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臉書上有一篇投稿文章《讀社會學系是一個很糟糕的選項》在我的臉書同溫層上被廣傳。內文論點有三個:
(1)讀社會系出來找不到工作。
(2)社會系會不斷批判社會,灌輸你負面思維,讓你變成一個憤青,大學生涯會過得不快樂。
(3)社會系只會高喊社會正義,但對社會大眾的實質貢獻極低。
身為社會學系畢業的,我想回應一下這篇文章,說一下社會科學的訓練對我的意義,希望對正在選擇校系的高中畢業生會有所幫助。
-
(1)讀社會系出來找不到工作?
其實社會科學訓練出身的,如果統計學基礎學得不錯,在歐美國家還是不難找到工作的。不是社會系本身找不到工作,而是在台灣的社會系學生不容易找到工作,那是因為台灣多數中小企業沒有這方面的人力需求。這不是只有社會學才會遇到的問題,人文系所的畢業生,文學系、歷史系、哲學系、藝術科系,都難找工作。如果一個科系多數人都找得到工作,但少數人找不到,那問題可以歸咎給個體,但如果一個科系多數人都找不到工作,那就必須檢討工作體制、大環境是否有問題。學校這邊可以做的是提供更多就業協助,思考怎麼幫助畢業生銜接職場。不過目前世界趨勢是無法解決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歐美國家的大學開始刪除人文社會科系的系所,所以這是人文社會學科的危機,不是社會學這門學科特有的。而且,相比於其他人文社會學科,社會學的涵蓋範圍很廣,勞動社會學、性別社會學、科技社會學、教育社會學、政治社會學、經濟社會學...幾乎涵蓋社會各面向,這有個優勢,就是可以讓大學生有四年時間去探索自己想要什麼,最後再轉換到自己想要的工作領域,所以社會系學生畢業後可能從事完全不同領域的工作。
-
(2) 社會系專門灌輸負面思維?
認為社會系就是一群左派憤青,其實是嚴重樣本偏差。整個社會系老師加學生假設200人好了,20個人上街頭搞社會運動,就以為社會系全都是這樣的人,難免以偏概全了。事實上,社會學成為一個獨立學科後,就一直很注重「價值中立」原則,社會學家必須拿出統計(量化證據)或訪談、田野調查(質化證據),才能夠做出理論主張。如果看到了資本社會越來越貧富不均的事實,因此去批判它甚至想辦法改善它,我認為這叫健康的進步思維。那些認為這是負面思維的人,也許要審視一下自己的價值觀標準。而且近幾年來,資本主義有問題早就是學界不分學科的共識了,差別只在於要怎麼處理而已。台灣最近要出版一本哈佛商學院教授Rebecca Henderson的《重新想像資本主義》,連捍衛資本主義的大本營哈佛商學院都出來檢討資本主義了,怎麼還有人認為社會學批判資本主義是「負面思維」?
*補充一個小故事:二戰後,猶太裔的德國社會學家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 逃亡到美國教書,每天都在批判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消費物質主義如何扭曲人類心靈,注重正向思考的美國人被嚇到了,問阿多諾:你每天都這樣充滿負面思維(negative thinking),人生不是過得很不快樂嗎? 阿多諾回答:我在做批判資本主義的否定性思考(negative thinking)時,就是我最快樂的時候!
-
(3)社會學對大眾極少實質貢獻?
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學術傳統跟特性,如果要很短視地談實質貢獻的話,在美國,20世紀都市化時出現許多犯罪問題(大家看過《破案神探》吧?),所以很重視人口學、偏差行為、都市社會學的研究,到了現在21世紀,黑人種族不平等的問題嚴重,時常有警察執法過當問題,所以種族研究也很盛行。如果沒有這些社會學研究,美國治安可能會更差、黑人會死更多。在歐洲,一直有王室貴族傳統,所以很重視階級不平等的研究,英國BBC在1960年代甚至拍過一部《成長系列》(7 up),長期紀錄不同社經地位的14位小孩,每隔七年追蹤一次,從小拍到大,證實階級如何決定一個人的人生。如果沒有這些社會學研究,人們會以為低薪是因為自己不努力。在日本,常常遇到天災,天災後的社會重建發現有資源不平等的問題,家庭收入低的受災戶,會需要更長時間恢復到原本生活,所以日本有災難社會學的研究,如果沒有這些社會學研究,如何跟政府要求經費、社會福利補助?這些都是社會學可以帶來的短期見效的貢獻。
社會學還有一些更細微、難以估量的貢獻,像是在思想層面上引導社會集體反思,1960年代歐洲、美國嬉皮世代的反戰社會運動,引導學生上街頭的思想領袖就是德國的社會理論大師馬庫色(Herbert Marcuse),當時美國大學生是一邊聽Bob Dylan的反戰音樂,一邊讀馬庫色社會批判的書《單向度的人》,正是在這種思想激盪中,創造出一整個世代的嬉皮文化,至今歐美國家的老人都還在嚮往那個黃金年代!
