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救星》ViuTV周一至周五收視三連霸 】
_
無綫電視公布的最新一期收視報告,已於周一(6/9)出爐,縱觀傳媒、網媒或KOL的討論焦點都落在上周六(4/9)TVB以「食老本」的《兒歌金曲Summer Fest》大戰ViuTV「食正奧運餘溫」的《力圖打排球》,兩個節目同樣於晚上八點半播出,結果前者只得11.7點慘勝,而後者則獲得5.1點成為全台收視冠軍。
_
其實還有甚麼好講呢?要不是大台勉強來說還有「慣性收視」(或固執地不肯轉台)這條「三斤釘」,無論節目包裝和演出陣容考量,《兒歌金曲Summer Fest》根本不應製作。雖說橋唔怕舊,最緊要受,問題在於,本地「兒歌」幾已「絕種」起碼十年,那夜歐倩怡唱的《問題天天都多》或者滕麗名唱的《魔法咕嚕咕嚕》,都是八、九十後的集體回憶,而這班人,今天都已經三十幾四十歲,但這個節目卻用上90年代《兒歌金曲頒獎典禮》的花紙包裝,今天的細路仔怎會有共鳴?反而製作團隊有勇氣以《流行經典50年 ─ 兒歌之夜》(2017年9月《流行經典50年唱爆周末》已試過,那集極受歡迎,網上討論度高),(https://bit.ly/3jXYUVC )說不定收視會比現在多一倍。
_
做人跟做電視台一樣,最緊要知道自己定位,誠如近日人氣急升的「七師傅」七仙羽一樣,憑其超級神秘背景,加上強烈的個人風格(半鹹淡廣東話、說話方式時而呆滯時而直接),配合「風水師傅」這個身份,令她成為ViuTV主持的《七救星》最難以抗拒的賣點。最初看《七救星》,的確不太掌握得到節目的定位,再多看幾集,才知道那是一個頗為踩界,結合玄學、惡搞、爆笑、真人騷於一身的時尚心靈輔導綜藝節目,每位應邀出席的藝人,都有自己的孽障需要解決,可以是爛桃花,可以是妹仔命,可以是冇發達,只要七師傅出手,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但關鍵不在於師傅用上哪些招式,而是嘉賓有沒有認真看待自身問題,解開自己的心結,令觀眾有所領悟。
_
參考電視史上較相近例子,《七救星》算是《軟硬製造》(1993)的N代進化版,但今天《七》剛好繼承了《ERROR自肥企画》那種「觀眾硬係覺得呢個節目有啲嘢想講」的感覺,才會令到節目播出後大受歡迎(七師傅的IG粉絲暴升至7.2萬),單單「七連閃電鞭」已經不停洗板,甚至推出後續歌曲《OM7G》(P1X3L featuring 七師傅)(https://bit.ly/3A14vQN ),只有ViuTV能夠做得到,那是觀眾賦予給Sound Bear的特殊地位,大台無法複製,難怪節目於8月16日播出以來,收視愈升愈有:3.8、3.9及4.2,連續三個星期成為99台周一至周五黃金時段收視冠軍,頭兩周更是一星期最高收視節目,第三周僅僅輸給《力圖打排球》排第二。
_
對於節目播出後收視稱霸99台,「七師傅」透過WhatsApp語音短訊回覆查詢時指,《七救星》拍攝期長達兩個月,正值盛夏,拍外景需要上山下海,長時間曝曬,抵受高溫,加上跟支付寶和譚仔雲南米線的廣告拍攝期重疊,休息不足,相當疲倦,「今日拍完第二日又再拍,係冇時間休息㗎,所以好多時見到我個樣呢,可能有時靚啲,有時殘啲,有時可能肥啲,有時可能瘦啲,次次個樣都唔同,因為有時係捱到病晒,我本身有好多活動,加上每日有好多客嚟搵我,所以係非常之辛苦,但係咁辛苦我都要堅持去做好呢個節目,主要係想帶畀大家多啲歡樂,呢個係主要嘅原因,因為拍呢啲節目係冇錢賺㗎,好少錢,太濕碎,非常濕碎,主要都係為咗帶一啲嘅歡喜、快樂畀香港人,呢個係主要目的,係電視台導演同埋監製嘅共同願望。」
_
