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w
當初得知 UA 最新中底科技命名為 Flow 時,馬上聯想到同樣叫Flow 的「心流」。
Flow (心流):「一種完全專注於當前任務,對其他人、事、物、甚至時間毫無感知,完全沈浸、渾然忘我的狀態。」
30年前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提出心流理論,開啟人們研究心流的熱情。 時至今日,對心流狀態已經有更深的認識。Steven Kotler 在年初新書 “The Art of Impossible: A Peak Performance” 介紹到當前腦科學對心流研究的成果。
#心流
「一般狀態下,我們只使用大腦的一小部分(通常被認定為 10%);因而推測在巔峰狀態──也就是「心流」狀態──將會使用大腦的更多部分;但事實卻恰好相反。」
「進入心流狀態,主司邏輯決策、時間感知、長期規劃、意志力等的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會被關閉,表現變得更直覺、更揮灑自如,進入高效率自動化狀態(耗費更多能量與時間的邏輯決策系統被關閉)。」
「由於時間感知系統被關閉,當下不會回想過去、也不會預測未來,恐懼與焦慮消失了(引發恐懼與焦慮大都來自過去的經驗、或對未來的預期)。心流狀態下,大腦自動去除所有不利表現的系統,因此總能有超水準的表現。」
「心流狀態下,不但沒有使用更多 (大腦),反而用更少。」
“In flow, we are not using more (of the brian), we are using less.”
#UAFLOW
跑鞋的精密程度與大腦差多了;但優秀的跑鞋同樣靠去除多餘部分,使整體性能更佳。跑鞋最重的部分是外層的橡膠大底;能不能拿掉這層大底呢?更輕盈、更抓地、中底+大底一體成型的 Flow 科技因而誕生。
UA Flow 中底帶給我非常優異的穿著體驗,回饋強且貼地靈敏;新款 Velociti SE 更加輕量,輕盈、彈性的織面,使每一步靈活且穩定,帶來完美腳感。
==
去除多餘,少即是多;追求目標,毫不保留。
#VELOCITI_SE
#主宰速度
同時也有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80的網紅MING'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收聽今回 Ming’s Radio,主持係時裝品牌 Nuditè 主理人 Cecilia Ng ,同大家分享心理學家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提出嘅「心流理論」(Flow)。 戴起你的耳機,讓 storyteller 帶你穿梭書海,在星期一的夜晚好好享受這個 me t...
心流flow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跑出全世界的人》是NIKE創辦人菲爾·奈特的回憶錄,他用平實真誠的口吻描述創建NIKE的過程中,「為何」堅持初衷、「如何」不畏困難邁步向前、「什麼」軼聞趣事讓這段旅程充滿戲劇色彩。
圖文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shoe-dog/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跟我的想像「有些落差」,怎麼說呢?我原本以為,會聽到一個意氣風發的創辦人,豪氣地說出自己的豐功偉業,或者教條式地給出商業管理的最高守則,又或者細數那些跟競爭對手的恩怨情仇。然而,跟我想得並不一樣。
首先,書中談的並不是NIKE如何成為呼風喚雨的運動用品公司,而是最早期創辦時,那段篳路藍縷的精采過程。菲爾讓我們看到,人際之間的相處扶持與遭受背叛,辛苦地周轉資金甚至被銀行拒絕貸款,從依賴代理到自立自強產銷合一。
其次,菲爾沒有用教條式的口吻,跟你說要怎麼創業、怎麼管理、怎麼行銷。他反而坦承,自己並非天生商管奇才,只是個找到自己的「志業」,且「做就對了」的熱血小夥子。商管的精華,你得從故事中自己抽絲剝繭。
最後,這本書的敘事時間從1964年NIKE前身「Blue Ribbon Sports」的創立開始,一直講到1980年NIKE正式公開募股上市為止。內容著重在創立早期,跟日本「鬼塚虎」品牌剪不斷理還亂的淵源。對於「Adidas」或其他競爭者的著墨則非常稀少。
英文書名「鞋狗」(Shoe Dog)的涵義是:「鞋狗就是那些全身心投入其中,努力製造、銷售、購買或設計鞋子的人。一輩子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會樂於使用這個詞來描述其他終生緻力於此的人,不論男女都勞心勞力的為鞋子這一事業奮鬥,完全不考慮其他事情。」
接著我想和你分享的是,我從菲爾身上學到,該對三件事說「不要」:
.