-
我自己大學讀社會系,還沒畢業就有進台灣吧的實習工作機會,一方面是因為影像製作的個人能力,一方面社會系的頭銜也讓公司認為我適合做知識型的教育影片。沒有大學四年的社會科學訓練,我可能不會有辦法做出超級歪的影片。如果讓我重選一次,我還是會選社會系或者哲學系、人類學系(反正都是一些被台灣人視為找不到工作的科系XD)。找不找得到工作當然是一個最血淋淋的問題,也是台灣大學系所人文科系都必須面對的問題,但是大學是學習的殿堂,是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最佳時機,不是資本主義的社畜訓練所,人生沒有多少個可以花四年讀大學的機會,我認為應該趁年輕時多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我也很享受我大學四年的學習時光,也決定繼續出國讀社會科學。
如果你正在考慮大學要選社會科學相關的科系,歡迎你在底下留言,我會把所有問題搜集起來後拍一集Q&A影片!
-
附上一張書單,想知道社會學在幹嘛的人可以讀讀這幾本入門書喔!(依照難度排序,由簡單到困難)
Allan G. Johnson《見樹又見林》
Zygmunt Bauman《社會學動動腦》
片桐新自,永井良和,山本雄二《基礎社會學》
Norbert Elias《什麼是社會學》
C. Wright Mills《社會學的想像》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Shaun&Nic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看看那翱翔於夏季天空的泳裝身姿吧! 於朝暮閃爍的無明之光,那正是,沒錯……是誰? 她的名字叫做『Okita‧J‧Souji』 乃是揮舞著噴射天然理心流此一內容不詳的銀河鄉下劍術的謎之新選組女性。 似乎是使用裝在背上的噴射背包翱翔天際,狩獵著在京都和拉斯維加斯的違法浪士。 「泳裝沖田ㄙ……,不對,...
「性別中立理論」的推薦目錄:
- 關於性別中立理論 在 超級歪 Super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性別中立理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性別中立理論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性別中立理論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性別中立理論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性別中立理論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性別中立理論 在 [新聞] 家長拒孩子跨性別將失監護權加州新法惹議-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性別中立理論 在 史無前例地通過:此後眾議院公文應使用「性別中立」語言。 ... 的評價
- 關於性別中立理論 在 左膠的語言?香港人有五個德文翻譯?何謂「性別 ... - YouTube 的評價
性別中立理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詩聲字 x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今天是我們詩聲字現任總召,詩人林思彤的生日。我們與「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的合作貼文,昨晚發布了思彤詩作的評析,正巧也是與生日相關的詩作,祝福思彤生日快樂。
※
生之初:跨越二元的陰性書寫──以林思彤〈不願──寫給即將結束的三十六歲〉、〈生日為之一種安魂〉、〈生日為之一種回爐〉為例(上) ◎蔡牧希
※前言
陰性書寫(Écriture féminine)此名詞為法國愛蓮·西蘇(Hélène Cixous)所
