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被刪了,但朋友有貼全文。
弟弟生病了,在他1歲幾個月的時候。
具體記不起來了,這一生病,就是20幾年。
媽媽腦袋很好,學歷只有國中。但在弟弟生病的時候,已經是全家學歷最高的人。
「弟弟腎臟好像有問題?」
這是親戚們說的,下一句話便是「安內無效了,腰子不好,沒辦法傳宗接代」
弟弟具體是什麼病,媽媽一知半解。為了弟弟,媽媽買了好多書,後來為了寫獎學金申請表,我才知道是慢性腎病症候群,會變月亮臉、不能太熱、很容易住院。
為了拿到更多獎學金,我知道弟弟要打的那個一罐一萬塊,一次要打五罐以上的要叫做「免疫球蛋白」,而弟弟先天「免疫力不足」,所以要打這個。
媽媽一邊買書研究,一邊忍受親戚的關切與嘲諷,一邊賺錢,一邊照顧弟弟與整個家。
對於當時也不過七歲的我來說,弟弟的存在很礙眼,剛出生的妹妹也是,很麻煩。但弟弟小小的手臂上都是針孔,小時候的妹妹在醫院長大,都迫使我們一起成長。
漸漸的,我的學歷超過爸爸、超過媽媽、超過全家,我認識的字多了,領得獎學金給弟弟治病了,媽媽老了,弟弟奇蹟般的好轉了。
我才明白,獎學金真的是個榮耀、書卷獎真的是個肯定。而不只是錢,我的精算,全都放在獎學金怎麼領可以最大化。
但我至今仍然不認為自己是個值得榮耀的人。
在弟弟病好後,我的人生課題變成如何肯定自己。
希望小紅嬋可以學會肯定自己。
她透過堅韌的訓練得到了的成績與獎金,可以鼓舞跟她一樣的人,也可以激發人們的反省。具體效用高不高,這是國家與社會的問題。但小紅嬋自己的課題,希望可以早點解決。
希望她有更多識字的機會。
引內容全文:
「14歲的10米跳台冠軍全紅嬋的視頻,我看了好幾遍。記者問她怎麼能夠跳出滿分,她這樣回答:
「練的,慢慢一直練唄。我媽媽生病了,可是我不知道那個字怎麼讀,不知道她得的什麼病,然後就很想賺錢,回去給她治病,賺很多錢,治好她……」
這可能是東京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說出的最難闡釋的發言。把金牌直接等同於錢,這麼直接的表達,本來應該讓人感到尷尬,但是所有人又都知道,在當下的中國這仍然是現實。儘管奧運冠軍不再有那麼高的榮耀,不再像2008年之前有那麼多獎勵,但是仍然可以改變命運,或者就像全紅嬋說的那樣,救媽媽的命。
很多人轉發了這個視頻,但是大家的感受卻各不相同。很多人被這句話「感動」,說她有「孝心」。「她媽媽真有福」,這樣說的人,完全忽略了她媽媽是一個等待救治的病人。
很多人被「震動」,因為把金牌直接等同於錢,說明背後是一個何等貧窮的家庭啊。這也是「傳統體育」在這次奧運會上留下的印痕,窮人家的孩子,就是為了改變命運,而拼命壓住水花。
她的啓蒙教練說,當初選中她,除了她的彈跳(身高1.2米,立定跳遠到1.76米),她家裡的貧窮也是一個原因,練習跳水,需要每天在外面曬,光是這一點很多有錢人家庭就難以接受。
很多媒體做了這個選題。xx日報的官方微信也做了,他們精心刪除了「可是我不知道那個字怎麼讀,不知她得的什麼病。」這句話其實透露了一個秘密,7歲就開始離開父母去練跳水的全紅蟬,根本沒有好好念書。
這也是一部分體育項目的真實寫照。運動員自從被選出後,就成為「國家」的人,全副身心投入一個項目。那兩個女羽毛球選手在賽場上大吼「我草」,倒沒真的好驚詫的,她們需要通過大吼來提振士氣,而最拿手的就是國罵。
和她們相比,全紅嬋要乾淨得多。除了偶爾想不起來該說什麼外,她說出的話都堪稱是天籟之音:自然的,未經雕飾的。她說的雖然是普通話,但是詞彙還是廣東湛江市麻章區邁和村的、底層的,更重要的是,還是「童年」的。她14歲,跳水動作非常「成熟」,但是在心理上,還完全是一個孩子。
她還沒有掌握那套「感謝用語」。沒有「感謝國家,感謝教練」,在這個基礎上再談母親的病。至少在兩個場合,她都直接表達了自己努力奪冠是為了掙錢給媽媽看病,這讓「如何解讀全紅嬋」成為一個難題。
對全紅嬋發言最典型的評論,是「冠軍的孝心」,來自某某日報微信下面高贊評論第一條。換一個說法,是「忠孝兩全」,既為國爭光,又「孝順父母」。
