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王觀堂先生挽詞 并序》
——導言:1927年6月2日,清華國學院導師王國維先生以自沉昆明湖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好友陳寅恪寫下《王觀堂先生挽詞並序》,稱得上韻體文字的大著述,寫法很像王國維《頤和園詞》。《挽詞》長一百一十二句,可謂觀堂(王國維)其人學問與政治命運的哀歌。其主旨在於書寫王國維的學問歷程與高才隆遇,多述掌故,既深惋王國維之死,也藉此自抒懷抱,以清詞麗句編織結構而成絕唱。
此詩陳氏應初撰於1927年王國維自沉後兩三月間,後復撰一序及一挽聯,暢發其旨。挽詞、序言與輓挽聯乃是一個整體。陳氏曾將此詩奉贈羅振玉等師友指教,也下發清華國學研究院學生研讀,並通過《國學月刊》《學衡》等雜誌發表。
當代著名學者劉夢溪先生在《王國維、陳寅恪與吳宓》一文中認為,陳所撰《挽詞》的長序,闡述了作者的文化觀點及王之死因,不僅對王之選擇赴死給以文化意義上的正解,同時也是解開二十世紀中國文化與社會變遷謎團的一把鑰匙。「中國文化」這個概念,實際上是晚清和近代知識分子自我反省其檢討傳統的用語,對中國文化本身而言,是「他」者的概括。所以上一個百年,這個概念雖被過旋轉不停地給以討論和解說,而終無結果。以至於晚年的錢鍾書先生,與來訪的學人開玩笑,說誰再是講東西方文化,我「槍斃」他(說的時候他拿起一支筆)。
陳《輓詞》序的過人之處,是指出以綱紀之說為表徵的中國主流文化的意義,具有「抽象理想的之通性」,也就是柏拉圖的所謂理念。實際生活中是否能夠完全做到是另一回事,但它是傳統士子倫理上的人生規範。晚清以降的劇烈變動,既是社會結構的變遷,又是文化思想的變遷。簡而言之,傳統文化的核心從此崩塌了。因此為傳統文化所化之人的失落與痛苦,可想而知。王國維就是這樣的人。但失落與痛苦可以有不同的走向。由痛苦而新生,為更多的知識人士所選擇。既是未趨步新潮,也不必即死。但陳寅恪先生認為,像王國維是以文化託命之人,「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安得不與之共命而同盡」。因此,王國維之死,不是殉清,而是殉為其所化的那種文化、那種文化理想、那種文化精神。
「吾儕所學關天意」,王國維先生曾說:「國家與學術為存亡,天而未厭中國也,必不亡其學術。天不欲亡中國之學術,則於學術所寄之人,必因而篤之。」九十年後再讀斯文,我輩學人,當知王國維先生之死對於文化中國的深刻影響,陳寅恪先生和血痛書的所切所籲。——2017/06/03 來源:鳳凰網)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Ej5G54.html)
王觀堂先生挽詞序
——陳寅恪
或問觀堂先生所以死之故。應之曰:近人有東西文化之說,其區域分劃之當否,固不必論,即所謂異同優劣,亦姑不具言;然而可得一假定之義焉。其義曰:凡一種文化值衰落之時,爲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現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則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達極深之度,殆非出於自殺無以求一己之心安而義盡也。吾中國文化之定義,具于白虎通三綱六紀之說,其意義爲抽象理想最高之境,猶希臘柏拉圖所謂Idea者。若以君臣之綱言之,君爲李煜亦期之以劉秀;以朋友之紀言之,友爲酈寄亦待之以鮑叔。其所殉之道,與所成之仁,均爲抽象理想之通性,而非具體之一人一事。夫綱紀本理想抽象之物,然不能不有所依託,以爲具體表現之用;其所依託以表現者,實爲有形之社會制度,而經濟制度尤其最要者。故所依託者不變易,則依託者亦得因以保存。吾國古來亦嘗有悖三綱違六紀無父無君之說,如釋迦牟尼外來之教者矣,然佛教流傳播衍盛昌於中土,而中土歷世遺留綱紀之說,曾不因之以動搖者,其說所依託之社會經濟制度未嘗根本變遷,故猶能藉之以爲寄命之地也。近數十年來,自道光之季,迄乎今日,社會經濟之制度,以外族之侵迫,致劇疾之變遷;綱紀之說,無所憑依,不待外來學說之掊擊,而已銷沈淪喪於不知覺之間;雖有人焉,強聒而力持,亦終歸於不可救療之局。蓋今日之赤縣神州值數千年未有之鉅劫奇變;劫盡變窮,則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安得不與之共命而同盡,此觀堂先生所以不得不死,遂爲天下後世所極哀而深惜者也。至於流俗恩怨榮辱委瑣齷齪之說,皆不足置辯,故亦不之及云。
