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gram ended up fuelling a problem not just about truth in advertising, but about truth in life.”
“Instagram 到頭來不但是加劇了廣告不真實的問題,更是造成了生活的不真實的呈現”
又是一本追劇感的書。Instagram 的故事,雖然不若之前Theranos “一滴血”女王和鯨豚億萬的馬來西亞弟弟白領犯罪那麼爭議,或是 Uber 的創辦人故事那樣充滿明顯不道德的人格,但因著它影響的人數更多,而且更是深入心理和社會層面的。
就像許多矽谷的創業故事,創辦人一個好的想法,加上清楚定位,初期夥伴的支持,以及一些好運,讓Instagram 很短的時間內就爆紅,並且以10億美金的價格被臉書收購。這個過程雖然辛苦,但確是美好的團隊合作回憶,
這樣聽起來像是故事的美好結局?其實只有整本書的1/3不到。當媒體述說著 “價值10億美金但只有13個員工的公司”, 大部分員工驚訝之餘,其實沒有得到想像中的好處 (就是直接變成新的母公司的員工,沒有分紅),而幾位創辦人雖然保有自主和執行長的投想,在新公司一意追求成長的文化中,處處感受到敵意。在幾年的張力當中,一方面的確因為母公司強大的資源而茁壯,卻也被迫妥協原本“注重社群,注重美感與使用者體驗”,必須拿出成長的數據。
書名 “No Filters" 是 IG 常用的hashtag,意指不加濾鏡的原圖。作者試著描繪拿掉濾鏡的 Instagram, 看到整個故事當中活生生的人物和他們的人性。裡面有第一篇IG文章的故事,有第一個濾鏡 “X-Pro II" 的產生,有 Instagram Stories 如何在創辦人反對中產生,以及原本主打藝術家和小人物的社群怎麼變成名人和品牌競相出頭的平台。
“Filters"(濾鏡)真的是讓人人都成為攝影家,還是讓人刻意打造數位世界中的自我形象?
"Influencer" (網紅)真的是帶來影響力,還是只是帶貨能力?
“Hashtag" 產生的是真正的社會改變,還是讓人自我感覺良好的便宜良心?
書的最後1/3著墨在被併購進去之後的各種矛盾,處處透露著母公司的眼紅和控制。所以這部分就只寫在部落格中,不放在媽媽公司的平台上了 😉
"Facebook was like a big sister that wants you to dress for the party but does not want you to be prettier than she is" -- Former Instagram executive
(“臉書像是那個要求妳一起盛裝參加派對,但又不希望妳打扮的比她美的姐姐” -- 不具名的前 IG 主管)
完整文章,相關書籍,以及圖片,都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no-filters-摘下濾鏡的-instagram/
*****相關閱讀*****
“Bad Blood” (惡血):矽谷的一滴血詐騙女王
https://dushuyizhi.net/bad-blood-惡血/
“Disrupted" (獨角獸與牠的產地 ):戲謔描述美國新創文化的黑暗面
https://dushuyizhi.net/the-satire-of-startups-獨角獸與祂的產地/
“The History of the Future" : Oculus VR 夢的故事 (其實後半段都在寫被併入臉書後的劇情)
https://dushuyizhi.net/the-history-of-the-future-vr-公司-oculus-的故事/
“Superpumped" Uber 創辦人比戲劇還誇張的故事
https://dushuyizhi.net/super-pumped-uber創辦人的熱血野心/
#Instagram #Nofilter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小屁的奇幻旅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負重限制- 死掛終於不用再看到人物負重滿逛街啦! (負重強化、娃娃效果結束仍有機會負重) 一鍵賣裝- 精餅惡血無所遁形! 一鍵補給- 吃王打架能更快速的支援! 其他還有像技能順序快捷槽、箭矢用完自動換裝也是不錯的功能 在此就抓三項比較實用的更新! 喜歡我的影片記得訂閱我的頻道喔!...
惡血 女王 在 小屁的奇幻旅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負重限制- 死掛終於不用再看到人物負重滿逛街啦!
(負重強化、娃娃效果結束仍有機會負重)
一鍵賣裝- 精餅惡血無所遁形!
一鍵補給- 吃王打架能更快速的支援!
其他還有像技能順序快捷槽、箭矢用完自動換裝也是不錯的功能
在此就抓三項比較實用的更新!
