞只是為了方便意象美化的一個溫暖的形式,包含我創立粉專(癒天使的閱章)的用意,也是為了讓他人理解:人人都是擁有自癒力的天使,也能成為他人心中的天使,自癒與療癒他人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是因為愛,所擁有的品質,我透過經驗、書與電影體會,紀錄活著的多重感受與內在情節產生的化學反應,嘗試用文字來描寫藝術語言,一章章的自我揭露來認識世界,同時也讓世界了解我的型態表現,我玩弄語言,期盼用多元的感官意象發現藏在意識底層的世界。
.
我想,這部電影的超現實途徑,會讓我渴望衝破幻象的實踐,去完成我此生未完成的事,迎那萬物,創造屬於我與他人連結的「益享」世界。
圖片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AmelieMovie/
心房顫動有什麼感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AFIB)】
最近南非的奧運選手Richard Murray,宣布他被檢查出了有心房顫動的症狀,很可能今年奧運去不了,僅管本人還是很樂觀。
先插播一下,COVID19已經一年半了,當然不幸的有不少運動員確診,有的人完全康復回歸,也有人可能運動生涯就完結了。但也有不少人因為訓練狀況不理想,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確診了?Richard Murray就是其中一個,他去年還自費去作了檢查,好險是陰性沒事。這陣子,這股自我懷疑確診的風潮可能也會在你我身邊出現,能做的防護與自我健康照顧,盡量去做,但也別過度自己嚇自己了,濕熱的台灣夏天,本來就很難練,不要因為數據不漂亮就懷疑自己確診!
回正題,心房顫動是心律不整的一種,整理所查到的資料,在台灣盛行率男性為1.4%,女性為0.7%,男性發生比率比女性高,且過了60歲後,會上升到4%。
心房顫動發作時心跳不規律,每分鐘心跳次數可能過快也可能過慢,心臟血液輸出量因而受到影響,會出現心悸、胸悶、呼吸困難、喘、頭暈等現象,如果心跳過慢或停頓過久,也可能出現昏厥,不過也有些病人並沒有明顯的症狀。
除了年紀,有高血壓、糖尿病、過量飲酒、肥胖等都有可能比一般人更高機率得到。
還有一類高風險族群,就是運動員了,尤其越頂尖的耐力運動員,因長期處於大量與高強度訓練,所以發生狀況也比一般人高上許多。就算你不是頂尖運動員,但過多的高強度或長時間超負荷訓練,還是有機會會碰上的。
身為個鍵盤叫練,我一直以來都是強烈建議要戴著心率帶訓練,光學心率絕對沒有心率帶準確。因為看訓練的心率,除了瞭解訓練狀況好壞以外,還有個很重要的事情是,看看每個人的心率長什麼樣子?趨勢又是怎麼走?
至目前為止,我至少抓出三個人有心率上的問題,主要都是會有不規則的起伏跳動,或是該高時反而低,該低時反而高,我都會建議他們要多留意身體有沒有狀況?有的話,可安排時間去檢查。
尤其,資料看多了之後,也的確發現每個人的狀況都很獨特,很多都跟教科書上寫的不同。舉自己例子來說好了,一般而言當人體處於疲勞、或賽後、或高強度訓練後的隔天,靜止心率RHR應該都會比正常時略高對吧?
我通常都是相反,正常的靜止心率約在45-48bpm間,但當我很疲勞時,例如要搞個連續幾天超負荷的話(例如切地瓜環島的那幾天),反而RHR會掉到剩40甚至以下,尤其一場大賽後,可能隔天會不到40bpm,最低看過34-36bpm的,但這種情況是很難拉上來的,可能130bpm就有平時160bpm的感覺了,所以當我發現心跳反而掉下來的時候,就是個疲勞的警訊,也是個與常識不符的狀況。不過通常只要疲勞退去,就回復正常了。
所以啊,蒐集出正確的資料,瞭解訓練狀況以外,也是幫助你更瞭解自己的身體。
祝福 Richard Murray早日康復,點播一首王力宏的心跳給你!
你的眼神充滿美麗,帶走我的心跳 ♪♪♪♪♪
你的溫柔如此靠近,帶走我的心跳 ♫♫♫
心房顫動有什麼感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Apple Watch的「心電圖」功能
15日將在台灣解鎖,4代以後的機型可以使用。
所謂的心電圖功能,其實是為了要找出「心房顫動AFib」這種心律不整的病人。
它現在還不能偵測有立即生命危險的心律,像心室頻脈VT或心室顫動VF,也還無法偵測心肌梗塞的變化。這些重要功能,未來希望有機會出現!如果在偵測到這種危險的心電圖,還能夠自動撥打119,那就更讚了!
那,目前這個找出「心房顫動AFib」有什麼用呢?因為心房顫動的病人,容易發生腦中風,需要使用抗凝血劑預防中風。找出「心房顫動AFib」,是希望能提早治療。
心房顫動,有人是一直持續存在,有人則是偶爾發生—— 稱為「陣發性心房顫動」。其實,稍為留意自己的心跳或脈搏,也很容易可以發現。只是一般人可能不會區分這是不是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的心律,英文的描述叫「irregularly irregular」意即「不規則的不規則」。其相對應的就是「規則的不規則」(像某些房室傳導異常,就會每幾跳就停一跳的)或是偶爾的不規則(像心房或心室的早期收縮) 。
心房顫動的「不規則的不規則」,簡單的說,就是亂得「毫無章法」。
Apple Watch的「心電圖」功能,能夠記錄這樣的心律,讓醫生判讀。但是它不是自動記錄的,必須是佩戴者自己啟動才能記錄。如果佩戴者本身是「持續有心房顫動」,那麼他隨時記錄一段,就有可能「抓到」這個心律。如果佩戴者是「陣發性心房震動」,那他就必須在自己「感覺心跳在亂跳」的時候紀錄,才有可能抓到這個心律。(當然,也會有人記錄了一大堆自己以為異常的,拿去給醫生看,結果都「正常」)
啟動「心電圖」App,然後用手指按住數位表冠,當使用者觸碰數位表冠,才會連通電路,偵測並記錄心律。
所以,不要對這個心電圖App的功能有「過高」的期待,你大概也不會天天用到它。不過,這是一個好的開始!能夠多發現一個病人,就有機會能提早治療。
一般人會為了偵測這個去買一台嗎?家中老人多的,可以輪流佩戴,偵測到以後,再傳給下一個人。醫療院所、公司行號、里辦公室... 或許可以考慮讓「疑似」的人,借回去記錄一、兩週?
最後,到底什麼是「竇性心律」?它就是「一般人」的「正常」心跳節律啦!
補充:
健檢報告上提到的「竇性心律不整」就是「正常」的意思!因為心律會隨著呼吸忽快忽慢:吸氣的時候會跳得比較快,吐氣的時候跳得比較慢。
圖片來自Apple
心房顫動有什麼感覺 在 Q378:病人主訴常有心悸的感覺,心尖脈速率98...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Q378:病人主訴常有心悸的感覺,心尖脈速率98 次/分鐘,節律不規則,橈動脈脈搏次數為80 次/分鐘。下列何者為其最可能之診斷?(A)心房纖維性顫動(B)心室纖維性顫動(C)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