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10/2 14:00 的 #線上講座直播,主題為:#People – 環境、空間與人的聚變,特別邀請到的講師皆具有串聯環境、空間與人的專長與經驗💪💪💪
主持人 #王俊雄 老師是 實構築 季刊總編輯,實構築季刊的創立宗旨便是打造一個台灣的國際建築平台,每一期都介紹了許多精彩的建築作品案例;
與談人 #吳宜晏 老師為前欣建築主編,帶領了一系列的 #建築走讀,直接和人們一起體驗建築,走入環境;
與談人 #蕭有志 老師的 #大量交織計畫,透過資源轉換、嫁接與整合等模式,不論是建築教學,還是藝術創作,都將其理念實踐於都市環境中;
與談人 #賴人碩 老師創辦的 #繼光工務所,更是身體力行本展的主題─#聚變,將單一空間的影響力發揮到極致。
與談人 #黃姍姍 總監所帶領的忠泰美術館團隊,也努力將美術館打造成為平台、觸媒、智庫。
在生活中,可能在你平常沒有注意到的角落,有那麼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嘗試新事物,如果有很多群人都在嘗試改變,相信這個社會會變得更加美好!期待本周六的講座,大家線上見囉~~
🔸活動日期:2021年10月2日(六)14:00-16:00
🔸直播平台:忠泰美術館Facebook粉絲專頁
🔸共同主辦: 忠泰美術館、台北市建築世代會
🔹主持人:
🎤王俊雄(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主任、實構築季刊總編輯)
🔹與談人:
🎤吳宜晏(意點創異股份有限公司經理)
🎤蕭有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助理教授)
🎤賴⼈碩(賴人碩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黃姍姍(忠泰美術館總監)
🔸注意事項:
1. 活動將於忠泰講廳直播進行,為避免群聚並落實社交距離,不開放現場觀眾參與。
2. 講座影片結束後仍將保留於忠泰美術館Facebook粉絲專頁。
3. 主辦單位保留活動異動之權利,活動一切更動將以忠泰美術館官網與Facebook粉絲專頁公告為主。
💡預約參觀連結:https://tinybot.cc/jutbooking/
++++++++++++++++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
Drawing Ambience: Alvin Boyarsky and the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2021.05.08 SAT – 12.05 SUN
展覽地點|忠泰美術館(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參觀資訊|全票100元、優待票80元(學生、65歲以上長者、10人以上團體);身心障礙者與其陪同者一名、12歲以下兒童免票(優待票及免票須出示相關證件)
展覽介紹│http://jam.jutfoundation.org.tw/exhibition/2946
忠泰美術館總監 在 忠泰美術館 Jut Art Museu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果有聽過 #曾成德老師 導覽介紹《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一定知道曾老師提到的展覽六面向:Practice, People, Place, Pedagogy, Publication, Potency,當中的 #People 也是下周六的專題系列講座要談論的主題。
在AA前院長Alvin Boyarsky的帶領下,透過各式出版與展覽的教學計畫使AA倫敦建築聯盟成為年輕建築師對話與合作的平台,也因為這樣的平台,AA倫敦建築聯盟成為了建構這些建築師的情誼所在。本講座特別邀請台灣重要建築平台與計劃的參與者共同分享過去的工作經歷,在這樣的歷程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何在同一個時空間產生聚變,進而衍生出緊密的連結。
🔸活動日期:2021年10月2日(六)14:00-16:00
🔸直播平台:忠泰美術館Facebook粉絲專頁
🔸共同主辦: 忠泰美術館、台北市建築世代會
🔹主持人:
🎤王俊雄(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主任、實構築季刊總編輯)
🔹與談人:
🎤吳宜晏(意點創異股份有限公司經理)
🎤蕭有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助理教授)
🎤賴⼈碩(賴人碩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黃姍姍(忠泰美術館總監)
🔸注意事項:
1. 活動將於忠泰講廳直播進行,為避免群聚並落實社交距離,不開放現場觀眾參與。
2. 講座影片結束後仍將保留於忠泰美術館Facebook粉絲專頁。
3. 主辦單位保留活動異動之權利,活動一切更動將以忠泰美術館官網與Facebook粉絲專頁公告為主。
💡曾成德老師導覽影片👉https://youtu.be/fotH4tgIAS8
💡預約參觀連結:https://tinybot.cc/jutbooking/
++++++++++++++++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
Drawing Ambience: Alvin Boyarsky and the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2021.05.08 SAT – 12.05 SUN
展覽地點|忠泰美術館(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參觀資訊|全票100元、優待票80元(學生、65歲以上長者、10人以上團體);身心障礙者與其陪同者一名、12歲以下兒童免票(優待票及免票須出示相關證件)
展覽介紹│http://jam.jutfoundation.org.tw/exhibition/2946
忠泰美術館總監 在 吳東龍的設計東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龍の本週週記】救救!混凝土之獸?
