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關於樹洞的秘密活動(活動已結束,謝謝大家❤️)
這個活動的念頭起緣於去年十一月開始,我的子宮肌腺症問題就開始服用三個月的黃體素治療,先來聊聊什麼是子宮肌腺症好了,他是一種良性的婦科癌,一種內膜細胞轉移增生的病症,也就是俗稱的子宮內膜異位症,以現在的大環境來說,我們接觸到的食品、用品都含有許多環境賀爾蒙,所以子宮內膜異位或肌瘤已經是常見的問題,不過,子宮肌腺症和巧克力囊腫會比較複雜一些,內膜轉移到卵巢稱為巧克力囊腫,轉移到子宮肌肉層叫做子宮肌腺症,每個月經期內膜從增生到剝落的時候,在卵巢會造成經血淤積無法排除,在子宮肌肉層會造成撕裂感造成劇烈疼痛,再更多的併發症會有子宮後傾壓迫膀胱,引發腎功能問題、壓迫腸道造成便秘腹瀉、腫脹、劇烈疼痛、腰痠、肛痛、常態性骨盆腔發炎、子宮內膜鈣化變硬、血崩、貧血、下腹觸碰便疼痛........等等,手術治療只能切除部分卵巢或是部份子宮肌肉層,然後再等待下一次復發,賀爾蒙治療會讓女孩瞬間成為更年期體質,老化、失眠、熱潮紅...等等,每個月週而復始的折騰,真的無法想像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女人都在默默承受這樣的痛苦,所以下一次如果聽到身邊的人說經痛或是頻繁跑廁所,請多給一點包容關懷,我在肌腺症社團中得知好多人的工作環境對於這樣的病症不了解,所以冷言酸語少不了,聽了著實讓人心疼。
光是一個牙痛或腸胃炎超過三天就讓人受不了了呀,你身邊那個人每個月都週而復始地在循環中承受,而且明知止痛藥傷身,卻還是無法顧全的吞服,有時看到女孩吃的劑量都讓我捨不得,而我在藥局之前,痛起來必須一次吞服20顆加強錠才能止痛,我不知道這樣的文字能夠讓你們理解多少,但這個世界還有好多人等著我們包容和關心呢,好多人吃了藥一個人蜷縮在角落等待疼痛經歷完,而且,這算是一種慢性發炎,所以舉凡補的、燥熱的、甜的都要避免,太疼痛的人也必須避開熱敷,不然很容易讓整體的發炎狀態越來越嚴重,而且,這也算是卵巢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的高危險群,如果確定是子宮內膜異位的女孩,真的建議你們要找子宮鏡檢健保的醫院確定內膜狀態,我所經驗的台大或新光醫院都有另外的子宮鏡健保門診。
花了一段篇幅聊這件事,是因為我很驚訝有那麼多人都在經歷同樣病痛,也有很多內膜異位症女孩身邊的人不了解這些狀況,而我們都該正視這件事,無論我們是不是正在經歷的人,或是陪伴者,身為一個女人,光是為了這個承載許多情緒毒素的器官,我們就都該好好心疼自己:)
服用賀爾蒙藥物的期間,我的身體莫名出現巨大反應,三個月裡除了大血崩,還有劇烈的疼痛天天包圍著我,那種疼痛超越了當年我腫瘤破裂引發的腹膜炎痛感,血色素迅速降到6-7單位,藥物帶來的憂鬱感,讓我幾乎大半年都在陰鬱中度過,藥物結束後還有一段時間的藥物代謝期和調養期,就在同時,我誘發了類似恐慌症的症狀。
從來,我對於呼吸這件事都沒有絲毫的懷疑,是存在身體自然機制中的一種反應,但是極速貧血可能影響到心臟缺氧(目前原因未知)之後就經常在開車中、半夜、吃飯到一半、沒有預期的任何時刻,忽然一秒鐘缺乏了吸氣的記憶,全身飄而且麻,意識開始下墜,好像下一秒就不在這裡了。直到找到一件事轉移注意力才緩解。整個過程我都讓自己保持理智去體驗和感受,看看在這個過程中有什麼是我需要學習的,直到現在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生命從頭到尾都是一個人的事情,可以孤單也可以坦然放下。
原來,再多朋友、、再親近的人,到了死亡那一刻,我們都只剩下自己。
多年來我都是一名吃素的佛教徒,在佛學院或之後做義工的過程中都有不斷被提醒生死大事橫在心頭,跟爸媽之間也經常聊到身後事,我以為,死亡對我而言早就做好準備,加上開過兩次大手術,我深刻的體會到被推進手術室那一刻開始,就是一個人的旅程,再痛再苦都是一個人的事,沒有誰能夠為誰承擔。但是,當死亡跟自己這麼靠近時,才真正開始想起那些關於『放下』和『放不下』,原來,原來,還能再更接近真相近一些,那裡沒有別人,只有發不出聲音和頭也不回的自己。
我知道自己還不到真正死亡的階段,只是要我的身體好好體驗,能夠更珍惜這一場人生,更聚焦在自己身上、周遭的人事物會開始精簡化,於是接下來的歷程,我仍然在每個月的折騰中,還有把頭腦意識放掉,試著讓身體帶領我去感受這一切,他教我學會了示弱、柔軟與坦承,還有更多的還在感受中,但我已逐漸回歸,將勇氣帶回到生命中綻放。
🌹於是我想給出一份支持,或許你有想要說卻說不出口的事、宣洩不了的難過、無法啟齒的秘密,如果你願意提筆寫信給我,我將成為你的樹洞,我從來都絕對保有隱私權,這點完全不用擔心,你只需要提筆寫信來,附上一些隨喜費用,我將在12月之間接收你高靈給予的處方籤寄回給你,所以活動將在11月30日截止,讓我給你一點支持的力量,讓你不孤單,我不知道那會是什麼,但我們一起順流,傾聽高靈的話語~而費用將提撥部分捐贈『夢想城鄉脆弱畫室」,一同支持一些在陰暗低谷中需要支持和希望的人。