「七師傅」直言,台前幕後都視這個願望為一種布施,只想幫助別人,「我哋就冇諗自己個人嘅得失,冇諗過話我拍完呢套嘢會點樣紅,只係希望呢個節目能夠畀到正能量大家,令到大家歡喜,輕輕鬆鬆咁睇一套戲(節目),開開心心忘記唔開心嘅嘢,減低啲壓力,呢個都係我哋工作人員共同期待㗎,(節目)出咗嚟之後呢,見到大家真係好開心,真係每晚都喺度追睇呢個節目,大家睇完都面帶微笑去瞓覺,都真係改變咗好多人嘅思想,有啲人本身諗唔通呀,或者想自殘嘅,都發咗好多訊息過嚟,話多謝你呀師傅,睇完呢個節目之後呢,睇嘢正面咗,諗嘢開心咗,所以見到呢樣嘢,我哋都係好開心。」
_
不過,當很多觀眾大叫「師傅愛你」的時候,亦會有人不喜歡,「七師傅」承認有負評,但她不會介意:「都好多人鬧我騎呢,鬧我另類,鬧我神棍,其實呢樣嘢冇問題㗎,我寫咗嗰首歌詞都係咁講:『網民令我成熟』(面對網民會令佢哋更加成熟),大家睇問題嘅角度都唔同,所以大家都覺得我騎呢,我都覺得自己係有少少騎呢,因為你做呢啲綜藝節目,有少少搞笑嘅節目呢,有少少騎呢其實係冇問題㗎,總之大家開心就得,唔使睇呢個節目睇得咁沉重,將佢睇到咁深仇大恨,何必呢?」
緊貼「游大東影視筆記」最新資訊:
▇ facebook專頁: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 instagram: instagram.com/yautaitung
▇ MeWe專頁: mewe.com/p/yautaitung
▇ Telegram:https://t.me/yautaitung
▇ Medium:https://yautaitung.medium.com
_
(10092021)
_
#游大東影視筆記 #游大東 #七救星 #七師傅 #ViuTV #陳安立 #王頌茵 #力圖打排球 #師傅愛你 #TVB 七仙羽 譚仔雲南米線 AlipayHK Brian 陳安立 Kathy仔 ViuTV 做乜膠睇電視 港人講電視 #P1X3L William on the way 浪遊旅人 Pazu 薯伯伯
快樂頌兒歌歌詞 在 鍾氏兄弟 The Chung Brother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Henry寫衛蘭福音碟。天佑香港,God bless Hong Kong!
原文 : //視野宏大的本土福音專輯
文:鍾一匡@鍾氏兄弟
自鄭秀文 (洋名Sammi) 在2019年打正旗號推出福音碟《信Faith》後,歌手藝人推出福音碟已經成為一種潮流。《信Faith》的成績非常優秀,除了成為全年銷量冠軍外,也讓大眾從Sammi經歷過的「高山低谷」中認識基督教信仰,從而反思自己的人生。因此,以前不敢以純信仰作為招倈的唱片公司都紛紛為自己旗下的基督徒歌手灌錄福音唱片。一些有名氣的歌手如周慧敏、關心妍、馬浚偉、裕美、張彦博、張致恆、王祖藍等也相繼推出福音碟。在過去十年內,福音唱片彷彿已成為了在主流碟、發燒碟以外的一個特定市場,銷量也有一定的保證。除了在一般唱片舖外,這些福音碟在福音書室可以購買到。
當然 ,鄭秀文不是第一位推出純福音碟的歌手藝人。記憶所及,黃愷欣及奚秀蘭早在80年代已經打正旗號用自己的名字推出福音碟。兒歌之父「辛尼哥哥」也在80年代推出盒帶名叫《我喜歡歌頌主耶穌》。著名唱片騎師鄧惠欣在80年代成立「匠心唱片」,為自己及其他基督徒歌手製作及推廣名正言順的福音唱片。
不得不提,以《天各一方》一曲成名的曾路得(洋名Ruth)在80年代退出「香港基督徒音樂事工協會」(ACM)後,便自資與組合「四月之聲」推出了《信》大碟及《曾路得+四月之聲》盒帶,兩者都是不折不扣的福音專輯。其實,Ruth在主流唱片公司華納及EMI中的某些作品中也暗地裡滲透福音性元素,向非信徒傳播上帝的大愛。Ruth曾說:「我沒有分自己是製作福音碟或主流碟」,意思是她在製作福音碟的時候,也像製作主流唱片般同樣認真。筆者亦有幸分別在2011及2016年為Ruth監製兩張福音專輯《重新設定》及《擁我入懷》,為筆者音樂生涯中重要的一頁。很感恩,兩張專輯的銷量甚佳,總算對自己有個交代。