用,她主張女性必須書寫自己,修華特(Elaine Showalter)則進一步說明,此為語言及文字中對女性身體及女性差異的刻寫。陰性書寫同時質疑語言的中立性,因為其為表達父權的工具,是以提倡非線性、循環性的寫作方式。
西蒙·波娃在《第二性》所提出的「他者」(the Other),即點明女性在二元性的表達方式裡,相對於男性主體(the Subject)始終是附屬的次要者。
本文欲以林思彤詩集《艷骨》中〈不願──寫給即將結束的三十六歲〉(註1)、〈生日為之一種安魂〉(註2)與〈生日為之一種回爐〉(註3)為例,說明其如何以陰性書寫的敘述模式,意圖打破社會二元性的框架,並以文字重新定義女性的存在本質。
二、以「生日」為旗,跨越二元的雙線敘述──〈不願──寫給即將結束的三十六歲〉
林思彤《艷骨》中,輯一〈艷骨,與畫皮〉為陰性書寫定調,詩人雖以生之痛楚痛鐫刻靈魂,但其詩的敘事話語,卻呈顯溫柔的生命特質。〈不願──寫給即將結束的三十六歲〉、〈生日為之一種安魂〉與〈生日為之一種回爐〉三首生辰詩,可視為詩人對生命的回顧與表態,以及對現世的反省與期許。在冷眼對視的同時,詩中的敘述者不僅為詩人本身,更可視為女性書寫者的群像發聲。
在敘事學裡,「敘述者」指敘事文中的「陳述行為主體」,或稱「聲音或講話者」,與「視角」一起,構成「敘述」。而所謂的「真實作者」與「敘述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敘述者」是真實作者想像的產物,是敘事文本中的話語(註4)。
〈不願──寫給即將結束的三十六歲〉是詩人對上一個生日的道別。整首詩分成「願/不願」的雙線敘事(註5),不同的選擇,導向不同的結果,而所有的願與不願,終是殊途同歸,在時間盤點之後,不得不開啟下一輪生辰。
林思彤有意識地融合「作者」與「敘述者」的意識,雙線交織而為立體的女性樣貌。「我再不願卸下面紗/露出過於天真的臉龐/再不願穿上高跟鞋和靴子/只想裸足踩在絲綢上」,開篇詩句所揭露的生之矛盾,不禁令人莞然一笑。「面紗」意在遮掩,但「天真」卻極為坦誠。在隱/現的二元對立上,詩人巧妙綰合語意―蒙上面紗,為的是保有自我的天真。而「高跟鞋和靴子」看似社會給予女性的性別符碼,也被敘述者拒於千里之外,寧可更真實的體會世界的觸感。
「我再不願說話寫字/不和這個世界/解釋些什麼/再不願辨認人們話裡的含意/不願臆測人心或人性/再不願傾聽他們的祈禱」生辰之詩持續許願,詩篇卻沿著「不願」的敘事線往下衍伸。當話語與書寫成為個人表意工具,放棄言說看似對自我生命的棄權,卻呈顯「可說而不願說」的倔傲。在傳統的父權社會中,當統治結構為了證明自身的正當性,不得不壓抑、藏匿、掩蓋與抹殺的第一對象,即是女性自身(註6)。男性社會僅僅保留女性的稱謂,而女性的存在卻遺留在永遠的視覺盲區裡。是以在此,敘述者面對用來撰寫文明的文字及話語,奪回主動與選擇權,自我記憶的陳述是以更為真實。
「只想從面紗空隙透氣/我再不願去冒險和愛/寧可夾死在窗縫或門縫/也不施捨憐憫的眼神」此段對父系社會的壓迫並未詳述,但生活的壓迫與窒息感,躍然而出。若外部的壓力傾軋而來,此女性的敘述者亦不願屈就,寧可背對世界,不再重演服從的女性角色。女性對家庭的「服從」,以往被視為其社會特徵。當敘述者「我」從傳統的框限中解套,不再服從的種種決志與宣言,在荊棘遍佈的當世,走出一條自己的女性之路。
「我再不願漫長的等待/只祈求乾脆的結束/我再不願轉世為人/不願這世界增加負擔/不願人浮於世的每一天/都像坐牢/我犯了名為希望的罪/卻不願被寬恕」父系社會中,女性的等待與求全,亦在敘述者的許願下,再度落空。自古而來的「閨怨」之作,集結的不僅是表象的癡情相待,亦隱含被辜負與漠視的怨懟。
在眾多的「不願」之後,敘述者的話鋒一轉「我所不願的皆未發生/這是我唯一的刑罰」。語意的翻轉,在詩末開展更為廣闊「未定義」的疆域。當不願之事未曾發生,換而言之,所願就能如常發生嗎?世間是否存在二元的對立標準呢?敘述者對世人拋擲了一個大哉問。正如存在主義所言,人生的意義是通過人的決定創造出來,並非由外在的規範所定義,而是在於人擁有可以作出自由決定的意識。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林思彤 創作,粉專 林思彤的臨詩瞳
#蔡牧希 賞析,Instagram:mushimushitsai
