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一小時,春節假期將終了,而是不是這樣的夜晚,你才會這樣地為感到煩躁和阿雜呢?
這幾天不免俗地在肆無忌憚地大吃中度過,數不清到底吃了多少蝦子、干貝、雞肉和各式炸物,拜了三間宮廟,點了盞光明燈。
在中國工作的阿宅哥今年沒回來圍爐,所以三缺一沒跟家人打到麻將,倒是有帶阿母到大安森林公園野餐。我懶散地躺在墊子上聽音樂、滑手機好一會兒,赫然發現阿母竟然在拍自己正在悠閒度假中的雙腳,就是 IG 上常見躺在沙灘上或飯店泳池畔的那種。
" 連我自己都很少來這一招,這種網美的拍照惡習(?) 她是從哪學來的?!" 我一方面覺得錯愕,但望母成鳳的欣慰感,也油然而生。
anyway, 每年初二回宜蘭員山鄉探望外婆是既定行程,國道五號的大塞車,當日來回也總是教人痛不欲生。今年我們早去晚回多待了兩天,避開了惱人車潮,也多了時間開車巡繞田野間。此時的宜蘭鄉鎮是水鄉澤國,倒映著藍天、白雲、綠樹和田邊的一棟棟農舍別墅。
北漂西進多年的親戚們這二年紛紛回到宜蘭置產,連網美哥哥也為之心動。當然除了房價和坪數比台北親民之外,我想也是因為年紀的增長,對於家的依戀與理想生活的看待,也隨之改變。
少小離家老大回,小學時讀的這句話,我們漸漸地懂了(只是即便活到二百歲,我想我也長不出半根鬢毛來)
這張照片是那天我們開車要去壯圍海邊聽海時,鄉間小路偶然的發現。對面貌似是不知名的學校或公家機關,和成排的椰子樹在水田上倒映出另一個平行世界,畫面有夠美。
回宜蘭生活這事目前離我還有點遙遠,但相信有那麼一天,待我洗盡鉛華(?),或許也會回來開家什麼小店或是養雞種田。
#但活雞好可怕還是買現成的雞肉就好了
而最後,回顧春節期間,本人最積極和持之以恆的作為,就是把最新一季的 《荒唐分局》 給追完了,耶 <3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恆 春 公家 機關 在 Fan-Chiang Yi 范姜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全台最大表演藝術館藏地拚轉型 為何連文化人都不挺?
台北國家戲劇院地下室停車場旁的表演藝術圖書館,因近月將整修引起熱議。不少古典音樂愛好者擔憂表圖在兩廳院稱要轉型「文化知識客廳」規畫下,典藏、開架借閱等圖書館功能恐減少,紛紛表達異議,樂評人焦元溥甚至動念向監察院陳情。
究竟表演藝術圖書館有什麼魅力,讓愛樂人如此不捨?表圖1993年開放,2006年從戲劇院一樓移到地下室,民眾憑身分證就可進入。與表圖開放同年到任的兩廳院副總監許美玲表示,當時因一般視聽資料放在表圖,國家交響樂團NSO資料放在位於音樂廳的NSO辦公處,讀者找資料得兩邊跑,因此將兩處整合到空間較大的地下室。
館藏19萬件 樂評家曹永坤遺贈7萬收藏
整合後的表圖共165坪,典藏音樂、戲劇、舞蹈、舞台、劇院管理等主題資料,又以兩廳院歷年主辦節目節目單、海報、錄影帶等最特殊完整。2009年,知名樂評家曹永坤遺贈表圖7萬餘件經典黑膠及古典CD唱片,轟動一時,更壯大館藏,至今共近19萬件,使表圖成為台灣最重要的表演藝術圖書館。
曾獲多次金鐘獎的古典音樂節目主持人劉馬利表示,不論念書、做研究,她最重要的參考資料來源就是表圖。這裡擁有許多全台唯一的珍貴音樂館藏,包括書籍、樂譜、唱片、錄音帶、節目冊等也都保存得很好,「這是愛好藝文人士流通的平台,也是屬於我們的文化資料庫。」
早期文化推廣平台 焦元溥是演講常客
表圖早年也是重要的文化教育推廣平台。劉馬利說,2006年前,表圖每周都有音樂講座,放DVD請專家導聆,她也曾受邀演講。「這不就是文化知識客廳概念?」劉馬利表示,表圖有這麼豐富的書、音樂、節目冊等資料,應以這些為基礎辦活動,可惜近年都停擺。
