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一點點線索了💪謝謝辛苦的警察人員🙇🏻♀️
面對措手不及的事件突然發生
我們都不可能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因為不好的事來得突然!!
正測試出我們的成熟度
慌張、埋怨、害怕、恐懼⋯並不會讓狀況改變~~
只有~沉著、冷靜、堅強、才能幫助我們儘快走出
面對措手不及的變動,更要穩住自己內心,要更強大💪
加油加油加油❤️
#你比你想像中的堅強
#這時候的你更需要強大
#沉著冷靜堅強
#加油加油

心理成熟度測試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些人會先尖酸刻薄地把你罵得狗血淋頭,然後看你生氣了,他們才趕緊說自己是在說笑而已。「這麼開不起玩笑喔?」他們會這麼說。
他們會刻意去扭曲你說過的話語,而你要是出來抗議,他們就會無辜地說:「我只是引用你說過的話而已啊。」
他們也可能會背著你到處講些似是而非、模稜兩可的事情,讓別人對你這個人產生疑慮。外頭有你的壞消息,有對於你負面的評價與批評,他們會第一個跑來告訴你,而且還會假仙地流露出同情,但其實幸災樂禍才是他們的本心。
取自《人性18法則》
……………………………………………………………
各位朋友,晚安:
上面這一段摘文,會讓人恨得牙癢癢的,家庭裡、職場中,都有使用這種手段的人。
尤其在家庭裡面,如果不聽某些人的話,他就出去把你講得很難聽,然後再來告訴你,外面的人都說你怎麼樣不好。當我發現這樣的人喜歡在家庭中使用這種手段,要他人順從的時候,我真是驚訝,這種人因為個人的自尊,可以隨意踐踏家人的情感。
各位會發現,這本書的立場,到最後都期待我們辨識出這種人之後,盡可能保持距離,這才是根本。因為會常使用這些手段的人,本身成熟度不會太高,跟人相處常給人壓力,但他自己不見得能得到多少好處。一旦反擊,而且又不跟這種人保持距離,那就可能需要常常反擊,我們慢慢成為了我們討厭的人。
要這種人改變,要非常大的努力,效果也有限。如果我們就是這種人,我們也要花不少時間,從認識、接納、肯定自己開始做起。有健康成熟的自我,才能進一步談學習適當的社交技巧,跟人維持健康的關係。
祝願您,能讓自己活得好是根基,如此我們對於離開不健康的關係才有底氣!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220440724638912/videos/2571846303126785
……………………………………………………………
【文/ 羅伯‧葛林】
偷渡對你的質疑
在與人對話時,你的某個熟人或朋友會天外飛來一句評語讓你懷疑起自己,你會納悶起他們是不是繞了個圈在侮辱你。他們可能會用你近期工作上的優異表現來破題,說你很了不起,但他們接著卻在若有似無的笑容中說你這下子可以名利雙收了,似乎在暗示著你做每一件事都只是為了出名跟發財。又或者他們會明褒暗貶地說:「這樣的成績不錯了,以你的背景。」
羅伯斯皮耶作為法國大革命期間,雅各賓恐怖統治中的一名領袖,就把這一招用到爐火純青。他認為同屬領導階層的好友喬治.丹頓(Georges Danton)變成了革命之敵,但又不想直接說。他想要拐歪抹角地散播出這個消息,藉此在丹頓心中注入恐懼。某次在一場集會上,羅伯斯皮耶一躍而起地相挺他被控濫權來斂財的這位朋友,而在為其辯護時,羅伯斯皮耶鉅細靡遺地複述了丹頓被控的每一條罪名,最後才下了一個結論說:「我不是不可能看錯丹頓這個人,但他對家人的照顧無庸置疑。」