喜歡我的影片記得訂閱我的頻道喔!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IFHALAgrw/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3DXAUc6eS9UOFo3YpkSqUqn5FEQ)
惡血 女王 在 惡血 的推薦與評價
【M觀點商學院】#62 矽谷史上最大獨角獸騙局「惡血」,是怎麼騙到一票老江湖的?| M觀點 ... 比電影還精彩的惡血女王事件、從高嘉瑜事件讀家暴法的誕生. ... <看更多>
惡血 女王 在 惡血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惡血at Facebook. ... 創業失敗而被揭發詐騙的故事,一個是影集《創造安娜》,另一個是書本《惡血:矽谷獨角獸的醫療騙局! ... 中)篇──矽谷新創惡血女王】. ... <看更多>
惡血 女王 在 [心得]《惡血》矽谷最大醫療騙局給我的4個感悟-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Medium好讀版:https://tinyurl.com/y7zp828t
==================================
你並不是真的想知道,你只是想要被騙
==================================
這本書甫一上市隨即抓住我的注意力。因為我也曾是那引頸企盼的一份子。當初
Theranos 執行長 Elizabeth Holmes 可說是矽谷萬眾矚目的風雲人物,其公司號稱「一
滴血驗百病」的醫療技術,給予眾多病人們無窮希望,也讓許多投資人簇擁而至。
然而,本書作者 John Carreyrou(華爾街日報的資深記者),抽絲剝繭並以紮實的深度
報導,瓦解了這場巨大的醫療和投資騙局,2018年9月 Theranos正式宣告倒閉。本書的內
容無庸置疑地精彩萬分,以下僅引用一段文字大力推薦,對於內容我則不再贅述。
|一個精彩、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關於美國企業權力最高層令人震驚的詐欺、監控、法
|律恫嚇……Theranos 可能是繼安隆之後最大的企業詐欺案件,同時是很多有權有勢的人
|如何被一個明目張膽的騙子愚弄的故事。
|── Yashar Ali, New York Magazine
-----------------------------------
1.原來,我也想被騙
騙局被踢爆之前,我也是一個在場外看戲的觀眾,對於這個醫療革命抱有些許的期望,也
驚豔於這位風靡矽谷的「女性科技創業家」。第一次認識這號人物是聽這場2014年的 TED
(https://tinyurl.com/ycm2bgdl,官方影片已經被TED移除)。
從她的言談中不難發現,雖然對於醫療數據和研究立論著墨很少,但她非常善於使用感性
的情緒渲染來勾勒出偉大的願景。現在回想起自己關注這家公司的心路歷程,從期待、佩
服、樂觀其成、到神話破滅,讓我想到電影【頂尖對決】的經典名句:
|Now you're looking for the secret. But you won't find it because of
|course, you're not really looking. You don't really want to work it out.
|You want to be fooled.
|你正在探索這個秘密。但你當然看不出其中奧妙,因為你沒有認真在看。你並不是真
|的想知道,你只是想要被騙。
在某次聚餐跟朋友聊到這家公司時,有位生醫背景的朋友說道,僅用指尖一滴血液要測百
病有很大的問題,他也不認為這家公司擁有傲視群雄的外星科技。他的說法跟書中很相近
:「不同於手臂抽出的靜脈血液,指尖微血管血液會受到人體組織和細胞的體液所污染,
造成量測失準」
我當時真的不以為意,原來,我也想被騙。心被觸動了,但理智睡著了。
-----------------------------------
2.性別歧視或性別優勢
矽谷創投界是否對女性存在著歧視?我認為是的。從這份針對美國創投企業的研究數據指
出,男性 CEO 比起女性 CEO,具有明顯的募資優勢:
‧更容易得到天使投資或創業投資 (14.4% vs. 3.6%)
‧更容易從身邊親友籌措資金 (9.2% vs. 1.8%)
‧更容易從商場舊識籌措資金 (13.5% vs. 5.4%)
依作者的觀察,Elizabeth 聲名鵲起並不全然是自己造就,公眾期盼男性主宰的科技圈出
現女性創業家也是助力之一,甚至作者就職的華爾街日報就是第一個公開推捧 Theranos
的主流媒體。