需要的你請私訊,謝謝你,我愛你💕
#靈魂藥鋪小藥師與你靈訊對話
#一個樹洞的活動在文末🌹
圖片摘錄至網路
心臟腫瘤手術費用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免疫細胞療法特別專輯系列
我們將連續至少三個禮拜,為所有的觀眾朋友的健康,跟你們應該接受的醫療權益,給予你們真正專業的知識。不要因為自己的健康陷入了危機,或是家屬的健康陷入了危機,成為不良醫院或不良醫師再次敲詐的對象,這樣的病人真的太可憐了。
今年諾貝爾生醫獎正式頒給了免疫療法,但什麼樣的醫院可以進行免疫療法,免疫療法在什麼狀況裡頭患者才應該接受,而他是不是一個副作用很大的一個療法?什麼樣的情況裡頭,當你接受免疫療法的時候,你可以避免這些副作用,免於你還沒有死於癌症末期,你就因為免疫療法的副作用而不幸的往生。
這是我們接下來為大家報導的幾個議題,我們先從幾個個案開始,讓大家瞭解其實免疫療法本身充滿了各種的危險,但也充滿了希望,未來其實整個癌症的治療將走向免疫療法 細胞療法 標靶療法,還有質子療法等等,這整個專題裡頭,我們將採訪中國醫藥大學,他在這個領域裡頭和美國最著名的癌症中心安德森癌症中心合作,在許多的交流裡頭是唯一台灣和安德森癌症中心合作的最重要的醫院。
另外我們也特別採訪了即將落成試營運的台大癌症醫院,台大癌症醫院是在台大前任的校長楊泮池費盡心血,在永齡基金會的創辦人也就是鴻海的董事長郭台銘慷慨捐贈150億台幣成立的。他的方式就是比照美國的安德森癌症中心。那麼接著我們也會為大家採訪長庚的質子中心。我們希望能夠瞭解各個台灣的幾大醫院,他們的整體免疫療法以及癌症的相關療法,給大家的各種勸告。
我們先來看一些病患,當他們接受免疫療法,或是面臨癌症的末期的時刻,他們的困境,他們所面臨的危險。
{內文}
== 案例A 腦癌患者 ==注射免疫新藥 陷入昏迷
第一個真實案例發生在一位台灣優秀的醫者身上,台大醫學系畢業後,他繼續深造 獲得美國哈佛醫學博士。
然而 他被宣布罹患幾乎是絕症的腦癌時,一位閱覽過無數患者案例的白袍醫者,同樣也得經歷,癌症患者的無奈和茫然。主治醫師告訴他想存活,他只能進行免疫療法。
當他躺在病床上準備要被注射免疫藥物時,他只知道 他要被注射的是"新藥",因此免費,而且此"新藥"是免疫藥物中當紅的PD-1抑制劑。但他不知道的是,他即將被注射的免疫藥物,只在臨床試驗第二期,僅有約8位患者測試過這個藥物,他同樣不知道的是,這個紐約州小藥廠 編號2810的藥物,合約書上寫明"已有五人因施打此藥死亡",主治醫師也沒有告知他,抑制PD1的藥物早有穩定的已上市藥物,包括2018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本庶佑和小野藥廠開發的Nivolumab,以及默沙東藥廠生產的Keydruda。
你怪他怎麼不把一切都了解了才進開刀房嗎?那麼我們可能忘了,當你處在罹癌的晴天霹靂時,我們很難會去看治療藥物的合約書,我們只會全然相信醫生,包括一位哈佛醫學院博士。有些人 死於癌症,但有些人是死於醫生的無良。
完成注射後,這位A醫師全身顫抖 劇痛,一天後陷入昏迷,慢慢醒來後又神智不清 ,甚至痛苦到失去求生意志。免疫新藥可以救人 也可以殺人,而這個讓他差點致命的藥物,外傳也有台灣醫療機構使用過。
== 案例B 肺腺癌患者 == 棄高價免疫細胞療法 改傳統化療 抗癌成功
第二個真實故事 他罹患的是肺腺癌。
醫生告訴他"你罹患的是罕見突變肺腺癌",建議他直接跳過傳統性療法(手術.化療.放療),進行免疫細胞療法才有機會延長存活期。院方開出的免疫細胞療法,價格高到他必須先賣掉房子才有錢進行治療。他只好尋求另一位醫師建議,先進行傳統化療,而且這是健保給付的醫療,結果這個原來的醫生口中"恐怕是無效的治療法",卻讓他的腫瘤 成功由大縮小,也且他不必負債。
== 案例C 肝癌患者 == 注射幹細胞 抗癌失敗死亡
第三位癌症患者C,醫生告訴他 罹患了肝癌。
台灣衛福部九月正式公佈「特管辦法」開放了六項細胞治療技術,但無助和恐慌下,他實在分不清楚免疫細胞治療和幹細胞的差別。於是他在朋友介紹下,走入一家診所,聽信了診所"幹細胞加上NK細胞能解癌症"的宣傳,決定以此治療自己的末期肝癌,結果他花了上百萬,體內的癌細胞卻不到三個月就全面擴散,最終很快的離世。
(周德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現在目前全世界還沒有一個幹細胞的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出來的產品,免疫細胞現在有了,幹細胞現在還沒有,大家全部在做人體實驗當中,所以(幹細胞在醫療上)未知數
