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什麼課好?要拿什麼證照?】
.
「老師,你推薦上FMS、SFMA、NKT、CST嗎?」
「教練,你是從哪裡學訓練的?怪獸還是江老師的?」
.
不管是物理治療、運動訓練,常有各式各樣的繼續教育課程。每堂課都代表著不同學派、理論,課程的費用從幾千到幾萬都有。除了精進自己,還要保持在履歷表中的競爭力,上課證明、認證、證書等就像軍人的勳章一樣。
.
高價的課程費用下,又急於能將所學應用到病患或學生,多數的教練或治療師會打聽到底哪個課程最好、對工作最有幫助。本身沒有代表哪個理論或學派,但以下幾點是我想分享的:
.
🔸 沒有最好的、也沒有最差的
「有差異是正常的,沒有最好、也沒有誰對誰錯」,就是有不同思考角度,才能更宏觀地看待身體這個複雜的系統,若只執著於一種思維或理論,反而會限制自己能帶給學生或病患的效益
.
🔸 學了以後,有沒有融入到自己的思考邏輯
「如果你是新手,完全不懂訓練,就直接複製我的課表。不要每個課表都拿一點湊起來,最後弄得四不像」。這句話我很認同,當你還沒有熟悉治療或訓練,直接採用一個學派的方式是可以接受的,但也有人會把所有課的概念,沒有組織地拼湊出來,最後連自己的思考脈絡跟邏輯都沒有了。資深的教練或治療師,在綜觀各種學理後,會創造出自己的一套邏輯跟思維。
.
🔸 不同訓練中的共通點即是「真理」
可能因為品牌、商業的壓力,每個學派都會主張自己的內容即是真理。有時候大家會發現,其實每個學派看似不同,但隱約都有一些共同、相似處。例如大多課程都強調:呼吸、核心穩定、關節正中化、動作控制能力、正中位置等。這些共同點就是必須牢記的準則跟思維。
.
🔸 適合的對象不同
有些學派,強調身體各個關節是互相影響的、身體的完整性,可能右腳踝的問題是源自於左肩。當學員過度解讀,認為「患處的問題都是來自其他關節」,一個剛扭傷的病患,腳已經腫得跟包子一樣,還是選擇先從臀部肌群做治療,而不去處理患處。對於剛受傷/急性的病患,這樣的思維可能不適用,但對長時間有腳踝疼痛的病患,找尋身體其他部位的原因就非常重要。
.
🔸 在「不傷害」的原則下,能改善問題,就是好方式
我認為能「有邏輯地解釋出為什麼自己要這麼做、不會造成身體的傷害,並且解決學生或病患的問題」,就是好的治療/訓練。不管是:肌內效貼布、大重量訓練、整脊、顱薦椎治療、神經張力技術、功能性動作模式等。
.
我們可以評論各個學派的優缺點,也可以支持自己主張的論點跟想法,但務必理性、客觀地討論,並尊重不同的理論跟思維模式。
.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
#課程 #學派 #證照 #物理治療 #訓練 #教練 #大重量訓練 #顱薦椎治療 #神經張力 #動作評估 #動作測試 #物理治療師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急性疼痛主客觀 在 顏純左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091123.胃食道逆流的致病機轉及症狀
早安
我是顏純左醫師
台南下營和平診所負責人
本診所附有
減重門診
雷射靜脈注射
全身健康檢查
過敏性疾病治療
急慢性疾病治療
預約專線0668-9269
地址下營和平街16號公所對面純醫分享第241篇
食道第二篇
@本文
胃食道逆流是因為下食道的括約肌鬆弛造成閉關閉不緊或者不正常關閉,使得胃裡的胃酸氣體或者固體跑到食道裏,造成食道黏膜組織傷害。
是一種常見的上消化道動力功能障礙的疾病。
輕度胃食道逆流常見於各種年齡,沒有明顯的症狀,只會覺得腹部悶悶怪怪的,常反胃,打嗝,使得喉嚨有異物感。
如果有這些症狀,一個星期兩次以上可以被認定是胃食道逆流症。