1.#不要停止前進
.
這本書的核心精神可以濃縮成一句話,菲爾在各個章節重複說道:「懦夫從不啟程,弱者死於路中,只剩我們前行,一步都不能停。」(The cowards never started and the weak died along the way. That leaves us, ladies and gentlemen. Us.)
菲爾是個超級行動派,24歲初出茅廬的他,判斷日本鞋比德國鞋更具優勢,毅然決然跨出第一步開始嘗試創業。起初,他不知道怎麼跟銀行借錢,也不知道怎麼跟日本人打交道,更不知道怎麼行銷和打廣告。但是,秉著一股相信跑步會讓世界更好的信念,他「啟程」了。
創業過程就像他最喜歡的「長跑」,起初非常艱難,不保證報酬多少,有點冒險也不一定有最終目的。他提到,跑步這個行動的本身就是目的,過程中遭遇精神的疲憊、肌肉的痠痛,都不要停止前進,繼續跑下去。
我自己有42公里的長跑經驗,可以體會菲爾所說的,精神和肌肉的疲憊會在某個距離達到臨界點。但如果堅持下去,在突破之後,就能度過這個疲憊的時期,進到類似「心流」(Flow)的境界,享受這種酸痛且怡然自得。
熱愛長跑的菲爾,深諳其中的道理,在書中許多橋段,當他遭逢困難或挫折時,他就會長跑個10公里,然後再回到事業繼續向前。
.
2.#不要微觀管理
.
菲爾是個內向且話少的領導人,但是他的管理風格卻很瀟灑。他從歷史學到的教訓就是,偉大的領導者從不做「微觀管理」(Micromanagement),而且話也不會多。菲爾這種性格的「反面」,對照到職場上就是很多人不喜歡的「控制狂老闆」。
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段落,是他要把首席戰將Johnson調往遙遠東岸的時候,遭遇的激烈反抗和菲爾的淡定回應。Johnson一聽到這個指令就表達反對,他才剛歷經婚姻、事業的低潮,對於這個調度很不諒解。接著開始找尋藉口,為什麼他不適合,這也有困難、那也有困難,菲爾只是淡淡地聽著他所有的抱怨。Johnson自己冷靜下來後,終於說道:「好吧,我來做」。
菲爾在書中時常提到他的管理哲學:「不要告訴人們如何做,而要告訴人們做什麼,讓他們用成果帶給你驚喜。」(Don’t tell people how to do things, tell them what to do and let them surprise you with their results.)
菲爾在書中不斷提及上面這句,我認為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他擅長招募到「對的人」。手下大將Johnson、Woodall都是熱愛跑步的怪咖,Hayes和Strausser身懷技能但在前份工作不得志。他們在菲爾手下都得到充分的自由,徹底發揮「不服輸」的性格,讓這家長期處於破產邊緣的公司得以繼續營運。
.
3.#不要安於現況
.
美國60年代的現況是,在大街上慢跑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路過的汽車會向跑者吹口哨挑釁,甚至扔瓶子訕笑「找隻馬來騎吧!」。但菲爾心裡卻不是這麼想的。
菲爾賣的第一批鬼塚虎運動鞋,被每家運動用品店拒絕代售,他只好向田徑場的教練和跑者親自兜售。這時他感到一股莫名力量,以前他鄙視賣百科全書的自己,賣共同基金雖然小有成績但心如死水。唯有賣鞋的時候,因為他堅信,鼓勵大眾出來「跑步」會讓世界更好。這個「信念」,就是他義無反顧的原因,也是最具渲染力的行銷方式,信念是「不可抗拒」的。
半個世紀後的今天,人們腳下穿著各式各樣的運動鞋,跑步蔚為健康風潮的景象,跟當初被戲稱為「瘋狂的點子」比起來,誰料想的到?
這個觀念用Simon Sinek在《先問,為什麼?》的名言,是這麼說的:「人們不買你做了什麼,人們買的是你的為什麼。」(People don’t buy what you do, they buy why you do it.)
