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重訓才能避免肌少症嗎?]
看到ptt有人發問「是不是不重訓就會肌少症」?
當然不是‼️肌少症不是高齡者的專利, 跟失智一樣, #並不是自然老化的正常現象‼️而是個多因素的病理現象‼️
很多有好好吃好好睡,良好生活習慣,正常勞動工作的高齡者,都有著非常好的肌肉質量指數,但是這輩子沒上過健身房。
#肌少症是因為現代人的不正常飲食跟作息導致的
不管是全球暖化造成的農作物植物性蛋白質流失、或畜牧業造成的肉類脂肪含量上升等等因素,食物中的蛋白質含量比例越來越低。加上熬夜不正常作息、慢性壓力, #最重要的是亂節食減肥、 #用提升代謝的藥物減肥,都讓肌肉流失的速度加快,超越了正常老化應有的速度。
#這也就是為何我門診50歲以上的人肌肉質量指數都比50歲以下的人還要好
另外跟大家分享臨床經驗,一開始的身體質量指數SMI偏高的人,表示一直以來 #身體對蛋白質的吸收較好、 #肌肉合成反應進行較順利,所以這類人不管幾歲,都很容易經由純蛋白質的補充、不用運動也能有增肌的機會;但SMI較差的人,就算再年輕,也預期有肌少症的基因,對於蛋白質的利用吸收差,肌肉合成效率差,就要用更長時間更高劑量來補充。
4+2R代謝飲食是幫妳把 #肌肉提升回正常年齡該有的肌肉量 #甚至讓妳超越同年齡人該有的量。
但是若想要得到超越年齡跟基因限制的肌肉量,那我會建議再加入阻力訓練。
分享一個60歲學員在群組太可愛的分享~~😆😆😆
她也是一開始的SMI就很優秀的7分多,所以要經由4+2R飲食法增肌完全不是難事。
不過,大姐,不是標本,是樣本啦⋯⋯🤣🤣🤣
#增肌減脂沒有年齡限制
#亂節食熬夜蛋白質吃不夠練再多也沒用
性好門診ptt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日美照。
常聽先生在媒體上說「北藝」、「北流」, 前者偶爾搭車經過會看到特殊的半球造型, 後者是上星期六參加活動才真正親眼目睹,我算是一個常去大型表演場所看表演的人, 想到台北即將有更好設備的表演場所, 藝人們能有更完善的才藝展現空間, 市民們看表演或聽音樂的場地選擇更多了,相信整個城市的文化水平能有效提升,也希望台北未來能變成一個旅遊必造訪的 must see 城市。
個人認為一般市民的生活日常, 最重要的不外乎「工作」和「交通」,我的工作不致有失業的危險, 至於交通方面,日常常使用的捷運,方便性和準點率沒話說,其他像上班常使用的公車,自從住家附近的金山南路公車站改成智慧型看板後,對我這種上班族趕時間就更方便了,我本身不開車,對台北市的公共運輸是很滿意的。
此外鄰里交通改善計畫也是我最有感的施政之一, 因為常走路上班,市民常是這樣,用得到的, 才會有感, 有時扶著媽媽走在這綠色的行人區塊上, 感覺是安全多了,因為那就是屬於行人專用的,沒人能侵犯。
2017-2018年世大運結束後到先生第二次要競選市長前, 是他處境最困難的時候,那時有朋友傳給我一句極為傳神的話:「政論節目八個來賓,通常是十張嘴一齊開罵」,那時常看著先生坐在電視機前,一張鐵青著臉看著人家罵他,也不知如何安慰他。
有一次在醫院附近等公車回家,一位同在等公車的市民跑來跟我說, 要我和先生別在意別人的打壓,他和周遭鄰居都對先生的施政很有感, 他說他住北門附近, 大家都覺得北門變明亮了,也更漂亮了, 他們都很感謝市長的用心,當下聽了很高興,也回去轉告他,這顯示了市民對自己能用到的施政才會有感。這些話我一直記在心底,每次從和平醫院搭車經過北門時,總忍不住多看幾眼,感覺到這裡尋幽的造訪者變多了, 樹木也長高不少,枝葉也茂密許多,相信一段時間後, 北門會更有她的風味。
上週六上午的門診,可能是流感尚未開打, 所以能在下午一點左右下診,快速趕回家幫家人準備午餐,之後配合活動簡單打扮一番,再找出世大運戴過的小白帽,還好趕得及下午和先生一起出席白色野餐日活動…
《這回不「逆時中」! 陳佩琪伴柯赴白色野餐日》,我看多數媒體都用『2020白色野餐 柯P夫婦全白現身』做標題,不知為何這家媒體要用這個…
若不是當事人或以當事人的立場,大家看了感覺如何?我在這則新聞下回了一段話,也寄給電視台的客服部:
『跟市長出門活動是義務, 我對疫情和世衛信有自己的看法是自己的醫療專業, 請問您們下這種標題, 是我出門一定就是逆時鐘, 沒別的了, 有需要這樣嗎?』
隔天客服部回我說會把我的意見轉告「同仁」,不久後「同仁」就回覆說:「謝謝對他們的支持,請以後再多支持他們」???