官方媒體在報道全紅嬋的時候,刻意淡化她的苦難。淡化她沒有時間讀書(無法念出媽媽疾病的名字),淡化她家裡的貧困;贊美她水花壓得漂亮,但是卻淡化她為了達到這個水準所吃的苦。
但是,這些官方發起或者認可的解釋,都難以徹底「定義」全紅嬋。她的發言,不是偶然一次,而是前後一貫的整體。「我連遊樂園都沒去過,也沒去過動物園」,「今晚我想吃很多好吃的東西,現在特別想吃辣條。」
媒體想把她塑造成一個「可愛」「純真」和「萌」的赤子,但是卻終究無法遮蔽她。她越是「天真」,說出的話就越是讓人感到沈重,讓人無法正視。她的天真和純粹背後,是一個真實的世界。就像她老家村支書介紹的,「人均年收入1.1萬元」,而她家在村裡條件也屬於「中下」。
她可以壓住命運的水花,她是幸運的,而很多像她一樣的人並不能。」
https://mp.weixin.qq.com/s/QMFiv9OYhwbDXXJ9dtQ0wQ?fbclid=IwAR3DW3jXXATle6GIkzig8LG2HCLdz4nVz4FONn1Oo749jsnqKZiwGQliiVs
忠羽學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內心的太陽一直都在》作者序
今年是我從律師轉型為作家的第十年,這本書是我在這十年內出版的第五本書。
真心感謝你在數以萬計的書中,願意將你手上的這本書翻開。
我一直相信,這不是沒有意義的偶然,而是我們彼此間有著難得的、必然的緣分。
基於這難得的緣分,我想跟你分享一個小故事。
前幾個月,我在臉書粉絲團收到桃園啟英高中楊佳晃老師的信。
在信中他提到,他是我多年的忠實讀者,今年他擔任高二升高三的導師,全班的孩子也都是我的讀者。
這些孩子準備升上高三,要衝刺一年,為自己未來的大學打拚,很希望我可以錄製三十秒到一分鐘的小影片給他們鼓勵。
這封信寫得很長、很真誠,細細道來我每一本著作帶給他及他所教的孩子什麼樣的啟發與影響。
仔細讀完後,我很感動,內心浮現了一個隱微的、好的起心動念:我決定不錄製一小段鼓勵孩子的影片,而是直接衝到啟英高中資處二戊班,給所有師生一個大驚喜。
佳晃老師收到我的回信後,很驚訝;在得知我不收取任何費用時,更愣住了好幾秒,說不出話。
我只是很平靜地跟佳晃老師說,我只是做我內心覺得應該做的事。
記得那天臺北、桃園都下著暴雷雨,雖然佳晃老師親自到高鐵站接我,我們兩個還撐著傘,但從停車場走到教室的路上,全身及鞋子都濕了。
當我走上二樓,遠遠就聽到教室內的所有學生用極為驚人的尖叫聲歡迎我。
讓我感到更驚喜的是,教室的黑板上畫滿了我所有的著作、講過的話,還有以漫畫造型呈現的我,手裡還帥氣地拿著羽球拍。
其實,當時學校已經放學,這些孩子全都自願留下來,沒有搭校車離開。這意味著,講座結束後,他們就要花更多的時間輾轉搭公車,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也許,很多人認為高中孩子可能聽不了多久的分享,但資處二戊班的孩子們足足一口氣聽了我分享兩個半小時,非常專注、非常安靜、非常有力量。
在分享的過程中,我問了孩子們一個問題:「大家知道為什麼老師今天會願意來到啟英高中,來到我們資處二戊班,既沒有收取費用,對象也只有你們四十位孩子?如果你們是我,會願意大老遠從臺北專程跑這一趟嗎?」
孩子們突然被這麼一問,陷入沉思……
我告訴他們,一個真正強大的人,是一個能夠超越金錢與地位,去做內心覺得應該做的事的人。
接著我問他們:「如果你們在回家的大馬路上,看到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沒有爸爸媽媽在旁邊,自己一個人騎著小三輪車往大馬路去。眼見前面的砂石車直衝衝開過來,你們會怎麼做?會站在旁邊袖手旁觀呢,還是衝出去把小女孩抱回來?」
孩子們回答說,會衝出去把小女孩抱回來。
我又問道:「那你們可以回答我,為什麼你們會衝出去把小女孩抱回來嗎?是因為她的爸爸媽媽會包紅包感謝你,還是明天報紙頭條會刊登你的善行?」
孩子們回答,不是。
如果不是為了金錢,也不是為了出名,那又是為了什麼呢?
