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想當物理治療師?為何轉行教練?】
失業一個月,想到學生或個案都問過的問題,來跟大家分享。
重點:
1.要持續嘗試,才知道不要做什麼!
2.我自己喜歡臨床與研究,雙管齊下!
3.考試結果是一時的,要持續做出自己的選擇!
為什麼會想當物理治療師?
只因為剛好物理治療系跟運動醫學有關,有機會跟選手出去比賽。
還記得當年在高一的時候選類組,我並不喜歡生物、化學與物理而且考試也不太在行。比起理科我對於歷史與地理反而更有濃厚的興趣。由於從小就愛跟別人聊天分析事情的問題,所以想選一類組的心理諮商,但是那時候家人逼著我選三類組。
後來高三參加大學博覽會,有看到物理治療學系的介紹,那想說這到底是做什麼?跟職能治療差在哪裏?最後只看到關鍵字跟運動醫學有相關,然後有機會在球隊工作。想要成為球員的我,國中就知道不可能了,如果有個機會能去球隊應該不錯吧?所以在考完大學後,填志願的時候也沒有想那麼多,從前面不太可能上的醫學系開始填寫,那到最後面都填物理治療系。剛好在倒數前幾個志願就上中山醫學大學的物理治療學系。
每間物理治療都會教如何處理運動傷害嗎?
據我所知,目前物理治療系大部分學校都有教到(教多教少,我就不知道,需要其他人補充)。而真的比較會處理運動傷害,尤其是急性的處置,運動傷害防護員比較專業。
我自己是畢業後才發現很幸運,因為在那個時候台灣的物理治療學系當中,很少有深入教運動傷害跟運動醫學。在大二升大三的時候,我加入那時候系上張曉昀教授 @chang_hsiaoyun 的運動醫學實驗室,學習許多運動醫學相關的知識,也練習實驗跟評估,甚至是初步的治療,都對往後的我有非常大的影響。在大四的時候,也很幸運的進入到台中澄清醫院實習。在那一年,認真體會到大學三年都在鬼混,基礎知識完全不夠。但也在那一年,我認識的許多對物理治療充滿熱忱的學長姐與同學們還有蔡永裕主任。物理治療的臨床知識也在那時候建立底蘊,其實一直到現在都是十分感激。
你的工作經驗很豐富誒,治療師都這樣嗎?
我覺得要喜歡做外,不管任何工作,全部都接並且全力以赴。
畢業後進入之前的公司,前公司給我的發展空間很大,所以我在除了健保診所外的物理治療師業務、也同時能夠在外擔任業界的健康講師與與專業課程招集人,另外在運動傷害領域,像是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擔任棒球場館的運動傷害防護站經理還有兩屆全運會新北市武術隊隨隊運動物理治療師,還有這幾年,我也跟著中華台北競速滑冰代表隊前往國外比賽,像是美國、加拿大、日本、挪威等地參加世界盃錦標賽,這些經驗都非常寶貴,我建議大學剛畢業的學弟妹都要盡可能去嘗試。
為什麼你轉行當教練?
我也沒想過真的變成教練了!
從未想過變成教練。主要是因為2019年練健康開幕肥老闆 @lkk_fatboss 找我還有為了碩班的功課找了我的選手宋青陽 @lkk0708 (冬季奧運滑冰國手)開玩笑說可以幫他訓練,才正式開始執教😂。後來陸續有其他年輕選手找我訓練。也有一些特殊慢性疼痛族群,經由介紹或場館來找我,最後連妙芬(我媽)都來運動了。真的體會到教科書與研究期刊上的論文是真的!運動訓練真的能改善疼痛與增進生活功能還有心情。
蠻開心能成為想成為的樣子,不過先要努力挺過這次疫情。
如果有想要讀物理治療系或轉系的孩子們!或是工作上有遇到問題都可以私訊我喔!
#sport #sportsphysio #physiotherapy #physicaltherapy #physiotherapist #sportsphysicaltherapy #strengthandconditioning #olympic #worldcup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洄瀾光影油畫展 #温宛菁專訪 對外婆的追憶猶如對光影的迷戀,循著童年的記憶,以油畫創作訴說東部淨土簡單美感的生命印象 左手拿解剖刀,右手執畫筆 藝術家温宛菁,大學念的是生命科學,研究所專研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原想步踵達文西描繪人體的精...