中國醫大附設醫院院長周德陽,亦是台灣研究腦癌免疫細胞療法的先驅,對<文茜世界周報>採訪團隊解釋,幹細胞研究未來可能很重要,但目前仍未完全成熟,在人類還沒學會控制幹細胞的相關功能時,並不適合就大膽的拿幹細胞來治療癌症。周德陽說明,目前幹細胞的功能 主要並非來對付癌症,而是在對付中風 心肌梗塞 帕金森等疾病上。
(周德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幹細胞)真正打進去心臟的話,它其實不是真正發展成幹細胞,它只是利用幹細胞一些分泌的誘導因子,讓我們自己旁邊的細胞 發展增加而已,腦部也是一樣,(注射幹細胞後)它沒有發展成神經細胞,它只是誘發旁邊的神經細胞長多一點來修補
人類的癌症新療法,使醫療科技出現革命性的改變,也改變了醫者對於治療癌症的方法和觀念。然而這三個真實案例更反映出,從一般民眾到醫界對於治癌新療法,不是懂得太少而「誤入歧途」,就是在資訊混亂中,葬送了寶貴的健康甚至生命,這個現象震撼的敲響了醫界警鐘,也敲醒了我們媒體工作者,決定以一系列專業報導 幫助癌症病患和家屬。
[癌症有四大治療方式]:
一. 傳統療法:手術 化學藥物治療
二. 放射線治療:傳統X光放療 伽瑪刀/電腦刀/螺旋刀 質子治療/重粒子治療
三. 標靶治療
四. 免疫細胞治療
傳統療法包括手術及化學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則包括傳統X光放療 伽瑪刀 電腦刀 螺旋刀等則屬於新一代的進階X光放射治療技術,其中最先進的 屬質子治療和重粒子治療,能將光束抵達癌組織才放射能量,特性是精準且副作用較低。而約5年前出現第一瓶免疫新藥後,如今"免疫細胞治療",更被認為是解開癌症治療的秘密鑰匙。
(周德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我大概在10年前就想到細胞療法,那時候還是在很多在動物實驗當中,我覺得免疫細胞是最自然的,現在所有的化療 放射治療 開刀都還是有傷害的,利用免疫細胞去抑制癌細胞,人類本來就可以到2013年以後,
台灣神經外科權威周德陽教授笑稱自己在學生時代,聽聞老師講免疫療法時就產生極大興趣,並在10多年前就在手術與治療之外,投入大量時間在研究室,鑽研免疫療法。
[免疫細胞治療分四大類]:
1.NK 2.CIK
3.樹突細胞DC
4.CAR-T
*(NK和CIK缺點:難以找到癌細胞目標)
周德陽仔細的告訴採訪團隊,<免疫細胞治療>大致分成四種。包括最低階的NK以及第二種 再從NK培養出來的CIK,但NK及CIK的缺點是欠缺免疫細胞療法中的「導航系統」,亦即病人注射後難以找到癌細胞的目標。第三種是具有「導航系統」的樹突細胞DC,一種從腫瘤抗原淬取出來,間接訓練自體本身的免疫T細胞,去追捕並殺死癌細胞的療法,第四種是更高技術的CAR-T,從患者的體內抽取出血液,在實驗室裡從中挑選出T細胞,再於T細胞上裝上特殊的蛋白,蛋白內鍵能識別腫瘤的編碼,於是T細胞好像裝上"彈頭"一般,再輸回病人體內對抗癌症。
(周德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CAR-T是很有效打下去的話 80%癌細胞就殺死了,可是他有一些副作用太強,會造成免疫力的增強太厲害,會攻擊到不應該攻擊的器官,現在CAR-T最大的問題在這裡,可是它很清楚 它是一個希望,未來癌症的希望可能還是在CAR-T
另一個問題是細胞療法中的DC和CAR-T,都必須自病患自體血液中抽出後,在具備一定規格的實驗室GTP或GMP內,才能製作為專殺癌細胞的殺手,再回輸體內對抗癌症,因此若不是醫學中心的實驗室 恐怕難以做到。
而若是委外製作,也要小心委外單位是哪裡,私人生物科技公司是否具有通過認證的實驗室,有的生技公司宣稱送到日本,問題是 患者根本無從查證,也有過程中污染的可能性。
換句話說,癌症的治療方法日新月異,但令人痛心與不忍的是,癌末患者成為誇大不實免疫療法下犧牲者的亂象,也正遍地開花的發生在台灣。周德陽建議多管齊下 ,仍是當前治療癌症最好的辦法。
(周德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免疫治療沒有排除傳統治療,所以 免疫治療可以當作是一個附加的,附加的治療就是你是"ADD ON",那這樣的話,病人堆成治療的保障,理論上現在認為說,這兩個加成(傳統治療+免疫治療),反而會更好,就是比兩個單獨用還好,現在目前醫學上的報告 都是這樣講
[案例]:何小姐/乳癌患者 以手術.放療.免疫疫苗療法治療
何小姐就是多管齊下,勇敢又成功的打了一場抗癌仗的戰士。7年前這位才剛40歲出頭,美麗又瀟灑的新銳企業女性,忽然發現自己罹患乳癌初期。
(何小姐\曾罹患乳癌患者)
剛開始是因為 覺得會痛,那種痛和平常的痛不一樣,它就是偶爾會痛,好像東西會抓住那種痛
她用一貫的瀟灑 沒有難過太久,2011年3月確診右側乳房罹癌後,立刻手術切除1.3公分的腫瘤,4月 進行抗賀爾蒙的治療。我們不知道,當一位女人得多堅強。當治療才剛告一段落,醫師發現她的身體再度出現了警訊。