#TeresaWu 手寫、襯圖,Instagram:teresa_handwriting
※牧希所賞析之詩作,均收錄於林思彤詩集《#艷骨》(#匠心文創,2020年6月)。
(註1)〈#不願──#寫給即將結束的三十六歲〉,見於《艷骨》,頁26。
(註2)〈#生日為之一種安魂〉,27-28頁。
(註3)〈#生日為之一種回爐〉,29-30頁。
(註4)胡亞敏,〈敘述〉,《敘事學》,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36-37頁。
(註5)「書寫語言本文是線性的(linear)……,在敘述本文中,甚至可以說到一種雙線性:句子序列中的本文與事件序列中的素材的雙線性。」,出自米克巴爾〈故事:諸方面〉,《敘述學:敘述理論導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4月,95頁。
(註6)孟悅、戴錦華合著,〈浮出歷史地表:現代婦女文學研究.緒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3-4頁。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現代詩 #陰性書寫 #生之初 #朗讀
性別中立理論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生之初:跨越二元的陰性書寫――以林思彤〈不願―寫給即將結束的三十六歲〉、〈生日為之一種安魂〉、〈生日為之一種回爐〉為例 ◎蔡牧希
前言
陰性書寫(Écriture féminine)此名詞為法國愛蓮·西蘇(Hélène Cixous)所
用,她主張女性必須書寫自己,修華特(Elaine Showalter)則進一步說明,此為語言及文字中對女性身體及女性差異的刻寫。陰性書寫同時質疑語言的中立性,因為其為表達父權的工具,是以提倡非線性、循環性的寫作方式。
西蒙·波娃在《第二性》所提出的「他者」(the Other),即點明女性在二元性的表達方式裡,相對於男性主體(the Subject)始終是附屬的次要者。
本文欲以林思彤詩集《艷骨》中〈不願―寫給即將結束的三十六歲〉(註1)、〈生日為之一種安魂〉(註2)與〈生日為之一種回爐〉(註3)為例,說明其如何以陰性書寫的敘述模式,意圖打破社會二元性的框架,並以文字重新定義女性的存在本質。
二、以「生日」為旗,跨越二元的雙線敘述――〈不願―寫給即將結束的三十六歲〉
林思彤《艷骨》中,輯一〈艷骨,與畫皮〉為陰性書寫定調,詩人雖以生之痛楚痛鐫刻靈魂,但其詩的敘事話語,卻呈顯溫柔的生命特質。〈不願―寫給即將結束的三十六歲〉、〈生日為之一種安魂〉與〈生日為之一種回爐〉三首生辰詩,可視為詩人對生命的回顧與表態,以及對現世的反省與期許。在冷眼對視的同時,詩中的敘述者不僅為詩人本身,更可視為女性書寫者的群像發聲。
在敘事學裡,「敘述者」指敘事文中的「陳述行為主體」,或稱「聲音或講話者」,與「視角」一起,構成「敘述」。而所謂的「真實作者」與「敘述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敘述者」是真實作者想像的產物,是敘事文本中的話語(註4)。
〈不願―寫給即將結束的三十六歲〉是詩人對上一個生日的道別。整首詩分成「願/不願」的雙線敘事(註5),不同的選擇,導向不同的結果,而所有的願與不願,終是殊途同歸,在時間盤點之後,不得不開啟下一輪生辰。
林思彤有意識地融合「作者」與「敘述者」的意識,雙線交織而為立體的女性樣貌。「我再不願卸下面紗/露出過於天真的臉龐/再不願穿上高跟鞋和靴子/只想裸足踩在絲綢上」,開篇詩句所揭露的生之矛盾,不禁令人莞然一笑。「面紗」意在遮掩,但「天真」卻極為坦誠。在隱/現的二元對立上,詩人巧妙綰合語意―蒙上面紗,為的是保有自我的天真。而「高跟鞋和靴子」看似社會給予女性的性別符碼,也被敘述者拒於千里之外,寧可更真實的體會世界的觸感。