「心理學系類組」的推薦目錄:
- 關於心理學系類組 在 鄭宇劭物理治療師 Cheng Yu-Shao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心理學系類組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心理學系類組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心理學系類組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心理學系類組 在 Re: [問題] 想請問哪些學校有一類心理科系- 看板SENIORHIGH 的評價
- 關於心理學系類組 在 一類與三類心理系差別 - 閒聊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心理學系類組 在 台大心理系類組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DCARD 的評價
- 關於心理學系類組 在 讀高中的學生說他在考慮將來當心理醫生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心理學系類組 在 政大心理系類組、心理系分數排名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心理學系類組 在 政大心理系類組、心理系分數排名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心理學系類組 在 社會心理學群攻讀實務重點傳授備審資料+面試這樣做保證教授愛 的評價
心理學系類組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先引一段內文
--
值得關注的為「心理相關學系」,全國僅有17所大學在大學部開設心理相關科系,卻有14個科系進入百大,佔比為123學類最高。
--
哇!現在高中生對於心理學有這麼關注啊,看來是心理學相關系所翻身的時候了...XD 但為什麼呢?文中執行長的觀點是
「青少年面對學業、人際關係、自我認同等壓力無法紓解,因此對心理專業有興趣,一方面解決自身問題,未來規劃取得心理師執照,也有不錯就業發展。」
看來真美好啊,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的觀點是:心理學系位於三類組、有國考執照,似乎又與醫學相關(穿白袍),因此相較容易吸引目光。但跟其他有國考的醫學相關工作相比(醫師、護理師、藥師... 等),心理學是個似懂但又不懂、不具體,在之前的學習階段也很少接觸。因此才會有較高的詢問度,並不見得真的因為瞭解需求而想就讀(當然這種一定有,但不會這麼熱門)
大家的看法呢?
心理學系類組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讀書]
這本書特別建議醫學院的老師們、期待孩子唸醫學系的家長們,還有醫學生、醫師和醫師家人閱讀。
很高興可以看到這樣的書籍,也謝謝出版社讓我直接貼上推薦文(實在沒力氣再寫一篇哈哈😅),希望這是醫學訓練過程更人性思考的開始。
推薦序:
提供從醫者所需的韌性訓練與心理支持
這是一本慎重看待、省思醫學界中各種現實面向的著作。我們常常說,醫師也是人,意思是醫師不可能像神一樣無所不能,醫師也會無助、也有失敗、更常常自我質疑,或是有許多無法面對的時刻。醫師不是神,但是醫師的日常所承擔的悲傷、挫折以及挑戰,卻是一般人的數倍,原因在於,醫學訓練是嚴苛的,醫學服務過程看到的多數現實是殘酷的,提供醫學照護的人自己也時常面對衝突、掙扎甚至反覆質疑,而且,通常不知如何紓解或不敢求助。
我是大學聯考之後填志願分發的年代,那時候進醫學系的條件就是書讀得好、考試能考到夠高分,且當時還未實施健保,醫師收入與社會聲望都明顯優勢,社會的職業價值也尚未多元,所謂第三類組的第一志願,就是當醫師,有不少學校有醫科專班,或以每年醫學系上榜人數為招生強項;因此,除非非常洞察自己特質,並得到家庭的支持,或許有機會不依著各校系志願排名填志願;不然,「考得上就去唸」,是最多數醫學系學生入學的原因。
我一直記得大學一年級體檢時,有同學在被抽血的時候暈倒了。那個同學後來在學校時如何面對把活青蛙的心臟剖出來,如何克服實習時的注射工作,和值班清晨睡眼惺忪之時,趕在晨會前要抽完的數十管血液檢體,沒有人知道。
我們倒是都知道,每年,會輾轉聽到,某一個學校的醫學生,本來是數理天才,但在家庭期望下念了醫學系,然後,罹患精神疾病,退學了;或者,某個剛進入臨床的實習醫師,跳樓自殺。而我們只有提醒自己,要更強一點,要撐住。
我的實習同學在主治醫師跟家屬講解末期肝癌病情的時候忍住淚水,回到值班室才感同身受的掉眼淚;我們都想關心那個爛了一條腿的癱瘓病人,但又怕他的環境困難超出了我們的能力;本來是來看陰道炎的病人因為她加護病房中昏迷不醒的兒子,在我診間嚎啕大哭,為了不想影響「專業形象」,我強忍眼淚,顧左右而言他;一直到多年後我自己接受了心理諮詢課程,才學習如何平衡同理心與專業。
醫院是一個很少有好消息的地方,即使診斷出疾病,治好了病人,病人終其一生也可能很難擺脫復發的陰影,或是留下住院過程的痛苦回憶。
而這些充滿負面能量的場域,就是醫師的工作日常。
面對那些難以治癒的病痛、已經缺乏求生意志的患者、難以忍受治療痛苦的病人、掙扎著呼吸的早產兒、先天疾病早夭的嬰兒,醫師怎麼可能不沮喪、不難過、不懷疑自己?但是,如果醫師自己被情緒擊垮,又要怎麼保持最專注且不受情緒干擾的診療程序?本書作者在她執業與研究的觀察中,發現了醫師的逃避,也發現醫師透過專注在情境的枯燥、事實和理性的細節,而忽略或壓抑它對一個人的感覺造成衝擊的可能性,對此作者稱之為理智化(intellectualisation)的過程。作者也留意到,醫師會有潛抑(suppression)和壓抑(repression)的雙防衛策略,藉由專注於提供安全照顧,潛抑他們想停止在病人身上施加痛苦(診斷與治療)的欲望,以及把難以承受的情感從意識裡完全排除;甚至當醫生情緒變得難以負荷時,他們會完全停止感受(頁37、38)。而這,不是與我們一再認為醫師應該「同理」病人感受、溫柔且敏感的陪伴病人除了疾病之外的其他情緒感受,是矛盾的嗎?
