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AFIB)】
最近南非的奧運選手Richard Murray,宣布他被檢查出了有心房顫動的症狀,很可能今年奧運去不了,僅管本人還是很樂觀。
先插播一下,COVID19已經一年半了,當然不幸的有不少運動員確診,有的人完全康復回歸,也有人可能運動生涯就完結了。但也有不少人因為訓練狀況不理想,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確診了?Richard Murray就是其中一個,他去年還自費去作了檢查,好險是陰性沒事。這陣子,這股自我懷疑確診的風潮可能也會在你我身邊出現,能做的防護與自我健康照顧,盡量去做,但也別過度自己嚇自己了,濕熱的台灣夏天,本來就很難練,不要因為數據不漂亮就懷疑自己確診!
回正題,心房顫動是心律不整的一種,整理所查到的資料,在台灣盛行率男性為1.4%,女性為0.7%,男性發生比率比女性高,且過了60歲後,會上升到4%。
心房顫動發作時心跳不規律,每分鐘心跳次數可能過快也可能過慢,心臟血液輸出量因而受到影響,會出現心悸、胸悶、呼吸困難、喘、頭暈等現象,如果心跳過慢或停頓過久,也可能出現昏厥,不過也有些病人並沒有明顯的症狀。
除了年紀,有高血壓、糖尿病、過量飲酒、肥胖等都有可能比一般人更高機率得到。
還有一類高風險族群,就是運動員了,尤其越頂尖的耐力運動員,因長期處於大量與高強度訓練,所以發生狀況也比一般人高上許多。就算你不是頂尖運動員,但過多的高強度或長時間超負荷訓練,還是有機會會碰上的。
身為個鍵盤叫練,我一直以來都是強烈建議要戴著心率帶訓練,光學心率絕對沒有心率帶準確。因為看訓練的心率,除了瞭解訓練狀況好壞以外,還有個很重要的事情是,看看每個人的心率長什麼樣子?趨勢又是怎麼走?
至目前為止,我至少抓出三個人有心率上的問題,主要都是會有不規則的起伏跳動,或是該高時反而低,該低時反而高,我都會建議他們要多留意身體有沒有狀況?有的話,可安排時間去檢查。
尤其,資料看多了之後,也的確發現每個人的狀況都很獨特,很多都跟教科書上寫的不同。舉自己例子來說好了,一般而言當人體處於疲勞、或賽後、或高強度訓練後的隔天,靜止心率RHR應該都會比正常時略高對吧?
我通常都是相反,正常的靜止心率約在45-48bpm間,但當我很疲勞時,例如要搞個連續幾天超負荷的話(例如切地瓜環島的那幾天),反而RHR會掉到剩40甚至以下,尤其一場大賽後,可能隔天會不到40bpm,最低看過34-36bpm的,但這種情況是很難拉上來的,可能130bpm就有平時160bpm的感覺了,所以當我發現心跳反而掉下來的時候,就是個疲勞的警訊,也是個與常識不符的狀況。不過通常只要疲勞退去,就回復正常了。
所以啊,蒐集出正確的資料,瞭解訓練狀況以外,也是幫助你更瞭解自己的身體。
祝福 Richard Murray早日康復,點播一首王力宏的心跳給你!
你的眼神充滿美麗,帶走我的心跳 ♪♪♪♪♪
你的溫柔如此靠近,帶走我的心跳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email protecte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心臟起搏器 - 楊國傑心臟科專科醫生@FindDoc.com FindDoc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FindDoc WeChat : 快徳健康香港 FindDoc FindDoc Instagram:@finddochk (...
