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上週五的一句話『皮克斯的 “靈魂急轉彎”(Soul) 很適合你去看,尤其是音樂的部分...』於是上週末我就跟老爺和NA星人去了一趟電影院...
畫風還是一樣的清新自然,無論是『天外奇蹟』還是『腦筋急轉彎』 ... 我早已愛上 Pixar的敘事風格,那是一種沈澱人生後的冷靜,與直達你內心深處幽幽的自省。而且,需要一點年紀,才會有更深的體悟。
NA星人問我說『媽媽,你覺得哪一段最感動?』🤔
我說:『當 喬賈德納坐在鋼琴前,看著落入凡間的22拿的棒棒糖🍭、貝果🥯、葉子🍃...腦子裡細數這陣子和22的互動的時候....』
當時我已經踏出了電影院,眼淚還是不自主流了下來... ...
🌟A spark isn’t a soul’s purpose.
從小到大常常追求自以為是的成功,但那些真的是我們要的嗎?那些曾經的火花、夢想,真的是我們歷經人世一遭,而必須追求的嗎?
🌟The ocean? Older fish said: That’s what you are in right now.
喬賈德納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樂團演出機會後,他竟然迷惘了....自己汲汲營營追求的那一刻到來時,竟然沒有半點興奮之情。也許,一切在人生最重複、最平淡的生活,也許是空中飄下的落葉,或是在街頭巷尾平凡的氣息,才是我們最能抓住的幸福,以及最深刻的生活體悟。
🌟It’s just I’ve been waiting on this day for my entire life. I thought I’d feel different.
如果生命只剩最後一天,你最想要的是什麼? 我想到的好像不是名利或財富,而是和摯愛、家人好友等相聚的時光,單純而富有愛。❤️💛
🌟Forgetting the trauma of childbirth is one of the great gifts of the universe.
珍惜這份孟婆湯的禮物⋯ 即使受盡人間折磨,也能保有純真的心和勇氣。這不就是孩子一直擁有的超能力,而我們長大後常常嘆氣那塊消失的能力嗎?🙄
節錄了幾句我很喜歡的台詞,加上了自己在腦子裡不斷縈繞的想法...落入人間數十年餘,看著電影、思考過往的人生還是第一回。夢想、理想,功利、名利,在人生的落幕點,對你的意義又是什麼呢?這點我也在親戚的人生畢業典禮當中,想了好久...
#盡可能不爆雷
#靈魂急轉彎 #Soul
#電影小記
#俏媽艾瑪xNA星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6萬的網紅JJ Lin林俊傑,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果每個人的心中 都有最嚮往的地方 無論折磨或難受 最終都會走往同個方向 如果人生是單向 必須咬著牙瘋狂去闖 那麼又何必拒絕 每個可以享受的當下 為專輯《倖存者 • 如你》中的第一首歌,是 JJ 想發動給大家的下一步,同時也是整張EP最終的目的,就像故事的倒敘法一樣。每首歌曲所帶出的體悟皆不同,...
悟天克斯長大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孤獨 #是一種能力
#那些看似帶來不適的 #往往告訴我們關於自己的許多
「交談增進瞭解,但是孤獨培養天才。
一件作品能表達出均一性,
正是孤身藝術家手筆的表現。」
——愛德華‧吉朋
(Edward Gibbon,一七三七九四,英國史學家)
吉朋所言甚是。包括許多詩人、小說家或作曲家,多半跟吉朋一樣,在一生中有很多時間注定要獨處,許多畫家與雕塑家也往往如此。從當代盛行的各派精神分析理論流傳下來的看法,人們普遍相信,人類是社會動物,從生到死,都需要他人的陪伴和喜愛;而且親密的人際關係即使不是唯一,也是主要的幸福來源。但是,創作者的人生似乎常與這種說法背道而馳,包括如笛卡爾、牛頓、洛克、巴斯卡、斯賓諾沙、康德、萊布尼茲、叔本華、尼采、齊克果及維根斯坦等許多思想家,都不曾建立家庭或親密的私人關係。這些天才之中,有的跟男人或女人有過短暫的關係,有的則像牛頓那樣獨身以終,但他們多半沒結婚,獨自一人過上大半輩子。
偉大的天才並不常見,他們因本身的天賦而受人敬畏、遭人妒羨,他們也常被視為異數,彷彿不需要承擔一般人的歡樂與痛苦。以精神病理學的觀點,這種異於常人之處是否意味著不正常?確切來說,創作家對孤獨的偏好,是否代表他在建立親密的關係上的無能?