這也是我自己從實習開始,一直到現在執業近20年,認為對於臨床醫療人員甚至其他助人工作者最嚴苛的試煉:如何能夠永遠保有同理和最溫柔諒解的那一面,以維持說來其實殘酷的醫療照護現場。
作者也討論到了醫師在職涯上可能會面臨的困境。不少醫師因為自己身心罹病,或是發現自己並不適合臨床執業之後,無法面對「失敗感」,或不願與家人同事坦承自己希望轉換選擇;尤其是,若抱持著自身或家庭對於某些疾病治療的「使命」而進入醫學領域,卻在受訓之後體認到醫療專業的現實面,或自己擅長的並非原先所預期的專科時,必須痛苦地承認自己選科錯誤、甚至考慮是否停止臨床執業,這都是漫長而矛盾的掙扎。這部分,在台灣幾乎還未有討論;然而每年對於新科醫學生的報導,總有「因為親人罹病所以想當醫生」這樣的年輕孩子,醫學生也總是承擔了家裡最高的期盼與肯定,那些最後發現自己對這個職業與期待不同的準醫師們,我們都還未產出支持或諮商的系統。另外,因為種族、性別,或先天疾病,在受訓與職業過程可能遭受的不平等對待,也在此書的討論之中。
近幾年,台灣的高等教育入學方式改變,在擔任醫學系的甄試口試委員過程中,我與其他老師們,往往一邊帶著十分矛盾的情緒,既有對健保制度的各種抱怨,又有咬牙讀完醫學系、撐過專業醫師訓練之後的職業榮耀感,一邊聆聽著面前的高中畢業生試圖說服我們,他們「有哪些特質適合就讀醫學系,未來適合擔任醫師」。其實,我們多數能分辨,哪些年輕孩子是真心期待進入這個行業,哪些是因為家庭期待而來;也多少能發現,有些孩子對於挫折的耐受度,其實不太適合這個行業。
透過這樣的面試,篩選適合從醫的學生或是排除極端不適合的孩子,比以前僅靠成績分發,是稍微好了一些。本書中詳述了其他國家在醫學生訓練或投入專科醫師之前,有適性或心理諮商評估協助,也有對情緒衝擊或倫理挑戰的「多站迷你面試」評估,這些措施都有助於協助醫學生或年輕醫師在受訓過程中,了解自己或得到協助。
這是一本誠實窺見醫師內心矛盾衝突的書,書中關於眾多醫師無助沮喪、甚至孤立無援的真實紀錄,值得所有醫師閱讀,發現自己壓抑或不敢直視的困境;這更是一本所有醫學教育者應該閱讀與思考的書──我們有責任支持與協助年輕從醫者。
心理學系類組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洄瀾光影油畫展 #温宛菁專訪
對外婆的追憶猶如對光影的迷戀,循著童年的記憶,以油畫創作訴說東部淨土簡單美感的生命印象
左手拿解剖刀,右手執畫筆
藝術家温宛菁,大學念的是生命科學,研究所專研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原想步踵達文西描繪人體的精微結構,但直至研究所畢業,卻未畫出任何一張人體素描。之後,一直窩在冰冷的實驗室裡,手持解剖刀,在螢光顯微鏡下解析細胞的生命奧祕。某日,偶然重拾幼時的塗鴉興趣,後師承旅法畫家沈辯教授,運用彩筆試圖紀錄肉眼所見的生命,而成為左手拿解剖刀、右手拿畫筆,兼具理性與感性的「藝術玩人」。近年,又因關注東部發展與原住民生態智慧,而常回到母親的故鄉 —花蓮,追逐燦爛的陽光,留意尋常的美景;更恣意揮灑畫布,企盼記錄一些感動的痕跡。
對於外婆的依戀.對於光影的迷戀
温宛菁,台北人,但從小就和台灣東部有著不解之緣,對於光和影一直都有一種深刻的迷戀。記憶中,艷陽下,東部外婆家的樹木與光線交織而成瞬息萬變的投射,總能讓她蹲在樹蔭下癡迷許久;而對於外婆的依戀猶如對光影的迷戀,外婆過世後,院子裡的草木就成為一種對人的追憶,宅院裡斑駁牆面上的海棠花在光與影、虛和實之間搖曳,彷彿是外婆的一生,即便身處困境仍然保持著生命中的彈性。