與其報導眾所皆知的創投性別歧視事實,轉而塑造反差大的成功女性創業家形象,反而更
能抓住大眾的目光。我認為在這場騙局中,性別優勢絕對是媒體追捧的推手之一。
但我不認為性別在這場投資賭注中佔有決定性重量。若把角色替換成男性,投資者在面對
這位被譽為下一個賈伯斯的「超凡」人物,所有主流媒體也極盡讚美之能事,本能地會產
生一種「賭一把」的衝動而趨之若鶩地注資。
-----------------------------------
3.害怕錯過報酬的投資心態
接著談到投資的心態,書中 Walgreens 藥局和 Safeway 超市跟 Theranos 的合作歷程,
雖然長年看不到功能堪用的產品和可信的研究結果,為何仍堅持投入大把資金。作者提到
|這種短視世界觀是局外人很難了解的,Theranos很巧妙地利用這種不安全感,造成沃
|爾格林深陷於嚴重的錯失恐懼症 (fear of missing out)XX 害怕錯過的恐懼。
用另外兩個產業的例子回顧可以再看得更清楚:市場對虛擬貨幣和人工智慧的追逐:
‧比特幣在2017年底虛擬幣漲勢,從最高點19000元跌到今日僅3600元。
‧nVIDIA 在2018年人工智慧前景大好,從最高點280元跌到今日僅140元。
我的解讀是,這些產業或許依然美好。只是投資人在市場當下樂觀的氛圍,若只是害怕將
來錯過美好報酬的心態,加碼甚至開槓桿投入,結果通常是慘澹收場。【左圖】可見爭相
投入 Theranos 的資金急遽上升,尤其是在發表 TED 演說的2014年。
現在事後諸葛雖然可以知道這是錯失恐懼症造成的結果,但換位思考,當下我的投資心態
會做出什麼決策?我會慶幸自己堅持著分散投資和資產配置的觀念,不要追逐熱門,不要
猜測進退場時機。
-----------------------------------
4.追求意義或追求功名
Elizabeth 在 TED 演講看似真心地說:「我相信,衛生健保面臨的挑戰,其答案在於個
體」所以她投身一滴血檢驗的研發,降低病人取得病理檢驗的時間和成本,進一步降低病
人的痛苦,這是多麼偉大的人生意義。
但諷刺的是,這條醫療革新之路卻跟理念背道而馳。不成熟且造假的檢驗技術,使得錯誤
的血液檢驗導致兩種噩夢:
‧偽陽性反應,可能造成病患接受不必要的醫療。
‧偽陰性反應,病情嚴重的病人可能會因此延誤救治而致死。
從上面【右圖】其中一名受測女士的檢驗結果來看,所有生理數據都是正常的,但在
Theranos的檢驗結果卻是全數超標。其受測者和家人得承受心理的煎熬,甚至得額外接受
不必要的醫療和支出。
歷史不乏這種為求功名而捨本逐末的故事。在書中、媒體、公開演講的資料中都可以嗅到
,嶄露頭角之後的 Elizabeth 深陷於對賈伯斯的模仿越發不可自拔。不顧於錯誤的檢驗
帶給受測者的痛苦,前前後後大約進行接近100萬筆的檢驗,在成名得利的路上,伴隨的
是無數人真實的苦痛。
最後,引用對我別具意義的《活出意義來》,作者對於追求成功的告誡:
|For success, like happiness, cannot be pursued; it must ensue, and it
|only does so as the unintended side effect of one’s personal dedication to a
|cause greater than oneself or as the by-product of one’s surrender to a
|person other than oneself.
|成功就像幸福一樣無法刻意追求:它是種隨之而來的東西XX 當一個人獻身於
|偉大事業時,產生不期而至的副作用XX 或傾心臣服於愛人時的副產品。
-----------------------------------
軼聞趣事
書中提到 Elizabeth 很可能是刻意表現緩慢且低沉的嗓音,似乎真有這麼一回事。這段
(https://tinyurl.com/y8ze8l8k )她在21歲時於KQED接受的整段訪談,較高亢、輕快且自
然的語調,跟30歲在TED演講有明顯的不同。還有這段(https://tinyurl.com/ycfrt77w )
於ACCC的公開訪談,偶而浮現不同與平時的高音。
提到矽谷的創新騙局,我還想到這家 Juicero 榨果汁機公司,一部高科技果汁機要價2萬
台幣,用來榨汁等同於雙手擠壓的效果。但比起帶給數十萬人切身苦痛的 Theranos,這
只是博君一笑的飯後話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103.25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47283699.A.86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