漢家之厄今十世,不見中興傷老至。
一死從容殉大倫,千秋悵望悲遺志。
曾賦連昌舊苑時,興亡哀感動人思。
豈知長慶才人語,竟作靈均息壤詞。
依稀廿載憶光宣,猶是開元全盛年。
海宇承平娛旦暮,京華冠蓋萃英賢。
當日英賢誰北斗,南皮太保方迂叟。
忠順勤勞矢素衷,中西體用資循誘。
總持學部攬名流,樸學高文一例收。
圖籍藝風充館長,名詞瘉埜領編修。
校讎鞮譯憑誰助,海寧大隱潛郎署。
入洛才華正妙年,渡江流輩推清譽。
閉門人海恣冥搜,董白關王供討求。
剖別派流失品藻,宋元戲曲有陽秋。
沈酣朝野仍如故,巢燕何曾危幕懼。
君憲徒聞俟九年,廟謨已是爭孤註。
羽書一夕警江城,倉卒元戎自出征。
初意潢池嬉小盜,遽驚烽燧照神京。
養兵成賊嗟翻覆,孝定臨朝空痛哭。
再起妖腰亂領臣,遂傾寡婦孤兒族。
大都城闕滿悲笳,詞客哀時未返家。
自分琴書終寂寞,豈期舟楫伴生涯。
回望觚棱涕泗漣,波濤重泛海東船。
生逢堯舜成何世,去作夷齊各自天。
江東博古矜先覺,避地相從勤講學。
島國風光換歲時,鄉關愁思增綿邈。
大雲書庫富收藏,古器奇文日品量。
考釋殷書開盛業,鉤探商史發幽光。
當世通人數舊遊,外窮瀛渤內神州。
伯沙博士同揚搉,海日尚書互倡酬。
東國儒英誰地主,藤田狩野內藤虎。
豈便遼東老幼安,還如舜水依江戶。
高名終得徹宸聰,徵奉南齋禮數崇。
屢檢秘文升紫殿,曾聆法曲侍瑤宮。
文學承恩值近樞,鄉賢敬業事同符。
君期雲漢中興主,臣本煙波一釣徒。
是歲中元周甲子,神皋喪亂終無已。
堯城雖局小朝廷,漢室猶存舊文軌。
忽聞擐甲請房陵,奔問皇輿泣未能。
優待珠槃原有誓,宿陳芻狗遽無憑。
神武門前御河水,好報深恩酬國士。
南齋侍從欲自沈,北門學士邀同死。
魯連黃鷂績溪胡,獨為神州惜大儒。
學院遂聞傳絕業,園林差喜適幽居。
清華學院多英傑,其間新會稱耆哲。
舊是龍髯六品臣,後躋馬廠元勳列。
鯫生瓠落百無成,敢並時賢較重輕。
元祐黨家慚陸子,西京羣盜愴王先。
許我忘年為氣類,北海今知有劉備。
曾訪梅真拜地仙,更期韓偓符天意。
回思寒夜話明昌,相對南冠泣數行。
猶有宣南溫夢寐,不堪灞上共興亡。
齊州禍亂何時歇,今日吾儕皆茍活。
但就賢愚判死生,未應修短論優劣。
風義平生師友間,招魂哀憤滿人寰。
他年清史求忠蹟,一弔前朝萬壽山。
王觀堂先生挽聯
十七年家國久魂銷,猶餘賸水(昆明湖)殘山(萬壽山),留與纍臣供一死;五千卷牙籖新手觸,待檢玄文奇字,謬承遺命倍傷神。
觀堂先生靈鑒 後學陳寅恪拜挽
說明/1927年6月2日,王國維自沉於頤和園魚藻軒。其遺書云:「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當此事變,義無再辱。」清祚告終於宣統三年(西元1911年),距離王國維之死17年,「十七年家國久魂銷」即指此。「牙籖」指書籖,「謬承遺命」指遺書中委託陳整理書籍之事。此聯一出,時人紛紛贊之,被譽為挽聯中最佳之作,無論在思想和藝術上都有深刻價值的作品。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萬的網紅PILI 霹靂布袋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百器論衡(意軒邈與劍非刀) ◎作曲/編曲:浩旭 ◎來電答鈴代碼:257561 ◎樂曲賞介: 樂曲起頭有如電影開幕般,闡述百器之論,乃是以刀劍劍非刀為題,論述百器之宗何以是劍。 渾厚的管樂聲響並融合鼓的節奏,眾人引頸盼望劍非刀與意軒邈的百器論衡。 音樂中段加入風鈴、豎琴點綴,使得音樂變得寬廣,形容著...