「我再不願說話寫字/不和這個世界/解釋些什麼/再不願辨認人們話裡的含意/不願臆測人心或人性/再不願傾聽他們的祈禱」生辰之詩持續許願,詩篇卻沿著「不願」的敘事線往下衍伸。當話語與書寫成為個人表意工具,放棄言說看似對自我生命的棄權,卻呈顯「可說而不願說」的倔傲。在傳統的父權社會中,當統治結構為了證明自身的正當性,不得不壓抑、藏匿、掩蓋與抹殺的第一對象,即是女性自身(註6)。男性社會僅僅保留女性的稱謂,而女性的存在卻遺留在永遠的視覺盲區裡。是以在此,敘述者面對用來撰寫文明的文字及話語,奪回主動與選擇權,自我記憶的陳述是以更為真實。
「只想從面紗空隙透氣/我再不願去冒險和愛/寧可夾死在窗縫或門縫/也不施捨憐憫的眼神」此段對父系社會的壓迫並未詳述,但生活的壓迫與窒息感,躍然而出。若外部的壓力傾軋而來,此女性的敘述者亦不願屈就,寧可背對世界,不再重演服從的女性角色。女性對家庭的「服從」,以往被視為其社會特徵。當敘述者「我」從傳統的框限中解套,不再服從的種種決志與宣言,在荊棘遍佈的當世,走出一條自己的女性之路。
「我再不願漫長的等待/只祈求乾脆的結束/我再不願轉世為人/不願這世界增加負擔/不願人浮於世的每一天/都像坐牢/我犯了名為希望的罪/卻不願被寬恕」父系社會中,女性的等待與求全,亦在敘述者的許願下,再度落空。自古而來的「閨怨」之作,集結的不僅是表象的癡情相待,亦隱含被辜負與漠視的怨懟。
在眾多的「不願」之後,敘述者的話鋒一轉「我所不願的皆未發生/這是我唯一的刑罰」。語意的翻轉,在詩末開展更為廣闊「未定義」的疆域。當不願之事未曾發生,換而言之,所願就能如常發生嗎?世間是否存在二元的對立標準呢?敘述者對世人拋擲了一個大哉問。正如存在主義所言,人生的意義是通過人的決定創造出來,並非由外在的規範所定義,而是在於人擁有可以作出自由決定的意識。
歸返少女的陰性書寫――〈生日為之一種安魂〉、〈生日為之一種回爐〉
〈生日為之一種安魂〉此詩,開頭「只有在純然的黑暗中/我才願意交出自己的臉/將一封信安放在抽屜/希望所有的語言/都能找到專屬的收件人」詩篇在黑暗中啟程,期望所有的語言都有所指向,在還未有收信人之前,她寧可選擇不言說,以安靜度日。「這一天我想安靜地過/不憑弔往日不憧憬來日」在默然之際,時間彷彿靜止,外界的喧嚷與熱鬧,全都與她無關:「我坐在沒有門的房裡仔細撫摸身上的刺青和疤痕/聽見好多人經過的腳步聲/他們說愛我送來好多禮物/我回報栩栩如生且得體的微笑//每年的第五十四天,我都在尋找/一個為何至此的原因/轉身側身讓路給鬼魂/我聽著那少女在黑暗中/唱歌的聲音/給還有盼望的未來」
在生辰之日,敘述者與自我對鏡相望,回到生命洪荒之時,在混沌初始,一切尚未定義,愛與傷害將未發生。而所謂的「少女」,在西蒙波娃的《第二性》中,仍擁有生命的自主權,亦未成為次要的「他者」,在獨立的童年期與順從的女人期之間徘徊(註7)。
當此之時,文本裡的時間線陡然拉回:「我知道那是自己/我認得那是尚未出生的自己/我認得那是黑色的絲絨/伸手撫摸才知道柔軟和溫暖」生命又回到存在的本質,超脫皮相衰朽的命運。時序上以時間閃回在線性敘述上折返,正好體現了陰性書寫循環式的寫作模式。
〈生日為之一種回爐〉一詩,進入火煉的時期。開篇以「改名」重塑自我的面目:「這一年,我將/使用半生的姓名捨去/自願回爐,期望以嬰孩的純潔/面對這個世界。有時候/好多於壞,更多時候/不好也不壞的世界」在歷經生活的磨難與波折後,敘述者沒有太多的怨言,只是更明白世事無常,以及「好/壞」二元對立的荒誕。正如莫泊桑〈女人的一生〉裡,經歷背叛、失婚傷害的女人所說:「這個世界沒有你想像的好,也沒有你想像的壞。」
「這一年哪,流了太多眼淚/卻無法降溫,火宅中/一樹又一樹的桃花瘋長/卻始終沒有好果子喫/那麼炙熱,我在火中贖罪/回爐就是重煉,再受一身炮烙」無論是以愛戀為隱喻的桃花,或是生命果實,在現實火爐之內,全部化為灰燼,而此之後呢?敘述者以分號與前生劃開界線「生日為之一種回爐/煎熬數年,我送給自己/一本學位論文/和手腕上的紅色分號/這就是人生的隱喻/每日寫了又刪,刪了又寫/仍舊是分號;沒有句點」。沒有句點的人生,是希望從無開始,一切淨空之後,再度回歸生命的本相,重新計數下一個生辰:「生日,為之一種回爐/一個人清清白白/如此甚好」。
四、結論
林思彤有意識地融合「作者」與「敘述者」的意識,雙線交織出立體的女性樣貌,具體表述陰性書寫的循環模式。其豐富的敘述方式,使其詩獲得更為自由的敘述邏輯,亦在作者/敘述者的換層敘述上,呈現陰性本體的複雜性,使敘事中的人物與事件,得到內外遠近多角度的表現。