外婆是道地的傳統客家婦女,十九歲時隨著外公從西部到後山打拼,大半輩子就這麼在花蓮的鳳林小鎮上落地生根。宛菁印象中的外婆慈祥婉約,寡言多能,喜歡蒔花養草;外婆和外公好像比賽似的在前後院種植了許多花草樹木。時常跟著任教職的母親回鳳林的宛菁,在那兒度過了無數個寒暑假,就連小時候得了腸病毒,也是回到這個小鎮上休養。於是在這幢日式宅院綿生的記憶裡,外公的蘭花、外婆的海棠花,孕育出宛菁的第一件與第二件感人的作品。
不引人注目但保有獨特的美感與生命歷程
在油畫作品中,藝術家想要表現的不是壯麗遼闊的東部風景,而是平凡生活中的一小片光影。記憶中的花蓮生活,是從吃完中餐開始,趁著外公睡午覺的當兒,鄰家玩伴會聚集在蘭花架下玩沙泥。宛菁卻愛一個人踩著腳踏車,跑出小鎮亂晃,有時來到中央山脈山腳下,蹲在一棵棵不同姿態的大樹底下觀察光影,享受著光影交織的虛實心境。
藉由對於童年的回憶以及對於外婆的思念,宛菁循著外婆行走過的足跡,畫出當下心情的悸動。她說:「庭院裡牆頭上的那一株海棠花隨風飄逸,很像外婆的人生,不名貴不顯眼,但卻堅忍不拔,我的畫作中那種寧靜其實是在訴說外婆給我的安心感。」十二年前外婆過世時,宛菁感覺頓時失去了一個很重要的心靈支柱;直到如今,每次回到日式老宅院中,就彷若看見那位安靜的坐在屋子裡,將世界隔絕在外,專注踩踏著縫紉機的外婆。對於宛菁來說,這是生命中很重要的光影。
從理性科學到感性美學
溫宛菁從小就喜歡塗鴉,小學到高中,常常代表學校參加比賽得獎,但由於家族親人的期待而念了第三類組。從中興大學的生命科學系到台大研究所的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再到中央研究院的基礎醫學研究,事事要求完美的個性總是讓她非常忙碌,幾乎鎮日窩在實驗室裡埋首做研究。直到幾年前的某個假日,媽媽請她陪著一位學生去「拉丁區畫室」學畫,沒想到啟動了她學習油畫的興趣,因此而遇見了油畫啟蒙老師—沈辯。相距這件事之前,宛菁最後一次拿畫筆是在大學時的國畫社揮毫,無疑的,油畫媒材對她而言是全新的接觸。只要周末得空,她就會趕到畫室習畫。沈老師指導的不只是繪畫創作上的技巧,還有對於美的感受和認知,還常下書單讓宛菁多方面接觸藝術領域。拿起油畫筆的那一刻,生命中最重要的光影—日式宅院、外婆的身影油然而生,於是就這樣陸陸續續畫出了記憶中的依戀。第一件作品「外婆的海棠花」讓她在畫中揣摩了許久許久,終至感動到落淚;第二件作品「外公的蘭花」也是她在忙碌的實驗室生活之暇緩慢地完成的。
30歲那年的低潮與轉機
實驗工作有段時間非常忙碌,以至於很久沒去畫室習畫。某天,沈老師捎來一個令宛菁驚喜的消息,沒料到擱置在老師家的畫作居然被某位畫廊經紀人欣賞,並問是否有意願辦個展。温宛菁和母親聽到這個消息時,只是一笑置之,但時隔半年後,因為夜以繼日的實驗工作和心理的壓力,讓宛菁的身體不堪負荷而造成胃出血,正好此時也被教授告知在中研院努力多時的實驗失敗。頓時,宛菁的心情跌入幽谷,原以為自己會一直順遂的走這條喜歡的路,沒想到在這時候遇到了瓶頸!人生的低潮讓宛菁有些喪志失意,此刻半年前的一笑置之湧上心頭,她開始認真思考是否要讓30歲的自己做點不一樣的事情,於是便規劃了自己嶄新的人生方向——先畫出心中的感動吧!