作為這一招的一種變化,有些人會先尖酸刻薄地把你罵得狗血淋頭,然後看你生氣了,他們才趕緊說自己是在說笑而已。「這麼開不起玩笑喔?」他們會這麼說。他們會刻意去扭曲你說過的話語,而你要是出來抗議,他們就會無辜地說:「我只是引用你說過的話而已啊。」他們也可能會背著你到處講些似是而非、模稜兩可的事情,讓別人對你這個人產生疑慮。外頭有你的壞消息,有對於你負面的評價與批評,他們會第一個跑來告訴你,而且還會假仙地流露出同情,但其實幸災樂禍才是他們的本心。
這一招的精髓在於破壞你的心情,讓你介意到好幾天都擱不下這件事情。他們想打擊的是你的自尊心,而多數人這麼做的主要動機是見不得你好。至於你最好的反擊,就是表現得完全不受他們的影射影響。你要保持冷靜,你要同意他們的明褒而無視他們的暗貶,甚至可以投桃報李地也回以一點讚美。他們想把你惹毛,而你要保持微笑。你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暗示你已經看穿了他們的把戲,他們活該也體驗一下什麼叫自我懷疑。
…………
千錯萬錯都別人的錯
遇到某些人,你會因為他們所做的某件事而煩躁或不爽。或許你覺得遭到他們利用,或許他們的一些動作讓你不舒服,但你請他們停止卻得不到回應。其實你還沒開口抗議,他們就似乎已看出你的不滿情緒,只是他們一點也沒有想檢討自己,反而看得出其內心很不高興。而等你真正去找他們攤牌了,他們也不會有太多反應,頂多是顯露出委屈或失望的表情。換句話說,他們沒反應不是因為傷害到你而懊惱,而是有別的原因。他們可能勉強擠出一句「好啦,隨便啦。我知道了」,但他們的道歉不論是語氣或表情,都毫無誠意,畢竟他們壓根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
如果有一點小聰明,那他們就會在回應時當起編輯,胡謅說你說過什麼話或做過什麼事情。他們會說你可能忘記了,但你造成的傷害讓他們至今仍耿耿於懷,所以你也不是什麼好東西。話說你覺得那實在很不像是你會說的話,也不像是你會做的事情,但死無對證之下你也無法百分百確定,畢竟人的耐性都有極限,搞不好他們真的曾經成功激怒過你。就像此刻你要是又生氣了,那就會讓他們稱心如意,因為他們就可以抓著這一點指控你有敵意、指控你挑釁,也指控你對他們太不公平。
不論他們的反應是哪種類型,你都會洗腦進入一種「可能真的是我錯了」的情緒。你會想懷疑自己是不是反應過度,是不是有受迫害妄想。
你甚至會擔心自己是不是瘋了──你知道自己生氣,但或許你的情緒並不值得相信。這下子,應該感到自責的人變成了你,因為是你造成了這樣的緊張關係。我看我最好檢討一下自己,以免再造成這樣的不愉快,你會這樣告訴自己。作為這種策略的配件,被動攻擊者常在你以外的其他人面前溫文儒雅,只有對你才會機關算盡,畢竟你才是他們想要控制的目標。你若嘗試向人傾訴自己的迷惑與憤慨,不但得不到同情,反而會等於是助被動攻擊者一臂之力。
被動攻擊者用這一招,其目的是要掩蓋自身所有討人厭的行為,是擋開各式各樣的批判,是要讓人怯於指摘他們的惡行。他們可以藉此控制你,操縱你的情緒來圖利自己,然後像吃了無敵星星一樣為所欲為。這些人能夠如橫行,是因為他們知道多數人從小就很容易有罪惡感,所以就推了我們一把。這種作法較好發於私下的人際關係中,但職場上也會有零星或偶發的使用。被動攻擊者會對任何一丁點的批評做出非常戲劇化的反應,藉此讓人打消想跟他們硬碰硬的念頭。
面對這一招想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你必須看穿他們想卸責的伎倆,然後不要受其影響。你的目標不是要激怒他們,所以不用跟他們你來我往地潑婦罵街。要比嘴賤,他們恐怕比你專業。要知道把人惹毛,可是他們能出來混這麼久的絕招。你要冷靜,甚至公平地接受一部分的指責,如果他們言之成理的話。你要知道這些人的自尊心都強得不像話,你很難讓他們反躬自省或有所改進。所以你需要的,是跟他們保持好必要的距離,因為距離可以讓你把他們的伎倆看清,也能讓你有隨時可以抽身的餘裕。而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要學著去相信自己記憶中的感受。他們惹到你的瞬間,請你用筆記下他們在做什麼事情,然後將其行為歸檔成一則記憶。這麼一來,你就能確定自己到底是不是在過度反應。是,那你可以檢討自己,但萬一不是,那你日後就可以憑著這些白紙黑字來說服自己。你可以確定有病的不是自己,然後你要叫對方停止這種卸責的行徑。在你這邊踢到鐵板,他們對這一招的依賴就可能從此中斷。而萬一他們死灰復燃,你最好的選擇就是與他們切八段。