當「我」在詩中勇於「不願」、「安魂」甚至再度「回爐」,此意識上的煉淨,不僅是對自我生命的詮釋,亦為許多的「他者」找到回家的路,重新面對初生的自我。
註:
1. 林思彤,〈不願―寫給即將結束的三十六歲〉,《艷骨》,台北:匠心文創,2020年,26頁。
2. 林思彤,〈生日為之一種安魂〉,《艷骨》,台北:匠心文創,2020年,27-28頁。
3.林思彤,〈生日為之一種回爐〉,《艷骨》,台北:匠心文創,2020年,29-30頁。
4.胡亞敏,〈敘述〉,《敘事學》,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36-37頁。
5.「書寫語言本文是線性的(linear)……,在敘述本文中,甚至可以說到一種雙線性:句子序列中的本文與事件序列中的素材的雙線性。」,出自米克巴爾〈故事:諸方面〉,《敘述學:敘述理論導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4月,95頁。
6. 孟悅、戴錦華合著,〈浮出歷史地表:現代婦女文學研究․緒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3-4頁。
7.西蒙波娃〈少女〉,《第二性》,貓頭鷹出版社,2004年12月,330頁。
--
美術設計:Teresa Wu
圖片來源:Teresa Wu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22.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林思彤 #不願 #生日之為一種安魂 #陰性書寫
性別中立理論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看看那翱翔於夏季天空的泳裝身姿吧!
於朝暮閃爍的無明之光,那正是,沒錯……是誰?
她的名字叫做『Okita‧J‧Souji』
乃是揮舞著噴射天然理心流此一內容不詳的銀河鄉下劍術的謎之新選組女性。
似乎是使用裝在背上的噴射背包翱翔天際,狩獵著在京都和拉斯維加斯的違法浪士。
「泳裝沖田ㄙ……,不對,Okita‧J‧Souji桑狀況好到不行~!
沒錯,就連身材也很勁爆對吧?
咦?
噴射是什麼東西?
哪有這樣的─」
身高/體重:158cm‧45kg
出處:史實
地區:日本
屬性:中立‧夏
性別:女性
謎之新選組女性Okita‧J‧Souji……到底是打哪來的新選組一號隊隊長沖田總司呢?
先不管噴射了啦,J到底是個什麼鬼啊,那個J啊。
『噴射背包使用說明書:一般型態』
將謎之宇宙技術給毫無保留所裝載上去的奇蹟裝置。
藉由乙太噴射推進所形成的超加速、超控制,得以實現銀河等級的空間抑制力。
有著菊一文字Blade,光子火神砲,光子飛彈等等的固定裝置。
『噴射背包使用說明書:二式換裝』
能將她原有性能給完全發揮出來的秘密作戰用特殊裝備。
搭載了適用於隱身模式或瞬殺壬生狼風格之類的多項機能。
所穿在身上的是具備了緊身服的活動性,以及黑色大衣的隱密性而成的全新裝扮的緊身
大衣。
作為更換用的武器則是裝備了菊一文字Blade的β版本。
看到這裡還是一點也都搞不懂說明了什麼東西?
請放心吧。
我也一樣搞不懂啊。
順帶一提,這似乎也叫做將裝備給完全隱藏起來的既出色而又無敵的夏季泳裝沖田桑
模式的樣子。
要出外玩耍的時候就會選用這個模式。
穿著泳裝的沖田桑,加上了噴射背包這麼一種完全搞不懂的設計概念,成為了這個夏季
全新風格的話題。
雖然平時的性格和原本的她並沒有什麼不同,不過職階由Saber轉變成了Assassin。
由於原本就具備著高度Assassin適應性的關係,就性能面而言似乎能夠發揮出與Saber
職階不相上下的戰鬥力。
可能是變成了Assassin職階的關係吧,在秘密作戰用的二式狀態下,強烈的顯現出了身為
不擅遊玩的劊子手一面。
會隨意斬殺行為舉止不檢點的他人,而使敵對者對其退避三舍且瞧不起她,算是接近於她
作為劊子手這一面的狀態。
○噴射天然理心流:A+
有史以來,據說將從未有人成功修練的傳說中的銀河鄉下劍術『噴射天然理心流』給成功
修練完畢的唯一劍士。
也有一說是從來都沒有人想去修練。
是這麼一回事。
