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斯達:大台以外 — 精神食糧國貨運動】
2019 年的精神遺產,在以後幾年仍會持續噴發。ViuTV 熱鬧起來,很難說沒有 2019 年一場精神浩劫的因素在內。社會事件有其動能,即使強硬鎮壓下去,動能不會突然消失,只是竄到其他地方。中國人面對日本人侵略,上不了戰場就罷賣日貨,支持國貨,道理一樣。
娛樂圈國貨運動
ViuTV 不是政治台,也肯定不想跟政治有關,但對觀眾卻有 lesser evil 效果,被香港人選做國貨運動的國貨。想像的共同體,用想像物來維繫,例如書籍、民間故事,所謂印刷資本主義。21 世紀,「印刷」的定義擴大為大氣電波。因為結成共同體的慾望很強烈,藝人就算不談政治,觀眾的目光也有了政治。他們將藝人分類,分為「自己人」和「非自己人」,或者說口味更加分眾,終於到達令廣告商換人換台的臨界點。
ViuTV 紅起來,一班網絡明星也紅起來。當中當然有很多默默努力的人,但看著其他主流傳媒的情況,這個景氣,是躺著也贏,在 2019 年之前不會有。2019 年是被肺炎和警力硬生生壓下去的,民間戰敗感強烈,唯有致力於其他層面「贏回一仗」,TVB 的災難就因此提早來臨。立法會賢達自認收成期、政治上的既得利益者吃香喝辣大石壓死蟹,都被投射到 TVB 身上。這個老屎忽,是時候要死了。所以捧香港新藝人,正面而言是想香港再有娛樂圈,本地人有一些精神食糧,負面而言則是清算長期阻塞世界的娛樂圈膽固醇。
ViuTV 的藝人老實批評 TVB,在以前肯定被視為唔識撈、無大無細、不尊重前輩,可能要出來開記者會道歉冷藏,再不恭順,要你在娛樂圈消失,但現在卻成為另類的民間英雄。正如 2014 年雨傘革命同樣被硬生生鎮壓下去,但能量馬上就轉移到之後的反水貨行動。如果沒有失敗的雨傘革命,之後的事情也沒有人參與。這個時刻,大概是香港娛樂圈近二十年來最大機會,有今生冇來世,抓住了機遇,觀眾不會吹毛求疵,是哄著你呵護你上去的。千金難買一聲響,只要藝人們不出甚麼大事,躺著也贏。
燃燒的平台
至於 TVB 的情況又如何?大廣告商開始不想跟她走得太近,本地觀眾不買單,甚至連藍絲都批評 TVB 冇 X 用,轉台去看中國電視節目。現在 TVB 的情況就好像曾幾何時的 Nokia。Nokia 曾經是地球上的通訊業霸主,高中低端民用電話都是壟斷,更不要說商業的通訊基站。直到蘋果 2007 年出了 iPhone,軟件生態蓬勃發展,兩三年就將 Nokia 打到仆街。
2011 年,Nokia 要跟微軟的 Windows Phone 系統合作,CEO 對員工發表了企業史上著名演說「燃燒的平台」,表示 Nokia 現時沒有足夠強的手機系統,高階電話鬥不過 iPhone,也鬥不過使用 Android 的後起之秀,企業尤如站在一個燃燒的平台,必須跳船才能活命。然而「燃燒平台論」其實已經遲了發表,Nokia 一直死抱著以前建立的 Symbian 系統,而微軟則死抱著 Windows Mobile ,兩者都嘗試掙扎救亡,但企業規模太龐大,轉變速度太慢,遲來的警號沒能改變命運。
Nokia 出了幾代搭載 Windows Phone 系統的新機,但市場不買單,因為死局就是「沒人用,就沒人做 app,沒人做 app 就沒人用」的惡性循環,最後 Nokia 好像孔乙己裡面的孔乙己,說著回字有四個寫法,但最終還是不知不覺消失於客棧。至於 Windows Phone 則出到 8.1,然後自己也撐不住了,不再開發,轉為研究如何令 Windows 系統與 iOS 和 Android 連動。連最近推出的小眾商務手機例如 Surface Duo 也用 Android 了。很多年之後,整個市場物是人非,Nokia 還是死死地氣出 Android 手機,但高階市場早已被 Apple Samsung 甚至華為等巨企霸佔,回不去了。