意軒邈 在 Hongkongreading 香港閱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圖文不符
《與宋元思書》吳均 (南宋)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 , 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 ,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 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唳天者 ,望峰息 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意軒邈 在 PILI 霹靂布袋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百器論衡(意軒邈與劍非刀)
◎作曲/編曲:浩旭
◎來電答鈴代碼:257561
◎樂曲賞介:
樂曲起頭有如電影開幕般,闡述百器之論,乃是以刀劍劍非刀為題,論述百器之宗何以是劍。
渾厚的管樂聲響並融合鼓的節奏,眾人引頸盼望劍非刀與意軒邈的百器論衡。
音樂中段加入風鈴、豎琴點綴,使得音樂變得寬廣,形容著百器強而為一,強而唯一。
意軒邈 在 百器論衡(意軒邈與劍非刀)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百器論衡( 意軒邈 與劍非刀)◎作曲/編曲:浩旭◎來電答鈴代碼:257561◎樂曲賞介: 樂曲起頭有如電影開幕般,闡述百器之論,乃是以刀劍劍非刀為題, ... ... <看更多>
意軒邈 在 霹靂回憶錄- 封劍塔之主,尊貴而帶邪氣的年輕天才劍者,劍道 ... 的推薦與評價
歎希奇性別男初登場霹靂狼煙之九輪燎原第11章退場霹靂天命之仙魔鏖鋒第13章稱號封劍主根據地風雷天、酒池劍泉、封劍塔、風嶺身份封劍塔之主化名意軒邈| Facebook ... ... <看更多>
意軒邈 在 [霹靂] 編劇漫談雲天望垂墨傾池- 看板Palmar_Drama 的推薦與評價
編劇漫談 文/編劇組
常醉雪寒凋松冷,亦癡風清入古弦,縱歎重雲蔽霄處,朝雨暮晴總是天。便這麼
記錄一路寫他的心境吧,隨著他的戲心也真是七彎八拐,不過想想人還是一樣的,人
也是會變的,在各種料所未料的遭遇下,所以還是一樣的。
依舊從名字說起吧,墨傾池這名,其實是進公司後,第一個為會出的角色取的名
,只是他的出場被挪後,設定和現在也不同,唯一一樣的只有都是儒門,所以靠名字
猜測他會黑的實在想多了;墨傾池,就是取自墨池而已,那時只想畢竟是儒門人物。
號與詩號寫的是他的自信,或者說傲氣,和仁,至於究竟適不適合他,各自心思吧。
在談性格之前,想先把墨傾池的時間線厘清,或許便能比較容易知曉最後設定上
的他。最早自是入德風古道交識玉離經等人,有成後各自分別,及至墨傾池成了聖司
後,被請回德風古道並認識邃無端,但不多久不開心了離開,又因約定回來見無端,
接著追查單鋒罪者一案,無端因此案失蹤被定罪,墨傾池遇到應笑我、應無騫,接著
進入萬堺時期,封印幽都之事告一段落後抱回遠滄溟,撫養滄溟並邊找尋邃無端線索
無果,和滄溟建立文詣經緯,之後就如劇中發展。
到認識邃無端,二度離開德風古道之前,墨傾池還有著濟世之願,畢竟這是他一
直以來所學所思。然而,也因如此,才會使他失望。他的知,造成了他的高標準(當
然,他的標準有分層,強者有權者至弱者無權者遞減,長輩至晚輩遞減),他對世間
的要求,那般完美的理想,在外爭內鬥的塵世中,終究是不可能實現的。於是他厭棄
了,厭棄的同時,他也覺得自己達不到自己的標準了,所以他說自己冷淡薄情,並不
是不瞭解自己,而是真認為不夠;這源自他的傲,矛盾的是也因如此他不怎麼喜歡自
己;對自己的才識愈自傲,對自己的性與行愈厭惡。