2010年打後,隨着福音書室的沒落,加上投資上的昂貴,推出福音唱片的歌手(包括教內人)也寥寥可數,更遑論用主流唱片公司嘜頭打正旗號出福音碟。所以,衛蘭在2019年推出福音碟本身已是一樁非常罕有的事件,是城中一時佳話,更是自鄭秀文《信Faith》大碟後福音音樂在主流樂壇中最大的衝擊。
據悉,衛蘭(洋名Janice)由黎明旗下的A Music轉會到新唱片公司華納的其中一個條件就是華納容許她推出一張個人福音大碟,此舉無疑是藝高人膽大,卻凸顯了Janice沒有架子、純粹想以唱歌去榮耀上帝的性格。她經常說:「I just want to sing to praise the Lord。」華納也因為當時缺乏有質素的女歌手而渴望羅致衛蘭成為旗下歌手,所以兩者一拍即合。而唱片公司也沒有食言,在Janice推出了第一張主流唱片後的兩年,真的替她發行這張名叫《In His Name》的福音大碟。
2005年,當時我還在美國居住,有一天在新澤西州朋友家中地牢聽到一位不知名的歌手翻唱黎明金曲的英文版。我瞬即被這把甜美的嗓子吸引着,然後問朋友這位歌手是誰,他說是衛蘭。我心想,她一定會紅。當然,每一次我預測會紅的歌手最終也會紅起來,沒有例外。果然,如我所料,在我回到香港的2006年,衛蘭在黎明及A Music音樂總監雷頌德的培植下,躍升為一線歌手。她在2007年紅館舉行的第一場演唱會,在朋友陳岳鵬的邀請下,我也有去看。
12年後,當我得悉衛蘭將會推出一張個人福音大碟時,心中很是雀躍。原來,唱片公司給予她極大的創作自由度,務求她能創作一張徹底屬於自己的福音專輯,甚至連唱片封套設計也是由Janice親自企劃,封底印有「通窿」《Strength and Shield》字樣,封面呈現一個紅色的Janice配上黑色背景,原來紅色代表耶穌的寶血,甚有心思。音樂上,Janice找了金牌監製馮翰銘及新晉製作人蘇道哲作為她的幕後班底,幕前也找來了她的好朋友及妹妹衛詩為大碟協力,熱鬧非常。
筆者認為許多香港福音碟的內容比較貧乏,歌詞只皮毛地觸及「神愛我,我愛神」等的單向思維,反而欠缺在信仰生活、信徒歷程、屬靈層面中的深度反思,往往令專輯流於表面化。誠言,當衛蘭宣布推出福音碟時,我也有這個憂慮。最後,當我連續聽了這張大碟四、五次後,我的疑慮迎刃而解,因為衛蘭發佈了一張不論在音樂編排上或信仰訊息上都到非常有深度及到位的福音大碟。
專輯分三個段落:第一首《所以我愛》,確立了信仰的本質「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成為專輯的中心思想;第二至第五首道出了作為信徒路途未必一定平坦和逢凶化吉,反而在屬靈上有掙扎。《摩西的煩惱》道出雖然摩西是上帝揀選的使者,仍然有很多煩惱。在《運動詩歌》中,Janice更把她個人的煩惱 — 即傳媒及觀眾笑她不夠窈窕 — 作出平反,其實上帝是根據自己的形象造人,我們身形如何也是上帝所賜,所以我們要欣賞上帝的一切創造。衛蘭藉摩西及自己的煩惱帶出我們作為凡人一定不會事事如意,因此我們要倚靠上帝作生命的《Strength and Shield》 ,也要學像《鐵蘭花》一樣,視「百般試煉為大喜樂,因為信心經過試煉就生忍耐,忍耐也使我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雅各書一:2-4)雖有挫折,仍能「count it all as joy」!