孩子們又陷入沉思,內心好像知道些什麼,卻又說不太出來。
我告訴他們,答案就是,沒有為什麼。原來,沒有答案,就是答案。
因為,我們之所以這麼做,不是為了錢,也不是為了名,而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著一顆充滿向善驅動力量的太陽。
我們只是做了內心覺得應該做的事。
當火災發生時,火場的出口,就是消防弟兄的入口。
他們要衝進火場前,會不會感受到恐懼的情緒?會不會有一絲想要逃避的情緒?
會的,都會的。他們既會感受到恐懼,想到家人也會有想要逃避的念頭,但,他們依舊超越所有負面情緒,勇敢地衝進火場救人。
因為他們知道,危險的火場裡面有人需要他們去救,如果他們猶豫了、逃避了,裡面的人就會死,而接受過多年專業訓練的自己無法見死不救。
當消防隊員真的冒著生命危險將火場裡的人救出來,記者訪問他們時,他們往往只是簡單地回答:「沒什麼,這只是我們應該做的事。」
消防隊員超越自我的大勇氣,來自他們做了內心覺得應該做的事。
我問孩子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陳樹菊阿嬤可以做出如此不平凡的慷慨?是因為可以賣更多菜、賺更多錢嗎?還是因為可以出名?
我相信都不是的,我相信如果讓沒有念過什麼書的陳樹菊阿嬤回答,她可能只會簡單、靦腆地說:「我沒那麼了不起,這只是我覺得應該做的事。」
陳樹菊阿嬤超越自我的大慈悲力,來自她做了內心覺得應該做的事。
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著一顆充滿向善力量的太陽,無論金錢、地位、學歷或能力,你我都有的,一直都在的。
內心的太陽會提示我們、暗示我們、驅動我們去做內心覺得應該做的事。
無數讀者的回饋告訴我,我的生命故事深深感動了他們,讓他們產生深刻的共鳴,對他們有很大的影響。
但其實,我是一個很平凡的人,只是在成長歷程經歷的生命責任中,我沒有選擇逃避。
雖然承受著超越常人的壓力、恐懼情緒,我依舊承擔並履行了一個又一個生命責任,走到今天,成為今天的我。
我的成長、成就、蛻變與轉化,甚至是我內心所有力量的根源,就是我一直專注做內心覺得應該做的事情。
一天天的累積、一年年的堆疊,我完成了數百場的演講、寫了數十萬字的文章。
我一直走在自我命定的人生正途上,這讓我內心的太陽逐漸顯露。
縱使負面情緒的烏雲遮蔽,但我從不失去盼望,因為我知道太陽一直都在;再大的逆境、低潮與挑戰,都是一時的,最後的結局一定是好的,因為太陽一直都在。
我問那些孩子:「你們覺得自己是個成熟的人嗎?你們覺得什麼樣的人,才是一個真正成熟的人?好手好腳、會跑會跳、會講會吵,就是一個成熟的人嗎?還是自己會穿衣服、吃飯、洗澡、逛街,就是一個成熟的人?