焦元溥也曾是表圖演講常客。他說,早期表圖會配合兩廳院演出舉辦講座,比如NSO將演出柴可夫斯基曲目,就談柴可夫斯基,向大家介紹除了演出曲目,還有哪些館藏曲目、名家演奏版本可聽,充分發揮公家機關提供藝文知識的功能。
全台珍貴表藝館藏 罕見音樂版本來這找
資深音樂工作者、古典音樂節目主持人吳家恆也說,他多年來倚賴表圖甚重,每每能在瀏覽開架式館藏中,找到罕見音樂版本,「表圖是全台表演藝術資料最精良的圖書館」。
不過,兩廳院去年起討論整修表圖,藝術總監劉怡汝年初宣布表圖將以「面向未來的知識客廳」主軸轉型,讓表圖也成為藝術創作者基地,人人都能在此有參與式體驗。兩廳院並從5月起舉辦會員活動、工作坊,並策畫臉書社團「廳院松spacethon」,希望收集各界建議。
但因兩廳院早已訂出表圖6月15日閉館,不少關心表圖者認為兩廳院提出「知識客廳」說法在先,在逼近閉館前才徵求各界看法,程序錯誤。
吳家恆表示,關心民眾意見當然好,但若在閉館前才辦,時機不當。這就像一位廚師對餐館的客人說「想吃些什麼?盡量說,沒關係!」但其實冰箱裡的菜只能煮陽春麵。「表演藝術圖書館為自己埋下了一連串地雷,已經開始爆,然後會爆到明年開館。」
吳家恆舉例,他6月9日、閉館前一周才受邀參加工作坊,組內無人是表圖會員(兩廳院之友),連兩廳院委辦活動的主持人,都非圖書館使用者。在參與者對表圖欠缺認識下,空泛地討論未來想像,實在意義不大。
「廳院松」等作法也遭質疑。社團成員指出,這名詞雖效法黑客松(hackathon),但國內行之有年的黑客松,是由一群程式設計師等在有限時間內共同完成一項軟體專案,「廳院松」卻只是象徵式收集大家意見。此外,「松」的英文字根應是athon,廳院松叫Spacethon根本連對名詞也誤解。
表圖轉型知識客廳「另個城市舞台罷了」
表圖成為「知識客廳」說法也遭質疑。吳家恆說,兩廳院身為全台精緻表演藝術最重要的場館,圖書館應該服務表演藝術創作與欣賞者,因為他們需要的是知識、看表演,任何規畫都應以此脈絡計畫。倘若往交談、聚會場所的「客廳」發展,其他使用者就算戴耳機聽音樂也會被干擾。
吳家恆說,表圖應抓緊自己核心價值,專精於核心業務來進行優化,避免變成客廳不客廳、圖書館不圖書館,「自廢武功,值得嗎?」
焦元溥表示,兩廳院身為精緻藝術國家級場館,圖書館應有教育功能,如果為了更迎合大眾,認為不需要給菁英知識,兩廳院恐怕也就成為另個城市舞台而已。
他說,圖書館可以做很多事情,像他寫碩士論文需要波士頓交響樂團館藏,查中國曾派已故琵琶名家劉德海去波士頓演奏資料,寫信給圖書館後再去拜訪,對方立刻就把資料給他。聽紐約愛樂等音樂會,節目單也一定有由紐愛圖書館員提供的演出曲目、在紐愛演過幾次等資料,這都是圖書館可有的專業功能。
媚俗時代 觀眾養成一放手就沒了
「精緻藝術養成觀眾不易,一放手很快沒有。」焦元溥說,以NSO來說,花六、七年培養觀眾,可能只能增加一成多,這還是國家樂團花大量資源才能得到一點。兩廳院應重視表圖代表的精緻藝術教育培養功能,「在這媚俗的時代,還是要重視知識產出與擴散。」
整合各界意見 兩廳院:設計方案7月公布
許美玲表示,「知識客廳」說法可能因溝通不夠,造成誤會,兩廳院對「客廳」的想像是活動不一定發生在表圖內,而是也可延伸到交誼廳、戲台咖等空間。至於遲至5、6月才辦各種討論,是因疫情延後,不然早在第一季就要辦。
許美玲也說,表圖設計方案還沒出來,下周會先公布大家討論後的綜合意見,設計案7月才會好。針對表圖2017年起不再辦音樂講座,她解釋是因空間太小,所以移到館方其他系列活動;未來部分館藏數位化後,表圖將有空間做更多知識服務、教育推廣,文物收藏一定仍是核心。
https://udn.com/news/story/120887/4639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