「心跳過慢 運動」的推薦目錄:
- 關於心跳過慢 運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心跳過慢 運動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心跳過慢 運動 在 王宏哲教養、育兒寶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心跳過慢 運動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心跳過慢 運動 在 [問題] 心跳過慢41 - 看板FITNES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心跳過慢 運動 在 【運動員心跳得比較慢?】 健康遠見- 對身體好! 為什麼練跑越久 的評價
- 關於心跳過慢 運動 在 運動後反而心跳變慢,90降到77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心跳過慢 運動 在 [問題] 心跳過慢41 - 看板FITNESS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心跳過慢 運動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多活多動」不一定是對的?運動也要量力而為】
曾有一名80歲前桌球國手,三十年前裝過心臟支架,但打起桌球不認老、拼第一,後來卻開始出現頭暈或是心跳過慢的情形。
醫師表示,患者因為年紀大了,偶爾會發生頭暈或是心跳過慢,所以替他加裝了心律調節器。然而,針對這類上了年紀的患者,運動步調及強度應該隨之減緩。
#長輩 #健康 #安全 #運動
心跳過慢 運動 在 王宏哲教養、育兒寶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又看到幼兒的新聞,不該有那麼多嬰兒猝死的狀況的,分享這篇文章,希望大家更知道兒童臨床醫學上,我們關心的項目!並希望大家都是衛教尖兵,幫助更多孩子及保姆!
嬰兒猝死之醫學衛教
嬰兒猝死症候群在一個月以下新生兒並不常見,其發生率在2-3個月大時達到高峰。根據美國兒科學會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的建議,嬰兒猝死症候群的定義是:「一歲以下嬰兒突然死亡,且經過完整病理解剖、解析死亡過程並檢視臨床病史等詳細調查後仍未能找到死因者。」學界對其致病機制的瞭解,始於1980年代荷蘭的流行病學調查,當時發現趴睡是嬰兒猝死症候群的的危險因素之一。雖然此事並未受到重視,但後來紐澳等國家也陸續發現趴睡是重要的危險因素,於是從1991 年開始宣導不要趴睡,結果該地的嬰兒猝死症候群發生率急遽下降。美國於1992年開始建議不要趴睡,並於1994年發起"Back to Sleep"運動,同樣得到嬰兒猝死大幅減少的成果。
趴睡與嬰兒猝死之相關原因不明,但最受矚目的可能解釋是有些嬰兒於睡夢中驚醒的神經反應不佳,所以發生窒息等事故時可能死於夢中,而趴睡容易導致窒息,所以應當避免。為了預防嬰兒猝死,必須排除任何可能引起嬰兒呼吸道阻塞的因素。參考2011年美國兒科醫學會公布的最新建議,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下列事項以預防嬰兒猝死:
1. 一歲以下嬰兒每次睡眠都應該仰睡,側睡並不安全。
2. 床鋪表面必須堅實,外表可包以被單。
3. 嬰兒不建議與其他人同睡,但建議與父母同室睡眠。父母可將嬰兒抱在床上餵奶或安撫,在父母要入睡前即應將嬰兒放置在其嬰兒床上,雙胞胎與多胞胎也應該分床睡眠。下列情形是引起嬰兒猝死的高危險因素,隨時都特別需要避免:
l 父母與小於三個月的嬰兒同床睡眠。
l 嬰兒與剛剛抽菸的成人或懷孕時抽菸的母親同床。
l 嬰兒與很勞累的成人同床。
l 嬰兒與使用某些藥物(例如某些抗憂鬱藥物、止痛藥)或有藥癮、酒癮之成人同床。
l 嬰兒與父母以外的任何人同床,包括其他兒童。
l 嬰兒與多人同床。
l 嬰兒與其他人在鬆軟表面家具上同睡,例如水床、老舊床墊、沙發、扶手椅等。
4. 嬰兒床不可有任何鬆軟物件,包括枕頭、玩具枕具、被褥、蓋被、羊毛製品、毛毯、床單等軟的物件,嬰兒床應堅硬並蓋以被單。
5. 嬰兒不宜配戴平安符、項鍊等可能阻塞呼吸的物件,不可將奶瓶直接塞在嬰兒口中而無成人在旁照顧。
6. 預防成人抱嬰兒時睡著:
l 產後母嬰初期皮膚接觸,宜有清醒的成人在場陪伴。
l 母親親餵母乳或成人抱小孩時,應盡量保持清醒,而且最好有其他意識清醒的成人在場,尤其在產後初期母親容易疲累時。
l 成人若自覺疲累,盡量避免獨自抱小孩。
7. 孕婦應接受例行產前檢查,研究顯示可降低嬰兒猝死發生率。
8. 懷孕時與生產後必須避免暴露吸菸。
9. 懷孕與生產後必須避免喝酒與使用非法藥物。
10. 餵哺母乳。
