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金的牙齒🦷
胖麻科普👉🏻美國醫療🙄️
一年沒讓胖胖檢查牙齒了
但開學一陣子了還是得去檢查一下
在美國的醫療保險真的不便宜
雖然今年很幸運因為我自己扶養胖胖所以保險有得到補助. 每個月保險費算是很便宜.
不然美國一般醫療保險一家三口自己保的話平均會在一個月$700-1000不等的保險費.
如果你在大公司上班的話那公司提供的保險連家屬一起包含的話就福利會很好
舉例來說:
我的小姑丈在福斯汽車主管階層. 薪水很高.
小姑姑在LV工作很久. 就是高級業務層. 薪水正常. 但全家四人保險就跟著小姑姑的公司.
為什麼呢?因為LV集團非常大. 相對醫療福利就會很好.
那你可能會再問
❓有補助和沒補助的差別在哪裡❓
舉例胖胖前幾天的過敏原檢測. 兩年前我也去測過. 沒醫療保險要自費的情況下我花了$780. 對. 是美金😒
而這次我們有保險了. 補助的情況下花了$10元美金. 是不是天壤之別!!
說到這邊. 就又要講到 #看醫生的差別
因為保險公司太太太多. 不同保險的階級也差很大. 於是乎美國各診所包刮醫院的費用都不一樣
而且一般來說你看醫生會先到「家庭醫生」那裡去檢查. 而不是像在台灣哪裡痛就看哪一種診所.而且診所還滿街都是😂
在美國不可能的
美國的「家庭醫生」或「兒童醫生」都是給你從小看到大的. 除非有特殊需要進一步檢查的醫生就會開轉診單到所謂的「皮膚科」或「耳鼻喉科」等.
通常大部分人會去的兒醫家醫所診所,像我們這種政府補助很多的保險很多診所都不收. (因為賺的少😂)
所以我就得自己搜尋我保險公司的網絡去查可以在我家附近的兒醫而且收我這家保險的診所有哪些.
是不是很有趣
不過還好新的兒醫診所醫生護士都很棒.
像胖胖上次落髮也一定先看家醫
剛回來美國因為頭髮幾乎掉光. 就算在台灣檢查過就說是壓力. 但還是想讓胖胖進一步全身檢查. 當時醫療保險還沒開始生效但我也等不了這麼久了直接自費抽血全身檢查.
這一抽去實驗室檢驗報告回來還好身體一切正常.就真的是壓力造成.
但也噴了我$800美金
之後再轉介皮膚科就不用錢了因為那時候保險就啟動了
所以基本上都是家醫或兒醫再不然就是自己治百病
重點是小感冒基本上醫生都不會給你藥. 看一下就叫你自己去藥房買退燒藥或是鼻塞喉嚨痛的藥(就是架子上可以自己買的)
除非高燒三天不退需要吃到類固醇成份的藥他才會開給你-因為類固醇用藥需要醫生的處方簽
說到這個「藥」又有另一個故事.
美國看醫生拿藥還是要付錢的. 而且不是走到隔壁藥房拿藥那種
而且看離你家最近的超市藥房或藥局去拿藥.
為什麼人家都說到美國人人都變成醫生. 就是因為這樣的醫療環境. 造就我們只要是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發燒不超過一天的話.
基本上就是讓身體自行復原. 連藥都不會去買.
發燒三天的話我也是就買小兒退燒藥讓胖胖吃. 除非燒不退我才會帶去兒醫.
就算醫生開藥也是看保險給付分價格.
我曾經拿過一條$130的藥好像是胖胖那時候長針眼很腫,不過我們沒有保險所以自費得吃口服類固醇。
結果現在看醫生開的藥大部分就不用錢,是不是差很多🙄️
在美國最最最怕的還有👉🏻去急診
因為
1⃣️除非你瀕死邊緣一定會先搶救你. 不然你會在急診室等到天荒地老.
像我朋友的先生明明鋸樹鋸到自己的腳血流不止(後來還好我手巧的朋友成功簡單在家包紮然後送她先生去急診)
我記得很清楚下午五點我接她女兒來我家玩. 然後她晚上11點才從急診來接她女兒. 因為等到天荒地老
2⃣️急診費用的天價
有一次胖胖半夜腹痛全身捲曲
我們實在擔心腸子打劫壞死於是送急診
可能因為是兒童專門急診加上是小孩所以沒有等很久
這一去檢查還好只是脹氣. 不是腸子打結
雖說如此媽媽的荷包就被打劫了.因為$1800飛了. 對. 是美金
這時候保險就要派上用場
好一點的保險公司就不用說了. 急診費用保險公司負擔就會滿多的(copay)
以我的來說. 如果我去急診. 保險公司會負擔75%. 我自己負擔25%
但很多一般保險自行負擔都要很多.
