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頭條】亞馬遜計劃到2021年開設最多3000家無人收銀零售店
據知情人士透露,亞馬遜正在考慮一項關於未來幾年內開設最多3000家新AmazonGo無人收銀零售店的計劃。這項激進而又成本高昂的擴張,可能對7-Eleven等便利連鎖店,Subway、Panera Bread等三文治快餐店,以及街邊比薩店和墨西哥卷餅小吃車構成威脅。
亞馬遜行政總裁貝佐斯(Jeff Bezos)認為,在節奏繁忙的城市消除用餐時段的擁擠問題,是亞馬遜重塑實體店購物體驗的最佳方式。實體店仍是大部分支出所在。但據其中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他仍在摸索最佳形式:是像7-Eleven那樣銷售新鮮預製食品及有限日用百貨的便利店,還是像英國Pret a Manger那樣為著急的人提供快餐的地方。
亞馬遜發言人不予置評。該公司於2016年在西雅圖總部附近推出旗下第一家無人收銀店,此後又宣佈在西雅圖再建兩家,在芝加哥開設一家。其中兩家新店僅提供品種有限的沙律,三文治和小吃,貼近於快餐店方案。包括第一家AmazonGo在內的另兩家店還有少量百貨出售,更像是便利店風格。
上述計劃面臨的挑戰在於開店成本高昂。一位知情人士稱,位於西雅圖市中心的第一家AmazonGo單單硬件就耗資100多萬美元。若是把重心縮小到預製食品,就可以減少對相機和傳感器的需求,進而降低每家店的前期成本。預製食品利潤率高於百貨,有助於更快實現盈利。
Bezos在上周於華盛頓舉辦的一場活動上表示,亞馬遜對實體店「非常感興趣」,但前提是能帶來新意,「如果我們的產品跟別人一樣就沒用了。」
如果增加3000家便利店,AmazonGo將躋身美國最大連鎖店行列。因所談計劃並未公開而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稱,這家互聯網巨頭正考慮今年年底前開設大約10家,2019年在主要都市區開設大約50家,然後到2021年達到最多3000家。如果像在西雅圖一樣就近開設多家店,可通過一家廚房供應多家店面的方法集中食品供應,亦可能有助於降低成本。(撰文:Spencer Soper)
#亞馬遜 #Subway #Panera Bread #貝佐斯 #AmazonGo #7-Eleven
延伸閱讀:亞馬遜進軍B2B市場
這個電子商務巨頭正在這一領域快速站穩腳步,Grainger等現有公司為此感到擔憂。
對於工廠產品、實驗室設備和辦公用品的賣家來說,亞馬遜(Amazon)已經變成一個實實在在的對手。
在2015年推出B2B平台、並承諾企業物資的訂購將像尿片和牙刷一樣簡便和價格透明後,亞馬遜令工業元件、IT和醫療物資批發商深感不安。亞馬遜9月11日宣佈,名為Amazon Business的這一平台的全球銷售額已經達到每年100億美元的水準。相比之下,在亞馬遜的這一平台擴展到英國、德國和日本等國之前,該平台第一年在美國銷售的收入只有10億美元。
作為參考,美國最大的工業批發商W.W. Grainger Inc.去年完成銷售額104億美元,今年全年銷售額預計為113億美元。這也凸顯了在短短數年時間,作為後來者的亞馬遜就與行業霸主展開了勢均力敵的競爭。亞馬遜表示,該平台目前服務數百萬企業使用者。
取而代之
亞馬遜正在B2B市場爭奪市場佔有率。Forrester Research估計,到2020年,僅美國B2B市場的規模就將達到9.39萬億美元。Amazon Business 2016年底進入德國,2017年在英國、印度和日本開展業務,今年進入意大利、法國和西班牙市場。
在抵禦亞馬遜的戰鬥中,這家市值200億美元的公司的表現超出我的預料。Grainger是今年標準普爾500指數中表現最好的股票之一,為了在亞馬遜時代保持競爭力,該公司實施了大幅降價,推動批發數量大幅增長。但真正的考驗是在下半年,因為它要面臨比較基數的問題,屆時將把 2017年的降價因素考慮在內。Grainger定於10月中旬發佈第三季度業績。
加拿大皇家銀行(RBC)分析師德雷(Deane Dray)曾辯稱,若不再有額外降價,數量的增長將會放緩,因為Grainger的價格並非最低。這將給原本預計降至十多年來最低水準的毛利率帶來進一步壓力。
復甦模式
亞馬遜的急速增長給Grainger股價帶來壓力。美國經濟的增長以及降價則推動該股反彈。
Grainger還尤其面臨貿易戰帶來的風險。該公司大多數自有品牌的商品來自於中國,占其銷售的大約五分之一。目前只有一小部分在美國目前加徵關稅的5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名單中。該公司稱從中國採購的基本上每件受關稅影響的商品都有其他供貨管道,該公司目前正在對必要情況下調整管道的經濟效益進行研究。其供應鏈的任何重大改變都可能讓其付出沉重的代價,對其利潤率構成新的威脅。
最後,亞馬遜步步為營打入B2B領域也彰顯了其物流投資具備的潛力。在11日的聲明中,亞馬遜稱,在全球100億美元的銷售額中,一半以上是由協力廠商賣家推動。這類供應商不但指望亞馬遜能為其產品提供一個銷售和送貨的平台,還能開闢消費品以外的其他產品的銷路。由於商業客戶的訂單一般是大批量,且司機不用沒完沒了地停車,因此商業客戶對物流公司來說也更加有利可圖。(撰文:Brooke Sutherland)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