在看到許多人際關係一波三折的天才們,因為精神疾病、酗酒或藥物濫用而失常的例子之後,我們很容易認定:創作天賦、精神不穩,以及關係建立的低能,三者有著緊密的關聯。因此,擁有創作天賦是否為一種福分,就變得很難判斷了,因為這種一體兩面的資質雖然可能為天才帶來名利,卻也不見容於凡人的幸福之路。
世人往往認定,只要是天才,精神狀況一定不太穩定,尤其自佛洛伊德以降,這種看法更加普遍。不過這不是絕對,並非所有創作家的心理都不正常,也不是所有孤獨的人都不幸福。吉朋在初戀失敗後過著一種人人稱羨的恬靜生活,他自言:
「當我靜思人類終有一死的共同命運,我必須承認自己抽中了人生大獎……我有愉悅的性情、溫和的感性,而且天生喜靜獨處,不好活動,某些不良嗜好和習慣可能也被價值觀和時間給糾正了。好學是一種可以化享樂為活力的熱情,讓我每天每個時刻隨時都有獨立且理性的樂趣,我不覺得我的心智有任何衰退。依據瑞士的標準,我是個富有的人,我的確富有,因為我的收入高於花費,而我的花費又都恰能如我所願。吾友謝菲德爵士一直熱心相助,使我能卸除最違反我的志趣和脾性的牽累。我還要接著說嗎?自從我的初願未償,我就不曾認真考慮過婚姻關係。」
利頓‧史垂奇(Lytton Strachey)在一篇短文中這樣描述吉朋:「一想到吉朋,心裡馬上湧現幸福這個詞,而且是最廣義的幸福——既有好運道,又能夠享樂。」
有人或許會說吉朋遵從父命放棄對柯寇德(Suzanne Curchod)的情愛之後,就已經斷絕了幸福之源,甚至變得心理失常。然而,吉朋一生或許少有性愛,但其他的關係卻相當可觀。卷帙浩繁的《羅馬帝國淪亡史》需要他長時間孤獨地研究和寫作,但在與人為伍時,他也同樣快樂。他在倫敦有活躍的社交生活,他曾是「文學會」的一員,也曾加入「同僚會」、「白人會」及「布魯克斯會」,而且所到之處言談充滿了魅力。此外,吉朋對撫育他長大的姨媽波頓夫人有著深刻的感情,對終生至友謝菲德也有純粹的友誼。
他偶爾會在信中悲嘆自己的孤獨,也戲言要收養一位表妹,不過他對婚姻的期待只是稍縱即逝的空想:「當我設想這種結合可能帶來的後果,我就從夢中驚醒了!我高興自己得以苟免,還大呼謝天謝地,讓我保有原來的自由。」
身在現代的我們,常常斷言要先有親密的感情,特別是性的滿足,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這種說法沒有為吉朋這樣的人留一點餘地。很明顯,吉朋雖擁有許多友情,但他的自尊與樂趣卻主要來自於他的工作,這點在他自傳結尾說得明白:
人到老年會以希望作為慰藉,父母對延續他們生命的孩子表達慈愛,高唱天國頌歌的人熱衷宗教信仰,而作家也有一份虛榮心,希望自己的名字和著作永垂不朽。
吉朋是古典派藝術家,他用諷刺且客觀的筆鋒表現了人類的愚蠢和虛榮。他在著作中表露的同情心確實很有限,性通常是作為消遣的主題,對宗教也斥為迷信。不過,致力於繁雜的歷史整理工作,他必須採取這種姿態。要在紊亂紛雜、有如長河的人類歷史中尋找秩序,他得建立超然的觀點。吉朋沒有、也不能把他的個人情感表現在他的歷史觀中,但是他對待朋友的溫情及朋友對他的喜愛,都顯示了這個人本身有一顆多情的心。
以過去的標準而言,吉朋可說格外地正常。然而,依照佛洛伊德的看法,異性間的性滿足,才是精神健康的必要條件。於是,自從佛氏提出這個觀念以來,大家開始懷疑吉朋並非一般認定的幸福或成功者。
我認為,並非只有天才能在不涉及人際關係的領域裡找到自我的價值。只要是興趣,無論寫歷史、養信鴿、做證券或股票買賣、設計工具、彈鋼琴或從事園藝,都可以使人幸福快樂,而且興趣的重要性遠大於精神分析師的想像。