(劉良智\中醫大外科主任)
在尾底骨的地方有一些明顯的訊號,今天會再出現變異性,再出現轉移的狀況,一定是她原本的細胞出現了變異,或者是 她原本的細胞,逃脫她原本治療的控制,所以我們覺得在它轉移了之後,應該除了做傳統治療以外,還要再用免疫細胞治療,去加強它癌症控制的那個部分
醫療團隊當機立斷,以CIK(免疫細胞殺傷腫瘤細胞)+DC(樹突細胞)的細胞療法,抽取出何小姐的血液,透過細胞激化讓免疫T細胞變成殺手細胞,再打回體內裂解或殺死腫瘤細胞。過去,傳統的手術化療與放療不足以幫助人體抗癌時,人類只能驚駭而絕望的走向死亡深淵,如今,免疫細胞療法似乎成為一群特種精銳部隊,幫忙人體打贏棘手的深淵。
(何小姐\乳癌患者)
我的長輩都這麼跟我講,啊你怎麼去想這個(免疫療法),你就照舊的方法去治療就好了嘛,我有除了傳統 又有這個(免疫療法)治療,我反而覺得這是我自己的東西,然後這個團隊是我信任的,而且它不是坊間開業醫或是什麼隨便的儀器弄的
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都想要 一個完整的軀殼。何小姐在專業醫療團隊的幫助下,幸運的打贏了很多女性因此倒下的硬仗,而且五年來沒有復發,但許多癌末患者一旦無常臨頭,卻淪為醫療白老鼠。
台灣衛福部今年九月正式發布「特管辦法」期能整治亂象,將細胞治療技術透明化,並且要求醫療機構進行細胞治療時,需名列治療方式 費用及收費方式等等,再上報中央主管機關申請核准,以防堵過去細胞療法動輒數百萬,甚至千萬的坑人案例。
<文茜世界周報>團隊關注"癌症突破性療法"的議題,特別走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它與拿下了2018諾貝爾生醫獎 世界最頂尖癌症中心<美國MD Anderson>密切合作多年,亦是MD Anderson唯一在台灣的姊妹醫院。
(蔡長海\中國醫大董事長 亞洲大學創辦人)
以往我們的觀念癌症是絕症,它現在因為細胞免疫療法的發明,它現在已經是把癌症變成絕症變成"慢性病",所以它的細胞免疫療法,它其實是有特異性 而且整體(特異性)就是它可以辨識特異性的抗原,然後來殺癌症細胞(持續性),因為它是有記憶力的,或許在人體裡面 可以活比較長,它可以持續殺其他的癌症細胞,但是不會傷害正常的細胞(整體性)就是因為持續在病人體內,所以癌症比較不會轉移和復發,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治療
(趙坤山\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 & MD Anderson教授)
整個醫療教育體系來講,我想在未來幾年會有一個比較大的革命,因為細胞治療的部分,在過去 在傳統理論中都還沒有這一段,這一部分一定會有很多的涉及,不只是IMRT(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謝謝喔 還有放射計算,接下去還有那麼多的粒子,還有質子 還有氦 還有碳元素,還有現在的中子捕獲治療,還有這些的新的東西,這些新的東西未來有可能就是突破的一個新的契機
台灣的癌末病人正承受著錯誤或昂貴不合理的醫療嗎?建立一個正確的免疫療法知識,這是我們深切的期望。
心臟腫瘤手術費用 在 赤米 Nereu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希望大家可以幫吓可仁啦😢 我希望個個小朋友都可以健康快樂咁成長,可以一齊去公園玩
【最新消息:募捐行動已於2018年12月3日結束】中大校友慈善基金感謝各界慷慨支持,募捐行動已結束。所得善款將支持張可仁及患上相類疾病需免疫治療的其他6位病童。
詳情請參閱中大校友慈善基金網頁:https://www.facebook.com/cuhkacf.org/posts/589827338133781
-------------------------------------------------------------------------------------
(2018/11/22)
中大醫學院向大家作出緊急呼籲,支持我們2000年的醫科畢業生張俊傑醫生,拯救他只有17個月大的兒子張可仁的性命。
可仁早於出生第4天時已被診斷罹患一種罕有心臟病「主動脈狹窄」(Coarctation of Aorta),需要接受緊急手術。極之不幸的是,可仁最近再被確診患上「第四期神經母腫瘤」(Stage IV Neuroblastoma),目前可仁的頭骨至腰椎和盆骨均受到癌細胞擴散,脊髓神經線受到癌細胞壓住,痛楚非常,並有癱瘓的危機,癌細胞更正轉移至骨髓。
