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的夢想驛站》彭博出資拍攝氣候變遷紀錄片《煤炭污染》
【川普誓言要讓煤炭產業復興 但煤炭產業沒落原因除自動化生產外 更是造成全球暖化與霧霾主因 《煤炭污染》揭發黑心煤炭商人為追求利潤 從開採到貯存便宜行事 火力電廠對環境.生態與地下水的污染傷害】
「2014年將是全球溫度最高的一年,氣溫連續16個月創下新高,全球氣溫在2016年寫下新高,百分之九十七的科學家都認為,氣候變遷正在進行中,對地球有害,而且是人為的,」新聞片段。
人類究竟做了什麼,讓地球溫度不斷升高,極端氣候不停釀災。
「酸雨的外觀,觸感和味道,跟一般雨水一樣,但酸雨含有毒物,像是硫酸,要降低酸雨的最好方法,就是強制工廠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新聞資料畫面。
早在1980年代,美國就意識到煤炭所產生的污染,率先於1990年通過清潔空氣法修正案,「本人今天深感榮幸,代表現場諸位,簽署1990年清潔空氣法,本法案規定,把造成酸雨的排放量減半,並永久實行新的排放上限,」時為美國總統小布希。
但覺醒得早並不代表就能做得好,採煤業當時面臨重挫,一般認為他們該盡快添購設備,用洗滌器去除二氧化硫降低污染,卻沒料到業者卻逆向操作,輸入硫含量較低的煤炭取代,結果是優質的阿帕拉契產煤區產量下降,全數轉移到粉河盆地。
「採煤會產生很多有毒化學物質,燃燒煤炭時,大部分有毒物質會排放到空氣中。」
「汞,鉛,砷等有害污染物,都很危險,有害人體和野生動物,污染物飄來飄去,最後飄到空中或掉進水裡,在地社區已經告發電廠污染地下水,地下水是他們的飲用水源,發電廠付了兩千五百萬美元給他們,但一毛錢也沒用在清理,州政府還是沒有清理計畫,」環保團體Sierra Club Bruce Nilles。
因為煤炭產業多是公司造鎮,住宅圍繞著礦區和發電廠而建,空氣水源全暴露在危險中,以產煤大州Texas為例,煤帶從東北部開始延伸,當地又開採非常髒的褐煤,以致於發電廢氣全吹向達拉斯,產生嚴重霧霾,「我們起初不知道問題出在燃煤發電廠,經過幾年研究後,真相越來越清楚,最大的問題就出在,燃煤發電廠產生氮化合物,隨風飄散,飄進大都會區後,氮氣與汽車廢氣作用,陽光有如催化劑,在地表產生臭氧,而臭氧是導致氣喘的主因,」達拉斯醫學中心羅伯哈利博士。
蒙大拿州的科斯垂普,溫室氣體排放量也高居全美第三,井水完全不能喝,煤礦公司卻從不認為自己有錯,還輕描淡寫地說,是環境問題被誇大了,但越來越多生態多元的森林,因劈山採礦變成荒地卻是不爭的事實,對人類的傷害也顯而易見,「當他們剷平山頭,岩石落到山底,大量礦物質溶解在水中,像是鐵,鎂,鈣等等,河流裡的生物體無法負荷就死了,水源嚴重受到污染,流出谷底,流入溪水,最終流進了下游河流,他們還把採礦廢物存放在大型土壩,累積了數十億加侖的有毒污泥,溢漏到飲用水裡,」馬里蘭大學生物學家瑪格莉特帕默。
「每個人的水井,或多或少都被污染了,我不用這裡的水煮飯,只拿來洗碗,水可以擦掉,我們偶爾會幫忙一個朋友,這裡的水害他失明了,把他家的水燒開,裝進透明水瓶,把手放在上面,等個幾秒,蓋上瓶蓋,拿下瓶蓋,點火,水是會起火的,」當地居民。
這些黑心煤礦公司,為圖方便,罔顧人命,「燃煤發電廠已經存在了近百年,燃煤會產生灰燼,幾十年來的做法都是,煤灰混水,蓄積在池塘裡,」河川保護員山姆波金斯。
「杜克能源採取最簡單便宜的方法,只挖了坑,沒鋪保護層,煤灰直接滲漏到河流,湖泊和水井,砷,汞,鉛,硒,有時甚至還有放射性物質,這些東西不應該過量,就怕累積在我們和子孫身上,累積在魚肉和飲用水裡,」南環境法中心法蘭克哈勒曼。