於是,純善的、能修而至仁的,便成為他想顧守的。他知道自己偏了,但善者還
在正途上,還能達到他理想的至聖之地,還能守護又或治理盛世;那麼有什麼事,他
甘願為他們扛下;說是為誰或者天下,其實也是想見自己的心願完成而已;他沒那麼
大義凜然,卻也沒那麼自私自利。於是,在無端他心裡相護的那般清淨蒙受冤名
後,他真正捨棄掉原先大半的準則,只欲為他昭雪,一路遇到怎麼不合理想的要求,
也答應了。當然沒有哪個理由是能正化所行惡事的,即便是如何的無奈,也是衡量過
後的選擇,何況他可能還不那麼無奈;既然敢選,他有負起一切罪業的準備;因為都
是明白所行及後果下的決定,在承認罪狀時他自然不會有所謂聲淚俱下的悔悟。自然,
愧疚之心是有的,他坦誠錯誤並非理直氣壯,本來就不直,他只是在陳述事實。而唯
一讓他後悔的,只有他所造就卻是意料之外的滄溟的亡逝,也終成他的遺憾。
若要在善與惡之間選一個偏向,墨傾池還是偏於善,畢竟他遇事還是會主動施
仁,而沒有主動為惡的思想以及閒情;性是如此,行卻不是我說了算,便不表述了。
而性格上,大抵他算是個相當冷靜的人,大概天要塌了他也能說:不過便是撐著,有
時間著急不如過來幫忙撐。讓原先有點慌的無端覺得真有道理就一起過來了,他就是會
斷去人家下意識的情感反應。這樣的冷靜,是因除了死之外,他覺得沒什麼是無可轉
圜的,他還是挺自傲的,沒有解法也要弄出解法,所以他與眾多人周旋,期間對自己
的命,也沒那麼在乎;沒想尋死,但也沒那麼在乎。他對自己冷,對喜歡的人溫,不
過他喜歡的人少,看起來便還是偏冷的。
他的眾多人際關係,便從認識的時間先後說起吧。最早是離經,離經大約是唯一
真正算是他好友的人;無端雖然說摯友,其實是晚輩,大抵他能喜歡的那些人都是晚
輩,因為長輩和平輩間能符合他標準,又合他的性子的,實在,只有離經。離經和他
在才性上相合,他們都偏清冷,理性大半壓過感情,彼此瞭解足夠,能確信他心思正
向,又不會刺探的太深,可以完全交托信任。離經謙和而無畏真摯,偶爾還和他調笑
,相處起來特別沒壓力,屬於君子之交淡而深遠。他們對彼此的抱負都是祝福,然後
各自追尋,或許久久才想起對方一次,這是因為挺放心對方,雖不常提起卻又永遠記
著。至於這樣的好友為何還生疏的喚聖司,因為叫「傾池」實在太肉麻了我下不了筆
,估計離經就喝醉時會叫著玩。至離經接主事,由於職位的關係,離經的私人情感可
能又更淡了。墨傾池是沒有職位的,聖司不是職位,是個譽稱,編制外的好用人士,
所以他幾乎能想來便來想走便走;看個人,主事對他也可能禮讓。至於昊正五道,因
為算儒門權威,墨傾池即使不在德風古道編制下,也做恭禮。
無端,實在難說他是熱情還是冷淡,他就是個呆萌,純善、恭謹,因為耿直,完
全聽不出人家的諷刺調笑,必須說他大部分的停頓並不是猶疑,他只是再三想過,然
而還是沒懂。他身上有著墨傾池所想護下的那種不受塵染的純淨,所以墨傾池就去護
了。相比於離經、滄溟。無端原先並不是有什麼大志的人,這方面是由於他的身份,
導致他認為自己是不可能做什麼的;從前被允許習武、能隨千影等人為本門辦事,他
已經相當滿足了。當然,受過墨傾池指導的他,對於所謂的宏願還是有著憧憬;不過
他對自己的判斷實在沒什麼信心,他懂知識層面的東西,但不懂人心,他懂為何可以
如此,不懂為什麼要如此;所以要他像墨傾池或者離經、滄溟那般與人周旋懷濟天下
是不可能的,大概會被騙,他就是純粹出力行善。墨傾池也說他是摯友,心裡還是當
晚輩在護,他對晚輩就是特別包容。無端對他還是崇敬多一些,由於身份的差距,大
多時候比起自己,他更相信聖司的意見;畢竟他所知道的知識、仁與善,多是墨傾池
教他的,武功也有受他提點。墨傾池原來就對無端好,重逢後更甚,因為無端也算失
去了一次,也更因失去滄溟的痛的疊加作用。至於對待無端與滄溟的分別,大概是他
喜歡逗無端,卻喜歡等滄溟來逗他。
應笑我,那時他練魔單鋒只差一步便成,是墨傾池助他完成,兩人之間沒交情,
只是條件交換,順便做劍約。這戰約似乎會讓墨傾池被岔開路線,可他有時就這麼隨
性,偶爾就會突然起興致,比如去破無端的劍痕,過後又覺此世無聊,他有時真的很
