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靈祠,或是忠靈塔、忠靈殿,則都屬於軍人的墓葬設施。
過去入祀條件,基本只適用於作戰。殉職或殉難,是入祀忠烈祠的必要條件。如果是壽終正寢者,即使對國家功勞再大,也不符合「忠烈」條件。
※1998年,忠烈祠祀辦法增訂第2-1條,規定殉職之警察、義警、民防、消防、義消,或其他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有冒險犯難執行職務或其他忠烈事蹟,足資矜式者,也得入祀忠烈祠。
#會員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偽學術的社會課] 尋找「#淡水神社」秘境:為何忠烈祠以前都是神社? | 李長潔 . 上次在「尋找台北結界」時,蔚藍文化主編跟我說,很多忠烈祠以前都是神社啊。這句話在我耳畔迴響良久,到底為何會有社到祠的轉變呢?因為我住在 #淡水,也聽過「淡水神社」之名,但還真沒認真想過,該神社就位在現在的「淡水 #...
忠烈祠祀辦法 在 江啟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昨天運安會針對太魯閣事件的調查結果,說明台鐵的司機員 袁淳修 及 助理司機員江沛峰直至事故發生前仍踩著刹車,試圖避免事故發生,沒有任何退縮,用生命守護乘客,到最後一刻,令人感佩。
啟臣在立法院提案要求交通部及運安會依據「忠烈祠祀辦法」,將我們兩位盡忠職守的台鐵司機 #提報入祀忠烈祠,這是給予家屬以及台鐵全體員工 #最基本的安慰。
明天就是太魯閣事故發生的第七天,也是事故罹難者的頭七,遺憾民進黨政府還在告訴大眾「台鐵總體檢報告144項中,已經完成109項」,推卸責任,自我感覺良好的態度,讓國人難以認同。
行政院台鐵總體檢報告144項中,提到將於「2020年底建置25處邊坡全自動監測系統」,但至今沒有完成,依據相關的報導,將會延宕兩年才能完工,而這個系統,就是避免太魯閣事故的再次重演的關鍵措施,救命工程延宕,如何向全民交代。
體檢報告也要求「軌道沿線施工路段應該加強相關安全措施」,而這項要求已經被視為 #已經完成,解除列管,但太魯閣事故的發生正是因為此項改革未落實,解除列管的公文在此刻顯得格外諷刺。
台鐵的改革不能用民眾生命當賭注!
交通與公共安全出現重大災害的責任也絕非是個別包商或是部門的單一問題。蘇院長可以說依法無須核定台鐵總體檢報告,拍拍屁股把責任推給交通部,但是人命關天的事情,作為我國最高行政首長,責無旁貸。
蘇院長,您必須為整起不幸事件正式道歉,並負上應有的政治責任。我們不需要逃避責任、忽視跨部會協調、只在乎列管幾項解除幾項的院長,人民的心聲很簡單、很單純,就是需要一位可以還給人民闔家平安的交通環境的院長,如果做不到,就請辭職下台,讓有能力有決心有肩膀的人來當!
什麼是改革 ?
就是不要再有下一次普悠瑪、太魯閣,不要再有下一位袁淳修、江沛峰,讓人民當烈士的政府不是好政府,讓百姓安居樂業的政府才是良善的政府。
忠烈祠祀辦法 在 洪孟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政府真該痛定思痛,不要讓悲劇再發生。」
針對台鐵太魯閣號意外事件,今天交通委員會孟楷及國民黨團總共提出11案,包括最重要的要求立即成立「0402臺鐵408車次太魯閣號事故調閱小組」,限期台鐵局3天內提供有關肇事承包廠商(義祥工業社),過去五年得標的契約文件,和這次事故事發處工程案的「施工防災計畫」、「交通維持計畫」等資料,以利更快速釐清案發真相並追究相關失職責任!。
另外,107年普悠瑪翻車事故後,臺鐵局成立了「安全管理委員會」進行內部安全提升,但「安全管理委員會」的主持人卻只是同局內的臺鐵局長,無法有效整合、且與道安會議主持人為交通部長差異太大;因此提案要求提升「安全管理委員會」的管理考核層級,未來比照道安會也由交通部長兼任主管,以利督導及負責!
