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氣短又耳鳴!
中醫3穴道補血養氣強免疫
#三焦經──#戰勝心血管疾病
中醫的臟象學說中有一個特殊的概念──三焦,包括上焦、中焦、下焦。
三焦為六腑之一,上焦包括橫膈以上的胸部、心、肺和頭面部,功能為氣的升發和宣散。中焦包括橫膈以下、肚臍以上的上腹部、脾和胃的運化功能,是氣機升降之樞紐、氣血生化之源頭。下焦包括胃以下的部位和肝、腎、小腸、大腸和膀胱、三焦等,主要功能是排泄糞便及尿液。
如果三焦受到病邪的侵犯,會在各臟腑間輾轉流竄,例如下焦受到燥邪,耗損陰液,出現肝腎陰虛的現象,表現會是面紅身熱、手足心熱、口乾舌燥及疲倦耳鳴等。
我們知道體內濕氣的生成,從中焦脾胃開始,輸送到上焦的心肺最後再回到下焦的腎與膀胱,如此循環,與三焦臟腑的功能息息相關。
#心絞痛發作頻率,與天氣越相關,就越需要積極處理體內的濕濁瘀積!看看中醫詳細說明與保健食養方推薦 👉🏻
保健食療:#天麻丹參核桃粥
✍🏻材料:天麻十克、丹參十克、核桃十克、紅棗十克。
✍🏻作法:將所有食材洗淨瀝乾,加入兩千毫升冷水煮滾後、轉小火續煮半小時,悶一下即可食用。
✍🏻功效:#天麻 味甘性平,入肝經,用於疏通經絡、降低周邊血管和冠狀動脈血管的阻力;#丹參 味苦性微寒,入心肝經,具有補益心氣、減少血管發炎及硬化的機率,臨床上常用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核桃 富含蛋白質及不飽和脂肪酸;#紅棗 幫助大補氣血,以上食材一起食用,適合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體質。
#膻中穴
位於胸部正中線第四肋間處,約當兩乳頭之間。膻,指胸腔,內為宗氣之海,屬任脈,為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四經之會穴,有補氣、活血、通絡、開胸的效果,可以緩解神經系統造成的壓力,並提升免疫系統。
#少府穴
位於手掌第四、五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尖所到之處。經常按摩少府穴,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幫助預防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少」是「陰」的意思,「府」是「宅」的意思,也就是心經氣血都聚集在這個穴位,經常揉按少府穴可以發散心火,幫助保養心血管。
#神門穴
位於手腕處,掌心朝向自己時,在小指延伸到手腕關節的橫紋處,有個骨頭之間的凹陷處。神門穴是心的原穴,屬於手少陰心經,具有滋陰降火、養心安神的作用,因此經常揉按神門穴,可以調整與心臟、心神相關的疾病,也可以改善焦慮、失眠、暈車、五十肩、胃食道逆流和更年期等問題。
每次可按壓五秒、每回二十次,每天數回,平時按壓可緩解心臟不適症狀,若經常反覆不舒服,在西醫確認無其他須進一步處理的情況下,則可以加強按摩頻率以緩解胸痛症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NTDHealt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唐人2010年9月9日訊】談古論今話中醫(28): 心包經(下) 如果說7點到9點的時候,我們胸口突然悶得很,你可以考慮心包經的問題, 心包經雖然穴道是只有9個,可是每一個都是對我們很重要。對心臟方面都很有效,要記得心絞痛的郄門穴,心胸胃的內關穴,包括脾寒、9種心痛的間使穴,腕關節疼痛的大陵穴...
心絞痛穴道 在 沒力史翠普yucai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胸悶的時候按一下府中真的有效
總之差不多的位置按過去最痛的那個點幾乎就是穴道了
人的身體也有化痰的穴,有次喉嚨一直有痰很不舒服
也是貼了穴道之後就突然沒痰了(怕針灸所以我是用磁石貼)
【穴位按摩】按摩中府穴可緩解治療高血壓、咳嗽、腹脹、氣喘、乳腺炎
導讀:按摩中府穴的作用與好處 提高性欲、豐胸、治療高血壓、咳嗽、腹脹、氣喘、乳腺炎等。 中府穴位的位置具體在人體哪裡呢,怎麼找? 本文圖解中府穴位位置圖和具體按摩手法。
【中府穴位位置圖】
中府穴位於胸前外上方平第1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6寸。 (中府穴位於腋下上方一寸或者將上臂外展平舉,肩關節部即可呈現出兩個凹窩,前面一個凹窩中即為本穴)
【取穴技巧】取正坐位,先取鎖骨外端下方凹陷處的雲門穴,在雲門穴直下約1寸。
【穴位解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胸肌筋膜、胸大肌、胸小肌。 皮膚由頸叢的鎖骨上神經中間支分佈。 皮下組織內有胸肩峰動脈的終末支穿胸肌及其筋膜至皮下 組織及皮膚。 胸肌筋膜覆蓋于胸大、小肌,兩肌之間有來自臂叢的胸前神經和胸肩峰動脈胸肌支,支配並營養此兩肌。
【按摩中府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1、消化系統疾病:腹脹、消化不良、水腫、肺脹滿等;
2、呼吸系統疾病:咳嗽、肺結核、氣喘、支氣管炎、肺炎、哮喘、止咳平喘等;
3、其他:提高性欲、豐胸、治療高血壓、胸痛、肩背痛等;
按摩中府穴的功效:通經活絡、疏散風熱、肅降肺氣、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瀉肺熱、健脾補氣等。
【溫馨提示】
按摩中府穴的手法:中府穴下方肌肉偏薄,日常保健建議不要使太大的勁,稍稍施力按揉1~2分鐘就行。
養性功能:中府穴是肺經上的大穴,經常按摩可以順暢肺的經脈,有豐胸的作用,還可以強化淋巴迴圈,減輕胸悶、肩背痛。
人體穴位配伍: 配尺澤穴治咳嗽;配肩髎穴治肩痛。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本穴不可向內深刺,以免傷及肺臟
中府穴可以防治心絞痛。 有心絞痛的人按這裡肯定很敏感,因為有淤阻,所以要經常通通中府穴。
【免責忠告】此文章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路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發佈的人體穴點陣圖和資訊僅供參考,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諮詢當地醫院醫師。
心絞痛穴道 在 NTDHealth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新唐人2010年9月9日訊】談古論今話中醫(28): 心包經(下)
如果說7點到9點的時候,我們胸口突然悶得很,你可以考慮心包經的問題, 心包經雖然穴道是只有9個,可是每一個都是對我們很重要。對心臟方面都很有效,要記得心絞痛的郄門穴,心胸胃的內關穴,包括脾寒、9種心痛的間使穴,腕關節疼痛的大陵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pgkCdZAEEI
本頻道由:新唐人亞太電視台 http://ap.ntdtv.com 建立
本則影音新聞出處:新唐人亞太電視台 (NTD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