謎。
應無騫,也是雙方理性合作,也沒感情。墨傾池的心思在單鋒劍(無端)上,應
無騫的心思在權柄上;因為彼此都很冷,也沒想多探問什麼,畢竟他們一點都不關心
,若不是因為滄溟的事,與心裡的抵觸感,墨傾池或許會認為這樣的合作特別輕鬆。
他們對彼此都算不喜的類型,大致那時墨傾池見慣這樣的人,無騫又覺得他挺好用,
才能維持平衡。
意軒邈,如前述,墨傾池是希望儒學的大願可以實現的,即便他不能做,但他還
能提點後輩,而且他還真喜歡提點後輩,文解字、付清商都算。於是當軒邈來與他論
述,他自然能與他交流,這時還是巧合,沒有什麼心思算計;當然,在應無騫告知他
此後欲如何如何,便是另一回事了。墨傾池說什麼也不在意,心裡還是有準則,有自
己輕重,其後做了什麼決定,我也不必多說了。至於歎希奇的部分其實另有編劇執筆
,我的看法可能不准,不過寫意軒邈對墨傾池,多半是有些欣賞,墨傾池也讚歎他的
才;彼此算好感吧,卻也完全可以為他者互相捨棄。
遠滄溟,乖巧伶俐的娃,對墨傾池來說,滄溟完全可以走上他理想的境地,滄溟理
智,也懂人心,心思又特別開闊。滄溟和離經相同,是外熱內冷的,大概不少人會質
疑這樣的說法,但他們的冷並不是不在乎,而是因為身世的原因,把自己當外人;也
是因為太在乎,必須要保持冷靜。他們始終沒法與人真正完全親近,沒辦法毫無顧忌
,總有保留,矛盾的是他們又想與人親,於是表現出的會特別和善;大概也是儒學仁
德恩義,加深這種點滴必報,也認為他人沒理由對自己好,但自己對人和善卻是理所
應當的,這是因何他們不會像墨傾池一樣厭棄此世;墨傾池認為在一定的知識基礎下
,所有人對所有人好(不是縱容)是理所應當的。至於滄溟的浮誇,其實是因為這樣
比較容易親近人。說到這,滄溟和離經這種心裡的保留,其實我感覺黑起來會特別可
愛,因為沒有人能夠真正篤定他是心向何方,曾經我想滄溟受打擊黑了(無論真假)
和大哥來一段,雖然也只是想。滄溟對大哥還是崇敬多一些,放心裡;大哥也差不多
知道他顧忌,對他挺放任。大哥其實從來就不會勉強人,他所做的多是引導,會成為
怎麼樣,多半還是看個人的意向,所以滄溟長成這樣,他其實挺高興寬慰。於是,當
縹緲月找來,他猶疑著與應無騫還未完全結束的條件交易,猶疑是否真讓滄溟捲入這
些,然而滄溟卻很想入世的模樣,他一邊高興一邊擔憂,而終究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雪兒,其實設定上它不是月之熙的那一隻!為什麼會跟著大哥,可能覺得他長得
好看,還可能它當時餓了,大哥看起來就可以給它吃好的;大哥本身對於小動物,又
特別能包容,感覺還可以帶去給滄溟,處於很隨性的狀態。然後終究在他身上懷念著
滄溟;所以,當他瞭解滄溟的願望,始終可以依自己所行而得償,如同滄溟尚在,他
也可以放下雪兒了。只是可憐雪兒以後要吃素。
最後,似乎有些喜歡他的人難免可惜,可惜的點還都不一樣,我也可惜,不過可
惜從前和不愛現在是兩回事,感覺現在也挺好,若非如此就不會有離經和無端了。或
許難免會有得誰犧牲才有誰的說法跑出來,不過對我來說這已是既定的事實了,寶貝
他們如此善良,或許也不希望改變什麼。如此說服自己。
---------------------------------------------------------------------------
文筆頗拗口的,寫的也偏也文讀,要看下去要耐著住性子.....
用第三人稱寫真的有種對角色疏離感,不知道是否只有我有這樣感覺?
雖然我蠻喜歡儒門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6.138.15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almar_Drama/M.1491827532.A.408.html
※ 編輯: sam20135 (114.26.138.159), 04/10/2017 20:38:47
... <看更多>