偉大的創作家最能支持上述論點,他們有作品為證。至於沒沒無聞的平凡人或許無法留下對興趣著墨的痕跡,但這些興趣可能是他們窮其一生投注熱情之所在。有錢人也許會有大量的收藏品,熱衷園藝者可能能留下創意的證據,這類證據就算無法像一本書或一幅畫那麼持久,但好歹能維持個幾年,當然如果是對風車或板球運動有狂熱,可能就無法留下任何東西了。
不過,在我們認識的人當中,一定有些人因為興趣使然,無論他們的人際關係是否圓滿,也擁有意義非凡的人生。我們過於高估人際關係的重要性,總以為圓滿的親密關係理應使人幸福,否則一定是關係出了差錯。事實上,這種想法太偏頗了,人際關係實在禁不起我們這般倚重。
人生要產生價值,愛情和友誼固然是重要來源,但絕非唯一的來源。而且,人會隨著歲月改變和成長,到了老年,人跟人的關係會變得不那麼重要。這或許是大自然善意的安排,使人在不得不跟至親死別時,不致那麼痛苦。無論如何,人際關係總有「不確定」的因素,它不該被理想化,也不能被視為達到個人滿足的唯一途徑。
婚姻大概是人際之間最親密的一種結合,但在西方世界,導致婚姻破裂的原因,也許就是人際關係被過於理想化。如果我們不把婚姻視為幸福的主要來源,以淚水收場的婚姻就會比較少。
我認為人類在大自然的造化下,既能與人產生關係,也能觸及與人無涉的領域。這項特點對於人類的適應性來說不但寶貴,也很重要。我們跟動物一樣都有繁殖的生理需求,都希望基因延續不絕,但在主要繁殖期過後,剩下的大段人生,還是有它的意義。對一般人而言,就是在這種個時期,與人無涉的領域才顯得更重要,雖然這些領域的興趣很可能早就萌芽了。
在後續的章節中,我們會看到偉大創作家由於環境乖違,很難跟人產生親密感,他們遠離人群,致力於發展才華。不過這是為了突顯重點,並非非此即彼的二分法。也就是說,這些人並非像某些精神分析師所以為的,因為缺乏人際關係,只好努力創作。我也會說明,除了配偶和家庭,沒有建立長期興趣的人會顯得知性有限,相對地,既無配偶又沒有孩子的人,就可能感性有限。
許多興趣及真正有創意的工作都可以在不牽涉到「關係」的情況下進行。我認為,一個人獨自進行的工作,以及與他人的互動,兩者同樣重要。在人的一生中,始終受到兩種對立的力量驅策:一種力量使你傾慕友誼、愛情及親密的關係,另一種力量則驅使你獨立、遠離人群,變得自主。如果只從精神分析的「對象關係」論出發,那麼孤立的人都不健全。因為這個理論告訴我們,必須與人建立關係,人是靠連結的功能才能體現價值。換句話說,每個人都是因為他人而存在。
然而,在那些為人類經驗做出豐富貢獻的人之中,有些人所貢獻的,跟人類福祉可說一點關係也沒有。例如前述思想家都活得很自我或遺世獨立,甚至「自戀」,他們專注於內心的活動,很少關心別人的幸福。一個創作者會不斷透過創作發現自我,重塑自我,找尋宇宙的意義。他們認為這是一種重要的整合過程,就算如冥想或禱告等活動幾乎跟他人扯不上關係,但絕對具備獨特的價值。對這些人而言,獲得某種新的領悟或發現,才是最有意義的時刻。而這種時刻出現時,他們多半是獨自一個人。
天才畢竟非常稀有,不過只要身為一名創作者,就具備跟你我平凡人相同的需求和願望。他們在作品裡留下了思想和情感記錄,所以是以醒目的方式成為人類奮鬥的榜樣。至於我們普通人,雖然歷經了同樣的奮鬥,卻不受到注意。因此,創作家對孤獨的需求以及對內在整合過程的專注,或許可以透露出那些缺乏天賦的平凡人需要些什麼。只可惜,這方面的研究,到目前為止往往被忽略。
--
本文出自《孤獨,是一種能力:面對真實自我、探索孤獨心理的當代經典》(Solitude: A Return to the Self)一書之作者序言。