11. 可考慮在睡眠時使用奶嘴,奶嘴不可懸掛於嬰兒頸部或附著與嬰兒衣物上。如果嬰兒拒絕奶嘴,則不應強迫,可在年齡稍大後再嘗試。餵哺母乳者可在已明確建立母乳餵食後再開始於嬰兒睡眠時使用奶嘴,一般於3-4週大之後。
12. 避免環境過熱,包括穿著太多衣物與過度包裹嬰兒。無空調設備時,宜注意通風。
13. 常規接種疫苗,有研究顯示有降低嬰兒猝死效果,包括百日咳疫苗在內。
14. 不必使用市面上宣稱可以減少嬰兒猝死的用具,因為它們都沒有實效的驗證。
15. 不必使用家用心律呼吸監視器,這種器具可監測窒息、心跳過慢、缺氧等情形,但並無證據顯示可以降低嬰兒猝死發生率。
16. 為了促進發育並避免後頭部扁平,每天可在家長監督下讓嬰兒清醒時採俯臥姿勢
17. 健康醫療工作者、嬰兒室與新生兒病房醫護人員、兒童照護提供者都需要瞭解並進行降低嬰兒猝死危險因素的措施。
18. 新聞媒體與製造業的報導與宣傳應遵循預防嬰兒猝死的建議。
19. 持續推行仰睡運動,推動民眾教育讓褓母、祖父母等照顧者均獲知相關訊息,醫護專業人員應在嬰兒出生後告知家屬這些資訊。哺育母乳之嬰兒建議於一個月已經建立母乳哺育習慣後再考慮於睡眠時使用奶嘴。
參考資料:
1.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Lee CL, Chung TL. SIDS and other sleep-related infant deaths: expansion of recommendations for a safe infant sleeping environment. Pediatrics 2011;128(5):1030-9.
2. Andres V, Garcia P, Rimet Y, Nicaise C, Simeoni U. Apparent life-threatening events in presumably healthy newborns during early skin-to-skin contact. Pediatrics 2011;127:e1073–6.
From
台灣兒科醫學會
心跳過慢 運動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心臟起搏器 - 楊國傑心臟科專科醫生@FindDoc.com
FindDoc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FindDoc WeChat : 快徳健康香港 FindDoc
FindDoc Instagram:@finddochk
(一) 心臟起搏器是什麼? 00:07
(二)心臟起搏器會沒電嗎? 00:46
(三)新式無線起搏器與傳統起搏器還有什麼不同? 01:29
(四)裝了心臟起搏器有什麼要注意? 02:49
(本短片作健康教育之用,並不可取代任何醫療診斷或治療。治療成效因人而異,如有疑問,請向專業醫療人士諮詢。)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QcOMS0cI8M/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gfAKYuZ9SKrRhu2ZtpjEMFopTuw)
心跳過慢 運動 在 【運動員心跳得比較慢?】 健康遠見- 對身體好! 為什麼練跑越久 的推薦與評價
為什麼練跑越久,安靜下來後心跳越低? 其實,運動員的心臟變化是一種對於環境和訓練的適應。耐力型運動員需要長時間的運動,訓練時間和比賽時間都相對的長許多, ... ... <看更多>
心跳過慢 運動 在 運動後反而心跳變慢,90降到77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平時就很容易疲倦(比以前唸書的時候) 吃什麼藥都沒什麼效用最近我才發現我的脈搏心跳很奇怪平時都在85~100 今天很平靜甚至105昨天去運動先是重訓隨即 ... ... <看更多>
心跳過慢 運動 在 [問題] 心跳過慢41 - 看板FITNES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老哥是肥仔37歲
身高177,體重88,體脂27.8
平時沒運動,這兩個月開始運動減重
使用三星運動手錶心跳記錄功能發現
靜止時41-55/分,運動時(15分鐘跳繩
600下,爬樓梯12層)
最喘時140-160/分鐘,覺得很喘
但還沒頭昏眼花。
一起運動的同事,37女,身高160,
體重45,有跑步運動習慣,
戴apple watch 同樣爬完12層,
心率174/分,但她只覺得小喘。
請問我這樣心跳慢要看醫生嗎?
附上發文時靜止量的血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21.94.20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ITNESS/M.1558424295.A.23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