與東部的機緣,被踢離原本的軌道
在研究所灰心喪志的那段時日,宛菁心中的鬱卒難解,於是常跑去她最熟悉的東部海邊沉潛,蒙受燦爛陽光的撫慰。沒想到因此慢慢地與東部的原住民部落有了連結,而開始認識了令她著迷的原民文化,起初是受人之託寫了東部的部落故事,後來因為東部發展條例的討論而變成義務志工。有一段日子,白天她在中研院趕實驗,晚上則是趕去參加「東部議題」校園巡迴的分享講座;而在NGO組織裡認識的老師也邀請她一起做宜花東的能源研究。諸多的機緣讓溫宛菁被踢離原本的軌道,嘗試了許多新的可能性;但她認為自己並沒有放棄生物醫學研究,只是單純的希望透過展覽,將這些年對於東部的光影、親情的追憶呈現出來,將這份美好分享給更多人知道。(文:金車文藝中心)
温宛菁簡歷:
大學念的是生命科學,原想步踵達文西描繪人體的精微結構,但直至臺大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畢業,卻未畫出一張人體素描。之後,一直窩在冰冷的實驗室裡,用螢光顯微鏡試圖解析肉眼看不見的生命奧祕。某日,重拾幼時的塗鴉興趣,師承旅法畫家沈辯教授,試圖紀錄肉眼所見的生命,成為左手拿解剖刀、右手拿畫筆,兼具理性與感性的「玩人」。
近年,又因關注東部發展與原民生態智慧,常在東部追逐燦爛的陽光,留意身邊的尋常之美,而恣意揮灑在畫布上。企盼記錄一些感動的痕跡,與一起生活的人分享。
心理學系類組 在 一類與三類心理系差別 - 閒聊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至於出路,心理系最為人所知的就是臨床心理師和諮商心理師,但這兩個都要研究所畢業才能考,所以大四時再決定不會有不同類組心理系的差異。 真要說的話我 ... ... <看更多>
心理學系類組 在 讀高中的學生說他在考慮將來當心理醫生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首先要澄清一點,並不是「大學讀心理系」就可以成為心理醫生,因為心理學的領域很廣, ... 有些大學把心理系開在社會科學院(一類組);但也有些在理學院(二類組) 。 ... <看更多>
心理學系類組 在 Re: [問題] 想請問哪些學校有一類心理科系- 看板SENIORHIGH 的推薦與評價
我是政大的學生,
給你一些資料做為參考。
台灣現在的一般大學、教育大學中,以下包含心理相關科系,如下列所示
----
(並無特定意義之排序,國立私立也沒有要戰學校的意思。)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 三類 理學士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系 三類 理學士
國立成功大學心理系 三類 理學士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系 三類 理學士
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一類
國立台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 一類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諮商心理學系 一類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一類
國立東華大學臨床與諮商心理學系 三類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 一類
市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 一類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一類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 一類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 一類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一類
輔仁大學心理系 三類
中原大學心理系 三類
亞洲大學心理系 三類
東吳大學心理系 三類
佛光大學心理系 三類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 三類
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 三類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 一類
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 一類
長榮大學臨床心理學系 三類
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 三類
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 一類
銘傳大學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 一類
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 一類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諮商心理學系 一類
備註:
1.一類和三類的依據是以高中觀點出發,
判斷依據為指考所採計的是數甲還是數乙。
2.有四間特別註明理學士,是有受到較大的爭議性,
台大、政大的心理系在理學院,
中正、成大心理在社科院,依舊是理學士,
成大心理去年新創,有興趣瞭解請前往成大心理系網頁查詢。
https://www.css.ncku.edu.tw/psychology/
3.國防大學亦有心理相關科系,單獨招生,如有興趣請前往國防大學網頁查詢。
https://www.ndu.edu.tw/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199.42
※ 編輯: themine12 來自: 140.119.199.42 (06/10 15:49)
※ themine12:轉錄至看板 NCCU_PSY_SA 02/23 15:3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