這塊水泥蛋糕雖在我的袋子裡翻滾幾圈,拿出來竟然沒有太多的損傷!可見其堅固的程度(咦)。吃起來是黑芝麻還有金桔的酸甜香氣,門牙也沒也崩壞~~
〈忠泰美術館〉正展出的《SOS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源自#SOSBrutalism運動,並在2017年德國建築博物館首展,台北則是亞洲巡迴的首展,我們幸運得以看到這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風格展。
😄「Brutalism」即「粗獷主義」,係指以混凝土建築之姿,未經修飾且結構裸露的狂放風格在全球地平線竄升,約莫二戰後的1950至1970年間。該詞源自法文的術語「béton brut」亦即清水模,而「brut」原是來自形容香檳甜度的術語,即「乾式」,柯比意用以形容他設計的「馬賽公寓」(1952)其粗糙的混凝土表面,是出現在展覽中的第一件建築作品(排在香檳之後)。
後來「brutalism」首次出現在1953年英國建築師Alison Smithson與Peter Smithson所發表的雜誌文章裡,形容直接、粗糙且強壯之姿運用各種元素,與「brutal」翻成的「野蠻、獸性」或「野獸派」並無關聯。
講到柯比意或許會想到現代主義,但為何又冒出一個粗獷主義呢?說來「主義」也是後人定義,若要比較兩者差異,或許粗獷不羈是對俐落完美的一種反思,但就混凝土建築迄今已超過半世紀,那種未經修飾的風格在現今很多人看來是過時或者醜陋,因此被拆除的命運便隨之來到。但究竟該不該拆除或者保留,在各國都有不同的聲音與背景因素,因此這個展覽囊括了15個地區超過百件的混凝土建築,讓我們了解不同的粗獷主義樣貌與現今在各地的情況,這個展覽也有五大主題,看展時別忘了隨著地上的線條連連看其相關性,更不用說那些各校建築系協同製作的超大模型更是本展的一大看點。
最後一個展區是由策展人之一王俊雄為展覽增添在地性,增加了陳仁和建築師的「高雄三信家商波浪大樓」、「公東高工聖堂大樓」、「高雄市文化中心」、「臺北醫學大學」、王秋華與古德曼的「原中研院美國研究中心」與丹下健三的「聖心女子高級中學」等六棟在台灣出現的粗獷主義建築,尤其是波浪大樓利用其特殊的結構來滿足功能性,也形成特殊的波浪外觀造型,讓我們再發現這些身邊的和國際同步生成的在地建築。
至於哪些該救?為何該救?大家不妨透過這樣的命題來發現更多的粗獷主義建築吧!ㄎㄎ(攝影 by me)
搭配〈遇見設計〉這次訪問的是忠泰美術館總監黃姍姍,請點擊下方留言的網址可以線上收聽(PODCAST)喔!
忠泰美術館 Jut Art Museum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展覽地點|忠泰美術館(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參觀資訊|全票100元、優待票80元
◎週三學生日|每週三憑學生證可當日單次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