作者安東尼.史脫爾是英國當代最富盛名的精神醫學權威及知名心理學家。畢業於劍橋大學和西敏醫學院,專攻精神醫學,成為英國首批在分析心理學會受訓學習榮格心理學的成員、皇家醫師學會、皇家精神科醫師學會及皇家文學學會的資深會員,同時是牛津郡衛生局名譽精神科顧問醫師,以及牛津洛林學院榮譽院士。擅長分析負面情緒,以開創性理念治療精神疾患,對當代醫界有相當的影響力。他雖師從佛洛伊德和榮格,卻勇於挑戰傳統觀念,發表了從性欲錯亂症到侵略性,從孤獨的需求到創造性衝動等重要的論述。
本書由 漫遊者文化 AzothBooks 出版
閱讀更多:https://tinyurl.com/yyual2kk
悟天克斯長大 在 小銘-hcm 謝寶大家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還記得我小時候第一套的漫畫就是七龍珠,
當時單行本一邊追著悟空的成長,
鍛鍊之後越來越強的戰鬥也是令人熱血沸騰~
沒想到長大之後還可以帶著小孩來玩七龍珠的機台.
這個遊戲機台的設計我覺得還滿有趣的,
卡片放到檯子上之後會立體呈現在螢幕前面相當帥氣,
每個玩家可以派出五位成員,
不同成員之間還有很多互動可以發揮,
最經典的特南克斯和悟天合體術也在其中,
另外龜仙人發出龜派氣功的動畫也是充滿回憶!
戰鬥時掌握節奏在最佳時機攻擊,
然後還需要算好氣力選擇進攻或是回復,
其實也是相當有策略性的.
同時絢麗的動畫特效立刻讓小孩著迷,
剛體驗就目不轉睛看著戰鬥畫面的!
大家可以看看上傳的戰鬥影片.
現在七龍珠英雄在地下街或是各大百貨都玩得到囉!
大家趕快去體驗吧!
SEGA Taiwan 卡片遊戲
#七龍珠英雄
#七龍珠
#SEGATaiwan卡片遊戲
#遊戲試玩
悟天克斯長大 在 JJ Lin林俊傑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如果每個人的心中 都有最嚮往的地方
無論折磨或難受 最終都會走往同個方向
如果人生是單向 必須咬著牙瘋狂去闖
那麼又何必拒絕 每個可以享受的當下
為專輯《倖存者 • 如你》中的第一首歌,是 JJ 想發動給大家的下一步,同時也是整張EP最終的目的,就像故事的倒敘法一樣。每首歌曲所帶出的體悟皆不同,但無論追求心中那份最渴望的過程中,經歷了多少失敗與痛苦,都不要看輕每個渺小的種子,要用力去追、享受當下。宛如站在遊艇的甲板上,望著一望無際的海洋,帶著重新啟航的衝勁、充滿希望的未來,音樂的每一個鼓點都成為重新拉緊的發條,重新整隊、面對明亮的開始。
皮克斯年度原創力作《Soul》由三度奧斯卡金獎獲得者、皮克斯首席創意官彼得.道格特(Pete Docter)執導,通過一場行跨心靈與現實世界的暖心冒險,探究生命的意義。中文主題曲《最嚮往的地方》由林俊傑作曲、製作、演唱,歌曲同樣詮釋出了人生、夢想、希望等主題,充滿深度與溫暖:希望透過這首歌的旋律和歌詞,傳達一種關於夢想和生命的動力,願我們都能一直向我們最嚮往的地方不斷航行。”
JJ 通過與自己內心的對話,創造出大氣滂薄的弦律,與電影中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相得益彰,彷彿帶領觀眾一起翱翔在唯美飄渺的“生之來處”。JJ 透過富有磁性的嗓音,更是唱出電影主角追逐音樂夢想路上的跌宕起伏,與他始終不變的堅定與執著,扣人心弦,彷彿“黑夜畫出的一道光”,鼓勵每一位追夢人思考關於人生的答案,抵達“最嚮往的地方”。
#林俊傑最嚮往的地方
#Pixar #Soul
#最嚮往的地方
#JJEmbark
#JJDrifterLikeYouDo
_
最嚮往的地方 詞:楊彤 曲:林俊傑
海上號角音符在空中飄盪
你也聽見了嗎?