最後,菲爾給年輕人的建議,要突破安於現況的心態,除了堅持「信念」之外,要追尋自己的「志業」(Calling)。他是這麼說的:「我想告訴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不要為了一份工作或者職業而安逸下來。去尋找內心的志業,即使你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找就對了。如果你追尋志業,疲憊會容易忍受,失望會化作燃料,阻礙的高牆將不再那麼高不可攀」。
.
後記
《跑出全世界的人》整本書菲爾不斷重複的那句話「繼續前進、不要停止」,背後所代表的勇氣和毅力,徹底貫徹了NIKE最為人熟知的標語「Just do it!」。除了跟商管有關的收穫之外,記下兩句我也很喜歡的話。第一句是菲爾跟妻子新婚不久,要前往日本出差時的感想:
「想瞭解你對某人的感受最簡單的方式:向他/她道別。」(The single easiest way to find out how you feel about someone. Say goodbye.)
這句很簡短,卻很有意境。人總是在離別時刻,才突然百感交集、五味雜陳,要描述對一個人的感情,道別時的真實感受絕對騙不了自己。
第二句是菲爾觀賞過大大小小的運動賽事,以下他拿「書」和「運動」來類比堪稱一絕:「就像書本一樣,運動給人一種,活過另一段生命的感覺,好像親身參與了別人的勝利和失敗。運動發揮其最佳狀態的時候,能讓粉絲和運動員的精神合而為一。」(Like books, sports give people a sense of having lived other lives, of taking part in other people’s victories. And defeats. When sports are at their best, the spirit of the fan merges with the spirit of the athlete.)
這也是漸漸愛上閱讀書籍的我,想說卻說不清楚的感受。在自己有限且平凡的生命中,透過閱讀不同作者的著作,得以窺見不同視角的人生,理解不同領域的專業。就像是把作者的部分人生,透過文字消化後,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份。
最後,用Samuel Beckett的這句話,做為「鞋狗」精神的自我勉勵:「嘗試過了。失敗過了。沒有關係。再去嘗試。再次失敗。但這次失敗得好看些。」(Ever tried. Ever failed. No matter. Try again. Fail again. Fail better.)
心流flow書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閱讀電玩 3 之 3***
任天堂傳奇前社長岩田聰,自己分享和他人的說法,句句充滿對人的溫暖和熱愛遊戲的心。
“我名片上的職稱是社長,在我的腦子裡我是遊戲開發者,但在我內心深處我始終是個玩家” -- 岩田社長於2005 年GDS大會開場演講
“On my business card, I am a corporate president. In my mind, I am a game developer. But in my heart, I am a gamer.” -- Satoru Iwata, 2005 GDS keynote speech
在閱讀完兩本關於美國遊戲產業刺激卻又血汗的書之後,用這本關於任天堂前社長的書,做一個溫暖的收尾。(有中文版!)