就瞬間速度而言是銀河系中首屈10指……不對,或許有到首屈20指這樣的程度吧。
希望能夠名列其中。
○心眼(J):A-
藉由她天生的直覺、第六感所做到的迴避危險,再加上了天生的才能所做到的預測危險,
噴射背包的OS『MIBURO‧System』實施了極近未來的預測,直接傳輸到她的腦中。
然而由於她基本上是個依靠直覺的劊子手之故,所預測的結果反而會倒過來扯她的後腿。
〇M‧DRIVE:EX
內部設有以和各式各樣的宇宙非法浪士,太空倒幕志士間進行戰鬥為前提的作業系統的
謎樣機關。
雖然能在系統過載時引發出超越機體性能的力量,卻可能會造成因為身體的過度負擔而
陷入了機體損壞也不意外的危險狀態。
『噴射三段突刺』
等級:C
種類:對人寶具
範圍:1~22
最大捕捉:15人
Jetsandanduki
將藏在噴射背包內的超機關『MAKOTO‧DRIVE』使其過載後所放出的奇蹟般一擊。
藉由超出身體極限的超級噴射加速達到亞光速等級的速度後,所釋放出的突刺會引起事象
的飽和,原本是作為單體攻擊所用,足以波及對象周遭使之消滅程度的扯蛋威力。
由於超出極限的過度負荷,使得發動後會隨機的陷入無法行動的狀態。
『誠‧IN‧夏日旗』
等級:C-
種類:對軍寶具
範圍:1~50
最大捕捉:1~200人
Makoto‧IN‧Summer Flag
Saber沖田總司所持有的同種寶具之得意忘形版。
為了殲滅在夏季海灘為非作歹的非法浪士,而召喚了各種搞不清楚狀況的新選組隊員。
由於原型的寶具若非Saber職階就無法使用的關係,據說Assassin職階的沖田桑是無法
使用它的,既然這樣是要等到哪時候才能夠用它啊,給人有著這種氛圍的寶具
拜見!拉斯維加斯御前試合~泳裝劍豪七色勝負!通關&絆5開放:
為您解說吧!(旁白:友情演出的R小姐)
雖然沖田終於如願實現了穿上泳裝的夢想,卻在她懷著得意的心情漫步在走廊時與謎之
女主角XX發生了銀河碰撞事故。
於是可憐的沖田小姐就這麼死去了……(其實並沒有死掉)
這下糟了!? 不但與當地居民有所接觸,甚至還殺了對方……,這麼一來可是會影響到
獎金審核的!!
因而誕生了沖田小姐裝備上了XX小姐對此感到慌張而使用手邊的多餘零件所隨意組裝成的
生命維持裝置(噴射背包)這樣的結果,也就是謎樣的新選組女性。
但實際上只是失去了意識而已,由於XX小姐的會錯意而被組裝上了宇宙的謎樣技術甦醒的
未來新選組隊士。
由於生命維持裝置的關係,就連病弱也獲得了限定解除,甚至擁有了此裝置於理論上能夠
運作800年以上的健康到不行的身體,只是因為會錯意而導致沖田小姐以為自己只剩下3天
的壽命這麼一回事。
在晴空下自在翱翔的那股身影,對於在那一天,被走廊上的溫暖光芒所包圍,即將在時代
的浪潮中虛幻消失的她而言,或許就是個無可取代的夏日之夢也說不定。
當然,由XX所引發的時空混亂也是僅止於夏季的魔力之故,等到夏天過去之後一切就都會
恢復成原樣的。
真是太好了呢,沖田小姐。
#FGO #沖田總司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LTPmt4KmVE/hqdefault.jpg)
性別中立理論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於變異特異點・境界式窺視到的女性。
喜氣洋洋的和服,文靜的舉止,
充滿著慈愛的判斷力。
不論在什麼異常之中都夠能抓到一絲的日常。
因為自己的存在並不明確,所以了解了很多奇怪的事件的全貌,
也不會在乎這些都是什麼。
本來是連見面的機會都沒有的高貴之人。
儘管如此——如果相遇的話,
那一定是一個誰都在安睡的下雪天。
身高/體重:160cm・47kg
出典:空之境界
屬性:中立・中庸 性別:女性
遺憾的是,稍欠了些貓屬性。
和穿著皮夾克的少女兩儀式是同一個人。
不過她們的人格有所不同。
如果說兩儀式是以式為名的少女,
那麼這個人就是以兩儀式為名的女性。
比兩儀更加接近原初的一、
體現「 」的肉體本身的人格。
她不是在這個世界裡誕生出來的什麼好的東西,
從生到死都沉睡在式的里面。
式無法感知到「兩儀式」的存在,但同時,
「兩儀式」也不是式的替代品。
○陰陽魚:A
陰陽螺鈿。
想要記住正確即是要毅然捨去正確、
想要拯救正確即是要忘卻正確。
憧憬和悔恨,表裡亦如一。