這個症狀的發生率其實是蠻高的,在西方國家大10%-20%,在亞洲小5%。
其實實際的發生率很難被認定因為主要是靠症狀來診斷。
很多客觀影像顯示已有胃食道逆流病人不見得會有典型的火燒心的症狀。
胃食道逆流又稱為火燒心他的致病的機轉是因為下食道括約肌的收縮功能異常,導致胃內容物逆流造成食道傷害或者其他氣喘,咽喉炎等症狀。
有些患者是屬於裂孔疝氣,食道蠕動障礙,有一些病人長期放置胃管或者服用造成食道擴約肌鬆弛的藥物,也會造成胃食道逆流的症狀。
胃食道逆流有哪些症狀
1.火燒心:成人患胃食道逆流的常有的症狀。
也就是在胸骨後方胸骨中央的下半部及腹部中央會有灼熱的疼痛感。
但大部分12歲以下的孩子及部份成人罹患胃食道逆流著沒有火燒心的症狀,卻有乾咳,氣喘,打嗝,喉嚨有異物感及吞嚥困難等症狀。
火燒心的嚴重程度和實際上内視鏡觀察之下食道的損傷程度不見得成正比。
比如有些胃食道發炎已經非常嚴重甚至纖維化,此時症狀反而減退。
甚至有些食道發炎導致狹窄後因為狹窄阻止逆流也使得胸口的灼熱感出現減輕或者消失
2.胃酸逆流
患者會感覺到酸苦味,轉換卧姿為站姿,應用飲水或者服用制酸劑後灼熱感會暫時減緩
3.吞嚥困難或者吞嚥疼痛,主要是因為發炎反應刺激黏膜引起食道痙攣。
4.非典型症狀也就是出現在呼吸系統的症狀
如睡眠中突然咳嗽,胸悶或者呼吸困難哮喘發作。
有些老人痛覺神經功能衰退,不見得會有痛的感覺,但是因為吞嚥困難,許多物質食道逆流常常導致急性支氣管炎或者吸入性肺炎,甚至於有時候會囊腫,嚴格說起來這些都屬於胃食道逆流的併發症。
急性疼痛主客觀 在 一分鐘健身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知】復健需要一些「和平與愛」
以前扭傷、拉傷的處理原則是"PRICE"(價格),也就是保護、休息、冰敷、壓迫、抬高。
權威的英國運動醫學期刊最近提出了一個新的見解,叫做"PEACE & LOVE"(和平與愛)
史考特認為新的PEACE & LOVE建議,比舊的PRICE更能反應出復健科學的進展,也加入了認知心理層面的策略,是一次重要的觀念翻新。
急性期用PEACE
Protecion 保護
Elevation 抬高
Avoid NSAID 避免過度使用消炎藥
Compression 壓迫
Educate 衛教
亞急性期用LOVE
Load 承重
Optimism 樂觀
Vascularisation 促進循環
Exercise 運動
愛與和平中有許多是舊的建議,但也有許多嶄新的說法,例如
1. 避免過度使用消炎藥:因為有證據認為消炎藥反而會阻礙修復。
2. 衛教:鼓勵病人主動參與復健,而不過度依賴針灸、電療等被動復健。正確的觀念,可以幫助病患恢復得更好、避免反安慰劑效應、避免不必要的治療與手術。
3. 承重:負重是組織變強的重要因子,在初期的疼痛與腫脹得到控制後,應該盡快讓組織循序漸進承受負重,以刺激組織修復。
4. 樂觀:在臨床上我們看到太多例子,病患不是被自己的病情,而是被悲觀情緒所打敗。給病人一個客觀、有科學依據的復原預測,鼓勵主動參與復健,並且注意過度憂鬱、焦慮的情緒或錯誤認知,適當給予介入。
5. 促進循環:以恰當劑量、不會疼痛的有氧心肺運動,來刺激循環,增加受傷處的血液供應,以幫助復原。腳踝扭傷嗎?試試看腳踏車或手搖車運動。下背痛嗎?快走30分鐘會讓你感覺煥然一新(史考特很有經驗)
6. 運動:其實我猜這個E是為了湊字才出現的XD 但運動在復健過程的重要性,再說一次也不嫌囉嗦。
以上非常重要的新觀念,與大家分享
文章連結:
https://blogs.bmj.com/bjsm/2019/04/26/soft-tissue-injuries-simply-need-peace-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