專輯的第三段是三首抒情歌曲,《面對》由華納新人洪嘉豪作曲、廣西政協王祖藍作詞,歌曲旋律本身可以很老套,但經蘇道哲的編曲後卻不落俗套,成為蕩氣迴腸的慢歌,充分表現衛蘭一絲不苟的唱功。《家門》旋律由貝多芬《快樂頌》作出變奏,合唱的馮允謙嗓子有沉厚質感,玩轉音時也很自然,與Janice一起產生驚喜的化學作用。監製馮翰銘指出,《家門》一曲受浪子回頭的比喻啓發,鼓勵大家與青年人同行,讓他們知道自己並不孤獨,因為上帝的家門永遠為他們而開。專輯以《伯利恆的主角》作結,靈感來自《新生王歌》,歌曲道出基督信仰核心就是耶穌。這首歌旋律優美,在聖誕節或其他日子聽也非常適合。
這是衛蘭第一次為自己專輯監製,成績相當不錯。最重要是大碟的世界觀相當宏闊,每首歌都有一段聖經經文作為支撐,但專輯的音樂性及曲風沒有令非教徒卻步,可說是相得益彰,兩全其美。而且,唱片所探索的深層次屬靈話題在本土福音音樂上是前所未見,高瞻遠矚卻沒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
《In His Name》絕對是本土福音音樂歷史上一次重要的突破。可惜,今年香港電台決定取消「十大中文金曲頒奬典禮」,否則這張專輯應該可獲取不少奬項。//
快樂頌兒歌歌詞 在 鍾氏兄弟 The Chung Brother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Henry寫衛蘭福音碟。天佑香港,God bless Hong Kong!
原文 : //視野宏大的本土福音專輯
文:鍾一匡@鍾氏兄弟
自鄭秀文 (洋名Sammi) 在2019年打正旗號推出福音碟《信Faith》後,歌手藝人推出福音碟已經成為一種潮流。《信Faith》的成績非常優秀,除了成為全年銷量冠軍外,也讓大眾從Sammi經歷過的「高山低谷」中認識基督教信仰,從而反思自己的人生。因此,以前不敢以純信仰作為招倈的唱片公司都紛紛為自己旗下的基督徒歌手灌錄福音唱片。一些有名氣的歌手如周慧敏、關心妍、馬浚偉、裕美、張彦博、張致恆、王祖藍等也相繼推出福音碟。在過去十年內,福音唱片彷彿已成為了在主流碟、發燒碟以外的一個特定市場,銷量也有一定的保證。除了在一般唱片舖外,這些福音碟在福音書室可以購買到。
當然 ,鄭秀文不是第一位推出純福音碟的歌手藝人。記憶所及,黃愷欣及奚秀蘭早在80年代已經打正旗號用自己的名字推出福音碟。兒歌之父「辛尼哥哥」也在80年代推出盒帶名叫《我喜歡歌頌主耶穌》。著名唱片騎師鄧惠欣在80年代成立「匠心唱片」,為自己及其他基督徒歌手製作及推廣名正言順的福音唱片。
不得不提,以《天各一方》一曲成名的曾路得(洋名Ruth)在80年代退出「香港基督徒音樂事工協會」(ACM)後,便自資與組合「四月之聲」推出了《信》大碟及《曾路得+四月之聲》盒帶,兩者都是不折不扣的福音專輯。其實,Ruth在主流唱片公司華納及EMI中的某些作品中也暗地裡滲透福音性元素,向非信徒傳播上帝的大愛。Ruth曾說:「我沒有分自己是製作福音碟或主流碟」,意思是她在製作福音碟的時候,也像製作主流唱片般同樣認真。筆者亦有幸分別在2011及2016年為Ruth監製兩張福音專輯《重新設定》及《擁我入懷》,為筆者音樂生涯中重要的一頁。很感恩,兩張專輯的銷量甚佳,總算對自己有個交代。
2010年打後,隨着福音書室的沒落,加上投資上的昂貴,推出福音唱片的歌手(包括教內人)也寥寥可數,更遑論用主流唱片公司嘜頭打正旗號出福音碟。所以,衛蘭在2019年推出福音碟本身已是一樁非常罕有的事件,是城中一時佳話,更是自鄭秀文《信Faith》大碟後福音音樂在主流樂壇中最大的衝擊。
據悉,衛蘭(洋名Janice)由黎明旗下的A Music轉會到新唱片公司華納的其中一個條件就是華納容許她推出一張個人福音大碟,此舉無疑是藝高人膽大,卻凸顯了Janice沒有架子、純粹想以唱歌去榮耀上帝的性格。她經常說:「I just want to sing to praise the Lord。」華納也因為當時缺乏有質素的女歌手而渴望羅致衛蘭成為旗下歌手,所以兩者一拍即合。而唱片公司也沒有食言,在Janice推出了第一張主流唱片後的兩年,真的替她發行這張名叫《In His Name》的福音大碟。