當時全美有超過一千個煤灰塘污染嚴重,學界醫界不斷警告飲用水源受到破壞,煤礦產業的利益正直接衝擊,數百萬民眾生存權益,但企業仍置之不理,「企業有動機不清理,因為這樣燃煤發電廠就沒錢賺了,如果你拿燃煤發電帶來的利潤,還不夠清理事後的煤灰,」環境學家卡爾波普。
大地嗚咽,化成了這一片龜裂,那年,光是懷俄明州,就有超過20處泉水乾涸消失,讓人完全無法想像,曾經有魚的富饒景象,「這一區的煤炭位於含水層,為了採煤,必須挖鑿含水層,當礦場進駐,干擾含水層,造成水流中斷,泉水就乾涸了,而且這裡屬於乾旱環境,幾乎不會降雨,所以野生動物,人類,牲畜所需要的水源,都來自地下井水,」環保記者波諾溝夫斯基。
「我們以前每年可以養一百頭牛左右,現在已經沒辦法了,因為沒有水源,喪失了很多植被,」農場工人透納。
但煤炭為主的火力發電仍在持續,專家憂心,若不設法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最快到這個世紀末,全球氣溫可能至少增加攝氏五到六度,比六千五百多萬年前的恐龍時代還要高,到時人類還活不活得了,都是未知數,「如今的問題是,我們能不能控制走向,變成善待氣候的世界,而不是淪為氣候煉獄,」普林斯頓大學氣候科學家歐潘海默教授。
恐龍時代 溫度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遠景能源張雷:我們一直想幫行業做一桿秤
北京新浪網 (2015-10-17 12:57)
新浪財經訊 10月17日消息,在2015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遠景能源CEO張雷闡釋了他對於能源未來的構想,並首次提出了遠景對能源互聯網的定義。遠景能源致力於構建未來能源生態環境的雄心越來越顯而易見。
「環境變化會不斷塑造物種,能源環境的變化也會不斷塑造企業」。張雷表示,思考能源的未來,更多的並不是做一個思想家,是做一個生物學家。他將現在的能源變革時代比喻成恐龍時代。現在世界500強的前12名中,有11家是化石能源相關的企業。這些巨無霸企業就好像恐龍。這些恐龍是不是會慢慢消亡?恐龍倒下之後,最先出現的哺乳動物應該是什麼樣?
「新投的幾億美元的天然氣電廠,可能在一年時間也就只有十天可以滿負荷發電。所以,在這麼一個氣候環境已經變化的市場中,整個市場機制已經在篩選出一些物種」。張雷對他眼中的「舊世界」的看法頗為犀利。
他認為,能源系統正在發生巨大的重構。「很多熟悉的,我們非常有信心的技術,或者想在這些技術上做的一些創新,其實根本是無本之木。或者說這樣的投資並不值得,就好像在快要沉的船上做很多安裝、裝修工作,是否有意義?」
「應該讓風電、新能源成為能源里的中流砥柱」。張雷表示,未來火電將變成替代能源,要研究的是火電能不能非常有效的響應可再生能源。因為毫無疑問,可再生能源將會是主導地位,將是龍頭,將是食物鏈的最高端。而配合可再生能源的火電可以通過市場機制獲得合理定價,也會有演算法來明確其應得的補償。
遠景能源一直將能源互聯網概念奉為圭臬。而對於眾說紛紜的能源互聯網的定義,張雷在發言中首次提出了遠景能源的觀點。他表示,能源互聯網將會是可再生能源時代的運行機制,這個機制包含系統、法則、規律、參與方。其核心是三個要素,簡單講就是兩部分,一個是人,還有一部分人工智慧。總之,就是人+人工智慧。這將會構成能源互聯網的主體。再加上智能風機、風場、太陽能光伏電站,軟體平台、操作系統,各種APP等智能硬體,這三者構成了能源互聯網的有機整體。