宛若生與死那般。
矛盾螺旋。這個式以失去NP為代價來補充HP。
『無垢識・空之境界』
等級: 種類:對人寶具
範圍:1~999 最大捕捉:64人
無垢識・空之境界。
應用了直死之魔眼的理論,
切斷對象的死線的全體攻擊。
從彼岸砍出的幽世的一劍,
予一切生靈以安寧。
〇根源接續:A
她從「 」中誕生,又追尋著「 」。
分於兩儀,輪轉四象,收於八卦,
鋪滿世界之理的人。
兩儀是太極圖中表示陰陽的東西。
她的稱呼取自於數式的式和式神的式。
換言之,這就是萬能的許願機的證明。
作為擁有該技能的人,
通常的參數都對她毫無意義。
一邊很厭倦,一邊又很安詳。
雖然什麼都知道,但不會說有意義的話,
反而享受著毫無意義的對話的無敵的大姐姐。
雖然是非常有女人味的人物,
但其內在不過是小女孩。
不過是虛幻的她,當你從夢裡醒來、
從她面前離去後,為不留下半縷憂傷,
不會留下任何有意義的回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h9U0DwCTT8/hqdefault.jpg)
性別中立理論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和其他的英靈們出典相異的關係,不能稱為正統的英靈。
這個英靈被稱呼為守護者,人類的“應該存續下去”的集合無意識所生出來,像防衛裝置的
東西。
這個防衛的存在方式也被稱呼為人類方的抑止力。簡要說就是選出沒有名字的人,沒有外貌
的正義的代表者。
身長/體重:187cm・78Kg
出典:Fate/stay night
地域:日本
属性:中立・中庸 性別:男性
雖然是作為弓的騎士而確立的存在,但其生前並不是弓兵而是魔術師。
使用投影魔術,模造出許多的名劍、魔劍的假貨者(Faker)。
基本武器為弓,主要被認為是因為他作為英靈並不是這麼的強力,最終的戰鬥型態使用狙擊
才安定下來的關係。
○心眼(真):B
經過修行、鍛鍊培養出來的洞察力。
即使處於絕境也冷靜的把握自己的狀況與敵人的能力,引導出在那個場合殘存下來的活的戰
鬥理論。
只要逆轉的可能性有1%的話,也會為了實行那個作戰而將機會牽引過來。
跟技能.直感是是似而非東西。
平淡的完成工作的現實主義者,而且是愛諷刺人且悲觀的。
但是,他並不是只懂的工作的人,『就是現在』的時機到來時,也會開沒有意義玩笑的花花公
子。
合理的戰術、為了讓社會的正義更好的他的起因是『希望能拯救更多人』,即使是為了這個
理想他也有著無法貫徹冷徹的一面存在。
『無限的劍製』
Rank:E~A++ 種類:??
unlimited blade works
被稱為固有結界的特殊魔術。
在一定時間,將現實改寫成心象世界,到目前為止術者所看過的武器,在那個場合所使用的
武器可以臨時將其複製,儲存起來。
但是,複製的武器Rank會下降一個階級。
○投影魔術:C(附加條件:A+)
將道具藉由想像在數分內複製的魔術。
弓兵愛用的『干將.莫邪』也是由投影魔術所做出的東西。
投影對象屬於『劍』類別時,Rank會飛躍的提昇。
這種、『不管幾次都能準備假貨』的特性的關係,衛宮將投影的寶具破壞。
藉由將其爆炸一口氣將瞬間的威力提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2uLv1pPJ-Q/hqdefault.jpg)
性別中立理論 在 史無前例地通過:此後眾議院公文應使用「性別中立」語言。 ... 的推薦與評價
所以要開始互稱同志了嗎? 保證沒有任何性別差異你知道嗎?同樣的理論早在蘇共時期就提過了喔果然毛澤東,史達林是先知無誤啊~. 3 yrs. 1. 曾馬克. 這主意 ... ... <看更多>
性別中立理論 在 左膠的語言?香港人有五個德文翻譯?何謂「性別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有沒有可能德文這個語言就是一門左膠語言? 近幾年,德文媒體,政界,語言學界討論得沸沸揚揚的「 性別中立 ... 句子結構( 理論 基礎 ... ... <看更多>
性別中立理論 在 [新聞] 家長拒孩子跨性別將失監護權加州新法惹議-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