2005年,當時我還在美國居住,有一天在新澤西州朋友家中地牢聽到一位不知名的歌手翻唱黎明金曲的英文版。我瞬即被這把甜美的嗓子吸引着,然後問朋友這位歌手是誰,他說是衛蘭。我心想,她一定會紅。當然,每一次我預測會紅的歌手最終也會紅起來,沒有例外。果然,如我所料,在我回到香港的2006年,衛蘭在黎明及A Music音樂總監雷頌德的培植下,躍升為一線歌手。她在2007年紅館舉行的第一場演唱會,在朋友陳岳鵬的邀請下,我也有去看。
12年後,當我得悉衛蘭將會推出一張個人福音大碟時,心中很是雀躍。原來,唱片公司給予她極大的創作自由度,務求她能創作一張徹底屬於自己的福音專輯,甚至連唱片封套設計也是由Janice親自企劃,封底印有「通窿」《Strength and Shield》字樣,封面呈現一個紅色的Janice配上黑色背景,原來紅色代表耶穌的寶血,甚有心思。音樂上,Janice找了金牌監製馮翰銘及新晉製作人蘇道哲作為她的幕後班底,幕前也找來了她的好朋友及妹妹衛詩為大碟協力,熱鬧非常。
筆者認為許多香港福音碟的內容比較貧乏,歌詞只皮毛地觸及「神愛我,我愛神」等的單向思維,反而欠缺在信仰生活、信徒歷程、屬靈層面中的深度反思,往往令專輯流於表面化。誠言,當衛蘭宣布推出福音碟時,我也有這個憂慮。最後,當我連續聽了這張大碟四、五次後,我的疑慮迎刃而解,因為衛蘭發佈了一張不論在音樂編排上或信仰訊息上都到非常有深度及到位的福音大碟。
專輯分三個段落:第一首《所以我愛》,確立了信仰的本質「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成為專輯的中心思想;第二至第五首道出了作為信徒路途未必一定平坦和逢凶化吉,反而在屬靈上有掙扎。《摩西的煩惱》道出雖然摩西是上帝揀選的使者,仍然有很多煩惱。在《運動詩歌》中,Janice更把她個人的煩惱 — 即傳媒及觀眾笑她不夠窈窕 — 作出平反,其實上帝是根據自己的形象造人,我們身形如何也是上帝所賜,所以我們要欣賞上帝的一切創造。衛蘭藉摩西及自己的煩惱帶出我們作為凡人一定不會事事如意,因此我們要倚靠上帝作生命的《Strength and Shield》 ,也要學像《鐵蘭花》一樣,視「百般試煉為大喜樂,因為信心經過試煉就生忍耐,忍耐也使我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雅各書一:2-4)雖有挫折,仍能「count it all as joy」!
專輯的第三段是三首抒情歌曲,《面對》由華納新人洪嘉豪作曲、廣西政協王祖藍作詞,歌曲旋律本身可以很老套,但經蘇道哲的編曲後卻不落俗套,成為蕩氣迴腸的慢歌,充分表現衛蘭一絲不苟的唱功。《家門》旋律由貝多芬《快樂頌》作出變奏,合唱的馮允謙嗓子有沉厚質感,玩轉音時也很自然,與Janice一起產生驚喜的化學作用。監製馮翰銘指出,《家門》一曲受浪子回頭的比喻啓發,鼓勵大家與青年人同行,讓他們知道自己並不孤獨,因為上帝的家門永遠為他們而開。專輯以《伯利恆的主角》作結,靈感來自《新生王歌》,歌曲道出基督信仰核心就是耶穌。這首歌旋律優美,在聖誕節或其他日子聽也非常適合。
這是衛蘭第一次為自己專輯監製,成績相當不錯。最重要是大碟的世界觀相當宏闊,每首歌都有一段聖經經文作為支撐,但專輯的音樂性及曲風沒有令非教徒卻步,可說是相得益彰,兩全其美。而且,唱片所探索的深層次屬靈話題在本土福音音樂上是前所未見,高瞻遠矚卻沒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
《In His Name》絕對是本土福音音樂歷史上一次重要的突破。可惜,今年香港電台決定取消「十大中文金曲頒奬典禮」,否則這張專輯應該可獲取不少奬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