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青年志工特殊訓練
關心流浪動物卻不知如何怎麼幫助牠們?
動物有權利嗎?
青年局不僅鼓勵大家進行志工行動
更推出專業訓練課程
讓每個行動背後都有充分的知識基礎
本次推出動物保護主題的特殊訓練課程
用一天深度了解動保議題
▶️ 聽聽牠的心理話 談談你最熟悉卻陌生的動物!
👉講者: 海豚教育工作室 戴宇陞執行長
透過故事分享及情境式設計
引導大家認識動物生理、心理及環境需求和動物展演等議題
▶️ 浪我不再受苦
👉講者: 社團法人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 郭璇執行長
透過TNvR實務分享
了解台灣浪浪的現況及現階段解決方法
▶️ 動物的天平在哪?
👉講者: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 林憶珊執行長
農場動物、展演型及經濟動物
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 牠們的處境如何?
-
🔥 線上青年志工特殊訓練 🔥
📍課程時間: 9/26(日) 9:30-17:20
📍課程對象: 15-35歲青年優先
📍課程平台: Google Meet (報名後將發送課程連結)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R2TXCQPVSj1ZYGqZA
(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完整參加特殊訓練,可申請服務紀錄冊
同時也有9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Yuna悠那,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影片與咪可思關懷流浪動物協會合作》 最近發生了很多令人心痛的動物事件😢 真心希望大家可以更重視動保議題 此次合作收益也將會有部分購買貓糧來幫助貓咪們 希望大家一起支持台灣動保唷🙏🏻 咪可思啾芭貓中途餐廳 📍地址:241新北市三重區重陽路一段60巷32號1樓 ☎️ 02 2988 9005 粉絲...
志工行動 在 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3分鐘測測你的公民力
👉https://reurl.cc/9rm88n
聯合國訂定每年8/12為 #國際青年日
呼籲各國政府重視青年議題
而青年局也不斷鼓勵青年關注公共議題
不論是透過吸收新聞新知、參與志工行動、講座研討
我們看到青年已經透過各種方式進行公共參與
發揮自身公民力打造理想的生活樣貌
身為現代青年,你是否具備了足夠的公民力?
這份青年公民力小會考你會得幾分呢?
🎁8/15前參與測驗並留下資料,還有機會抽到500元超商商品卡(3名)
志工行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知道嗎?六月是海洋的月份,而大海是孕育生命的源頭
在太平洋西南方、台灣以南的不遠處,有著一片科學家俗稱的「珊瑚大三角」(Coral Triangle),面積約六百萬平方公里,蘊藏著世界密度最高、最豐富的海洋生態,超過3,000種以上的珊瑚礁魚棲息在此,超過一億多人的生活依賴著這片海域。
珊瑚大三角範圍橫跨印尼、馬來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索羅門群島和東帝汶
圖片來源:WWF 世界自然基金會
未知且神祕的大海
去年十月,一群科學家在澳洲大堡礁海下,發現約 500 公尺高、1.5 公里寬的巨大珊瑚,其高度甚至超過帝國大廈與艾菲爾鐵塔,為 120 年來首見。這令人興奮的消息告訴了我們,儘管海洋探測儀器日趨先進,我們對於海下世界仍所知不多。
為期 12 個月的探險活動中,科研人員於繪製大堡礁北部海床地圖時發現這座分離礁
圖片來源:美國施密特海洋研究所 Schmidt Ocean Institute
海中熱帶雨林與氣候變遷
生存範圍不到全球表面 1% 的珊瑚礁,又被稱作海中的熱帶雨林,是超過 1/4 海洋生物及約 4,000 種魚類的家。當颱風來臨時,珊瑚礁站在第一線作為抵擋風暴的屏障。如果珊瑚礁不健康,海中的魚、藻、微生物也就無法好好長大;如果珊瑚礁消失,海洋生物多樣性將面臨嚴重的衝擊。
海洋、氣候與人類的生活,就好像一個動態的環,在各種不同因素的作用之下,彼此牽動著彼此。
圖片來源: Francesco Ungaro from Pexels
今年五月高溫少雨、天氣炎熱,台灣好似一個蒸爐,熱烘烘的燒著,但你知道嗎?海洋能夠吸收的熱遠遠的超過大氣。科學家認為,因氣候變遷產生出來額外的熱有超過 90% 被海洋吸收,而極端氣候為海洋帶來了極大影響,也衝擊了台灣的珊瑚礁。
去年夏天,台灣發生史上最大規模的珊瑚白化事件,根據「台灣珊瑚白化觀測平台」公布的研究結果,珊瑚大白化估計損失 31%~40% 的珊瑚,背後原因與氣候變遷及海水升溫緊緊相關。
2020年後壁湖花園同潛點但非同地點與角度,珊瑚白化前(左圖) 與白化後 (右圖)
圖片來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珊瑚礁也需要健康檢查?