每次看到自己有感的新聞,不會有干政疑慮的,總是文思泉湧, 洋洋灑灑寫了一堆…
先生是現任市長,我是市長牽手,市長還沒卸任前,自認有義務陪同市長出席活動,我是利用自己的假期,花自己的時間,不會收任何車馬費,就是純義務本質。我的本業是醫生, 之前的世衛信, 到後來的小明爭議,到最近的是否普篩(個人認為要杜絕沒症狀者變成社區感染源,就該如此,因為這病毒五成以上到八成是沒症狀),我是按自己醫師的專業在說話,或許大家都不認同,PTT也都罵我是沒腦的普篩天后,被罵久了也會怕,所以承諾不再講了, 所有爭議就留給大家認為有資格講的人去講,沒想到後遺症還沒結束...
PTT上的攻擊, 或許就是一些上不了臺面的匿名攻擊, 只是檯面上的媒體也有需要下這種標題?我出席活動都是為要逆時鐘?從這裡我也學到了跟滿意度九成的部長意見不和是多麼嚴重的事,因為跟他意見不合,人家對我的嘲弄似乎也永無止境!
(坐在白色搖椅上,每個人都可以拿「仙女下凡」的牌子拍照,不是我自封的)
性好門診ptt 在 陳佩琪Pegg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常聽先生在媒體上說「北藝」、「北流」, 前者偶爾搭車經過會看到特殊的半球造型, 後者是上星期六參加活動才真正親眼目睹,我算是一個常去大型表演場所看表演的人, 想到台北即將有更好設備的表演場所, 藝人們能有更完善的才藝展現空間, 市民們看表演或聽音樂的場地選擇更多了,相信整個城市的文化水平能有效提升,也希望台北未來能變成一個旅遊必造訪的 must see 城市。
個人認為一般市民的生活日常, 最重要的不外乎「工作」和「交通」,我的工作不致有失業的危險, 至於交通方面,日常常使用的捷運,方便性和準點率沒話說,其他像上班常使用的公車,自從住家附近的金山南路公車站改成智慧型看板後,對我這種上班族趕時間就更方便了,我本身不開車,對台北市的公共運輸是很滿意的。
此外鄰里交通改善計畫也是我最有感的施政之一, 因為常走路上班,市民常是這樣,用得到的, 才會有感, 有時扶著媽媽走在這綠色的行人區塊上, 感覺是安全多了,因為那就是屬於行人專用的,沒人能侵犯。
2017-2018年世大運結束後到先生第二次要競選市長前, 是他處境最困難的時候,那時有朋友傳給我一句極為傳神的話:「政論節目八個來賓,通常是十張嘴一齊開罵」,那時常看著先生坐在電視機前,一張鐵青著臉看著人家罵他,也不知如何安慰他。
有一次在醫院附近等公車回家,一位同在等公車的市民跑來跟我說, 要我和先生別在意別人的打壓,他和周遭鄰居都對先生的施政很有感, 他說他住北門附近, 大家都覺得北門變明亮了,也更漂亮了, 他們都很感謝市長的用心,當下聽了很高興,也回去轉告他,這顯示了市民對自己能用到的施政才會有感。這些話我一直記在心底,每次從和平醫院搭車經過北門時,總忍不住多看幾眼,感覺到這裡尋幽的造訪者變多了, 樹木也長高不少,枝葉也茂密許多,相信一段時間後, 北門會更有她的風味。
上週六上午的門診,可能是流感尚未開打, 所以能在下午一點左右下診,快速趕回家幫家人準備午餐,之後配合活動簡單打扮一番,再找出世大運戴過的小白帽,還好趕得及下午和先生一起出席白色野餐日活動…
《這回不「逆時中」! 陳佩琪伴柯赴白色野餐日》,我看多數媒體都用『2020白色野餐 柯P夫婦全白現身』做標題,不知為何這家媒體要用這個…
若不是當事人或以當事人的立場,大家看了感覺如何?我在這則新聞下回了一段話,也寄給電視台的客服部:
『跟市長出門活動是義務, 我對疫情和世衛信有自己的看法是自己的醫療專業, 請問您們下這種標題, 是我出門一定就是逆時鐘, 沒別的了, 有需要這樣嗎?』
隔天客服部回我說會把我的意見轉告「同仁」,不久後「同仁」就回覆說:「謝謝對他們的支持,請以後再多支持他們」???
每次看到自己有感的新聞,不會有干政疑慮的,總是文思泉湧, 洋洋灑灑寫了一堆…
先生是現任市長,我是市長牽手,市長還沒卸任前,自認有義務陪同市長出席活動,我是利用自己的假期,花自己的時間,不會收任何車馬費,就是純義務本質。我的本業是醫生, 之前的世衛信, 到後來的小明爭議,到最近的是否普篩(個人認為要杜絕沒症狀者變成社區感染源,就該如此,因為這病毒五成以上到八成是沒症狀),我是按自己醫師的專業在說話,或許大家都不認同,PTT也都罵我是沒腦的普篩天后,被罵久了也會怕,所以承諾不再講了, 所有爭議就留給大家認為有資格講的人去講,沒想到後遺症還沒結束...
PTT上的攻擊, 或許就是一些上不了臺面的匿名攻擊, 只是檯面上的媒體也有需要下這種標題?我出席活動都是為要逆時鐘?從這裡我也學到了跟滿意度九成的部長意見不和是多麼嚴重的事,因為跟他意見不合,人家對我的嘲弄似乎也永無止境!
(坐在白色搖椅上,每個人都可以拿「仙女下凡」的牌子拍照,不是我自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