所以你們可以想像在美國生小孩嗎?
我朋友先生家的公司很大所以保險福利很好. 她只是自然產. 在保險扣掉後自己還要負擔$2500美金
我就在想還好當時我回台灣生
不然我吃了全餐還沒保險.
聽說這種案例是兩萬美金起跳(嚇死)
美國醫療保險還有一件很促咪的事情
就是不管你的保險等級高還是低
一定都會有一個自付額(deductable)
什麼意思呢?
不管保險多好. 所有醫療費用你要先自己付錢累積到你保險規定的自付額額度,
在這以後的醫療費用保險公司才會開始幫你給付.
舉例來說:
我朋友一家三口一個月保險$800多.
但他們必須自己付醫療費用等累積到$6500美金後(也就是20萬台幣)
保險公司才會開始負擔之後所有的醫療費用. 前面你付的他不會給你. 因此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你會聽到朋友說*今年我的保險自付已經達標. 那我要努力看醫生做各種檢查. 反正不用錢*
是不是也很有道理LOL
因此其實很多家庭是付不出保險費的. 因此他們寧願每年被罰錢(大約$1000美)也不願意保險-因為每個月都這樣$700以上的保險費對很多家庭來說負擔是很重的. 而且重點有用到就算了. 很多時候都是用不到的.
💗感謝美國政府給獨立扶養子女的媽媽全額的醫療補助所以我沒有「自付額」💗
在美國生越多小孩補助越多. 歡迎多多生產(喂)你看拉丁美裔都超會生的. 一個家庭都4.5個小孩這樣XD
回到正題(講這麼多才回到正題😂)
雖然我有政府補助的醫療保險
但也因為這樣就沒包含牙齒和眼睛保險
代表你看牙齒和眼睛都要自費
在美國小孩一年會要一次的身體檢查包含視力聽力
這次我們剛做完因為有保險所有不用錢
我記得四歲的胖胖那時候我們沒保險結果$890美金又沒了
這次想說明年暑假才回台灣不然就在美國檢查牙齒好了
因為沒保險所有掛號費先付了$140美金(心在淌血)
例行洗牙. 檢查. 拍X光照.
醫生來了發現一顆小蛀牙說要處理且要填溝.
但得另外約下次
而且自費報價$524. 對. 又是美金. 一顆蛀牙
我不想用台灣的健保去想了
回不了台灣只能就地處理
胖胖說她沒有痛的感覺. 他可以等到回台灣再處理
傻孩子. 牙齒這東西等到你有痛的感覺就要抽神經了.
#撐到了九歲來了人生第一顆蛀牙.
媽媽覺得你很棒了
只好硬著頭皮預約下次處理蛀牙的時間
不小心落落長講了很多
實在是太有心得了😂
我想很多人都常聽說美國醫療的可怕
但到底有多可怕到這樣分享完給你看比較
有沒有覺得自己在台灣好幸福
真的要好好珍惜台灣的醫療資源啊
我要去殺我的小豬公給胖姐看蛀牙了😂
還想聽美國什麼奇聞怪象請在下方留言
下次幫你們科普XD
急診室醫生薪水 在 厭世小護士的美食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關於政府召集退職護理人員
台灣護理人員長期低薪
薪水是世界排名吊車尾
護病比高、工作量大、夜班人力不足
下班累死了還要去上學分課程
每三年固定花錢花時間去考急救證照
不然就沒獎金、沒考績
平常根本不重視在白色巨塔的我們
現有疫情擴散
第一線急重症全部都忙到快升天
台北市政府才想出要召集退職醫護
開的薪水一天$7500/12hr $5000/8hr
直接比醫院護理師薪水翻倍再翻倍?
看著前同事們每天像上戰場一樣拼命
可是薪水卻只有防疫旅館的一半不到?
戴n95+外科口罩,講話都要用吼的病人才聽的到
臉都被n95壓到破皮
還有醫生忙到8小時才第一次解尿
更不用說全身濕了又乾、乾了又濕
又黏又不舒服!
