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台灣學生共同研發以RFID檢測食安,讓貼紙變身頻譜儀
2019/03/06
原文刊登於MIT News,由該研究的共同作者徐子旻翻譯投稿,徐子旻目前就讀 MIT 麻省理工電機工程博士班,主要從事科學研究,次要的興趣廣泛但是一點深度都沒有,包括戲劇、音樂、咖啡、調酒、滑板。
隔空不能取藥,但可以檢測食物化學成分!
麻省理工學院(MIT)Media Lab的台灣學生徐子旻與其就讀博士班的實驗室研究團隊開發的無線感測系統,利用量測無線射頻辨識(RFID)貼紙的反射訊號來判定食物的化學成分以及是否包含有害物質。
成本低廉的 RFID 貼紙早已受到業界大量採用,用來管理物流的利器。就連我們錢包中的悠遊卡應用的也是這種技術,才能不需要接觸刷卡,嗶一下就能夠進出站。eTag 更是使用了高頻率的信號,使得貼在車窗上的貼紙距離門閘數公尺的遠距離還能偵測成功。
如今,RFID 這個傳統的技術在研究人員手上,更多了判斷容器內容物的新功能!這套系統在辨別普通奶粉與三聚氰胺能達到 96% 準確率,分辨酒精 (乙醇) 及假酒 (甲醇) 更有 97% 準確度。此研究成果已在 2018 年發表在無線網路領域研討會,正在申請美國專利。
食安一直是台灣人非常擔心的事情,危機層出不窮,往往民眾也無法掌握吃下肚的到底是什麼。也不只有台灣,還記得 2008 年中國的毒奶粉事件嗎?不肖商人在嬰幼兒奶粉中添加塑膠原料三聚氰胺 (Melamine) ,造成五萬個嬰幼兒中毒。去年 (2018) 四月在印尼一樁酒精污染事件也使得近百位民眾喝下了以後身亡。而甲醇因其在工業廣泛使用,價格低廉,也變成假酒常用的添加物之一,飲用者失明也是常有的事。
徐子旻及與研究團隊所研發的系統 (如上示意圖) 名為 RFIQ,其原理是利用一個外部信號發射機,發射無線射頻訊號到貼在容器外的 RFID 貼紙上,RFID 貼紙上面有晶片以及天線,可以被動的反射信號。貼紙反射信號同時會與容器中物質有電磁交互作用,而透過比對收集反射回來的訊號便可以知道容器內有什麼物質。
與一般化學方式檢定食物內容不同,此方法不需要接觸物體本身,甚至不需要打開容器就可以偵測,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容器上貼一張 RFID 貼紙。
這種貼紙優點是成本極低,一張只要台幣一元左右。貼紙上面的晶片跟天線在收到掃描信號的時候會啟動並反射獨特的序列,使得工廠能在貨物上面貼上 RFID 來追蹤每批貨物的流向。貼紙上面沒有任何電源,只是被動反射的這個特質,也使得其容易被環境影響。但正好就是這個跟環境「弱耦合」的特性,使得接收機收到的信號能夠告訴我們信號經過了什麼物體。
原本共振頻率 950 MHz 的貼紙,貼在了裝滿水容器上,因為水吸收了部分此波長的能量,馬上改變對 720 MHz 的頻率最有響應。隨著水裡面慢慢加入雜質,反射訊號的強度、相位都會慢慢變化到另一個頻譜。透過量測大量不同物質、不同濃度的頻譜,研究人員建立了機器學習的模型來判斷未知的溶液到底是什麼?這等於把一張張小小的、便宜的 RFID 貼紙變成了一個個頻譜儀。
雖然只是初期的研究,但這項研究成果隱含的意義可能很重大:我們可以用非化學性的方式來偵測污染的物體。未來家家戶戶在物聯網時代,可能都會有智慧冰箱能夠管理冰箱裡各種不同的品項,當食物含有有害成分,抑或是開始變質的時候,都可以提前知道,至少不用等到臭酸腐敗了,再用鼻子聞看看來折磨自己。
附圖:系統示意圖:左為無線訊號源,右為貼著 RFID 貼紙的容器。利用反射回來的訊號跟物體交互作用以後的改變,判斷容器內容物與成分。
資料來源:https://www.inside.com.tw/…/15744-food-safety-rfid-detection
「悠遊卡晶片原理」的推薦目錄:
- 關於悠遊卡晶片原理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悠遊卡晶片原理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悠遊卡晶片原理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悠遊卡晶片原理 在 Re: [討論]有人知道悠遊卡原理嗎?? - 看板Electronics 的評價
- 關於悠遊卡晶片原理 在 雜智社_為什麼可以瞬間扣款?悠遊卡的原理 - 閒聊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悠遊卡晶片原理 在 悠遊卡EasyCard - 現在開始預購#白馬馬力夯3D造型悠遊卡!... 的評價
- 關於悠遊卡晶片原理 在 想請益悠遊卡的感應線圈燈的接法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悠遊卡晶片原理 在 [討論] NFC-SIM 感應位置是SIM卡還是手機NFC晶片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悠遊卡晶片原理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麻省理工台灣學生共同研發以RFID檢測食安,讓貼紙變身頻譜儀
2019/03/06
原文刊登於MIT News,由該研究的共同作者徐子旻翻譯投稿,徐子旻目前就讀 MIT 麻省理工電機工程博士班,主要從事科學研究,次要的興趣廣泛但是一點深度都沒有,包括戲劇、音樂、咖啡、調酒、滑板。
隔空不能取藥,但可以檢測食物化學成分!
