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芥菜三重奏 ] 大芥菜採收下來,可以做成酸菜,再曬乾些,可以成為福菜,再讓它完全乾燥,就變梅乾菜了。 從芥菜~酸菜~福菜~ 梅乾菜,發酵的變化過程,展現客家人惜地愛物的精神。上個月,當我飛去香港拜訪【發酵聖經】的作者 Katz 時,準備的禮物正是這三種發酵食,它們能說明台灣發酵之美。 今天,夥伴們連忙將50斤的大芥菜萎凋,明一早,我們要來做成酸菜囉。封藏季節的美好,留給未來的自己。 #半畝塘太美做什麼事心情都好 #想知道酸菜梅乾菜如何做的歡迎捎信來問 Tags: 想知道酸菜梅乾菜如何做的歡迎捎信來問 半畝塘太美做什麼事心情都好 1 comments 63 likes 1 shares Share this: 發酵迷 Fermeny About author -發酵迷 黃靖雅- 清大哲學研究所畢業,始終相信人間美好,只要給出愛。曾擔任心路基金會的特教老師、新竹縣尖石鄉秀巒部落的小學專案老師6年。在半畝塘、樹院子的支持下,專心投入發酵領域,目前分別在台北、竹北、台中依循節氣開設不同發酵課程。經由發酵,梳理人類、土地與文化的飲食關係 -------------------------------------------------------- 第一次做發酵食,月光透進窗內,灑在發酵甕裏,甕中像極了有一個月亮躺在汁液裡,那是在部落的一個晚上,是屬於部落的月亮。 透過一甕一甕的節氣發酵食,我們留住季節的美好、當下的月圓風起、感恩農民的汗滴。 每個國家、每個區域,在月光下 ,擺上屬於他們的發酵文化、屬於他們的手做之味,一個個發酵故事一直在發生,在不同月亮下,在千年的歷史擺渡裏。 小時候,每個人家裏都有一個甕,裡頭住著月亮,閃亮著,訴說食材與光陰的堆疊。 現今,家中少了甕,少了點人情味,忘了堆疊的美味。 我知道甕中的風味、開封的喜悅、分享的幸福,想和您們一起找回甕,找回手做感動,找回月亮。人生慢慢地就好。 By 靖雅 10701 followers 9495 likes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