珊瑚礁也跟人一樣,若能夠定期進行體檢,便可及早瞭解海洋的關鍵狀況。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2009 年開啟珊瑚礁體檢行動,依據國際珊瑚礁體檢調查方法,號召各地的潛水志工,以公民科學家的形式與志工們,紀錄海下珊瑚礁的健康狀況。
珊瑚礁體檢就好似與海建立另一種關係
體檢前,志工必須參加行前訓練,科學指導員會教導志工如何佈線、下海後如何記錄指標性魚類、無脊椎動物、不同的底質類別以及珊瑚覆蓋率。
照片:科學指導員跟隨著參與珊瑚礁總體檢的志工們,隨時提供適當的協助。
照片來源: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珊瑚礁演化生態與遺傳研究室
延伸閱讀: 【三分鐘看懂體檢結果】
2009 年至 2021 年以來,共有超過千位志工參與。每年我們完成 22 個樣點地查,並將歷年數據公開。
珊瑚礁觀測數據的運用
長期的海下觀測,除了希望能夠瞭解海洋狀況,更同時透過生態調查、長期數據累積,將資料轉譯成可被接受的形式,提供可瞭解的資訊、可參與的活動、可加入的行動接觸更多人。此外,我們也運用數據成功阻擋台東美麗灣飯店開發案、更推動兩種台灣特有珊瑚列入保育。
照片:杉原海岸前 50 公尺處就有珍貴的珊瑚礁。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珊瑚礁演化生態與遺傳研究室提供
延伸閱讀:【解構美麗灣】
2014 年起至今,環資每年至少辦理 1 梯次生態潛水家 Eco-diver 培訓課程,邀請生態潛水教練授課,透過在 3 天 2 夜的行程,提高珊瑚礁體檢相關知識,並提供國際珊瑚礁體檢基金會所頒發的 Eco-diver 證照,持有此證照,可在印度太平洋地區加入其他與珊瑚礁體檢基金會相關組織的志工行動。
2020 年也辦理追逐珊瑚(Chasing Coral)放映會,共 120 人參與並邀請陳昭倫博士分享其於台灣珊瑚白化觀測平台的第一手觀察,同時介紹珊瑚礁白化成因與影響。
透過珊瑚礁體檢,在瞭解珊瑚礁與大海的健康狀況的同時,也可以透過數據資料反映海洋保育的成效。
海洋保育,真的有差!
2016 年 15 公頃的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公告為禁漁區,2017 年環資首次協同志工進行珊瑚礁體檢。長年在潮境保護區潛水的潛客表示,過去潮境保護區的珊瑚礁生長不佳,各類的大小魚類也不容易發現蹤跡。自從成立保育區後,海底生態明顯逐漸恢復生機,甚至發現稀有物種「龍女簪」的蹤影!
2021 年,珊瑚礁體檢步入第 12 個年頭,如果你也熱愛海洋、關心台灣珊瑚,邀請您支持我們進行珊瑚礁體檢,共同加入守護台灣海洋的行列。
志工行動 在 Yuna悠那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影片與咪可思關懷流浪動物協會合作》
最近發生了很多令人心痛的動物事件😢
真心希望大家可以更重視動保議題
此次合作收益也將會有部分購買貓糧來幫助貓咪們
希望大家一起支持台灣動保唷🙏🏻
咪可思啾芭貓中途餐廳
📍地址:241新北市三重區重陽路一段60巷32號1樓
☎️ 02 2988 9005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mix.cat.coffee/
因疫情影響甚鉅,中途多貓龐大開銷需要大家來支持!!