麻省理工學院(MIT)Media Lab的台灣學生徐子旻與其就讀博士班的實驗室研究團隊開發的無線感測系統,利用量測無線射頻辨識(RFID)貼紙的反射訊號來判定食物的化學成分以及是否包含有害物質。
成本低廉的 RFID 貼紙早已受到業界大量採用,用來管理物流的利器。就連我們錢包中的悠遊卡應用的也是這種技術,才能不需要接觸刷卡,嗶一下就能夠進出站。eTag 更是使用了高頻率的信號,使得貼在車窗上的貼紙距離門閘數公尺的遠距離還能偵測成功。
如今,RFID 這個傳統的技術在研究人員手上,更多了判斷容器內容物的新功能!這套系統在辨別普通奶粉與三聚氰胺能達到 96% 準確率,分辨酒精 (乙醇) 及假酒 (甲醇) 更有 97% 準確度。此研究成果已在 2018 年發表在無線網路領域研討會,正在申請美國專利。
食安一直是台灣人非常擔心的事情,危機層出不窮,往往民眾也無法掌握吃下肚的到底是什麼。也不只有台灣,還記得 2008 年中國的毒奶粉事件嗎?不肖商人在嬰幼兒奶粉中添加塑膠原料三聚氰胺 (Melamine) ,造成五萬個嬰幼兒中毒。去年 (2018) 四月在印尼一樁酒精污染事件也使得近百位民眾喝下了以後身亡。而甲醇因其在工業廣泛使用,價格低廉,也變成假酒常用的添加物之一,飲用者失明也是常有的事。
徐子旻及與研究團隊所研發的系統 (如上示意圖) 名為 RFIQ,其原理是利用一個外部信號發射機,發射無線射頻訊號到貼在容器外的 RFID 貼紙上,RFID 貼紙上面有晶片以及天線,可以被動的反射信號。貼紙反射信號同時會與容器中物質有電磁交互作用,而透過比對收集反射回來的訊號便可以知道容器內有什麼物質。
與一般化學方式檢定食物內容不同,此方法不需要接觸物體本身,甚至不需要打開容器就可以偵測,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容器上貼一張 RFID 貼紙。
這種貼紙優點是成本極低,一張只要台幣一元左右。貼紙上面的晶片跟天線在收到掃描信號的時候會啟動並反射獨特的序列,使得工廠能在貨物上面貼上 RFID 來追蹤每批貨物的流向。貼紙上面沒有任何電源,只是被動反射的這個特質,也使得其容易被環境影響。但正好就是這個跟環境「弱耦合」的特性,使得接收機收到的信號能夠告訴我們信號經過了什麼物體。
原本共振頻率 950 MHz 的貼紙,貼在了裝滿水容器上,因為水吸收了部分此波長的能量,馬上改變對 720 MHz 的頻率最有響應。隨著水裡面慢慢加入雜質,反射訊號的強度、相位都會慢慢變化到另一個頻譜。透過量測大量不同物質、不同濃度的頻譜,研究人員建立了機器學習的模型來判斷未知的溶液到底是什麼?這等於把一張張小小的、便宜的 RFID 貼紙變成了一個個頻譜儀。
雖然只是初期的研究,但這項研究成果隱含的意義可能很重大:我們可以用非化學性的方式來偵測污染的物體。未來家家戶戶在物聯網時代,可能都會有智慧冰箱能夠管理冰箱裡各種不同的品項,當食物含有有害成分,抑或是開始變質的時候,都可以提前知道,至少不用等到臭酸腐敗了,再用鼻子聞看看來折磨自己。
附圖:系統示意圖:左為無線訊號源,右為貼著 RFID 貼紙的容器。利用反射回來的訊號跟物體交互作用以後的改變,判斷容器內容物與成分。
資料來源:https://www.inside.com.tw/…/15744-food-safety-rfid-detection
悠遊卡晶片原理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會隨音樂變色的螢光棒也太厲害了!