#學長不穿內褲了直接穿泳褲上班
忙著重症病人插管急救都沒空喝水尿尿了
還要應付一堆搞不清楚狀況的台灣鯛
一直靠腰等很久、態度差!
掛完號還找不到人搞失蹤...
#辛辛苦苦照顧別人卻一天到晚被罵
一開始政府根本沒宣導採檢需求
導致民眾一窩蜂擠爆急診、造成急診癱瘓
#無知才是可怕的?
出門的感染機率真的很大
無接觸史、沒症狀就乖乖待在家裡
不需要採檢!
全國三級防疫❗️大家記得‼️
#只要出門就必須戴上口罩。
下樓拿包裹、倒垃圾都要戴口罩😷
未戴口罩將依傳染病防治法開罰。
聽說已經有幾百個退職學姊來救援了
一句 #國家需要您
我們就犧牲奉獻了
當疫情結束後
國家、政府會感謝我們嗎?
-
照片by 急診金牌🏅️學姊所攝
-
衛生福利部 台北市政府
#新北市政府 #護理師 #白色巨塔
#醫院 #醫院日常 #急診日常
#急診室 #新冠肺炎 #防疫 #護理日常
#nurselovefoods
急診室醫生薪水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1/14 星期四 絕對音樂】
「這世界是個有趣的組成,幾乎每件事都有正反兩種面向;
處在不同的位置,置身不同的環境,常常都會塑造出不同的立場和思維,
每個觀點背後,都有它的立基和考量。
正與反,得與失,其實都是想告訴我們:生命得學會尊重、接受與包容,
因為世界不是照著自己要的樣子在改變,
而是我們得依照世界轉變的樣子來調整自己。」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趕快下載南投廣播的APP,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時間是最好的療藥:…我只遺憾他沒活著看到我的成就》
我爸好賭、好嫖,後來還沾染毒品拖垮我們家,曾經我很失望、很怨恨,但他在我大二那年血癌過世了,如今我只遺憾他沒有活著看到我們三兄弟現在的成就。
我爸是建築業的小包商,做泥作的,在民國七十幾年的時候,我們家的物質就比別人好,房子比別人的大間,還有VHS的錄放影機、四聲道音響,喇叭很大顆喔,可以放黑膠唱片,也可以放很大的卡帶,房間裡面都有冷氣。
現在想想,小時候家裡過得還不錯,我爸很敢享受,他對錢很沒概念,錢不會放過夜;我媽很聰明,做土水的,都是15天發一次薪水,我媽只要知道我爸拿到錢了,就開始打電話給下面的工人,叫大家過來領錢。
我們家有三兄弟,我爸有時會直接帶我們去三溫暖、去酒家,其實那些場所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光怪陸離。我的童年還滿happy的,第一,我成績不算太差;第二,我打架也不會打輸人家;第三,我又古靈精怪。
而且,我總覺得我爸很屌。他長得不錯,身材好,打扮時髦,非常幽默,人緣很好,又帶點兄弟氣質,很會處理事情,跟當地角頭都有三分交情。
有一次,有個外地人來草衙開麵包店,這邊的兄弟要保護費,沒拿到,就開始打人,鄰居就叫那外地人來找我爸出面,我爸真的幫忙把事情處理好了。後來這個外地人要蓋房子,就把土水給我爸做。總之呢,他很罩,又放很多情給別人。
父親染上毒品使家崩潰
從小我們也知道,爸爸對錢不是很清楚,常因此跟媽媽吵架,但對爸爸的好感仍多於惡感,而且夫妻吵吵鬧鬧,很正常嘛,真正讓我們家走向崩潰的,是毒品。
我國小的時候,父親開始接觸毒品。那時很多人會騙說,安非他命是提神用的,像醫生開刀要超過24小時,都靠這個。大約我國小五、六年級時,地下賭場的人就拿給我父親吸,我在家裡看過,他用鋁箔紙摺成小小的L型,把那些「冰糖」放進去,點火,再用一千元鈔票捲成一個小圓筒狀,塞在鼻子裡面,吸燒出來的煙。
那時候真的不知道這個東西那麼嚴重,知道時,已經來不及了,他體力開始衰退、沒辦法做工,就繼續賭博,十賭九輸,欠債就跟日仔會(高利貸)借錢,變得很少在家。
後來,他消失了,跑路去了,黑道都來家裡追債。我們開始搬家,搬了十幾次家,他也有回來過,每次都躲一、兩天,然後就繼續流浪。