而在事件中看到人性最偉大光輝的一面,運安會還原事發當時,#司機員袁淳修 及 #助理司機員江沛峰 兩位生命的勇者「#用盡最大努力」拼命煞車守護全車,如果沒有他們兩位的即時反應,也許傷亡更加慘重;因此提案要求交通部及運安會依據「忠烈祠祀辦法」#提報兩位英勇駕駛入祀忠烈祠,讓他們的精神永遠被國人紀念。
每一項提案都是希望能記取這次的教訓,對這次事故能給傷亡者及其家屬一個交代,更希望避免再一次的意外。大家的心都很痛也很憤怒,政府相關單位真的該痛定思痛,別讓悲劇再次發生。
忠烈祠祀辦法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偽學術的社會課] 尋找「#淡水神社」秘境:為何忠烈祠以前都是神社? | 李長潔
.
上次在「尋找台北結界」時,蔚藍文化主編跟我說,很多忠烈祠以前都是神社啊。這句話在我耳畔迴響良久,到底為何會有社到祠的轉變呢?因為我住在 #淡水,也聽過「淡水神社」之名,但還真沒認真想過,該神社就位在現在的「淡水 #忠烈祠」地址;而神社內的相關遺跡如「石燈籠」、「手水舍」、「社御礼」、「手水缽」,則被移到下圭柔山裡的「#行忠堂」保存。
.
▓ #日治時代的台灣社務
.
日治初期,統治力量大都放在維持社會治安、建設公共衛生,宗教並非治理的重要目標。後來為了推動神道教在台傳佈,各地建立大小神社,除了庄街式的小型神社,也興建崇拜國家精神的護國神社。有趣的是,有些神社其實是由在地的祠堂改制,例如台南的「延平郡王祠」改為「開山神社」,祠堂被總督府賦予社號,利用鄭成功中日混血身分,連結臺灣跟日本信仰,減弱民眾對神道排斥。
.
台灣總督府於1934年頒布《神社建設要項》,據以「神社中心主義」,推動神道為主,其餘宗教為輔,在不衝突範圍內允許其他宗教存在。當時強制各家戶祀奉神符,遙拜天皇大神宮,並取消神明會、廟宇祭祀等。雖然總督府極力推廣神道的,但還是未改變臺灣人的民間信仰。二戰結束,日本離臺,神社毀壞改建,國家神道完全退出臺灣的宗教圈(蔡錦堂,2010)。
.
▓ #忠烈祠的接力
.
而後,台灣進入國民黨治理時期,中華民國政府為了重建新政權,拆毀各地神社。同樣有趣的是,在日治時代,日本人將「祠」改為「社」,在台灣「光復」初期,國民黨又將「社」改為「祠」,例如淡水神社被改制為忠烈祠。
.
中華民國政府在1940年(跟日本頒訂建立靖國神社時間差不多),頒定「抗敵殉難忠烈官民祀祭及建立紀念坊碑辦法大綱」以及「忠烈祠設立及保管辦法」,於各地建忠烈祠,供奉「凡為國民革命而犧牲之烈士」。因此,二戰後,日治時期所遺留下來的神社原址,剛好提供蔣介石建立忠烈祠而用。這個空間上的變化,一方面可以象徵表揚「國家」轉換下的殉難英烈,另方面也解決國民黨突然來台灣時,難覓祠址的困擾(蔡錦堂,2017)。
.
▓ #淡水的神社秘境
.
目前的淡水忠烈祠,就是淡水神社的原址,大部分社境內的建物已被拆除,只剩下大門口前的神社圍欄「玉桓」,以及兩隻「狛犬」石像,可供想像當初的境況。其他石燈籠等史跡物件,部分移到淡水行忠堂及周遭園區,園區內共有14只燈籠,另有手水舍屋頂、手水缽、御礼等。廟堂內拜訪者並不多,清幽宜人,適合靜心安思,做個人文的觀察與思考。
.
#淡水忠烈祠:251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巷31號
#行忠堂:251新北市淡水區椿子林18號
|
#參考文獻:
1. 蔡錦堂. (2010). 臺灣的忠烈祠與日本的護國神社. 靖國神社之比較研究.
2. 蔡錦堂. (2017). 植民地期台湾に建てられた社, 祠について.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wynRkX4tj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