可仁現時正住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兒童癌症中心隔離病房,極容易受到感染。他已開始接受化療,而治療方案將包括化療、手術、放射治療、骨髓移植、免疫治療,治療時間約一年至一年半。他完成化療、手術和放射治療後,會進行骨髓移植,之後需要免疫療法,這可大大提高存活率,由20%升至50%。
然而,免疫治療需要病人自費,所需費用高達港幣200萬元。張醫生另一兒子患有自閉症,太太辭掉小學主任一職,全職照顧兩位小朋友,並要照顧父母親,經濟上未能承擔高昂的醫療費用。
中大醫學院2000年畢業同學會發起是次籌款,目的包括:
1. 為可仁進行骨髓移植後的免疫治療;
2. 引發社會人士及政府對兒童罕有癌症治療的關注。
查詢: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慈善基金
電郵:info@cuhkacf.org
電話:2180 4316
-------------------------------------------------------------------------------------
【Fundraising Campaign Completed on 3 December 2018】According to CUHK Alumni Charity Foundation, the fundraising campaign for Mark CHEUNG Ho Yan has completed. The fund raised will be used to support the immunotherapy of Mark and 6 other patients who are suffered from the same disease. Thank you for all your kind-hearted support and generosity.
-------------------------------------------------------------------------------------
(2018/11/22)
This is an urgent appeal for your generosity to save the life of the 17-month-old son of Dr. CHEUNG Chun Kit, our medical alumnus of Class 2000.
Dr. Cheung Chun Kit is a CUHK medical graduate of Year 2000. His younger son, Cheung Ho Yan Mark, has recently been diagnosed to have Stage IV Neuroblastoma in November 2018, and is in an emergency need of donation to provide the necessary funding to support the life-saving yet expensive immunotherapy.
Mark was presented to his paediatrician for fever and cough in late October 2018. His cough resolved with treatment but his fever never completely went away. Two days prior to his diagnosis, Mark was more clingy than usual and did not like to walk. On a video clip, Mark was noted to have foot drop, a very significant red flag which may indicate a compression on the spinal cord. Emergency scans were immediately performed that night, and Mark was found to have a large tumour on the left side of his abdomen. The aggressive tumour had already spread silently to the back of his skull, his spine, his hips and had compressed his nerves which control his lower limbs, resulting in pain on standing and difficulty in walking. Mark is facing an imminent risk of paralysis.