然後,他去坐牢,我們搬到大寮住下來。大寮這間房子,是我爸當初開始變怪時,我媽覺得不對,就用私房錢跟阿姨合夥買的。現在我媽還住在這邊。
爸爸從我國三關到高三,坐了三年的牢才回來。那時我們每個禮拜都去看他,再怎麼講,他都是爸。到了監獄,要先去寫單子、寄菜,菜好像不能超過3公斤,如果是西瓜這類的水果,要切開。我還記得他的編號是1482。
在監獄看到爸爸,真的會想哭,捨不得,他隔著玻璃、在電話裡面就罵你兩句,說要好好讀書,之後也不知道要講什麼了。
出獄後再度沉淪
很多吸毒的案例到最後都是家破人亡,我們家卻沒有散掉,因為我媽ㄍㄧㄥ住了,我大哥也很早出去賺錢,那時天塌下來了,還有他們頂著。後來看看,我媽跟我們三兄弟都很有責任感,感情也都很好,不知道跟我爸這樣有沒有關係。
他坐牢回來後,有正常過大概一年,後來又再犯了。他在沉淪,也拉著全家沉淪,我們只要聽到他回來了,就處於備戰狀態,不知道他會怎麼樣,滿恐慌的,他在家,就像個不定時炸彈。
大哥、二哥和我都跟他打過架。但打完怎麼辦?我還是得回去讀大學,我媽自己一個人在家,我很不放心。
扣掉毒品這件事情,我爸還算可愛的,有他感性的一面。在我要去讀大學前,他曾經跟我在客廳坐著說話,邊罵髒話,邊叫我書要好好讀,那是我長大之後,我們兩個講話講最久的一次。我去讀大學後,父親還哭了,捨不得,他跟我媽說,我比較了解他。
又有一次,是二哥結完婚隔天,大家都很累,那時我爸已經得癌症,沒辦法敬酒,就我跟大哥出面到處敬酒,隔天我們宿醉,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爸爸突然有感而發說:「娶某真累,以後換你娶,我看公證就好,但我不知道能不能看到。」
在我記憶中,跟他比較深的談話,就這兩次。台灣人是很含蓄的民族,我們不習慣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愛,但不代表不愛。
我曾經對爸爸很失望,也很怨恨,曾經在上課的時候跟學生說,我爸縱使那麼爛,還是我爸,都已經往生了十幾年了,盡量想他的好囉。當然我也會有遺憾,沒有讓他看到我教書之後的樣子,我們三兄弟長大後有些小成就,他也享受不到。但換個角度想,如果他沒有走,我會不會有這一天?畢竟他一直在亂,而且吸毒真的沒救。
坎坷成長路,造就正面人生觀
也因為這些事,我的人生經驗比較多,很多東西看比較開。坎坷的成長過程,才能造就現在的呂捷吧!人生沒有一條路是白走的,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上帝關起了一扇門,就會再幫你開一扇窗。只是上帝常常會開開關關。
我跟老婆在一起十幾年了,她一直很單純,這是我喜歡她的地方,雖然有時也會因此吵架。我們現在有兩個女兒,4歲多跟6個月,都很可愛,有時候我累了,在家裡躺著,我女兒會跑過來抱我、親我,那時候就會覺得,fine,所有的委屈就去吧。雖然不久後看到貸款又來了。
人很複雜的,學歷史的好處,就是在看事情時會比較深。至於我爸爸曾經帶給我們的,我只能說,時間是最好的療傷藥。
後記:和解的瞬間
父親被診斷得了血癌,一年多之後,就走了。我記得,我爸是禮拜四推進去急診室,媽媽打電話給我,說爸爸可能沒救了,發病危通知了,我禮拜五上完課之後,搭車回家,大哥跟二哥來接我。
我們三兄弟還先去吃個東西,因為總覺得爸爸很愛「裝鬼裝怪」,不知道這次是不是真的。晚上八點多到醫院,拉開布簾,看到自己的爸爸插管、浮腫,我瞬間淚崩,十點多,他心跳就停了。感覺上,我爸還是最疼我,在等我回來。
大哥、二哥先趕回家,準備搭靈堂,我跟我媽在醫院陪他,後來搭救護車回家,在車上,我牽著他的手,一直在心裡問說:爸爸,你知道我有回來嗎?
(文章來源: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18759&type=Blo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