張雷特彆強調,個體在能源互聯網時代將變得異常重要。「談互聯網,不談個體,不談人,稱不上談互聯網」。他認為,在這樣的時代,人可以對能源系統做出的改變太大了。個體的力量,將會對能源系統產生前所未有的衝擊。
「如果每家每戶放一塊特斯拉的儲能電池,對能源系統會是什麼影響?如果每個房頂放一個太陽能電池板呢?」張雷認為,正因為如此,未來也更需要有一個平台、規則,和一套機制,來讓系統變得和諧。
遠景能源的宏偉志向,無疑也就在於此。
就在風能大會的前一天,張雷率領來自風電解決方案及軟體產品團隊、丹麥全球創新中心、休士頓全球創新中心的4位技術專家,講述他們是如何將航天、軍事、汽車、IT等領域技術引入風電領域的。這也是中國能源企業首次以TED演講形式,傳播其產品和理念。
張雷在演講中介紹了遠景能源的EcoSwing超導發電機,其定子線圈採用傳統方式,而轉子線圈採用獨特的高溫超導材料製成。這些轉子線圈安裝在真空環境中,使用壓縮氦氣控制在77K臨界轉化溫度以下,實現轉子超導狀態。這個技術預計比傳統永磁發電機效率提高至少50%,風電度電成本有望下降30%。此外,與永磁直驅相比,超導直驅方案預計將減輕塔頂重量至少30%,對海上風電可謂一箭雙鵰——在風機本體減重的同時,又極大程度上降低了平台成本。
「超導風機將是未來徹底壓垮火電的最後一根稻草。到時候風電的度電價格將會降到2毛多。」張雷表示。
此外,遠景的技術專家還介紹了,利用航空技術,設計的防風、耐腐蝕、耐臟翼型,可以大幅減少尾流效應的激光雷達(LiDAR)技術和CFD模型,以及將貓頭鷹的鋸齒狀翼型結構融合到新一代葉片設計降低雜訊的成績。
「貓頭鷹從天上飛下來的時候,老鼠是聽不到聲音的,我們發現它的翅膀是鋸齒形狀的。受此啟發,我們為風機葉片邊緣設計了鋸齒形狀,再加上羽毛的管狀結構,結果發現鋸齒尾緣可以降低低頻雜訊,羽毛管狀結構可以降低高頻的雜訊。」遠景能源休士頓全球創新中心葉片翼型專家孫毓平說。
對於遠景來說,這一切的技術變革,其實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平台。遠景能源一直強調自己的互聯網、大數據模式。
其旗下的格林威治雲平台,是全球首創的基於智能感測網,大數據,高性能計算,物聯網和雲服務的智慧風場雲平台。可以實現高精度的產業宏觀規劃、項目宏觀選址與測風方案設計、微觀選址優化、更精確的風功率與發電計劃預報,以及實施以能量可利用率為核心的資產評價體系,量化對風電場發電量有影響的因素,進行針對性維護。
遠景能源正在打造的是服務於整個行業的風電和光伏的平台。做光伏平台阿波羅的動機,同樣來自於做風電時想讓客戶對遠景的能力和優勢看得見摸得著的痛苦。
張雷認為,格林威治和阿波羅兩個平台的閉環連接,產生很大的大數據能力,讓各種信息在上面彙集,最終產生一種大數據評估,能幫助金融行業或投資商打開低成本金融的市場。
「我們一直想要幫行業做一桿秤」,這是張雷和遠景能源的目標。「將來有這樣的公司,在能源互聯網中能夠影響一個生態鏈,將是一種平台性的企業,能夠把多維的世界統一到一維的平面上,而且在一維的世界里培育生態系統,形成理性、繁榮的生態體系」。(新浪財經 劉麗麗 發自北京)
附圖:遠景能源CEO張雷
資料來源: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51017/15356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