「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是一個願意在自己肩膀上承擔超越自我責任的人,是一個能夠勇敢去做內心深處覺得應該做的事的人。
「就像你們的父母親,也許只是平凡的水果攤販、水泥工或清潔工,但只要他們用自己大半的珍貴生命去養育你們,沒有逃避,而是勇敢地承擔、履行命中注定的責任,去做內心覺得應該做的事,把你們扶養長大,在我認為,他們就是一個成熟的人,就是一個真正成功的人。」
我告訴他們:「今天你們願意好好坐在下面聽我分享,把我說的話聽進心裡,並對你們的生命產生正向影響,哪怕只有一句話,這代表我們彼此有著很難得的好緣分,代表從今天起,我們彼此的生命有了某種程度的正向連結。
「這就是我今天願意出現在這裡的原因,我只是做了我內心覺得應該做的事。當一個人能夠持續專注地做內心覺得應該做的事,他內心的太陽會逐漸顯露,他內心本質的良善潛能會逐漸綻放光芒。他將能夠承擔超越自我的生命責任,利益無數人而活著,並擁有超越時間及空間的正向影響力量。
「現在的我們只要將自己的生命視角一百八十度轉向,從自私自利轉向感恩的生命視角,去看待我們擁有的一切,內心自然會湧現一股想要回報父母與老師的責任心。高中時的我就是從這種感恩的生命視角找到為何而戰的理由,也讓我順利考上臺大法律系。」
內心的向善驅動力量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我有,你也有,因為這是我們身而為人的本質。只要我們活著的一天,這股力量就永遠不會消失,因為太陽一直都在。
絕大多數的人之所以無法擁有那直覺的、向善的驅動力量,只是因為一時被自私自利的負面情緒遮蔽了。
然而無論烏雲再深厚,太陽一直都在的,只要我們專注做內心覺得應該做的事,就會有撥雲見日的感受;而當內心的太陽逐漸顯露時,我們的生命就會朝光明的人生正途前進與轉化。
講座結束後,隔了一個多星期,我收到一個讓我感動到眼眶泛紅的小禮物:啟英高中資處二戊班所有的孩子分別寫給我的感謝卡片。
每張卡片不是隨便敷衍地寫一、兩句感謝的話,而是寫得滿滿的,每個孩子都將自己內心深處的體悟回饋給我。
孩子們感謝我讓他們明白,人的一輩子就是應該履行每一個命中注定的責任,就是應該勇敢去做內心覺得應該做的事。縱使不一定可以功成名就,但至少可以成為一個看得起自己的人,因為無愧。
這本書裡的幾十個小故事,每一篇故事都是獨立的,是我這幾年一個又一個的生命經驗與體悟。
每一篇故事背後的中心思想,都直接或間接聚焦在如何專注去做內心覺得應該做的事,以及當我們持續履行後,會帶給我們的生命力量。
感謝現在翻閱著這本書的你,更感謝你花了幾分鐘把這篇序文的小故事讀完。
如果你喜歡這本書,歡迎你把它帶回家;如果沒興趣,也沒關係的,我還是真誠地感謝你願意好好讀完這篇序文的故事。
我很珍惜生命中一個又一個像這樣小小的、難得的好緣分。
我的每一天只專注做一件事,就是在每一個有緣與我相遇的人心中,留下一顆小小的慈悲力量的種子。
我只是做了內心覺得應該做的事。
《內心的太陽一直都在》
博客來 http://bit.ly/fayu005-B
momo購物網 https://bit.ly/3uqdFTp
律師作家許峰源系列作品:
《年輕,不打安全牌》
《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被支持的力量》
《做一個簡單的好人》
《內心的太陽一直都在》
《積善》
作者親筆簽名書線上團購連結:
合計滿10本&75折&免運費
https://www.booklife.com.tw/special/13
忠羽學歷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龍山寺 聯訪為弘揚民族文化為兩岸文化藝術交流第一人及關帝詩竹全球首席傳人的 #張建富主席、#林政義主席 、#王集聖副主席導播、 #吉玉珊主播
2020 06/08 吉玉珊總編輯/採訪報導
#張建富大師 一個藝術行業的佼佼者,多次獲得各種藝術類的獎項。
張建富(道號:#玄香太素)
籍貫:台灣省台北縣蘆洲鄉
學歷:台北師專美勞組、文化大學中文系畢業
職業:收藏家、書法家、畫家
作為台灣知名收藏家,張建富常年奔波于海峽兩岸,多次策劃了兩岸之間的藝術品展覽,為弘揚民族文化不懈努力。張建富從事收藏家書法、繪畫、漢詩教學、創作近20年,是台灣《#現代書藝》雜誌的創始人,也是台灣的知名人士。他收藏有 #明代、#清代官像畫、#道教畫、#水墨畫、古今名家書法、#碑刻榻本、#陶器、#雞血石 等2000多件,並喜歡做書畫歷史人物專題研究。
與關帝詩竹
