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 #或許是平衡宇宙的教宗 這位神父學者,我估在香港認識的不多,但香港倫理教育也多少都受他關注。
天主教神父孔漢思(Hans Küng)於德國時間四月六日在圖賓根的家中去世,享年九十三歲。孔漢思除了是著名的倫理學學家與神學家之外,他與羅馬天主教教廷的關係亦廣受關注。孔漢思於六十年代成為天主教改革派的擁護者,他的同窗就是後來的教宗本篤十六世有過。當保守派的本篤十六世任教宗時,曾與常常批評他的孔漢思進行數個小時的神學討論。《時代雜誌》的駐梵蒂岡記者就曾寫到「如果孔漢思選擇另外一種方法,他很可能會成為教宗。」
除了梵蒂岡Grossip外,他一生最著名的成就之一,就是研究主要宗教,包括伊斯蘭教、佛教等與天主教基督宗教之間的倫理共性,有什麼共同倫理原則是所有宗教都認同的呢?其中一條金科玉律,就是待人如己Ethic of Reciprocity。
他這樣做並不在於一統天下,反而是提供一個倫理平台讓跨宗教可以溝通,締造和平。這個學說他稱為 #全球倫理 Global Ethics,並在德國設立全球倫理基金會。
當年小弟有幸與 #道風山 的 #漢語基督教研究中心、香港教育大學的 #心靈及宗教教育研究中心 合作,製作教材及教育活動向香港宣傳全球倫理的理念。這個應該都是我第一個倫理教育項目。
我記得德國團隊來香港,又或者道風山向德國開會時都有談及香港獨特之處。基於政教分離的傳統,世上絕大部份資助學校都是非宗教性的,但偏偏在世俗政府的香港,《基本法》保障了各宗教的辦學團體可在學校辦宗教課程。加上香港歷史背景,各大主流宗教都有一間中學小學在香港。在這個多元宗教的學校情景,根本就是最好的全球倫理研究田野。
#globalethics
Search
心靈及宗教教育研究中心 在 宗教教育中心Religious Education Resource Cent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