2019 年的政治經濟巨變,改變了香港人的心,也連帶改變消費和娛樂模式,製造了一個 TVB 很難滿足的市場,即「符合身份認同的認同對象」。這對 TVB 而言就好像 Nokia 突然面對有流暢觸控和軟件市場的 iPhone。其實以硬件而言,早期 iPhone 反而比不上 Nokia,然而國內外潮人還是拿它 200 萬像素的鏡頭拍得不亦樂乎。ViuTV 做的只是一般電視台會做的事情,我們都如獲至寶了,可想而知 TVB 長期獨佔的時代,大家有多食屎。並不是說 ViuTV 有多好,而是 TVB 實在太 TVB。
認同的政治及消費行為
付錢付點擊率,特別是娛樂、文化這類非必要品,大家不介意付溢價,重點是你認同那個偶像,覺得同聲同氣。他們實際上音樂演戲是否衝出亞洲,可能不是重點。就因為他們不那麼像傳統藝人,有些人很鳩,有些人很臭串,有些人被上一代一口咬定不可能成功,他們的形象是性情中人兼 underdog,整個被打成 underdog 的世代,乃至被打為 underdog 的一般香港人,都會站在他們身邊,通過同情他人,以同情自己。就像以前的人喜歡張國榮,一開始是因為張國榮形象歌路很反叛,黑黑實實,那些不認同偉光正代表譚詠麟的,就聚集在他身邊。這件事就好像 2016 年新東補選,除了政治理念不一,一班長期悶著氣的窮鬼年輕人,自然不會投認同感遙遠的楊岳橋。鐵鏽帶的選民為何比較支持特朗普,也許最主要是因為「特朗普沒有政客味」。
雖然 TVB 的大老闆已經出聲,但那遠遠未到「燃燒平台」的程度。做傳媒的朋友說,已經有聲音要求他們「做好報道」,大台也許認為節目不受歡迎,只是「公關問題」,只要傳媒友好一點,就可以逆轉形勢,做一下政治化妝就行。然而 TVB 給人的長年印象,已經太過曾志偉、王祖藍,或者陳偉霆。見 ViuTV 還會做一些清涼姐姐行山節目,同樣陳設在 TVB 發生,則是內部發出「封胸令」(2017、18 年間),好像你想看甚麼,他們就偏偏不給你。做《三日兩夜》紅了的林泳淘,因為個人言論「太黃」而待不下去。
同聲同氣,其實也可以是一場戲。為甚麼 TVB 就不准下面的人演好娛樂圈手足的戲呢?可能是他們看不到有改變需要,也許是認為年輕藝人跟年輕人甚至香港人同聲同氣就是政治不正確。行,如果香港只有一個頻道,霸著頻道就可以移風易俗,滴水不漏,但現在不是,你不可能憑一台之力,去規定世界的口味。
要看戲,我為甚麼不看別的?起碼別人知道演員和商人的本份,首先是尊重觀眾、有意願討好觀眾。一個不再有意願去討好觀眾的藝人,要不就是有特別吸引力,我行我素,好像張國榮復出後就搞藝術,要不就消失於市場。TVB 家大業大,但籌碼大概不像張國榮一樣多了。
想像的 共同體 印刷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盧斯達:大台以外 — 精神食糧國貨運動】
2019 年的精神遺產,在以後幾年仍會持續噴發。ViuTV 熱鬧起來,很難說沒有 2019 年一場精神浩劫的因素在內。社會事件有其動能,即使強硬鎮壓下去,動能不會突然消失,只是竄到其他地方。中國人面對日本人侵略,上不了戰場就罷賣日貨,支持國貨,道理一樣。
娛樂圈國貨運動
ViuTV 不是政治台,也肯定不想跟政治有關,但對觀眾卻有 lesser evil 效果,被香港人選做國貨運動的國貨。想像的共同體,用想像物來維繫,例如書籍、民間故事,所謂印刷資本主義。21 世紀,「印刷」的定義擴大為大氣電波。因為結成共同體的慾望很強烈,藝人就算不談政治,觀眾的目光也有了政治。他們將藝人分類,分為「自己人」和「非自己人」,或者說口味更加分眾,終於到達令廣告商換人換台的臨界點。
ViuTV 紅起來,一班網絡明星也紅起來。當中當然有很多默默努力的人,但看著其他主流傳媒的情況,這個景氣,是躺著也贏,在 2019 年之前不會有。2019 年是被肺炎和警力硬生生壓下去的,民間戰敗感強烈,唯有致力於其他層面「贏回一仗」,TVB 的災難就因此提早來臨。立法會賢達自認收成期、政治上的既得利益者吃香喝辣大石壓死蟹,都被投射到 TVB 身上。這個老屎忽,是時候要死了。所以捧香港新藝人,正面而言是想香港再有娛樂圈,本地人有一些精神食糧,負面而言則是清算長期阻塞世界的娛樂圈膽固醇。