順著洋流漂向未知的方向
你和我都一樣
穿越人海和時間的浪
是誰的臉孔擱在心上
帶不走的就讓他留下
轉身前往下一個遠方
每一顆心都有最嚮往的地方
要堅持就會聽見奇蹟的聲響
當未來在那黑夜劃出一道光
渴望 信仰
Oh woo yeah~
潮起潮落再瘋狂咬著牙去闖
看浪花積累多少歲月的收藏
去擁抱眼前看似渺小的希望
不讓 不放
感受當下
卸下一身負重不前的行囊
別再回頭張望
往前走下一刻藏什麼寶藏
最終會有解答
穿越人海和時間的浪
是誰的臉孔擱在心上
帶不走的就讓他留下
轉身前往新的航向
每一顆心都有最嚮往的地方
要堅持就會聽見奇蹟的聲響
當未來在那黑夜劃出一道光
渴望 信仰
Oh woo yeah~
潮起潮落再瘋狂咬著牙去闖
看浪花積累多少歲月的收藏
去擁抱眼前看似渺小的希望
不讓 不放
感受當下
迎著狂風和孤單並肩流浪
就算前方看似無盡的迷惘
再渺小的希望
會乘著夢長大
每一顆心都有最嚮往的地方
沒有後悔抓著夢讓它去領航
當未來在那黑夜劃出一道光
渴望 信仰
Oh woo yeah~
每一顆心都有最嚮往的地方
要堅持就會聽見奇蹟的聲響
當未來在那黑夜劃出一道光
渴望 信仰
Oh woo yeah~
潮起潮落再瘋狂咬著牙去闖
看浪花積累多少歲月的收藏
去擁抱眼前看似渺小的希望
不讓 不放
那是力量
_
詞 Lyrics:楊彤 Amber
曲 Composer:林俊傑 JJ LIN
製作人 PRODUCER:林俊傑 JJ LIN
配唱製作 VOCAL PRODUCTION:林俊傑 JJ LIN
製作協力 PRODUCTION ASSISTANCE:黃冠龍 ALEX.D / 周信廷 SHiN CHOU / 蔡沛蓁
編曲 & 鍵盤 MUSIC ARRANGEMENT & KEYBOARDS:Troy Laureta
弦樂 STRINGS:李琪弦樂團
吉他 GUITAR:黃冠龍 ALEX.D
低音吉他 BASS GUITAR:甯子達 Michael Ning
鼓 DRUMS:Brendan Buckley
和聲編寫 BACKGROUND VOCAL ARRANGEMENT:林俊傑 JJ LIN
和聲 BACKGROUND VOCALS:林俊傑 JJ LIN
製作部 - 周信廷
經紀部 - 陳明君
科技部 - 鄭宇翔
林距離 - 姚辰雨
Miracle Coffee - 謝沛瑜
SMG - 陳東緯
好撐唱作人 - Vera Chai / Dena / 魏妙如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S:JFJ SANCTUARY (Taipei) / Smile 錄音棚(Beijing)/ East West Studios(Los Angeles)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S:周信廷 SHiN CHOU / 李杰汇 / Wil Anspach / 黃冠龍 ALEX.D
鼓組音頻編輯 ADDITIONAL DRUMS ENGINEERING:Brendan Buckley
混音室 MIXING STUDIO:mixHaus Studios (Los Angeles)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Richard Furch
混音助理 ASSISTANT MIXING ENGINEER:Domenic Tenaglia
■ 更多林俊傑相關資訊:
林俊傑官方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JJLin
林俊傑官方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jjlin
林俊傑新浪微博:http://www.weibo.com/jjlin
林俊傑Twitter:https://twitter.com/JJ_Lin
JFJ Productions官方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jforj
JFJ Productions 官方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jfj_production
JFJ Productions新浪微博:https://www.weibo.com/jfjproductions
華納音樂官方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WarnerMusicTaiwan
華納音樂官方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warnermusic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I4P3Z8yiU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