張建富喜愛藝術,他說藝術是他的第二生命。他創作的大量油畫、書法、國畫、水粉畫及詩歌作品,大部分被眾多中外政商名流及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其中有台灣 #連戰、#馬英九、美國勞工部部長 #趙曉蘭、#美國殼牌石油總裁、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陳昌智、全國政協副主席#黃璜、韓國美術文化院院長 #崔光烈、#日本安田女子大學等。 張建富的國畫詩竹近幾年來頗受歡迎,他說是從"#關帝詩竹"中受啟發而創意出來的。"關帝詩竹"相傳為三國名將關羽所作,據通俗小說《三國演義》第25至27回情節演繹而來,劉備大軍為曹操所敗,關羽投降,曹操愛惜將才留居營中。並請漢獻帝封賜"漢壽亭侯" 爵位,同時相贈金銀美女,千方百計使關羽歸順。而關羽不為所動,一心繫念著結拜兄長劉備。一天,他思索著給劉備寫封信,可又擔心被曹操發現,於是就畫了一幅詩竹畫,由竹葉組成"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究不凋零"一詩,托人捎給劉備,表達了不為富貴所誘的忠義品格。此即後人所謂"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典故由來。關帝詩竹,目前最早見於清康熙55年(公元1716年)韓宰臨摹的刻拓本,千百年來僅此一幅。張建富以數十年研究詩書畫印的深厚功力再現關帝詩竹的歷史最高境界,在每幅畫的內容上都配以詩,並以竹葉描繪出來,給人以意想不到的驚喜。
藝術簡歷:
作為 #設計師 及 雜誌的創始人#輕工業部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山東省二輕系統《#工業設計》大獎,山東省 #科學技術進步 二等獎。
其作品獲得:
1972年拜台灣書道禪宗師 #曹容,研習並發揚書道禪。
1980年曾參與台灣內政部主辦 #全台宗教會議 並主持筆會、主編專刊。
1986年 #台灣美術界十大新聞人物、
1988年 #台灣易經月刊 專題報導。
(先岳父葛思慶為中華易經學會 #秘書長、易經月刊 #主編)
1988起即率領台灣書畫藝術界數百人,與大陸書畫界及文藝界知名人士進行盛大學術交流展出和參觀訪問數十次
1997年"第五屆 #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得主。
2002 #韓國漢城書藝金獎、
2003年主辦"#大清王朝盛代菁華展",特選《#乾隆皇帝抄經》,《#乾隆皇帝文殊菩薩畫像》,《#乾隆畫觀音像》,《#乾隆手書心經》等並將北京故宮與蘇州博物館四百餘件國寶邀請到台灣展出半年,迎奧運兩岸藝術名品拍賣會油畫國畫作品【20萬】拍出。
2004年收藏品在 #台灣大甲鎮瀾宮 舉行" #觀音百像展"。
2005 #美國藝術奧運傑出成就獎。
2006 #日本書畫藝術傑出創作獎。在豐富自身知識的同時,還不忘弘揚民主文化為兩岸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2008收藏的 #蔣介石的書法"#壽"字、#宋美齡的國畫"#牡丹",#蔣經國 生前巡視基隆的照片五十幀、#馬英九、#連戰、#宋楚瑜、#王金平、#胡志強 等台灣政要的二十三副題詞及 #陳立夫、#于右任、#齊白石、#張大千 等著的二百零八幅作品,在 #北京至高美術館 展出,張建富大師被譽為兩岸文化藝術交流第一人及關帝詩竹全球首席傳人。
張建富現任:
#台灣中華收藏家協會會長、
#台灣中華書畫印藝學會理事長,
#中華書畫印藝學會會長、
#藝術奧運與藝術聯合國基金會主席、
#CAA國際文化交流團主席。
世界道教協會會長、中華收藏家協會會長、中華書畫印藝學會會長、藝術奧運與藝術聯合國基金會主席、北京故宮.蘇州博物館台灣展策辦人、全球華人始祖廟國學城籌建召集人、世界道教總壇籌建總策劃、CAA國際文化交流團主席。
交流策展:
作品被眾多中外政商名流及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其中有連戰、馬英九、李登輝、美國勞工部部長趙曉蘭、國會財務主席ERGREEN、美國殼牌石油總裁、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昌智、全國政協副主席黃璜、韓國美術文化院院長崔光烈、民族正義黨中央委員李壽德、日本安田女子大學…等。
https://www.facebook.com/ppp2917p/videos/3491733484179611/
#龍山寺 採訪聯訪1
#張建富主席、
#林政義主席 、
#石人仁議員、
#王集聖副主席導播
#吉玉珊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