ViuTV 的藝人老實批評 TVB,在以前肯定被視為唔識撈、無大無細、不尊重前輩,可能要出來開記者會道歉冷藏,再不恭順,要你在娛樂圈消失,但現在卻成為另類的民間英雄。正如 2014 年雨傘革命同樣被硬生生鎮壓下去,但能量馬上就轉移到之後的反水貨行動。如果沒有失敗的雨傘革命,之後的事情也沒有人參與。這個時刻,大概是香港娛樂圈近二十年來最大機會,有今生冇來世,抓住了機遇,觀眾不會吹毛求疵,是哄著你呵護你上去的。千金難買一聲響,只要藝人們不出甚麼大事,躺著也贏。
燃燒的平台
至於 TVB 的情況又如何?大廣告商開始不想跟她走得太近,本地觀眾不買單,甚至連藍絲都批評 TVB 冇 X 用,轉台去看中國電視節目。現在 TVB 的情況就好像曾幾何時的 Nokia。Nokia 曾經是地球上的通訊業霸主,高中低端民用電話都是壟斷,更不要說商業的通訊基站。直到蘋果 2007 年出了 iPhone,軟件生態蓬勃發展,兩三年就將 Nokia 打到仆街。
2011 年,Nokia 要跟微軟的 Windows Phone 系統合作,CEO 對員工發表了企業史上著名演說「燃燒的平台」,表示 Nokia 現時沒有足夠強的手機系統,高階電話鬥不過 iPhone,也鬥不過使用 Android 的後起之秀,企業尤如站在一個燃燒的平台,必須跳船才能活命。然而「燃燒平台論」其實已經遲了發表,Nokia 一直死抱著以前建立的 Symbian 系統,而微軟則死抱著 Windows Mobile ,兩者都嘗試掙扎救亡,但企業規模太龐大,轉變速度太慢,遲來的警號沒能改變命運。
Nokia 出了幾代搭載 Windows Phone 系統的新機,但市場不買單,因為死局就是「沒人用,就沒人做 app,沒人做 app 就沒人用」的惡性循環,最後 Nokia 好像孔乙己裡面的孔乙己,說著回字有四個寫法,但最終還是不知不覺消失於客棧。至於 Windows Phone 則出到 8.1,然後自己也撐不住了,不再開發,轉為研究如何令 Windows 系統與 iOS 和 Android 連動。連最近推出的小眾商務手機例如 Surface Duo 也用 Android 了。很多年之後,整個市場物是人非,Nokia 還是死死地氣出 Android 手機,但高階市場早已被 Apple Samsung 甚至華為等巨企霸佔,回不去了。
2019 年的政治經濟巨變,改變了香港人的心,也連帶改變消費和娛樂模式,製造了一個 TVB 很難滿足的市場,即「符合身份認同的認同對象」。這對 TVB 而言就好像 Nokia 突然面對有流暢觸控和軟件市場的 iPhone。其實以硬件而言,早期 iPhone 反而比不上 Nokia,然而國內外潮人還是拿它 200 萬像素的鏡頭拍得不亦樂乎。ViuTV 做的只是一般電視台會做的事情,我們都如獲至寶了,可想而知 TVB 長期獨佔的時代,大家有多食屎。並不是說 ViuTV 有多好,而是 TVB 實在太 TVB。
認同的政治及消費行為
付錢付點擊率,特別是娛樂、文化這類非必要品,大家不介意付溢價,重點是你認同那個偶像,覺得同聲同氣。他們實際上音樂演戲是否衝出亞洲,可能不是重點。就因為他們不那麼像傳統藝人,有些人很鳩,有些人很臭串,有些人被上一代一口咬定不可能成功,他們的形象是性情中人兼 underdog,整個被打成 underdog 的世代,乃至被打為 underdog 的一般香港人,都會站在他們身邊,通過同情他人,以同情自己。就像以前的人喜歡張國榮,一開始是因為張國榮形象歌路很反叛,黑黑實實,那些不認同偉光正代表譚詠麟的,就聚集在他身邊。這件事就好像 2016 年新東補選,除了政治理念不一,一班長期悶著氣的窮鬼年輕人,自然不會投認同感遙遠的楊岳橋。鐵鏽帶的選民為何比較支持特朗普,也許最主要是因為「特朗普沒有政客味」。