Mark is diagnosed to have a rare childhood cancer which is called Stage IV neuroblastoma, a cancer which typically presents at late stage because it arises deep in the abdomen. To cure his aggressive cancer, Mark needs to survive through rounds of intensive chemotherapy, radiotherapy, surgery, bone marrow transplant, and finally, immunotherapy. The whole treatment duration lasts 1.5 to 2 years. To completely eradicate all cancer cells, immunotherapy will be needed to boost Mark’s survival from 20% to 50%. However, immunotherapy is a self-financed treatment in the public hospital and the treatment costs could be up to 2 million.
Such close encounter with death is not the first time for Mark. At the first week of life, Mark was diagnosed to have a rare heart problem called “Coarctation of Aorta”. Mark had received life-saving surgery to reestablish the blood flow across his aorta, the major blood vessel that allows blood to go from the heart to the brain and the rest of the body. In a report published in 2002, only 67 cases with dual heart condition and neuroblastoma were reported, giving an odd of 1 in 100 million for a child to be hit by these two rare diseases. Scientists have not yet completely understood the mechanisms that may cause the two conditions to appear in a single child.
It never rains but pours that Mark’s elder brother, now 5 years old, was diagnosed to have autism at around age 2. To enable the elder brother to have intensive training to improve his outcome and development, Mark’s mommy quit her job as a primary school teacher since the diagnosis of autism was made for his elder brother. Dr. Cheung, who is a medical doctor for the elderly, became the sole bread-winner of his family.
CUHK Medical Graduates of Year 2000 have initiated a fund-raising campaign for Mark and his family with the following two objectives:
1. To appeal for donation to support the costs of immunotherapy for Mark
2. To increase the public awareness on the grave needs of children with cancers
Enquiries:
CUHK Alumni Charity Foundation Limited
Email: info@cuhkacf.org
Telephone: 2180 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