🐕捐款幫助咪可思🐕
◆ 線上捐款幫助我們:https://reurl.cc/WEvX27
◆ 每月小額助養浪浪貓找家:https://reurl.cc/Kx3rZm
◆ LINEPAY捐款:https://reurl.cc/ZGkLjg
◆ 協會網站:https://lovecat.org/
🐕透過實際行動成為我們的熱血志工🐕
◆ 私訊「咪可思協會」說我要當志工
#領養代替購買 #流浪貓 #咪可思揪芭
------------------------------------------------------------------------------------
工作請來信 ▻ [email protected]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yuna.yu.yuna/
FB ▻ https://www.facebook.com/yunayuyuna/
▻任何有收費的贊助、合作都會註明
◎ 影片章節 ◎
00:00 環境介紹
01:29 貓咪互動
04:30 餐廳餐點
05:34 貓咪長照中心
07:40 疫情期間的棄養潮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3k5cATVV00/hqdefault.jpg)
志工行動 在 韓國瑜官方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台灣的某個角落,有一株善心的小火苗、日積月累成為巨大的愛心火焰,溫暖人心照亮一方。
這株火苗來自雲林縣臺西鄉,8年前,身為上班族的丁弘毅先生,因為看到行善麵店老闆顏維勳及另一位老師募集白米的故事而深受感動,於是成立臉書社團「#愛心待用米銀行」,毅然決然投入募集愛心米的行列,每天下班後,丁弘毅就變身為熱血志工,親自送愛心待用米給需要幫助的弱勢團體與清寒家庭。
丁先生本身經濟狀況並不富裕,但在他的堅持不懈下,現在每個月都送出約2000公斤左右的愛心待用米,讓44個社福單位、45個清寒家庭每月得以溫飽,他讓我看見台灣有許多默默行善的人,只要付出行動、做出善行義舉,再微弱的光一樣可以照亮一方溫暖懷抱。
值得一提的是,上集「韓先生來敲門」訪問的泰國華僑蘇先生因病去世,丁先生得知後當仁不讓地協助了臨終善後的喪葬費用,苦人協助苦人更加令人感動!同時我也想再一次讓大家知道為善不怕人知的道理,誰都可以是善良的微光、影響更多的人,從政府行政單位、社福團體、基層里鄰到小民個體,人人都可以伸出雙手、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本週,讓我們一起敲開一扇愛心的大門!
#韓先生來敲門
#莫忘世上苦人多
#愛心待用米銀行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lVaOMfdFK8/hqdefault.jpg)
志工行動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教育改革就跟環境保護一樣,它是影響著我們好幾個好幾個世代,它不是一件事情改變,一件事情就結束了。它是錯綜複雜的,需要大家一起參與。」
過去20多集的節目,我們談了台灣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民主化的過程,這一集要和大家聊的是軟實力的培養-閱讀的力量。
我們都知道,閱讀是各種學習的基礎,它可以培養我們的思考力,專注力,還有對這個世間萬物的感受力。可是我們也發現,在資訊愈來愈發達的時代,閱讀的時間卻變得愈來愈少。《天下》在2002年就進行過一項「全民閱讀大調查」,當時台灣人平均每週花在閱讀的時間是7.5小時,等於民眾花在看書、看報紙、看雜誌的時間,每天平均不過一個小時,而孩子們的生活中,玩電腦與看電視所花的時間更是超過閱讀課外讀物的時間。
除了閱讀時間不足之外,閱讀的城鄉落差,也是當時特別突顯的現象。偏鄉由於經濟問題,或家庭結構的特殊狀況,孩子成長過程往往缺少大人陪伴,因此沒有機會在閱讀中體驗到自我成長。
為了幫助偏鄉學童培養閱讀興趣,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從2004年開始推動「希望閱讀運動」,集結很多社會的善意力量,認養偏遠地區200所小學。每年七月,由老師、專家們選擇適合學童閱讀的新書,以行動書車送到偏鄉,並且開設校長研習營,培育種子教師、訓練閱讀志工,讓偏鄉孩子們不但有最新出版的好書可以閱讀,還有用心陪伴他們成長的好老師!
全校只有六個班級的學校如何因為閱讀而蛻變,當年參與希望閱讀的孩子們如今有什麼樣的成長?這集節目,我們邀請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凌爾祥秘書長,來與大家分享近二十年來,閱讀文化在偏鄉落地生根的故事。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秘書長 凌爾祥
#偏鄉教育 #教育 #閱讀 #希望閱讀運動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XCYH_74DL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