雖然 TVB 的大老闆已經出聲,但那遠遠未到「燃燒平台」的程度。做傳媒的朋友說,已經有聲音要求他們「做好報道」,大台也許認為節目不受歡迎,只是「公關問題」,只要傳媒友好一點,就可以逆轉形勢,做一下政治化妝就行。然而 TVB 給人的長年印象,已經太過曾志偉、王祖藍,或者陳偉霆。見 ViuTV 還會做一些清涼姐姐行山節目,同樣陳設在 TVB 發生,則是內部發出「封胸令」(2017、18 年間),好像你想看甚麼,他們就偏偏不給你。做《三日兩夜》紅了的林泳淘,因為個人言論「太黃」而待不下去。
同聲同氣,其實也可以是一場戲。為甚麼 TVB 就不准下面的人演好娛樂圈手足的戲呢?可能是他們看不到有改變需要,也許是認為年輕藝人跟年輕人甚至香港人同聲同氣就是政治不正確。行,如果香港只有一個頻道,霸著頻道就可以移風易俗,滴水不漏,但現在不是,你不可能憑一台之力,去規定世界的口味。
要看戲,我為甚麼不看別的?起碼別人知道演員和商人的本份,首先是尊重觀眾、有意願討好觀眾。一個不再有意願去討好觀眾的藝人,要不就是有特別吸引力,我行我素,好像張國榮復出後就搞藝術,要不就消失於市場。TVB 家大業大,但籌碼大概不像張國榮一樣多了。
想像的 共同體 印刷 在 Dr. Shu 的旅遊文化攝影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墨西哥城有兩幢著名的藍色建築物。
一幢是之前介紹的Frida故居,另外一幢就是現在所看到的Casa de los Azulejos。
如果讀者去西班牙,就會發現黃色幾乎完全主導整個國家;但是拉丁美洲完全不同,雖然拉丁美洲除了巴西,以前都是西班牙主宰。
例如,如果有機會去墨西哥尤加敦半島的Merida,就會發現繽紛多彩的殖民風格建築,就是當地的特色。
古巴更不用說了。
當然,不同地方有不同特色, 這說起來沒有什麼,但是如果您讀了我們之前墨西哥的文章,就發現西班牙是刻意要將母國的模板施加在殖民地之上的。
拉丁美洲會展現不同的建築特色如藍色別墅、不同的繪畫風格如墨西哥壁畫,在於“民族主義”。
而且“民族主義”可以說就是從拉丁美洲開始的。
自從拉丁美洲原住民被消滅得差不多之後,大量的歐洲移民以及非洲黑奴移居拉丁美洲。
西班牙宗主國自然要規範這些子民當地的生活,但是這些移民卻面臨母國所無法想像的窘境。
首先,拉丁美洲的上層階級對母國而言,永遠是次等公民。他們沒有辦法進入母國的權力核心。到了第二代,甚至連歸屬感都沒有了。
既然如此,寧為雞首,不為牛後,自然就踏踏實實地在新大陸落地生根。
其次,我們之前提到瓜達拉哈拉的療養院訓練印刷技工。
在拉丁美洲遼闊的大地上,各個聚落分享信息的方式就是報紙。
這些報紙不會去報導西班牙發生什麼事,而是報導當地以及相關區域大大小小的瑣事:
這些包含村里之間的閑話家常、也包含當地的政治經濟。
不僅如此,地方性的組織不斷成立。他們完全是因應當地需求而產生的,完全沒有考慮到西班牙這個“母國”。
這些地方組織還包含女人喝茶聊化妝保養的沙龍。
別小看這些沙龍。正如赫拉里在“人類簡史”所說的,“八卦”是語言文字的起源。
從最簡單的沙龍到上層社會的政治操作,再再都讓拉丁美洲離西班牙越來越遠。
我以上所說的就是一個著名的概念“想像共同體”。
Benedict Anderson發明這個概念,就是從他對拉丁美洲的觀察而來。
Anderson更進一步指出,“想像共同體”形塑之後,民族主義也就誕生了。
而民族主義在拉丁美洲誕生之後,傳到歐洲影響到義大利、巴爾幹半島、東歐等國家的獨立運動。
更進一步牽動了東亞的政治。
例如,在滿清末年之前,中國是沒有民族主義這個概念的。
但是它卻是牽動整個中國現代史的主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