…………
被動的暴君
你服侍的老闆看似活力滿滿,創意與魅力也源源不斷。他們或許少了點條理,但那也算正常。畢竟他們有那麼多事情、責任跟計畫要忙,你實在很難苛求他們把大小細節通通記下。他們需要你的輔佐,而你也使盡渾身解數在幫他們忙,希望他們工作順暢。他們交辦的事項你會仔細聽,用力做。偶爾得到他們的誇獎,你會覺得能量滿檔,但他們也會不時對你發飆,說你讓他們失望,而且他們的罵會比誇更讓你念念不忘。
在他們身旁,你永遠無法放鬆,也從來不會覺得自己的地位穩當。你必須要非常努力,非常煎熬,才能避免被他們喜怒無常的颱風尾掃到。他們是超級完美主義者,標準高到你只能在後頭追,卻永遠也追不上。你絞盡腦汁,希望能預期到他們的需要,生怕一個不小心會把他們的地雷引爆。至於他們主動提出來的一堆毛,你想當然會盡全力去一樣樣做到。只不過他們不知怎地老是有話不直說而且憂鬱成性,逼得你只好加倍努力去討他們歡心。
這一招普遍被當權者用在下屬身上,但在氣勢一弱一強的關係裡也看得到。這種關係裡有一方是暴君,另外一方不論怎麼做都不能讓他滿意。話說這種招式存在以下的邏輯:某甲若知道某乙想要什麼東西,也知道如何替某乙取得這樣東西,那某甲對某乙就擁有某種操控力。若他們按你的指示聽命行事,你就不能批評他們。若他們的表現夠穩定,那你甚至會對他們的服務產生依賴性,然後他們就可以反過來拿去留來要脅你,令你做出各種退讓。但若今天他們不知道自己有價值的地方在哪裡,包括他們分辨不出自己為什麼被誇或為什麼被罰,那他們的控制力與獨立性就會被閹割掉,進而只能任人使喚。跟狗一樣,你偶爾拍一下牠的肩膀,牠們就會愈來愈聽話。
要是有人捨這些暴君而去,他們也完全不會放在心上。因為這些人會走,就代表他們還保有一定的獨立性,而暴君寧可另外找更聽話的人來墊檔或徹底取代。事實上,有些暴君會主動出擊,用非常扯的要求來測試出人的本性。萬一有人奴性不夠重的,暴君寧願另請高明。這類暴君會嘗試扮演無助的孩子,並有著陰晴不定的藝術家或天才性格,亦他們天資聰穎但不容易專心。他們不論是懇求你出手襄助,或是擺出一副沒有你不行的態度,都是在渲染自己沒辦法一個人活著。他們就是樣扮演著弱者,用脆弱的形象來作為其醜陋暴君本質的保護色。
要用計來與這種類型的人一拚,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原因是他們經常具有你上司的身分,所以你們之間存在著權力的先天不平等。他們往往非常敏感易怒,而這就會讓任何形式的抗拒或你內心的疏離變得難以為繼。要是大剌剌地與之對槓,又只會讓局面更加惡化。所以首先你得明白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有故意的成分,表面上的無辜只是假象,既不弱也不笨的他們根本就狡猾外加心狠手辣。所以不論他們說或做了任何正面的事情,你都不用搭理,你只要想著他們會如何操控人跟虐待人就好。你若能與他們在情感的牽扯上盡量保持淨空,則他們用來黏人的金蛇纏沾手就會稍微破功。只不過到了最後,這一切可能都無法發揮作用,因為高度敏感的他們只要一察覺到你在刻意退縮,那他們的行為就會變得更衝。
唯一你真正能做的,就是退一步海闊天空。職位再高再好,都不值得你被這樣糟蹋,要知道你付出的自尊與日後心理復健需要的時間,一定會讓你有得不償失的感覺。
.