岩田社長在任天堂的十多年期間,領導團隊的造了Nintendo DS, Nintendo Wii, 還有多款任天堂經典遊戲的推陳出新,在日本以及在電玩界都是一名傳奇的人物。書中有很多他分享自己的文章,也有採訪他的同事與夥伴的分享。從這些貼身的採訪和故事中,可以感覺到他是個親切又有熱情的人,也致力將這種尊重人,與提煉出每個人最好的那一面的用意,融入在任天堂的文化當中。電玩遊戲玩家,擔任天堂的幾個知名遊戲,似乎也傳達著這種孩子般盡情挑戰盡情玩樂的氛圍。
每次他講到遊戲開發時,好像可以感覺受訪的他眼睛一亮,滔滔不絕再分享每個故事。我覺得很特別的一點,是他致力於將電玩遊戲變成全民運動。光是他堅持把任天堂遙控器,與日文的電視遙控器用一樣的稱呼,就可見一斑。他希望電玩不只是給小朋友或者是刻板印象中的阿宅他希望任天堂的遊戲,就像是任何一個人回到家自然可以把電視打開,舒緩緊張情緒的一個出口。所以書中有講到他如何廣義的延伸電玩,應用在教育訓練,還有體能健身 (還好有他這樣的觀念,才有疫情中大家可以用的Ring 😊)
他對工作有許多有趣的觀察和比喻,例如講到遊戲應起的設計,他說 "設計硬體就像迴轉壽司,要有所取捨....一直等待找到最適合的才採用” 。每次設計碰到有點卡關,他們會去找設計團隊以外的人來試玩,觀察入門者的直覺反應,讓遊戲的進入門檻降到最低,而持續的樂趣提升到最高。其他幾位夥伴講到跟他的互動時,總是充滿歡笑的回憶,以及在努力工作之餘那種惺惺相惜的友誼。
我覺得他是把 Flow (“心流” )發揮到非常極致的一個人,基本上可以看得出來工作和遊玩對他來說已經合為一體了。在幾篇中他也講到當人放在最能發揮自己天賦才幹的位置,並得到一定的鼓勵和挑戰,其實不需要他人催促也會盡力想要做到最好,不需要與他人比較。當中他雖然說到,閱讀書籍對他來說不是他擅長的,但採訪其他人和員工,卻有幾位說看見岩田社長大量閱讀,特別是關於行為經濟學,還會推薦好看的書給同事們看。或許真的是他太謙虛了,也真的像是有一句話說的 “只有萬分的努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費力”
One way of defining a genius is “a person who can endlessly continue doing things that other people might dislike or easily grow tired of and be unable to continue.” -- Satoru Iwata
(所謂的“天才”可以這麼定義 :就是一個人可以不停的持續做一些他人不喜歡,容易倦怠,或是無法堅持的事情 -- 岩田社長 )
*****關於“玩” 的延伸閱讀*****
“Drive" by Daniel Pink
中文版 “動機,單純的力量:把工作做得像投入嗜好一樣有最單純的動機,才有最棒的表現”
“Lifelong Kindergarten"
中文版 “學習就像終身幼兒園”
兩本讀書心得在這裡 (以前真的寫很少 😅)
https://dushuyizhi.net/?s=Kindergarten
全文與延伸閱讀和中文版的連結都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ask-iwata-%e5%b2%a9%e7%94%b0%e8%81%b0%e5%a6%82%e6%98%af%e8%aa%aa/
#AskIwata #Nintendo #Iwata #Gaming #岩田聰如是說 #任天堂 #電玩 #遊戲產業
心流flow書 在 MING'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歡迎收聽今回 Ming’s Radio,主持係時裝品牌 Nuditè 主理人 Cecilia Ng ,同大家分享心理學家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提出嘅「心流理論」(Flow)。
戴起你的耳機,讓 storyteller 帶你穿梭書海,在星期一的夜晚好好享受這個 me time,其實 Monday is not Blue。
你有喜歡的故事想交給誰閱讀嗎?請留言告訴我們!
#MING'S
#Mondayisnotblue
#MingsRadio
#CeciliaNg
#Nuditè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心流理論
#Flo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LLOW US NOW
➜ WEBSITE www.mings.hk
➜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mings.hk
➜ YOUTUBE www.youtube.com/mpwmings
➜ MEWE https://mewe.com/p/mings
➜ eBOOK https://ebook.mpweekly.com/bookshelf?active=ming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fUnCmr8l8Q/hqdefault.jpg)
心流flow書 在 下一本讀什麼?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你今年的新年新希望達成了多少?別感到孤單,根據統計有92%的人沒辦法完成。這個世界充滿了被遺忘的新年願望、寫到一半的書、幾乎快要完成的減重、即將開始的創業。我們為什麼離目標這麼遙遠?該如何做才能「完成」?