「你不提前跑,也只能想想。」
上週看到台灣女子天團S.H.E的演唱會片花,發現歌迷手中的螢光扇子竟隨著台上歌手的歌曲整齊劃一地變化顏色,引發小編的好奇(整個放錯重點XD),調查之下,原來這場演唱會的視覺技術統籌是由 必應創造 B'in Live 負責。必應創造或許你不是很熟悉,但提到他隸屬於五月天的「相信音樂」你就一定會知道了。
必應創造最早從五月天「離開地球表面」演唱會的製作部門一路做起,也從製作部門的3人團隊一路擴編到可以獨立接案的16人子公司。參與製作的場次從一年40場成為110場,平均起來可以說一週就有2場必應創造參與的演唱會要演出。是台灣創新產業中的佼佼者。
而這個互動式螢光棒的創意最早出現於2012年五月天的「諾亞方舟」演唱會上,據說這個創意從兩年前就開始構思,運用RFID技術來,由後台統一控制配合歌曲來變化觀眾手中螢光棒的顏色。RFID技術聽起來很陌生,但其實已經充斥在你我的生活中,像是悠遊卡、商店的防盜晶片等等。螢光棒是利用感應迴路裡產生的電流來控制LED的顏色變化。
必應創造的總監周佑洋說,「你不提前跑,很酷的想法,也只能想想。」我想文創設計界的大家也要加油了!
(RFID詳細原理可以參考這篇文章http://tw.tech.yahoo.com/news/rfid%E6%8A%80%E8%A1%93%E6%89%93%E9%80%A0%E4%BA%94%E6%9C%88%E5%A4%A9%E4%BA%92%E5%8B%95%E8%9E%A2%E5%85%89%E6%A3%92-045500725.html)
悠遊卡晶片原理 在 雜智社_為什麼可以瞬間扣款?悠遊卡的原理 - 閒聊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1️⃣、悠遊卡的運作原理其實去掉外部的塑膠後悠遊卡內部是由一張小小的IC微晶片跟好幾圈感應天線(線圈)組成其運作的原理就是使用RFID技術喔! ... <看更多>
悠遊卡晶片原理 在 悠遊卡EasyCard - 現在開始預購#白馬馬力夯3D造型悠遊卡!...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購買一款發聲造型卡,很多人留言:能夠換電池嗎、沒有電怎麼發聲等問題,今天上網查到原來悠遊卡晶片能夠不必電池就能儲值刷卡,靠的是一種RFID無線射頻辨識技術,簡單 ... ... <看更多>
悠遊卡晶片原理 在 Re: [討論]有人知道悠遊卡原理嗎?? - 看板Electronics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flyshok (巴特的弟弟)》之銘言:
: 有人知道悠遊卡原理嗎??
: 應該是電磁玻
: 可是要怎嚜儲值?
: 可是不小心折到就不能用??
台北的悠遊卡屬於一般所謂的 contactless smart card
如果你願意犧牲一張悠遊卡, 剪開來看看內部
可以看到一片金屬環, 邊邊連接到一塊晶片
金屬環說穿了就是天線, 感應讀卡機的電磁波產生電流
經過整流之後就成為晶片的電源供應
晶片內部通常會包含微處理器和記憶模組
由於平常悠遊卡是沒有電源供應的
計憶體一定是非揮發式, 例如 EEPROM
比較複雜的晶片還會包含 RAM, 亂數產生器, 和編碼/解碼器
"儲值"這個動作, 首先由讀卡機將"儲值"信號送出
悠遊卡將收到的信號濾波, 放大, 轉換成數位信號
載入 RAM, 再經過解碼, 處理器運算之後將 EEPROM 中"餘額"的資料更新
悠遊卡折到的話, 當作天線的金屬環會變形
電感效率會變差, 甚至無法感應
如果折到晶片那更不用說了, 直接報廢 :P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8.237.230.13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