以上文字取自
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
★博客來 https://reurl.cc/EzZGkR
★誠品 https://reurl.cc/3L5Odj
★金石堂 https://reurl.cc/ld5v3A
★讀冊 https://reurl.cc/2goLMr
★momo書店 https://reurl.cc/Y6jell
李茲文化 Leeds Publishing
https://www.facebook.com/leedspublishing/
.
9/13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網癮小爸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3444434218085/
9/27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全境擴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193538510767410/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心理成熟度測試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顯而立見/數位轉型五指標
2020-03-13 經濟日報
這幾年產業界倡議企業進行數位化的商業轉型,有著迫在眉睫的重要性。如心理學所描述,人對於未知事物的理解與感受是有階段性的,企業主是不是知道公司需要數位轉型?知道後有沒有辦法理解轉型後的目的與意義?就算理解後是否能認同轉型所需投入的資源?這些都是不同的層次判斷。
到底,企業要怎麼判斷自身狀況?我提供五個指標:一、業務急迫感;二、組織準備度;三、數位化程度;四、組織成熟度;五、人才準備度。
這些指標可以讓企業評估自己當前處在什麼階段?需要採取哪些步驟順序幫助自己數位轉型?先談業務的急迫性。從企業最重要的目的——「做生意盈利生活」論起,審視自己目前狀況是獲利還是虧損(絕對值)?業務曲線是成長還是衰退(相對值)?接著定義業務屬性的向量評估:是指日常性收入還是創新性收入?
假設企業屬於獲利,業務卻持續衰退,代表需要加快創新性業務收入的比例;如果處在虧損又業務衰退,經營上就要選擇優化日常性業務。因此,企業當前的獲利、虧損狀態與新舊業務的比例,會決定企業進行數位化商業轉型的速度感和優先順序。
倘若像是這次的意外疫情,企業在業務急迫感上,就是看底氣夠不夠;原本底氣不夠的企業,不用先想轉型,只要想辦法活下來,而存糧比較夠的企業,應該此時加大投資,拉大與同業的競爭優勢價值差距。究竟新舊業務的占比多少,才是轉型比較健康的狀態?以過去我待過的實體零售業來舉例,數位化的業務占比不能過高,超過一定比例會影響實體的投資,因為實體的體驗是帶來業績重要因素。
又例如,誠品與金石堂風格截然不同,誠品擅長場景氛圍取勝,到誠品買書會帶給自己文青的標誌和感受,去金石堂消費則否。實體塑造出的氛圍是消費者買單的重要因素,所以轉型的投資不能影響到實體的投資太多。但若以3C資訊業來看,反而是不同的判斷,因為產品特性大家(店家)都相同,只有促銷活動上的表現有所區隔,這時候應該在電商強化O2O實體轉虛擬消費的趨勢,因為當網路銷售的業務比例放大,才符合消費者對於 3C產品服務取得的消費趨勢。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同意,數位化的商業轉型很美好,但現實也要著重看自己的體質和新舊業務比例,再去評斷怎麼進行調整。以體質不好的企業來說,商業轉型就要選擇快進快出、單點突破的方式測試獲利模式;體質好的企業,就適合採用覆蓋率高的全面戰線方式驗證獲利模式。
商業模式是可複製的型態,獲利模式則是讓自己能運轉存活的關鍵,兩者不可偏廢,才是最理想的營運形態。
不論行業多麼不同,都要找到一個水龍頭式的營收來源,其代表有穩定的營收,去支撐新業務的嘗試。兩者比例上的均衡,即企業是否持續健康的要點。
如果只能看一件事情,「業務急迫感」是最基本的判斷條件,必須搞清楚了企業真正的獲利狀況,才能繼續往前走。這是商業轉型最重要的第一件事。
(作者是凱絡媒體商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