《完成》這本書其實我在一年前就已經買了,但是卻遲遲沒有拿起來讀。一方面是我認為自己總是能夠在時限內完成任務,另一方面是我還沒有遇到足夠大的挑戰。直到一個火苗在我心中開始點燃:「我想創立一個Podcast節目」。在這集節目最後,和你分享創立「下一本讀什麼」過程中的想法。
📝部落格文字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finish-book/
《完成》購書連結 https://readingoutpost.com/recommends/finish-book/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恆毅力》讀後心得:總是練習對自己提出這3個問題
https://readingoutpost.com/grit/
《極度專注力》戰勝分心的6個技巧,提高注意力和創造力
https://readingoutpost.com/hyperfocus/
掌握進入《心流》的5個步驟與3個技巧:以寫作為例
https://readingoutpost.com/flow-writing-steps-and-skills/
《莫守成規》叛逆的好榜樣?從傳統盲從跳脫框架的5大特質
https://readingoutpost.com/rebel-talent/
《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網路什麼都有,為什麼要讀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only-reading/
📚我讀過的其他好書,以及閱讀習慣的培養
【好書推薦】2020年,為我帶來最多啟發的10本好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20-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9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9-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8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8-favorite-books/
2021年養成這3個習慣,一年讀50本書改變人生軌跡 https://readingoutpost.com/how-to-read-50-books-a-year/
喜歡看別人的讀書心得與書評?愛書人50個私藏去處 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lover-collection/
🎧希望你從這個頻道認識更多好書,找到你的下一本讀什麼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4gUy39
👉Google Podcasts https://bit.ly/2SfLGF9
👉Spotify https://spoti.fi/3i71G70
🌏Website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
👉關於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官方網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
語音信箱:https://readingoutpost.com/contact
訂電子報: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picking-subscrib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eadingOutpos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eadingoutpost
Telegram: https://t.me/s/readingoutpos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09VYIpNKKZc/hqdefault.jpg)
心流flow書 在 下一本讀什麼?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刻意練習》作者安德斯‧艾瑞克森(Anders Ericsson)被譽為「研究世界專家的世界專家」,根據他30年的研究發現,所有領域的「天才」發跡和成長過程,全都可以歸納成「刻意練習」的產物。作者說道:「我從未見過有人不經長期密集練習就發展出超凡能力。」這些所謂擁有「天賦」的佼佼者們,只是比其他人更善於改善大腦和身體的適應力,採用正確的方式學習跟訓練而已。
他也打破大家一直以來從知名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的《異數》讀到的迷思「一萬小時定律」。並不是傻傻地訓練一萬小時就能夠出類拔萃,而是要透過有方法、有技巧的「刻意練習」,才能砥礪自己不斷進步與改善,真正成為卓越的「天才」。「刻意練習」的目標並不是「發掘」潛能,而是「打造」潛能,讓以前不可能的事情變得可能。而這需要改變現況,也就是脫離舒適圈,並強迫自己的大腦和身體去適應新的行為和技能。
📝部落格文字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peak-deliberate-practice/
《刻意練習》購書連結 https://readingoutpost.com/recommends/peak-secrets-from-the-new-science-of-expertise/
📝〈只要 20 小時就能學會任何事〉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MgBikgcWnY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極度專注力》戰勝分心的6個技巧,提高注意力和創造力
https://readingoutpost.com/hyperfocus/
《恆毅力》讀後心得:總是練習對自己提出這3個問題
https://readingoutpost.com/grit/
掌握進入《心流》的5個步驟與3個技巧:以寫作為例
https://readingoutpost.com/flow-writing-steps-and-skills/
《學得更好》讀後感:我的寫作之旅如何體現書中的6個學習步驟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最高自主學習法》推薦心得:不要更拼命,而是更聰明
https://readingoutpost.com/self-learning-blueprint/
📚我讀過的其他好書,以及閱讀習慣的培養
【好書推薦】2020年,為我帶來最多啟發的10本好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20-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9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9-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8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8-favorite-books/
2021年養成這3個習慣,一年讀50本書改變人生軌跡 https://readingoutpost.com/how-to-read-50-books-a-year/
喜歡看別人的讀書心得與書評?愛書人50個私藏去處 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lover-collection/
🎧希望你從這個頻道認識更多好書,找到你的下一本讀什麼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4gUy39
👉Google Podcasts https://bit.ly/2SfLGF9
👉Spotify https://spoti.fi/3i71G70
🌏Website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
👉關於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官方網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
語音信箱:https://readingoutpost.com/contact
訂電子報: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picking-subscrib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eadingOutpos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eadingoutpost
Telegram: https://t.me/s/readingoutpos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5q3v87gwj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